阿尔茨海默范文
阿尔茨海默范文(精选11篇)
阿尔茨海默 第1篇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患痴呆的最常见原因,是约80%患者的病因。随着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异常蛋白开始在脑部堆积,影响记忆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和其他大脑功能。
但其他原因也可导致痴呆。老年人常见的痴呆为血管性痴呆,即供应血液至大脑的动脉被堵塞。另一种痴呆是路易体痴呆 (DLB),同样是由于异常蛋白堆积引起。
老年人患痴呆的原因往往是混杂的。由于根本病因的不同,早期症状可能不同。“初始症状有很大的不同,家人需了解的方面也随之不同。”
真正了解痴呆诊断有助于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进行日后药物治疗和个人护理。这使得你可以提前计划,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采取行动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症状不同
虽然有时候MRI或CT扫描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痴呆,但医生常常根据症状来区分。首次诊断并不一定能确诊,可能要花些时间。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典型早期症状为记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逐渐加重,患者开始出现找不到路的问题,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如购物、烹饪或管理财务。此外,可出现情绪变化,包括失去动力、抑郁、焦虑和易怒。
路易体痴呆。相比之下,有早期DLB的患者可能方向感下降,以及解读视觉信息有问题。然而,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可能比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较轻。DLB常常引起错 觉、幻觉和 行动困难 ,常早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同时患者时好时坏。
血管性痴呆。这是小动脉或大动脉被阻塞的结果,脑细胞缺乏氧气,通常使大脑连接受损。血管性痴呆患者可能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更早发生组织计划问题、抑郁和行动困难。
较大动脉受阻引起的卒中可使心智功能突然变化,这一发现促使医生关注血管性痴呆。脑部动脉即使有“轻微的撞伤”,也对长远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血管性问题,尽管很轻微,心智功能则更差,下降地更快。
一些药物对缓解阿尔茨海 默病、DLB和血管性痴呆有一些作用,如多奈哌齐 (Aricept)、加兰他敏 (Razadyne)和卡巴拉汀 (Exelon),但不要奢望有巨大改善。
应对记忆力问题
如果你担心记忆力下降,可看医生进行测试。尽快鉴别起因和开始治疗非常重要。在一些病例中,解决医学疾病或处理情感问题可改善记忆力。
保护动脉健康来预防痴呆
多达25%的老年痴呆患者的病因是脑部动脉阻塞。一些研究显示维持动脉健康可保持思维敏锐,及延迟痴呆。
有益大脑健康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将血压控制在推荐水平、不吸烟、吃健康食物、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大脑活跃同样有帮助。
目前,尽管大量的生产商宣称饮食补充剂有助于防止大脑老化,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有限。但高剂量维生素E是个例外,有一些研究显示可稍微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因是什么 第2篇
1.家族史。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2.一些躯体疾病。
3.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其他。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谈谈阿尔茨海默病 第3篇
这并不是第一个名人患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让时光倒流,2008年,英国媒体披露政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难以记住一些生活琐事。200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与阿尔茨海默病抗争10年后去世。“这位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的重量级人物如今不仅不会说话,不能自己吃饭,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妻子。他整日卧床,只偶尔坐一会儿轮椅。”美国媒体如是说。1976年,英国在位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因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记忆力衰退,难以处理政务而辞去首相职务;之后,他的病情不断恶化,于1995年病逝。
“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1906年,德国医生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在接诊51岁的女患者奥古斯特时,发现她5年前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记忆丧失,逐渐表现出语言障碍、糊涂、妄想且情绪激动。就诊时,她已经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而且还忘却了身边的人和事。奥古斯特死后,尸体解剖发现她的大脑由于神经元缺失而萎缩,脑中出现纤维缠结和斑块堵塞。此后的100多年中,人们对这种疾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科研成果,但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也没有找到。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已大致勾勒成形,简单地说,人脑里都有淀粉状蛋白,须经常清理排除。而某些致病状况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如病毒、头部创伤,或者心脏病、中风导致的轻度脑部伤害等,使这种淀粉状蛋白逐渐纠结成块,致使症状越来越重。整个发病过程可能早就开始,但要多年后才显现。
与其他大脑神经病变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记忆减退直致完全丧失、认知障碍。记忆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表现,首先是近期记忆减退;发展到一定阶段,远期记忆也减退;到疾病后期,记忆完全丧失。认知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听不懂别人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不能正确完成那些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洗脸、刷牙、吃饭等;等。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一些办法可以延缓其发病进程,患者和家属不妨一试。
每天喝一点儿红酒有好处。美国研究人员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在其中两组的饮用水中分别加入红酒、酒精,第三组只喝清水。7个月后实验结束时,通过走迷宫测试观察各组病鼠的记忆力,结果发现,饮用水中加入红酒的那组学得最快,而酒精组和清水组则表现平平。
音乐治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发言人说,听音乐时,人们的心理和身体会受到刺激,借助这一过程实施治疗,可以用音乐训练动作技巧改善脑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下列做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生活方式要科学合理。饮食富于营养而不油腻,晚上让自己充分放松休息,睡眠时间得到保证。
2.充满好奇心。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要让自己落伍,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知识要充满好奇,有探究学习的欲望。
3.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闲来吟诗诵词,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
4.改换生活环境。节假日到农村、山区小住,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污染,在空气清新、满眼绿色的世界里,让大脑得到疗养。
5.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美温馨,同事邻居友好相处。
6.名利得失看淡些。遇事不要耿耿于怀,生气不超过3分钟。
7.兴趣爱好广泛。有一种或几种健康有益的爱好、兴趣、特长,享受休闲娱乐。
8.有一颗快乐的心。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无论做什么,快乐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包括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恬静、恬淡、恬适的内心平和。
9.要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智慧。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Ⅲ期试验失败 第4篇
一个由辉瑞参与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因作用机理不清, 加之早期临床研究在俄罗斯进行, 使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真伪难以辨别, Ⅲ期试验失败。为期6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 Dimebon与安慰剂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此次试验旨在显示Dimebon对患者的思考能力和整体功能的影响。在前期小规模的临床研究中, Dimebon显示出的临床效果比目前任何一个已批准的阿尔海默病治疗药的效果都要好。该药物似乎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认知功能, 或可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退化的时间延迟18个月之久, 而目前的治疗药物只能将认知功能的退化延迟6个月。 然而, 一些专家和华尔街的投资者对Dimebon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的John博士发表的评论中称:“人们把Dimebon说的太好了, 好得让人难以相信。” Medivation在市场上并没有产品销售, 该公司拥有13亿美元的市值, 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投资者对Diembeon寄予的前景。 Dimebon通用名为latrepirdine, 于1983年在俄罗斯作为抗组胺药物使用, 前些年已经停止了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 俄罗斯生理活性化合物研究所一位名叫Sergey Bachurin的研究员就已经开始对阿尔次海默病药物的筛选, 他发现已批准的抗组胺药物可能对治疗该疾病有效。
Medivation将 Dimebon的许可权转让给了辉瑞, 辉瑞目前已有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为Aricept, 该药物处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的领先地位, Dimebon被认为是辉瑞的关键候选药物之一。辉瑞表示, 目前正在与Medivation一起对这次联合试验的数据进行评估, 并将为Dimebon确定下一步行动。
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第5篇
老年痴呆症状,也就是阿兹海默症,是一种神经性的疾病。一般以老年人最多,因此,很多人根据其症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状有很多表现形式,有的是认不清人,有的是记不住事,他们的世界就像是停在湖心打转的船,看到的永远都是自己在哪里团团转,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锐气,而是一天天地呆在那里,等待。
流行病学显示5%的老年痴呆患者有明确家族史,那些遗传了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将表现出痴呆。致病突变基因已被确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知染色体1、14、19、21与老年痴呆发病有关。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早老素1(PS-l)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早老素2(PS-2)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这些基因的突变将导致家族性老年痴呆的发生。遗传性老年痴呆约占所有发病人数的5%以下,往往在40~50岁就显示出痴呆综合征。
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海默病患者,发病年龄越轻(常40岁左右),越易有遗传倾向。病人的兄弟姐妹、子女患上此病的危险性,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很多倍,但不一定都发病。因此,家中如有亲属得了老年痴呆,自己年过50岁后应早到医院进行预防性检查。
老妈跟“阿尔茨海默病”较劲 第6篇
那天,老妈带回来了一堆红红绿绿的宣传材料。她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在一张表格上勾勾画画后,把我拉到她的卧室,神秘地说:“女儿啊,你妈完了!”没容我反问,她把那张表格递到我手里:“‘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年痴呆,十条症状,我已经对上了三条!”
我一看,她在“远期记忆清晰”“近期记忆模糊”等项目都打了勾。我安慰她:“不就三条吗?充其量也就是个疑似吧!”老妈却郑重其事地说:“预防‘阿尔茨海默’,时不我待!”
第二天一早,老妈颠颠地出了家门。两小时后,她拎着一大包东西回来了。我一看,嗬,是五颜六色的毛线团。我问:“妈,你买这么多毛线团干什么?”
“这是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武器,你就瞧好吧!”她故意卖关子,翻出了十几年没用过的毛线针,开始织毛线。几天过去了,老妈原本每天两小时的门球不打了,半小时的遛弯取消了。她每天坐在沙发上,听着电视节目的声音飞针走线。我问老妈:“难不成你的秘密武器就是织毛衣?这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关系?”
老妈“科学”地解释:“这你就不懂了。织毛衣是手工活,动手练脑,延缓衰老!”
我继续问:“那你原先打门球,不也是手臂的动作吗?再说,取消了所有的户外活动,对身体健康不是更不利吗?”老妈的反驳更加“学术”:“只有手指的运动,通过经络的传导,才能延缓大脑的衰老。”
想不到,几天后出问题了,老妈坐久了,想从沙发上站起来,竟一下跪在了地上!我哥立刻嚷嚷起来:“你看你,练了手指,误了腿!”老妈毫不犹豫地杀了个回马枪:“哼,我宁愿瘫在床上,也不愿傻乎乎地被别人摆布!”终于,当用完毛线的那一刻,老妈决定放弃这个“秘密武器”。
当然,老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行动是不可能半途而废的。一天,她从张阿姨家兴冲冲地赶回来,向我们宣布:“我报名参加钢琴班了,专家说弹钢琴时,通过手指尖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管萎缩的现象,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作用。”尽管老妈亮出了“专家说”,我哥还是提出了质疑:“妈,你又不识谱,怎么练琴呢?”老妈不以为然:“学呗,不就五线谱嘛!”
下午,她去老年活动中心领回了四本练习曲和几张光盘,回家一通折腾,把很久不用的影碟机找出来播放。从背五线谱开始,她每天早晨在阳台上念叨着,边炒菜边哼哼。张阿姨看了直乐:“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别说,张阿姨这评价真准确,这不,老妈去超市惹来了麻烦。
那天,我和老妈去超市买鸡蛋。看到价位牌上的阿拉伯数字,她情不自禁地比比画画,按五线谱的音谱嘀嘀咕咕。结果,售货员挡在货架前,问:“阿姨,您在干吗?”
老妈认真地答道:“买鸡蛋啊!”售货员不相信地说:“不仅是买鸡蛋吧!”
老妈的表情无辜而茫然,我赶紧拉她就走,敢情人家把老妈当成了竞争商家的价格探子。
不管怎样,老妈和“阿尔茨海默病”较劲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点赞的。既然她有折腾的精力和兴趣,那就随她折腾吧,也可以防止“阿尔茨海默病”哦!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及预防探讨 第7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 男29例, 女31例, 年龄55~75, 平均65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症状体征。
1.2 临床分度及表现
根据疾病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本组资料中轻度患者19例, 患者的首发及最明显症状为近记忆障碍, 如常遗失物品, 学习工作记忆力减退, 计算能力减退等, 但个人生活基本能自理。患者出现部分人格改变, 如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周围人较为冷淡甚至对亲人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等。本组资料中中度患者21例, 表现为日益严重的记忆障碍, 除近记忆障碍外, 远记忆力也受损。地点定向也出现障碍, 容易迷路走失, 言语功能障碍明显, 面容失认, 失用表现为不能正确地以手势表达。患者情绪波动不稳, 睡眠障碍, 行为紊乱, 有时出现攻击行为等。本组资料中重度患者20例, 患者表现为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受损。忘记自己的姓名和年龄, 不认识亲人。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患者自发言语, 内容单调。患者活动逐渐减少, 大、小便失禁。
2治疗方法
由于AD患者认知功能衰退不可逆, 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未能解决的问题。患者除治疗外, 应注意预防保健。
2.1 轻度AD患者的治疗
服用胆碱能制剂石杉碱甲等, 能改善患者的记忆, 不良反应较少。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职业训练、音乐治疗和群体治疗等。
2.2 中度AD患者的治疗
除服用胆碱能制剂改善认知功能外, 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控制精神症状。抗抑郁药物有氟西汀等, 抗精神药物有利培酮等。两种药物使用时均根据患者的病情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起, 缓慢增量。生活护理方面要防止患者摔伤、外出不归等意外的发生。据报道, 国外发明了一种适用于AD患者的跟踪器, 患者家属可在电脑上准确方便的跟踪到患者的位置, 有效的防止了患者外出不归等意外的发生。
2.3 重度AD患者的治疗
重度患者多死于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故治疗上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由于患者生活能力严重减退, 常导致营养不良, 故日常生活护理十分重要, 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
3预防
由于目前尚无根本有效地治疗AD的药物, 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针对诸多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应勤于动脑, 以延缓大脑老化, 培养业余爱好, 可活跃脑细胞, 防止大脑老化。加强精神调养, 注意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 因为忧郁是老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 可预防大脑退化。起居饮食规律, 早睡早起, 定时进食, 定时排便, 保持大便的通畅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在膳食上, 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 “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即戒烟、戒酒。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对于绝经后的妇女, 更年期早期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加孕酮替代治疗可一定程度的预防AD。有效的预防措施, 能够起到预防和延缓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临床医务人员应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尤其是早、中期患者, 因为对于早、中期患者可有减轻症状的功效。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常吃石榴可防阿尔茨海默病 第8篇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近日报道, 《美国化学会:化学神经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 常吃石榴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症) 。新研究中, 科学家从石榴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别了21 种物质, 其中大部分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研究者发现多酚类物质无法通过血脑屏障, 但是一种名为“尿石素”的物质却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当胃肠道细菌分解石榴提取物时, 尿石素就会产生, 该物质具有抗炎作用。尿石素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老年痴呆症与大脑中形成的淀粉样蛋白质有关。为了防止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形成, 就需要具有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 而尿石素正可以做到这一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尿石素的确可以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寿命。
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损伤机制探讨 第9篇
AD患者首要的危险因素是衰老。在 > 65岁人群中,AD发病率每5年增加1倍。百岁以上老人数据显示AD并非衰老 的必然结 局[2]。最新研究提出用脑萎缩和其他病理情况来说明≥80岁老人痴呆的原因,而不是严重的淀粉样蛋白或神经纤维缠结负荷[3]。本文主要针对涉及散发性晚发型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进行阐述, 从而对线粒体级联假说以及AD病理生理学有更深的了解。
1线粒体级联假说
1992年提出的包括淀粉样蛋白假说的很多机制可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而一些衰老相关的关键过程可能是痴呆的触发因素。Swerdlow等[4]于2004年首次提出线粒体级联假说,其主要内容是: 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基线线粒体功能; 随着时间推移,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线粒体功能变化率; 基线线粒体功能和线粒体功能变化率影响AD发病年龄。 该假说是在肯定 β 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Aβ) 在AD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基础上,将淀粉样蛋白假说补充为在遗传因素作用下,以线粒体功能老化为载体的环路机制。
2线粒体损伤机制
Aβ 是一种强有力的线粒体毒素,抑制了线粒体关键的酶,使细胞色素C氧化酶受到攻击,导致电子传递、ATP产生、氧耗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均受到破坏,线粒体超氧化物自由基形成增加,转化为过氧化氢引起氧化应激、释放细胞色素C,导致凋亡发生。
从转基因动物和AD患者大脑分离出的线粒体结构被破坏,其中有Aβ 蓄积,正常细胞在给予散发性AD患者的线粒体DNA后出现相似的变化[5]。乙醇脱氢酶是线粒体结合Aβ 的靶点。在AD和正常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经受高水平的氧化损伤,大脑线粒体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不可修复使线粒体DNA突变逐渐累积,动力蛋白样运载蛋白氧化产生的线粒体碎片可引起AD突触丧失[6]。
2. 1氧化应激1990年,Sohal教授首次提出了氧化应激的概念,即氧化物超过了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引起组织的分子氧化导致组织损伤。AD和正常衰老大脑的线粒体功能障碍释放氧自由基,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病理性改变发生之前就可以检测到氧化应激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7]。
Aβ 是氧化应激的主要起始因素,诱导产生大量活性氧和活性氮。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介导Aβ 对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脑血管细胞的促氧化效应。线粒体过氧化氢很容易弥散到细胞质参与金属离子催化羟自由基生成。小胶质细胞激活后能产生大量高度弥散的一氧化氮自由基。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毒性醛类引起线粒体酶功能下降,多种蛋白质被直接氧化,产生羰基和硝化衍生物。随后,钙离子的膜通透性增加、 膜内外离子失衡和葡萄糖转运受损, 加剧了能量代谢障碍[8]。
高水平的二价金属离子( 铁、 铜和锌) 、铝和活性氧能够介导神经变性过程。这些金属离子也能促进tau蛋白聚集和空间构象改变。 锌离子在低浓度时通过封闭Aβ 级联反应通道或与铜离子竞争结合Aβ 保护细胞。
尽管动物模型和许多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抗氧化剂摄入和认知功能表现相关,但抗氧化剂的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 普遍失败[9]。 螯合剂可能有害是因为许多酶的生理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
2. 2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通过调节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代谢影响Aβ 的产生和运输。脑内胰岛素信号通路涉及突触功能和能量代谢平衡,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同时,衰老和寿命也受胰岛素影响。糖耐量减退和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痴呆的危险因素。AD患者发生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葡萄糖利用率低( 外周抵抗) ,大脑胰岛素受体水平、葡萄糖转运蛋白和其他胰岛素信号通路成分是减少的( 中枢抵抗) 。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 蛋白激酶B) 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胰岛素和脑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启动脑内 多种信号 通路[10]。目前尚不清楚该信号通路在AD中是代偿性上调还是病理性下调。
在正常衰老状态下,升高的血清葡萄糖能够直接破坏海马结构、 上调tau蛋白激酶、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促使AD脑内胰岛素降解酶水平下降[11]。胰岛素抵抗致使神经元能量缺乏、对氧化应激等代谢损害易感和突触可塑性受损。给予转基因小鼠噻唑烷类药物能够预防AD样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AD患者临床研究也显示疗效显著。
2. 3血管因素血管损伤和脑实质炎症引起AD脑内蛋白质氧化和聚集循环持续存在,卒中和白质病变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加速[12]。60% ~ 90% 的AD患者罹患缺血性卒中, 尸检证实约1 /3的AD患者发生严重的脑梗死。相反,约1 /3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AD特征性的病理损害。尽管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能够识别“纯的”血管性痴呆,事实上,大部分痴呆是混合性痴呆。 > 90% 的AD患者出现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毛细血管畸形、血脑屏障破坏和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变化,但上述任一变化均不能单独解释AD患者脑血流对称性减少,这可能反映了大脑局部能量利用障碍[13]。
有学者认为AD患者通过受损的血管周围通道和血脑屏障清除Aβ 的功能减退。 Aβ40多由神经元、退化的肌细胞和外周循环产生, 沉积在小动脉管壁上使血管收缩增强。Aβ 对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也具有毒性,在高龄人群易导致脑叶出血。“神经血管解偶联”假说认为Aβ 通过血脑屏障运输异常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失衡造成,两者分别 介导Aβ 流出和流入[14]。
除了预防卒中以外,目前针对AD合并血管病变尚 无特异性治疗。观察性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中枢效应与患者每年认知功能减退相关,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很少发生AD特征性的病理变化[15]。 叶酸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可能降低AD的患病风险,但并不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在Aβ 进入血管腔隙后,血管淀粉样蛋白沉积、微出血和血管源性水肿事件发生概率增加,Aβ 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受到质疑。
2. 4神经炎症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集中于原纤维斑块周围,它们分泌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在AD患者大脑中是升高的[16]。 初期小胶质细胞吞噬和降解Aβ,而长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等一系列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与血管细胞相似,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小胶质细胞能够结合Aβ,从而使细胞因子、谷氨酸和一氧化氮生成增多[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循环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向生成斑块的脑内迁移,进而有效吞噬和清除沉积的Aβ,如果采用遗传学和药理学方法清除这些细胞则导致斑块负荷增加[18]。
Aβ 原纤维和小胶质细胞能够激活经典的补体通路。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含有补体裂解产物C1q和C5b-9。Aβ 通过激活核因子-κB,激活星型胶质细胞生成和释放补体C3,对神经元造成损害。 激活的星型胶质细胞还释放 α1-抗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急性期反应物,可以加重或改善AD[19]。尽管AD血脑屏障的破坏涉及炎症反应,但它并不能肯定导致单核细胞或淀粉样蛋白从外周循环系统流入大脑。
多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降低A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其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性的减少Aβ42、抑制环氧化酶-2或前列腺素E2受体、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2. 5钙信号AD等神经变性疾病常见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稳态和钙离子信号通路受损[20]。细胞浆内钙浓度升高能够诱导Aβ 聚集和淀粉样蛋白生成。稳态钙离子水平受早老素调控,早老素基因突变可能破坏内质网钙离子水平稳态,主要效应是增加Aβ42水平,进而引起内质网钙离子蓄积和促进钙离子释放到细胞质。导致AD相关的神经元内钙离子信号变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很有可能与衰老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而这种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因为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所致。
谷氨酸增加细胞质钙离子浓度,进而激活内质网钙离子通道,长期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能够加重晚期AD神经元损伤[21]。然而, 关于AD兴奋性氨基酸过度激活的证据不多。
Aβ 参与构建类脂膜上电压依赖性的阳离子通道,最终引起钙离子摄取和神经炎性变性。谷氨酸能够间接地兴奋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结合N甲基-D-天冬氨酸 ( N-methyl-D-aspartate,NMDA) 受体后,引起NMDA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可导致神经元凋亡,而美金刚可阻断这一病理过程[2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除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还有抗淀粉样蛋白沉积、抗tau蛋白形成、拮抗磷脂酶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活性等功效[22]。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后,NMDA受体阻滞剂美金刚已被广泛应用,该药适用于多种类型痴呆及AD各期患者。
2. 6轴索运输缺陷轴突运输以囊泡样运输形式进行,AD患者中可发现由异常堆积的细胞器及囊泡组成的轴突肿胀,提示轴突运输可能受到了破坏[23]。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轴突改变可能早于Aβ 和tau蛋白积聚,因此轴突运输缺陷可能是AD的一个早期信号并在神经变性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位点裂解酶1( 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leaving enzyme 1,BACE-1 ) 和早老素1经历快速顺向运输到突触终端,Aβ 和其他蛋白水解衍生物在该处释放。轴突运输功能受损导致淀粉样前体蛋白、囊泡和驱动蛋白在轴突肿胀,Aβ 在局部和神经变性部位堆积。然而,淀粉样前体蛋白是否为动力蛋白复合体充当决定性的货物囊泡受体仍不清楚。此外,缺乏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小鼠仍有活力,仅有轻微的突触和学习能力缺陷,提示该作用并不重要。虽然如此,AD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分布提示微管功能失调,因为tau蛋白空间构象异常主要分布在皮质投射区。更重要的是,在各期A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均发现白质传导束功能缺陷。基础研究发现,药物破坏微管并抑制tau蛋白磷酸酶可引起相似的轴突肿胀和突触功能衰竭,而稳定微管的药物能够弥补受损的tau蛋白功能并维持或恢复有效的轴突运输[25]。
2. 7异常的细胞周期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各期AD患者均可检测到异常的细胞周期重启标志物,在G1-S期调控点最突出,此刻已完成DNA复制,生成四倍体神经元,激活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蛋白,但没有发生有丝分裂。维持细胞周期通道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 功能在AD患者中也存在缺陷。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剂,包括Aβ 和羧基末端99个氨基酸的BACE-1生成物C99, 均诱导神经元DNA复制和死亡。
Busser等[26]提出AD细胞周期正常抑制失效这一假说,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特别是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 ) 和CKI表达异常或异位表达,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
2. 8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固醇代谢缺陷引起AD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假说,因为它与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E,APOE) 遗传风险、淀粉样蛋白产生及聚集和AD的血管病变关系密切[27]。然而,这个假说仍缺乏足够的证据。胆固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在鞘脂的岛屿——— “脂筏”[28]。筏是组合 β-分泌酶、γ分泌酶和加工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Aβ 的流线型平台。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APOE是脑内主要的胆固醇转运蛋白。晚发型AD患病风险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APOE异构体 ( APOE2、APOE3或APOE4) ,单个E4等位基因使患病风险增加4倍,2个E4等位基因使患病风险增加19倍[1]。APOE4促进Aβ 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不仅是一个病理性伴侣分子,而且促进健康的膜脂质变和摄取脂蛋白颗粒效率最低。
成年期高血清胆固醇水平使AD患病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降低AD患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在细胞膜池中游离胆固醇,但下调炎症反应和类异戊二烯、 上调 α-分泌酶和血管功能等其它作用不依赖于胆固醇。他汀类药物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仍未达成定论。因此,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仍处于争议之中,限制胆固醇酯化反应是一种可选择的药理学路径[29]。
3小结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体成分的研究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愿原则, 病例组为85例符合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的神经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IV) [1]的人群;对照组为82例经神经心理测验证明无精神障碍的健康老年人。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利用韩国百斯公司生产人体成分分析仪 (Biospace Inbody3.0) , 检测研究对象的主要身体成分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病例组85例患者, 男性36例, 女性49例;对照组82例健康人, 男性34例, 女性48例。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都进行了匹配, 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 (t=1.88, P>0.05) 和性别 (χ2=6.00, P>0.05) 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资料均衡性较好。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身体成分比较
2组人群比较, 女性患者的体重、瘦组织、水分含量均较低 (P<0.05) , 蛋白质和矿物质明显降低 (P<0.01) ;男性患者体内蛋白质和矿物质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 (P<0.01) 。
3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与营养制剂摄入量密切相关, 规律地摄入营养制剂, 有助于患者的脂肪释放和身体营养状况改善[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瘦组织指标与其年龄和身体灵活性相关。研究显示[3], 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 人体的营养状况消弱、瘦组织损耗、脂肪堆积是疾病的营养和临床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本次研究显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体成分与健康老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能定期监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体成分变化, 采取合理的临床营养措施, 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延缓病情发展,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TR) .Edn-text revised[M].4th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2]Lauque S, Arnaud-Battandier F, Gillette S, et al.Improvement of weight and fat-free mass with 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t risk of malnutri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04, 52 (10) :1702~1707.
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诊断方法 第11篇
1984 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 NINCDS-ADRDA)制定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标准[4],包括医师检查记录、临床检查、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实验室评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11 年NINCDS-ADRDA对其进行重新修订,新版诊断标准中明确了生物学标记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5]。
1 临床表现
目前AD诊断仍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AD病程较长,临床上基本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 个阶段。AD 3 个阶段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6]。
有关阿尔茨海默病基本可概括为以下十大危险信号[6]: ( 1) 渐近性记忆力减退; ( 2) 不易处理熟悉事物; ( 3) 语言表达困难; ( 4) 视空间出错; ( 5) 判断力减退; ( 6) 理解能力下降; ( 7) 物品乱放; ( 8) 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 9) 性格改变; ( 10) 失去行为主动性。
1. 1 AD的重要特征
AD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记忆障碍或遗忘,这也是AD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在近记忆方面受损明显,如患者不能记起当天发生甚至是刚发生过的事或者是刚说过的话,忘记贵重物件放于何处,常重复发问,反之远事记忆可相对保留。
1. 2 AD的特征性表现
A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认知功能障碍,病情进展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2.1语言功能障碍
表现为语言常发生中断,口语冗赘,喋喋不休; 早期可保持语言理解力,与人交谈无碍,后期渐渐显出无法理解而导致交谈能力减退,不能执行指令,无法正常查阅文章,最后出现完全性失语。
1.2.2计算能力障碍
表现为计算能力减弱,如常弄错价格或算错账目,最后连最简单的计算(如1+1=2)也出现错误。
1.2.3视空间功能受损
表现为定向力障碍; 早期经常不认路而导致走失,不认识家门,东西南北方向分不清,穿衣出现问题,最后连最简单的工具( 如筷子、汤匙等) 都不会使用。
1.2.4失认及失用
表现为不认识熟悉之人,且产生镜子征( 即患者对着镜子里自己的影子说话) ; 不能正确地完成运用动作,如按指令刷牙、划火柴和点烟等。
1. 3 AD的精神、心理表现
AD患者常出现抑郁、淡漠、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精神不集中,自主性降低,常自言自语,有时出现莫名其妙发笑,害怕一个人独处; 部分患者可出现思维障碍,如产生幻觉、错觉,也可出现行为障碍,如性格改变、性情急躁、具有攻击倾向等。另外,少数患者也可表现为贪食、失眠等。
2 影像学检查
目前临床上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在AD诊断方面应用最为广泛。AD影像学表现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1) 脑萎缩,脑白质变性; ( 2) 脑沟增宽加深,脑回变窄,脑室扩大; ( 3) 脑皮质变薄[2]。在目前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解剖结构,分辨率极高,对AD的诊断意义也最大。利用MRI的T1W1 成像技术,能显示脑萎缩等结构改变,主要集中在内颞叶结构,其中又以内嗅皮质最为明显[7]。MRI体积测定对诊断AD的敏感度、特异度等均较高,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诊断AD与皮层下缺血性痴呆[8]。海马体积测量意义更大,其体积缩小可作为AD的临床指标之一[9]。海马体积的变化主要以其头部变化最为显著,体部次之[10]。
现有研究将能够测量大脑结构的MRI联合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辅助诊断AD[11],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1) 测量体积,主要指标有杏仁核、海马、内嗅皮层、颞叶及侧脑室颞角; ( 2) 按一定的要求,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 3) 应用相关数据处理软件( 如SPSS软件等) 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人工神经网络诊断A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在95% 以上,这或许会成为诊断AD的一种有用及可靠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逐渐出现,其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原理是利用提前注入体内的放射线同位素在人体经过一定的代谢过程后,产生相应的反应产物,可被检测器探测到,传输至计算机后产生所需要的结果。目前PET-CT( 即将能定位病灶的CT与提供病灶代谢信息的PET结合) 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技术也较为成熟,对肿瘤检查、癫痫灶定位、AD早期诊断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MRI-PET( 即将PET与MRI结合)[12,13]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技术最大程度地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提高了病灶的探测能力,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脑脊液检查
辅助诊断AD的脑脊液检查指标虽然比较多,但因检查方法受限、指标本身临床意义不明、可信性有待证实等因素,应用尚不广泛,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有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Aβ) 和tau蛋白。
3. 1 Aβ
Aβ 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经 β-分泌酶和 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生成的[14]。Aβ 沉积形成神经炎性斑块,这就是影响较广的Aβ 级联假说[15]。
Aβ 主要有Aβ1 ~ 40、Aβ1 ~ 42 和Aβ1 ~ 43 3 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分子结构均不同,这与其是否具有神经毒性密切相关。其中Aβ42 /43 为 β-片层结构,更容易聚集形成沉淀,因此具有更强的神经毒性[16]。正常情况下脑部大多数为Aβ40,约占总数的90% ,而Aβ42 /43 数量相对较少[17]。病理情况下,AD患者脑内Aβ42 /43 增多[18],在脑内沉积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且损害乙酰胆碱系统,在经过Aβ 的级联放大效应后,最终导致神经元减少、递质异常,从而引发临床相应症状。通过检测Aβ42 /43 可辅助诊断AD,Aβ43 对AD的诊断意义更大,其可能比Aβ42 具有更强的神经毒性[19],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 2 tau蛋白
AD除了上述的 β 淀粉样蛋白学说外,还有一种流传较广的学说———tau蛋白学说。
AD患者脑组织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磷酸基团较正常情况下大量增加[20],这也就形成了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一特征性病理改变。tau蛋白释放增加,导致总tau蛋白( T-tau) 数量随之升高。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与微管亲和力下降,微管溃变,神经元结构出现异常,最终死亡[21]。由此可见,对于辅助A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 P-tau) 是值得考虑的[22]。
3. 3 Aβ 联合tau蛋白
Aβ 与tau蛋白存在相互作用,Aβ 能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Aβ 所致的记忆损失和行为缺陷依赖于tau蛋白的分子功能[23]。实验证明将这两个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个生物标志物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2]。
4 量表
现今量表已成为诊断AD的工具之一,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一方面可用于帮助诊断,评判病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可判定治疗效果。
4. 1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MMSE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多用于老年人,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和判断痴呆严重程度,具有敏感性好、简单易行、信度良好等优点[24]。但同时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受教育程度、语言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25]。因其方法简单,故适用于社区和基层。
4. 2长谷川痴呆量表( Hasegawa dementia scaale,HDS)
HDS是在日本民族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编制的。因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相仿,故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可适用性,且其操作简单,相较于MMSE干扰因素较少,特异性较高,因此使用较普遍[24]。
4. 3 Blessed痴呆量表
Blessed痴呆量表主要检查记忆力( 包括近记忆和远记忆) 和注意力等AD早期指标,敏感性好,且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24]。此量表与MMSE有一定的重复性。
4. 4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neuropsychoiogical test battery,NTB)
此方法优点[26]是评估较为全面,主要针对认知功能方面,干扰因素较少,但缺点是所需时间过多。目前此方法尚未在我国使用。
4. 5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
可用于对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诊断[27]。HIS检测项目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经验,因此评估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辅助AD诊断的相关量表种类繁多,因此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检测项目,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5 脑电图( EEG)
AD患者脑电生理会发生异常,这一现象源于其相关病理改变。脑电图与AD的这些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正常成人脑电图基本波频率多数属于 α 波范围( 即8 ~ 13 Hz) ,也有约6% 的正常人的脑电图显示以β 波为基本节律。正常情况下,β 波( 14 ~ 30 Hz) 和 θ波( 4 ~ 7 Hz) 均较少,无明显 δ 波。而AD患者脑电图[28]会发生改变,主要是 α 节律变慢,δ、θ 波活动增多。这是因为其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和锥体细胞树突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顶树突逐渐变细,树突的平均长度减少,分枝也减少所致。
研究显示,多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MRI与脑脊液检测联合应用,其诊断灵敏度达84. 20% ,特异度50%[29]; 将MRI、脑脊液检测和神经心理学测验相结合,其灵敏度高达96. 43% ,特异度48. 28%[30]。
6 展望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且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AD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针对其治疗也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所以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上述所阐述的5 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 ( 1) AD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显著性,较容易判别,但AD的临床症状远远延后于疾病实际发生的时间,可能会造成治疗延误; ( 2) 影像学检查无创伤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早期患者,尚未发现可靠的影像学特征,且费用昂贵,不利于早期诊断;( 3) 虽然目前可供参考的生物标志物较多,有些标志物在早期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取材较困难,脑脊液的采取有一定的创伤性等问题,且有些指标的检测可行性受限、可信性不明,甚至存在伦理问题[31];( 4) 目前已知的量表种类繁多,合理、联合应用对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导致结果偏差。
综上所述,针对AD的早期诊断,合理应用生物学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测验等方法,建立较完善、有效的诊断方法迫在眉睫; 将其应用于临床,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重要目标[3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脑部功能发生衰退导致的一类疾病,常表现在记忆力、智力、性格、日常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发现时常处于中晚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作者主要综述AD的一些诊断方法。
阿尔茨海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