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
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精选6篇)
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 第1篇
2016―2017学煎茶中学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责任教师:杨通光高应仲杨跃吴年贵徐正禄周富强
在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德江县煎茶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圆满地完成了2016―207学的工作计划。
现对该学生物兴趣小组工作作简要总结: 1.校园植物认识
在学校的大力推进下,在学生对校园植物调查的基础上,选择16种校园植物,将名称、学名、生物学特性、美好的品格等制作成牌,供同学们在课余学习,同时与语文组配合进行植物品德征文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检索的重要性,同时将德育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2.采摘黑木耳
在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着学生去认识、采摘黑木耳,观察其培养基地,了解其生长条件,体验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收获。
3.玻片标本观察
带学生到实验室观察动植物等玻片标本。4.植物标本的制作
制作了一些稀有植物标本,在此过程中,让同学了解了植物体的结构,培养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同时了解了科学实验的艰难。
5.常见动物标本的制作 培养学生对生物及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细心的品质。
6.叶脉书签的制作
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初步了解化学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实验器材的基本操作,同时将美育、德育贯穿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7.调查水质情况
通过平时的上课、实验,指导学生自己采集水样,进行气味、肉眼检测、PH值、活体检测等五个方面的检测,检测水样3份,得出:郑陆地区大部分自然水已受污染,雨水有酸雨倾向的结论。
总之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注凝聚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煎茶中学生物兴趣小组 2017年7月26日
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 第2篇
某某中学教师姓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小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兴趣小组是十分必要的。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在此方面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本学期我所带的七八两个年级进行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圆满地达到了开展兴趣小组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
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加很多由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知识的方法。
2.生物兴趣小组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兴趣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促进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联系。在了解民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水资源合理的应用有更新的认识。
4.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如蝴蝶标本形态颜色各异,与自然选择与地理隔离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科技论文都可用来很好地解释生物课上遇到的难题。
5.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期待着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 第3篇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我对初中学生先着重观察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导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演绎,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每学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都做许多科学小实验,因为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设计,熟练实验过程,精辟解释结果是训练目的。在一次指导扦插实验设计时,同学们就如何提高成活率展开讨论,矛盾集中在插条上的叶是去还是留。叶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利于插条生根成活;叶的蒸腾作用又使插条中水分散失,令插条不易成活,能否两全其美,既不影响光合作用又使蒸腾最小?同学们有的设计出用塑料袋套住花盆使局部湿度饱和,减少蒸腾;有的设计用喷雾法,在光照下连续喷雾,也不影响光合作用。这两种方法效果到底如何?大家用同样材料与遮阴法和去叶法进行对照实验,观察几种方法的生根速度和成活率及成苗速度。整个过程,学会了实验的设计、实施和解释,并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接着同学们又独立设计新的实验,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藤本类) 各一些品种进行同种方法扦插实验,研究其扦插成活率高低的规律。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我注意以自己工作中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同学们,也注意培养同学们的这种工作态度。一次我们进行番茄种子的种植试验。试验在初冬,不是番茄的生长季节,一段时间长相不好,全组同学分析找原因,可能温度不够;可能恒温不如变温更利于植物生长;可能透过玻璃的阳光的质量和强度有所改变;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能不够…… 然后大家查资料,了解番茄的习性,寻找以上一些问题的答案,懂得了许多知识。再对症下药,增加水盆提高湿度,定时开窗通风让阳光直射等。同学们轮流值班,一丝不苟,控制好阳光、温度、湿度、通风。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性和发散性,它是科学素质中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塑造开拓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在科技活动中我鼓励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嫁接是同学们最乐意做的植物实验。在砧木和接穗选择上,常异想天开,乱配鸳鸯。我不急于否定,先强调嫁接技术是成功的关键,让他们去做,而后针对实验结果告诉他们:亲缘关系越近,嫁接成活率越高。但远缘关系也不等于完全没有希望。马和驴交配产生骡是动物远缘杂交的成功事例。再给他们作关于细胞工程的讲座和介绍克隆技术。人们正在不断改进实验手段,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理想。鼓励他们搞科研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要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
4.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初中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每学年我都要在各班培养一些实验能手,不仅能在科技活动中显身手,还能帮助老师在实验课上辅导其他同学及出黑板报、做标本、挂图、照片等教具。
二、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人的智力差异一般不会很大,而非智力因素对于人才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男同学爱动物,女同学爱花草。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开展科技活动,饲养豚鼠、金鱼、蚯蚓,种菊赏菊,给校园植物挂牌,无土栽培等,吸引了许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又必须付出劳动,必须持之以恒,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三、在活动中促进学科的课堂教学
1.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如桃花是课堂所讲花的结构的典型,而我们在大自然中又能见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对照桃花解剖其它花,不仅牢固地掌握桃花的结构知识,而且能增加很多知识。
2.培养实验骨干,促进实验教学。学生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工具材料一般两人一套,辅导老师少,实验课的质量难以提高。我在每个班级都培养几个实验能手,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先做实验,重点辅导,多练习,直至规范熟练、快速准确,然后在实验课上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和检查。
3.第二课堂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加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并委以组织领导职务。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生物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第4篇
一是带领学生走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学会了制作植物标本的简单方法。非常实用。
二是在实验室科学实验,利用显微镜对各种植物细胞从不同角度观察学习。使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了跟深入认识。弥补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虽然本学期活动取得一些好的效果,但还应该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毕竟是一个新开始,存在不足也在所难免。为了将来更好开展活动。还要不断的总结和摸索。
生物兴趣活动小组工作总结 第5篇
孙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学期我所带的七八两个年级进行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圆满地达到了开展兴趣小组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加很多由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知识的方法。
2.生物兴趣小组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兴趣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促进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联系。在了解民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水资源合理的应用有更新的认识。
4.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如蝴蝶标本形态颜色各异,与自然选择与地理隔离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科技论文都可用来很好地解释生物课上遇到的难题。
5.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
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总结 第6篇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 李果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局限,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二.建立健全的活动组织
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办法,按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自愿参加活动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小组要有教师负责指导,并选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作正、副组长。参加小组应有连续性,包括七八年级。
三、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课外活动的关键
开展课外活动,将碰到时间和经费问题,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活动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学、自习课、周末等空余时间,学生方面以自愿和兴趣为参加原则,教师择优组建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同时必须报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争得他们的支持和经济帮助。
生物兴趣小组总结 杨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