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缝合范文
伤口缝合范文(精选5篇)
伤口缝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需会阴侧切的产妇200例, 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
1.2 方法
1.2.1 手术方式与适应证
(1) 手术方式选择会阴左侧后-侧切开术。 (2) 适应证:a) 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 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时;b) 母儿有病理因素急需结束分娩者;c) 需阴道助产者, 如臀位牵引术和胎头吸引术[2]。
1.2.2 会阴切开的时机和范围
(1) 经产妇在第一产程结束时切开; (2) 初产妇在第二产程胎头抵达盆底, 会阴部明显膨隆或即将着冠时切开; (3) 手术助产时, 应估计切开后5 min~10 min内胎儿可娩出。切口宜长、深, 不宜短、浅, 以达到会阴切开的目的, 但切口也不宜过长、过深, 以免加重副反应[2]。
1.2.3 切开
用5%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做阴部神经及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 术者于宫缩时以左手食、中两指伸入阴道内, 撑起左侧阴道壁, 右手用钝头直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 (会阴高度膨隆为60°~70°) 剪开会阴, 长3 cm~4 cm, 剪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2]。
1.2.4 缝合
胎盘娩出后尽快缝合会阴, 认真检查阴道壁、宫颈、肌层及筋膜有无裂伤, 查清切口顶端的位置, 再次冲洗消毒会阴, 无菌纱布卷塞入阴道暂时止血。用2-0铬制肠线 (如患者经济允许, 还可选用2-0薇乔线) 自切口顶端0.5 cm~1 cm处向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至处女膜环后, 处女膜环内侧打结剪线。沿切口向下间断或“8”字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 注意恢复原解剖关系, 针距为1 cm~1.5 cm, 最下一针间断缝合后不打结, 再向上沿切口皮肤连续水平褥式缝合皮肤。在缝合过程中, 保持缝针、缝线均在切口皮肤内穿行, 距皮缘越近越好, 不穿透皮肤, 左侧缘的出针与右侧缘进针的地方一致, 反之相同, 针距为0.5 cm~1 cm, 牵线适中, 完全对合好皮肤, 最后在处女膜环内侧打结。取出阴道内的填塞纱布, 肛查无缝线穿透直肠黏膜, 如有穿透则拆除重缝。按揉宫底, 清除干净阴道内积血, 0.5%碘伏消毒缝合伤口。
1.2.5 术后护理
(1) 鼓励产妇尽早离床活动, 早排尿, 早大便, 便后冲洗外阴; (2) 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0.5%碘伏擦洗会阴2次; (3) 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4) 发现有感染, 及时对症处理。
1.2.6 注意事项
(1) 在缝合过程中, 坚持无菌操作; (2) 2-0号铬制肠线缝合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避免刺激组织; (3) 各层次应对合完整, 不留死腔, 缝线针距、松紧均适度, 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 又要利于切口愈合。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病例住院期间侧切伤口的观察及产后42 d的跟踪随访, 有9例伤口感觉轻度疼痛, 均给予心理指导后疼痛明显减轻直至不痛, 有1例有线头排异反应, 出现会阴伤口局部红肿, 经线头牵出理疗后愈合, 其余均为甲级愈合, 无1例感染, 均无会阴皮肤异物感。
3 讨论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缝合技术及伤口愈合的优与差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 因此严格掌握适应证, 选择恰当的术式及缝合方式, 不断提高缝合技术是手术质量的关键。以往采用间断缝合阴道黏膜及肌肉、皮下组织, 再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由于缝扎线结多, 会阴组织吸收慢, 易出现组织硬结、红肿、疼痛, 还要拆除会阴外缝线, 感染机会多, 出院时间延长[3], 目前我院已不采用。还有采用连续缝合阴道黏膜、肌肉及皮下组织, 再沿切口皮内缝合皮肤层, 这种缝合方法简单, 节省时间, 无线结, 疼痛小, 但由于只有一根线从头逢到尾, 如有排线反应或感染, 则易造成会阴全层裂开。而我们采用连续缝合阴道黏膜, 间断或“8”字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 再沿切口皮内缝合皮肤层的缝合方式, 既减轻了由于缝扎线结多出现组织硬结、红肿、疼痛, 避免需拆线的缺点, 又减少了由于只有一根线从头逢到尾, 如有排线反应或感染, 则易造成会阴全层裂开的弊病。一旦出现排线反应或感染, 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方法, 特别是对肌层撕裂较深的情况, 可以达到对合好, 不留死腔的效果。总之, 此缝合方式皮肤吸收好, 外形美观, 伤口愈合好, 术后易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638-646.
[2]乐杰, 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72.
产后缝合伤口怎样护理和恢复 第2篇
为什么在分娩中或分娩后我需要做缝合?
如果你是剖腹产,那么你腹部的伤口需要进行缝合,这是在手术中占用时间最长的步骤,至少要花30分钟。医护人员会告诉你怎样护理伤口,以尽量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对于自然分娩,有时候需要进行会阴侧切,以避免分娩用力过度撕裂会阴。如果你确实需要进行侧切,那么在胎盘娩出后,需要由一位医生进行缝合。如果你没有施行适当的硬膜外镇痛,那么就要对你的会阴部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这样在整个缝合的过程中,你应该完全不会感到疼痛。如果你仍然有所感觉,要告诉医生或助产士,你可能需要加 醉剂量。
现在侧切用得比以前少了,你可能会阴道撕裂。小的撕裂创口通常不需要缝合,但大一些的创口可能需要缝上一针或几针。阴道撕裂的缝合与侧切的缝合过程完全一样,同样需要依靠有效的麻醉镇痛。
瘀伤是怎么回事?
瘀伤可能是分娩过程中宝宝的头部下降到你的阴道、经过会阴时所造成的。尤其是在用产钳和胎头吸引器等工具,借外力和压力辅助分娩时容易造成瘀伤。另外,如果你的会阴和外阴部有多处缝合,那么缝合附近的区域(内部以及皮肤表面),也可能有淤伤。
在有缝合和瘀伤的情况下,怎样进行日常活动?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她们的缝合处很疼,愈合得也很慢;但另一些人的不适感就少很多。一项在1993年针对2000名女性的调查显示,在做过侧切的女性中有近半数觉得“明显不舒服”。在用于帮助她们伤口愈合的各种措施中,最受欢迎的有:
• 温水不管是盆浴、淋浴,还是坐浴
• 凉水冰袋、冰敷和冷水淋浴
• 口服止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
• 麻醉凝胶
• 坐在垫子或橡胶圈上(如果你对这个方法有兴趣,那么经过特别设计的垫子或座椅会比橡胶圈更有效,因为它可以压住你的血管,
资料
你可以向医生咨询相关产品。)
这些促进伤口愈合措施,很少或没有相关疗效的研究,但你也不妨试试各种你觉得舒服的办法,看看那些适合你。
不管你是哪种程度的创伤,保持缝合部位非常清洁对降低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记得在生产后尽早开始做骨盆底肌肉练习,而且要坚持,这个运动可以增加流向这个区域的血液量,促进伤口愈合。你应该尽量每天做50组骨盆底运动,分散到全天的不同时段进行。
在产后头几次排便时,你可以拿一块干净的`垫子托在会阴部位保护缝合伤口,并帮你止住好像缝合处要裂开的感觉而事实上,它们是不会裂开的。
性生活怎么办?
很多被调查的女性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对于这2000人中17%的女性,这确实是个问题。伤口缝合通常应该在产后3~4周愈合;如果到时候没有愈合,或是你仍感觉不适,就需要去医院寻求帮助。在最初几次性生活中,最好使用润滑剂,并尝试不同体位,找到你认为舒适的姿势。
要记住,如果你感觉疼痛,或许没有“性”趣,这并不是你的错。对很多女性来说,生产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中,她们与新生宝宝的身体接触,包括母乳喂养,相当的密切,因而都不想要性生活。每一对夫妻都要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多文化中,这是一种产后风俗,认为新妈妈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应该有旺盛的性欲。
压力性尿失禁:隐秘的问题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你跑步、跳跃、咳嗽、打喷嚏,甚至笑的时候,有尿液漏出。虽然人们很少谈论这个话题,但相当多的女性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受到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在对2000名女性进行的调查中,大约有近一半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采用平躺或全蹲的分娩姿势,似乎最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而采用有支撑的半蹲分娩姿势则发生的比例最低。
蒌叶洗液在会阴伤口缝合后的应用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蒌叶洗液会阴湿热敷对会阴缝合术后产妇舒适度的影响以及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蒌叶洗液濕热敷,参柏舒阴洗液湿热敷,及碘伏抹洗会阴伤口.比较实施会阴会阴缝合术后产妇使用该三种方法前后个体舒适度的改变,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从而影响产妇个体自理生活能力、主动哺乳、护理婴儿等。结果:使用蒌叶洗液湿热敷,参柏舒阴洗液湿热敷会阴后,产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碘伏抹洗会阴伤口.个体舒适度提高且明显影响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婴儿能力及主动哺乳,促进会阴伤口愈合,减轻会阴伤口疼痛。而使用蒌叶洗液湿热敷,参柏舒阴洗液湿热敷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蒌叶洗液会阴湿热敷,明显提高会阴缝合术后产妇的舒适度。且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会阴伤口疼痛,降低会阴炎症的发生率。产妇可操作性强。是基层医院及农村妇女产后自我护理的首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68-02
皮内缝合在剖宫产腹部伤口的应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来我院剖宫产48例,皮外缝合40例,作为对照组,部分产妇进行皮内缝合术;患者年龄19~36(平均31.5)岁;平均孕期39w。同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接产产妇265例,剖宫产69例,都是皮内缝合,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18~35(平均29.5)岁;平均孕期38w。这两组孕妇的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48例,皮外缝合40例,8例采取传统的传统的缝合,皮外缝合术的具体措施:先用瑞芬太尼对孕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切口介于肚脐与耻骨联合之间的正中线,切口长度大约10公分,运用腹膜内的剖宫产术,可以娩出胎儿以及相关的附属物,而后缝合子宫[1]。运用可吸收的聚乙醇酸类型的手术缝合线,连续对孕妇的腹膜缝合,再对腹直肌前鞘及皮外脂肪实施连续性的缝合,最后外缝皮肤对合伤口。缝合完毕后,整理手术台上的工具,做好消毒,避免感染。观察组剖宫产69例,均行皮内缝合术。仔细比较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经过皮内缝合术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照组剖宫产48例,皮外缝合40例,皮外缝合率为83.3%,皮外缝合有几例脂肪液化,术后平均住院7.89±2.4d;观察组剖宫产69例,全部行皮内缝合术,皮外缝合率为100%,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平均住院5.35±1.3d。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现今,我国每年的剖宫产率正呈现一个高发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孕妇及家庭的心理、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技术及麻醉手段有着显著提升,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可能。同时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孕妇不必要的疼痛,急需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方式来满足以上问题。
临床上,腹部竖切口经皮内缝合术与传统的缝合术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比较广泛,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差异加大,例如本文结果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竖切口皮内缝合术显然在麻醉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及美观度上,显得更有优势,日益为临床产妇所接受,其优势在于:(1)切口与皮肤纹理方向相一致;(2)皮内缝合,对组织创伤小;(3)缝合时应用可吸收的聚乙醇酸类型的手术缝合线,进一步减少组织的创伤;(4)手术时间短,有助于第二次妊娠[3]。
综上所述,皮内缝合在剖宫产腹部伤口具有高效、创伤小、见效快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坚青.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自然对合法1087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29(3):169-171.
[2]李焱,刘丹清.疼痛教育联合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2007.269-271.
伤口缝合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胸腹部切口裂开患者9 例, 其中男性7 例, 女性2例, 平均年龄59 岁。 大于75 岁以上3 例;手术类型:胃大部切除术2 例, 结直肠切除术3 例, 阑尾切除术2 例, 经侧胸切口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2 例。 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表现[3]为:术后3~5 d出现, 表现为较多黄色渗出液, 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 切口边缘平整, 无炎症反应表现。 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4]:一般出现在手术后4~8 d:患者多有发热, 切口触痛、发红:切口敷料见脓血性渗液, 撑开切口可见脓性液溢出;分泌物培养有需氧菌生长。
1.2 方法对9 例胸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评估患者伤口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 给予患者伤口床准备, 同时疼痛, 实施综合护理。
1.3 结果本组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后均由伤口治疗师及时参与治疗, 由治疗师根据患者创面情况, 2 例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方法, 选择湿性愈合敷料进行换药处理, 4~10 d后患者伤口100%红色组织覆盖, 肉芽组织开始生长, 伤口渗液减少, 无异味, 伤口边缘无红肿疼痛、皮温正常, 伤口床准备就绪, 请外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行二期缝合。 伤口缝合后由造口治疗师继续跟进护理, 伤口均未出现再次感染、裂开的现象, 于二期缝合术后10-14 d拆除缝线, 切口全部愈合。
2 护理
2.1.1 全面评估评估伤口局部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 了解患者有无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伤口局部评估采用MEASURE[5]伤口评估法, 探查伤口的大小、深度及范围, 评估渗出液的性质、量及气味, 观察伤口外观、基底和肉芽组织所占的比例, 评估伤口潜行、窦道, 评估伤口边缘的情况, 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或脸谱法进行疼痛评估。伤口4~12 cm×2~8 cm, 深度3~4.5 cm, 伤口裂开深达肌层或腹膜;基底组织100%红色组织1 例, 黄色腐肉25%3 例, 50%占3 例, 75%2 例, 伤口内均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溢出, 渗液量较大, 有臭味3 例, 伤口疼痛程度评分:轻度疼痛4 例, 中度疼痛3例, 重度疼痛2 例。 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 例, 营养不良4 例, BMI指数为16~17.5 kg/m2, 为体重过轻, 血清蛋白低于3.4 g/dl, 属于中度蛋白质缺乏;血红蛋白低于7.5~9.2 g/l。 切口不愈原因:切口感染6 例, 切口脂肪液化3 例。
2.1.2 伤口床准备根据伤口评估的结果, 制定个体化伤口护理计划, 当然伤口的局部处理是伤口处理计划中的核心内容。 充分评估伤口的基础上, 拆除部分缝线, 充分引流, 清除坏死组织。 ①选择合适伤口清洗液:首先用0.5%的碘伏棉球清洗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坏死组织, 对感染伤口, 用浸湿安而碘溶液的纱布湿敷创面5~10 min, 再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避免碘剂的残留。 ②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采用联合清创的方法清除异物及无活力的组织, 对于分离的坏死组织行外科清创, 对于粘连紧密的坏死组织应用藻酸盐敷料吸收伤口渗液并行自溶性清创。 ③对于感染伤口剪裁合适伤口大小的爱康肤亲水性含银敷料填塞伤口, 以纱布外固定, 换药间隔时间以爱康肤银完全浸湿为准, 伤口渗液多时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本组有6 例患者使用爱康肤银敷料, 3~5 d感染控制后改藻酸盐敷料或亲水纤维敷料。 ④对于脂肪液化伤口及感染控制后的伤口:选择藻酸盐敷料或亲水纤维敷料填塞伤口。 ⑤如伤口内渗液量大、伤口内坏死组织多, 每日换药不能满足需要时, 选择在伤口内放置伤口引流管2 根, 一根用银离子水胶体油纱包裹引流管, 接床边负压吸引, 一根接生理盐水冲洗液500 ml/日持续冲洗伤口, 伤口外疏松放置一块普通纱布, 再使用3M透明薄膜封闭伤口, 尽量拉合切口, 调节负压≤-100 mm Hg,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如有渗血及时停止负压, 观察敷料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表明负压有效。 本组有2 例使用持续冲洗接低负压吸引的方法, 效果良好, 冲洗3~5 d后, 伤口渗液减少, 局部创面转红色, 未发生出血现象, 后改用藻酸盐敷料填充伤口。
2.1.3 二期缝合把握好缝合的时机:当伤口感染控制, 渗液减少, 伤口呈湿润状态, 伤口基底100%红色, 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请医生缝合伤口。 二期缝合时全层缝合、不留死腔、不留线结;缝合须达到基底部, 如张力过大, 可减张缝合。 缝合后密切观察缝合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情况。 本组患者均在伤口治疗师处理4~10 d后由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行二期缝合, 术后10~14 d拆除缝线, 伤口愈合。
2.1.4 疼痛的控制疼痛的评估应贯穿于敷料的更换过程。 因换药时医者关注于伤口的本身, 容易忽视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 而换药过程中伤口敷料的移除、 使用纱布等物品清洗伤口床、操作的力度等易导致伤口的二次损害和引起疼痛。 所以伤口换药过程中注意避免或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措施包括使用不黏伤口的湿性敷料, 使用无毒性的冲洗液冲洗加负压吸引的方法清洗伤口, 加温清洗液至37°左右, 操作动作轻柔, 换药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以调整操作的方法。 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在换药前静脉输注氟比洛酚酯进行镇痛处理, 镇痛后疼痛评分≤4 分时, 进行换药。
2.1.5 综合措施①腹部予腹带合适加压包裹, 合拢伤口、减轻疼痛、防止腹压增加引起再损伤。 ②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胃肠功能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 加强营养, 饮食均衡。 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及输注白蛋白、输血等治疗,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本组有5 名患者同时存在营养不良, 经过营养支持, BMI指数达到19 kg/m2, 血清蛋白大于3.5g/dl。 ③血糖控制:监测血糖, 选择糖尿病饮食, 需管饲者给予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肠内营养液百普力, 采用胰岛素泵入的方法控制血糖。本组中合并糖尿病4 例, 血糖控制在6.0~9.8 mmol/L。④心理护理:伤口治疗师关注患者由伤口不愈合所产生的心理、社会问题。 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的参与, 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 讨论
3.1 切口裂开首先做好伤口床准备, 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期缝合可促进伤口愈合切口裂开的处理方法种类繁多, 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效果较差。“ 伤口床准备”是近年来兴起的对伤口处理有较强指导性的伤口护理方法, 是一序贯性的、具有连续性、综合的临床系列过程, 总体原则是通过识别及清除影响伤口的各种因素, 主动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伤口微环境, 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做好准备的系列过程[6]。 完整伤口床的准备包括清创、抗感染、渗液的管理和伤口边缘的处理[7]。 伤口治疗师针对创面不同状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创面炎性渗出期采用联合清创的方法, 有效减少清创的时间, 选用的湿性敷料, 爱康肤银敷料有效锁定渗液, 该敷料属于广谱抗菌敷料, 可有效控制感染[8];持续低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及时吸尽创面渗液、脓液、坏死物, 避免残余脓肿及死腔形成, 有效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 利于伤口感染的控制[9], 在切口内部产生的向心性拉力, 使伤口边缘紧密对合;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 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 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 加快创面愈合;促进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 产生胶原, 利于填平和修复伤口;在肉芽增生期, 选用藻酸盐敷料和亲水纤维含银敷料均可以将伤口内的分泌物完全吸收到敷料内, 形成局部低氧、湿润、微酸的环境, 同时对伤口内的坏死组织进行自溶性清创, 刺激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 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10], 此外湿性敷料降低了更换敷料时对伤口的再损伤程度; 显著减少换药次数, 减少换药带来的痛苦。 伤口床准备就绪后, 外科医生适时行二期缝合术, 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 使得切口愈合良好, 减少疤痕形成。
3.2 综合治疗护理的必要性伤口治疗师早期介入, 针对病因判断并联合医生进行处理, 在伤口床准备理论的实践过程中,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及时评估并处理患者个体化的问题, 如局部伤口处理以及伤口所伴随的疼痛、渗液、气味等一系列问题, 在疾病过程中提供教育及支持, 通过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医患关系, 患者参与, 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冯伯利.早期二次缝合治疗切口不愈合26例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 10:33.34.
[2]Sibbald RG, Goodman L, Woo KY, et al.Special considerationgs in wound bed preparation 2011:anupdate[J].Adv Skin Wound Care, 2011, 24 (9) :415-436.
[3]潘可, 刘国清, 吴艾华等.负压抽吸在腹部感染切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6) :40.
[4]刘明.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切口脂肪液化3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6) :509.
[5]Keast DH, Bowering CK, Evans AW, et al.MEASURE:Aproposed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gs for wound assessment[J].Wound Repair Regen, 2004, 12 (3 Suppl) :S1-S17.
[6]郑美春, 罗宝嘉.伤口床准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3) :4069-4073.
[7]李小芳, 雷莉华, 胡斌琴, 等.湿性愈合疗法在26例手术切口二期愈合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4) :1640-1642.
[8]卢汉桂, 张相民.爱康肤银敷料用于鼻内镜术后填塞效果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 19 (23) :1059-1060.
[9]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34.
伤口缝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