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第1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期末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第一单元
一、复习重点
1、背诵一、三、四课有关段落,会默写。
2、掌握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积累爱国诗及名言。
3、正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辨清词的感情色彩。
4、知道轻声的变化,会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银装素裹、浓妆淡抹”的区别,强调“脊、蔽、霸、黎”的写法。
2、多音字:薄雾、载歌载舞
3、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分别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4、造句:慷慨激昂、喜出望外
5、辨析轻声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运用。用“度量”的两个读音分别写一句话。
6、写出形容祖国山水壮美的成语:形容山的 : 形容水的:
7、用有关的成语写几句话来描写祖国的山水 :(二、)课文
1、背诵一、三、四课,默写其中的重点段落。
2、第一课从
这几方面赞美祖国。由下列山水美景你想到哪些有关诗句或俗语:
桂林
杭州西湖
黄山
庐 山
黄河
长江
2、人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
3、第三课中的特殊礼物是指
老师为何把这特殊礼物 送给肖邦
肖邦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因为
表达了他
。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
(本册学过的)
4、说说两首古诗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再默写一首爱国诗
分别写杜甫、陆游的诗各一首:
有关爱国的诗人还有:
分别写出他的一句诗
(1)
(2)
(三、)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四)作文:
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本学期感受最深的一次生活经历。重点讲如何选材。
第二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
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
5、作文:学会感恩。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三)、辨析同音词:
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强化训练。
1、休养、修养(1)、他经常读书,很有()。(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
2、截至、截止(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篇。
3、反映、反应(1)、这篇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
4、顷刻间是指
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5、聚精会神形容
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廉颇是
的人。
蔺相如是
的人。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
负荆请罪意思是
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
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
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
他被称为
,他的代表作有。
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
乔依是
()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
。你联想到有关的名言有。
4、默写〈〈船长〉〉有关段落。
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仿写。
三、口语交际:
学习采访: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
四、作文: 题目:感恩的心
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
第三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第九课课后的词语造句。
2、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3、理解本单元四课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品质。
4、说话练习:学会申诉
5、作文:写家乡的小吃。重点讲怎样列提纲。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堪、礁、酬、撰、嚷、毅、衡”等字的写法。
2、注意多音字:尽管、桂冠、着眼点、宁愿、剥夺
3、理解第8课课后词语的意思。
4、用第9课课后的词语造句。
二、课文重点
1、第8课,小草指,大树指
。学了本文受到的启发是的。
2、理解课后两个句子的含义。
3、写出形容坚强毅力的成语。
4、夏洛蒂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作品是。
5、霍金是个
的人。他被称为
。被公认为
。他不仅是,更是一个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
6、说他是非凡的科学家是因为。
7、结合课文说说水深龙多,鹤立鸡群的意思。
8、玄奘的《生命的林子》是
。学了本文你受到的启示是。
9、鲁滨逊是个
的人。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因为
。笛福的名言是
。你的理解是。学了本文的启示是。
10、鲁滨逊是一个
,一个
,一个。
三、修改作文的方法是什么? 练习修改一段话。
四、学会申诉。
如果你的信被妈妈折了,或你的日记被偷看了,你会怎么样申诉。
五、作文。
写家乡的小吃。指导列提纲。
第四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背诵12、14课有关章节。
3、搜集俗语。
4、说话练习,学会解释。
5、看图作文。重点指导如何扣住中心,展开联想。教学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骤、搏、嫂、驮、衰。
2、注意多音字:
择菜、刁难、数九隆冬、剥皮、左邻右舍
3、默写和戏曲有关的成语:
4、默写课外积累的俗语。
二、课文:
1、姥姥是个
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再写两句熟能生巧的俗语
。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
。你会用
这些词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背诵默写有关段落。
2、《牛郎织女》是个民间故事,你还知道
这样的故事。写牛郎织女的诗句
3、《安塞腰鼓》的特点是,黄土高原人们特点是
,文中用了
的表现手法。各摘抄一句。默写本课。背诵默写有关段落。
三、说话练习:
学会解释。老师误会你抄别人的作业,你会怎么样解释。
四、作文:
看图作文。如何抓重点看图。注意细节。怎么样展开想像,扣住中心加题目。
第五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背诵15、16课有关章节。
3、会运用有关风的词语填空。
4、积累有关风的古诗、成语和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写柳树的诗。
5、说话练习:我喜欢的电视栏目。
6、作文,写家乡的一种产品,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强调易错字:沛、涉、涩、襟、蹄、虐、怨、韧 默写生字词
2、注意多音字:目的地、内蒙古、悄无声息、劲风
3、说说带风词语有哪些,正确运用填空。
寒风刺骨、凉风习习、金风送爽、狂风四起、暴风骤雨、疾风劲草、微风拂面、和风细雨
4、写秋景的成语有
二、课文重点:
1、这是一株的柳树。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还有
。柳树给予你的启示是。
2、由青海高原你想到哪些边塞诗?
咏柳诗有
。拆柳送别诗有。
3、蒙古草原
。蒙古人民
。像一条彩虹说明
。本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描写的情景是。
4、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这儿
、、。
5、写风的诗句(1)
(2)
(3)。
6、写秋景的诗句(1)
(2)
(3)。
三、说话练习:
我喜欢的电视栏目是,原因是。
四、作文:
写家乡的一种产品。
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
第六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辨析近义词,并正确运用。
3、积累倒顺词,辨析意思是否相同。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5、说话练习: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6、作文,学校的名人。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生字。
辱、蔑、勘、攀、裕、羡慕。
2、辨析倒顺词。意思相同或不同的分别举例。
3、默写《大风歌》。
二、课文重点。
1、巴金是个的人。课文表达了他
的愿望。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只有
生命才会开花。有关奉献的名言是
。本文让你领悟到
。理解课后两个终于的含义。
2、钱学森是个爱国科学家,为我国、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被誉为
。像这样的科学家还有
。思乡诗有。
3、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这指
。他们认为是笑话是因为
。说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因为。
4、林肯是
的人,有关宽容的名言
。理解课后加点词的意思。美国还有哪些有作为的总统。
三、说话练习。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
,原因是。
四、作文:写班级的名人。重点写好典型事迹。
第七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及包含的道理。
3、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4、背诵古今贤文及关于读书的名言。
5、说话练习,推荐一本书。
6、作文。语文书中的故事。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耸、瞬、鉴、徘徊。
2、多音字:
为有、兴许、相差、着迷、二、课文:
1、默写两首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含着的道理。在默写一首陆游、朱熹的诗。
2、知识是
,也是
。问常常是,是
,是
。文中讲了
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
。讲北宋大科学家
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的名人有
,名言有。
3、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使你懂得了
的知识。你还知道
是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谚语。
4、煮书的意思是
。怎么样煮书。
5、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默写古今贤文。
三、说话练习。
你想向同学推荐
这本书,作者是
,主人翁是,主要内容是
。推荐的原因是。
四、作文。写语文书中的故事。重点指导学生扣住中心写作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第3篇
一、阅读教学要瞄准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通过专家遴选和反复打磨过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些典范语言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教学一篇课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善于瞄准文本中典型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与模仿,进而实现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譬如笔者教学苏教版《姥姥的剪纸》一文,能够抓住文中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借此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灵活,走向广阔。文中有一句赞美姥姥剪纸技艺的句子:“我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笔者就启发学生思考:姥姥除了会剪猫、虎、母鸡 这几种动 物 ,你能想象 一下还可 能会剪些 什么呢? 姥姥剪纸的素材一定很多,也一定剪得栩栩如生,你能不能仿照课本上的这个句子,夸一夸姥姥呢? 这个问题一下触动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一时沉浸在思考之中。接下来笔者首先要求同桌学生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于是,一些精彩的描述应运而生:我姥姥神了,剪兔像兔,剪鸭像鸭,剪只白鹅嘎嘎叫,剪只毛驴能拉车;我姥姥神了,剪马像马,剪鹤像鹤,剪只黄鹂枝头叫,剪枝孔雀能开屏。学生读着出自自己笔下的句子,声音响亮,语气中流露出几分得意与自信,同时赢得了笔者和同学的掌声。然而,此时学生的思维还局限于剪动物, 笔者就进一步启发学生姥姥除了会剪动物,还会剪些什么? 于是有的学生说还会剪器物、植物、人物笔者顺势而导:咱们再来说说植物吧。一些精彩的描述伴随学生的思维又产生了:我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草像草,剪朵玫瑰能飘香,剪丛竹子迎风雨;我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人像人, 剪株松柏能傲雪, 剪群孩子能跳舞……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典型句式进行说话训练,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学生首先说的都离不开“动物”这个小圈子。这说明学生的模仿思维能力较强,但其只是简单模仿,思维还缺乏灵活性、广阔性。
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 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及特征进行捕捉、记录,以此掌握学情,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做到正确分析,科学调控。如教学《姥姥的剪纸》,笔者要求学生仿照“我姥姥神了……”一句的句式夸夸姥姥,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始终跳不出狭隘的思维框架, 类似此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审视这个教学案例,学生从最初的简单的模仿到最后有了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与激活。原因何在? 就是因为笔者能够在课堂上用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在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审视与分析, 并作出行之有效的点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坚持进行课堂观察,以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调控教学设计,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实效。
二、阅读教学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阅读教学的实质, 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过程。阅读教学领域涉及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础的、能动的主体阅读教学最理想的状态是生生之间的自主互动, 如果进入此状态,则阅读教学对师生来说都不感到单调与乏味,当然也走出了“高耗低效”的窘境,而是富有灵性,学生能够愉快地、主动地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譬如《姥姥的剪纸》第7至第12自然段,描述了姥姥和“我之间的深情。因为这是一篇散文,没有中心事件,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容易讲得支离破碎。怎样抓住教学的主线串联整段内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作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拴”你是如何理解的? 笔者利用课件出示字典上的两种解释:1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2比喻缠住而不能自由行动。学生一致认为应选择后一种解释。笔者又追问:姥姥用什么把一心想要外出游泳的“我”拴在家里的呢? 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作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笔者要求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有学生回答姥姥用精湛的剪纸技艺“拴”住了“我”。此时笔者追问: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 经过一番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姥姥用自己的无私的、博大的爱拴住了“我”。此时,笔者顺势而导:你是从哪儿感受到这种爱的? 学生又一次陷入思考中,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入下文中关于剪纸内容片断的欣赏。姥姥用她那炉火纯青的剪纸作品寄托了对“我”的关爱与期望,学生又一次通过交流与欣赏感悟出了姥姥博大的爱心。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较散的文字,解读出了姥姥和“我”之间的浓浓亲情,以“拴”这个动词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富有条理且中心突出。可谓“牵一发而全身”。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第4篇
苏教版语文第9册教学计划 第5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从上学期期末考成绩分析,及格率96%,平均成绩85.6分,优秀率25%。学生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能力较强,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书中安排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2、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本册的课文,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3、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4、加强写作指导、训练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努力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着重从学生生活的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第6篇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名学生。全班学生都已接受了三年学前教育,故大部分能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2)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名。全班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上进心强,大部分同学能按时上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班中外地生源较多,没有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3)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名学生。女生各方面习惯较好,文明守纪,男生天真活泼、调皮好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遵守学校纪律,能及时完成作业,良好的学习态度正在慢慢地形成中。部分外地学生由于没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习惯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二、教材简要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
共13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3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317个,写字123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
课文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插图新颖,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4、关于单元练习。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三、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认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学得有趣。
5、对差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 第7篇
班级共有学生60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教学内容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88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学习习惯方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认真看书的习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学习37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28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开始训练默读。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教会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以朗读传达对文字的感悟。
4、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5、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继续加强对写日记的引导与督促,坚持日记的批阅与讲评,评选“日记之星”。
8、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设一节课外阅读课是必要的,一定要挤出课时。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第8篇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它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设计中, 我充分挖掘文本, 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品味莫高窟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 注重运用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在古典音乐的渲染中, 走进莫高窟, 共同领略那写满历史印记的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塑像, 力图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 用心去领悟语言文字, 用心去感悟文本背后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激发、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在那神秘的三危山下, 在那茫茫的沙漠中, 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就是敦煌的莫高窟。
2. 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 使它能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交流) 今天,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它。
二、走近彩塑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并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交流)
2. 神态各异是什么意思?文中依次写到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彩塑呢?
3. (出示图片) 同学们, 仔细观察图片上的这些彩塑, 你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来说一说。
4. 其实作者列举了三种彩塑, 并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尊卧佛上。
(1) (出示图片) 仔细地观察, 这是一尊怎样的卧佛?文中是怎么描写它的?
(2) 在这句话中, 你关注到了哪些词?
A.长达16米:我们的教室大约长8米, 而卧佛的长度就相当于我们两个教室的长度。长不长? (长) 读好这个词语。
B.神态安详:你从哪里看出它很安详? (它侧身卧着, 眼睛微闭)
(指名读、齐读)
5. 同学们, 菩萨有菩萨的特点, 天王有天王的气魄, 力士有力士的个性, 卧佛有卧佛的姿态, 所以说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呀!
6. 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
怪不得 (引读) ———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同学们, 如果你面对着这一尊尊精妙绝伦的彩塑, 你会赞叹些什么呢? (交流)
7. 就让我们捧起书本, 一起来赞叹这些精彩绝伦、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吧!
三、走近壁画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并划一划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莫高窟的“宏伟瑰丽”?
2. 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承上启下)
3. 这一段文字中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
重点交流: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 这个教室大概50平方米, 那“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900个) 同学们, 请你们想象一下, 如果你现在就站在这么大这么长的画廊中间, 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交流)
4. 是的, 这些壁画不仅宏伟壮观,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交流) 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壁画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呢? (成百上千的飞天)
5. 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飞天的呢? (内容以诗行的形式出现, 师生合读)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 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
(1) 同学们想看看这些飞天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 (图片、音乐, 师读)
(2)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飞天的美? (个别读、集体读)
(3) 你们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在莫高窟中共计有四千多幅妩媚动人的飞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也来说一说。
四、走进藏经洞
1. 同学们, 每一个进到莫高窟的人, 总是会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指名交流。
(1) 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
(2) 为什么泱泱大国却保护不了这几万件艺术珍品呢? (交流) 小小的藏经洞, 它见证了我们屈辱的历史, 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国人永远的痛!但是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
五、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 同学们, 莫高窟中的大量文物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1987年, 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 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齐读第五自然段)
3.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莫高窟吗?他还在赞美什么呢? (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
4. 同学们, 敦煌, 博大精深、海纳百川, 让莫高窟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第11册教学计划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