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灯塔作文范文
日照灯塔作文范文(精选8篇)
日照灯塔作文 第1篇
游 日 照 灯 塔
南京市南化实实验小学
&nb
[1][2][3][4]下一页
日照灯塔作文 第2篇
风景秀丽的灯塔广场位于日照黄海一路东首,南与日照港相邻,东面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的黄海。它因岸边高高耸立的灯塔而得名。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又一次来到这里游玩。
车子在路上行驶,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帷幕,托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灯塔景区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抬头仰望灯塔,一个六十多米的巨型擎天柱矗立在那里。那雄伟的气势令人眼前一亮。
车子到达灯塔广场,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来。我看到这里游人如织,耳畔听到阵阵涛声。我急步走到灯塔旁,看见有十几个用大理石制成的大碗,好像是英勇的战士守卫着灯塔。灯塔分为四层,每一层有每一层的特点,最顶端有一根一米多长的粗壮的针。近距离一看,灯塔宛然是《西游记》里的定海神针。灯塔的周围有一些路灯,南、北两边都是些茂密的树丛。
我顺着宽敞的路走下去,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喷泉。喷泉里的水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似的。喷出的水变化多端,有时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窜至空中;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斜下去真是太有意思了!
过了一会,经过一道道台阶,我来到了海边上。恰好这时是落潮,那些礁石全都呈现在人的视野当中。这些礁石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像一头沙漠之舟骆驼;有的像一只大海龟趴在那里休息许多孩子光着脚丫,拿着网子,聚精会神地捉小鱼小虾,大人们则笑眯眯地望着这迷人的仙境。
夜幕降临,灯塔景区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夜色下的灯塔别有一番风韵。五光十色的彩灯把灯塔景区装扮得靓丽宜人。徐徐的海风吹来,流连忘返的游人直到夜深了还不肯离去。
创新——作文教学的灯塔 第3篇
那么, 学生如何突破自我, 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意出奇
古人云:“意在笔先”, 写文章必须先立意。历史上有很多文学作品就是靠立意出奇而成名传世的。如王安石不到一百字的读后感《读孟尝君传》, 文章一反定论, 道出孟尝君是不能得士才终未成大气候的结论, 以至到今天还被学界津津乐道。而王安石的《明妃曲》独出机杼, 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 在历史文人繁多的题咏里, 汉元帝是一位事先受蒙蔽, 事后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 毛延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年枉杀毛延寿”却一反众论,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以及“汉恩自浅胡恩深”等观点更是惊世骇俗之论, 不但将批判矛头直指汉元帝, 还揭示了昭君悲剧的历史必然性。王安石其人其诗就因立意出奇而闻名千古。
在学习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后, 笔者曾让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的习作不论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还是批评齐宣王无知人之明, 都流于常俗, 没有新意。如果学生能写一篇赞扬南郭先生有自知之明, 能主动退位让贤的文章, 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构思巧妙
所谓“巧”就是要能“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各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契诃夫的小说很注意构思技巧, 其作品常常是先从容不迫地营造气氛, 然后不慌不乱地展开情节, 到最后关头再给读者“迎头一击”, 显示其作品全部的思想内蕴和艺术力量。如他的名篇《困》写十三岁的小保姆华里卡, 她白天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劈柴烧炉子、削土豆、伺候开饭晚上还要为生病而啼哭不止的娃娃摇摇篮, 凶狠的老板一刻也不准她睡觉。为了能睡觉, 她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弄死这个娃娃, 然后睡、睡、睡”文章结尾写道:“华里卡笑着, 挤了挤眼睛, 向那块绿斑摇了摇指头, 悄悄地走到摇篮那儿, 弯下腰, 凑近那个娃娃。她掐死他以后, 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 高兴地笑起来, 因为她能睡一睡了, 不出十分钟, 她已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可怜的华里卡竟然“笑着”, 顽皮地“挤了挤眼睛”, “高兴地笑起来”, 全然不知明天凶狠的老板将会怎样处置她。作者紧紧扣住“困”字, 一字立骨, 结尾将“困”推向极致, 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构思十分巧妙。
三、想象丰富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黑格尔认为:“艺术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形式式, 而且还可以利用创造的想象自己去另外创作无穷无尽的形象。”英国启蒙主义诗人扬格把想象创造出的作品比喻为“春天的最美的花朵”。拜伦、雪莱、歌德、雨果等作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创作了许多举世公认的名著。但丁的《神曲》以梦幻的形式写诗人神游地狱、人间和天堂,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 呼唤新时代的到来。《堂吉诃德》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 表达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如果没有想象, 作家就不会有把风车当成巨人、视羊群为军队的艺术构思。
同样, 现实主义文学也离不开想象。文学源于生活, 但它不是摄影式的照录生活, 而是用典型化的手法去表现生活。所以, 艺术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虚构的, 这虚构的过程也就是想象的过程。比如说历史小说《李自成》反映的是明朝的人和事, 作者姚雪垠是现代人, 他不可能直接观察古人的生活, 所以作品中的大多情节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 加上了作者丰富的想象。
日照灯塔作文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感谢你给了我更多”这一命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感谢”,确定写作的情感基调,也就是要围绕感恩、感激这一情感组材行文;二是“更多”,意思是“还有很多”,和“很多”不同。一个“更”字,是在一种之上的叠加,是“进一步”的意思,要求考生展现的是对更为加深的感恩之情。行文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精心选材,力求紧扣题意。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有很多,亲人、朋友、师长,甚至是那些陌生人,都有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突破人的限制,大自然也值得我们感恩,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值得我们感恩。写作时要学会撇开大家都可能选的材料,独辟蹊径。
二、细节生动,力求打动人心。此题,在展现体会感恩“更多”的动因时,最适宜运用细节描写,从而融聚情感,触动“我”品悟的情思,理解“给了我更多”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根据“你”所指对象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思路一:“你”是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生命,更有爱的呵护,成长的鼓励,思想认识的提升。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要在父母养育我们的基础上,发现超越这一切的东西,进而表达“更多”这一主题。
思路二:“你”是师长朋友。师长朋友,是我们生活的陪伴,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发现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正能量,感悟从他们身上获得的人生启迪。
思路三:“你”是名人、陌生人。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者是历史名人,或者是当今名人,甚至是不起眼的陌生人,他们不仅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人格的魅力。
思路四:“你”是特定事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万物皆可为我之师。一个不放弃的蜘蛛,让惠灵顿走出低谷,赢得成功;一个只知叫唤的驴子,让我们看到了真才实学的重要性……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选取你熟悉的事物,写出你的感悟和品味。
【考场佳作一】
感谢你给我更多
◎日照一考生
走向窗台,轻推窗扉,空气中酝酿着花微微的幽香,眼前是一片绿的葱茏。原来,花开了。
几朵玉兰花轻绽在枝头,仿佛一颦一笑,都充斥对春的缠绵。白色的花瓣中,隐现着点点红晕,瓣边微蜷,似卷起了片片温柔。我深深沦陷在它的美丽中,无法自拔,被学习困扰得浮躁的心似乎也因此变得沉静下来。拂起一朵花,轻嗅着从宁静的深处散发出的幽香,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美的力量。
于是,便想亲吻春天,却想到,还有繁重的功课压在身上,就告诉自己,再等一星期,可没想到,却错过了花开。
眼前是一片暗黄,干瘪的花瓣裹在枝头,是在哭诉我没有赴花开之约吗?我颓然地走回房间,却看到母亲优雅地端坐在书桌一旁,手捧一本书,本已渐染银丝的她,黑色的瞳仁里不时闪过几丝光芒。我惊叹于她气质上的改变,就问缘故。她扬扬手中的宋词笑道:“就是它呀,我看你学习恰好有些疲惫,不妨你也试着看一看。”我将信将疑地读了起来,没想到,却再见了花开。
暗香浮动,我在一斜花枝上又觅到了你。你着一袭白衣,醉卧宋词的枝头。脸颊微微红晕,绛唇一张一合,从贝齿中流出隽隽似你般清丽的词,荡着阵阵花香,渐渐融进我的心里。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你一挽鬓发,执笔就作一首首小令。墨痕点点,铺就你成为第一才女的基石;花香幽幽,散发着你聪慧明媚的心香;冷艳瓣瓣,撩起你动人心魄的情长。我突然明白了,正是你的不懈努力,才使你的生命之花盛放于光阴,让我们后人敬仰膜拜。
且掬一捧心香,予这不息流转的时光吧。
感谢你,李清照!阅读你,原想收获一份宁静,你却给了我一种生活态度;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是你让我懂得,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生命应该如何流芳。
花香一泄,入泥也撩人。灯下,我铺开书,又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评点】
文章巧妙选取玉兰花开、母亲读词、醉读李清照三个场景,步步推进,画面唯美,辞彩华美,特别是运用大量的修辞,增添了文章表现力。
【考场佳作二】
感谢你给我更多
◎日照一考生
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父亲那深沉的付出。
——题记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庄稼汉,矮小的身子使他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显得大了许多,黝黑的皮肤使他那件发黄的格子衬衣格外显白,一杆褪色的烟袋总是别在腰带上,时不时锁紧眉头,然后蹲在门前那棵老槐树下拿出来吸几口,享受一般地把头微微后仰,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
这几年我在镇里的中学上初中,每到周一,别的同学都大包小包满面春风地迈出车门,还不忘向他们打扮洋气的父母使劲挥挥手。而父亲每次送我都用那辆早该退休的摩托车,离校门口老远,我就要求下车,生怕别人看到我丑陋的父亲。
父亲也很配合,从不进我们的校园,放下我转身就会悄然离去。
风轻花落定,三年时光踏着轻盈的脚步,卷起旧日的美好悠然而去。忙碌的五月里,一场场考试占满了时光的空白格。
因为下周有体育考试,所以周末回家时我冲父亲说了句:“下周我有体育考试,就不去地里了!”然后直奔我的房间。父亲也没说什么,提起烟袋,往地上撞了撞,又靠在了那棵老槐树上。
体育考试那天,阴沉的天空一片灰暗,不久,如细丝的小雨便从天而降,雨点是那样小,那样密,把整个操场都笼在雨雾中。操场上,只有我们和裁判。即使是下雨,我们的考试也要照样进行!
发令枪一响,十几个人便似离弦的箭冲了出去,但只一会儿,我便感觉气喘吁吁,肺部憋闷,好像要爆炸一样。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我咬紧牙关,一遍又一遍地鼓励自己。眼看有几个同学冲到了我前头,我却只能机械地抬着脚步,挪向前去。“加油!坚持住!加油!”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拐角处传来,噢,是父亲!
我扭头,分明看见他匿在操场外的灌木丛边,头发湿透,衣服紧贴着单薄的身子。
考前,我还特意看了看整个操场,偌大的考场上一个家长也没有,我心里还庆幸,自己的父亲不会来,他们的父亲也不来,这样我们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多好呀。
如今,那细细的雨雾中,父亲竟然站在操场围栏外面看着我,看着自己引以为豪的儿子在拼搏,我又怎能丢脸?
一咬牙,热血上涌,脚下生出无穷的力量,我第一个冲向了终点。
父亲,亲爱的父亲,我知道你以我为骄傲,我也懂得你给我的爱。然而今天,你在雨雾中出现,让我又获得了更多的能量,那就是:为爱而坚持,风雨无阻。
感谢你给了我更多,我的好父亲。
【评点】
文章开篇写以丑陋的父亲为耻,结尾感谢父亲给予自己更多,欲扬先抑,使文章情节波折,尺水兴澜。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缤纷的修辞手法,但质朴的语言读来更增添情韵。结尾“为爱而坚持,风雨无阻”的感悟,则让主题升华,让文章充满理趣。
日照灯塔导游词 第5篇
灯塔风景区位于山东日照市的日照灯塔风景区因区内设有灯塔而得名。景区北面与万平口海滨风景区、世界帆船锦标赛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相连;南边是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码头日照港。
灯塔旅游风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日照海滨,日照市黄海一路东首,南与日照港相邻,东面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的黄海,北面与万平口(日照市第二海水浴场)相连。
灯塔旅游风景区有海岸线2公里,这里有中国北方海滨罕见的天然礁石群。炎热的夏天,游客可以在礁石边玩水、嬉戏,或下海拾海螺、捡海蟹。秋冬时节,游客可以静坐岸边观海、听涛。这里海天一色,风光旖旎,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是观海、听涛、看日出的绝妙佳地。每年来此观光游览的游客达200万人次。
山东日照灯塔景区导游词 第6篇
亲爱的乘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
海滨休闲区由灯塔广场、观石广场、馆陶广场组成。沿海地区以灯塔和天然礁群为主题,整合护岸、木栈道、硬铺装等带状景观,将大规模绿化与水、石、亭等点状、带状景观有机结合。此外,借助夜晚的星空灯光和白色张力膜,该地区展示了太阳和月亮一起照耀的景观,形成了一个集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独特休闲旅游环境,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度假和观光。
日照灯塔风景区导游词 第7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今天我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而又好玩的地方日照灯塔风景区。
日照灯塔风景区因区内设有灯塔而得名。景区北面与万平口海滨风景、世界帆船锦标赛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相连;南边是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码头日照港。景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日照灯塔是日照海滨港口城市的象征,原名石臼灯塔。1992年,李鹏总理来日照视察工作时,亲自将灯塔更名为日照灯塔。该塔始建于1933年四月,1985年9月移址重建。该塔为钢筋水泥结构,进口白色大理石贴面,
塔身高36.2米、灯高39.9米。灯塔为进出日照港的船舶提供了很好的识别和助航服务,射程为18海里。灯塔如从大地破土而生的“定海神针”,处于广场的核心位置。
以东的.阶梯状水池,从前面的礁石广场看像是一条盘旋的巨龙俯卧于此,高耸的灯塔犹如龙头探海,广场上有五彩的灯阵、银杏树阵,一起形成了和谐的扇形广场。
岸上的景观巨石和海内礁石,都是大自然的神工雕凿。礁石上布满了各种贝类和海藻,天空中时时会有海鸥在展翅飞翔。坐在礁石上,可以观海听涛、也可以钓鱼。落潮时,可以扒海蛤蜊、砸牡蛎、捉螃蟹、捡海菜
最南边是工艺品和海产品市场,大家可以在那里购买到日照的特产工艺。
想象:作文教学的灯塔 第8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有了想象力才能在脑海里呈现事物的形象, 才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那么,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抓标点, 引发想象
语文教师除了利用平时的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外, 还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 针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或篇章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联想, 增加练笔机会。如, 在教学《我的油布伞》后, 教师可以抓住省略号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知道这里的省略号似乎是儿子的点点泪珠, 又似乎是儿子对母亲无言的倾诉,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 替儿子向母亲倾诉自己的心怀。这样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思想, 使他们思如泉涌, 纷纷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学生们畅所欲言, 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情, 能够引发无限想象。
二、抓词句, 拓宽想象
作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想象的能力。抓重点词句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途径。如, 《黄山奇松》一文在描写三大名松时抓住它们不同的姿态, 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 选用了比喻词“如同”,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 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依照三大名松的写法, 让学生展开想象, 用“如同”的句式将它们的具体形象表达出来。有学生写道:“黑虎松高昂着脖颈趴在临近悬崖的一块岩石上, 如同一位山中大王在向游玩的客人显示自己的威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仿写能力, 又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长期下去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抓续写, 激活想象
续写既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能使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得到发展。续写故事必须根据提供的内容合情合理地展开想象。如, “一天, 小丽到商店买了一瓶醋, 回到家里, 发现售货员多找了两元钱……”针对这一现象, 可以启发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以下想象:小丽自己发现多找两元钱后的表现;有关人物, 比如, 妈妈、弟、妹等人的反应;送还多找钱款时的情景;多找钱的人员和旁观者的表情等。
四、抓时机, 丰富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或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新离不开想象, 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因此, 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 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 教师要抓住时机, 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如, 一次活动时, 一位学生望着一颗山茶树出神, 并说:“老师, 那棵山茶和月季站在一起, 一高一矮, 枝叶摇动, 它们好像在争论什么。”多么奇妙的想法, 笔者赶紧抓住时机, 把周围的学生叫来, 让全体学生展开想象。实践证明, 抓住时机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媒体”, 激发想象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将多媒体运用于作文教学, 有助于难点的解决, 因为多媒体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如, 学生写《春到田野》的作文时, 笔者播放了春天田野的录像, 把要写的内容变成画面, 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音画交融, 动静结合的直观信息,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屏幕上, 使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六、抓改写, 充实想象
日照灯塔作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