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连轧厂范文
热连轧厂范文(精选4篇)
热连轧厂 第1篇
为了提高产品的板形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新钢热轧厂使用英国EES公司制造的平直度仪用于检测带钢的平直度,并结合西门子的CVC技术和板形控制系统实现了板形的自动控制。
1 系统结构
新钢热轧厂使用的平直度仪主要由现场传感器箱、冷却器、风机、控制柜、稳压变压器、电源分配箱、现场警示灯箱、现场控制盒、MMI等部件构成。传感器箱安装在精轧出口支架上的仪表房内,由空调和冷却器保持其工作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另外还专门配备一台风机用于吹扫其光学通道。传感器箱中主要包含5组激光器(每组1个激光器)及对应的激光驱动器、2个CCD摄像头及图像信号采集卡、激光器组件,还包括网络集线器、软件服务器、客户端HMI计算机等部件。软件服务器负责对摄像头信号的采集处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控制柜内包含2台工控机:ROMTERPC和MAINPC。ROMTERPC与传感器箱中的调度计算机联网,将摄像头的光点位置信号转换为带钢纤维高度,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纤维长度及乎直度指标。MAINPC提供了用户对系统的维护接口,并用于对环境温度的监控、对激图l EES系统结构示意图光和快门的控制、对轧机信号(咬钢、带钢速度等)的响应、对标定工具的监控以及与控制计算机的网络接口等。MMl用于操作工对带钢平直度进行监控,以采取适当措施对板形进行手动干预控制。
2 平直度测量原理
立体摄像机被应用在板形仪测量,它能够克服热板带宽度和形状测量的内在问题,例如轧制线和厚度偏差或倾斜以及钢带的弹跳。板形仪测量的特殊目的就在于精确描述通过摄像机视野内的板形变化,并提供真实的宽度测量。系统利用CCD2025立体摄像机,用可见过滤光和一个轧制线下的背光源能够连续测量钢带边缘位置(X和Y)。摄像机也能发射出5组可见绿色激光等距离穿过钢带,并且用可见绿色激光过滤精确测量位置。摄像机能精确测量钢带两外缘和5组绿色激光点,共有7个点通过钢带宽度。这使软件能应用依次确定真实宽度的7个点形成一条拟合曲线,逐行扫描后构成表面图像,并且真实显示板形,如图2所示。
图3所示为一钢带横截面,显示了板形仪修正宽度后给出的真实宽度测量。
将钢带截面划为5个区域,见图4。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吸取相应的频率,评价和筛选这5个区域波形趋势到板形仪。
各自的波形趋势评估源自于频率:
瞬间的波形趋势评估,根据它们各自位置划成十字网,以二次多项式的形式表达出来:
A和B坐标用来输入参数到轧机机架控制系统,以便于在线自动调整工作辊压下和辊缝。
3 板形仪HMI屏幕
板形仪HMI屏幕如图5所示,包括5个信息栏:
(1)仿真3D表面高度轮廓。
线状网格图显示了产品经过摄像头下的3D图形。观察方向显示摄像机检查位置在左上方,产品向右下方移动。面板上显示了约30m长的产品。
(2)显示平直度形状I单位的平面彩色图。
透明彩色表面代表产品的平直度形状历史。观察方向显示摄像头在面板底部,直接向下观察产品。产品向面板上方移动。面板上显示约30m长的产品。表面色彩代表了该位置上I单位的幅度。绿色代表琥珀色报警水平以下的较低的I单位;琥珀色代表了红色报警水平以下,琥珀色报警水平以上的中等I单位;红色代表了红色报警水平以上的高I单位值。门槛值水平可由用户定义。
(3)产品信息栏。
产品信息如来料编号、速度和宽度结果等以清晰的数字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4)交叉区域高度轮廓。
显示每条边缘和激光线的坐标2D图。这个坐标由直线和适当的多项曲线组成。观察方向是人为将产品向观察者移动的方向。
(5)彩条显示板形I。
5个彩条显示板形在指定测量点的I-units振幅,包括左边缘、左四分之一弯曲、中心弯曲、右四分之一弯曲和右边缘。每个彩条的变化与彩色平面图是一致的。
系统提供工程师和操作者视窗HMI。所有屏幕都可以自由获取,数据输入或更改是有密码保护的。
4 宽度和中心线偏差
屏幕显示宽度和中线偏离,以及在轧线以上的边缘高度,钢板ID和统计宽度值也显示在上面,如图6所示。
5 使用与维护经验
EES的日常维护比较简单,主要包括系统报警的检查、控制柜传感器箱环境温度的点检、风机正常运行的点检,以及保持测量窗口的清洁等工作。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三角单元不能正常工作,可通过简单操作将故障三角单元屏蔽掉,即可保证系统的正常测量。如果设定不正常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在维护终端上对系统进行离线再在线操作或者重新上电一般都能使其恢复正常工作。EES最重要的维护工作是每年对其进行重新标定以保证其测量精度。传感器箱抗高频干扰能力较差,在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曾出现经常不能正常测量的现象,经查,是传感器箱所在小房的照明电源的高频干扰造成的,将照明电源改成比较干净的电源,故障现象立即消除。激光器对静电非常敏感,在对激光器进行维护或更换时,一定要断电操作并对其外壳进行接地放电,建议戴防静电手套进行操作。
6 结语
热连轧厂 第2篇
太钢热连轧厂是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流程中的关键工序, 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于2006年6月建成投产, 代表了世界热连轧生产线的最高装备水平。2250机动作业区作为机械和动力设备管理车间, 全面负责2 250 mm生产线全部机械和动力设备的点检维护、检修组织实施、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工作。由于专业技术和组织绩效管理水平的不足, 热连轧生产线设备复杂和全线连续作业的特性[1], 设备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一是设备管理沿用点检定修制, TPM设备管理体系流于形式;二是设备载荷过重, 故障时间居高不下, 设备受控水平偏低;三是管理体系混乱, 制度不健全, 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四是设备管理人员效率偏低, 投入设备点检和改善的时间不足;五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合理, 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热连轧厂2 250 mm生产线在2014年6月下旬开始实施操检合一之后, 对设备点检员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8小时要保24小时, 5天要保7天, 一次检修要保一个检修周期, 2250机动作业区现在的点检水平已经满足不了现场的需求。
2 作业区存在的问题
2250机动作业区在点检绩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地方不规范、部分工人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作业区点检绩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点检仪使用不规范。自2013年使用点检仪辅助点检工作以来, 实际点检工作与点检仪脱离, 操作点检仪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负责任的点检员, 点检仪操作是一种拖累, 很多点检员按照自己的计划点检完设备后统一刷纽扣。
2) 上岗时间晚, 点检时间不足。在点检仪管理系统中显示, 作业区点检员第一次刷纽扣时间普遍在8:20左右, 而且刷纽扣的时间间隔较短。从系统显示来看, 点检员上岗时间晚, 点检时间短, 虽然不能真实反应实际情况, 也能侧面反映出作业区点检员在点检时间、点检质量和点检仪的操作规范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3) 其他工作占用时间较多, 点检时间不能保障。点检员每天安排其他事务工作经常与点检冲突, 例如早上交代工票的时间占用点检时间, 接待临时来取送备件的厂家, 现场临时安排的安全5S整改工作等。2250机动作业现场区域大, 设备和现场备件多, 人员作业率高, 面临较大的安全和5S工作的压力, 相当一部分点检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在整顿现场上, 而且现场工作还没有标准, 很难做好。
4) 部分点检员的点检质量不高。现在一部分点检员点检的内容只流于表面, 没有深层次的点检。很多点检员的点检工作只限于螺栓松动和漏油等检查工作, 点检员的点检内容跟运行四班的点检内容没有本质区别, 点检内容的层次和要求不高, 不能在点检标准上体现出来。
3 作业区改进目标
1) 白班点检员提前上岗, 保证足够的现场点检时间, 按时出勤率达到95%。
2) 规范点检仪操作, 修订点检标准, 确实把点检仪作为指导点检员开展点检工作的有力工具。
3) 减低对运行四班点检工作的依赖, 全面提升白班点检员的点检质量, 向8小时保24小时的设备管理状态转变。
4) 降低轧线故障率, 由于点检原因造成的故障时间降低50%。
5) 通过抓点检绩效的提升工作, 全面提升在作业区内员工工作积极性, 带动设备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4 作业区改进措施
作业区组织主要设备管理人员围绕点检绩效提升分析作业区、各班组存在的问题, 把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最终形成统一意见、措施和制度, 围绕点检绩效改进提升的具体措施如下。
1) 按照作业区的以往规定, 点检员早7:45站队, 8:00必须准时上岗, 在点检仪系统中留下记录。
2) 15:00—16:00为固定点检时间, 不能做其他事情。16:00是交接班时间, 15:00—16:00的点检方便和操作工及自动化人员沟通当班的设备状况, 下班前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心中有数, 有问题及时处理。
3) 以前到岗以后, 点检时间只能点检设备, 不能安排其他工作, 交代工票统一安排在前一天下班前, 前一天安排好第二天的协力工作, 临时工作再单独安排。与送备件的厂家统一时间, 早8:00到11:00, 15:00—16:00不予接待。
4) 点检员的绩效评价要与点检员操作点检仪的情况挂钩, 没有点检的要严厉考核, 点检出来没处理的, 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考核。如果有事情不能按时到岗点检, 提前电话通知主管。点检员上岗情况有专人检查, 并且每天早会进行通报。
5) 点检员要对点检仪的点检内容和标准做修改修订, 满足实际点检的需要, 使点检仪确实成为指导辅助点检工作的有力工具。
6) 点检员要进行有效点检, 上岗后到底要点检什么内容, 点检员要点检到什么层次, 要进行细化固定, 两周以后形成统一文件, 人手一册[2]。
7) 每次检修前, 每个点检员要列出静态点检项目, 由作业区统一审核, 点检员在检修时凭静态点检项目表在现场逐条确认。
8) 点检组长要有意识地组织集体点检, 相互指导提高, 互相了解对方设备, 确实落实点检员AB角岗位, 保证在专职点检员不在时, 有B岗人员参与设备点检。
9) 点检组每天记录汇总设备隐患, 及时提报, 在绩效考评上予以体现, 确实保证把认真点检的人凸显出来, 激励点检员扎实的开展点检工作, 把点检绩效提升上去。
10) 出现故障, 点检员必须跟踪分析, 直到设备故障原因分析清楚为止, 同时要纳入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鲍鹏, 现代综合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4-7.
热连轧厂 第3篇
轧机机械振动的主要频率成分是齿轮的啮合频率和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及其谐波,频率值较高,并普遍具有冲击的特征,这些信号以加速度量纲度量具有较大的值,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获得较大的输出信号幅度。而如果使用速度或位移传感器,由于对高频冲击信号不敏感,故障信号测量幅值较低,难以进行分析处理。本系统采用申克加速度传感器,型号为AS-030,具有安装方便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1 事件经过
2015年2月初查看2250线在线监测振动曲线时发现精轧机F4齿轮座曲线有异常,下齿轮轴输出端测点的趋势图、波形图和其他三点相比有明显的异常,与之前发生过的齿轮座轴承内圈裂纹故障信号极其相似,怀疑轴承内圈有故障。现场点检F4齿轮座时检查轴承温度无异常,用听音棒检查运转声音没有发现明显异音,随即重点跟踪观察。2月5日检修时开窥视孔检查轴承和齿轮,发现下齿轮轴输出端轴承内圈有裂纹。随后对F4齿轮座进行特护并持续关注振动曲线,于3月2日检修时整体更换了一套合套好的齿轮座,避免了一起设备事故。
F4精轧机轧辊的传动部分主要由主电机、减速机、齿轮座及连接轴组成,齿轮座的作用是将减速机传递来的力矩均分后由主轴传送(出去)到轧辊。齿轮座的结构见下图。
2 在线监测曲线分析
2.1 趋势图:
下图2所示为2月5日11:45到12:30的趋势图,红色虚线内为轧钢期间的图形,最下方振动4(下轴输出端)图形明显比其他3点波动大,说明该点有异常。
2.2 频谱图:
如下3图所示,83.5倍频突出,结合减速机频谱图可以得知突出的频率为减速机的啮合频率。齿轮座本身的故障频率不明显。
2.3 波形图:
如下图4所示,最下方测点4(下轴输出端)有明显的周期性冲击,周期约为一圈。相比齿轮座其他三个测点冲击信号不明显(在齿轮座上下齿轮轴两端的轴承位置共设置了四个振动监测点,水平安装两个,垂直安装两个)。
3 现场开检结果
2月5日检修时对精轧F1-F7齿轮座进行开窥视孔检查轴承和齿轮,发现F4齿轮座下齿轮轴输出端轴承内圈有裂纹。3月2日检修整体更换F4齿轮座,检查发现下机的F4齿轮座下齿轮轴输出端轴承内圈的裂纹宽度方向前后整体贯穿。
摘要:振动信号在所有反映设备状态的状态信号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因为振动是引起大部分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且设备的各类故障一般都能在振动信号上有所体现。太钢热连轧2250mm生产线装备了由北京英华达公司开发的机械设备振动监测系统,通过不断熟悉和探索,提裔发现了一批重大的设备隐患,尤其是大型轧机的滚动轴承缺陷,通过提前发现隐惠利用检修时间处理,避免了重特大故障的发生。
关键词:太钢热连轧,在线监测,轴承缺陷
参考文献
[1]张碧波.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5-153.
[2]郁君平.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0.
热连轧厂 第4篇
关键词:大型热连轧板厂,网络视频监控,火灾报警,报警确认
一、前言
现代大型板带热连轧厂的地下部分是一个箱型基础, 其电气室、控制室及轧机等设备在地上, 地下是电缆层、电缆隧道及液压、润滑油库等, 此部分区域大, 且全在地下, 防火是热连轧厂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故大型热连轧厂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消防管理对工业企业的要求设立必要的消防系统等安全措施, 来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问题的提出
1780大型热连轧板厂目前地下的电缆层、电缆隧道及液压、润滑油库等区域已设计安装一套自动消防探测及水喷雾灭火系统, 并通过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在实际运行中, 此套消防系统处于消防探测自动报警、有人值守状态, 出现火警需人工现场确认, 才能启动该区域水喷雾灭火系统。这是防止误报警, 保护重要电气设备、人员及生产安全的要求。譬如, 检修时在地下的动火作业, 自动消防系统启动可能就适得其反。现场区域较大, 约32000平方米, 如果发生火灾事故, 人员进现场需要较长时间, 可能耽误最佳灭火时机, 将造成更大损失。在上述区域消防探测点的位置安装视频监控, 当消防系统报警时, 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消防报警现场图像, 确定报警现场情况, 实现报警信号与现场视频监控的联动, 可以及时处理是否需要启动火警位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最大限度地保护财产、保障生命安全。
三、系统组成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结构主要分成五大部分, 即图像的采集、图像的传输、图像的存储以及图像的显示、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它是由IP高清网络摄像机、光纤传输交换、网络存储服务器 (NVR) 和高清视频解码服务器以及集中管理平台组成。系统结构组成如图1。
前端设备为云台、快球和枪机等网络摄像机, 共210台。前端设备汇聚点设置支节点交换机。支节点交换机汇聚点设置分中心交换机, 共4个, 同时配置图像储存设备。消防控制室内主要设置中心交换机、ICV服务器、ICV客户端、4块40寸液晶拼接屏等。在厂调度室、加热炉操作室、卷取操作室各设一台显示屏, 大小同原有生产显示屏一致。
(一)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系统设备主要是由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等组成。根据热轧厂地下是电缆层、电缆隧道及液压、润滑油库等实际情况, 电缆层下空间开阔, 空气湿度高, 可能有水雾, 有灯光, 但亮度不足, 选择安装带有辅助灯光的高速智能枪式云台摄像机, 此智能摄像机可以根据报警点设置预制点位, 进行迅速调动和自动巡检的工作;枪式云台可以加装辅助红外照明系统, 在周围灯光不够亮的时候作为辅助照明, 使现场的图像更有使用价值;地下电缆巷道细长, 情况简单, 选用高清网络智能枪机, 安装体积小, 图像固定。油库泵房环境比较好, 温湿度适宜, 选择网络智能球形摄像机, 美观、容易安装, 智能球机可以观察比较大的空间, 预制位功能可以迅速定位需要监视的区域。
三种网络摄像机共210台, 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安装在重点区域, 选择各个出入口, 开阔区域、通道等适当的位置安装合适的摄像机, 得到取景空间最大化的画面。由于视频监控点分布范围广、距离较远, 大部分现场环境比较差, 系统设有多个不同层次的管理中心, 灵活管理系统中所有摄像机。系统采集的高清数字化视频图像, 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数字化视频图像传输部分主要通过屏蔽双绞线至支节点交换机、通过光纤传输分中心交换机, 分中心的交换机和消防监控室也通过光纤相连, 传输数字信号, 消防监控中心管理所有设备和系统, 调度室和办公楼的视频信号从这里转发。
消防控制中心配置一台千兆光口汇聚交换机和一台千兆接入交换机。光口交换机主要连接加热炉、粗轧、精轧、卷取四个分中心;千兆接入交换机主要为消防控制中心大屏设备和管理平台的服务器、客户端提供联网。在加热炉、粗轧、精轧、卷取四个区域中心各配置一台千兆汇聚层交换机, 为各区域的网络摄像机提供联网。同时在分中心配置图像存储设备, 将本区域的图像集中存储处理。本系统的传输设备按照星型分布方式, 支节点主要选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完成数字化传输功能, 每个设备都可以单独设计和远程管理, 减少了故障风险, 系统不会产生连锁故障, 在网络带宽许可的情况下, 扩容比较容易。
本系统是单独的网络传输系统, 设置独立的网段及相关IP地址, 每台摄像机都配备相应IP地址, 各摄像机再对应相应的消防防火分区, 在图像显示中同步显示图像所在的防火分区名称。分中心设备与消防控制中心网络设备也配备相应IP地址。
分中心设置新一代NVR (网络视频存储硬盘录像机) 进行图像存储和管理, 通过网络系统传到消防控制中心服务器, 利用专用软件实现对所有视频的存储, 并提供对视频浏览、回放、视频流的管理等功能。存储服务器管理软件是一套完整的网络监控管理软件, 可以独立运行, 可以管理所有视频, 可以监视图像、管理存储、控制摄像机等。
(二) 集中管理平台系统
集中管理平台是本系统的核心, 是系统智能化、实用化实现的关键, 其中主要包括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系, 监控系统的管理、系统功能和扩展性。本系统选用的是宝信软件开发的ICV综合管理平台。
平台软件系统可大致划分成设备层、数据层、图形表达层、用户应用 (信息服务) 层, 用户应用系统的具体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清晰合理的四层结构, 有效地将信息采集与信息表达分离, 良好而有效地分散了系统对于信息处理的负荷, 可以使整个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1. 平台服务
在平台服务层提供中心管理、Web服务、认证授权、日志管理、存储管理、文件备份、设备代理、报警管理、电视墙代理、网管服务等服务。
本服务层还提供了设备抽象模型和接入服务, 可以兼容多厂商、多种类、多协议的各种异构硬件设计, 支持接入各种门禁、智能空调、消防和SCADA系统等行业中常用的子系统。
2. 中心管理模块
中心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 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管理服务。作为认证模块, 支持AAA、PKI/PMI的集成;作为管理模块, 对系统内的用户、角色、权限、视频监控设备、报警设备、各种服务器进行集中配置管理;作为应用模块, 提供各类监控业务, 提供完善的日志管理和审计功能。
3. 报警模块
本系统采用框架技术, 各个系统有机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 各子系统之间可以自动联动, 自动完成视频图像的切换等操作。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控制和监视各消防分区监控点的现场状况, 同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以声光信号警示, 所有的这些操作都能通过一体化集成管理平台软件 (i Centro View) 自动完成, 这样监控调度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全面掌握、控制整个监控区域的状况, 以最快的时间对各类突发事件作出反应, 提高管理调度人员的效率, 提高监控中心的管理水平, 提升监控中心的形象。
4. C/S客户端
C/S客户端主要用于对实时视频和环境信息的监控, 主站工作站内置C/S客户端程序, 可以在系统管理服务器认证下访问监控所有现场设备, 实现轮循预览、语音对讲、报警处理、历史录像搜索回放、电子地图等功能;支持矩阵解码卡、解码器等设备大屏输出控制;支持实时检测站端系统的环境信息, 具有实时曲线、历史曲线、越限报警等功能;还支持备份管理、日志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
5. B/S客户端
B/S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对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发布、维护统计、实时监控和录像检索回放, 采用WEB2.0技术, 操作更顺畅, 画面刷新速度更快, 可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及非主站用户的主要监控程序。B/S客户端包括配置客户端、控制客户端。
6. 电视墙模块
电视墙模块支持软件解码大屏输出, 支持解码卡、解码器、模拟/数字矩阵控制输出, 支持键盘、3D摇杆控制, 支持高清解码输出, 支持文件回放上墙, 支持报警联动上墙。
7. 智能分析模块
智能分析模块提供实时或事后的智能分析结果。系统对于内嵌智能技术的设备可直接管理;对于无此功能的设备, 智能分析服务器通过直接获取视频流进行分析, 实时分析得到结果;在回放录像的时候, 可以对录像资料进行智能后检索, 通过智能分析服务器快速定位符合规则的视频片段。
8. 多样的设备接口
集成管理平台软件 (i Centro View) 和各种监控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用于满足广泛的用户要求, 适应用户的多种设备选择。软件支持市场上主流设备的通讯接口和协议, 例如:RS232接口、RS485接口、OPC2.0协议等等, 使系统的用户在应用级别上可以使用更广泛的功能接口。
三、视频监控系统在本热轧板厂的应用
在消防控制室管理中心设置4块40寸等离子液晶电视, 平时状态下, ICV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与1台由专用消防报警联动主机控制显示输出, 自动设置轮巡显示消防报警防火分区区域的视频图像, 在消防控制室就可监控各防火区域安全隐患。如图3管理中心实际视频画面。
报警发生时, 报警信号通过联动主机, 显示火警图像和主要出入口图像。本系统中有的消防防火分区区域有多个摄像机, 当此分区区域有一个火警探测器报警时, 区域内其他摄像机的视频图像都可作参考的监视界面上设为2*2的4个画面, 报警时可以同时显示4个画面, 选中其中的一个画面, 可以通过界面上的控制钮进行移动、调用预制位等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 可能会出现多个区域同时报警的情况, 系统对每个用户的报警处理设计独立记录功能, 报警信息采用排队等待的方式, 前一个报警不消除, 下一个报警一直处于等待、提示状态;当消除当前报警时, 4个画面的图像同时停止或显示下一组图像, 如下一组报警不足4个画面, 其他画面处于静止或黑屏状态。
从报警信号进入视频系统, ICV控制平台将信号存入数据库, 报警客户端从数据库读取报警数据, 再链接相应的报警画面, 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 在消防控制中心, 从接收到报警信号到显示相应的视频图像时间在3秒以内, 即如果火灾报警是真实发生的情况, 我们很快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其造成的损失;
若是误报警, 则可以减轻消防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 不必消防人员再十万火急地跑到现场确认是否真正有火灾发生, 只需要正常巡查即可。
四、结语
消防安全无小事, 本消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投用, 是现代安全防范科技迅猛发展的缩影, 也克服消防值班人员因误报警而产生的麻痹心理, 提高了消防监控效率, 有力地保障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杰, 周博, 张玉星.大型化工企业视频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19) :428-429.
[2]韩衡畴.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信息通讯, 2013, (02) , 108-109.
[3]张恒波.论视频监控监控系统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 2013, (15) , 165-166.
热连轧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