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流论文
脐动脉血流论文(精选7篇)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2~6月的确诊为胎儿窘迫的100例孕妇,临床上胎儿出现胎动<3次/小时、胎心率异常(大于160/min或者小于120/min)等体征,表现胎儿活动受限,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该100例孕妇排除了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易发生胎儿窘迫的高危因素。孕妇平均年龄为(29±4)岁,孕周为27~41周,初产妇73例,经产妇27例。
1.2 方法
使用GE730超声对100名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孕妇采取平卧位、左右卧位,孕妇要保持平静呼吸,情绪无大波动,采用频率为3.5~5.0MHz的探头,进行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心律,强弱,快慢,羊水有无浑浊,以及脐带有无绕颈,脐动脉的S/D值、RI值。所有的检测需要一个人操作完成,且详细记下每位孕妇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数据分析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该100名孕妇的检查,其中有78例孕妇有不同程度的粪染,有26例孕妇是Ⅱ度粪染,有25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52例为Ⅰ度粪染,有12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羊水是否粪染及其粪染程度对于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一定的价值。本次研究有47例发生脐带缠绕颈部,仅有6例发生了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而剩下有53例没有脐带缠绕颈部,还有24例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脐带缠绕颈部并不是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指标。对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与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如表1所示。
注:P<0.05。
表1显示,发生产时窘迫的66例孕妇中,S/D值≥3.0和RI值<0.6,有统计学差异。即说明S/D值≥3.0和RI值≥0.6可以作为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指标。
根据各个频谱显示:脐动脉收缩,舒张期血流减少。脑动脉RI/脐动脉RI比值是反应胎儿末梢血流重新分布的指标和胎儿体内氧分压下降呈直线分布,如果CRI/URI<1.1,则提示胎儿有宫内窘迫。此次研究中就有66例明显低于1.1的正常值,且S/D≥3.0,RI≥0.6(见图1),提示胎儿严重缺氧。
3 讨论
胎儿窘迫是近年来新生儿的先天死亡和先天脑部疾病的高危原因。胎儿窘迫的病因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是孕妇、胎儿自身原因和脐带胎盘的异常。当孕妇本身就有高血压、慢性肾炎、重度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等基础疾病时,胎儿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孕妇在分娩时,若发生急产或子宫不协调性收缩;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不当,引起过强宫缩;子宫过度的膨胀(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脐带可能受压等情形,一定要进行胎心监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除此之外,脐带和胎盘是母体和胎儿之间的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传输通道该通道的堵塞或损坏必然会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长期胎儿缺氧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严重的缺氧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或者新生儿脑神经损坏,先天脑部疾病。临床上常通过胎心监测,或者根据孕妇数胎动的次数,再进行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来判定是否发生胎儿窘迫。一经发现胎心心率不在正常范围内(>160次/min或者<120次/min),胎动次数<3次/小时,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异常,说明胎儿发生了宫内窘迫,应积极采取措施,让孕妇定期吸氧,左侧卧位,静脉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输入氨基酸等,若胎儿已经足月,应立即终止妊娠,阻止缺氧对胎儿的进一步伤害。
脐动脉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主要血管通道,胎儿通过脐循环获取营养及氧交换,脐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胎儿、胎盘和母体的病理改变。故近些年来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是了解胎盘功能、血液供给、预测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胎儿宫内窘迫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主要是检测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这两个值的变化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反映了胎儿与胎盘的循环状态。本次研究显示S/D值≥3.0和RI值≥0.6可以作为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指标。S/D值为脐动脉收缩期最大的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RI为阻力指数。正常情况下,随着孕周的增加,脐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逐渐增加,而阻力降低,来满足胎儿对氧和营养的需求,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均变小。若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就造成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大于正常值。本组资料就显示S/D值≥3.0,RI≥0.6时,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大大增加。
除了胎心监测,或者根据孕妇数胎动的次数以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是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依据外,羊水粪染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胎儿是否会发生宫内窘迫。本次研究有78例孕妇有不同程度的粪染,有26例孕妇是Ⅱ度粪染,有25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52例为Ⅰ度粪染,有12例出现产时胎儿宫内窘迫,说明羊水是否粪染及其粪染程度对于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有一定的价值。一经发现孕妇的脐动脉的S/D值和RI值增高(S/D值≥3.0,RI≥0.6),心率加快或者减慢,有羊水粪染,胎动减少,可预测孕妇在分娩时会发生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医务人员应做好准备措施,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在严密观察下进行分娩,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新生儿的宫内死亡,及新生儿脑神经损坏,先天脑部疾病发生的机率。
综上所述,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能提高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率,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寿仕新,林红光,陈利琼.等.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64~666
[2]姜伟,潘慧娟,黄勇跃,等.新生儿窒息脑血流动态检测及预后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35~2536
[3]徐晓红,李英勇,刘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诊断结果易变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5):379~381
[4]Pardi G,Marconi AM,Cetin I.Placental-fetal inmrrelationship in IUGR fetuese areview[J].Placema,2002;23:136~141
[5]张斌,李维敏,王靖华,等.脐血流值与高危妊娠结局及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4~96
[6]徐晓红,李英勇,刘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诊断结果易变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5):379~381
[7]姜伟,黄翠平,毛明珠,等.胎儿宫内窘迫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1):1023
[8]景素文.超声波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45
[9]杨炜,杨萌.超声三维成像模式在筛查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2):36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2篇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顺序,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影响
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判断胎儿的宫内的安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有专家研究, 使用这种检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胎儿的活动状态也影响检测[2]。所以对其进行检测时, 胎儿需要没有呼吸和胎动[3]。本文所研究分析是超声检查的顺序不同会不会对胎儿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 通过以下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7月~10月来自我院进行产检的50例孕妇进行研究。孕妇都为单胎, 所以都符合研究的条件, 胎龄在22~39周, 平均为 (29.0±5.1) 孕周。
1.2 方法
对孕妇都使用Alokas SSD-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机器的探头频率为3.5~5.0MHz。胎儿的MCA血流频谱获取是按照ISUOG颁布的意见进行检测: (1) 对双顶径平面向颅底的方向侧动扫查, 等获得蝶骨翼水平上的横断面, 将断面进行局部的放大; (2) 使用多普勒超声确认Wills环并充分显示MCA, 注意MCA有无侧支分支。 (3) 尽量的使超声束和血流量的方向夹角平行。 (4) 取样容积放置在近场MCA紧邻着颈内动脉的起源处, 不能使颈内动脉血混入。对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频谱检测: (1) 提取脐动脉游离部分的脐动脉; (2) 采用局部的放大技术是游离部分的脐动脉能够放大。 (3) 使用多普勒超声充分的显示出脐动脉。 (4) 超声束与脐动脉血流方向几乎平行。在每个孕妇没有检查静息15min后, 进行胎儿MCA和UmA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所有的超声检查应该在上午进行, 检查胎儿所用的仪器设置都要相同。记录系统检查前和检查之后的血流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计量进行统计分析, 对所记录的数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胎儿检测中, 没有心律失常、没有心外畸形等。均符合研究条件, 对其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前后的MCA和UmA血流动力学参数PSV、AVG、EDV、PI、RI检测。系统超声检查后的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 (RI) 、波动指数 (PI) 都有明显的下降[PI (1.71±0.21) VS (1.60±025) , t=3.396, P<0.001;RI (0.80±0.05) VS (0.76±0.05) , t=3.498, P<0.001], 在舒张的末期血流速度要明显的升高[EDV (7.71±3.79) VS (8.89±5.17) , t=2.19, P<0.05];MCA出现舒张期的血流缺失的概率要明显增多 (χ2=4.51, P<0.05) 。对其进行产前的检查后脐动脉的波动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I (1.02±0.24) VS (0.95±0.21) , t=2.02, P<O.05], 但大脑中动脉其他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的频谱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有专家研究表明, 胎儿活动时, 大脑血流就会增多, 血管扩张, 阻力就会减少[4]。在本组研究中已经表明系统超声检查之后对MCA的EDV使有增高的影响的, 还会造成PI和RI的下降, 也会造成UmA的PI下降。系统的超声检查可能会引起胎导致胎儿的外周动脉的收缩, 从而引起右心压力的增高, 从而导致胎儿的短暂性的三尖瓣反流[5]。系统超声波还能够引起胎儿呼吸运动增加以及心率失常。短暂性脑血管收缩也可以导致MCA舒张末期血流的却是或者反向。所以, 通过研究建议对胎儿的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应该所有的超声检查之前进行。
参考文献
[1]吕国荣, 王振华, 苏瑞娟, 等.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 (10) :1552-1555.
[2]Sallout BI, Kee Fung KF, Wen SW, et a1.The effect of fetal behavi-oral states 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J].AmJ Obstet Gynecol, 2009, 191 (4) :1283-1287.
[3]吕国荣, 李少辉.超声探头压力对中晚期妊娠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的影响[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555-557.
[4]吕国荣, 金鹏, 李少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联合Tei指数预测新生儿窒息[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 16 (10) :914-915.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3篇
1.1 目的
通过胎儿脐血流检测和新生儿体质量检测, 了解环境中缺氧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1.2 对象
(1)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 (2) 年龄在22~30岁, 妊娠中晚期妇女, 均无并发症, 久居云南省高原地区 (云南北部海拔高度3000~4000m, 昆明海拔高度1892m) 100例, 久居辽宁省平原地区 (本溪市海拔平均高度350m) 100例。 (3)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胎盘重量。
1.3 方法
(1) 用胎儿脐血流监测仪测妊娠妇女不同孕周的脐动脉血流; (2) 胎儿娩出后立即称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不同孕周的胎儿脐动脉的S/D比值, 阻力指数 (RI) 高于平原地区 (P<0.01) , 高原地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平原地区 (P<0.01) 。见表1、2。
3 讨论
3.1 正常妊娠时随孕周增加, 胎盘血流阻力逐渐减低, 血流量增大, 胎盘灌注良好, 从而保证胎儿正常血液供应。
阻力指数 (RI) 。和S/D比值是反映胎儿循环和子宫胎盘外周血管阻力的重要指标。S是脐动脉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 D是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 RI及S/D越高, 表明远端血管床阻力越大, 血流量减少, 反之血流量增加。
3.2 不同孕周RI、S/D比值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而高原孕妇RI、S/D比值均高于平原孕妇, 国内2010年林建华报道“-随着孕周增长逐渐增加, PI、RI、S/D逐渐下降。
说明胎儿胎盘循环阻力随着孕周增长逐渐下降, 这一变化与胎儿胎盘循环及解剖生理学变化一致”[1]与我们监测结果相一致。单艳丽2010年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 (PI) 来研究脐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胎儿的影响, 发现92%羊水过少孕妇PI增高, 羊水过少提示存在潜在胎儿宫内缺氧, 86.4%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FGR) PI增高[2]说明缺氧可造成远端血管床阻力增加, PI、RI、S/D值均增高。
3.3
脐动脉血流反映胎儿胎盘的血液动力学状态, 因此, 受低氧的影响,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增生, 管腔变窄, 远端血管阻力增大, 血流量减少, 胎盘血流灌注不足, 而导致胎儿血流量灌注不足, 而至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平原。赵颖庭2010年研究, FGR孕妇与正常孕妇脐血流的比较, FGR孕妇虽然随着孕周增加S/D比值也逐渐下降, 但S/D值仍明显于正常孕妇[3], 也说明脐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胎儿的影响。
3.4
长期的高原慢性缺氧可导致胎动过频, 从而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高, 也是导致胎儿脐动脉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高原地区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平原的又一原因。
低氧致RI、S/D比值改变及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改变, 是否影响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寿命。均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建华.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规律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8) :586-587.
[2]单艳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 (2) :523.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86例妇产科分娩孕妇与孕期健康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1~38(27.59±5.28)岁,孕龄在17~43w。其中异常组42例,正常组144例。在异常组的42例女性中,妊高症患者8例、羊水减少患者9例、胎盘早剥患者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1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所有女性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
1.2 方法
检测仪器:彩色多普勒(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取平卧位,对胎儿的股骨长径、腹围、头围、羊水、胎盘等情况进行监测,并估测胎龄。选取脐动脉、大脑中动脉标准切面,使血流方向、声速方向平行,并在不同时间点测量指标,指标需测量4~5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超声检查后48h内,检测出异常胎盘组织23个,正常胎盘组织41个。选取胎盘边缘部位与脐带附着部位,取出全层胎盘组织标本,给予常规的染色与制片等操作,对第三级绒毛干内小动脉管径与数理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胎儿的脐动脉AC值与脑动脉AC值比较
从两组胎儿的脐动脉AC与脑动脉AC值的检测情况上看,异常组的检测值低于正常组,两组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正常胎儿血流指标
见表2。
2.3 两组胎儿的胎盘绒毛小动脉内径与数量比较
从两组胎儿的胎盘绒毛小动脉内径与数量上看,正常组的管径与动脉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胎盘循环主要血管通道就是脐动脉,脐动脉的动脉血流与一般动脉血流并无差异,同样会受到血管终末阻力与心脏收缩力的影响,阻力越大,舒张期血流便会降低,甚至消失,或者有负性血流产生[2]。脐动脉血流的检测有利于将胎儿、胎盘的病理性变化显示出来,便于尽早发现宫内异常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
对于正常妊娠女性而言,子宫胎盘床血液应该表现为高速低阻的情况,进入妊娠后期后,绒毛间隙会逐渐变大,血管阻力会减少,局部血流量会逐渐增多。部分病理性变化致使胎盘绒毛血管出现水肿、梗死等情况,导致血管腔变得更加狭窄,弱化了胎盘功能[3]。
彩色多普勒在胎儿脑动脉、脐动脉血流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检出率较高,且检测安全性高,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4]。胎儿脐动脉、脑动脉AC值能够将血流灌注状况反映出来,加速度AC值可将流入道通畅情况与血管弹性表现出来[5]。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与正常组胎儿相较,异常组胎儿的脑动脉AC值与脐动脉AC值明显下降,伴随孕期延长,大脑血管、胎盘均会变得更加完善,阻力逐渐减少,管径会呈现为增大趋势,增加血流量。
当出现妊娠高血压征或其他病理性妊娠现象时,绒毛内微小血管会产生病变,出现萎缩或者消失的情况,增加胎盘血流阻力[6]。当RI、PI、S/D指标上升后,提示胎盘功能不全,表明胎儿出现了宫内受损的情况,脐动脉血流灌注不足,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7]。
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胎儿的脑动脉与脐动脉血流进行检测,有利于将胎儿宫内发育情况表现出来,便于尽早发现胎儿宫内是否存在异常,并采取措施纠正异常情况,获取理想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在脑动脉、脐动脉血流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检测方式的安全性高,且有着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度,有利于尽早发现病变,了解胎儿发育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186例妇产科分娩孕妇与孕期健康体检女性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受检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异常组42例,正常组144例。所有女性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这种检查方式在胎儿脑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加速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异常组的脐动脉AC与脑动脉AC值检测值低于正常组,两组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的管径与动脉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在胎儿脑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加速度的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胎儿胎盘循环情况进行监测,便于尽早将胎儿循环障碍纠正,保证宫内安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胎儿脑动脉,脐动脉血流加速度
参考文献
[1]白云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晚孕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
[2]杨晓菊,刘美新,吴洪婧,等.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2-114.
[3]郭玲,康素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67-68.
[4]李卫东,汪德琴,吴微微,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围产期脐动脉血流异常的临床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8):53-54.
[5]梁群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征患者胎儿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监测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11):2024-2025.
[6]魏力勇,周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带绕颈脐动脉血流指标的临床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339-340.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3年1月~2014年8月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 包括GDM孕妇69例(GDM组),正常妊娠的孕妇70例(对照组)。GDM的诊断符合相关指南制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妊娠合并糖尿病者;B超检查发现有严重胎儿畸形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心脏病等相关病史者。因为上述疾病明显影响母婴健康和胎儿发育,干扰研究结果,造成入选偏倚。
1.2 糖尿病诊断
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GDM诊断,于妊娠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静脉血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在禁食8 h后, 如果空腹血糖>5.1 mmol/L或1 h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0.0 mol/L或OGTT 2 h>8.5 mmol/L,可诊断为GDM[1]。
1.3 超声检查
在孕32周时行超声检查,使用Vivid 3(GE,美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 MHz。具体方法为:安静状态下,孕妇平卧,规律呼吸,测量胎儿平均腰围,计算生长速度(mm/周)=腰围(mm)/孕龄(周);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脐动脉胎盘起始5 cm范围内进行测量,血流与超声束成大于60°的夹角,测量脐动脉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D),计算S/D值。均由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行盲法进行,每个血流频谱取6个合适的心动周期固定影像。
1.4 出生情况
记录分娩方式,称量出生体重,评价新生儿健康状况, 将出生体重≥4000 g的新生儿定义为巨大儿。Apgar评分:根据肌张力、脉搏、皱眉反射、肤色和呼吸状态, 依据标准计算分娩后5 min的Apgar得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健康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0.49,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空腹血糖、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和Hb A1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76、17.93、13.43、6.10,均P < 0.01)。GDM组S/D值、腹围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65、3.58,P < 0.05或P < 0.01)。见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M组患者的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r=0.77、0.69,均P < 0.01)。见图1。
注:GDM:妊娠期糖尿病;BMI:体重指数;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 A1c:糖 化血红蛋白 ;S/D 值 :胎 儿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 (S)与 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孕妇的平均孕龄和剖宫产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1.43、0.79,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巨大儿比例较高、Apgar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5.21、6.28,均P < 0.05或P < 0.01)。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保健是妇产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GDM作为孕妇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在4%左右,严重影响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7]。因此,合理评价GDM对母婴健康状态的影响,有助于认识GDM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防治GDM及其并发症提供了必要的临床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胰岛素水平常损害血管内皮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血流状态;另外,高血糖、高胰岛素水平也有助于脂质沉积,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过程[8,9]。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正常妊娠状态的孕妇相比,GDM患者脐动脉血流发生显著改变,S/D值明显升高, 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使出生时的Apgar评分降低;对胎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使胎儿的生长速度增快,造成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较重,巨大儿的比例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脐动脉血流异常和生长速度过快与GDM严重程度的呈显著正相关。
注:GDM:妊娠期糖尿病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 是母体与胎儿间气体交换、营养供给的重要通道。脐动脉作为维持胎儿胎盘循环最重要的血管,阻力增加,会造成血运障碍,导致缺氧发生[10,11]。S/D值是反映胎儿的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 超声频谱显示S/D值随妊娠周数呈下降趋势,S/D值的升高提示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量减少 ,血流阻力增加,使胎儿发生缺氧窘迫[12,13]。GDM可严重影响动脉的血运状况,本研究发现,GDM孕妇的脐动脉的S/D值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提示脐动脉血流灌注减少,出现血运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有关,氧化因子升高,抗氧化物生成不足导致胎盘血流阻力指数升高,胎盘循环异常,使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12,14,15]。
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指标, 如妊娠期孕妇体重、孕妇宫高和超声测量的胎儿股骨长度等,胎儿腹围是评价胎儿体重最准确的指标。通过孕龄校正,腹围与孕龄的比值是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参数,对评价胎儿的健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6]。正常情况下 ,胎儿应保持适当的生长速度,过快或过缓的生长速度均会影响胎儿的健康,过快会导致巨大儿的风险增加,而过缓则会导致发育不良。另外,新生儿出生体重也是衡量胎儿营养和发育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发现GDM组胎儿生长速度较快,出生体重较大,巨大儿的比例较高。其机制可能与孕妇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状态有关,首先高血糖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胎儿的胰岛应激产生过多的胰岛素, 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蛋白、脂肪的合成增加,肝糖原的累积[17,18,19]。妊娠中、晚期胎儿体重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合成, 肝糖原的储存有关,最终使胎儿发育过快,造成体重增加,进而使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虽然本研究证实了GDM对脐动脉血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其次,还应该在扩大样本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资料,进行长期随访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明确远期生长发育的变化。
综上所述,GDM将会引起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血流阻力和速度增加,导致胎儿缺氧;还会影响胎儿体内代谢物质的变化,高糖状态导致胎儿体重增加过快,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脐动脉血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GDM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入选GDM孕妇69例(GDM组),正常妊娠孕妇70例(对照组)于妊娠32周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腹围和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计算胎儿生长速度;于分娩后测量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并进行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患者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GDM组胎儿腹围[(346.76±27.35)mm比(321.25±21.69)mm]和S/D值较大[(2.87±0.21)比(2.13±0.42)],生长速度较快[(9.41±0.28)mm/周比(9.17±0.32)m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3662.50±537.46)g比(3184.60±375.19)g]、巨大儿比例较高(15.94%比4.29%)、Apgar评分较低[(8.20±0.75)分比(8.85±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DM组患者的Hb A1c水平与S/D值和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0.69,均P<0.01)。结论 GDM显著增加脐动脉血流,加速胎儿生长发育,增加巨大儿风险。
脐动脉血流论文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2年12月之间进行超声检查的80例孕妇资料, 妊娠期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其诊断主要依据《妇产科学》 (第七版) 中的诊断标准[2]。其中正常孕妇有44例 (正常组) , 孕周时间为33~42周, 平均孕周时间为 (37.5±2.1) 周, 年龄为19~42岁, 平均年龄为 (27.5±2.3) 岁。妊娠期伴有糖尿病孕妇有36例 (观察组) , 孕周时间为32~43周, 平均孕周时间为 (38.6±1.9) 周, 年龄为20~41岁, 平均年龄为 (26.7±3.2) 岁, 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脐动脉血流检查
采用飞利浦生产的IU22超声诊断仪进行测量胎儿的脐动脉, 探头的频率3.5~5 MHz, 其中取容积选择1.5~2 mm。而脉冲多普勒的取样线需要和胎儿的脐动脉之间形成>60°的夹角, 测定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 (Vs) 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 (Vd) , 一般测量中需要获取5个以上清晰的脉冲频[3]。
1.2.2 子宫动脉血流检查
首先, 取孕妇为仰卧位, 采用飞利浦生产的IU22超声诊断仪, 超声探头频率2.0~5.0MHz, 并将其置于孕妇的子宫下段的肌壁外侧的边缘。然后, 找到孕妇的子宫动脉, 对于出现比较满意的特征性的血流频谱进行冻结图像, 并测定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 (Vs) 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 (Vd) , 其中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测量无干扰的3-6个波形图[4]。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的指标是孕妇的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情况, 主要表现为:①胎儿脐动脉收缩末期的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比值 (S/D) 和搏动的指数 (PI) 以及阻力的指数 (RI) ;②子宫动脉的S/D和PI以及RI与子宫动脉内径 (D) ;③妊娠预后结局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所有研究资料均采取SPSS 16.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而计量的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2结果
2.1 子宫动脉血流分析
观察组的孕妇子宫动脉的S/D和PI以及RI的值均明显的高于正常组, 而观察组子宫动脉内径 (D) 小于正常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胎儿脐动脉血流分析
正常组的孕妇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变化的S/D和PI以及RI的值明显低于观察组的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 比较具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子宫动脉血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其子宫动脉血流中S/D值>3时, 其FGR和胎儿窘迫以及Apgar的评分<7分以及低体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值≤3时的情况, 具体的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2.4 胎儿脐动脉血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胎儿脐动脉血流中S/D值>3时, 其FGR和胎儿窘迫以及Apgar的评分<7分以及低体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值≤3时的情况, 且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孕妇, 其中孕妇的蛋白尿和早产以及低体重的胎儿出生的发病率一般明显的高于正常情况妊娠的妇女所产的胎儿发病率。而对于孕妇在孕10周的情况下, 其脐动脉血流的无明显的变化, 但是随着妊娠期的不断增加, 孕妇在20周左右其脐动脉出现舒张期的血流。因此, 该时期进行对孕妇的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 可有效的发现其出现异常的情况。
本次研究表明,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其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S/D和PI以及RI的值均明显的高于正常妊娠孕妇的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 而且这种对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的S/D值>3时, 其对妊娠结局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值越高对孕妇分娩出低体重和胎儿窘迫以及FGR胎儿的几率就越大。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子宫动脉与胎儿脐动脉的血流方向变化情况及妊娠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到2012年12月之间进行超声检查的8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S/D和PI以及RI的值均明显的高于正常组孕妇的情况,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此外, 观察组的孕妇的分娩孕周和胎心的异常率与新生儿的体重及胎盘的重量与正常组的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采取超声检查子宫动脉与胎儿脐动脉的血流的变化情况, 对妊娠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方向,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2) :5-6.
[2]骆丽芳, 黄柱安, 王振花, 等.彩色多普勒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的临床分析.河北医学, 2007, 13 (04) :395-397.
[3]沈伶, 卢焕霞, 胡瑞霞, 等.不同妊娠状态下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2 (15) :423-424.
脐动脉移植研究进展 第7篇
血管缺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早在1903年Hoepfner和Carrel就进行 同种异体大动脉移植的研究,此后由于优质人造血管的发展,目前大血管的缺损多用人造血管来修复,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小血管移植的方法主要有自体血管移植、同种异体血管和人造血管移植。在外周中小口径动脉手术中,用人造血管修复的结果不理想,需用自体血管移植;而临床上常常缺乏足够的自体血管,因此,同种异体血管就成为中、小口径血管移植中合适的代用品。胎儿脐血管作为一种同种异体血管,取材方便,来源广泛,是血管移植的良好替代材料。而研究表明,在正常灌注压下,新鲜静脉血管顺应性明显低于动脉[1];冷冻时毛细血管易受损、静脉次之,而动脉受损最轻[2]。因此脐动脉就成为中小血管移植的理想材料。我们现将脐动脉移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脐动脉的取材和保存
一般按无菌原则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动脉,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保存,脐动脉的保存原则是尽量保持血管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目前标本保存前常用生物培养液[如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浸泡来保持血管生物活性[3]。传统保存方法如乙醇、甲醛、戊二醛等,虽能降低血管的抗原性,保持血管组织结构,但乙醇、甲醛易挥发,戊二醛保存的血管移植后容易钙化、崩解[4]。近期研究主要倾向于低温冷冻法、冷冻后干燥以及射线辐照等方法。Mastres等[5]报道,冷冻保存动脉8个月,其通畅率为92.9%。经冷冻保存后血管性能是否得到良好的维持,是其可以进行移植的关键。Ellis[6]和Nataf等[7]分别对人体肺动脉和人体乳动脉进行了低温保存,均发现冻存后血管的收缩功能下降较大。低温对组织还具有一定损害作用,低温保存时间越长,损害越重。降温速率、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都是影响冻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异体动脉冷冻降温速率现一般控制在0.5~1.0 ℃/min,保存温度控制在-60~-80 ℃[8]。周建生[9]报道,-60 ℃保存90天血管通畅率为87.5%。冷冻后的复温对血管活性的保持亦很重要,现常用37 ℃水浴快速复温,常用的冷冻保护液为二甲亚砜和甘油,Vemassen等[10]报道,在低温环境下用含15%二甲亚砜的保护液可长期保持血管的活性。冷冻保存可保持血管内皮细胞(EC)和平滑肌细胞(SMC)的活力及完好的组织结构,但同时,保存了EC上的同种异体抗原[11],不能阻断肝炎等病毒传播且保存费用大,因此,临床应用受限。冻干法一般是将脐动脉置入低温冰箱(-70 ℃)速冻24 h左右,再于-70 ℃ 5 μm Hg冷冻、干燥6 h左右,真空包装;冻干血管可室温保存1年以上[12],冻干能使血管保存完整的组织结构,内膜、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保存完好[13],从而保持了血管足够的抗张能力。且能降低血管的抗原性[14]。辐照法一般是将封装好的人脐动脉在60Co射源上进行小剂量范围(2.5104Gy)内γ射线的照射。γ射线可通过改变蛋白构象而减少抗原的表达[15],辐照还可灭菌,阻止病原传播。钱涛等[16]利用冻干加辐照处理脐动脉制成冻干辐照人脐动脉(LIUA)。并实验证实脐动脉经冻干辐照处理后,物理性能改善,抗原性消除,弹性顺应性明显提高。
2 脐动脉的灭菌
冷冻或冻干方法处理异体移植物,不能灭菌,亦不能抑止HIV-1和乙型肝炎等病毒的传播。辐照灭菌原理是60Co γ辐照通过激发电子的直接作用和促进-H和-OH自由基生成的间接作用,使微生物中的蛋白、酶、核酸及DNA灭活而起到灭菌作用。辐照处理能较好地灭菌并阻止病毒的传播[17]。辐照可以使脐动脉实现无菌,但其抗菌作用很弱。采用抗菌液浸泡辐照处理的猪皮、异体肌腱和异体骨,发现可显著提高其生物、物理性能,而且体外抑菌实验证明了其强抗菌作用[18,19,20]。还未发现抗菌液浸泡同种异体血管的文献报道。此外,乙醇、戊二醛、甘油保存同种异体血管也能起到一定灭菌或抗菌作用,在处理同种异体血管时,在培养液中可考虑加入适量甘油或乙醇等。
3 脐动脉移植的免疫原性问题及处理
由于新鲜异体血管移植后,往往因为排斥反应而失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结果证实血管胶原纤维无抗原性,而弹力纤维、肌层和内皮细胞具有抗原性。EC是移植排斥重要的靶器官,而且通过具抗原递呈作用、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合成等,主动参与移植排斥反应。EC表达多种抗原,如:ABO血型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和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系统。血管内皮被视为抗原刺激物,将内皮去除后,同种异体血管受到的排斥反应减少,即使不同免疫抑制剂,血管仍能保持通畅[21]。辐照、冻干、低温、乙醇、甘油、甲醛等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都能减弱移植物的抗原性。对于异体血管经冷藏保存后的免疫反应性存在争议,传统低温可降低移植物的抗原性,经深低温处理后可进一步降低其抗原性,Solanes等[22]实验证实传统的冷藏保存不但能保存同种异体血管免疫原性,而且增加血管移植术后30 天内的炎症反应[22]。单纯冻干处理能使MHC-I类抗原和II类抗原表达减少70%[23];辐照也可通过改变蛋白的空间构象,减少抗原的表达;冻干加辐照能进一步减少血管MHCI、II类抗原的表达,有效降低抗原性[24]。
4 脐动脉移植后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研究证实无论是自体血管移植还是脐动脉移植,移植段的血管均不能直接复活,血管段均经过变性及血管内皮的脱落和增生,最终血管内皮被平坦的复层内皮所覆盖[25]。移植初期,内皮细胞可见不同的坏死,使内皮下的血管结缔组织暴露,形成附壁血栓,大约1周后血栓开始机化,内皮细胞开始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和纤维替代,外膜纤维瘢痕形成,移植后3天开始出现新的滋养血管,与自体血管移植相比,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需要经历一个免疫反应过程,增生的内皮细胞因免疫反应而脱落;外膜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其增生主要是中膜增生[26]。因此,要实现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必须减少移植物的抗原性或阻止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脐动脉移植后组织结构变化为血管移植后一二周内适量使用抗血栓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5 影响脐动脉移植效果的其他因素
手术技术所导致的吻合口出血、狭窄、扭曲、闭塞、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流出道受阻、感染等因素均可影响脐动脉移植效果,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手术技术操作是实现移植效果的良好保证。
6 脐动脉移植临床应用及展望
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术依然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有时自体血管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经过处理的脐动脉有望成为一种冠状动脉搭桥术备用的血管移植材料;也可作为中小血管移植的理想材料用于大量的四肢血管缺损。脐动脉可选择性大,长度可任意截取,术后位置表浅,便于穿刺并可反复使用,透析血流量符合要求,与直接内瘘相同,可用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建立袢式或桥式动、静脉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已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脐动脉除具有用作血管移植的替代材料以外,还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神经桥接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国外还有脐动脉作为输卵管替代材料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报道[27]。
脐动脉血流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