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排水加固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排水加固范文(精选6篇)

排水加固 第1篇

排水板可以和强夯法联合应用来加固饱和软粘性土地基, 许多科研人员对此作了相关的探讨。

但对于饱和粉土和粉质粘土的互层地基, 排水板和强夯法联合应用不多见。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因为饱和粉土和粉质粘土的互层地基非常广泛的分布于我国的黄河流域, 推广这种新技术能够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强夯塑料排水板法在饱和粉土与粉质粘土地基中的加固效果。

1 塑料排水板法与强夯法联合使用工艺机理

单纯强夯工艺的加固机理由法国人Manard提出。夯锤冲击地基土, 土体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弹性波动在土体中产生拉应力场, 土体的抗拉强度低, 许多裂缝在土体中形成, 土体的透水性增强, 加速了孔隙水的排出, 同时土体的孔隙减少, 强度提高。

但饱和粘性土中, 形成的裂缝是不贯通的, 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 强夯加固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在夯击地面之前, 将塑料排水板插入地基一定深度。在插入深度的范围内, 排水板构成了一道贯通的人工裂隙, 孔隙水先流通到人工裂隙内, 再顺着人工裂隙排到地面。预置裂隙的插入, 可以有效的保证排水的通畅性, 缩短排水距离, 提高加固效果。这就是塑料排水板法与强夯法联合使用工艺机理。

2 现场试验

2.1 地质情况

选择的现场试验场地为黄河平原地区。现场地层为饱和的粉土和饱和的粉质粘土, 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米深处。地层土承载力100k P左右, 使用荷载作用下地层土沉降较大。

2.2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采用插设塑料排水板方案。试验面积20m20m。塑料排水板插入深度8米。4.5米和7米处分别预置超静孔隙水压力器, 对地基水压力进行测量。测量的时间, 开始时密度较大, 每隔几分钟进行观测, 随着时间的迁延, 每隔几小时进行观测, 观测一天后, 每隔一天进行观测。

试验区的夯点布置和每击夯能如下表。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超静孔隙水压力分析

强夯时夯锤夯击地面, 饱和土体承受冲击荷载, 土中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插设排水板试验区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幅小而且消散快, 有效缩短施工工期。4.5米和7米处超静孔隙水压力峰值分别为10k Pa和11k Pa, 7小时后, 4.5米处超静孔隙水压力可以消散70%以上。

2.3.2 地面夯沉数据分析

由表2可看出, 试验区的总沉降量大, 说明插设排水板可提高夯沉量, 有效减少工余沉降。

2.3.3 静力触探数据分析

由图1和表3可见, 地表以下的2~4m粉土层在夯后强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粉质粘土层强度略有提高。粉质粘土受到夯击能影响后, 土体产生静孔隙水压力, 但该层土体渗透性差 (渗透系数是3.3210-6cm/s) , 孔隙水难以排出土体;且粉质粘土具有触变性, 饱和土体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 强度明显降低。

塑料排水板被插入地基后, 超静孔隙水可以径向渗透到排水板内, 竖向沿排水板排到地面, 土体固结, 强度提高。

由此可见, 插设塑料排水板, 有利于减少强夯冲击能对土体扰动, 加速土体固结, 提高处理效果。

3 结论

(1) 强夯夯击饱和粉土和粉质粘土时, 塑料排水板使土体中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 有效的减少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时间, 加速了整个工期进度。

(2) 插设排水板后, 强夯时夯锤的夯沉提高了很多, 因此预处理夯沉效果明显。

(3) 没有插设塑料排水板时, 夯锤的夯击能对饱和的粘土结构破坏严重。插设后, 排水板构成人工预置裂隙, 可以有效快速消散超静孔隙水压力, 减少夯击对地基的破坏。

参考文献

排水加固 第2篇

王必卫

范伟

霍广勇

[摘要] 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同属排水固结法,二者各有优缺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联合加固软基的原理和施工要点。[关键词]堆载预压:联合;真空预压;加固;软基。

一、概述

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压缩性大、强度低的海相沉积软弱粘士层,其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很差,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这种地基通常需要加固处理。排水固结法中的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就是处理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二者加固地基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是施加预压的加载方式不同。真空预压法与常规的堆载预压法相比,具有加荷速度快、无需堆载材料、加荷中不出现地基失稳现象等优点,其最大缺点是预压荷载偏小(不超过100KPA);而堆载预压法工期相对较长,需大量的预压材料,但其优点是最大预压荷载不受限制。若能将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联合加载就刚好可以发挥二者的优点,而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都已证明真空预压法与常规的堆载预压法是可以联合使用的,这两种方法在加固软土时分别产生的负超静水压力(真空预压)和正超静水压力(堆载预压)是可以迭加的,由此产生的有效应力迭加在一起,最终使土体产生垂直压缩变形、强度增长。

堆载预压法有个特例就是用建筑物的自身重量(比如路堤土等)作为预压荷载,加固结束后不再卸载,从而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为和常规堆载法区分,这里称之为自载预压法。在用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加固效果,把自载预压法作主要荷载,而把真空预压当作超载来进行联合加载时,我们称之为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法。

二、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法在沿海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在深厚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通常采用自载(路堤土)预压法处理地基,但其往往面临两方面的问题:

1、工后沉降量过大问题

在公路设计与施工时,虽然对桥头和路堤的工后沉降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却难以做到。一是因为估算的沉降量本身就不易准确控制;二是因为预压期往往是在没有施加路面荷载的情况下确定的,因此当铺上了路面之后,路基在路面荷载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新的沉降,从而使工后沉降达不到要求。有的地方为此对路堤或桥头采取了等载预压的措施,即用与路面荷载相当的堆载先对地基预压一定时期后,再将此堆载卸掉修建路面,但是这就有一个寻找土源、重新移弃堆载土的问题,既不经济,又不环保。

2、加载过程中路堤稳定及工期过长问题

采用堆载或自载预压法处理软弱地基时,始终得考虑路堤的稳定而必须分级加载,且加载后要稳定一段时间以便地基强度的增长能随得住荷载的增加,否则就容易在施工中产生滑坡或导致软土侧向变形过大、土体固结达不到要求,因此施工速度较慢、工期过长。

如果在自载预压的前提下再辅以真空预压进行联合加载,实际上是在对路基实施超载载预压加固,超载部分就是由真空荷载来代替,该荷载施加方便、迅速,其最大荷载可达80-95KPA,相当于4-5M的填土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荷载(30KPA)和一般的超载(2M左右的填土),这不仅实现了等载预压、而且还真正起到了超载预压的加固作用。因此,在对修建在沿海软基上的公路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时采用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法,可以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沉降问题,使地基的沉降在联合加固期间被基本消除,路堤在使用期间不致再有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大大减少桥头跳车。

2、稳定问题,联合加固能加速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长,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3、工程加快,能加快路堤的填筑速度,缩短工期达三分之一以上。

三、自载联合真实预压法加固地基的实施

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是由排水系统(垂直及水平)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成。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和借助排水系统来传递真空压力,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缩短排水距离,减少加固时间;加压系统就是使地基土的有效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的荷载,即路堤本身自重和真空荷载。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果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无良好的排水系统或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取得好的加固效果或不能在预压期内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也就不能顺利进行,工期要求将得不到满足。所以上述两个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时总是要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自载联合真空预压加固的示意图如图1。

图1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示意图

自载联合真空预压加固地基时,一般先在软弱地基上按真空排水预压法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即依次进行铺设砂垫层、打设垂直排水通道、铺设主滤管、安装抽真空装置、铺密封膜等工序,在经试抽空并确认没有漏气发生后,就可进行路堤的逐层填筑施工。

在具体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得等膜下真空度稳定、并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能进行路堤施工,否则堆载上去之后一旦出现漏气问题就难以处理了。

2、为了防止堆第一层土时将密封膜和膜上的保护层弄破,最好在膜下也铺一层热粘针刺无纺土工布或编制土工布,以防膜被堆载中的尖利物戳破。

3、施工第一层堆载土要十分小心,可适当厚些,最好在40-50cm左右,铺设时尽量找平,先进行人工摊铺后再用机械由近向远逐步推进,压实时由轻到重进行多遍碾压。

4、第一层填土铺完碾压后不要急于铺第二层,观察一下膜下真空度的变化,以检查有否漏气。若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可一边抽真空,一边像路堤正常施工一样分层往上连续铺筑碾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载联合真空预压的长处。

5、堆载时要注意保护膜面上的沉降观测标杆,并在堆载前进行一次测量,以记好堆载前沉降曲线的起点,便于日后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

6、一些特殊的地方(如桥头高填土)采用联合加固时,要密切注意对已有构筑物的影响,避免一些意外事故发生。

四、工程实例

深圳市宝安区某快速干道一路段长159M,宽约50M,设计填筑的路堤高5M。当时因某些原因工期要求已落后4个多月,为了赶上工期,设计与施工单位采用自载联合真空预压的加固方法加固地基,最终不仅加固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工期也弥补上来。这是自载联合真空预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实例,详细介绍如下:

1、路基土层的地质概况

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该路段自上而下由以下几层组成:

第一层,人工吹填土,厚为0.3-0.5M;由粉砂、细砂组成,含少量细碎贝壳和淤泥; 第二层,耕植土,厚0.5-1.3M,松散,含植物根系;

第三层,淤泥混砂,饱和、软塑-流塑,富含有机质,局部夹粉砂,该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是地基加固的主要对象;

第四层,粉土或砂混淤泥,厚3.5-73.5M,底板埋深一般在7.5M、最大为10.5M;饱和,该层渗透性较好,k=10-3-10-4cm/s;

第五层,淤泥或淤泥夹砂层,层厚大于10M,饱和、流塑-软塑、强度低,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也是加固的主要对象;

第六层,淤泥质粘土层,饱和,软塑状,粘滑,含大量贝壳及腐植物,分布均匀,钻探未钻穿,应该说这也是一层需处理的对象,其对路堤的后期沉降会有较大的影响。淤泥软土的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见表1所示。

表1

淤泥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施工简况

(1)场地打设了深20M、间距1.3M、直径为7CM、呈梅花形布置的袋装砂井作为垂直排水通道;表层铺设厚度为70CM的中粗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通道。(2)在加固区外采用淤泥搅拌墙(深7M、局部10M)及垂直插塑(深5M)等密封技术,对第四层粉土及砂混淤泥进行封堵,以保证加固区内有较高的真空度;实践证明这二项技术起到了作用,在试抽时膜下真空度一天内达到80KPA,而停抽一天后真空度才损失2KPA。

(3)密封膜上铺设了40#扁丝机织土工布(抗拉强度40KN/M)以保护其不被刺破。(4)抽真空装置安排12台套,其中2台套为备用。平均每台套担负800M2 面积,滤管间距为6M。

(5)在抽真空开始、膜下真空度达到80KPA后的30天才开始用吹填方式填筑路堤,填筑共分五层,层厚依次为1.2M、1.6-1.8M、1.0M、0.5M、0.5M,共5M厚;历时67天,此后自载联合真空预压又历时124天完成加固。实际的加载历时曲线见图2,联合加载的典型断面如图3。

图2实际的加载历时曲线

图3联合加载的典型断面

3、自载联合真空预压加固的效果与分析

加固现场设置了真空度、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观测项目,观测结果表明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固中最大沉降速率达到72MM/D,发生在抽真空的初期;在联合预压加固中,每次加载的头几天沉降速率也都在40-50MM/D;远远超出规范要求的沉降速率宜控制在20MM/D以下的标准。整个填筑过程中路提始终是稳定的,没有出现任何失稳的征兆。路中心点平均沉降达277.5CM,估计固结度达到90%左右,基本满足工后沉降量〈30CM的要求。典型断面的荷载——沉降曲线见图4。

图4典型断面的荷载——沉降曲线

(2)孔隙水压力的观测结果(见图5)表明,开始抽真空时孔隙水压力就开始下降,形成负超静水压力,在地下9M深的测头孔隙水压力值下降较快、较大;在吹填加载期间,每加一级荷载,各个测头的孔隙水压力值均明显地出现短暂的增大、随后很快便稳定,在吹填加载5M的整个过程中,其最大累计升幅为30KPA(发生在埋深18M的测头处),其余为10-20KPA,而且所有测头读数都未超过出孔压初时的稳定值。这是由于在加固区内始终丰在着稳定的真空压力,其产生的负超静水压力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堆载过程中始终处于低孔隙水压力的稳定状态,没有出现滑坡和失稳现象。也正因此才大大缩短了堆载和维持堆载稳定的时间,加快了工期;该工程比常规的堆载预压法提前了4个多月的工期,保证了全线按时通车。

图5加固中孔隙水压力时间过程线

4、小结

动力排水固结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动力排水固结法概念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对动力固结法的改进和补充,它主要是针对软土的结构特性、运用动力排水固结对软土地基加固的原理,再结合动力固结法的基本方法而产生的。动力固结法无法解决的对高饱和度粘性土,特别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这些渗透性不高,含水量很高的的土质构成的软土地基的处理,动力排水固结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可以减小对软土结构的破坏,降低强夯时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从而起到对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

1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

为了改善软土地基的排水边界条件,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加固软土地基时,就要把排水体铺设在工程的软土中,常见的排水体主要有:袋装沙井、砂垫层以及塑料排水板。为了更好地产生堆载静压的效果和防止铺设夯击时,对软土地基的结构造成直接性的破坏,需要把一定量和一定厚度的土层填埋在砂垫层上。同时为了能够使高强度的孔隙水压力在软土地基上形成,在强度夯击时,就需要借助竖向排水体向土层更深处传递夯击形成的强大动应力。因为在强度夯击动应力作用下会有水力劈裂的现象发生,再结合在软土地基中铺设的竖向排水体,这样动,静荷载就会有效地联合起作用,使得在不长的时间里孔隙水压力就可以完全消散,在此基础上,合理应力也会随之加强,相应地,土层固体的强度逐渐增强,就可以实现对工程软土地基的加固[1]。

2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基础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下文主要结合某地基础工程施工中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过程,分析和探究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实际施工技术和施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某地基础工程施工概况

为了使当地的基础工程施工更加完善和合理,就要在以往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和修复,目前的基础工程施工就是对以往工程施工的扩展和完善,施工地点在某会议展览中心南侧的空地处,与河靠近,且此地实际施工的地质状况比较复杂,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很紧急。

由相关的地质资料得知,基础工程施工南面的河流宽为20米,河流地势相对平坦,基础工程施工的路基下土层自下而上依次是:中度粗的砂层、冲积或洪积形成的粉细砂层及淤泥土质的粘土、淤泥或者是杂填土以及素填土。其中粉细砂层是松散状的、可以进行液体化的土层,它的平均厚度约为4.68米。淤泥土质的粘土层和淤泥都属于高压缩性的土质层,其承载力的基本值不大于55kpa,土质层平均厚度是2.89米。杂填土和素填土的平均厚度是最小的,为2.6米,主要是松散状分布,压实的不够严紧。季节和当地河流潮水的涨落对地下水的影响非常严重,导致其水位的涨幅是2.4-2.8米,地下水的下埋深度是1米,流动性比较大[2]。

(二)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基础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因为以上土层的承载力完全不符合基础工程施工沉降和地基坚固稳定的标准,就需要对此基础工程施工路基根底不稳的施工路段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以更好地使基础工程施工路基的承载力符合要求,路基施工后的沉降和滑动更加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此地基础工程施工位置靠近河流,淤泥层很薄和填土层很厚,地下水位流动性大,各土层的压缩性高和含水量很大的施工特点,再加上对基础工程施工具体位置和工期的要求,施工单位在对基础工程软土地基进行施工时,就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

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基础工程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就是把竖向塑料排水板铺设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段,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持续有重量地强度夯击该道路软土地基,经过这样的持续振动,能够使土层中的水体快速地沿竖向塑料排水管流出,土层可以迅速坚固凝结,进而提高基础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3]。具体如下:

1、在实际施工前,要测取动力排水固结法的重要施工参数,选用21m×21m的试验段来测取,参数主要有:地基最后沉降量、地基底面的直径、总体的土层下沉量、夯击质量、土体的最合适含水量。

2、首先把土体表面的填土挖到施工设计要求的高度,再把0.9米的粉细砂排水垫层铺设在上面,接着就运用竖向塑料排水板进行排水,依据设计参数,选用800-1200kN.m的能量对软土地基实行连续的夯击。

3、在少击多遍、从轻到重、逐渐变重的原则下,总共对软土地基夯击五遍,第五遍的夯击能量是500kN.m,第四遍的夯击能量是1200kN.m,第二和三遍的夯击能量是1000kN.m,第一遍的夯击能量是800kN.m,前面的四遍都要求连续夯击两遍,且间距保持在3.6米,最后一遍运用搭接夯击,其范围是夯锤范围的四分之一。

4、要把单点总体的夯击沉量把握在0.7米范围内,一般把最后的土层下沉量控制在1-2cm,并且把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d.

(三)软土地基强度夯击施工要点

1、在基础工程施工周边挖一条简单的临时隔绝振动的沟渠,宽是3米,深是2.5米,避免施工夯击时对附近建筑物和防护堤的振动。

2、要在最合理含水量的条件下操作夯击,要保证锤重力在底面积上的单位静压力是16-22KPa,同时也要保证符合800-1200KN.m的强夯能量[4]。

3、强夯操作的具体顺序是,先周围再中心,分层次夯击,前后两次的循环夯击的锤底直径应该错开一半。

4、强夯施工后,应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最后达到的地基底面的总下沉量大于试验总量的80%,如果发现不合格的现象,应及时补夯。

(四)检验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施工效果

1、進行室内和现场各项施工的试验,以保证动力排水固结法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用固结法强夯后土体承载力增加到了135kpa,符合不小于120kpa的要求。此地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还对基础工程施工地基观测了3个月的时间,发现路基施工后的沉降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5]。

2、此地基础工程施工软土地基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从开始的铺设竖向塑料排水管直到强度夯击,时间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

由上例分析证明,针对软土地基含水量和压缩性高,地下水位流动性强的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可以很很好地运用在其中,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动力排水固结法已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得到证明,但是作为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在夯击强度、施工工艺、效果检验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一步的革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斌.动力排水固结加固软土地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39(6):48-50.

[2]张大军,李彰明,刘俊雄等.超软土地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的竖向排水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4):97-100.

[3]薛茹,杨桂华.动力排水固结法软基加固效果数值分析[J].施工技术,2010,39(5):58-60.

[4]张丽娟,韩江,李彰明等.动力排水固结加固淤泥地基的关键技术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59-62.

排水加固 第4篇

塑料排水板真空排水预压是将塑料排水板打入土中, 地面铺一层砂砾, 而后在其顶面覆密封膜, 并通过抽空装置将软土中空气和水排出, 使土体得以排水固结、强度增长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它具有固结程度高、加载速度快、工后沉降小等特点。

1 施工工艺和要求

1.1 施工准备

用全站仪放出中线及线桩, 边桩根据设计图纸的边坡坡脚宽度应再加1 m。按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度清理、平整场地。

1.2 填筑砂砾

用自卸汽车将砂砾运至施工路段, 选用适宜的机具按设计厚度 (约30 cm) 整平、洒水、压实。砂砾填筑前应先进行各项试验, 合格后再进行填筑。施工中严防尘土、泥土和杂物污染, 避免导致排水孔隙堵塞。砂砾垫层的高程、厚度、干密度、平整度及渗透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砾垫层完成后, 应及时洒水养护, 限制人员、机动车通行。

1.3 塑料排水板施工

将排水板插入套管, 启动振动锤, 将套管和排水板压入土中。排水板进尺长度要定够, 不允许使用搭接延续的排水板。达到设计深度后输送辊轴反转, 松开排水板, 套管上提时跟带排水板的长度不大于50 cm。在砂砾以上20 cm处切断排水板, 移向下一孔位施工, 并从路基两侧向路中心打塑料排水板。

一个作业段插板完成后移走插板机, 整平砂垫, 埋位板头, 铺设剩余的 (约20 cm) 砂砾垫层。

1.4 真空排水

1.4.1 铺设真空管路和膜下测头

按照设计间距要求布置滤管。先将滤管摆设并连接好, 接头处用铁丝绑扎牢固, 然后在管路旁边挖滤管沟, 沟深约15 cm, 然后一边挖沟一边埋管入沟, 并用中粗砂填平。管间连接应用骨架胶管套接, 套接长度不小于10 cm, 并用铁丝绑扎以确保牢固。为防止铁丝接头刺破密封膜, 铁丝接头应朝下埋入砂层。在铺设过程中要确保滤管上的滤膜不被破损, 出膜处采用无缝钢管和接头相连接, 并伸出加固区边缘30 cm。膜下测头即膜下真空度测量采气端, 采用硬质空罐钻以花孔, 外包无纺布, 将真空表集气塑料细管插入空盒中并固定即可。真空细管另一端从密封沟内引出, 制成喇叭口和真空表相连接, 以直观反映膜下真空度。

1.4.2 铺设复合土工布

为了防止抽真空过程中真空膜被硬物刺破, 埋管后需将外露的塑料排水板头埋入砂砾面以下, 将插板时形成的孔洞填实, 并将表面所有存在棱角的硬物去除, 用铁铲将砂砾面拍抹平实。

在施工区将复合土工布缝接成与路同宽, 长约100 m的大幅土工布, 沿路基的纵向依次平铺, 土工布缝接宽度不小于5 cm, 土工布块与块之间采用搭接形式, 搭接宽度不小于30 cm。

1.4.3 铺设密封膜

选择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时段内, 分三层铺设。先将密封膜按纵向摆放在预压区的中轴线上, 从一端开始向两边展开, 铺好后应在膜上仔细检查有无破裂口。一般破裂口多出现在密封膜接缝处, 破裂处应及时用聚乙烯胶水补好。检查无缺陷后即可进行第二、三层密封膜铺设, 两层膜的粘结缝应尽量错开。出膜口应留有可收缩富余的密封膜。所有上膜操作人员必须光脚或穿软底鞋, 以防止密封膜裂口。密封膜采用三层聚乙烯薄膜, 根据各预压区实际长度每边各增加5 m成品订购, 一次成型。

1.4.4 开挖压膜沟

在预压区四周开挖压膜沟, 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开挖前用全站仪放样, 并用石灰线标出压膜沟位置。可采用多台挖掘机同时施工, 开挖时严格按设计断面尺寸进行, 压膜沟内侧以1∶1坡面用人工均匀修坡。压膜沟深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以切断透水层, 最浅进入不透水黏土顶面下不小于1.5 m为标准。每挖好一段, 将预留密封膜边埋入压膜沟中。考虑到路基承载力低, 挖掘机行走困难, 可铺设竹板以方便施工。

压膜沟是关系到真空预压成功与否的关键部位, 要掌握好两个环节:1) 膜的四周密封处, 膜与软土接触要有足够长度;2) 膜周边密封处应有一定压力并人工用力将薄膜踩入淤泥中, 用挖掘机将挖出的黏土回填至密封沟中, 边填边压实。

1.4.5 修筑蓄水围堰

压膜沟回填顶面应低于膜面10 cm~20 cm, 以便在抽真空过程中保持压膜沟内的水位。在压膜沟外围20 cm处人工修筑高50 cm、宽50 cm的黏土围堰, 以便在抽真空过程中抽出的地下水排向加固区, 形成30 cm~40 cm蓄水, 作为补充荷载。如水量不足, 可用水泵抽取场外的水源加以补充, 以满足在膜下真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 膜面蓄水高度同时达到30 cm~40 cm。考虑到真空预压对周边土体的变形影响以及抽出的地下水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安排现场人员全天值班巡查, 并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围堰稳固、密封。

1.4.6 安装真空泵, 设地面沉降杆

所选用的抽真空装置应能满足真空预压的要求。将真空泵水平安装在加固区外侧, 水泵与出膜口保持同一平面, 以保证真空泵能发挥到最大功效。按设计图纸的要求, 在沉降杆放置处垫上薄膜或土工布, 安放沉降杆, 并用砂包袋压住沉降杆底板。

1.4.7 真空预压抽气

安装好真空系统 (将水泵、水箱、闸阀、截止阀、出膜口连接好) , 空载调试真空射流泵, 当真空射流泵上真空度达到0.09 MPa以上时可试抽真空。在膜面上、压膜沟处仔细检查有无漏气处, 发现后及时补好。一般在抽气时, 漏气孔眼会发出鸣叫声, 循声彻底检查。一旦漏气孔眼得不到及时补救, 蓄水后真空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而且需放水检查, 难度很大。逐台检查真空泵系统连接处, 要保证在关闸阀的情况下, 泵上真空度能达到0.09 MPa, 以确保真空泵系统发挥最佳功效。开始阶段, 为防止真空预压对加固区周围土体造成瞬间破坏, 必须严格控制抽真空速率, 可先开启半数真空泵, 然后逐渐增加真空泵工作套数。当真空度达到设计值的80%时, 经检查无漏气现象后, 开始膜面蓄水, 所有泵都开足, 将膜下真空度提高到设计值, 此时开始恒载计时。

1.4.8 施工期排水, 表面沉降观测

真空预压施工使预压区内地基中的地下水排出, 日常出水量相当可观, 需要及时排出到施工场地以外的地方, 以免影响正常施工及周围环境。在预压区两侧设置两条排水明渠, 每隔50 m设一个集水井, 将真空预压施工溢排出的水用水泵排放到允许排放的地方。在抽真空开始以后, 每天采用沉降观测仪进行观测, 直到正常预压完成。

1.5 路堤施工

当真空度稳定在设计要求并维持设计要求的时间后, 将膜面水排出, 铺设土工布, 然后进行路堤施工。路堤填筑应分级进行, 为保护真空膜不致损破, 要求第一级加载采用手推车人工进行, 严格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应注意局部堆填料不可太高, 同时应严格控制加载速率, 要有必要的施工停歇期, 以防破坏地基。

2 结语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真空排水预压技术的研究,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实践, 20世纪末该技术逐渐被工程界推广并大量应用。与其他软基处理技术相比, 塑排板真空排水预压技术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处理深度大、工程质量稳定、施工设备简单和环保节能的特点。目前塑排板真空排水预压的地基加固技术已被应用于多个工程领域, 且呈不断扩大趋势, 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 相信其应用将更加广泛。以上仅为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

摘要:详细介绍了采用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技术加固公路深厚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及其工艺, 提出了该技术的施工注意事项, 并明确了各主要施工参数, 从而推广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塑料排水板,真空度,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2]宋葆瑞.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 2007, 33 (11) :125-126.

[3]娄炎.真空排水预压法加固软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1.

排水加固 第5篇

动力固结法(即强夯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工程实践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展。Menard等[1]关于动力固结法理论的阐述具有开拓性。Thilakasiri等[2]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动力固结设备对土体表面的接触动应力及内部动应力进行了量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钱家欢等[3]是国内较早对动力固结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孔令伟等[4]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研究了强夯时地基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并就成层弹性地基空间轴对称动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强夯作用下边界接触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近年来,通过改进传统的施工工艺,例如增设竖向排水体或与其它加固方法相结合(所谓复合式的加固技术),已使动力固结法推广到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加固中。白冰等[5,6]通过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将强夯法和填土预压法相结合,发展了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的基本思想。姜志全等[7]对动力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堤软土内的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软土的分层沉降、路堤的表层沉降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孟庆山等[8]通过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海相沉积原状土、重塑土以及超固结土在动力固结后的应力-应变性状,研究了强夯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机理。周健等[8]结合上海市某集装箱堆场工程中上部为吹填细砂、下部为饱和软粘土的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对加固过程以及加固后的土体变形、孔压变化、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分析。

本文所提出的“预排水动力固结法”是将轻型井点降水、动力碾压及强夯法等多种加固方法联合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该法充分利用轻型井点降水、动力碾压和强夯法各自的技术优势且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该法已在山东大唐东营电厂饱和吹填软土地基加固中获得成功的应用。本文针对该法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并就其加固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

1 现场试验

勘察表明,场地上部地层主要为吹填的粉土,灰色,均匀,区域内积水较多。该层吹填土摇振反应迅速,厚度一般在3.0~3.5m之间,平均厚度约3.3m。其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分别为wP=20.2%,wL=28.9%,IP=8.7,土粒比重为Gs=2.70,含水量为w=31.8%,重度为21.2 kN/m3。结合液塑限试验结果,可以得到液性指数IL=1.33,为流塑状态。通过对吹填软土层土样进行的常水头渗透试验,测定的渗透系数为k=1.8×10-4 cm/s,渗透性一般。

1.1 试验方案

试验目的是确定强夯参数、强夯影响范围(包括影响深度、水平范围),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

试验区面积为30m×40m,首先用水冲法冲孔埋设井点管,然后再铺设地面集水系统。井点管直径为32mm,横向排水管直径为63mm。井点管排距为2m,井点深度为4m,外包裹2层120目有纺滤布,然后用砂袋包裹。

1.2 传感器布设

考虑强夯夯点的实际施工次序,对分层沉降管、孔隙水压力计、水位管等各种传感器进行了布设,见图1。

1.3 测试方法

测试项目、测试内容、传感器埋设及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1)地表沉降

在加固区域的代表性点处设置沉降标进行试验区的地表沉降变化监测。精密水准仪测量,精确到0.1mm。

(2)地层深层沉降(分层沉降)

在加固区域的代表性点处设置分层沉降观测点,沿深度方向分别为1m、2m、3m、4m、5m、6m处布置沉降磁环。

采用ABS分层沉降管(Φ70)以及Φ70沉降磁环。采用钢尺沉降仪进行探测。采用水冲法冲孔进行埋设,水力冲孔后将沉降管置入孔中,定位到预定深度,然后将中砂或现场粉土充满管周围的空隙,保证沉降磁环与周围土层紧密贴合。

(3)孔隙水压力

围绕某典型夯击点(见图1的夯点1),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和不同的地层深度处布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布设时,考虑夯击点的施工次序,以及对孔压的累积作用。径向距离每间隔1.5m,2m或4m布置一个孔,共9个孔,测试范围14m。深度方向每间隔1m或2m布置一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测试深度6m。采用水冲法冲孔进行埋设。

采用振弦式频率测定仪测定孔隙水压力变化,测量范围为300~6000Hz,分辨率为0.1Hz。孔隙水压力计算精度为0.1kPa。

(4)地下水位

水位测试孔位置见图1,深度6m。分别在距离试验区域不同的距离处布置。采用PVC水位管(Φ53mm),用水冲法冲孔进行埋设。

2 排水及动力固结试验过程

首先进行水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磁环等的初始值的量测,然后开始抽水。1小时后开始对出水量、水位、孔隙水压力以及分层沉降进行全面观测。抽水5天后,用14t履带式挖掘机进行了第一次碾压。抽水8天后,又用16t轮胎式铲土机进行了碾压。抽水11天后,进行了第3次碾压。

从现场加固效果来看,经过5天抽水后,无论是14t履带式挖掘机,还是后面的16t轮胎式铲土机均可在试验区内安全行走。因此,降水过程对于加固浅层地基土的强度有明显的效果。

抽水5天后,用14t履带式挖掘机进行了第一次碾压,其后测得的单位时间出水量迅速增大,为1.67m3/h,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大约4小时即恢复到碾压前的状态,单位时间出水量0.71m3/h)。结合场地浅层的压密情况,认为碾压效果是明显的,除可显著改善场地的出水量外,也明显增加了软土地基硬壳层的厚度。

抽水8天后,用16t轮胎式铲土机又进行了连续两次碾压(记为第2次碾压),然后进行量测,结果单位时间出水量也有增大,但增加量不大(为0.83m3/h)。这表明,第2次碾压也有一定效果。

抽水11天后,进行了第3次碾压,但从场地的变化情况和出水量来看,无明显的变化,碾压效果不明显。可见,从单位时间出水量变化和场地的压密效果来看,进行两遍碾压是合适的,过多的碾压遍数意义不大。

经过井点降水及碾压后(大约15天)后,进行了第一遍强夯。夯锤直径为2.25m,夯锤高度为0.7m,夯锤重量为10t。第一遍强夯的夯击能量为800kN⋅m,每个点夯击两次。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能量(800kN⋅m)和夯击次数(2次)进行强夯是合适的。第1击的夯坑深度一般为20~30cm,第2击的累积夯坑深度一般为45~55cm,而夯坑周围并没有明显的隆起(隆起量小于10cm)。因此,第2击的夯击效果是明显的。按照上述夯击能量(800kN⋅m),对个别夯点进行了3次夯击,但产生了较大的隆起。

第一遍强夯后经过2天,进行了第二遍强夯。夯击能量提高到1000kN⋅m,每个点夯击两次。从夯击效果来看,两次夯击后,夯坑累积深度一般为40~50cm,隆起量小于10cm,效果明显。

第二遍强夯后经过3天,进行了第三遍满夯,夯击能量为600kN⋅m,此时土层的表层密实程度又得到显著提高。

3 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

3.1 强夯过程中孔压随时间变化过程

图2给出降水后强夯过程中(包括第1、2、3遍强夯荷载作用),由于强夯动力荷载作用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第1遍强夯荷载作用前,地下水位为2.57m。

由图2可以看出,强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量是十分明显的。第1遍(夯击能量为800kN⋅m,每点夯击次数一般为2次)强夯作用下,夯点下(如图2(a)、(b))深度2m处的孔隙水压力峰值分别为65.8kPa,而距离夯点水平距离2m,4.5m处的孔隙水压力也有明显的增大。观测结果表明,第1遍强夯作用后,经过48小时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很快。例如,夯点下2m处孔压水压力消散至5.7kPa(图2(a)),消散率为91.4%。其它各孔的孔隙水压力也均消散到90%以上。

由图2可以看出,第1遍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在深度5m范围内的反映是明显的,而深度6m处孔压几乎为零。因此,可以认为强夯的影响深度在5m以内。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范围中给予详细说明。

第2遍(夯击能量为1000kN⋅m,每点夯击次数一般为2次)适当增大了夯击能量,结果孔隙水压力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离夯点较近处的孔隙水压力峰值可上升至55.9kPa,而其影响深度一般也在5m以上。在第2遍强夯作用后,经过约72小时,孔压也消散至95%以上,表明消散速率很快。但相比第一遍夯击后,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减弱。

第3遍为满夯,夯击能量为600kN⋅m,目的是提高表层土的密实程度。夯击中发现,孔隙水压力仍然较大(可达到61.5kPa)。之后,由于已经停止抽水,因此孔压消散相对慢些。经过140h后,孔隙水压力最终稳定在10~15kPa(实际上已为静水压力作用)。

为详细分析每点夯击次数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图3给出孔压观测孔K1(第1个夯点下面)和孔压观测孔K2(夯点下,距离第1个夯点水平距离为14m)在第1遍强夯后的孔隙水压力增长以及消散过程。由图3可以看出,第1击及第2击作用下,深度2m处的孔隙水压力分别为46.7kPa和53.8kPa。其中,第2击的增量为7.1kPa,有一定程度增大。而孔压观测孔K2的孔隙水压力相对小得多(第1击和第2击的孔压累积值分别为4.3kPa和9.1k Pa,而第2击对于第1击的增量更小。

十分有意义的是,在第3夯点第1击作用下(夯点布置见图1),深度4m处的孔压值反而比深度2m处有更大的增加量。这是由于,根据夯击的动应力影响范围,对于夯点1(距离夯点3的水平距离为4m),深度4m处比深度2m处将有更大的动应力,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相应也大。

3.2 强夯过程中孔压的影响范围分析

图4给出孔隙水压力沿夯击点处不同的径向距离的分布特征。可见,在水平距离6m的范围内,超孔隙水压力上升比较明显,如在水平距离6m处为8kPa。在此范围内,孔隙水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图5给出强夯中心点下以及离开强夯点水平距离2m处,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在深度5m范围内,孔压上升比较明显(如深度5m处的孔压为10~15kPa),这一深度可作为本次试验的强夯作用的影响深度。图5还给出第1遍强夯作用完毕后,消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孔隙水压力沿着深度的分布。可见,随着时间的增长,孔隙水压力逐渐趋于平缓。

4 变形和沉降

4.1 分层沉降测试结果

图6给出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沉降随时间变化。可见,每遍夯击后不同深度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而在其后,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不同深度的沉降仍在持续发展(此即固结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第3遍(满夯)夯击作用下,夯击前、后的沉降量(大致为4.5~8cm)比第1、2遍强夯夯击前、后的沉降量要大(大致为1~2cm)。这是由于满夯时,夯锤直接靠近沉降管的原因。

由图6可以看出,深度4.6m处的沉降量累积可以达到10.4cm,说明强夯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效果可以达到4.6m以上,加固效果明显。

4.2 地表沉降

表1给出降水及碾压以及每遍强夯并整平场地后,地表沉降量变化情况。可见,每个阶段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是显著的。经过预降水强夯法加固后,地表的最终沉降量为50.8cm,表明地层的密实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5 现场荷载板试验

本次荷载试验所用荷载板为圆形荷载板,其直径为0.8m,面积为0.5m2。荷载板试验结果见图7所示。根据预估的承载力特征值,设定施加的每级荷载增量为30kPa。图7给出5个典型试验点的试验结果。

由图7可以看出,在施加荷载范围内,5个试验点的荷载-沉降曲线并未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比例极限荷载),而呈现沉降速率逐渐增大的连续变化过程。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可按一定的地基沉降值(如可取沉降值s=0.01b,b为承压板直径)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确定采取“预降水强夯法”加固地基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35kPa。

6 结论

(1)现场试验表明,经过“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加固后,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所拟定的降水参数及措施、强夯夯点布置及能量设计是完全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改进的“轻型井点”预排水方法对渗透性一般的新近吹填土地基是可行的。一般在3小时内,场地内的水位即由降水前的1.5m降至3.0m,再经过72小时水位可降至4.5m。但由于上部土层滞水的存在,浅层的含水量仍然比较高。因此,建议当水位降至一定深度后,继续抽水一段时间再进行后续的强夯。

(3)强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量十分明显。第1遍(夯击能量为800kN⋅m,每点夯击次数一般为2次)、第2遍(夯击能量为1000kN⋅m,每点夯击次数一般为2次)、第3遍(满夯,夯击能量为600kN⋅m)强夯作用下,夯点下深度2m处的孔隙水压力峰值分别为65.8kPa、64.8 kPa、61.6 kPa。而距离夯点2m、4.5m处的孔隙水压力也有明显的增大。

(4)观测结果表明,第1遍强夯作用后,经过48小时后,孔隙水压力均消散到90%以上。第2遍强夯作用后,经过约72小时,孔压也消散至95%以上,消散速率很快。第3遍强夯作用后,经过140小时后,孔隙水压力最终稳定。

(5)分层沉降观测资料表明,在预排水、碾压以及第1、2、3遍强夯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均有明显的沉降(特别是在强夯荷载作用下),说明土体的深层得到明显的压密,影响深度可达4.6m以上,加固效果明显。

(6)地表沉降观测资料表明,预排水、碾压以及第1、2、3遍强夯作用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是显著的。地表的最终沉降量为50.8cm,表明地层的密实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明显。

(7)根据现场荷载板试验结果,采取“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加固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35kPa。

参考文献

[1]Menard L,Broise Y.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dynamic compaction.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75,25(1):3-18

[2]Thilakasiri H S,Gunaratne M.,Mullins G,Stinnette P,Jory B.Investigation of impact stress induced in laboratory dynamic compaction of soft soil.Int.J.Numer.Anal.Methods Geomech.,1996,20(10):753-767

[3]钱家欢,钱学德,赵维炳.动力固结的理论与实践.岩土工程学报,1986,8(6):1-17

[4]孔令伟,袁建新.强夯时地基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应用.岩土力学,1999,2O(3):13-23

[5]Bai Bing.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under repeated impact loading.Geotechincal testing Journal,2006,29(4):289-297

[6]白冰.强夯荷载作用瞬间饱和土层固结变形计算.岩土力学,2003,24(1):57-64

[7]姜志全,李廷芥,倪光乐.动力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试验分析.岩土力学,2004,25(12):2033-2036

[8]孟庆山,汪稔,刘观仕.动力固结后饱和软土三轴剪切性状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4025-4029

[9]周健,曹宇,贾敏才,黄茂松.强夯-降水联合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3,24(3):376-380

排水加固 第6篇

1 工程简介

本工程的真空预压施工主要是针对于永定新河防潮闸上下游连接段软基加固, 真空预压范围主要包括上下游护底、护坦和砌石部分。根据设计图纸分为八个加固2区, 总面积约7.5万m2, 本次真空预压施工采取插设塑料排水板抽真空的方法进行。

2 真空预压加固法工艺流程

2.1 场地平整。

在应用真空预压固结排水前, 首先需要做好场地平整工作,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一定结合工程实际做好准备工作, 保证场地的平整性, 才能保证堤坝加固的质量。如果施工场地处于低洼环境, 则需要采用素土进行填实。在本文的工程案例中, 土质比较特殊, 属于淤泥质土壤, 为了保证地基的质量, 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施工人员在淤泥层填铺了一层素土, 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在场地平整完成后, 还需要在地基上铺设砂垫层, 厚度在20-30cm左右, 要将场地的高度差控制在5cm左右。

2.2 放线定位。

在施工前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 这一过程需要利用全站仪这一设备, 根据设计图纸可以对加固区域进行放线测量以及定位。放线定位的项目很多, 比如塑料排水板、真空管网轴线以及施工位置等等。放线定位可以保证施工的精确性, 在定位的过程中, 一定要与设计图纸核对, 一旦发现不符合的情况, 要做好标记工作, 然后由设计人员进行修改。一般塑料排水板的宽度方向需要与真空管网支管保持平行。

2.3 插设排水板。

在本文的工程案例中, 塑料排水板的型号为SPB-B, 其尺寸大小为100×4mm2, 塑料排水板的间距为1.2m, 板插深度在6-11m左右, 在插设排水板时, 要保证板宽方向与真空管网支管平行。一般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插板的效率, 都会采用机械插板的方式。为了保证插板的准确性, 一定要先对插板的位置进行放线测量, 具体工序为: (1) 塑料排水板板位放线; (2) 定位; (3) 插板; (4) 割板; (5) 拔杆; (6) 移位。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是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因此对塑料排水板的打设质量要严格控制, 其施工要严格按有关规范要示进行, 严格控制其回带长度及垂直度, 要认真做好打设记录。

2.4 隔离围堰施工。为了保证整个真空预压施工的闭气性和整体性, 在各加固区边界开挖隔离围堰, 内填粘土压实。

2.5 铺设水平真空管网。

负压传递和排水主要通过真空管网系统来实现。水平管网系统主要由水平干管和支管构成, 水平干管为Φ110的PVC管, 管长34~65m不等, 每个加固分区设1条排水干管, 干管通过胶管与集水井密封连接;根据干管长度每个加固分区设多组水平支管, 水平支管为Φ60的PVC双波纹盲管, 支管对称垂直分布于干管两侧, 支管干管相嵌接。在支管铺设的位置人工开挖一条20*10cm的小沟, 支管与排水板搭接后放入小沟内, 与地面水平, 每一条支管与一排塑料排水板进行复式搭接, 干管、支管尾端均需密封。水平管网要按加固单元分区施工, 先施工水平支管, 再施工干管。

2.6 安装真空抽水设备。

真空抽水设备有着多种类型, 而且有着不同的作用以及适用范围, 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施工中, 采用的真空抽水设备主要三种类型, 一种是真空集水井, 一种是井上真空系统, 另一种是真空机械系统。

2.6.1 真空集水井。

真空集水井采用的是预制钢结构, 所以, 这种设备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水利堤坝工程中, 每个加固单元都需要设置真空集水井, 在铺设完成后, 则需要安装干管, 干管之间一般是由橡胶软管连接的。

2.6.2 井上真空系统。

井上真空希望是由多个配套设备组成的, 这些设备性能的发挥影响这井上真空系统功能的稳定发挥。在本文介绍的工程案例中, 采用了5.5Kw的往复式真空泵, 在真空集水井中配置了2台真空泵, 还配置了1台管道泵。真空泵安装在固定的平台上, 潜水泵与集水井连接。水平管网施工完成后, 就要开始安装井上真空系统。真空泵通过耐压软管与缓冲罐连接, 缓冲罐与真空井之间也通过耐压软管连接。其它设备的安装按常规方法施工。

2.6.3 真空机械系统。真空机械系统包括往往复式真空泵及其附属设备。每台真空泵与水气分离系统通过胶管相连接。

2.7 铺设真空膜。

在水平管网系统完成后, 即可以铺设真空膜。真空膜采用14丝的PVC薄膜三层。铺设密封膜之前, 把出膜弯管与真空滤管连接好, 出口压盘与地层表面齐平, 并放好下橡胶垫圈;铺设时顺风向伸展, 加固区四周余留量基本—致;施工人员穿软底鞋上膜, 严禁穿带钉鞋上膜;密封膜铺设层数满足设计要求, 每铺一层均由专人检查, 若有孔洞, 及时粘补;在密封沟内侧把膜铺平, 薄膜过长时, 可将其折于沟底, 不可外铺于外侧坡上;密封膜采用平铺膜工艺进行铺设, 但必须清理干净铺设地面处的砂料及其它杂物。

结束语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施工单位一般都会采取堤防加固的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施工单位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真空预压固结排水法是一项先进的加固处理技术, 其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且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施工单位设计人员需要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较低工作,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真空预压加固法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还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避免出现违规的操作行为, 这样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才能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李燕青, 林蜜蜜.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处理的密封与效果检验研究[J].中国外资, 2012 (7) .

[2]王科良, 唐根康.在滩涂围垦工程中真空预压软基处理的技术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6) .

排水加固范文

排水加固范文(精选6篇)排水加固 第1篇排水板可以和强夯法联合应用来加固饱和软粘性土地基, 许多科研人员对此作了相关的探讨。但对于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