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
位减》教案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3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教具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吗?
生:XX年,在北京召开的。
师:你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的前几名吗?
师:有许多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为了能在奥运的赛场上升起自己国家的国旗,奏响自己国家的国歌而拼搏着„„这就是第29届奥运会的金牌榜。
二、教学探究
师:同学们,看到XX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名,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生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3: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4: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呀!一个个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吗?
师:老师已经知道我们中国位居榜首,最想知道的就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差多少枚金牌?也就是同学们问的“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者说是“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怎么列式呢?
生:36-23=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好吗?
学生自己试着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想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6根表示36,减去23就拿走2捆和3根,所以还剩1捆和3根,就是13。
生2:我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36,减去23就是从十位上去掉2个珠子,从个位上去掉3个珠子,这样十位上剩1个珠子,个位上剩3个珠子,表示13。
生3:我是用竖式计算出来的,减法竖式的书写与前面学过的加法竖式的书写类似,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个位上的6减3得3,对着个位写3,十位上的3减2得1,对着十位写1,这样就是13。
„„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先写出被减数,再写减数,然后写减号。与加法一样,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
三、总结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36-23=13(枚)6
3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2篇
人教版第15页----第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能力目标:
1、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情感目标:
1、由口算到笔算,由易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借1的算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理解为什么要退位?要怎么样退位相减以及从个位
减起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对位问题、笔算顺序问题、只有相
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8--22=25--13=
在列竖式的时候我要注意什么问题?
(1)相同数位要对齐(2)要从个位减起
创设情境:同学们,看着课本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你可以告
诉老师你们是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赢了吗?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2、巴黎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3、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好,那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其中的一个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列式:56—18=
师:你能直接口算出来吗?不能口算怎么办?大家想一想。我会列竖式。
列竖式,那现在有个问题,就是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能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
个位不够减,可以看看那里可以借的,借到够减,其实我们可以从十位上借1,十位上借了1之后个位上就变成了多少呢?十位上又变成了多少?请大家想一想。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再强调,从十位上借了1之后,个位上就要加10再减,十位
上就要减去1再减,教师用小纸片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再强调写竖式的格式。
大家再想一想:从十位上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给大家出了一题,看看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大家会不会算。
出示52—24=
师提问: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个位上2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
小结计算方法: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了,那现在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加强巩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3—23=76—21=85—67=57—392、判断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时候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不退位减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并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算:50—20=
70—30=
59—6=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吗? 生:北京。
师: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你们知道是怎样选举的吗?
生:投票。
师:没错,但还需要先提出申请,再经过很多的审核,最后再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就像我们平时选班长一样,这么麻烦,所以这个机会来的可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我们国家是不是很棒啊?
生:是 师: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我们是不是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
生:是
二、进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图片,能够得出哪些信息? 生:……
师:北京有56票,多伦多有22票,那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呢?
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也就是56比22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生:用减法 师:我们列出算式56-22=?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只学过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师:哦,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还没有学过哦,可是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请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看谁能够想出好的方法。
1、同桌互相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鼓励计算的多样
法1:口算50-20=30
法2:列竖式
3、用图片表示出56,并说明5表示的是5个十,6表示的是6个一。
所以56-22是指从个位的6中去掉2,从十位的5中去掉2.4、大家观察后,请考虑怎样列竖式计算。
5、总结出的竖式。
6、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
师:所以在数位对齐了之后,我们才能去进行减法计算
课堂练习:
1、教材19页的做一做 2,、20页的课后练习1题
布置作业:
20页第2、3题
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2、运用评价,互助互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2、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事。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以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因此,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本节课中主题情境图不仅有北京申奥的喜庆场面,而且还有多伦多等四个城市申奥所得的票数,为枯燥的计算提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事。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第6篇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法: 讲解法、讨论法。学法: 合作法、探究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第7篇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人教版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第4题
二、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安排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准确计算。本节课内容编排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应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以及乘、除法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五、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67-4=45-3=68-5=67-40
=45-30=68-50=
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7-4=3,再算60+3=63.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0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60—40=20,再算20+7=27。老师谈话: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上下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老师:孩子们回答的太好了,看来,孩子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索新的知识呢?
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这个方法,由复习这个方法导入,让学生在探究36—8时,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埋下伏笔。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求新知意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老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我知道了——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孩子们,你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板书: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哇,孩子,你回答地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认为他答的好,清给他一些鼓励(掌声)。老师继续追问学生:怎样解答呢?请列式。学生:36-8板书:36-8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和文字,理解题意,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老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呢?大家动动脑筋。有孩子可能会说出:用36个位上的6去减8。老师马上质疑:6减8够不够,不够减怎么办?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8篇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9篇
(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板演:(用竖式)42-21=
2.口算.
13-917-832-5
15-714-640-3
3.出示42-8=□,指名说计算的过程.
4.订正板演.
5.师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笔算两位数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创设情境,进行迁移.
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看看你们还会做吗?(板书:42-28=)
指名读题列竖式.
板书:
师:计算时从哪位减起?(从个位减起)见到个位2减8,你想到了什么?(想到2减8不够减)2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下面用数位筒来研究这个问题.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师:请同学们在数位筒里摆42根小棒.(把4捆放在十位筒里,2根放在个位筒里)去掉28根小棒,请你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摆的.
教师行间巡视,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可能有两种摆法:
①先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再去掉2捆.
②先拿出2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师:这两种摆法都可以,因为在笔算减法时要从个位减起,所以我们根据第一种摆法的道理来试着做这道题.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时,个位2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从十位退1(点上退位点)是1个几呢?
生:是1个十.
师:个位怎么减?
生: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用12减8得4.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4.
师:十位用几减2?得多少?
生:十位用3减2,得1.
师:为什么不是4减2呢?
生:因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还剩3,所以十位是用3减2.
<<<12&师在竖式横线上对齐十位写1.
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当个位2减8不够减时,我们从十位退1.为了记住从十位退走1,就在十位4的上边点一个圆点做记号,这个点叫退位点.(指名说这个点叫什么)见到这个退位点就要想,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
(4)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42-21和42-28这两道题,它们的被减数都是四十二,减去的数都是二十几,为什么这道题(指42-21)的差十位上是2,而这道题(指42-28)的差十位上是1呢?
生:42-21这道题的个位够减,十位上是4减2得2;42-28这道题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3减2得1.
师:退位减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师同时板书)
全体学生齐读笔算减法的三条法则.
(5)仿例练习,及时强化
出示:65-37=
①指名读题列竖式.
②想: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③指名表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
2.教学例4.
出示例470-63=
(1)讨论:
①个位0减3够不够减?怎么办?
②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2)独立在练习本上做.
(3)订正.
(4)追问:十位6减6得0,0写不写?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
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生诊断,集体订正)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4减2,造成错误.
处方: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3减7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1再减,上面的计算是3减7不够,就用7减3得4,造成了错误.
处方:
3.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6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新知识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开发,并将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0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2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1、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2、理解图中的信息。萨马兰奇公布: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3、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4、根据这些信息(缩小到“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减法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笔算减法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板书算式:56-22,说明: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要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思考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方格本上试算。
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笔算59–3= 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
[设计意图]:明确、掌握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43 – 13 88 – 62 927 3 2 8 6 2 2 9(2)用小方格本笔算。
57–3= 69–5= 88–66 = 77–77=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六、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1篇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6-1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两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2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实例体会并优化计算方法。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咱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邮票,小梅和小星也不例外。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俩的收集情况,好吗?
二、探求新知。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的好问题,现在我们就选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这个问题谁能用一个算式解答呢。
生:50-26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因为小星有50张,小梅有26张,只要从50里面减掉和小梅一样多的26张,就是小星比小梅多的几张。
师:**同学说得真棒!可是50-26该怎样算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哪组想出的方法又多又好。
(生小组一内讨论算法)
2、反馈算法。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相信一定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哪个小组一愿意先说说。生: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们先摆好50根小棒,5捆10根的。师:那你们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我们先从5捆小棒中拿走2捆,剩下3捆小棒,再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把它变成单独的10根小棒,从10根小棒中拿走6根,剩下的4根小棒和原来的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4根小棒。
(让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板演分的过程)
3、请全体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4、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0-26=24,再看看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1)理解个位是几减几。
“个位0减6,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回忆得出:从0根里拿6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出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0根合起来是10根再拿,所以个位是10减6。
(2)理解十位是几减几。
这时的十位上是几减几?引导学生回忆得出:5捆里拿走1捆后,只剩下4捆,十位上只剩下4,所以十位是4减2.(3)教师说明: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如
.0
-2 6
4
5、质疑
若有学生提出可以先从十位减起,老师不给予否定,应让学生讨论得出:十位减起比较容易出错,一般要个位减起。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退位的过程。
6.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笔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1)个位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2)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3)十位退1后,十位上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2 请学生说说怎样列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3(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3题。师:大家从图上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图书角一共有64本书。生:借走了28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认真,那么还剩多少本呢?大家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2)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四、总结并揭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
作业设计:
1、先判断下面各题是否要退位,再说一说差的十位是几.94
907
0
0
2、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1
8
5
8 7 4 2
0
9
8
3、动手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43-25=
72-27=
35-8= 80-61=
67-39=
58-9=
4、聪明题。3 -
5□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3篇
教学内容:
58页信息窗4,自主练习1、2题58页——60页。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了水族馆,这里可大了,今天我们到它的标本馆看一下好吗?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整理信息
师:谁来做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海洋生物标本好吗? 3、提出问题
师:通过解说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海洋生物标本,那么根据你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多几种?(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种?(3)虾类和鱼类共有多少种?(4)„„„„„„
等很多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谁来列出算式?(根据生答,教师板书:72-56
=(种))
师:到底多多少种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觉这个问题呢?小组合作开始吧!
三、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口算的„„„„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2个减6个不够减,要把7捆解开变成10根,再和原来的2根加在一起12根从这里面去掉6,注意原来的7捆要变成6捆,)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2减6的退位减在竖式中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及其道理。)
(3)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速,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寿命。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大象的寿命比骆驼长多少”等类问题,列出算式并注意交流算法。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明求两种动物的寿命和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动物的有关信息,提出比较寿命长短的问题,进行拓展练习,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巩固所学生知识。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再一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第14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