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可靠性综合分析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可靠性综合分析(精选12篇)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1篇

物流系统作为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和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使得物流系统的可靠性成为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快速、科学的确定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物流系统的可靠性的评价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科学研究角度还是从企业管理角度,都具有迫切的需要。而从目前看,在理论上, 已经具有解决该类问题的技术和方法,但前提是物流系统的结构是确定的,同时其物流单元的可靠度是已知的。现实的情况是,不同的物流系统虽然结构有所不同,但其构成系统的物流单元是相似或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具有普适性的物流系统中常用的物流单元的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方法,本文即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物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单元“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物流系统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余小川、季建华等[1]在“物流系统可靠性及其优化”中讨论物流系统可靠度的度量,认为物流单元的可靠度是指物流单元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提供的物流服务保持在一个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概率,提出物流单元( Logistics Unit) 的可靠度的度量方法。龙升照、黄端生等[2]在文献中给出了人的可靠性的定义,即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人无差错地完成规定的任务的能力。同时从连续作业和不连续作业两个方 面提出了 人的可靠 度模型。Halldorsson,Aastrup等[3]研究了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和影响物流系统可靠性的一些其他物流属性的方法和度量标准制,然而仅仅是对物流系统可靠性与物流系统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王磊[4]分析了物流搬运系统中物流单元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物流搬运系统可靠性的确定问题。

2基于模糊评价法和AHP的物流单元可靠性评价模型2.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法(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 ) 源于运筹学的模糊化处理,是对被评价的事物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特性和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对多个因素、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方案、人才、成果等由诸多因素影响的问题,而这些因素一般只能用模糊语言来描述,即具有“认知不确定”的特性,因此对其因素的综合以及结果,也要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特征给出具有不同程度等级的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建立评价因素集、评判集,以及对评价因素进行综合处理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具有上述特征的问题的评价,将定性模糊的问题转化为具有定量计算的评价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5,6]。

2.2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2.2.1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物流系统中,人作为重要的物流单元之一,其角色以及承担的任务种类繁多。从负责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到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的工人,都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进行人的可靠性评价时,要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针对物流系统中工作内容对体力强度要求较大,又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人员,如负责仓库的分拣、理货、搬运设备操作等工作的技术工人。这部分人员通常在其工作中的可靠性对于系统的效率指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前提下,根据调查分析本文最终确定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一个二级指标,其指标体系见表1。

2.2.2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拟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7]。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该方法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根据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元素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即权重,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价和决策。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首先,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和决策或评价的总目标,把各种影响系统总目标和对象的性质的因素罗列出来,并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层次系列化。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然后,对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得到方案层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2.3应用模糊评价法评价物流单元可靠性的基本思路

2. 3. 1构建评价因素论域与评价等级论域

评价因素论域,即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价或评价者关注什么方面的内容,评价因素论域用因素集表示为U = { u1,u2, u3,…um} ,本文中因素集根据图1有:

U = { U1,U2,U3} = { 基本因素,综合因素,技术因素} , 其中

U1= { u11,u12,u13,u14,u15} = { 年龄,性别,反应速度,体力与耐力,家庭情况}

U2= { u21,u22,u23} = { 心理素质,责任心,文化程度}

U3= { u31,u32,u33} = { 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熟练程度}

评价等级论域,即就单个因素而言,评价者对被评价因素有什么样的判断或以什么方式表示评价结果,评价等级论域通常用评判集表示为 = { v1,v2,v3,…vn} ,本文根据对物流单元可靠性评价结果的常用描述,将评价等级论域设定为四个级别,即:

V = { v1,v2,v3,v4} = { 很可靠,可靠,一般可靠,不可靠} 。

2.3.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首先确定某一因素ui在各评价集上的模糊向量,建立评价矩阵同时根据已经确定的权重建立一个模糊子集

进行模糊关系的合成,求解评判结果值。模糊关系的合成即确定的值,常用的综合模型有M( ·,+ ) 型和M( ∧,∨) 型,若已知模糊子集和各单因素评价所组成的矩阵R ,则被评价事物的综合评判结果为

3实例分析

设仓储管理系统中有一位负责出货的员工,该岗位工作强度较大,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体力,同时又要掌握相关的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经过长期考核,对该员工定性描述如下: 男性,年龄42岁,身体情况良好,做事比较细心且有耐心,高中文化水平,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基础,工作效率一般。据此对该男性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应用以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做出评价。

3.1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以上图1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找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就一层的矩阵以及二层三个矩阵进行判断矩阵的打分( 见矩阵A,B1,B2,B3) ,然后应用yaaph软件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以及一致性的检验,得出其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3.2人的可靠度的模糊评价

3.2.1隶属度标准的建立

在研究物流单元的可靠性中,影响因素多具有定性特征, 难以建立其隶属度函数,所以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本研究中将影响人的可靠度的因素对可靠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程度定义为该因素的可靠度。本文只以年龄和性别为例,进行了说明,对于指标中的其他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方法相同,在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首先,关于年龄,因为年龄对人的影响很大,不同年龄段人的操作可靠性波动较大,结合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作业特点, 参考相关资料,将人员的年龄情况判断的隶属度函数如表2所示。对于性别情况,一般情况下,物流仓储系统出货作业中,除了要求技术因素,对于人员的体力要求也相对高一些, 所以定义男性的可靠程度要比女性的高一些。判断性别情况的隶属度函数如表3所示。

3.2.2人的可靠度的模糊评价

根据隶属度确定指导标准首先确定出单因素的隶属度向量,进而确定三个子因素集的评判矩阵,例如对于基本因素中的年龄因素,评判对象年龄为42岁,根据表2,其评判集可以确定为:

以此类推,可以确定出所有因素集的评判向量,进而可以确定评判矩阵,如下所示。

根据公式( 2) ,当确定了各因素集的权重以及评判矩阵后,可以对三个子因素集进行模糊评判,在这里选用M( ·, + ) 综合模型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为:

最后根据三个子因素的权重以及评级矩阵计算人的可靠性,选用与上面相同的综合模型,最后计算得: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根据得到的模糊向量如果评价对象为多个,可以通过设立评价等级论域不同级别的值,对评价对象进行更为直观的比较,假设本文中四个级别相应地赋值100,80,50, 30,即评价尺度集为E = [100 80 50 30 ],则经过计算以上评级对象的最终评价结果为60。

4结论

降落伞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 第2篇

降落伞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

研究了降落伞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给出了基于应力强度模型,利用强度试验数据,运用信仰统计推断法计算降落伞组件可靠度置信下限的方法,并对该方法与渐近正态法、分位数修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就精确度而言,基于信仰统计推断法给出的评估结果较好.

作 者:郭奎 荣伟 谢淮 Guo Kui Rong Wei Xie Huai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76刊 名:航天返回与遥感英文刊名: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年,卷(期):29(4)分类号:V4关键词:降落伞 应力强度模型 信仰统计推断 可靠性综合评估 贝叶斯方法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供电;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采掘大部分在地面以下进行,其特殊的开采条件、煤层地质变化情况使得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采掘工作面及巷道、老空地点周围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供用电设备、设施管理维护不及时、检查不全面,很容易因用电设备出现短路、漏电、失爆、越级跳闸等故障而发生电火花、触电、停电、设备误动等故障现象,进而发生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事故。本文就煤矿基层供用电管理人员对如何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以便为接触供电业务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状况解析

从事过煤炭行业的同行都知道,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设备,大多采用防爆型及增安型电器设备,建国以来,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在防爆理念的更新,防爆设备设计、工艺、加工等方面的不断加强提高,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水平,但是由于许多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负荷分配不均、供电系统设计不合理、谐波污染严重、设备型号不匹配以及供电日常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给井下安全用电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以下就常见存在问题简述如下。

1.1主变压器容量不足

井下负荷容量经常大于供电系统原设计容量,进而造成主变压器长期运行在效率低下工况条件下,不仅降低了供电系统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也使得系统长期运行在过负荷条件下,很容易导致变压器出现过热温度升高、绝缘加速老化、供电电缆出现发热燃烧等情况,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给煤炭企业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给职工家庭带来心理阴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2供电质量水平较低

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投入到煤矿中应用,拥有和使用大量水平先进的机电设备已成为衡量煤矿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同时也促进了煤矿不断的更新改造,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但大量变频整流设备(如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软启动智能控制系统等)在井下供电网络系统中的投用,其工作时产生的谐波分量,会通过低压供电线路直接反馈入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中,使井下配电网有功和无功间不能保持原有的平衡,供电电压出现畸变,影响供电质量,影响井下采掘等设备的稳定运行,还会造成井下各种继电保护和在线监测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情况,降低井下供电网络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1.3人为误操作

煤矿矿井由于工作环境原因,操作空间较小,而且还存在多个工种多地点多人同时作业的特点,通讯联络及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齐等原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发生事故或人员伤害,这就对井下煤炭生产安全用电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4电气防爆管理有待提高改进

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加强对用电设备的跟踪分析及监察,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措施;严防突发停电引发煤矿事故。保证井下作业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已经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工艺,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矿井由于改造资金缺乏或企业负责人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因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明令禁止使用的的电气设备或工艺依然在煤矿矿井中使用,直接影响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和生产、人员安全。

1.5煤矿供电系统在线监测水平较低

由于受矿井建设期技术能力和建设资金的制约,很多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建设初期均没有配置实时监测监控系统,随着矿井生产发展的需要,井下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不能实时反馈回指挥调度系统,导致地面调度管理人员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情况,难以及时指挥井下供电系统值班人员投切电气设备,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发生的故障无法及时作出预测和调整补救措施,引发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2.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2.1设计完善合理的井下供电网络

合理可靠的供配电网络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基础。任何分支线存在隐患或不合理的设计,都会引发事故,因此供电系统在安装前就要全面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安装,负荷出现变化或工作区域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调整供电系统,优化供电网络线路,调整开关及参数,减少配电冗余线路,提高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经济可靠性。

2.2选用安装动态功率补偿及消谐装置

通过对设备无功、有功负荷的调节,既可以提高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还能有效抑制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运行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降低其对供电网络的冲击,提高其使用效能。

2.3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系统

随着井下供电系统容量日益增大,网络越来越复杂,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还不能防止发生全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此必须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如何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等问题。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因此,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还应研究、推广故障预测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4配置先进供电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对于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应予淘汰并重新规划选型。同时对供电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在线监测水平,保证对供电网络全面及时掌握和控制。如SHZN电力线路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可安装在输配电线路上,用于在线监测线路运行、故障情况及线路参数,是一套可分布监控、集中管理、即时通知型的智能化电力线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检测终端分布挂装在电力传输网络上需要监测的位置(如:各分支处,各事故多发事段、电缆接头上等),可以实时监测线路运行情况,在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停电、送电、盗割等情况下,监控中心在数十秒内报警显示,并发信息给维护值班人员。可以显示线路负荷电流、温度变化情况。可以足不出户,全面掌握线路运行情况。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增加其他监测内容。

3.结束语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4篇

1划分组块模块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完善, 与此同时企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企业想要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壮大, 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而缩短新品开放周期降低成本就是其中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笔者将实际中某种产品作为例子, 展开整机可靠性综合试验的研究工作。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方提供取样机预处理部分。实际试验中预处理单元后面设置任务剖面以确保分析仪器主体可靠性的突出, 这里的整机并不是真的一个整体, 而是指的是设备分析单元及其通信部分, 本文中可靠性综合试验包括常见盈利参数综合、可靠性摸底及增长试验的综合。

1.1组成系统分析

光栅对经过样品池的光源发出的连续波长可见光按照波长线性展开以后, 不同波长的光会投影在微镜阵列的不同位置, 微镜阵列的控制可以通过CPU控制程序实现, 通过控制程序进行微镜阵列的编码变化, 然后将通过相应微镜反射的光全部集中在检测器上。检测器的作用就是放大处理采样信号, 再将经过处理的采样信号送至电路AD采集部分, 该部分对放大后的采集信号进行A/D转换后保存相关数据, 同时与上位机通信通过总线接口是吸纳, 上位机软件会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最终得到最后的检测结果。

1.2试验剖面分析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再去恶性试验剖面时遵循相关优先原则:实测环境-相似环境-标准推荐的参考环境条件, 整个检测过程中按照由低到高的产品各层次顺序进行, 为了将产品隐藏缺陷及产生原因彻底暴露出来因此本次试验检测中首先确定环境剖面。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进行:检测中既不造成新缺陷又不会对仪器使用寿命产生过多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下完成每一层次的试验方法, 确保每次试验的准确性。当然试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需要进行筛选试验, 目的是为了剔除产品早起故障, 确保后期可靠性综合试验的顺利进行。

2试验数据收集及整体性分析

因为在线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可靠性试验样品相对较少, 这是受到本身批量及更新问题的影响形成的。这次只有5台样机用于可靠性综合试验, 这种前提下为尽量提高试验真实性, 就需要全方位挖掘相关信息。

2.1相关数据的收集

这次试验样机并不是新产品, 而是在原产品基础上升级发展而来。这就给本次试验采集数据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数据采集中可以收集老型号产品在近似使用环境下的相关数据, 特别是故障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仪器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可以在试验设计中参考这些数据, 进而更好的优化理论模型, 起到增长可靠性设计目标的作用。整个检测过程中需要得到厂家的配合, 获得相关数据后并将其用在修正可靠性模型修正的过程中。

2.2整体性分析

在仪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 每个生命阶段都会产生一定的可靠性数据, 为确保预测的可靠性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同类产品的过往数据, 给予新产品最为可靠的预测。这种预测可以方便对比及选择可靠性试验方案;在可靠性试验中得出的相关数据, 又可以在分析产品初始可靠性等中得到应用, 提供相关数据依据确保产品改进及定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产品个生命周期的数据, 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实现有目的有方向的优化设计工作, 最终实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在线分析仪器本身有别于其他仪器设备, 本身具有着鲜明的特点, 因此其可靠性试验技术要求极高。实际中为确保可靠性试验数据准确性, 需要做好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收集工作, 利用这些数据对增长模型进行修正, 同时提高实验数据的拟合优度, 确保产品生命周期可靠性工作的一致性, 提供相关依据给设计开发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做好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综合试验优化设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泽华.参加“在线分析仪器论坛”会议的感想[J].现代科学仪器.2007 (06) :101.

[2]夏虹;卢祁.在线分析仪器为环境监测助力——专访中国工程院魏复盛院士[J].中国仪器仪表.2008 (01) :89.

[3]魏正森;魏东.在线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第四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2011:67.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5篇

“十二五”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通风可靠”部分)

一、现状

瓦斯:根据《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广安市经信煤炭 [2010]36号),本矿绝对瓦斯涌出量0.845m3/min, 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610m3/ min,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08年6月出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资料表明:该矿所采四连、六连煤层的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大连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层自燃: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08年6月出具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资料表明: 该矿所采大连、四连、六连子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属自燃煤层,但矿井从生产以来,从未发生过煤层自燃。

(一)我矿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350m 明斜井为进风井,回风平硐标高 +360m。并安装有2台FBCDZ-4-№13A-2×30k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电机功率2×30kW KW。其中一台使用,一台作为备用。主要通风机的安装、使用、检查、维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矿井地面及井下都实现了双回路供电,一回路电源来自于禄市变电所,线路长10km,采用一趟LGJ-3×12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压器容量为250KVA;另一回电源来自天池变电站,供电

距离8km,采用一趟LGJ-3×35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压器容量为500KVA,电源均稳定可靠。主要通风机房有一部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可随时接受矿调度室的指令(祥情见矿进通讯系统图)。主要通风机房只作为通风用的场所,不兼作他用。主要通风机配备了专职司机,并24小值班。

(二)按照技改《初设》中的巷道断面进行了扩巷建设。主要运输巷、主要回风巷的净高已不低于2米,采区上、下山和平巷的净高已不低于1.8米。巷道断面能够满足通风、行人、运输的需要。

(三)矿井总进风量为1473m3/min,总回风量为1516 m3/min,通风阻力850 Pa。矿井建立完善了测风制度,并严格执行了每10天一次的测风工作,重要场所更是随时测风。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祥情见矿井通风系统图。

(四)本矿井有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编制了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履行了报批手续。巷道贯通严格执行了《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并制定了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了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祥情见本矿井编制的《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五)本矿井各采区实行了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符合相关规定。本矿井不存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等现象。本矿井是低瓦斯矿井,故无煤层突出危险区域采掘工作面回风直接切断其他工作面唯一安全出口的情况。

(六)本矿为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不存在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情况。

(七)本年度尝未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1473m3/min,总回风量为1516 m3/min,根据以前测定资料通风阻力为850 Pa。

(八)本矿井安装了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生产的KJ90(NA)型安全监控系统,并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标准进行了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并和省、市、县煤矿数字化瓦斯监测监控平台进行了联网,中心站专人值班,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开、关状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了各地点空气成分、风速等实时数据,确保了各地点空气成分、风速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矿井回风有效风量率为87%。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达到设计要求。按照技改《初设》中的巷道断面进行了扩巷建设。主要进风巷道断面扩大到宽2.4m×高2.4m符合设计断面,主要进风巷道实际断面大于设计断面的2/3。回风巷道失修率5%,严重失修率2%。符合规程要求。

(九)本矿采煤矿工作采用“U”通风方式,每10天一次的测风工作确保了各工作面风量充足。

(十)本矿未有瓦斯涌出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采用了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供电。并配备安装了同等能力的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装置灵敏可靠,实现了双风双电源。本矿井所有局部通风机由使用单位的当班掘进班长和瓦斯检查员负责管理,做到了24小时专人管理局部通风机。

(十一)本矿井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了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现各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完好,能够发挥其正常功能。各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实施了挂牌管理,并由通风队指派了专人负责管理挂牌。

(十二)本矿的机电硐室、消防硐室等硐室都设置了独立的通风系统,祥情见附件《各硐室通风系统示意图》。

二、工作目标

(一)总回风机房新安了2台FBCDZ-4-№13A-2×30kW型通风机。新安装的通风机聘请有资质单位进行性能检测和通风阻力测定。做到矿井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二)严格执行掘进工作面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试验制度,严格局部通风机管理,不得随意停开。

(三)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建设。矿井应合理安设通风设施,过多通风构筑物会影响通风效果,要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使用,防止风流短路,减少漏风。

老岩湾煤矿

当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分析 第6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稳定,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不断加快的上升过程中中,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铁路作为连接各地之间的重要交通桥梁,铁路工程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整个铁路工程运行过程中铁路信号设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依旧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铁路信号设备在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当前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为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数据,对铁路信号设备的故障因素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研究

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离不开铁路信号设备,它是保证铁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可靠性直接对火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输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相对其他重要领域起步较晚,所以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因此,为了能够为我国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扫清障碍,实现可靠性指标能够系统化、全面化的重要目标,国家必须越来越重视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不断加深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伴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提升铁路信号设备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努力改变当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一、当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方面制定的标准规范相对较少,在提法上也相对简单。在我国,国防和航天两大领域是最早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其可靠性标准的制定也是在参考美国的相关标准基础上实行的,进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对其中可靠性工程的每个阶段的开展和实施进行比较细致的、科学的规定。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而且是由铁路部门自己在毫无参考依据的基础上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所以其中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标准少之又少,相对比其他国家的可靠性标准,显得十分的粗略,导致这个标准规范很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当前为进一步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深入分析,将其可靠性工程主要分为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论证阶段、方案制定阶段、可靠性研制与定型以及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维护阶段,而且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项目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标准规定。

第二,可靠模型的不合理,未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过去的十几年来,我国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大数据的指数分布来处理的,忽略了对具体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电子类产品的数据进行操作,采取最简单的分布方法,在受到环境应力影响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其数据的偶然失效,不至于出现明显的损耗失效期。但是这类机械型产品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容易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出現疲劳损耗性失效,所以将指数分布作为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模型是不太可取的。必须在可靠性的实际运行工作中,抓住机械产品的故障出现大致趋势,最大限度的对指数分布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分析其发展趋势,重视各个故障模式的性质,根据具体情况对可靠性模型进行正确的选择。

第三,不具备全面的、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体系。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其设计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产品的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应当和其他的功能性指标一起列入产品合同和研制任务书当中。铁路信号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对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着指导和引领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须严格的要求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但是我国的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指标不够全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铁路信号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验收过程中管理的规范性。由此可见,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关乎整个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使用和维护的整个过程,所以必须深入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研究分析,改变现状。

二、改变当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分析的处理措施

第一,针对当前我国关于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所制定的标准规范较少,且提法相对简单的问题,铁路部门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可行性标准来制定适合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发展的标准。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其可靠性工程开展的有力武器,当前我国除了在国防和航空两个重要领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可靠性标准体系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电力、家电等民用行业领域也有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可靠性标准体系。作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铁路部门,面对威胁自身发展进步问题上的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制定规范的、科学的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标准。

第二,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如何促进我国当前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在结合铁路行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可靠性发展较好领域的相关规定,提出一个建立可靠性指标体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其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需求分析,主要是考察铁路信号设备的各项功能、使用环境、保障条件在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建立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判别准则,因为铁路信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的不合格以及维修过程中的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铁路运行系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再其次是进行可靠性、维修性参数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铁路系统中,对铁路信号设备的选用参数一定要简化,根据有关标准进行重点考虑相关参数操作;然后是在进行最终的合同指标确认之前,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的靠靠指标进行确认。

第三,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国家政府可以将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作为一门系统工程来开展相关活动,将可靠性一直贯穿于铁路信号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意味着铁路部门必须转变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的发展观念,改变原来仅仅是依据批量生产的产品时候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做法,而是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可靠性模型的基础上,注重对可靠性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将铁路信号设备生命周期中的各项数据按照它的实际物理背景进行收集,整理存入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尝试着研究适合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优化检验,并利用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实现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分析。还可以建立第三方可靠性评估机构,提高可靠性验收结果的公平公正程度。

结语:基于铁路信号设备在铁路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其可靠性的研究分析,为当前处于初级阶段的铁路信号设备可行性分析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及发展方向,即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完整体系的建立,并朝着这个目标更加深入的开展可行性相关项目,真正发挥其指导好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传敏,王东超,韩风琴.铁路信号设备电源监测系统的探讨与改进[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9(06)

[2] 崔瑞通.铁路信号设备机械结构(设计)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4(03)

[3] 王灵芝,徐宇工,张家栋.铁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8(04)

[4] 李永华,卢碧红,兆文忠.铁路重载货车RCM管理体系理论框架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02)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7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芯片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强和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其技术指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 在众多技术指标的应用之中,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却非常容易被忽视。

而对于电力系统来说, 综合自动化装置的最大质量指标莫过于其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分析对电压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内容

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 其已进入到了电气化的时代, 那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内容的了解就要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之中, 其未来更好的保证系统之中每个单元之间在安全、经济和有效性上的实施, 对每一项设备都组成了变配电间隔, 同时在这些间隔之中都安装了保护和监控系统, 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其次我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目前正处于第五阶段, 这种行散而神不散的局面, 系统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相互的联系, 保证了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最后从系统的装置来说, 系统的维修性和可靠性在正常服从指数分布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偶然失效的情况, 其具有自动修复的功能。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之中, 其具有监控子系统、继电保护子系统、电能量计量子系统、自动控制子系统和谐波分析与监视的功能, 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在监控子系统中, 其可以有效的实现数据的采集, 从系统之中模拟量的采集来说, 变电站中模拟量的采样方式有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两种方式。其中直流采样是指将现场中不断变化的模拟量线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 再将其从道A/D转换器中进行转换。交流采样是相对于直流采样来说的, 其是指对交流电流和电压进行采集时, 输入到A/D转换器的是和电力系统一次电流和电压同频率, 同时电流大小成比例的交流电压信号。

在交流采样中, 不论是有功功率还是无功功率, 其都是通过采样所得到的u和i来计算出P和Q的。而在这两种采样方式中, 其一个是随着时间联系变化的物理量来进行的, 然后在经过采样后得到一系列的脉冲序列, 而这些脉冲序列是一些离散的信号, 其被称为采样信号。从香农定律中可以得知, 随着时间变化所得到的模拟信号 (包含噪声干扰) , 其最高频率为fmax, 那么只要按照采样频率f≥2fmax实施采样, 那么其多得到了样品系列就可以恢复f (t) 了。

从以上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模拟采样系统的分析之中可以看出, 在对采集的模拟量不断进行越限监视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越限的情况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信号, 以此同时还会将越限的时间和越限值记录和显示出来, 并将越限的情况传递给电力调度中心, 这个时候就可以将调度中心所下达的各种命令进行接受和执行。在此基础之上, 还可以对微机保护装置和其他的各种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监视。

而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子系统中, 其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的目标集中在三个方面:1) 维持供电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之中500k V变电站的220k V母线, 在正常的情况下为0~+10%, 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为-5%~+10%;在220k V变电站中的35~110kV母线中, 其正常情况下为-3%~+7%, 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为±10%;在配电网的10k V母线中, 其电压的合格范围为10.0~10.7kV。2) 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合适的无功平衡, 并在此系统的运行之中保持无功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3) 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的手段, 其可以自动的调分接头的位置和控制无功补偿设备。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子系统中其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的原理是根据, 这一公式来进行的,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一所示。

在这一原理之中, 对分接头位置的调整是可以改变变比Kn的, 那么这就使得UL-ULN=min。

而在根据图一所示的工作流程图中可以看出, 高压网络包含变压器损耗在内的损耗为:

而在投入无功补偿QC后的损耗为:

那么, 从图一和以上的两个公式中就可以看出,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子系统中, 只要保证电压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无功功率QB的大小和合理控制投、切无功补偿的容量QC, 那么变电站和系统所交换的无功 (QB-QC) 是最小的, 而此时对变压器中高压网络的损耗也是最小的。

3 结语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之中, 其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这一点从本文的分析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出。而本文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分析, 对变电站综合系统中个系统功能的了解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运算方法的提出, 可以有效的说明编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是非常强烈的。

同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存在也标志着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志军.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2]武学君, 杨春华.论变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8篇

阅读全文链接 (需实名注册) :http://www.nstrs.cn/xiangxi BG.aspx?id=50974&flag=1

摘要:主要针对北京和上海等交通系统较脆弱的超大城市, 研究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以道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耦合机理和演化规律, 探索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保障大型社会活动的交通组织预案。基于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 从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可靠性影响因素特征参数演化、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微观、宏观等角度进行研究, 最终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多方式系统耦合理论, 建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 揭示接近临界状态的大城市弱平衡综合交通系统面对恶劣天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大型活动等非常规条件的脆弱性。并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交通实践, 减少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盲目性, 提高整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综合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应急策略

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9篇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地下矿井的空间结构十分狭窄和封闭, 其中的瓦斯等易燃易爆和采掘衔接不当是造成煤矿重大事故的两大“元凶”, 而追究其根本原因, 往往是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起因之一, 另外电力系统漏电会造成工作人员触电死亡的事故也常有发生。就我国而言, 每年因为供电问题导致的煤矿恶性事故就多达数十起, 而事故的发生一般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 事故的处理以及事故对生产的阻滞又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国家和企业越来越重视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一方面开始选用更加高效稳定的供电设备, 一方面不断的完善煤矿供电安全制度, 虽然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有所改善, 但是目前煤矿供电系统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1 煤矿供电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主变压器往往是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运行

主变压器在设计和安装时是考虑了其容量的, 但是由于煤矿开采效率的提高, 各种大功率的开采设备不断地添加和使用, 使得容量超出设计水平, 加之考虑到成本问题, 许多企业没有适时地改进供电系统, 这就使得主变压器长期在过负荷的状态下运行, 过负荷运行造成变压器老化加速、供电效率降低, 甚至会引发自燃和火灾, 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1.2 电源的供给布局和设置不合理

根据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 矿井应当建立两条独立的回路电源线, 以确保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可以马上提供矿井内所有设备的电能。但是在实际的设置过程中, 一些小型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将两条电源线连接在同一电源上, 这样往往会导致两条线路同时断电, 而多数煤矿虽然没有使用同一电源, 但是另一回路还达不到要求。矿井内的设施完全不能运转, 特别是矿井内的通风和排水设备一旦停止工作, 就会造成特大事故。

1.3 谐波对电网造成污染

矿井之中运作的设备很多都是大型电机设备, 比如主井提升系统, 由于其功率很大, 再加上地下开采复杂的环境影响, 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分量会对电网造成污染, 使得供电的电压不稳定, 继而使得设备出现误动和拒动现象。目前在许多矿井, 变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面提升系统及综采工作面设备启动, 不仅减少谐波分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矿井电能输出, 间接增加了企业效益。

1.4 工作人员的违章操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专业技能不过关, 再加上缺乏规范的操作制度和严格的问责制度, 一些违反正规操作的习惯长期存在。这样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的触电事故, 更严重的会引起设备产生火花, 引燃井下可燃气体, 发生爆炸事故。

1.5 设备陈旧, 更新不及时

随着开采量的加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煤矿开采对于电力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的供电系统要求达到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 比如嵌入式计算机的运用。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安全意识, 不重视设备的更新, 使得很多工作效率低下, 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还在运行, 直接影响了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安全检测系统没有达到自动化的要求或是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的限制, 目前很多煤矿开采企业没有建立完整和自动化的实时安全监测及监控系统, 致使井下供电系统的综合运行工况数据信息不能实时反馈回地面, 导致地面相关电力调度管理人员无法技术掌握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情况, 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无法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操作和补救决策, 引起事故进一步扩大, 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在大型煤矿, 变电所设备已经安装监控设备:包括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远程遥控, 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潮湿, 对监控线路的影响, 无法做到实时监测、遥控的目的。

2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2.1 构建完善合理的井下供电结构

要使煤矿供电系统更加地安全可靠并高效节能的运行, 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且可靠的供电电网结构。使用由地面变电所通过消弧线圈接地、双电源、分段运行方式向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 由中央变电所向各采区变电所配出是辐射式供电方式;要及时的优化内部线路结构,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线路, 缩小主变压器的负荷压力, 使整个供电系统稳定有效的运行。另外还要对供电设施进行保护包括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

2.2 引进新型的消除谐波设备和无功补偿装置

在设备件的有功容量和无功容量间进行自动调节, 不但能为矿井内的各个设备提供功率因数和供电质量都十分良好的能源动力, 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抑制矿井下供电系统中各个设备运行是所产生的谐波分量, 避免供电网络受到谐波的污染。可以使用静止无功发生器 (SVG) 这一先进技术, SVG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无功能量的变换, 相当于是一个可变的无功电流源, 能极快地进行响应。

2.3 优化和升级电力监控和保护系统

首先是要在煤矿中配置先进且完善的实时在线的安全检测系统, 对供电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稳定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其次要运用选择性断电和分级闭锁等先进技术, 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检测和防范的智能化, 将触发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合理可靠的供配电结构是煤矿井下开采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用电的重要基础保证。

2.4 建立严格规范的操作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许多大型煤矿事故在经过调查之后会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微小细节上的失误, 而这些失误大多是由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 工作人员在井下的操作规范必须被重视, 国家要出台专门针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企业内部也应当制定严格的制度, 并积极落实。另外, 要建立针对员工操作的监督系统, 对失误性的操作要及时更正,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最后, 要经常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2.5 增加企业在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投入, 及时淘汰设备, 增加先进设施建设的投入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应当只看重眼前的收益, 而要把目光放在矿区长期稳定发展和安全上。加大对于煤矿供电系统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费用的投入, 对于不合格或者老化的设备要及时地更换。另外要在每个季度的的预算中成立专项的供电安全资金以保证各项安全设施的建设。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遭受破坏, 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 严禁继续使用。

3 结束语

煤矿的供电系统是在极为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中运行的, 其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也是一项系统和全面的工程, 它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了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工作, 就能为整个矿井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就能避免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的财产安全, 进而使煤矿开采更加地稳定和高效。

摘要:煤炭资源的开采大多是在井下进行的 (露天煤矿除外) , 由于煤层结构十分松散加之作业空间狭小, 使得矿井里的环境十分恶劣, 一旦发生事故, 往往会照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煤矿安全一直被放在煤矿开采的首要位置。煤矿供电是整个煤矿开采过程的重要环节, 它为煤矿的有效运作提供了能源和动力, 如果其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必定会对整个煤矿矿井带来安全隐患, 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所以, 供电安全是整个矿井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文章就目前煤矿供电系统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了阐述, 并由此提出了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煤矿开采,矿井安全,煤矿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

参考文献

[1]包小桃, 夏葵.分析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综合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10:119-120.

[2]梁德平.整合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对煤矿生产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 2013, 05:197-198.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估 第10篇

为了克服传统建筑物可靠性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较为粗糙的缺点,本文将模糊数学引入建筑物可靠性评估,对建筑物和构件的评定等级划分作了尝试。利用隶属函数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中介过渡性质,将各等级边界模糊化,描述其可靠性分级;考虑各因素对结构可靠性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确定各项目权重,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估模型。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估

1.1 评估模型

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估的特点和模糊综合评估的特点,可以看出,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恰恰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估要求。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状况做出评估,是合理可行的。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分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假设,在评估模型中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混凝土上部承重的梁、柱、板、地基基础、围护系统和结构总体性能6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照各自的准则和指标进行分块评估,再针对统一的标准聚合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综合评估。该评估模型具有分解适当、界限清楚、模型结构简单等特点,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接受和使用。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

1.2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1)构造隶属函数。我国现有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评估项目主要包括承载能力、围护系统、结构整体性能、变形、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并分为A、B、C、D 4个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构件的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

结合专家经验和研究成果,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各部分可靠性评价结果的分界限进行模糊改造,按照各自的准则和指标,按照公式(1)构造各部件隶属函数,描述其可靠性分级。隶属函数分级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A(x)={12+12sinπb-a(x-b+a2)-bx-a12-12sinπb-a(x-b+a2)axb1-axb0(1)

2)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的形式如公式(2)所示。其中,rij(j=1,2,3,4)为U中的因素Ui对应V中等级Vi的隶属关系,rij的值可以由隶属函数求得。

R=[r11r12r1jr1mr21r22r2jr2mri1ri2rijrimrn1rn2rnjrnm](0rij1;1in1j4)(2)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总体性能和围护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级指标很难进行定量的描述,所以不宜给出类似的隶属函数;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给出评估等级向量。

1.3确定评估因素权重集

在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等级时,各影响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主要因素应给予较大权重值,对次要因素可取较小的权重值,各影响因素权重值的集合叫权重集,可用公式表示为

W={a1,a2,am}0ai1,i=1,2,,m(3)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影响因素和梁、板、柱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参阅有关的资料,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讨论,分别提出如表2、表3所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判断矩阵和梁、板、柱可靠性判断矩阵。采用几何平均法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可得W1={围护系统,梁,板,柱,地基基础,整体性能}={0.030,0.162,0.104,0.259,0.399,0.045}。W2={裂缝,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变形,承载力}={0.121,0.215,0.215,0.074,0.375}。

1.4 对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在确定各因素的评估对等级隶属度的影响时,为保留单因素评估全部信息,对所有影响因素均加以考虑,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型的模糊合成算子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公式为

bj=i=1mairij.(4)

式中:i=1mai=1.

本文采用非对称贴近度对模糊综合评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被评估对象的等级归属。如拟考察B={b1,b2,…,bm}与D1={1,0,0,…,0}的贴近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Ν(B,D1)=1-1m(m+1)k=1m|μBp(Vk)-μDp(Vk)|k(p=1,2).(5)

式中:μB(Vk)为B所对应的对象隶属于Vk的隶属度;p为适当选取的正实数,用于等级评估,取p=1即可。

在计算N(B,Dj)(2≤jn)时,为了能直接利用上式,可将B做如下的标准化,得

B(j)={bj,bj-1,bj+1bj-2,bj+2}(6)

则计算N(B,D)可用计算N(B,Dj)=N(B(j),D1)。

2 工程实例

本文对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三轧钢厂办公楼可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定。通过对该办公楼的各项目进行现场的分析和检测,将所得参数代入相应的隶属函数,构造各项目隶属函数矩阵,通过计算可得各项目可靠性等级分别如下:梁={0.746,0.254,0.000,0.000},柱={0.571,0.368 0.061,0.000},板={0.449,0.405,0.146,0.000},地基基础={0.200,0.800,0.000,0.000},围护系统={0.000,0.000,1.000,0.000},整体性能={0.000,1.000,0.000,0.000}。最后由各项目的可靠性等级评估出该结构可靠性等级B=(0.395,0.543,0.062,0)。

本文采用公式(5)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得到BV1,V2,V3,V4各等级之间的贴近度分别为0.906,0.928,0.820,0.783,所以将该办公楼可靠性等级评定为Ⅱ级。该评估结果与专家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3 结 论

1)将层次分析法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各部件权重中的确定,提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2)对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三轧钢厂办公楼进行的模糊可靠性评定结果和专家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3)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作为对现行文字描述的可靠性评价的一种补充,将人为划分的区间在边界处进行模糊处理,从而使建筑物的可靠性评价更加精确、合理。

4)为以后可能建立的专家评判软件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模糊综合评估时,一些问题有赖于凭借专家经验来解决,对专家知识的获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搜集并使其工程化。

摘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分性,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梁、板、柱、地基基础、围护系统和结构整体性6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结合专家经验和已有研究成果,按照各自的准则和指标,构造各项目隶属函数来描述其可靠性的分级,建立各项目模糊关系矩阵。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影响其可靠性的各因素权重,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估新方法。该评估使已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工作更加合理,并为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可靠性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

参考文献

[1]刘玉彬,范乃文,刘晓燕.现有建筑物安全度的模糊综合评定[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6):1-8.

[2]J.T.P.Yao,H.G.Natke.Damage detection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J],structural safety,1994(15):3-16.

[3]Karen C.Chou,Jie Yuan.Safety assessment of existing structuresusing a filtered fuzzy relation[J],structural safety,1992(11):173-189.

[4]仁宝双,钱稼茹,聂建国,等.在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综合评估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2,35(2):97-102.

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 第1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对供电可靠性都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本文分析了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希望能够提升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农网;供电;可靠性

引言

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农村供电企业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供电企业不能对配电网进行定期的管理与维护将会降低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这样既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供电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把提高供电工作的稳定性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及时解决供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故障,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农业的发展。

1.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电网结构不合理

农村的电网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农村的电网大都是在没有很好的进行电网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得当前农村配电网网架结构十分薄弱,供电半径大,导线截面小。尤其是线路手拉手比例低,线路无互代能力,可靠性差,停电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

1.2配网装备水平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以及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分布较广等因素,而无法对农村的配电网的设备进行更换。因此,目前我国的农村中使用的配电网的装备大都是很多年前的产品,这些用电设备和线路中的电缆和绝缘化导线率低,在电能输送中造成的损耗量也比较大,而且更容易损害,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

1.3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在影响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设备故障和线路故障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农村电网中,用电设备和线路大都处于露天状态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使电线外的绝缘胶皮老化,从而导致电线外露,而在雷雨天气下,用电设备和电线极易引雷,一旦被雷袭击,就会导致农村大面积的停电,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1.4线路缺乏运行维护与管理

线路缺乏运行维护和管理也是我国农村目前影響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之一,由于供电设备和线路大都处于露天的状态,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损坏,所以,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供电所需要定期的对电网的各个部分进行维护和检修,但是,大部分的农村中的电网线路都缺乏运行维护和管理,严重影响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优化农网接线方式

目前配网常用的接线方式有树状式和多电源环网接线开环式两种。(1)在农网改造和建设的设计上,要尽量采取多电源环网接线开环式结构,通过联络开关,使用户有到两个或以上的电源供电,在一个电源停电时可由转化为另一个电源点供电,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矿山、医院、泵站等高危用户特别要采取这种方式。(2)对确无备用电源的单电源接线的配电网结构,要对其配网主干线实行分段管理,装设分段断路器。对于分支线路,在用户数量很多时,也可使用分段断路器控制每条线路的用户数量,配电网的分段管理有助于实现停电的分片化控制,避免整条线路全停可以有效减少各类计划和非计划的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

2.2提高农网设备技术水平

(1)在农网的设备选用上应尽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选择相应的设备,在配网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上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要严把入网设备的质量关,对于断路器、跌落式熔断器、开关柜、避雷器等重要设备特别要择优使用,优质的设备不但能显著降低配电网的故障次数,同时也能增强配电网在雷暴等极端天气下稳定性。(2)全面提升农网线路的绝缘化率和电缆化率。对经济、地理条件不足的地区,建议裸导线更换成绝缘线,可显著降低线路的故障率。对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建议新建设的线路全部采用电缆线路,并充分考虑地方发展需求留足容量,并最好实现电缆入地敷设,不仅故障率低,而且美观大方。(3)全面安装配电网络故障指示器。建议供电企业根据自身配网的规模全面安装故障指示器,并建立与之联动的预警通信网络,能够在配网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告警并判断故障原因及位置,方便抢修工作开展,减少故障停电时间。

2.3提高故障处理技术水平

(1)实施带电作业。在农网检修工作中,对处理节点发热、更换绝缘子、清扫设备、T 接线路等工作,实施带电作业,将会明显减少线路停电时间和次数,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可顺利完成对供电线路的不停电检修,带电作业的有效运用能够成功的降低处理停电工作的时间,最大程度上达到用户不出现停电或者降低停电次数的目的,以此提升供电设备检修的针对性,促使配电网供电可靠程度的增加。配电网带电作业、配电网自动化等科学技术都能够在配电网供电工作当中得到有效的运用。(2)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提高状态姜秀技术水平。状态检修所运用的是科学的分析及诊断方法,对供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把握,找准检修最佳时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供电设备出现破损或者停电次数较多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够促使供电设备检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得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2.4强化配电网运维管理

加强配电网运维管理,实施配电网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配电网设备评级管理,尽早发现设备故障并予以消除,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运维部门应对容易发热的设备或部件建档编号,落实管理责任,并根据季节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对查出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并逐步消除;对雷击多发区域,要合理安装线路防雷装置,做好防止雷击线路引起设备故障的措施;经常检查防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检测配电网设备接地电阻;给断路器、配电变压器加装绝缘护罩,防止小动物造成设备相间短路。

2.5建立完善的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制度

(1)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明确可靠性管理工作责任部门,设置可靠性管理岗位。(2)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技术人员,需要重新认识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全面高效地推动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可控、在控、能控,实现“指标粗放管理”向“指标量化、过程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实现“事后统计”向“超前预控”管理模式转变。(3)实施可靠性管理流程。进行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分解,配电网作业实行“先算后停”,这是增强指标预控能力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此外,加强停电控制,合理优化电力设施的停电范围、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减少停电对用电客户造成的影响。加强综合检修计划管理,将生产计划及作业计划纳入停电平衡管理中。

3.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一定要全面掌握供电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要能够在短时间、最小投入的前提下,促使企业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供电可靠性指标滞后的区域,将重点放在供电网正常运行及综合停电等工作的管理上,供电可靠性指标较高的区域,将着重点放在优化电网结构、带电作业等内容的管理。只有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才能够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新国,张志丽.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电工电气,2013(1).

[2]张雷.探究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4(35).

[3]张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若干建议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浅析综合自动化变电所运行可靠性 第12篇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变电所,安全,可靠,运行

随着电力科技日新月异, 电网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新建变电所采用综合自动化设计。同时, 许多常规传统型变电所也步入无人值班化改造。但是, 综合自动化变电所与常规传统型变电所存在许多差异;在综合自动化变电所的基建、改造及常规变电所的无人值班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新的要求。

1 设备的选择

1.1 维护

在选用保护设备时, 我们应该充分注意这个问题, 一套简单、易维护的设备不一定就是不可靠的, 同样, 复杂的设备在现场运行中不见得就是安全可靠的。同时我们应特别注意, 国外的某些进口保护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却不一定符合中国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如某公司110k V变电所所选用的ABB保护装置, 应该讲它的制造工艺是一流的、它的元件也是稳定、可靠的, 但它的设计是单个继电器, 要实现保护功能必须加装各种中间继电器, 与我国国内广泛使用的“四合一”设计理念不一致。尤其主变保护, 为实现必须具备的保护功能, 只能选用多个继电器组屏, 在不同继电器上电流回路多次串接、多个继电器的出口接点相互打连, 这无疑在客观上降低了整套保护的可靠性。同时, 由于ABB保护所有的界面都是英文说明, 这也对继电保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现阶段保护人员的整体水平, 维护这样的设备要比国内设备更复杂。

1.2 运行时可靠性

一套装置的可靠性不仅在于它的设计原理是可靠的, 同时也在于其元件的可靠性;而元件的可靠性也是我们在实际现场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某公司110k V变电所所采用的10k V微机线路保护, 在运运行中经常出现电源板烧毁, 导致线路保护被迫退出运行, 更换电源板的情况。

2 设计

现在许多设计, 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的实际经验, 很多地方和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给变电所的施工维护带来许多不便利。例如, 某公司新建的一个综自所, 所有设备都在室内, 而在设计中依然大量采用各种弯管、直管, 并将其直接埋于水泥地面中, 给施工中二次电缆建设带来许多麻烦, 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影响了工作进度。

而对于设计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设计人员对产品理解的不深刻。近年来10k V断路器大量采用弹簧机构, 而在设计中普遍采用了弹簧储能, 经断路器辅助接点闭锁。合闸弹簧和跳闸弹簧是独立的, 储能机构一般只给合闸弹簧储能, 而跳闸弹簧一般是靠断路器合闸动作储能, 加装此一闭锁并不是十分必要。同时还存在一个明显缺点如:合故障线路, 则保护瞬时动作跳闸, 而此时储能机构.刚开始动作就断开, 弹簧未储能而断路器合闸回路是经储能接点闭锁的则此时断路器将不能再次合闸。而具体到现场实际应用, 此时必须短接断路器辅助接点以使其储能, 这无疑又给维护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 我们现在的许多设计资料缺乏人性化设计, 虽然完成了必要的功能, 却给现场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其实设计时, 只要人性化设计考虑的多一点, 就能使现场工作人员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 安装调试

在对综自所的安装、调试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综自所和常规变电所的差异。我们要特别注意遥控信号是否完整, 遥控是否正确, 是否经必要的五防闭锁。在现场工作中, 许多遥控信号是在发现问题后才加以补充的, 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一定要细致, 对设备要熟悉。对于一些保护装置, 装置失电这个遥信量是必须有的。由于保护电源和控制电源是分开的, 在保护装置失电后, 后台所发的一般是通讯故障, 而对于无人值班变电所来讲, 在远方监控上很难判明就地实际情况, 也就难以认清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 二次回路应该是检验的重点, 即使是综自所, 装置和回路依然是关键, 我们不仅要做必要的传动试验和逻辑功能的校验, 也要注意以下内容:

3.1 检查所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确实只有一个接地点

3.2 检查电流互感器中性线确实是一点接地

3.3 检查控制电缆屏蔽层是否两点接地

这对于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应检查直流电源的配置情况, 要严格区分保护、控制、信号电源, 并且不应当使用自动切换直流电源的供电回路, 以防因公用回路短路而失去两组熔断器, 这样的事情在某公司石槽变电所确实出现过。在进行改造时, 对于这种问题只有事先核查图纸, 试验时要特别注意。

4 日常的维护工作

在日常维护过程中, 对保护装置的定期例行试验是必要的。目的:一是检查保护装置是否一直处于完好、可靠地执行任务的状态;二是检查原来整定的定值是否有所变化。在以前, 由于产品质量等问题, 定期试验项目多, 周期较短。这无疑加重了调试人员的劳动强度, 容易发生人员过失。而随着微机保护的大量应用, 产品的可靠性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二次回路较以前也简化许多, 同时各种微机试验装置的大量使用, 也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水平, 因此简化试验项目, 延长试验周期, 是当代产品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微机保护的测试应有其自身特点, 而不是使用测试晶体管保护的实验方法。由于微机保护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 现在定期检验的重点应放在采样值精度的校验和逻辑功能的实现上。继电器同二次回路的检查也是必须的重点, 线的松紧、简单的螺丝松动, 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绝对不能忽视。

在综合自动化变电所中, 后台的检验是必须的, 虽然在理论上, 后台投运后出错概率不大, 但实际运行中, 确实出现过运行一段时间后, 后台遥控信号不正确的情况, 而现在由于没有关于检验的完整科学的检验规程, 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以功能的检验为主。

另外, 我们也应加强保护动作后的统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 故障录波器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微机保护大部分都有记录动作过程的功能, 但现阶段保护记录时间较短, 不一定能记录完整的故障过程。这对那些老所改造, 没有完全采用微机保护的变电所尤其重要。正如某公司城东变电所就是经过改造的无人值守变电所, 在某次主变 (主变保护是常规继电器型) 10k V主断路器及分段断路器动作后, 由于种种原因保护信号继电器没有发出动作光字, 而远方后台在功能上就无法记录保护动作的具体情况。虽然110k V线路微机保护记录了部分动作情况, 但时间较短, 这些都给故障的分析带来了困难。

要保证无人值守变电所的运行可靠性, 同时要求变电所运行人员根据设备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巡视计划, 尤其对于一些老所改造的无人值守变电所。上面所讲的城东变电所在运行中就多次出现现场的总控单元遥测部分死机的情况, 此时在远方集控站监视到的是一些不变的虚假数字。

结束语

可靠性综合分析

可靠性综合分析(精选12篇)可靠性综合分析 第1篇物流系统作为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瞬息万变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