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揭示规律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揭示规律范文(精选3篇)

揭示规律 第1篇

利用识字课件揭示构字规律,辅助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够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

一、揭示形体演变过程,突破象形字教学难点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2]。用象形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如手、口、耳、牛、羊、鹿、象、日、月、水、火等。象形字最初的形体就像是描摹实物的图画,学习象形字时,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直观地看到“实物古文字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就有助于突破识记字形的难点;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通过观察恰当的图画来理解字义,就会有助于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因此,制作象形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实物图画、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动态展示出来,揭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在进行象形字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字形的汉字,借助识字课件,揭示出其构字规律,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建立起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识记“鼠”的字形是个教学难点,可以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出示一幅“仰着头、张着嘴、拖着长尾巴”的卡通鼠图片创设情景,为学生理解字义打下基础。然后,动态展示出“鼠”字的演变过程:、、、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激发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鼠”字底部的“”,前两个“竖提”后面都带有“两点”,后一个“斜钩”后面却没有带上“两点”,这是为什么呢?对照“鼠”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仰着头、张着嘴、露出牙齿的样子。底部的“”,前两个“竖提”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表示老鼠的“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身子和长尾巴的变形,当然不可能有表示爪子的“两点”。

利用识字课件辅助识字教学,揭示构字规律,不但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鼠”字的形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探究汉字奥秘的兴趣。

二、揭示指事符号作用,突破指事字教学难点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常见的有“一、二、三、本、末、上、下、刃”等。指事字借助指事性符号表示抽象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从古至今指事字极少的原因。学习指事字时,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明确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就容易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突破识字教学难点。制作指事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构形理据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指明指事符号是什么以及指事符号的作用。

在进行指事字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形、义的汉字,借助识字课件,揭示出其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明确指事性符号、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就可以让学生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突破教学难点。

“本、末”都是指事字,在“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中还保留着本义,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就可以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它们的构字规律,突破教学难点。首先,在一幅“枝繁叶茂、树根外露”的大树图片旁边,展示出“木”字的演变过程:、、、、木。然后,在“大树”根部动态呈现出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本”展示出来。接下来,“大树”根部的“红色粗线”消失,“树梢”部位动态出现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末”展示出来。利用识字课件,将“木”字与“大树图片”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木”是大树的象形。“红色粗线”在树根部位动态呈现,指导学生弄清楚“本”字下部的“一”是指事符号,在“本”字中指明树根所在的位置。“本”的本义是“树根”,后来才有了“事物的根本、根源,主要的、中心的”等意思。“红色粗线”在树梢部位动态呈现,指导学生弄清楚“末”字上部的“一”是指事符号,在“末”字中指明树梢所在的位置。“末”的本义是“树梢”,后来才有了“事物的顶端、末尾、尽头,不是重要的”等意思。

这样一来,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本、末”的构字规律,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本末倒置”的意思了。

三、揭示部件间的联系,突破会意字教学难点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休、明、从、掰、采、看、牢、牧等。学习会意字的关键,在于抓住其“复合性”特点,理解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制作会意字识字课件时,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构形理据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揭示每个部件的意思,几个部件合起来的意思。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形、义的会意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其构字规律,让学生理解组成汉字的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就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受“取”字的影响,学生经常会把“敢”字右边的“攵”写作“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首先,借助识字课件出示一幅这样的画面:在古代战场上,获胜一方的士兵,用手拿着敌方战死士兵的耳朵,向首领邀功请赏。然后,展示“取”的古代形体“”。最后,揭示“取”字蕴涵的奥秘:古时候,我国部族、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对士兵论功行赏时,让士兵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耳()”和“手()”放在一起,记录的就是这种统计战功的方法。“取”本义是“割下左耳”,后来才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义。

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敢”字的奥秘。“敢”字在古代写作“”,就像是一个人双手紧握猎叉,迎面刺向野猪(豕)的样子。野猪是一种很凶猛的野兽,敢于和野猪进行搏斗并捕获它,需要有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敢”字有大胆、勇猛的意思。后来,“敢”字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字形中已经很难发现“野猪”的影子了,但是,“手握猎叉”的样子(攵)还保留在“敢”字中。

“取”字中的“又”,表示的是一只手;“敢”字中的“攵”,表示的是“手握猎叉”的样子。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它们的构字规律,学生很容易就会记住他们二者在字形上的区别。

四、揭示基本规律,突破形声字教学难点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方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字义发生联系,声旁和字音发生联系,“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3]是其基本规律。形声字在我们的汉字中占80%以上,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其基本规律,初步建立起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起汉字构形系统性的观念,就会掌握在系统中学习汉字的方法。制作形声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揭示形声字的基本规律。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字形、字义的形声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其基本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就会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区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清、晴、情、请、睛”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学生使用时容易出错。如何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出示“青”字,让学生回顾它的读音;然后,给“青”字替换上“氵、日、忄、讠、目”等不同的偏旁,形成“清、晴、情、请、睛”这样一组字;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音大多和基本字“青”有关,字义分别和各自的偏旁有关,从而揭示形声字的基本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方法。

2.区分形旁相同的形声字

学生学习了“贡、财、账、贩、购、贷、费、赏、赠”这一组形声字后,了解其读音分别与“工、才、长(zhǎng)、反、代、弗、尚、曾(zēng)”有关并不难,但是要明白它们的字义为什么大都与“贝”这种软体动物无关,却与“财富、买卖、贸易”联系在一起,会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同样可以利用识字课件。首先,出示“海贝”贝壳的图片;然后,展示“贝”字的演变过程:、、、、贝;最后,给学生讲解我们的祖先曾经用“贝壳”作为货币的知识。学生就会明白“贝”字作偏旁的汉字,字义为什么多与“财富、买卖、贸易”有关了。

掌握了形声字的基本规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需要强调的是,汉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声字中的“偏旁部首”大多仍能表达字义,“基本字”却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准确表示字音了。这就要给学生强调,自主识字时千万不能犯“秀才识字读半边”的笑话。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3.

古田会议毛泽东揭示思想建党规律 第2篇

发表单位:人民网

[字体显示:小 中 大]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丰碑永驻的一道道灿烂光芒!古田会议就是矗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

1929年12月28-29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上杭古田领导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

第一部分,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古田会议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召开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红四军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武装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会师后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红四军就是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3月和5月,红四军先后二次由赣南进入闽西,开辟了闽西革命斗争的崭新局面。正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描绘的朱德的感慨: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在红四军的大力帮助下,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坚决领导下,闽西土地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呈现“战地黄花分外香”,“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大好景象。

但是,“历史的道路不像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会畅通无阻一帆风顺。在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下,红四军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由于党和军队还处在农村分散的游击环境里,而红军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的党员在党内占大多数,相当多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还有不少官兵来自旧军队,带来了旧军队的许多不良思想和作风。而且就全党来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被迫转到农村去开展斗争,党员中的农民成分比例占据优势,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滋生和发展。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要表现为《古田会议决议》所列举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流寇思想等8个方面。

《古田会议决议》开门见山地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

因此,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为迫切和亟待解决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未曾遇到的新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主要来自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并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共产国际坚持“城市中心论”,极力主张中国共产党要重点抓工运,靠大量发展工人党员、提拔工人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来保持党的干部队伍的先锋队性质。历史证明,这种指导思想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和实际。

为了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肃清,反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环境的好转而更加突出,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争论,并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前委利用三克龙岩城后较安定而且优越的斗争环境,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由陈毅主持的红四军七大只开了一天,通过了大会决议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条件不成熟,决议总的来说并没有到达统一思想的目的,也没有充分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七大还选举陈毅为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了。

1929年9月,朱德率领红四军完成外线牵制敌人任务后,从闽中返回龙岩,率领红四军和闽西赤卫队攻占“铁”上杭,这一时期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朱德在上杭城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八大”,继续就建军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但由于毛泽东已经离开了红四军,陈毅到上海去汇报工作,红四军前委显得力量单薄,机关不健全,而且“八大”实行所谓“由下而上的民主制”,争论了三天,毫无结果,甚至没有通过一个决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何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难以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前途渺茫!红四军党的“七大”和“八大”没有能够正确回答解决好这个问题,历史的重任就寄托在了红四军党的“九大”。

第二部分,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

1929年8月初,陈毅根据中央指示,代表红四军前往上海出席全国军事工作联席会议。陈毅在上海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现状的报告》等5份书面材料,全面、客观地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充分表现出陈毅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胸襟和品格。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崇高品质都是令人可敬可叹的。

在上海,当时党中央的实际领导人、当年只有31岁的周恩来和只有30岁的李立三都明确表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29年9月28日,中央通过了由周恩来、李立三和陈毅共同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通称为“九月来信”。中央“九月来信”充分肯定了红四军在全国的重大影响,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产物。指示信强调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说明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决不能动摇。指示信还要求加强红四军内部的团结,维护毛泽东和朱德在红四军的领导地位,明确指示毛泽东仍应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

1929年10月,陈毅婉言谢绝了在国民党部队中任少将高官的堂兄的好言相劝,毅然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舒适生活,却依然执著于需冒生命危险的艰苦的革命生涯。11月18号,陈毅返回闽西,与朱德首先取得一致意见,随后陈毅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给毛泽东并附了一封诚恳的亲笔信,力请毛泽东回来主持红四军前委工作。毛泽东很高兴,而且大病初愈,26日从上杭苏家坡驻地来到长汀,28号即在长汀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开展红四军的整训工作,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纠正红四军党内各种错误倾向。

1929年12月3日,红四军进入连城新泉进行为期十天的政治和军事整训。如果说古田会议是党和军队建设雄浑壮丽的历史乐章,那么著名的新泉整训就是这个乐章的华彩前奏。

新泉整训后,红四军进入上杭古田,一方面继续开展政治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在为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认真准备。

数九隆冬,大雪纷飞。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曙光小学庄严开幕了。120多位代表济济一堂。陈毅首先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做了反对枪毙逃兵的报告,毛泽东做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报告,朱德做了军事问题的报告。

会议只开了二天就胜利闭幕了,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红四军新的前委领导班子,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罗荣桓、谭震林等11人为前委委员,毛泽东当选为前委书记。

第三部分,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古田会议在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指导下,总结了南昌起义二年多来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内容十分丰富,中心内容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概括地说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一、古田会议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态度和无畏精神。

古田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功典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探索,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0多年的历史进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创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古田会议则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建设的成功道路。

二、古田会议开辟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道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古田会议是这一伟大工程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大家看看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如果说列宁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组织建党的规律,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化;那么,毛泽东的贡献则在于揭示了思想建党的规律,并实现了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化。正因为实现了组织的思想化,才在中国这个农民的国度里训练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农村与战争环境中建设新型的无资产阶级政党?古田会议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找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规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古田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迈向胜利的一个新起点。

三、古田会议完成了新型无产阶级军队的创建,奠定了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基础。

人民军队的创建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起步于南昌起义,完成于古田会议。1927年,在南昌城飘扬起了一面军旗,完成了组织上的建军,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队;南昌起义二年之后,在闽西古田,古田会议完成了思想上的建军,锻铸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从而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无产阶级性质和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等三大任务,提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一系列重要原则,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罗荣桓元帅多次讲:古田会议以后,“我军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定型了。”

四、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了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良好典范。

思想政治工作是古田会议确立的显著特色和优良传统。古田会议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机关摆在了突出的重要地位,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并规定了进行党内教育的10种材料和18种方法,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原则,特别是古田会议提出的用开展党内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解决党内矛盾,克服党内各种错误倾向,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重要创举,对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贡献。

古田会议所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我党我军的传家法宝。叶剑英元帅说:“从古田会议到现在,我军的政治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它的根本原则,它的基础,还是古田会议奠定的。”胡总书记曾指出:“古田会议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个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古田会议决议》不但在红四军中实行了,后来全国各部分红军也先后照此做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古田会议精神都得到了深入的学习贯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茁壮成长,解放了全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党全军都在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不断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

1989年12月22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亲临古田视察,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抓党的建设,抓军队的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按古田会议精神去做,古田会议决议是个宝,至今还有强大生命力,要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参观结束的时候,江总书记兴致勃勃地命笔题词:“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2004年9月6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福建视察时再一次为古田会议题词:“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高度评价了古田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对古田会议作了科学准确的历史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曾两次亲临闽西革命老区,他在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后曾指出:“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和军队建设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跨世纪发展的征途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确保党的政治任务的顺利完成。”胡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中更明确地指出: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鱼脸像人脸揭示的演化规律 第3篇

其实,英国也出现过“人面鲤鱼”,这种现象是一种提示,人脸是从鱼脸演化而来。

如果说鱼脸像人脸,意味着鱼获得了更多的现代演化特征,尽管这种特征未必是鱼适应环境的结果。反过来说,人脸像鱼脸,则是一种返祖现象,从这个现象可以了解并解释今天的人脸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相貌或脸面并非只是人类所独有,从鲨鱼到松鼠等所有脊椎动物都有脸,因此,人的脸面也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早就有研究提出,人脸最初起始于鱼脸。人的脸部的要素首先是有上下颌骨,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颌骨(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它们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占现生脊椎动物种类的99.7%。最早的有颌类动物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盾皮鱼纲、棘鱼纲现在已全部灭绝。

通过比较发现,硬骨鱼纲是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起源,因为人脸上的每块骨头都能从硬骨鱼头上找到对应骨骼。但是,这还不是人脸的最早起源。2010年,中国研究人员在云南曲靖市出土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一条完整的古鱼类化石,称为初始全颌鱼。这条鱼被视为从盾皮鱼到硬骨鱼之间的过渡品种。

这条初始全颌鱼展现了人脸的全部要素,因为它有上下颌骨,让人可以依稀看到人类脸部骨骼最早出现时的样子。这条古鱼生活在距今4.19亿年前的志留纪,体长大约20厘米,它拥有前上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颌部结构,这些骨骼都是决定脸部的骨骼,从进化角度而言,这条古鱼的脸部就是人类面部在演化史上的首次亮相。

再往深层看,其实人体内就隐藏着一条鱼。2004年7月初,在北极的埃尔斯米尔岛,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兼具有水生和陆生动物特点的化石鱼──提克(因纽特语提塔利克鱼的简称,意为大型淡水鱼),提示人就是从鱼进化而来。

因为提克这种鱼的特点介于鱼和陆生动物之间,是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过渡状态,而且它有颌骨。

颌骨的出现决定了动物会有脸面。因此,人的脸面也与这些动物的脸面有许多相似性,否则,人类的语言中就不会出现獐头鼠目、马脸、尖嘴猴腮等词汇。

由于人的相貌或脸面最早来源于全颌鱼,在提及鱼脸像人脸时,不应数典忘祖,更应当说是人脸像鱼脸。

揭示规律范文

揭示规律范文(精选3篇)揭示规律 第1篇利用识字课件揭示构字规律,辅助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