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精选7篇)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 第1篇

名词这部分应掌握:

a) 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则;

b) 不可数名词及表达数量的方法;

c) 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经典例题

一、写出下列单词的复数形式:

1.candy________2.month________3.German_________4.zoo_______5.girl pupil________6.half________7.goose_________8.roof_______9.match________10.face_________11.knife________12.kilo___________13.Canada________14.hero_________15.key________

二、单项选择:

1. We can see some______at the foot ofthe mountain, but we can’t see any______there?

A.sheeps;deers B.sheeps;deer

C.sheep;deers D.sheep;deer

2. The room is______.They are twin brothers.

A.Tom and Mike’s B.Tom’s and Mike’sC.Tom’s and Mike D.Tom and Mike

3.This is an interesting___.

A.news B.information

C.work D.job

4. They have many friends here.Tony is______.

A.them friend B.a friend of them

C.one of their D.a friend of theirs

5. Is that his______for making so many mistakes on his homework?

A.ideaB.mindC.excuseD.result

6. Help yourselves to some______, chil-dren.

A.fishB.fishes

C.a piece of fishD.a fish

7. It’s______walk from my home to our school.

A.twenty minutes’B.twenty minutes

C.twenties minutesD.twenty-minutes’

8. Two thirds are______in our school.

A.woman teachers B.women teachers

C.woman teacherD.women teacher

9. Please pass me______.A.a piece big red paper

A.a piece big red paper

B.a big piece of red

C.a big red piece of paper

D.a piece of big red paper

10. Could you give us______on how to improve our English?

A.some advicesB.any advice

C.some adviceD.an advice

11. This is the woman who is______.A.a teacher and writer

A.a teacher and writer

B.a teacher and a writer

C.teacher and writer

D.the teacher and a writer

12. I have got much______on the In-ternet.

A.ideaB.information

C.opinion D.advise

13. Several_______were on watch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every day.

A.hundres polices

B.hundreds police

C.hundred polices

D.hundred police

14. My home is about______ride from the school.

A.half an hourB.a half hour

C.half a hour’s D.half an hour’s

15.Jack, go and buy______newspa-per.

A.today’s B.today

C.todays’D.today of

16.____is 60.

A.The number of the book

B.A number of the books

C.The number of the books

D.The book number

17.____is good news.

A.A newsB.No news

C.NewsD.An news

18.Eating______can get various vitamins.

A.fruitB.fruites

C.a fruit D.fruits

19.The very______burned him like fire.

A.thinkB.thought

C.thinking D.thinks

20.The second floor of the shop sells______clothes.

A.ladies’B.lady’s

C.ladiesD.lady

答案详解

一、1.candies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 变复数时把y改成i再加es。

2.months以th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

3.Germans像Frenchman, English, woman这一类名词变复数时都是按照man和woman变复数的规则来做, 但是“德国人”这个专有名词是特殊的一个, 变复数时直接加s。

4.zoos以o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

5.girl pupils由两个名词复合而成的一个名词变复数时在后边的单词上加s, 但是如果和man/woman复合, 就要两个名词同时变复数, 如:man doctor就变成men doctors。

6.halves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把它们变为ves。

7.geese oo在单词中间变复数时一般都把oo变为ee。

8.roofs roof“屋顶”, 这个单词特殊, 不变oo, 也不变f, 而是直接加s, 像这样的词型变化就要专门记。

9.matches以ch, sh, s, x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要加es。

10.faces以ce, se, ze, g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

11.knives在6题中有讲解。

12.kilos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要看单词的意思来决定, 有生命的加es, 无生命的加s。

13.Canadians Canada变成“加拿大人”时拼写有变化, 为Canadian;还有American, Australian等变名词复数时都直接加s。

14.heroes在12题中有讲解。

15.keys元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 直接加s。

二、1.D。sheep和deer属于单复数同形, 所以没有sheeps或者deers, 两个选项分别被some和any所修饰, 说明这里正确答案需要的是复数形式sheep和deer。

2.A。根据句子结构和意思可判断出这里需要选择名词所有格, “这间屋子是……的”。选项中的A和B的形式是正确的, Tom and Mike’s表示Tom和Mike两个人共有一个……, 就一定修饰一个单数名词;Tom’s and Mike’s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 (各自拥有各自的) , 因为是分别拥有, 所以肯定修饰一个复数名词。The room和twin brothers帮助确定答案与共同拥有一个有关。

3.D。an interesting说明要选择一个可数名词, 选项中只有job可数, 他三个名词都是不可数名词。

4.D。不难看出A、C两项的语法构成是错误的, them friend应为their friend;one of their应为one of them。Tony作主语表示他是many friends中的一个, 那么表示“某人的一个朋友”有两种形式:a friend of+名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

举个例子:Tom的一个朋友——a friend o Tom’s或者a friend of his

B项错在使用了人称代词的宾格them。

5.C。四个不同意思的名词。idea——“主意, 想法”;mind——“想法, 头脑”;excuse——“借口, 理由”;result——“结果”。A、B可考虑为同意, 也就不被选了, 根据句子的意思“那是他在作业上出了那么多错误的……吗?”可判断符合逻辑关系的是“excuse”。

6.A。先看fish的用法。

a) 可数名词时单复数同形, a fish (一条鱼) , fish (好多鱼) ;

b) 复数形式时fishes (各种种类的鱼) ;

c) 不可数名词时fish (鱼肉) 。

children告诉我们是对“孩子们”说, 可千万不能被这个复数名词给误导了, Help yourselves to…是“你们随便吃些……吧”的意思, 吃的一定是鱼肉, 所以要用不可数形式。

7.A。根据句意可以判断这里需要一个形容词性的词修饰其后名词walk的用法, 选项提示找出一个正确的名词所有格。

名词所有格指的是“某人所有……”, 但它有特殊的情况, 其中“多长时间的路程”就是一个。这里要选出“20分钟 (twenty minutes) 的步行”, 也就是在twenty minutes后打一撇。

8.B。可参考第一题第5题的讲解。

9.B。首先paper是不可数名词, 所以要考虑它的短语是a piece of paper。根据选项可断定这是对a piece of paper中的名词进行修饰, 这个短语中的名词有两个:piece和paper;修饰它们的两个形容词分别是big和red, 解题的思路应是如何搭配形容词和名词使其成为“一张大红纸”, big指的是纸张的大小, 应和piece有关, 那就是big piece;red指的是纸的颜色, 和pape有关, 所以是red paper。一张大红纸不就是一大张红纸的意思吗?

10.C。Could you give me…?是一个表请求的句子, 表请求的句子不用any。advice是不可数名词, A、C都把它当作可数来使用了。

11.A。冠词的后面用and连接两个表不同职业的名词, 表达的是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 如:the worker and writer指某个人既是工人又是作家, “既是工人又是作家的那个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and前后都有冠词, 如:the worke and the writer就指两个不同职业的人了, “这位工人和那位作家”。题中的the woman告诉我们现在要求找到表达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的用法。

12.B。much修饰其后不可数名词, advise是动词, idea和opinion都是可数名词。information是不可数名词, 并且符合句意。

13.D。police是复数名词, 没有后加“s”的情况, hundred是数词也不会后加“s”, 如果hundred后加“s”, 就是它作为名词时的用法, 后边必须有of短语, “hundreds of…”。

14.D。这道题和第7题的语法知识是相同的, 这里的ride是名词, 指骑自行车的路程, 先要确定半个小时的正确形式是half an hour, 半个小时小于一所以hour后不加“s”;然后再用half an hour (半个小时) 的名词所有格来修饰ride, 名词所有格形式是half an hour’s。

15.A。和第7题中的讲解提到的一样, 名词所有格指的是“某人所有……”, 但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就是本题出现的表达“今天的……”用法, “today’s。..”。

16.C。谓语动词是is, 那么主语就一定是单数或不可数。the number of+n. (复数/不可数) , 主语是不可数名词number, 意为“……的数量”;a number of+n. (复数) , 主语是复数名词, 意为“大量的……”, 根据以上用法说明A (book不是复数形式) 、B (和谓语动词不一致) 、D (用中文对出的英文表示) 为错选项。

17.B。news是不可数名词, 所以A、D不对。根据句子意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得到答案。

18.D。fruit是个集合名词。

a) 可以是水果的统称, 看作一个整体为单数, 没有a fruit的形式。如:Fruit has been carried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水果已经运到了地震灾区”。

b) 表示水果的数量多, 也就是个复数名词。如:More and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fruit不加s。

c) fruits, 复数形式直接加s, 表各种种类水果的意思。

这道题中的various提示我们在fruit的三种表示法中选择c) 的用法符合题意。

19.B。这里的very是形容词的用法, 是形容词时当“就是、正是”讲, think的名词形式是thought“想法”。A和D都是动词, thinking是现在分词。

20.A。指男士用品和女士用品, 或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时, 要选用男或女的名词复数的所有格形式去修饰其后的名词。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 第2篇

实用信息: 退学生一年内可参加高考|05高考网上招生咨询会|未来十大热门专业纵览全国高校信息库 请选择高校所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西藏新疆内蒙古海南福建甘肃港澳台请选择高校名称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突出两点:第一,突出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淡化语法。第二,加强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提高。所以考生要坚持多读多用。一模以后无论考生考得理想与否,都应坚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最好与高考时间一致)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模拟,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语言感觉和做题的敏锐思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做题质量的高低,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做题速度的快慢。今年北京考纲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十个单词,暗示要适当提升语篇的长度和难度,加强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以突出北京市英语试卷的特色。

化学中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 第3篇

[关键词]中考化学;化学复习;策略

一、基础性回归

考前复习最关键的工作是让学生明白每一道中考题都是在教材中生成的,考试中简答题表述不清、化学用语表述困难、推断题思路障碍、实验题不慎失分等现象,都是不熟悉、不重视教材,因而没有形成核心知识结构造成的。所以中考前,教师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归课本,回归错题,查漏补缺。回归课本的目的,第一是增强自信心,“我把所有的书考前又学了一遍”。第二是减少遗忘,“把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又过了一遍‘电影”’。第三是捕捉意外的收获,“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次看到了”。这样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如2012年南京市中考题第21题第(4)小题:

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注意的是: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和 :

②选择合适的 ;

③需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这道题的答案很容易,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完全答对,原因是他们的答案回答不到位,或是模棱两可,其实这道题的答案就在教材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本课小结里,学生只要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看书忌讳虎头蛇尾或一字不漏,不该看的细看,该看的不看。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注重看教材上新课留下的痕迹,而习惯忽略教材的小结、课后习题、课外实验等内容。所以,临考前,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能在考前一个月静下心来,很好地回归课本,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考前心理压力,从容自信地走进考场。

理论联系实际,以特定的问题情境为素材,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化学命题的特点。在复习教学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产、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信息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此类型题目的大量出现,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理念。因此,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品质。

二、缜密性梳理

笔者认为,考前可以将主要的核心知识设计为某一个问题,以问题为载体进行复习。例如,以碳酸钠为核心,你可以想到什么?(哪些性质与用用途?哪些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哪些物质可与碳酸钠反应?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这种思路可以用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代表物的考前复习。又如,以“质量守恒定律”为核心,你能想到什么?请准确地表达出来。(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与方法;相关的化学反应实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其注意事项;守恒法巧算;利用质量守恒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反应类型等。)这种思路可以用于化学原理知识的考前复习。再如,以“溶解度”为核心,你能想到什么?如何整理出相应的知识结构?(溶解度概念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有哪些物理化学意义?如何运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关系?)这种思路可用于化学基本概念的考前复习。

考前一个月的时间里,以核心知识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依托,全面复习中考考点,将每一节复习课都打造为实效而高效的课堂。

三、问题性排查

根据调查统计,学生每次的模拟考试下来,因自己失误丢分的平均达到5-12分左右。分析其原因,大多是审题不仔细、心理情绪干扰、应试技巧没掌握、短暂遗忘知识点等方面。有的学生对于题干中的关键字如少量、过量、元素符号、物质名称、化学式、正确、不正确等条件因粗心审题而忽略。如,2012年南京市中考题第27题第(3)小题:为确认Z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

根据该实验题设计的目的,要求学生能分析出验证CO2需要使用澄清石灰水,可是学生习惯用化学式填写,完全忽视了本题的要求是填写液体的名称。再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均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失误,在中考中都是会丢分的。还有一些学生把常见的仪器名称书写错误,如把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水槽写成水巢等。

考生考试时的一字一词、一个符号、一个表达都是分数,书写是否合格,表达是否规范,都可以无形中增加考试的分数。因此,考前一个月时间里,利用每次的模拟考试的机会,注重训练考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准确表达,简洁清晰答题,尽量训练学生在考前做到规范解题,尽量把失误降低到最小,而不是指望在中考中一次性做到完美。

四、针对性练习

纵观这几年的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题型模式、知识点的考查、问题情境的设计等都比较稳定,也就是说,对常考的题型要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尽全力弄清楚,搞清一题或一类题型,提高复习效率,那么中考多考几分就不是那么难了。

如,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考查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一般占中考总分值的4-8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部分的分数很容易拿到。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在气体的洗涤、气体装置的连接、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等问题上都很容易出现问题。其中,“万能瓶”装置,既可以实现气体的收集、气体的除杂,还可以作为气体的吸收。收集气体时,当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万能瓶”是正放的时候,气体流向是短导管进气,作为其它作用时均是长导管进气;气体除杂和检验的装置连接中,装置顺序的选择坚持先检验后除杂再检验的一般原则;气体的吸收一般利用相应的化学原理进行设计。例如,为了检验混合气体中既有水蒸气又有CO2气体,设计的一般思路是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最后可以用碱石灰吸收气体。

再如,生产流程的题型中,为了除去附着在产品上的杂质离子,提高产品的纯度或防止环境污染,可以让学生从复分解反应角度设计实验方案,较好地除去杂质离子;检验杂质是否洗涤彻底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取洗涤后的废液少许,根据杂质离子的不同相应加入不同的物质来检验;有些流程中,使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通过,一般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防止干扰实验。

五、差异性辅导

临近中考一个月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中考复习中去,都能在冲刺阶段有所收获,因材施教成了确保复习有效的关键。

首先,重点关注学困生,他们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受考前惧怕心理的影响,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教师要采用适当的补救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抓好中等生,由于他们的复习方法不是很科学,常常导致顾此失彼,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交给他们,强化规范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巩固练习。实践证明,中考中提高最明显的就是中等生了。第三个群体就是班级的化学尖子生,他们思维反应敏捷,知识点掌握牢固,他们常感觉课上“吃不饱”。对这些学生,可以把易错题、顿号难度系数大一些的题交给他们,在他们答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课上安排他们讲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莫柳梅.提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实效性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3,(8):48-49.

[2]姚 征.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化学有效复习备考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4):96.

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攻略 第4篇

一、归纳整理, 构建知识网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琐碎繁杂, 一轮复习时就需要根据老师的指导, 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将知识点分类归纳。比如归纳常见物质:O2、C、CO、CO2、金属、酸碱盐的性质, 并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质用短线连接, 建立网络, 在相应短线上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可将一些重要物质的俗称, 常见物质颜色、常见物质和离子 (H+、OH-、CO3 2-、NH4 +等) 的检验、溶解吸放热、反应吸放热等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才能更快、更全、更准地把握住这些繁琐的知识点。

(1) 喷稀醋酸 (2) 喷水 (3)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4) 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二、总结反思, 建立错题本

在二轮复习期间, 对于一轮复习中易错、易混的习题和知识点, 要有目的地采取摘抄、复印、剪贴等方式汇总在错题本上, 用红笔标注, 简短写出解答此类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在记录有关溶解度曲线相关知识点时, 可总结如下一些注意问题:①一般提到的溶液 (含饱和溶液) 若无特殊说明, 指的都是无晶体的溶液;②比较溶解度时, 要注意是否强调了温度;③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 注意是否提到溶液饱和与否;④给出溶质、溶剂求溶液或溶质质量分数时, 要注意溶质是否全部溶解。

三、强化训练, 突破典型题

(一) 框图推断题

【例1】学习化学要求熟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 常温下, 丁为黑色固体, 戊为紫红色金属。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常温下, 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1) 写出A、F和G的化学式:A_____ F_____ G_____。

(2) 写出高温条件下B分解为C和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写出H和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分析】通过题干中给出的条件:A通电分解得到甲和乙, 推测出A为水, B高温分解得到两种物质, 推测B有可能是碳酸钙, 再根据“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 推测出F为熟石灰;根据“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其水溶液显碱性”猜测出G为氨气。此题根据特殊物质的分解反应和某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顺次推出物质的名称, 再根据空气示意图知道丙是氮气, 乙是氧气, 帮助推出其他物质。

【方法提升】解题关键是找到突破口, 也可叫“题眼”, 常见突破口有物质特殊性质【物质的特征颜色是解决推断题的突破口之一, 如 (1) 常见固体的颜色:Fe粉、C、CuO、MnO2、Fe3O4 (黑色) ;Cu、Fe2O3 (红色) ;Cu2 (OH) 2CO3 (绿色) ; CuSO4·5H2O (蓝色) 。 (2) 常见溶液的颜色:CuCl2、CuSO4 (蓝色) ;FeCl2、FeSO4 (浅绿色) ;FeCl3、Fe2 (SO4) 3 (黄色) 。 (3)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 (蓝紫色) ;S、H2在空气中燃烧 (浅蓝色) ;CO、CH4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 。 (4) 沉淀颜色:Ba- SO4、AgCl、CaCO3、BaCO3 (白色) ;Cu (OH) 2 (蓝色) ;Fe (OH) 3 (红褐色) 。】、用途、反应现象、条件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 顺藤摸瓜、由果索因或旁敲侧击, 对所给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和思维加工, 推出其他物质, 最后再进行检验。

(二) 实验探究题

【例2】 (2011·河北) 在一次实验课上, 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 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 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______。

【设计实验】

(1) 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 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的石块, 加入质量相同、_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 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 对盐酸的要求是: 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 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 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_____ 、_____等。

【分析】小石块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所以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可能有:石块大小不同 (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等。

【设计实验】 (1) 因为猜想①是验证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所以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 采用不同地点的石头做实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应该相同 (2) ②要验证猜想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必须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 取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 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需要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两种方法都可以。

【拓展延伸】影响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催化剂、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压强等。若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就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 就催化剂是一个变量, 就可以得到研究结果。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 (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 (1) 不同地点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 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 (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方法提升】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很多,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铁、铜等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铁与氧气、水作用而生锈;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相互作用而生锈。 (2) 关于反应速率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包括①温度:一般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快。②反应物的浓度: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 反应速率越快。④氧化膜的阻碍 (一般指金属) 。⑤是否存在催化剂等。 (3) 燃烧条件的探究:可燃物、温度 (达到着火点) 、O2 (或空气)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 才能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把握实验目的是解答探究题的关键, 在答题中遇到困惑的问题一定要回过头来进行二次审题, 可将实验目的、题目中涉及的物质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写在草稿纸上, 理顺逻辑关系, 反复阅读、理解题义, 揣摩出题的意图, 再结合所学知识点, 紧扣关键词,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意愿答题。

(三) 计算题

【例3】 (2012·河北) 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 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g。

(2) 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 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减少126.0g-122.8g=3.2g, 即为产生的氧气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产生氧气的质量求出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 进而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 3.2g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2%。

【方法提升】阅读完题干后及时写出涉及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然后从问题出发, 找出所求量与所给量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解题过程中需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四、回归课本, 查补遗漏点

中考前半个月, 一定要回归课本。今年是实行新教材的第二年, 应特别关注新教材相对旧教材中的一些变化点, 如水通电分解两极产生气体的检验, 新教材中是用燃着的木条去检验, 而旧教材是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注意查看课本中平时易忽略的内容, 如书中的插图、下解注、资料卡片、讨论、化学·技术·社会、家庭小实验、课后习题, 重点阅读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全册课本共22个活动探究, 8个实验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参考笔记, 带着问题阅读, 边读、边画、边思考, 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

总之, 学无定法, 只要适合自己的都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 将自己好的做法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反思存在的不足, 及时的调整, 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摘要:中化学知识比较零散, 复习时间短, 要做到高效复习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依照课标、考试说明或课本目录, 理顺主干知识, 将基础知识整理为知识点, 构建知识间的网络;复习过程中使用好错题本, 学会总结反思;备考时, 针对题型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掌握解题技巧。

中考冲刺复习六大策略 第5篇

一、要对各科试卷有一个基本认识

关于题型问题,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考生已经比较清楚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问题。容易题在全卷120分中占60-65分,中档题在试卷中占35分左右,难题占25-30分。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低档题占全卷总分的八成,也就是100分左右。在总复习中应当把这部分做为重点,在考试答题时也应把这部分做为重点。每年我们在阅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容易的题丢分多”,“会做的题做错了”,这实在是可惜。“慢做会的求全对”,这是个基本策略。千万不要一看会做就马虎,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回答,确保会做的题全做对。

二、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

审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做答。有些考生答题时容易产生定势,一看题,见过,拿起笔来就答,结果错了。要克服定势思维,特别是熟悉的题,更要认真审题,看看人家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搞清了再下笔。计算马虎也是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这是考场上的最大遗憾。

三、选择题要十分谨慎

语文、数学的一卷,外语的二卷是客观性试题,一般都是四选一。命题者给了四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但是这三个错误选项要对正确的选项构成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优秀的考生怎么干扰也不糊涂;一些考生一干扰就糊涂;更有个别考生不干扰就糊涂。这取决于考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概念是否清晰,计算是否仔细。除了认真审题,积极思索外,要珍惜第一判断。答完题检查时,可以推翻第一判断,但要十分谨慎。一定要检查!

四、不放弃每一道题

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有些题稍微难了一点,因为是选拔性考试,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要有一小部分难题。中考也是分步赋分,做对一步就可以得一点分,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认真审题,能做几步就做几步,一直到做不下去为止。

五、认真对待写作题

写作题是考查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道大题,写作题占60分,是三科总分360分的六分之一。减少考试科目进而减少了总分,无形中提高了写作分数的比重,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写作这个大题。“跑题作文年年有”。咎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审题不仔细,审题是写作之前的第一关,是定位,定方向,审题不仔细,方向不正确,写得再好也没用。二是猜题、押题造成跑题后果。脑子里有几篇范文,或者脑子里有了固定内容,不顾题目的具体要求,生拉硬扯,生搬硬套,穿靴戴帽,结果是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复习中要看优秀作文,看看人家怎么构思的,怎么表达的。考试时要依据题目的要求,重新构思,中考作文切题是第一标准。复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素材,特别是思想素材,要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原则,要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中考写作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知识的积淀,思想感情的积淀,写作方法的积淀。平时要多看、多想、多练,考试时就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

六、做完全卷要认真检查

中考与高考不同,中考试题量有一定控制,许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在答完全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什么叫做“检查一遍”?就是再做一遍,再重新思考一遍,首先要看有没有漏答的题,然后再一道一道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计算题要拿起笔来再算一遍,语文题的错字和标点要矫正、核实。许多考生在检查过程又改正了错误,提高了成绩,这也是中考答题的一个规律。

中考避免粗心的办法

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在我和同事们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觉,对于多数人而言,考试中有将近一半的错误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包括现在我在给一些孩子上精英班和公益课的课程时很明显就会有这方面感受。

他们都以为“粗心”是非知识性错误,“难题都会做,简单题错,那不是不会,就是粗心。粗心是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就不粗心了”这种混蛋逻辑简单粗暴地将问题归结为“态度”、“粗心”、“失误”等无法考量的因素,其实就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态度,这不过是麻痹自己寻求心理安慰而已。

所以,才会发现所谓粗心在每次考试中依然会出现,粗心就变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你从来没有重视过“粗心”背后的逻辑。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对于“粗心”这个问题的思考,不能永远只是停留在“粗心”这个层面,在这背后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没有去深思,也没有想过去解决。

那我们要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了以下5种方法。当然,如果各位家长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学习的具体问题的话也可以直接与我交流。

五种解决“粗心”的方法如下:

1、正确评价自己

认清自己的实力,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意识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误把最佳发挥当作实力,而低于此水平则看做粗心。这里所谓“粗心”实则暗含了非常多的知识性缺失错漏。

一个学生的成绩应该是围绕实力大致呈现正态分布的:

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例如:小明平时的成绩最大可能是80分左右,那么在下一次考试中,可能考100分,也有可能考50分。

这80分则是包括了“粗心”、“失误”等各种综合性因素影响下得出的一个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则能大致反映了学生的真正实力。

小明考到过100分,但这个100分并不是小明的实力,而是小明的最佳发挥。平时我们学生家长经常说的“如果怎么样我的孩子就能考多少分”,这里指的就是最佳发挥。“最佳发挥”是一个学生理论上可以考到的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但是不能作为填报志愿或者是对自己认知的标准。

对于实力较差的同学,“粗心”问题根本不是首要问题。首要的应该是要把基础概念和题型搞清楚。

2、基本概念不清晰,误将知识性错误当做“粗心”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粗心“经验:考试中遇到一些题,你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这次考试错了而已。

事实很可能是你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而这里面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其实你还没达到能够领悟总结以及应用的程度,所以这道题你本质上是不会的,不能归结为“粗心”或者“失误”,是属于实打实的知识性错误!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简单概念不清晰,或者是错误理解概念,最好就是要追溯思考过程。最简答的方法就是每次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详细的解题过程写出来。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3.粗心,只是熟练度不够

这跟体育训练里面常年的将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复训练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要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反复进行训练,达到本能无意识条件反射的程度。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一次试验失败的几率。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题海战术为人所诟病,但是确实效果显著的原因。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以达到应用的程度。

4、过于急躁也容易出现“粗心”

考试的过程中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过于纠结一些难题,也会导致后面容易出现一些本来会做,但是由于时间紧迫造成的心里紧张,看错题、抄错答案等情况也是很常见的。所以对于考试时间的安排、节奏的把握实际上也是能力的一种,需要在平时考试中自己默默摸索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就完事了。

5、请彻底放弃“粗心”这种价值观

从统计学上说,没有“不粗心”的人,大家都有一定的概率犯错误。“粗心”本身没问题,只是程度。而这种程度,也不是简单的靠教育和训斥就能解决的。

如何进行中考历史的有效复习 第6篇

【关键词】历史 中考 有效复习

在中考历史的复习课中,教师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复习目的不明确,想到哪复习到哪;二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新授课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复习形式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只注重知识内容的复习,不重视复习方法的指导。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如何克服这方面的不足?我的做法或见解是:

一、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实现有效复习的前提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有了计划,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按照科学的复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复习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低效行为。在进入复习前要根据教学目标、复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水平情况和复习方法的设想四个方面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每节课复习的内容,这样的复习计划使教师能按部就班的安排每周的复习内容,保证按时完成复习任务。

二、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实现有效复习的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它同时也是所有考试命题的准则。新课标中关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应该贯彻到复习每一册教材、每一课内容之中,每一课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属于识记、理解、运用哪个层次的要求,在复习时都应准确加以把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才能避免盲目性。

考试说明是每年中考命题的依据,它细化了课程标准对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试题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准确地体现考试的要求,具有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试备考的双重作用。历年的中考试题是课程标准要求和考试说明的体现,研究历年试题能够了解试卷中会出现哪些题型;在不同的题型中,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了解试卷的整体布局,了解整个试卷和不同题目基本的难易程度,能把握试题的特点和各类型题答题的具体要求。研究考试说明和历年中考历史试题,对有效复习有指导作用。

三、指导学生更大效益的使用教材,是实现有效复习的最佳途径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它也是学生考试参考的主要资料。教师在整理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材,是实现有效复习的最佳途径。

1.指导学生做到全方位的把握教材

让学生清楚教科书的基本线索,学生明白每个单元讲和重要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学生明白书后大事年表的使用,落实课程标准在每一课的具体要求和每一个考点在书上答案的准确位置。(用各种彩色笔在书上标出每一个考点对应的答案,建议平日教学时就加以落实。)

2.指导学生重视目录,便捷的找到试题所对应的考点的要求

一种是将每一课的考点写在纸上,一种是将书前面的目录表按照考点的要求加以细化。

3.指导学生按类别整理补充的材料

要求学生将整理补充的材料粘贴在书上,以便能更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

四、上好每节复习课,是实现有效复习的关键

有效复习能否落到实处,最终还是要看复习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历史复习课均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怎样使学生在复习课后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

1.依据复习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每节复习课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具体制定目标的要求,避免只注意知识目标的达成,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制定还要分散考试说明中能力的要求,避免每节课均全面的培养多种能力。

2.明确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应该有三个环节:知识整理巩固、练习、反馈。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合理分配三个环节使用的时间,整理巩固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发现问题反馈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

3.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选择恰当和典型的练习题。试题的选择要求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的类型要与中考题型保持一致,試题的难易度要适当,题量也应适中,最好教师能当堂面批一些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反馈环节不断地向学生指导考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4.依据不同学生的层次,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

5.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督促,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抽签答题等方式,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如果说制定计划、研究课标、考试说明、指导学生使用教材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有效的复习,那么上好每节复习课是我们实现有效复习的主阵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

用研究的方式进行中考光学复习 第7篇

【关键词】研究方式;光学;中考复习

用研究的方式进行初中光学中考复习,既是学习方式多样性的选择,也是有效教学的方向性尝试。笔者在地区示范性中考复习课《光》教学中(苏科版),就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等中考复习问题,形成了下列经验。

一、光学知识结构的研究式复习方法

1.复习准备。

时空安排 时间:20min左右;方式:学生操作、感悟、小组交流,师生展评。操作、思考、表述、倾听、完善认知地图等多样性研究式复习方式,以适合于学生的个性需求。

情境设置 教师通过图片、问题、器材、资料等积极营造复习情境。情境一:选展一张高清样山水图片,在适当位置就“树阴间阳光的直线传播”、“水面上阳光的波粼反射”、“叶梗下露珠的倒像折射”进行特写。情境二:问题引领,①点亮每个人心灵窗户的阳光,以哪种方式来到你眼前?②若要正确认识、熟练表述、深刻理解光学知识的话,你会选择哪些复习方法?情境三:老师为每个复习小组各准备了3份“实验套装”,①激光笔、蜡烛(附火柴)、光直线传播及小孔成像实验仪。②光反射及平面镜成像实验仪。③光折射及透镜成像实验仪等。情境四:人手2册资料,《光学复习概要》(笔者编)和《物理复习指导》(市教研室编)。情境五:心理激发,有了这些“武器”,你有出色完成光学复习的信心吗?(有)

2.复习过程。

图片连线 学生用伴学单上散列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图例以及小孔成像、平面镜反射成像、凸透镜折射成像、显微镜、望远镜等原理图,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图片信息,尝试用铅笔线把“有光学关系的图”连接起来。

图片配音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看图说话”活动。

实验点睛 伴学单要列实验要求。大部分学生独立思维并操作,少数学生有老师当面指导。实验分三类:①利用激光再认光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情形;利用蜡烛、板孔、刻度尺再探光准直原理和小孔成像规律。②利用激光、光反射实验仪再认光的反射现象,再探光的反射定律,再悟角反射原理和(平行/垂直/互成夹角)时两块平面镜的成像原理。③利用激光、光折射实验仪再认光折射现象,再探光折射规律,再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工作原理等。

要点备忘 每位学生在伴学单的空白处,个性化摘记重点概念、规律以及复习备忘点。

智慧共享 师生选择性投影有特点的“备忘”,完成光学知识复习的思维碰撞和学力交融。

3.复习反思。

传统指令性中考复习课堂,常态化出现教师主讲学生主练模式。兼顾面窄,信息量少,到位程度也不够。精细化设计,充要性准备,多方式活动,专家型引领,是突破中考复习效能瓶颈的重要思路。在实验、练习中操作,在阅读、思辨中明理。

二、光学知识应用的研究式复习方法

1.研究准备。

时空安排 时间:25min左右;方式:①观察演示、图片、动画和视频;②完成独立解题的个别化复习任务;③在集体品题的基础上,强化对学习习惯、方法及光学知识的掌握。

情境设置 继续关注图、文、器、材在问题情境中的作用。情境一:伴学单呈现分层递进式光学应用类问题。情境二:心理激发,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又好又快”解析示题?情境三:选用器材验证一二,你的解题依据---即“知识根”在哪?情境四:整体感知教师用“树枝散”方式展示的《光学》概念图。

2.研究过程。

知识应用题的设计需要关注多个维度,例如,①知识的回忆,包括光现象判断、光传播作图、光成像规律应用的选择与填空等。②从定量解析递进到对状态变化规律的感悟。③根据实际要求对光线、像的位置、角度和大小进行设计。教师要对从网络、书籍上摘到的问题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平面镜成像应用题可以分①判断是否是平面镜成像现象。②用对称法和反射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③平面镜成像问题中“物、像、镜”的位置/大小计算。④物体分别做与镜面平行/垂直/成45°夹角的匀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或圆周运动时,对像的位置/大小及运动形态变化的过程进行想象、直觉、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⑤对发廊镜、果店镜、走道镜、小区水塘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提出建议。

利用水雾、2000mw激光笔、装有牛奶糖水的方形无色塑料瓶,可以同时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垂直射入水中(或相反)、光在糖水中曲线传播等实验。用300mm长的大号红烛、强光小手电(蒙有阴刻了黑体F字样的黑纸)、带孔塑板(每隔12cm镂有圆形、角形、正方形等三种小孔)、140mm凸透镜、200×200mm平面镜等器材,教师在讲台前操作,可使物体通过小孔、平面镜、凸透镜所成的像远投到教室的后墙上,场面震撼,效果明显。教师的“大号”演示实验,对学生感悟“小孔形状不影响像性”、“平面镜物像总对称于镜面”、“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等规律,很有帮助。而凸透镜成像原理、海市蜃楼原理、早晨看太阳原理等还可以选用动画或视频来辅助学生复习。数字化手段的有机择用,能充分展现出物理学的真、善、美。

3.复习反思。

初中光学中考复习时,如果只采用温概念、讲例题、练习题等方法,知识的“空降”、“空心”等低效问题不能解决。用多样性方式进行研究式复习,可使目标多元富且具场景性,内容分层且具挑战性,个人独立性和团队协作性也能充分得到体现,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简介】

陶伟华;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8月;民族:汉族;籍贯:苏州昆山;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务:物理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物理课堂教学。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

进行中考冲刺复习(精选7篇)进行中考冲刺复习 第1篇名词这部分应掌握:a) 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则;b) 不可数名词及表达数量的方法;c)...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