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优美散文
江南的优美散文(精选8篇)
江南的优美散文 第1篇
江南
文/凉望欢迎交流
笔墨丹青凝于画,才子佳人意朦胧。忆江南,最是风景怡人处,江南才人尽此出。素衣不俗无粉黛,一阙宋词,一杯老酒,谁人解读?月 华下飘洒,缎带随风摇曳,我跨千年穿越,只为寻觅,找寻那穿行在古道巷陌中的足迹。那红尘烟雨的江南,已在韶华的飘香中穿越千年。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年屈子,汨罗江的殒命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浩浩荡荡的起始。政坛失利并没有掩埋掉他的滔滔才 华,高歌绽放生命之花。他的文字,随汨罗江滚滚而去,于千年间的悠悠岁月里沉淀,经久流深。一袭长衫手持剑,我站在汨罗江畔;喟叹, 英姿天妒,在风声里迷茫,在滚滚的江水中怅然,那高傲的《天问》久久回荡。且吴且越如水江南,那梦中的痴痴呓语,惊醒了多年前的骚客 。力拔山兮的项羽,誓死不过江东,那慷慨壮歌在乌江两岸千年传唱;“楚调齐揭,心寒彻、塞雁怆月。唯难舍、虞腰弱柳,乌骓情烈。”一曲满江红 道尽多少沧桑。英姿年少破城皖,倾城恋歌千年传 :一曲《长河吟》挥手点将台, 茫茫烟波,那素衣白雪的才子佳人矗立在岁月的庭院,他 们,在对月抚琴,煮茶吟唱。
江南,山水沉淀千年。古道热肠,血染江湖的侠客豪情,依稀在夕阳的晚风中回响。烟雨朦胧中飘荡,石板青街难以忘却:那墨客文人瘦 马之上,驮着厚重的书卷,赋词几阙,高歌几曲,于古道驿站旁的风景中流连忘返。天上叠巘红嵯峨,酒中倒卧南山绿;漫天红云浸染苍穹, 醉酒后的南山一片翠绿,这一切都像是从中国的山水写意的极品,意境、美景都是那么出奇!
细数着江南四季那些桥段,卧波长桥,守在轮回的渡口;捧一杯淡淡的香茗,自酌浅饮,境外之物化为缕缕青烟,相约散去。清风明月, 听那阁楼深闺的女子在拨弄琴瑟,吴音缭绕,我也跟着哼上几句。一袭长衫,醉酒一壶;乌蓬船内自酌浅饮感受着这份恬然。一夜长风一席沉 醉,呢喃细语又叙几对?那绵绵的细雨飘着,纠缠不断;顺着屋檐滴落,打过窗棂;轩窗外的芭蕉树上滴滴嗒嗒。青石板街的雨,似是商议好 的汇到一起流成了小溪。那断桥飞落的.柔雪,浅唱着唯美的情节;冰河古阙,一片银装世界。明艳鲜红的花,她们守候在碧波粼粼的河畔;静静的守望着文人墨客穿梭的两岸。
六朝古都纸醉金迷的奢华,终是随着落花去了 。听风看雨知心柔,提笔作画浅情深;夕阳西下寻常家,小桥流水最惬意。远离了那纸醉金迷的奢华,回归田园;一蓑烟雨竹杖芒鞋的悠然豁达,笑看繁华。试听渔古道情,感知岁月的冗沉;从此煮茶吟诗,与伊人相携白首,生死契阔。那田园巷陌之间,依然苍翠浩淼;那阑珊的灯火下,月色依旧清澈......
历史的黄沙在滚滚红尘中,尘烟飞溅,一次次飞扬,一次次沉淀:千年之后的我,也效仿古人,一袭长衫再次来到江南。有人说,江南是水乡;有人说,江南是酒乡;而我却觉得这如诗如画的江南,以这些词语还远远难以描摹。江南,她似一个女子,轻舞飞扬;她如一位剑客,侠骨柔肠浪迹天涯:江南,她的内涵经千年沉淀,汩汩流淌。
江南,我走过雨巷
想起了诗中姑娘
你拽着我衣裳
躲进花纸伞
滴湿的青衫
忘记了,你是否像丁香
是否是曾经的那位姑娘
江南,江阴大桥上
依旧滚滚的是江水
变的是颜色
变的是形状
带着我的丁香姑娘
驱车离开了江南
水乡,酒香
江南的优美散文 第2篇
以前,我不知道江南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很向往,常常想着怎么样漫步走在江南水乡的地方,只是想着,拿着相机,拿起笔,一点一滴的把这些美丽的风景用相机,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如今,我体会着江南从远方吹来的风儿,从漫天当中下起了雨儿,慢慢的落在了自己的肩上。当我撑死雨伞走在路中央,走在江南的村落里,划过的小雨滴在了地上,屋檐上雨水慢慢的滴落,还能看到人群在等待停雨的时刻,在等待雨停时好能欣赏雨过的江南村落。
之前,只是听说南方经常下雨,却没有漫步走在江南水乡下雨的感觉,我喜欢下雨时的感觉,下雨时,会清凉,空气会变的很清新。在房间时,可以听到下雨的声音,一滴一滴的落在了地上,还能听到风儿刮来的声音。有时,一阵风吹来,还能听到树上的水滴被风儿吹洒在大地上,这种意境很美,也许是向往,也许是想象。
小时候,很向往在江南水乡漫步的感觉,向往下雨时在雨中漫步的场景,然后拿着雨伞走在雨中,看着江南村落被雨水像是化一层淡妆一样,雨水过后,看着雨过江南,呼吸着清晰空气,记录下江南水乡浪漫的风景,这就是一种小时候的浪漫的想象吧。
现如今,我真的与江南相见,真的与江南的雨水拥抱。只是觉得语言的描述太单调,抒发此时江南的雨,江南的水乡,雨过的江南只是文字很有限,以前的.想象在今天看来都是那么的真实。江南,不只是下雨时那么浪漫,还有江南的水乡,江南的建筑,江南的风土,这些都很让我着迷。江南的雨把江南打扮成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很让人着迷。
有时,拿着雨伞,漫步走在江南村落的小桥上,听雨滴落的声音,看雨水滴落江南水乡,看着屋檐上的水滴慢慢滴落小河里,下雨过后,看到江南村落装扮成了水中的镜子,树上的水滴慢慢滑落,我漫步走在了小桥上还有人在摆渡小船,虽然小船很古老,但是很喜欢,我好像被穿越了古代,这种感觉真的很浪漫。
散文的语言优美性 第3篇
不同的文字组合反映不同的表象系统, 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在读散文的时候要体会文章的优美感, 捕捉表象。比如《故都的秋》中文章没有运用生僻华丽的词汇, 也没有拗口的句式。文章一开篇就说“北国的秋, 却特别的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对故都秋的客观描述, 也显得作者的心境, 简洁而准确。又如读到故都的秋味的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尝”字精炼而含蓄的表现出作者对秋的情有独钟。在写到秋蝉的时候, 全段用了几个直接突出的悲凉的词衰弱, 残, 啼, 嘶。这几个词给人就是一种声嘶力竭, 生命有盛到衰的凄惨之感。
本文在描写秋景的时候, 在细腻清新的叙写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琅琅上口。在描写庭院秋景时, 写到“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细数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长着几根稀稀疏疏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等等。这些词语很容易在读者潜意识里在脑海里形成一副秋景图。在这一段中“很高很高”“碧绿”“细数”“漏”“静对”“蓝朵”“稀稀疏疏”“尖细且长”这些词语十分的优美, 拥有内在的美。在这样的词语中品味一种优美, 一种静, 一种清, 还在清静中蕴含这凄凉和悲哀在里面。在描写到天空的时候, 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在牵牛花的颜色选取上, 也选取了蓝, 百, 紫黑和淡红的一些冷色调, 更符合文中的“清”“静”“凄凉”的基调。同时语言上也更准确和精炼了。
又如在写到秋槐落蕊的时候, 他写到“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因为人不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只能在清晨看到铺满地的花, 给人一种优雅的感受。“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那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 只能感觉到安静, 而“气味也没有”更是一种绝对的安逸。最后只能通过“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来感知实物的存在。“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 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现实生活让作者痛苦不堪, “落寞”正是他情感的体现, 也表现出来他的细腻, 微妙的难以名状的感情的真实写照。
又如“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忽而来一阵凉风, 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天又晴了, 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这里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变情变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和秋的情调。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 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 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在破壁腰中, 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 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 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 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 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 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 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与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总之, 本文情意浓厚, 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 写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样占有很多篇幅。
散文的语言是建构意象的基础,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表现的工具。 (《论散文》) 语言具有描绘形象、唤起读者形象联想的功能, 是因为语词所表现的概念是同有关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应当掌握语言艺术的特点和技巧。从所反映的生活出发, 去寻求最恰当的语言。作家有深厚的生活底子, 对所写的人物有深刻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驾驭语言。因而, 语言优美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感情上更有自由更生动, 也使散文作品洋溢着特殊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汪文顶:《怎样写散文》 (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1]汪文顶:《怎样写散文》 (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2001年第一期至第六期)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2001年第一期至第六期)
[4]《语文月刊》 (期刊2001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4]《语文月刊》 (期刊2001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5]王辽南:《散文的话语形态及其优化选择》[J];当代文坛;1995年04期[5]王辽南:《散文的话语形态及其优化选择》[J];当代文坛;1995年04期
[6]王聚敏:《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王聚敏:《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7]秦晋:《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7]秦晋:《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江南”专题散文阅读与写作 第4篇
[导语]
仅两个字,江南,越千年,传承不朽。
马蹄踏碎,斯物渐远。频频回首中放不下的却是那一年一年的岁月。岁月太沉,如何再载着梦里梦外的含蓄典雅?若要流逝,就留下这些凄婉回肠的文字。寻求不朽。莫再留暗月下的箫声于故人耳畔,莫再让故人听余音空感怀。我的江南,不在水之南,只在心之底!
从古远的荒凉蛮地到中古的繁华鼎盛,再到现代的衰颓凄怨,这哀叹中的刻骨伤痛如何能承受?春风熏醉,夏阳高烈,秋意如诗,冬雨如绵,你穿越季节展现自我,发出生命中最柔软的吟唱。注定,江南的期盼不能成灰,那一寸寸日子缠绕着相思,即使成茧,也要孕育彩蝶。即使破茧就成标本,也要留存一段时间的灿烂。纸页间昭示出天空的颜色,还留存着你飞驰过的气息,以及阳光里尘土的味道,鸟篷船,凄婉的《二泉映月》……我怎能忘记,我的江南,东方这个国度最诗意和最温暖的所在,最让人魂牵梦绕的精灵,最灵秀飘逸的景现。
江南,如诗如画的江南,如梦如幻的江南,如歌如曲的江南,如苑如墓如泣如诉的江南……
[妙文览胜]
例文一水墨江南清韵幽兰
我生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沉醉了二十多载。江南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眷恋情怀却千年依旧!
伫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灵韵……
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心胸。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江南的美,是蒙咙和古朴,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默然阅读千年江南的历史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人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轻烟淡水的江南,细雨霏霏的堤岸,春日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春透帘栊。夏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采莲荷田,淡笑浅吟,娇花照水。秋日丝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悠然东篱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树珍珠。伊人似雪,翩然娇纯。
细雨秀江南,江南多雨,尤其是江南春天的煙雨,就像那吴侬软语一般,透着水乡特有的滋润、雨是江南水乡的灵气。在江南,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元宵节前后的雨叫灯花雨,灯花雨往往足初春的第一场雨,此后,淅淅沥沥的春雨就飘然而至,莺飞草长,一泓碧水粼粼而起,杨柳拂堤,碧草如丝,繁花似锦,飞泉鸣溅,古寺的梵音在石缝间流淌,雨后的空气溢出清新的芳香,而后是杏花雨,梨花雨,暮春过后,连绵不断的黄梅雨又弥漫江南。夜晚的雨声,清晨的花香,清绝得令人深深沉醉,秀雅得让人不舍离去。纷飞的细雨沾湿了一袭素裙,润透了江南女子的心。两袖的花香,轻舞出江南的独特风韵。
江南的女子因了江南的湿润气候,肤如雪凝,伊人如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丽脱俗。江南女子缓缓走在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一柄油纸伞,沿着雨巷翩跹而过,“一抹烟林屏样展,轻花岸柳无边”,雨香袅袅人珠帘,清影如梦。
侯门似海,亭台水榭,红颜珠泪盈盈,水袖轻拂琴弦,一曲千古清韵在如雪的玉手下流泻。柔肠百转。思绪仿佛随着时光的倒流,置身于千年前那段缠绵悱恻的化蝶之恋。温文尔雅的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同窗苦读,秉烛夜书、谈笑风生,十八相送,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蝶恋传奇,千古回荡。
江南一袭风水灵地,才子佳人无数。江南四大才子,最有名的是唐伯虎。唐寅的绝世丹青书画,冠压群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唐伯虎点秋香的动人爱情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江南才女,一时数不尽,李清照,秦淮八艳,柳如是,董小婉,鱼玄机,薛涛,苏小妹……
水墨江南,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也许我的前世就是那个采莲的江南女子,在淡淡的荷香中浅笑,若蝶轻舞江南水墨由……
[妙文览胜]
例文二江南三月忽然春天江北土著
有两种典型的早晨,我在江南常常遇见。要么是阴阴的。也不是雾大,没有风,也不见湿,就那么阴着,很像一种心情,爱是底色,忧郁镶边;要么是一种新鲜的明亮,好像一不留神,漏出了天地间所有的光,闪亮到简直刺目。那么亮,引我偶尔无来由地心生恍惚。
很像某个诗人说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真的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一地泛着光的绿,摸一下才好,满是见字如面的亲切,似乎山长水阔一般别来已久。当然还有花,所有的颜色都开得猛、开得嫩,艳艳的猛、生生的嫩,但都开得放肆,一树一树地炸开,一簇一簇地进发,简直有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的意思。像一种倾其所有的讨好,仿佛告诉你不要辜负。
古旧的石板路忽然可爱起来,若恰逢前夜有雨,那些石板干净又错落,能看见历史,看得呆了,能听见古人的足音,长衫曳地,或者衣香鬓影,或者车马辚辚。这么安逸成性的城市,不适合兵火战乱的杀伐与喧嚣,它一直躲在深闺,伤春悲秋地低吟,享受诗酒年华的安乐。一朝一朝地写下无数旖旎的传说,让后人一笑、再笑、三笑。
小巷的高檐下,即便是雨帘中,也难得看见油纸伞了,但墨墙与青苔仍在,偶然有风在巷中扬长而过,会带来阳光照顾不到的一丝凉意,迫着你收起缱绻的情思,无奈地看光影在墨墙上渐行渐远。当然还能听见吱呀一声,出来的不再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了,常常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与这深巷以及斑剥的墨墙一样风烛残年。
要想赏心,得去园林。不要赶游人如织时的热闹,最好微雨的黄昏,泡一杯雨前,找一个窗口,打发走小二。水气氤氲袭人,手中茶香酽酽,听着雨打竹叶的窸窸窣窣,把自己裹起来,隐在角落,矫情感怀,与谁同坐?要谁同坐?清冷处可洗凡心。
或有隔壁书馆里的那一声惊堂,弦起处,咿咿呀呀,珠落玉盘伴雨声。暮然天色,华灯初起,楼头红袖在念想中轻舞,仿佛转瞬间,潘岳头白,沈郎腰减。
繁盛中隐有悲伤,忽然去意油
然,不如归去,闲伴孤灯听雨眠。
[对比赏析]
对于江南,似乎我们只能感叹,只能流连,只能沉默,而无须言说。
而只要言说。就是精品。
其实,不是因为写江南的人的文笔优美,而是因为江南山水钟灵毓秀、人物风雅蕴藉。江南的美激发了写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才情,江南为写作者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只写花,就有千娇百媚的颜色;只写雨,就有千姿百态的风情。江南是艺术品:物品式的艺术。文化式的艺术。心灵式的艺术。
江南的风物,风雨山石、田野河桥、小镇古井,都带给人独特的感受。这些景物一代代地影响了江南人的心理和情感。精致、典雅、奢靡的江南文化,最终俘虏了中国人的心。
啊,江南!
你是文明的旗帜,儒雅俊逸的形式。灵动着鲜活的生命内容,将一片蛮荒之地渲染得绚丽缤纷有声有色。你是画的绝品,小桥流水,绿竹红蓼,草长莺飞,山幽水阔;你是诗的天堂,以蓬勃涌动的绿色,穿越千山万水和历史风云,把一曲江南丝竹演绎得荡气回肠。
你复活的岂止是一块土地和天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心灵中都为你供奉着一方净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韦庄给你唱的赞歌,我从中读到了江南的美丽。这样的地方的确值得人们一生为之沉醉,为之奉献。
规划“母材”因题赋形
理念索引
写作者都知道积累素材的重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里我要说的是,零散的“米”对于“巧妇”也是一个大考验,因此,有经验的“巧妇”,一定会认真地将“米”进行归类,找出各种各样的“米”的不同“做法”。写作也是一样。总会有这样的素材,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凝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情感、哲理、人物等诸多的写作要素在其周围围绕,这样的一类题材,我们称之为“写作母素材”。写作母素材,如一种高超的武功,可能只有最基本的那么几招几式,可因为其巨大的凝聚力,运用时可以变换出无穷的招数。
“江南”就是一个实用的“写作母素材”。
围绕着江南和江南文化,我们可以得到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生命感悟,还可以得到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音乐戏剧、风土人情……千年的风雨、千年的积淀,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绝妙风景,很多作文题目都可以在“江南”这个“写作母素材”中找到恰当的选材角度。
也可以说,只要从“江南”里撷取一滴水,就可以在作文本上画出一条水墨的长痕……
[文题一]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四季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给人不同的生活启示,请在四季中任选一个季节,以“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教师下水作文:走过江南的春天孙玉平
遥远的江南,那一抹美丽的遥想中,有我姗姗而来的倩影吗?
也许今生和江南有缘,要不,生在东北的我,怎么会如此朝思暮想地向往着江南呢?“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最初的江南便从这首诗中知晓。骨子里还留存着江南诗词的韵味,想象中,江南的春天定是烟雨迷蒙的,如雾如纱如梦,白墙灰瓦的建筑,笼罩在朦胧的春雨中里,似一幅淡雅素净的中国水墨画。在阅读中,我最先走进了江南的春天。
来到了江南,我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江南春天的怀抱。
那江南人家的屋舍,多临水而建,傍水而居,简单质朴悠然的生活,看不到时光悄然流逝的痕迹。
江南的青石路,光溜得如同打磨过的玉器,泛着清冷的光泽。在那青石板上,走过了多少春秋,走过了多少寂寞,又走过了多少打着油纸伞的美娇娘!最忘不了的却还是那江南的水,河旁的木楼雕花窗上有个人影,原来是位姑娘在对镜梳妆,她长长的黑发被木梳轻轻摆弄,似河旁的水草随风飘荡。
有河自然会有桥,那弯弯拱形的小桥。下面,不时地穿梭着一些小船,上了年纪的阿公,优哉游哉地轻摇着橹桨,随着橹桨的划行,串起阵阵水响。若你坐在那船上。欣赏着两岸如画的风景,心中定是无限欢畅,哪里还会有郁闷跟感伤!那些烦恼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些江南春天的景致,难道仅仅体现了一个零节的丰美?不。其实,江南就是一个永恒的春天!一个文化的春天!
石板橋,成为“小桥流水人家”,成为江南的雨巷,于是有了油纸伞,有了丁香和结着愁怨的姑娘。于是,江南就有了“丁香情结”和“雨巷情结”。
江南,还是个诞生美人的地方。给爱情一叶轻盈的兰舟,让你娇娇的温柔拨开一片清冷,不小心滴进我的酒壶里,品尝这虚幻的美味,醉倒千年的情节。
江南,柔柔地呼唤着。那朵丁香,你可在不经意间在风中与我擦肩而过?
风过肩头,血液里的骨萧一声轻叹,只有在江南才有如此凄绝的韵昧。
紫陌红尘之中,风一边眺望,一边游荡,何处是栖身的家园?到处是杨柳岸,到处是琵琶弦声清远凝噎,到处是昆曲的清音越剧的女扮男声。风怀念自己在大漠中的激越、黄土高原上的豪壮,为何到了江南,心就软了,脚步就拘泥了?
其实,柔靡的何止是江南的风?江南的春天也是柔靡的!
雨打桃花,哪一朵是唐诗中回眸一笑的江南女子?
情牵爱意,哪一缕是宋词里冉冉升腾的江南的相思?
而我——
梦留东北冬季,沉吟诗情进发的壮美;
走过江南春天,寻找浪漫天涯的归宿。
教师下水感悟
来到江南,最欣赏的是江南的春天,而作文题目是走进一个季节,我就写了江南的春天。为了文章深度的需要,我将春天分成了现实的春天和文化的春天两部分,文章在生动中又有深刻的哲思。
[实验学校学生作品展示]
走过江南的春天朱成豪
城郊,繁花远远近近地点缀在不尽的绿意里,像是匍匐在石板上的青苔,一阵细雨过后星星点点地露出生命的端倪。
杨柳风,梨花雨,在江南古镇中翩翩起舞,像是某个化了淡妆的小旦,轻舞水袖,浅唱低吟。雨滴随风如蝴蝶般翻飞。每一个淡灰色的屋檐下,都露出橘黄色的灯光,像是包裹了一层暖暖的绒毛,纵横的河水此时便潺潺地流得更快了。奠名的,我想到这样的句子,“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泼墨山水画意里,我轻呷了一口茶,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
江南,不管从什么角度咀嚼都是一个飘逸潇洒的词,更何况是江南的春天?江水之南,草长莺飞,一个世外桃源。
夜晚会有这样的情景,踏梦而来,青石板上拿着纸鸢欢闹的孩子笑声如银铃,在湿漉漉的空气里氤氲着如缕的欢乐波纹。也会有这样的梦境,一个长袍曳地的词人从石板桥上缓缓踏过,轻叹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像是这样的江南沉浸在唐诗宋词之中,通身都是超凡脱俗的灵气。
有人赞它,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有人说它,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人为它。烟花三月下扬州。
如诗的江南,飘逸得如从雾中而来的仙子,“凌波微步,目若秋水”,让人欣欣然吟出《神女赋》里的句子。
记得不知哪个朝代的痴人,对爱妻写下如此美艳的家书,区区几个字却感人肺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而她的家乡正是江南。阡陌之上,繁花点点,流连戏蝶,红瘦芭蕉,怎一个美字了得!所以要这个至爱的人在至爱的风景里缓缓而归。去看江南烟雨生处,烟火人家,小桥流水,草色连天,然后听她细数一路风景如画。
这样的感觉,像是听着雨打屋檐,摇着摇椅慢慢变老的绮丽传说,眉眼间也竟然被烙上江南的影子。
听一种花开的声音,观一阵黑云转身的迎头雨。我从雨中来,一身琉璃血。
在爬满藤蔓的瓦缝里,在流水冲刷过的小凹槽里,在漫天摇曳的纸鸢里,时光挥毫点墨,飞了一地梨花。他,不爱江山如画,只爱江南如词;拾得纸鸢一个。相爱经年遭命运戏弄;他,柔情百转,一首错错错,杜鹃啼血;他,甘愿隐身江南青楼中,且去浅斟低唱……
江南之上,阡陌十里,花开十里。
如果是你也醉身江南,那么,我对你耳语一句,
“江南之春。春之最上者;走过江南的春天,此生不再遗憾。”
(指导教师:孙玉平)
学生仿写感悟
范文给我的启示是,这样的语言正好写江南优美雅致的风物,这样的语言正好点燃了我对江南春天的向往之情。细读几遍后。我心中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便呼之欲出了。随意地从其中选取几个景物,加上自己的情感,再模仿文章的句式。一篇写江南春天的散文就出来了。
[文题二]
2009年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卷作文题
孔子在梦中向往着周朝盛世,辛弃疾在醉后“梦回吹角连营”,老舍在梦里见到故乡“玉泉山的塔影”,徐志摩在康桥寻觅那“彩虹似的梦”。
每个人都有梦,梦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是如此接近,有时又是如此不同……
请以“梦回——”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教师下水作文梦回江南朱苹
太喜欢诗意的江南,可是,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江南。
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诗意的江南里。薄雾轻烟中,不用捕捉,诗意就从心底淌出。于是,唐诗宋词里吟唱了好多章;于是,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几多回。有时我真想回到唐代和宋代的江南,那时的江南才真的是江南,那才是诗意的江南……
江南的诗意,源于江南水的灵动。水漾横斜影,河埠如琴,河廊如箫,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在指间流淌,波渺渺,柳依依,任一叶扁舟轻卷帆,看斜阳杏花飞。傍河而居的水乡人家,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静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自古多情江南雨,若是在小雨淅沥的日子里,江南的诗意又别有一番韵味,雨是江南的魂,江南是雨的故乡。江南的雨是诗人的泪,江南的雨是江南最美的容颜。江南的雨,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浪漫洒脱;江南的雨,亦有“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惆怅伤感;江南的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与细腻。
在烟云笼罩的水乡江南,隐约可见的是小巧别致的亭台轩榭,这时的江南则恰似缥缈佳人,凌波微步,舞尽霓裳,秀透万般娇媚。于是,淋漓的斜雨飘向历史的天空,浸湿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滋润了水乡厚重的文化底蕴,描绘浓浓的诗情画意。
诗意江南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穿梭在江南古镇。“晴虹桥影出,秋雁撸声来”,小小的古镇竟有上百座桥,每一座桥就是一本古老的书。一座座古桥造型精美,体态轻盈,拱型者如彩虹飞架,平卧者如长笛横吹,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人行于桥上,不由生出无数美丽的遐想,真道是“绿意红情,春风夜月;小桥流水,琴韵书声”。
我知道,今天的江南,早已消失了如此清雅的景色,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小镇作为标本展示着江南,而我的诗意江南只在梦里。
哦!诗意江南啊,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我愿意做一棵柳,屹立桥畔,听雨而眠;我愿意做一尾鱼,游戏莲叶间,痴迷而醉;我真的不愿意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江南,我需要的是现实的江南!
教师下水感悟
题目是“梦回”。让我想到了江南。作为素材,江南具有底蕴深、写点多的特点,容易写成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而范文中优美的江南景物,让我顺利地切入了“梦回”,其实,江南风物的特点和“梦”最契合。
[文题三]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经属于过去。昨天是历史的进程,是今天的基石。昨天或许是失败的记录,或许是辉煌的写照;昨天的道路或许是曲折的,或许是平坦的。昨天已经与你告别,成了时间的定格。昨天留下苦澀、甜美、深刻、平凡……
请你以“收藏昨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收藏昨天王永胜
我用指尖翻动着心爱的相册,心仿佛到了江南,虽然此时是塞外的寒冬,窗外寒风呼啸、滴水成冰。现代的摄影技术真好,匆匆打江南一过,底片上便站立了永恒……
这是江南的群山,诗化色彩,很有些道骨仙风的味道。山道弯弯,偶见山居人家,修竹绕屋,溪水边草木滋润灵秀。站在山顶看世界,小溪澄、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重重叠叠山,曲曲折折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低低树,零零碎碎河,隐隐约约屋,清清白白云,蒙蒙咙咙雾。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横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渔火远树,恍若渔人人桃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照片,可以将幸福定格,让欢乐永驻,是收藏昨天的一种方式。一个人也许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艰难之事,或许会沮丧绝望,自暴自弃,精神上会产生“短路”现象,如果在那个时候偶然翻检出自己在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细细地凝视,慢慢地让思绪停留在那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慰。
我收藏的不仅是昨天。更是未来。
尤其是江南,那块让人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身居塞北的斗室,却可以拥有诗意广袤的江南。为此,我真希望自己能够珍视自己的每一个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善于修正,让自己的前前后后能互相灌溉,互相滋润。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个前后互济的过程,若能留住记忆,定会产生一种回荡激扬的动力循环,让人长久受益。为此,我们需要将昨天的记忆收藏。
而这叠关于江南的照片就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我还会用深情的声调朗诵关于江南的诗句,于是,美好江南的景色和诗意的氛围就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了。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意境里,我来到了古典的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围里,身心让黄鹂婉转、燕子啁啾的软绵绵的江南紧紧缠住。文字让我们收藏住了昨天的记忆,吟诵和体悟让我们找到了诗意的江南。
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让生命的终点收藏生命的起点,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生命在收藏中丰富,昨天在收藏中变成未来。
教师下水感悟
烟雨江南的优美散文 第5篇
直到那次在湖南卫视上看到汪涵等几位主持的节目“天天向上”,几位男人手执纸扇,演唱着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绝美的词让几位男人演唱的风生水起,自那之后,才开始听一些周杰伦的歌曲,每次上Q必然要听一回青花瓷,喜欢听这首歌好像更是喜欢歌中的词意。
生在江南,自是喜欢着江南,喜欢着它的细致、温婉,喜欢着它的多雨,喜欢着它冬天皑皑的白雪。固然在下雪的日子里是寒冷的,但因为有雪,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可以踏着雪去寻傲放的梅花,天即使是冰冷的,但心花依然的怒放。江南的雨无声细柔的浸润着自然界的一切,于是江南的女人也是温婉可人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佳人。那年一个在上海做裁缝的北方男人来到我们这个小镇,城里镇里的转了几趟便惊呼:“哇,你们这地方满大街的都是美女。”恨自己生错了地方,怎就不来这里投胎转世,惹得周身哗声一片。
在江南走着走着,天空便会突然下起小雨,这也许就是江南的一个特点吧,不打招呼的晴雨暗换,不过飨赣曛腥从辛肆钊司叹的美丽。细雨轻洒、柔风抚絮,润湿了绿树细草、浸透了头发和衣衫,飨赣曛腥媚闾逦堆逃杲南的缠绵。江南是多雨的,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大概是诗人客居他乡,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雨不断的下,于是就有了江南的水乡,粼粼的流水中飘荡着兰木的小舟,摇橹的江南女子唱着渔歌,还有采莲的佳人在吟唱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描写江南的优美散文 第6篇
一一题记
绵绵的春雨使得江南虽然烟雨迷蒙,但是到处碧绿清新,繁花一树晶莹剔透,处处透着诗情画意。清风柔柔,远山含黛,指尖随着荏苒的光阴,伴着季节的温暖,揽一笺素墨,韵一笺浅香。折柳为笔,细雨为墨,为你画一幅梦里水乡,描一幅绝美壮锦,吟一阙似水缠绵,夜半与你同梦,醒时与你结一世情缘。
如烟多情的秦淮风景是人文和故事的集结地,我站在有着亭台楼阁的秦淮河畔远望,白墙瓦黛,翠柳如烟,小桥流水尽收眼底,春雨的洗涤给本就妩媚娇娆的你,又绘制了一幅更雅致的水墨丹青。在那淡墨浅赋的雨巷中,你撑着古色古香的油纸伞,迎着绵绵的春雨优雅的向我走来,领着我踩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踏着铺满花纹的鹅卵石,走过满是古风古韵的悠长小巷,穿过前世的风尘,细品阙词里,你的柔情万种,你的诗样妩媚,你的风华绝代。
听着风吟,踩着芳草,品着古韵,看着温婉的你坐在我的心窗下弹着古琴,与细雨轻呢喃,你那典雅的气息,伴着悠扬的琴韵飘过小巷,走进了人们的心灵,飘过园内啼血的杜鹃,盈了一季的风流,飘过砚台的重门,染透了我的素笺。
漫步在细柳如烟的绿水长堤上。看着烟雨中的你是何等的飘逸,让我如梦如幻,仿佛云游仙界,你的每一寸肌肤,你的每一缕秀发都我撩拨着我的心弦。就让我在这岁月的长河里,用穿越时光的素笔,追忆樱花缤纷的那一瞬间,为你墨韵一场风华绝代的曼妙!
几缕清新惬爽的春风吹过,如丝的春雨轻轻的洒在我的身上,抚在我的脸上,悠然飘逸的你摇曳在我的心上。我撑着小伞肆意的漫游,看着你满眸都是郁郁葱葱的碧绿,满身都飘散着沁人的清香,让我的薄笺素笔完全为你沉醉,墨香也从如痴如醉烟雨中曼妙的溢出。挽着典雅的眷恋,舞着绝世的风华,倾心为你蕴韵斜燕剪柳,柳摇翠烟,桃粉李艳的传奇。
你的纤姿早已住进我如梦芳菲的心里,你的典雅早已溶入我浓浓的墨韵里,你的灵魂早已进入我风絮飞花的梦里。收起遮雨的花伞,屏住呼吸,张开双臂,静静地感受着烟雨中你的婀娜多姿,你的风曲轻吟,你的绝尘婉约。我的呼吸里,满满都是赞美你唐诗宋词的味道。你静静的,优雅的带着我奔向唐朝宋代,翻开诗词锦卷预览,无不话江南,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文人墨客为你的轻盈飘逸而折腰,留下你柔美的倩影。因描写你的美诗美词太多!我最喜欢的还是唐代白居易这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和宋代贺铸的这首《秦淮夜泊》:「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我就是这样痴痴的为你在这青丝雨巷中蛰伏,为你心跳,为你陶醉,感受着你的温暖,你的典雅,你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你的影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永远不会苍老的诗句伴着你,走过一代又一代,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伴着我,走过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
你温柔的牵着我的手,莲步轻迈,走了一程又一程,我血液里循环的都是对你的痴恋与相思。喜欢你的三生石上刻着有我的名字,喜欢你的红尘陌上有我的足迹,喜欢你的清眸里有我的影子。我为你执一阕清词,洒一笺柔情,温婉了一季的相思:
几回梦里相思痴,柳媚桃粉香透窗。
幽魂云游瑶池境,醉卧旋观江南媚。
被思念充盈的日子,好想幻化为一缕幽魂,在每个晨起日落,附在你的身上,与你溶为一体,天涯海角永远默默相随伴你左右,燃一世相思花开的繁华,吟一世情意绵绵的千古绝唱。静静地陪你走在细雨飞飞的路上,听着春雨的呢喃,婉柔缠绵,萦绕心头。看那细细的烟雨,那清爽的和风,那古色熏香的亭台楼阁,便是我用素笔为你绘画出淡雅清丽的面容。
听着潺潺的小桥流水,挽着你的臂膀,吃着你的江南美食,品着你的文化气息,行走在不知陶醉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古镇上,四处张望。只为看尽,你红尘之外的三千繁华一世风土,只为看尽,你的四季变化四时不同的别样景,春洒烟雨,夏绽荷,秋闻桂香风叶红,冬赏梅雪钓寒江,我的梦里都是你婀娜多姿的俏丽身影。一些六朝古都的旧事沾染着你的醉美容颜,令历代骚客为你赋诗吟阙不止。你的灵性,你的烟轻浓情,你的不经意间花开花落的声音,成了我心灵深处的一曲天籁,灵魂深处的一抹柔暖与寄托,此生愿为你四季流年的芳菲而醉舞红尘,为你的姹紫嫣红而泼墨劲抒,为你妩媚而不失典雅诗阙成行,美丽的江南。
烟雨江南,绝世缠绵曲,温婉梦甜。心湖轻舟泛涟漪,千年飞花醉迷。小径石级,檐廊古韵,薄笺香熏染,浅吟轻唱,醉美雨巷画影。
关于江南的优美散文欣赏 第7篇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一首诗、一曲歌,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那前世今生也悟不懂的神韵,才能追寻梦里那依稀停止的脚步,依山傍水之间,感受那小桥流水的轻快,漫步田园村舍,那熏染的景色如诗如画,那弯延的小路九曲回肠;那绵绵丝竹随风飘荡。宛若置身仙境,别有一番韵味。
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让人不禁联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印迹,写下多少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去追寻去感触那些久藏于心的梦境,那是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画,令多少人驻足凝望,点染其间的是蒙着烟雨的暗示,涤荡出亦寒亦暖的缠绵,在若有似无的朦胧烟雨中,想象那可就是梦里的江南?
是谁?西湖岸边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寄语。
是谁?在江南留下脍炙人口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巧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是谁?独醉江南“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的魂牵梦绕的遗憾。
又是谁?在断桥两头深情的守望?令日日夜夜的相思肝肠寸断?遗留的传奇故事令世人争相探索、口口相传。
★ 江南写景散文
★ 住在江南散文
★ 香吻江南散文
★ 走进江南散文
★ 邂逅去猖狂散文
江南的优美散文 第8篇
一、油画前辈的表现江南风情画的探索
李可染是最早的用国画写生解决江南湿润气候的画家, 他的方法是忽视光色的真实变化, 用水墨画的水色充分变化表现水的特点。
吴冠中的江南风景油画没有李可染的国画的现场感强。但吴冠中善于以情作画, 他提倡绘画要从写生入手, 表现真情实感。他以混合多种色彩调和的高级灰为主调, 不同色相的灰色经过他的搭配, 焕发奇异的效果, 妙不可言。有人称其为意象色彩, 他善于移花接木式的场景拼接, 他笔下的江南几乎没有表现过时间性的光色变幻, 他甚至直接运用黑和白这种固有色破坏自然这种时空里的色调。太注重形式美感, 而破坏时光的色调。
陈逸飞的油彩江南开始出现了时空的光色, 在他的画面上, 粉墙黛瓦再也不是粉白或漆黑, 温暖的阳光为粉墙涂上了一层奶黄, 为屋瓦增添了一道反射, 河水也在这种温暖的阳光里呈现灰蓝而沉静的色调。光感是陈逸飞叙述江南的语式。相比于吴冠中, 陈逸飞的油画解决了油彩江南的空间透视感, 光影的运用无疑使他的油画具有很强的空间幻觉性。我觉得陈逸飞的油画用来表现江南灵动的美似乎不够, 他的油画太显厚重。水性江南的油画性转换, 显然不能缺乏两种探索。一是真正以外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探索江南水性特征的色彩谱系, 二是以诗意的感怀重新调整或统领这种外光色彩的审美意蕴。
二、创作方法的探索
我的绘画创作方法大都是面对自然写生。写生即绘画的一种再创作。合理的剪裁, 适当的安排, 需要画家具有较高的修养, 锤炼技术技巧。通过现场写生可以感受大自然迷人的魅力, 朝晖夕阴, 四时变化, 都给我很多感悟。在写生和创作中主张我手画我心, 不拘泥于生活中的对象, 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移步换景等手段。要创作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一般要经过收集素材、构图和完成作品等步骤。江南处处美景, 风云变幻的江南山水不仅造就了风情各异的亮丽景致, 而且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吴歌、昆曲、园林、采茶、采桑、采莲无处不景, 江南的桥特别多, 不仅数量多, 而且式样多, 美不胜收。有绘画经验的人都知道, 自然界中越美的地方越难表现, 我认为, 无论怎样的景致, 感情的表达最重要。只要引起作画者的情感想象, 无论怎样的景致都可能成为一幅好作品。庞均在《江山不如画》中对景物的选取论述:“不必教条地思考典型性、代表性。身边所有物体都可以入画。”
诗意的江南古刹、古园、小桥小镇等等俯仰皆是, 绘画题材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怎样组织, 能否产生情感, 能否传达作画者思绪等。有时我的画中一叶扁舟便成为主题, 现在虽然没有了寒江独钓的渔翁, 每天来来往往的环卫船也是入画的很好素材。苏州园林也是我常表现的题材:拙政园的冬韵;狮子林的秋色;退思园的夏意;留园的春色都奇妙无比。以色列艺术家阿利卡笔下的油画作品, 题材十分简单, 他基本以生活的空间环境和生活用品为题材, 但就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室内物体却感动和征服了很多人。我认为题材环境对成熟的作画者而言并不一定是创作优秀作品的绝对条件, 情感的自由、内心的自由最重要。意境的创造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绘画构图要十分讲究, 构图的两大基本要素是立意与为象。立意即先构思, 构思成熟后, 剩下的就是构图, 构图即立像;构图的过程是探索体现创作构思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过程, 包含作画者对生活的体验、分析、选择和提炼, 并用造型、明暗、色彩、线条等方法, 使画面更富有感染力。如我在画昆曲遗韵时, 考虑到昆曲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敦煌壁画里有很多飞天舞女, 两者有机结合岂不很好, 我把敦煌壁画和昆曲的表演程式处理在一幅画面上, 亦真亦幻, 画面处理有装饰感, 不失绘画性笔触的运用也是绘画不可忽视的语言。不同的人性格不同, 用笔方法迥异, 我喜好用大笔刷, 酣畅淋漓, 天空、水面一挥而就, 笔头可卧可立, 可拖可扫, 不尽相同的笔触十分好用, 尤其在小画布上作画用大笔刷, 真可谓事半功倍, 这是和大家一起写生时从别人那学来的高招。油画刀的运用不可忽视, 我看见不少画家一张画全用油画刀画出, 效果很棒, 我现在尝试用油画刀, 有时可以画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三、色彩表现手法的运用
色彩发端于作者心灵的美好状态时, 优秀的画面色彩是生命充满活力的充分展现。在多年绘画过程中, 我的绘画用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时期是学习基本功的时期, 练习的东西大都是写实类的, 红花绿叶, 蓝天白云, 黑瓦白墙, 对西方写实绘画曾痴迷一时。用的是大体块, 追求帅美的笔触, 走的是所谓的传统学院派的路。缺点是没有自己的想法, 完全受形色束缚, 没有主动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 练习的只能算绘画技术而已, 根本谈不上个人风格。
第二阶段:到上海观看欧洲印象派画展, 我深深地被印象派画家的色彩吸引, 印象派画家常用的表现技法是重视写生, 到户外表现外面的光线和大自然的各种变化, 一幅画常常在较短时间内画完。作品笔触奔放而果断。其画法和中国水墨写意很像, 以莫奈、凡高等人为首的印象派创造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作品。我尝试学习印象派用色的技巧, 如印象派在用色上很讲究和谐, 不管是高纯度还是高明度都创造出很高的成就。我的很多作品就是运用印象派画法画的。如我画周庄景色时, 就把所有绿色, 像淡绿、粉绿、草绿、墨绿和所有蓝都放在调色板上, 然后用油画刀把几种色彩直接在画布上糅和, 水的效果画出来很棒, 色彩丰富。通过学习印象派用色, 原来绘画中的沉闷色彩消失了, 大红大绿不和谐的色彩避免了, 这一阶段我刻意减弱三度空间, 突出缤纷色彩, 画出的作品不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第三阶段:后来通过学习, 我逐渐感觉印象派绘画也有不少缺点, 如太注重写生, 色彩五彩斑斓, 形不坚实。我迷上了以法国人莫兰迪为代表的绘画风格, 莫兰迪经过多年实践, 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以高级灰处理的静物画著称, 他的画面处理多简单重复且外形明确, 但大小分割很有讲究, 白色和红色、红色与黑色、高级灰色之间的呼应, 使画面单纯而不简单。他的色彩是一种纯化之美。他的绘画色彩体系类似于“惜墨如金”, 这种单纯之美使我拜服于他。他的绘画给人感觉有点像写生, 但仔细琢磨又像主体表现绘画, 看似不经意的涂抹, 实则更纯净和抒情。采用此画法, 我画了一张《春暖花开》, 内容是一个常见的矮凳上放着一只花瓶, 花瓶里插着几支春天刚开的玉兰花。因为看到新村里玉兰花又开了, 有些感叹时光的流逝, 有想表现的冲动, 在这幅画中我完全摒弃了条件色和固有色, 没有表现外光, 也没有像印象派那样画明暗光影, 而是采用抽空色彩的冷暖变化, 用近似单色的纯净唯美画。画出的色彩是一种被情绪化了的色彩, 单纯的色彩, 理性的思考, 画面显得朦胧诗意。
四、风景画的空间观念的处理运用
在绘画构图中, 综合运用的是多种空间的构成。中国绘画创造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追求以有限幻化无限的“无中生有”的艺术表现。中国绘画空间不仅是方寸之间的实体空间, 而是追求实体空间背后暗藏的无限广阔的意象空间。如石涛和黄宾虹的山水画就是这种思想观念的体现, 山峦重叠之中仿佛人可以游历其中。一名山水画家必须画出全局性的“胸中丘壑”, 而不拘泥眼前实际景色;一名花鸟画家必须事先“胸有成竹”;中国艺术家用心灵体察世间万象, 山川草木皆非一般意义上的具体事物, 而是主观化了的精神之物。
西方绘画以焦点透视为准绳, 从一个固定视点表现真实场景。在空间意识表现上, 东西方绘画也有根本区别, 东方绘画空间强调生命意识, 追求意境表达;西方绘画艺术则追求实景再现, 追求逼真写实。在作画方式上西方人有实地实景写生的习惯, 而中国人只是游历以后的“写生”, 如此而已。中西绘画空间的差别, 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意识上的本质区别。西方绘画以焦点透视、明暗表现等绘画理论指导艺术实践, 将艺术科学化、空间真实化, 这是与西方的科学发展一脉相承的。中国的绘画空间是开放性的, 注重画面的空灵感。
我在创作江南风情油画作品时, 追求的是移花接木, 就是在作画时不以某一固定点作画, 而是移动作画, 画好一幅画往往要搬动数次画架。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不受空间透视的束缚, 画面组成元素可以不分地域、不分时间和不分季节出现。如我的一幅作品《江南古桥》写生时在盘门景区, 那儿有两座古桥, 其中一座叫吴门桥, 建于宋代, 年代久远, 属于国家文物级别, 桥上杂草杂树很多, 每一个桥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如果单画其一, 则总感觉美中不足, 我把两组桥组合成一座桥, 把春秋两个不同季节才有的野花杂树联想地处理。这种游动空间的效果还不错。
综上所述, 要想表现好江南风情的绘画作品, 需要画者投入真感情, 王国维讲:“有真景物, 真感情, 才可谓有真境界。”热爱这片土地, 在不断探求和自我否定中前行, 学习传统, 大胆创新, 通过分析选取素材, 构思独特, 构图巧妙, 才能画出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并有独立绘画风格的优秀作品。
摘要:诗意的江南古刹、古园、小桥小镇等俯仰皆是, 绘画题材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怎样组织, 能否产生情感, 能否传达作画者思绪等。要想创作好表现江南风情的绘画作品, 需要画者投入真感情。
关键词:江南风情,油画民族化,油画创作
参考文献
[1]达.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
[2]古今数学思想.第一集:245.
[3]《美术》.2009 (6) :109.
江南的优美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