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能力范文
英语学习能力范文(精选11篇)
英语学习能力 第1篇
长期以来, 传统中职教学重知识的传授, 轻职业能力和应用;重学科系统化, 轻职业岗位对知识的综合性需求。教学过程程序一般是教单词、讲语法、翻译课文、做练习, 只要学生能学会一些生词、理解一下课文内容就行了, 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 从而导致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 走上社会后, 所学的外语根本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中职英语课程应突破传统模式,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以能力教学为核心, 运用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 设置明确的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目标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激发自我内部动机。能力本位模式中目标的作用是: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学生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开始新的语言教学时就指出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识等将会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具体的信息之后才可能设置出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英语学习目标。学生有了目标, 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因此,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不同的要求, 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 使用英语教学有所侧重,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2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融“教、学、做”为一体, 因此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 要体现讲解的重点、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实用性、训练的全面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学习的实践性, 以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如在教外研社基础模块unit 6 Potato Salad一文时, 通过展示实物可让学生很快掌握所需单词, 并通过老师演示做土豆沙拉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需用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分组做土豆沙拉, 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尽可能使用所学单词和句子。同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争夺优胜。这样的教学, 学生有兴趣, 积极性也高, 人人乐于参与。
此外, 多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必将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 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独特优势, 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边缘学科的大量涌现, 使知识具有了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 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 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重点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既要注意教法, 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法,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中职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 注重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展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加强训练, 培养运用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此首先, 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重视技能训练的实践性。其次, 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训练。第三, 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活动。实践证明:改变了旧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的不同了, 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 懂得语言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技能, 技能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熟巧。教师应大力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 在各种课型的教学中切实注意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 使其相互渗透、相互兼顾和相互结合。
5 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创设宽松、平等的英语学习环境
分数制的衡量只会让学生在久而久之的英语学习中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语法知识, 也满足于机械的哑巴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因此, 有必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手段, 把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英语运用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强调学习的结果是获得能力而非获得知识, 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化与可测量化, 即行为目标的达到。因此, 行为目标的达成就是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思想的最根本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找到有效学习方法, 多角度评价学生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庆合.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职教论坛, 2003 (16)
[3]张丽萍.浅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 2008 (1)
英语学习能力 第2篇
大学生英语语法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的相关研究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与写作能力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1)语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2)难以创造性运用语法规则是学生语法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3)语法各变量和写作成绩具有相关性,并通过影响语法能力间接作用于写作能力,它们对语法能力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改错》汉泽英》单项选择》英译汉.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徐晓燕 夏伟蓉 吕长f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5(12) 分类号:H315 关键词:变量 语法能力 写作能力 相关谈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第3篇
一、什么是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基础呢?
1.英语学习能力是在日常艰苦的学习中磨练出来的,比如英语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默写能力、书写能力、听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查字典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这些都是继续学习英语乃至独立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绝对不可以揠苗助长或长期追求分数所能得到的,就是所谓“渔”的能力。
一个不会朗读和背诵的学生表明他的英语学习能力很差,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原因来自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源自各种标准化考试这个指挥棒。教师和学生总是频于应付考试,长此以往便逐步失去如上的各种语言学习能力,最终导致学生不会跟老师学习英语,更不能独立学习英语。原因是,实际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和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较真儿,比如练习用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把课文全部背诵下来,准确无误地分析、理解和翻译每个词和句子等,这些都可算得上不可缺少的英语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随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2.英语学习基础主要是指词汇和语法基础,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基础英语学习12年铸就一个高考成绩。然而好多学生一进入高一,英语分数就变成了不及格,往往比中考低30分,好多学生到了高中,英语从没及格过,150分甚至连60分都达不到,他已经不能维持英语学习。我们的起始年级也都特别重视初高中衔接问题,以大量的语法、词汇的补习为突破口,最终效果都不明显。其实问题的根源除上文所谈到的学习能力问题外,更严重的也还有英语基础问题,这个基础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靠突击是不成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两个方面差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英语学习心理障碍。
我经常晚饭前去操场跑步,总会碰到一些刚迈入高三的学生,远看好像他们在朗读英语,近瞧却是大声地背诵史地政和理化生公式,我怀疑地问他们背那些东西有必要用那么大的声音吗,留些嗓音朗读背诵英语多好?他们却说所背东西都是考试必须的,背英语没有用!一个叫李启明的学生说,他高一入学时英语分不低,但高中的每次考试他都只得六七十分,从没尝到过及格的滋味,怎么学也没有提高,现在从来不翻英语书。他还说像他这样的学生每班都有不少,其实六七十分就是啥也不会,只不过总分107.5的标准化题怎么也能蒙点分。听到这话,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感到很内疚,想想我们平时总是在训练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恨不得让学生马上就能拿高分,但读啊写了无数却不见成效,就转而大量做高考模拟题,没有一点基本功训练,学生哪来的词汇和语法基础?当感觉到基础差时,使劲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也不见成效,连教师也束手无策。
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他没有在漫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也就没有形成最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高中三年总是在应付考试,越应付考试越难及格,还有人认为是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学问题,学生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怎么努力也不行。其实,这时的英语问题已经变成了英语学习这座房子的基础问题,英语学习的基础问题短时间很难解决,因为你不可能回到高一甚至初一再去一步一步通过学习培养能力和积累知识。
二、造成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原因是什么?
多数人认为单词语法不够就使劲背单词,学语法,读写能力差就大量阅读和写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怀疑:如此简单的事解决不了,难道英语老师都是吃干饭的?其实背单词、学语法就像盖房子反复倒腾一块一块砖瓦一样,任你怎么倒腾也成不了房子,而大量的读写也很难成就读写能力,因为无论你怎么读、怎么写,学生不可能从本质上有效掌握词汇和语法,这就像没有充分准备砖瓦永远盖不了好房子,而盖房又不光是要砖要瓦,还要瓦匠和木工相互配合的建造艺术及房屋结构的合理搭配,对教师而言,这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艺术,对学生而言,这就是学习过程。你想一股气孤立背下大量单词和语法并不管事,因为背完就忘且不会用,你进行大量的泛读也不会根本提高阅读能力,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砖瓦。
房顶坏了揭掉顶子就可修复,房基出了问题就等同于整座房子出了问题,小修小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高中一入学多数学生的房顶就出了问题,此时如果重视相对好解决,但如果你不认为它有问题,那就永远掩盖了问题,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英语学习过程是螺旋式逐步上升、滚雪球式逐步变大,知识是在滚动中掌握,能力是在循环中提高。螺旋式和滚雪球式都指学习过程的反复性,目前整个英语教学都在这上面出了严重问题,而城区的问题被培训学校和一对一家教所弥补和掩盖,农村则暴露无遗。所以农村的高中三年中会出现很多差生放弃英语学习,或越到考试越不学英语的现象。
英语教学应该既重视高三,也重视高二,更要重视高一,如果有问题,高三的英语教师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反之,一个优秀学生也不完全是高三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他特别重视在起始年级打基础。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初中,所以,在高一或初一下多大功夫都不为过。可事实往往正好相反,好多教师和学生没有中长期打算而临时抱佛脚,竭尽全力去研究技巧,试图抄近路找捷径应对考试,结果我们最终会看到初三成绩很好,一上高中就迅速下降,高中成绩不错,一上大学就很差的怪现象。这里引用著名外语教授顾曰国关于外语学习不可逾越的四个定律来佐证:一是过程律,没有捷径,不可能突击而成;二是不可替代律,教师讲永远不可代替学生学;三是遗忘律,没有永远记住一说;四是使用律,学了不用最终会忘记。
三、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解决学习基础的问题呢?
市规划办《高中英语五步领学》课题组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根据英语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1.首先是确定经典语篇,课题组有针对性地选编了一套领学校本教材,以现行人教社教材为依托,突出经典语篇并取消各种冗长的干扰性练习。这些语篇的特点是目标词汇和语法的累进叠加率高并适宜滚动循环。累进叠加指打埋伏词汇语法不多不少,而已学词汇语法的复现率很高,这样的语篇会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假使一个语篇为400词,打埋伏词汇或者是行文所需的词汇有3%,约十几个,学生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练习猜测词义,但这些词汇不应成为本文的重点目标词汇反复讲练。重头戏在于该语篇中含有大量的已学重点词汇,比重达20%,约80个,而这些词汇如果不进行有效复现即将忘记,那么此语篇就语言知识构建而言当属最佳语篇。
2.其次,根据学生的基础问题设计了五步领学模式,从引领分析、朗诵、背诵、交流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强化语篇学习过程。强化重点语篇的学习过程,做到分析、翻译、朗读、背诵等英语基本学习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佳篇杰作是英语基础知识的载体,强化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的内化过程,词汇和语法在语境中的恰当运用,经过长时间的知识与能力的相互碰撞便逐渐形成。语篇学习如果轻轻点水而过或总是重视一小部分目标词汇,会使大量的已学词汇因学新而忘旧逐渐丢失,这是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已经导致无数个中等以下学生,尤其是为数相当的农村学生成为英语学困生。原因是,这样的精选语篇中重点词汇就达100余个,简化教学过程就是把学生看成了超人,很快忘记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强化学习必须训练朗诵,除有效矫正语音语调,让美妙动听的声音打动学生,没有声音的语言学习最终会导致哑巴英语,没有学习者对自己的声音甄别也不可能听懂别人的声音。另外,语篇背诵能让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理解透彻,而且如果背诵下来再进行问答和表达训练,学生便有信心与教师用英语交流,享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孤立地训练听力、阅读和写作很难提高这些能力,因为欲速则不达。不要怀疑这种做法,著名北外教授陈琳先生曾说,“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他还引用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的话:“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所以,综合学习语篇的过程是听说读写的重要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篇强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就会有明显提高,久而久之他们就可以独立进行英语学习了,英语教学即可以走入正轨,这时再下功夫研究听说读写技巧就有了根基,再进行大量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就会是如虎添翼,再研究解题技巧也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英语学习能力 第4篇
一、通过加强听力训练和模仿学习标准的英语发音
语音是传递语言的单位, 每一个音素的发音标准与否影响着语言的正确表达。英语中的语音因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音标是一定要下功夫分清读准的, 好多学习者记忆语音音标的个数和长短而忽视了每一个音素的正确发音, 这的确是学习中的大忌。把音标中的因素读准掌握后就可以开始对每个词汇和句子多听多模仿了。听的渠道很多, 可以听我们跟课本配套的音像材料, 也可以去网上搜索BBC或VOA的新闻报道或电视中的英文节目。在听的内容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对有兴趣的部分截取下来进行模仿, 这个过程不要急, 只有把每个音读准之后再大声读出来才是正确的方法, 操之过急的话只能是重复你以前的错误, 让错的记忆更深, 更难纠正, 直接影响到我们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听说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需要其他综合技能的支撑
1.词汇学习对听说技能的支撑和帮助构比较简单, 复杂句子较少, 简略形式较多, 俚语和连读也多。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补充也要靠其他综合能力的补充和支持。试看下面的例子:
我们知道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词汇了, 对一个词汇的真正掌握应该是掌握它的音、形、意。音指的是正确的读音, 形是它在不同的时态和语态中的变体, 意是它的含义以及搭配其他介词或副词后新的含义。有些词在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后读音也会改变, 还有些词的读音也不符合读音规则, 对于这一部分一定要熟记, 还有一些首字母拼读词及应运而生的新词都要熟记于心, 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听说交际中说得准、听得清。英语中的基本构词法有:1.派生法 (derivative) , 2.复合法 (compounding) , 3.转化法 (transmutation) , 4.缩略法 (abbreviation) 。
2.多种句型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会让我们在听说交际中事半功倍
英语书面语体和口语体有很大差别, 口语体的结构比较简单, 复杂句子较少, 简略形式较多, 俚语和连读也多。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补充也要靠其他综合能力的补充和支持。试看下面的例子:
He is really helling around and I don’t think any thing can hedge him in.
(他太放荡了没有什么能束缚住他。) hell around, hedge in是美式俚语。
3.注意学习不同语境下的修辞手法也是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关键
在理解语篇的时候注意谈话人的语境和话语输出习惯, 同时注意口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也就是说口语中会大量使用交际修辞而非美学修辞。很多学习者对美学修辞钻研很透而忽视了交际修辞, 这样在理解听力语篇的时候就会造成理解偏差, 对语料所含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对它真正韵味的欣赏和理解。
在特定的语篇环境中, 好多学习者注重学习和鉴赏美学修辞 (aesthetics rhetoric) 。就是我们常用的如, simile (明喻) , These teens are couch potatoes who neglect their home assignment after school.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简直就是电视迷, 放学后都不做作业。) ;metaphor (暗喻) , Now TV is just a jungle of commercials. (现在电视上到处充斥着广告。) ;alliteration (押头韵) , personification (拟人) , transferred epithet (转类修饰) , 等等。而忽略了交际修辞 (communicative aesthetics) , 这类修辞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但可以使说话人的语气、遣词等发生改变, 或使用标点符号、停顿等非美化语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养成是促成成功交际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跨度, 很多学习者没有实现跨文化的转码, 以致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信息不畅或交流信息不对称, 严重影响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有效传播性。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的形成和传承有它的文化内涵和习惯, 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也就等于只学习了英语的皮毛, 它的骨干和血肉没有了, 必然影响我们的交流和传情达意。文化错误和语言错误截然不同, 文化错误有时会产生误解和麻烦, 而语言错误只是显示语言掌握不好。例如英文中的鼠rat和mouse。rat常有背后出卖人的意思而mouse就完全没有此意。You are a rat. (你出卖了我。) , You are like a mouse. (你很胆小。) 。再比如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沟通用电子邮件日渐增多, 由于我们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 也会造成交际中的障碍。写电邮最重要的有一个“48小时原则”, 就是你对接收到的邮件应在48小时内给予回复, 否则就会被对方认为你对来信不感兴趣或你不愿遵照邮件的内容去做, 这是个邮件礼仪的问题也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所了解的西方文化就如好多人理解的, 看了好多美国大片, 知道KFC, McDonald’s, NBA等, 就等于了解了西方文化。其实我们永远不会像他们那样去解读和理解他们的文化, 我们不能穷尽所有可获得的知识去完全理解西方文化, 我们只要有这样的意识去了解和敏感地把握西方文化就能减少交际障碍, 从而成功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好的学习习惯对听说能力的促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口语技能, 是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利用已经存储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 进行口头交际需要我们对所输入的语言景象加工、重组、转换、解码, 需要的话再赋予新的内容来输出, 从而完成口头交际任务。如何达到熟练、准确地口头交际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英语口语大致有以下两种:一, 正式场合的口语。其主要特点是场合严肃, 文法措辞严谨, 结构紧凑, 停顿较少, 基本要一气呵成。二, 非正式口语。其主要特点是场合宽松, 文法措辞较弹性, 可以边思考边应答, 因此在这种场合里会使用较多的rephrase, mouth fillers (口语填充词) , 及停顿、重复、连读吞音等含糊语音现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者要注意所学语言的准确性, 所表述的内容力求准确、清晰、达意。2.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应高度培养语言的敏感性, 对输入的任何语言及渠道要会区分任何句型和搭配形式并能很好地分辨不同的口音及变音的地方。3.要先学会复述再学背诵。复述不同于背诵, 复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听到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 是一种口头的paraphrase (释意) , 这是一种控制性练习。而背诵是把听到的原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少了理解领会的过程, 是一个机械性练习。所以要想说得好首先要过复述这关, 然后再背诵, 先理解和消化了正确的信息, 由简入繁的过程越过之后, 背诵也显得容易得多, 并且所获取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多起来了, 背诵才会给你的输入加上正面的能量。4.在取材方面可以先选择有趣味的内容。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投入, 在无意识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潜移默化中就学到了好多东西。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用来练听力的材料不是用来阅读的, 一定要在听的过程中判断自己能听懂多少, 而不是说你能看懂多少。5.要机械训练和灵活运用相结合。语言学习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在练习初期以至中后期都不能摆脱机械学习的习惯, 好多句型、语法规则、单词拼写、俚语俗语都是约定俗成的, 要靠死记硬背才能做到输出准确。要掌握多种语境和语言的变化形式, 区分不同场合英语语言的场景性, 掌握多种句型、俗词、雅词等, 这样才能做到交际达意。还要养成标准的发音, 改掉不正确的发音及方言语音才能达到交际清晰、减少误解以期达到清楚成功交际的目的。6.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清晰的思路和语言的逻辑性。这就需要多了解西方文化和他们的思维模式, 不能用我们的思路硬套在与他们的交际中, 这样会造成文化冲击 (cultural shock) 和交际障碍, 甚至会影响交际的成功, 使交际受到阻障, 对话双方都感到不悦和尴尬。
总之, 语言的学习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没有综合全面的功底和知识就不能将这个生僻的外来语学精, 更谈不上顺应时代的要求, 自主流畅的交流了。个中的交错和支撑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语言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我们养成好习惯、好心态来学习的, 好习惯就是将语言作为系统工程来看, 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持之以恒;好心态是指在学习的平台期和瓶颈期要看到向好的一面,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止步不前时的困惑, 积极想到应对的策略, 拓展思路, 迈过这个坎。把英语学精学透就会发现语言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
[3]Linell Davis (US) .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王秀珍, 王群英, 傅晓.College Oral English.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5]叶朗, 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 (英文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6]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5篇
1.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词汇、翻译等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到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会外语,就一定能正确使用,殊不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某种文化下,我们认为很合理的一句话,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可能被视为无礼。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准确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缺少一定的积累。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东西,没有有效的进行情景设置,模仿实际的语言对话,学生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和适当的训练,不能体会英语语境交流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能准确的利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2)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知识的渗透。目前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表现在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听写儿方面的教学,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少涉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依旧使用以前的中式思维方式去学习英语,很难准确的理解英语语句的现实意义。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学生和老师都围着考试、升学转。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讲授的都是与考试有紧密联系的语法、词汇知识,而与考试无关的西方文化则是置之一旁,虽然学生的应试成绩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文化知识面不广,不能很好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造成了我国当前初中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现状。
2.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
2.1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英语表达的意思,就要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原则,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导入作相关的取舍。
(1)实用性原则。对初中生来说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基本是与日常交际相关联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化导人时,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去除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反复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循序渐进原则。初中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他们受自身知识和认识能力的影响,对新鲜事物有一个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的认知过程,我们在对其讲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时也要遵守这个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2初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导人英语国家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最容易發生的就是用语错误,这不仅是交际用语的使用规范和礼仪习俗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受英语国家文化背景语境因素的制约。我们通过创设情景对话就是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接收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利用适当的对话训练,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减少“哑巴英语”的形成。
(2)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文化教学。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两种文化的异同,突显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刺激学生对差异的敏感度,主要可以从价值观、思维方式两方面去对比,比如谦虚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交往的过程中别人赞扬自己时,自己却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很一般了。而在英语国家里当别人赞扬自己时都会很开心的说"Thank you",如果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交谈时,中国人拒绝赞扬,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导致交际失败的。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让学生充分认识文化差异,使学生客观、理性的对待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加宽文化知识面,才能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阅读西方文化材料。
初中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大量阅读西方英语材料,从作品中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文化材料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展开研究性课程,加宽学生知识面。
研究性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展开研究,从而获取知识。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课程选择,比如①西方人的幽默。②英汉谚语的对应;③中、西方人日常用语的差异等课题展开研究。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把学生组合起来帮助他们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分头去收集材料,最后集中在一起整理,相互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利于学生加强交流,启发思维,共同提高。
培养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第6篇
一、创编口诀,提高学生的记忆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词的用法、语法中的规则以及单词发音等规则比较模糊。这种情况下,教师巧编一些有趣的口诀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比如在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的句型转换中,根据句型的实际情况,可以编成口诀帮助记忆。陈述句变疑问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be” 或情态动词的陈述句,在变为一般疑问句时,可以用“一调二改三问号”的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其中的“一调” 是把be动词或情态动词往前提到句首,“二改”则把调到句首的词的首字母改成大写,把原句中首位词的首字母改为小写,“三问号”即把原陈述句的句号改为问号; 另一种情况是陈述句是由实意动词做谓语的,则实行 “一加二改三问号”的口诀,其中的“一加”即在原陈述句前加上助动词“Do”或者“Does”,“二改”和“三问号”同前一种情况。又如:记住f(fe)结尾的名词复数的口诀:妻子一把刀,狼与小偷都吓跑,架后躲性命,漏出半个目光不敢叫(wife,knife,wolf,thief,shelf,self,life,half, leaf.)等等。有了这么多的学习口诀,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二、结合谚语,提高单词的理解学习能力
英语单词的学习仅凭记忆是不够的,对每一个单词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是牢记单词的关键。如何能让学生从枯燥单调的学习方法中解放出来,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内容。把单词结合谚语或词组来记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在教industry时,结合以前学过的success,教学生 “Industry is the parent of suc- cess.”(勤奋乃成功之本)讲授“welcome”的用法时,让学生记住“A constant guest is never welcome.”(常客令人厌)“There is no satiety in study.”(学无止金境)等等……学习名词cat时,告诉学生,含有cat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cat nap”(打个盹儿),“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copy cat”(盲目的模仿者)……在谚语教学中结合简单的解释,学生就会对所学的单词有更深刻的领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快乐学习,提高英语感悟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对一些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特别感兴趣,适当把游戏渗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种轻松自然的快乐教学方法必然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比如,在学完音标后,为了巩固学生的音标知识,我们把48个音标制成卡通画片,按照元音和辅音区分开来,元音着红色,辅音着绿色,放到固定桌上,老师读音标,学生听到发音后,迅速拿起相应的卡通画片,请拿辅音头卡片的学生搭成“桥”,拿元音的学生做过“桥”者。学生们一齐唱“London Bridge”这首歌,唱到最后“桥”塌下, 一个学生被卡住,其余学生便一起拼读出这三个音标。 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所学音标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拼读音标能力。
初中学生喜欢唱歌,对音乐欣赏有着一定的期望, 所以把音乐渗入到英语教学中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比如有一课中的单词主要是人体器官的名称,让学生在单词学完后通过演唱“Head and shoul- ders”(脑袋和肩膀),不仅可以有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 也丰富了英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比较学习能力
在学习colour(颜色)时,列举一些外国人对颜色的心理表达喜怒哀乐心情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会更深刻。如“black deeds”(卑劣行为),“see red”( 愤怒),“red neck”(乡巴佬,粗俗好斗的穷人),“ayellow dog”(卑鄙无耻的小人)等等。这些知识激发了学生无尽的兴趣。
五、与时俱进,拓展应用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英语知识已经无处不在,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广告、商品、电视广播媒体等,其英文的应用已经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鼓励学生通过对身边英语词汇或语言的搜索、分析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对自己发现的英语知识都十分感兴趣,而且往往会因为这样更加喜欢这门学科。所以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更能让学生学到与生活接轨的英语。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源。从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初中英语学习内容的实际,以口诀创编、谚语应用、知识迁移、情境创设等形式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感悟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英语学习能力 第7篇
一、查缺补漏, 诱发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 告知他们:基础不好的, 可以经过本人的努力、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补好“缺漏”。以成功来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分析一些学生的成功经验, 发现“补缺”一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基本方法:
首先要着眼预习。预习时独立地进行阅读、分析、思考,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一心扑在系统地从头“补缺”上, 而不注意抓好新课, 那前面的“缺漏”补上了, 有可能造成新的“缺漏”。研究发现, 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别人的帮助, 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 (彭金定, 2002) 。在预习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熟悉课文, “笨鸟先飞”; (2) 加强记忆, 保持稳固。仁爱版Project English每课单词量很不平衡, 有的一课多达10到30多个生词, 如此多的生词单靠课堂45分钟根本解决不了。如果预习时读熟了,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3) 把握重点, 善于总结。每单元后的Grammar focus和Useful expressions是很重要的。这两部分主要是总结本单元学过的语法和重要词组、习惯用法等。 (4) 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学习无法一蹴而就。即使有了好的学习方法, 也要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 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 形成良性的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 才能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要有效复习。不通过有效的复习, 就不能把新旧知识加以对比、联想、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总是按螺旋形式编排的, 语法、词汇的重现率比较高, 但英语中词汇、惯用法是比较灵活的, 只有靠及时复习才能“趁热打铁”。每天课后要复习当天的内容。如:词汇、重要日常用语或句型和语言规则等。当然, 过一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 使学过的知识在脑子里扎下根。
最后要善于归纳。中学阶段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各种句型、习惯用法、语音知识、词汇词组作了循环式地再现, 而且每隔几个单元都有一个侧重点, 因此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小结是很重要的。首先从语法方面总结。如:一般过去时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语法重点, 教材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7单元学习, 那么在第7单元学完后就要进行总结, 最少要总结两次, 每次15分钟左右, 把一般过去时的结构 (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肯定回答、否定回答) 、动词变化、使用范围、时间状语、与一般现在时的区别等等加以归纳总结。其次是对词汇的总结。每个单元都有一些不易记住的难词, 专门用一个小本子, 把这些词总结在一起, 经常看看、读读, 效果很好。
二、消除自卑, 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 从人的本性来说, 都有一种向上之心。但是, 失败, 多次的失败, 把向上的热情一次一次地给消灭了, 冻结了, 最后形成一种“自己生来就不行”的自卑心理。失败造成自卑, 而克服自卑的良方是学习过程中的成功记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成功记录, 对自卑者来说, 也是一帖清醒剂, 一服提神药, 使之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长处, 从而振奋精神, 东山再起。笔者有一位学生, 原来英语成绩很不好, 每次考试都在三、四十分之间, 他自己也没了信心。一个新学期开始后不久, 要进行一个单元的小测验, 他对此也无所谓, 因为每次英语测验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他很清楚。他也不抱任何希望。我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于是我找他谈心, 鼓励他, 要他打好这一仗, 把精神提起来, 并切实帮助他把这个单元复习得滚瓜烂熟, 他自己也下了一番功夫, 花的气力至少比别人大四、五倍, 结果迎来了对他来说是创纪录的胜利:七十六分, 名列全班第二十一名。他非常激动, 也很自豪, 而且信心倍增, 从此以后他学习更认真, 更努力了, 经常早早地起来背英语单词, 朗读课文。老师密切关注学生, 在他们失去兴趣的时候, 适时地帮他打好学习上的某一“战役”, 以胜利的喜悦去驱逐自卑的情绪。
三、明确目的, 延伸兴趣
至于“学了没用”的想法, 不只是学习目的性的问题, 也有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问题。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的“课程性质”是这样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学好英语对我们中学生是何等重要。欧洲有个小国叫瑞典, 那里的旅游业特别发达, 国内国外的交往特别频繁, 对外语的要求就特别高。在那里, 一般中学毕业生, 就至少要掌握英、法、德、俄等几国外语, 不懂外语, 在对外交往中就简直成了聋子, 瞎子, 哑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何尝不是也这样呢?认为不学英语照样过得去的同学其思想已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 再不改变, 将来难以承担未来祖国建设的重任。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8篇
在教育部2004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较让人担忧,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部分学生理论课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学习能力不足;同时,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置身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收集、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迅速老化的知识,获得新的生存技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学生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
二、英语学习能力的内容
学习能力是指学会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一个人多种具体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力和创造力等。学习能力是自我获得知识与人才成长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内容较多,但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及伴随学习过程而提高的智力技能。
英语学习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一般学习能力,即上述提到的学习能力;二是专门学习能力,专指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力,专门学习能力相当一部分是一般学习能力向英语学习的迁移。我们认为英语学习能力应包含有下面的内容。
1. 感知和模仿语言材料的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接受英语语言信息,并能够用口或手重复自己所听到或看到的语言材料。这种感知和模仿要求真实、富有交际性。
2. 对英语语言材料能够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学生能够把自己感知到的语言材料,从语音、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进行语言内或英汉之间的比较、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异同。
3. 学会使用工具书解决英语学习疑难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碰到不懂的成语典故、文化习俗、科技知识等疑难的问题时,应学会查阅相应的辞书、参考资料或不同的信息源,并熟悉查阅的方法。
4. 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考能力,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考,是以知识、理解、技能和其他诸种能力为基础的。所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 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经过感知和模仿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及学习和掌握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后,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能与他人,特别是与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
三、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原则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使其产生效果,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生本身的努力是主要的,教师的指导是外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与现实学习需要的矛盾,以强化学生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内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而科学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 实践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有意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实践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同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步进行,要同课内外学习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感知语言知识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和培养他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让方法内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
3. 层次性原则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因素等,不能脱离学生的客观实际,既要按不同年纪提出该年龄段的共性要求,又按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因此,要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考核体系,以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4. 相关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及相关学科知识是密切联系的。就英语本身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水平相关,但培养他们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更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5. 渗透性原则
由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实践经验的丰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专业、班级、社团的活动中,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从各学科、各活动的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进行学习能力的渗透教育,寓隐形的学习能力发展于有形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1. 确立学习能力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而高效率的学习就是独立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一门课程,其目的首先应该是帮助学习者从理论上了解学习者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实践上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学习目的,并对学习策略进行必要的调节。这就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而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者。这种认识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
2. 尊重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语言是一个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语言学得和习得研究提示我们,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共性,也有个性,习得也好,学得也好,都是掌握语言工具,都必须遵从语言的特性和规律,即首先认识到语言是物质与观念的统一体,必须把两者操作结合起来。
3. 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一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已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善于利用学习策略有助于外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实践上,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秋芳,1995)。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种有意识的技能,因此,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需要一定的培训。我们认为培养的内容以O'Malley&Chamot策略含义为基础: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即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自我管理;认知策略则指学习者赖以获得知识和概念的识别、记忆和理解等过程;社会情感策略则指通过与人交际或调控情感、动机以辅助学习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培训的内容、步骤、策略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要目的明确,策略训练与语言学习实践相结合,使学习策略的训练能真正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4. 充分利用各种英语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会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材料除了纸质的以外,还有许多的资源,教会学生查阅这些资料的方法以及鉴别他们的价值,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布置某一项目,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而且也可以应用英语来为学生自己的专业服务。
5. 教师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教与学动态过程,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善,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情趣、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需要,养成自觉自愿、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得到启发,从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在当今知识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个人适应环境、适应变化的能力已被看成至关重要的事情。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谨记这一根本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O'Malley&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王静琼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社) , 2007 (1) :196-199.
高中美术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 第9篇
一、我国高中美术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中教育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能否踏进大学校门的重要转折点。近年来,美术生在高中学生数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充分体现了目前我国对美术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美术生平常的学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美术专业课,而是日常的文化课,而英语就属于日常的文化课程。以往,美术生往往对专业课十分重视,花费大量时间和大量金钱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但是,对文化课,特别是英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学校方面,也没有给美术生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对于美术生日常的英语学习很少过问,这就造成了美术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且大多数呈现水平较低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转变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手段,整合了教学资源,安排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对美术生的英语进行教学,旨在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美术生自身的学习理念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他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将英语与专业课放到了同样高的位置上。加之要学习国外大师的美术著作,就要对他们的生平和文化底蕴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英语功底,这些情况都让美术生了解了英语的重要性,配合校方的教育教学,积极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高中美术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对高中美术生的培养现状,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革新教学手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着力提高美术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高中英语教学对于美术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他们的专业课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也不能落下英语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英语作为重要教学部分开展。对于美术生来说,英语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理念需要转变,一是,要将专业课和英语学习进行平衡,一方面,学生不能落下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另一方面,要把文化课,特别是英语课的比重加大,摒弃以往的重专业、轻英语的理念,做到专业课和文化课两不误。二是,要树立美术和英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美术生和普通的高考生情况不一样,对于美术的专项要求比较高,同时,美术和英语也是不分家的,很多美术大家都是在英语国家成长的,这门语言对于他们的文化积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好英语对于提高美术素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把专业课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充分革新教学手段。对于美术生来说,他们大多数对学习英语没有很高的兴趣,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专业课上,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着力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丰富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了高中英语上。首先,最重要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目前,我们不仅仅只依靠书本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可以制作精美的PPT以及视频、音频等进行展示,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英语。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新的方法也逐步应用到了英语的教学当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要不断革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3.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往,学校对于美术生的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选择了那些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多的老师,同时,许多教学资源也没有向美术生这一块倾斜,所以,造成了他们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目前,学校针对事实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合理的配置了教学资源,选拔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美术生的英语教学,有效了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创新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创新 英语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8-01
如何让学生学活课本,跳出框框,创造个性呢?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具备创新能力,那么就要从小来培养创新意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人认为,在英语基础教育阶段中,引导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诱发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思想。无论何时都只想求一个正确答案,其个性受到压制和扼制。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最根本的主人,所以我们应多鼓励学生通过质疑,来发现问题,并且大胆的提问,进一步思考,有所创造。
1.1 探究性质疑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其好奇心和叛逆的青春期特点,培养学生对已经明白的实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这一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里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做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通过质疑,学生技能长见识,又能开拓思维,质疑能力得到端粒和提高。例如,在牛津版教材第五模块第一单元里,“Staying a teenager forever would be great.”这一话题就可以让学生引发积极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从多方面质疑这一论点,结论当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各抒己见发掘出了很多新鲜的想法,诸如“Staying young could be great as long as you can take control of yourself well.”“Staying old is also OK if you keep young in your heart.”
1.2 趣味性引导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兴趣、并参与进来,这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环节了。通过学生的自我需求和兴趣,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要达到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学习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在这个的基础上,教学活动会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下顺利开展下去,学生把学习理解为自己的事,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途径去探究并解决学习当中的问题。学生的身心处于愉悦和舒展状态,自主性容易得到发挥和体现。这样,就有助于令学生并不是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质疑并且以搞懂单个问题为止的状态,而是令其以链式和网式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知识成片的融会贯通。在新版教材中,我们亦可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质疑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语言知识。
1.3 耐挫性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但是,想象并不能代表创新。爱迪生为找到一种合适的耐热材料作为灯丝,曾失败了上千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可能带来的更多是失败的思考,但正是这种失败,也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教师,不仅应当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敢于质疑,在学生思路出现逻辑或语法的错误时,也要同样循循善诱,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改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严厉指责学生。而在学生因屡次创新性思维失败后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令其知晓思路创新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在不断失败的道路上摸索,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令学生重拾信心。
2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研究
创新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是创设质疑情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对问题的质疑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意识,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自主质疑、大胆发问。
3 提高教师素质,为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带来更大助益
教师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首先也要求教师的教学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坚持培養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最终就能促进教育的大发展。
英语学习能力 第11篇
一、发挥质疑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质疑能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意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才有所思, 才有所得。如何才能让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主做到“三思”。
1.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如:在教8B Unit 2 Grammar have been/have gone/have been in前, 我给了学生三个例句:My brother ____ to Beijing. He____ to Beijing twice. This time he ____ Beijing for threedays. 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前思考, 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大家互相讨论, 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若有不明之处, 再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学习完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7 Reading A brave young man这篇文章,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this story? 学生们积极思考, 各抒己见。有的从火的角度说:Fire is very dangerous. We should be careful with fire. 有的学生表扬Lin Tao. Lin Tao is a brave, helpful and calm boy.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有的学生说:Mrs Sun is very lucky. I think she must be very grateful to Lin Tao for his help.听完这些丰富多彩的答案, 我知道学生是在用心思考问题的, 作为教师, 我们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见解, 言之有理即可, 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3.课后思考。在新授课教完后, 大多数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是否掌握了新授课的内容, 忽略了对课后反思的追踪。我觉得教师应该向学生了解反思情况, 促进学生养成课后思考的习惯。如每次在语法课上讲的知识我都会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将反思反馈给我。如学习完现在进行时, 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反思说:“我做的练习be动词容易少掉或是现在分词容易写错, 以后我会注意, 也请同学们多加注意”。随后, 我再次强调注意点, 这样每个学生印象都很深刻。其实不仅仅是在语法课后要反思, 每节课后我们都要去反思, 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学然后而知困,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着力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在互动与合作中培养能力。合作、互动式的英语课堂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策略。如我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单词竞赛、口语竞赛、写作竞赛、阅读竞赛等活动,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从“无事做”变“有事做”, 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教师在把握教材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同时, 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自主探索中的问题, 启发、点拨学生, 帮助他们探索发现规律, 把新知融入到一定的知识体系中, 学生就学会学习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的。
3.指导课外学习技巧,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我始终坚持搞好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 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并成立英语兴趣活动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标,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要求学生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并经常抽出课外阅读材料中的某些章节段落, 对如何阅读进行示范性指导, 逐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三、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机会。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不只是体现在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 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1.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 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就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多感观参与,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使学生主动的接受信息, 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 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关联知识, 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环境。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3 Main task要求学生写一个出游的计划。在写作前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泰州、扬州、北京等著名的景点的视频, 借助于网络让学生对这些地方了解更多, 所以在写作时, 学生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只局限于课堂, 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可以提高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网络上开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现在网络上有许多英语课程讲解视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甚至可以与专家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当然学生在利用网络的同时, 教师也要介入心理健康、绿色上网等方面的辅导, 确保学生正确运用网络。
总之, 英语教学只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 方法上予以指导, 空间上予以拓宽, 就能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根林.培养中学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 (3) .
[2]陶纯恭.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2. (11) .
英语学习能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