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游大坝水库作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游大坝水库作文(精选9篇)

游大坝水库作文 第1篇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就像一首诗:“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游览了截流纪念园,坛子岭,185观景台三大景点。

我们在截流纪念园观赏时,看到一个个形象逼真参加当年修筑三峡大坝的工作人员,那都是用钢板做成的。虽然不是真的,但是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修筑三峡大坝的艰难。还有那些修筑三峡大坝的巨大挖土机,搅石机等。我们还看到了三峡大坝上有许多红色机器,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台巨型机器,十分壮观。

我们随后走到坛子岭上,站在坛子岭上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如此令人震撼。

最后我们信步登上了185观景平台,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大坝建筑的勘测点,也是观赏三峡大坝的最佳位置。站在观景台上,鸟瞰三峡工程全貌,高峡平湖尽收眼底。站在观景台上,让江风轻轻拂面,让心慢慢安静,看江水奔腾,听浪涛拍岸。

三峡大坝就像一条巨龙卧在长江上,凝结了华夏人民的智慧。

游大坝水库作文 第2篇

今天,另外一位叔叔开车带我们去游三峡大坝。

路上的风景很漂亮,我们一直在群山环绕之下行驶,路下方就是奔涌的长江。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位于宜昌西陵的长江三峡。今天又是阴雨天,游客还是很多,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三峡分为三个景区:坛子岭,185基地和截流纪念园。坛子岭上观看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大坝在山和水的包围下,反而突出了它的雄伟。我们还看到正在准备通过大坝的.船舶,很好的领略学习了通过峡口的知识。两边落差有高达100多米,明天我们也会乘船从这里通过。185基地离大坝不足10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坝身和发电机组。截流纪念园就是倚山傍水的一个小公园,很漂亮。一路上可以看到在截流中用过的大型机械和铲车。我最喜欢这个纪念园,因为有个假山我最爱,嘿嘿。我爬上爬下好几次,最后鞋都湿透了。还好爸爸妈妈帮我带了袜子和鞋,不然我下午就不舒服了。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措施 第3篇

a) 具体落实安全责任。中国水库管理法规在立法层次上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这些内容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修订,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中小型水库的管理单位是水库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库所有者等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与权利义务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使其有制可依、有章可循;b) 建立独立正规的大坝安全监测中心。目前, 中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漏洞主要集中在安全监管上, 大部分水库只在每次强降雨到来时对水库的安全工程进行临时性检查, 这种检查的随机性较强, 很难透视到工程的内部, 收效甚微。因此, 对水库大坝的安全建立独立的监测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独立的监测中心的职责明确, 对大坝水库的安全管理被纳入日常, 中心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应设备, 提高监测的专业性, 使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c) 通过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 专业性滞后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 也就是说, 水库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水库运转设备缺乏专业支持, 这和国情有一定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风险意识, 当水库一旦出现安全隐患, 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处理, 导致问题越来越大。因此, 对水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对培训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使管理人员可以接收更多专业培训, 并在培训中熟练掌握水库大坝运行观测、度汛预案编制、洪水调度运用和大坝应急抢险等水库管理知识, 以此提高水库管理水平。水库的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全国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承担管理工作。

游大坝水库作文 第4篇

【关键词】水库大坝;灌浆工程;施工技术

在本文的分析中,结合1997年建设的某水库进行具体分析,该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这主要是由浆砌石重力坝、坝后式电站和引水管道等部分组成。水库的总库容到达了1032万m3,正常蓄水位是EL1265.03m。然而,在建设水库时期,由于在技术方面存在这问题,使得水库质量并不是很好,所以水库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坝体灌浆施工技术对水库进行改造加固,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1.对于水库大坝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在该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发现该地的浆砌石块主要是花岗岩组成,但长时间以来,风化现象严重,这使得大坝出现了诸多病态表现。大坝的浆砌石块大部分存在着弱风化情况,而剩下的则是强风化状态,導致坝体处于一个松散的状态。在砌石块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间隙,由于与河道相通,导致河水渗入大坝内,整个大坝已经处于严重的渗漏的状态,这使得水库不仅不能正常地蓄水位,还导致坝体产生的不安全地隐患,威胁到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2.体防渗灌浆设计分析

通过上述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普通的水库加工技术比如说面板加固以及防渗体加固等技术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够暂时性的缓解问题。所以当地政府部门为了根本上消除隐患,在商讨后决定,使用物理灌浆技术对大坝加固。具体的操作方案是先降排水为降到最低,接着采用坝体灌浆加固大坝的技术方法进行坝体防渗体施工,在本次施工中主要三部分完成,一是为了灌注浆液,需要在坝体上钻三排孔,每排孔之间有着1m的间距;二是上游排处在坝下0+000.1m处,在0+001.1m的位置是中间排,而下游排则是处在坝下0+002.1m处;三是上、下游排之间有着2.0m的孔距,但中间排孔距是1.0m,在施工中主要进行着三部分,从孔深1m的位置开始自上而下每5m一段进行灌浆,灌浆压力则需要利用试验得出的数据。一般使用的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灌浆水泥,具备q<5Lu的防渗标准。施工中要按照先固结后帷幕的顺序进行,这有利于工程加固。

3.水库坝体防渗加固灌浆施工技术

3.1灌浆施工试验

为了保证灌浆施工的效果,时间与浆液的配合比以及合理设计灌浆速度,首先是从左岸的一部分区域开始实施灌浆施工的试验,测试灌浆加固效果。在钻孔中,自上而下采用循环钻灌法,分段钻灌,每个分段长度大概为一到两米之间。所使用的灌浆材料是水泥砂浆,因为在孔上部尤其是在孔口部位有着较大的孔洞,所以在灌注浆液的时候不会起压,在该段灌注施工中,水泥砂浆的可灌性强,有利于施工。在中下部区域,堆石体多而密实,再加上孔隙内存在着很多的砂砾,可以充分发挥较好水泥砂浆的可灌性特点,所以没有采用单独使用水泥砂浆的设计方法,而是采用含有粉煤灰的水泥浆进行灌注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着更好地可控性,更有利于施工。

3.2针对施工中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对大坝的灌浆施工中,是按照对三排孔依次灌浆施工的,也就是上中下排孔。通过实际施工发现,上排空的灌浆施工中,并没有出现回水的现象,使得中途施工中遇到掉钻的情况;一直到灌注到中排孔的上游区域和下排孔的中游区域时,才出现回水,使得施工稍变顺利,但由于有些部分还是出现了回水减少或者消失。这表明坝体内部有着太多的空隙,这是必须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否则在剩下的灌浆工作中会出现大量的冒浆与漏浆情况。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般采取的措施为,如果冒浆或漏浆现象还处于控制中,不是特别严重,就只需要按正常的灌浆方法施工就行;一旦冒浆程度超出控制,变得很严重时,必须使用棉纱或者其他防水漏的填堵材料封堵地表与缝隙,紧接着利用低压、浓浆、限流量以及间歇灌浆的方法,将浆液慢慢的灌冲到坝体内部,完成灌浆施工这个环节。

3.3在灌浆施工中对于技术的要求

一是灌浆材料的要求。在出现防渗体灌浆上、下游排大量吸浆现象时,需要添加细砂,并且砂质必须是洁净的,一般保证含泥量<3%;如果有漏浆现象发生,就需要掺加水玻璃,一般是是按照3%~5%的掺加比例。二是灌浆方法的要求。大坝防渗体灌浆上游排与下游排孔是按照先自上而下的顺利采用水泥砂浆填充灌浆,施工中如果出现漏浆的情况,就利用掺水玻璃堵漏处理。防渗体灌浆中间排部分选用纯水泥浆按照自上而下顺序分段孔内循环灌浆方法实施灌浆。三是施工参数具体要求,原则上段长是5m,然而如果出现孔内钻孔回水消失的情况,必须即停即灌,这不在受段长的影响;涉及到纯水泥时,灌浆压力上、下游排(1~6)m,压力一般为0.2MPa、(6~16)m则是0.4MPa,16m以下的区域是0.6MPa;但中间排与上下游排有着区别,在(1~6)m处,压力为0.3MPa,6m以下区域压力达到0.6MPa;如果在充填灌浆中发现孔口没有回水时,就应该利用掺加10%~20%的细砂充填灌浆封堵空隙,如果有坝外漏浆现象发生,就需要结合掺加水玻璃进行填充,直到孔内填满溢浆为止;浆液的水灰比,一般是按照0.8∶1,掺砂量则是按照20%左右进行;当砂浆灌满到孔口并出现返浆时,意味着充填灌浆过程的结束。

3.4防渗体灌浆效果分析

结合本工程的实况分析,防渗体灌浆严格按照设计以及国家技术标准进行,完成整个施工钻孔达到364个,灌浆段长累计达到8161.08m,灌入3942.5t的水泥,单位灌入量达到了483.1kg/m,此外工程中利用砂480t,水玻璃100t。在防渗体灌浆施工完成后,通过观察发现,该大坝的防渗体灌浆质量很高,超出了预期。通过总结灌浆工程,发现随着灌浆施工的进行,上排的浆液灌入量是相对较多的,但中下排区域则是逐渐减少,这表明在浆液灌注的过程中,坝体内的缝隙是相通的,施工到后期,坝体内部已经逐步的被灌满,灌注效果还是可以的。此外,施工后,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发现,坝体内部的空隙已经全部被浆液填满,并且水泥的胶凝状态很好,防渗加固效果较好,达到预期水平。通过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发现坝内防渗体均<5Lu,这与设计是相符合的。

4.总结

本文结合实例综合分析坝体灌浆施工方法,详细的介绍了施工过程,这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大军.水库大坝水库坝体灌浆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17:13.

[2]刘如强.山南水库坝体灌浆工程影响分析[J].山西水利,2009,04:68-69.

[3]李子富.茶山水库大坝灌浆工程若干技术问题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2:125-126.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第5篇

第十六条大坝安全分类标准:

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部颁规范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坝。

二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不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大坝工程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坝。

三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或者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的坝。

第十七条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结束后,鉴定主管部门即应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和安全鉴定报告书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全部鉴定资料成果均应存档,长期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大坝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应根据安全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运行意见和有关措施,对三类大坝,应即立项,安排计划,进行除险加固,限期脱险。在未除险加固前,大坝管理单位应制定保坝应急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所需费用,由大坝管理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列经费解决。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完善大坝安全鉴定制度,保证大坝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坝高小于15米、库容1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所称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发电和过船建筑物。

第三条大坝安全鉴定实行分级负责:大型水库大坝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70米以上的中小型水库大坝由盛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中型水库大坝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米以上小型水库大坝由地(市)或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大坝,由县或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水利部直辖的水库大坝,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组织鉴定。

第四条大坝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对大坝按期进行安全鉴定。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2~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6~组织一次安全鉴定。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无正当理由不按期鉴定的,属违章运行,导致大坝事故的,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章鉴定的组织和程序

第五条大坝的安全鉴定应逐个分别进行,鉴定工作由组织鉴定的主管部门负责主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

第六条大型水库的安全鉴定专家组一般由9~11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人数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中型水库的专家组人数一般由7~9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专家不少于3名。小型水库专家组一般由5~7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专家不少于2名。专家组应包括下列各方面的人员:

1.大坝主管部门的`技术负责人;

2.大坝运行管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有关运行管理单位的专家;

3.有关设计和施工部门的专家;

4.有关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的专家;

5.有关大坝安全管理单位的专家。

专家组中应含有水文、地质、水工、机电、金属结构等各方面的专家。

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的资格应经上级大坝安全主管部门认可,认可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条大中型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程序可适当简化。

1.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主管部门下达安全鉴定任务,编制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计划;

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办法 第6篇

(浙防汛[1999]40号)

为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加强对大坝汛期的巡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小

(二)型以上已投入运用的土石坝工程,对其他坝型及重要山塘可结合工程实际参照执行。

2、本办法仅指汛期的巡查,不替代按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开展的正常性管理中的检查。

3、大坝巡视检查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各类泄洪、输水设施及其闸门,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施。

4、巡视检查的组织

4.1水库大坝巡视检查由水库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没有专管机构的小型水库由主管部门(如乡镇、村等)组织实施。水库管理单位行政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为巡查总负责人。

4.2大坝巡视检查人员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参加。必要时,可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专家会同检查。

4.3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汛前应组织小型水库管理人员和参加巡查的乡(镇)、村干部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4.4水库大坝的巡视检查工作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方式、检查顺序、检查路线、记录表式、每次巡查的文字材料及检查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等内容,水库大坝巡视检查情况应归入水库技术档案。

5、在汛期,当水库达到设计正常高水位前后时,每天应至少进行一次巡查,病险水库达到汛期控制水位时,每天不少于二次。

当大坝遇到可能严重影响安全运用的情况(如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以及库水位骤升骤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等),应加密巡查次数;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监视观测。

6、巡查重点:大坝上游水面附近,上、下游坝面,坝脚(含镇压层范围),涵洞进出口部位,溢洪道两侧岩体,监测系统以及病险水库的隐患部位等。

7、检查方法:通常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量测。对大坝表面(包括坝脚、镇压层)要由数人列队进行检查,以防漏查。

7.1眼看—-察看迎水面大坝附近水面有否旋涡;迎水面护坡块石有否移动、凹陷或突鼓;防浪墙、坝顶有否出现新的裂缝或原存在的裂缝有无变化;坝顶有否塌坑;背水坡坝面、坝脚及镇压层范围内有否出现渗漏突鼓现象,尤其对长有喜水性草类的地方要仔细检查,判断渗漏水的浑浊变化;大坝附近及溢洪道两侧山体岩石有否错动或出现新裂缝;通讯、电力线路是否畅通等。

7.2耳听—耳听有否出现不正常水流声。

7.3脚踩—检查坝坡、坝脚是否出现土质松软或潮湿甚至渗水。7.4手摸—当眼看、耳听、脚踩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则用手作进一步临时性检查,对长有杂草的渗漏处逸区,则用手感测试水温是否异常。

8. 检查记录和报告

8.1 每次巡视检查应作好详细现场记录,有关人员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除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8.2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视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8.3汛期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精选) 第7篇

来源: 颁布单位:水利部 编辑:cllc02 添加日期:2004-10-17 9:07:50

文件编号: 颁布日期:2003-7-2 实施日期:2003-8-1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库大坝(以下简称大坝)安全管理,规范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保障大坝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m以上或库容100万m3以上水库的大坝。坝高小于15m或库容在10万m3~100万m3之间的小型水库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门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辖的大坝。其它部门管辖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等建筑物。

第三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以下称鉴定审定部门)按本条第四、五款规定的分级管理原则对大坝安全鉴定意见进行审定。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它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它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流域机构审定其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水利部审定部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第四条 大坝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管辖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大坝安全鉴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以下称鉴定组织单位)。水库管理单位协助鉴定组织单位做好安全鉴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

第六条 大坝安全状况分为三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二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不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但达不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在一定控制运用条件下能安全运行的大坝。

三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或者工程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不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第二章 基本程序及组织

第七条 大坝安全鉴定包括大坝安全评价、大坝安全鉴定技术审查和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审定三个基本程序。

(一)鉴定组织单位负责委托满足第十一条规定的大坝安全评价单位(以下称鉴定承担单位)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和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二)由鉴定审定部门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并主持召开大坝安全鉴定会,组织专家审查大坝安全评价报告,通过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三)鉴定审定部门审定并印发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第八条 鉴定组织单位的职责:

(一)按本办法的要求,定期组织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二)制定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委托鉴定承担单位进行大坝安全评价工作;

(四)组织现场安全检查;

(五)向鉴定承担单位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六)筹措大坝安全鉴定经费;

(七)其他相关职责。

第九条 鉴定承担单位的职责:

(一)参加现场安全检查,并负责编制现场安全检查报告;

(二)收集有关资料,并根据需要开展地质勘探、工程质量检测、鉴定试验等工作;

(三)按有关技术标准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四)按鉴定审定部门的审查意见,补充相关工作,修改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五)起草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六)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条 鉴定审定部门的职责:

(一)成立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

(二)组织召开大坝安全鉴定会;

(三)审查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四)审定并印发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五)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一条 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评价,由具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或者水利部公布的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

其他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评价由具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其它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评价由具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上述水库的大坝安全评价也可以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

鉴定承担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业绩表现差,成果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鉴定承担单位应当取消其承担大坝安全评价的资格。

第十二条 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应由大坝主管部门的代表、水库法人单位的代表和从事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组成,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9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6名;其他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7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3名;其他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二)大坝主管部门所在行政区域以外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大坝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等单位的在职人员以及从事过本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的人员总数不得超过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四)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应根据需要由水文、地质、水工、机电、金属结构和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五)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履行职责。

第三章 工作内容

第十三条 现场安全检查包括查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运行资料,对大坝外观状况、结构安全情况、运行管理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提出大坝安全评价工作的重点和建议,编制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报告。

第十四条 大坝安全评价包括工程质量评价、大坝运行管理评价、防洪标准复核、大坝结构安全、稳定评价、渗流安全评价、抗震安全复核、金属结构安全评价和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等。

大坝安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补充地质勘探与土工试验,补充混凝土与金属结构检测,对重要工程隐患进行探测等。

第十五条 鉴定审定部门应当将审定的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及时印发鉴定组织单位。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库及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报送相关流域机构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备案,并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结果汇总后报送相关流域机构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备案。

第十六条 鉴定组织单位应当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调度管理措施,加强大坝安全管理。

对鉴定为三类坝、二类坝的水库,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对可能出现的溃坝方式和对下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采取除险加固、降等或报废等措施予以处理。在处理措施未落实或未完成之前,应制定保坝应急措施,并限制运用。第十七条 经安全鉴定,大坝安全类别改变的,必须自接到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大坝注册登记机构申请变更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鉴定组织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对大坝安全评价

报告和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所需费用,由鉴定组织单位负责筹措,也可在基本建设前期费、工程岁修等

费用中列支。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要求进行大坝安全鉴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

期改正;对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监管不力,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

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95年3月20日发布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同

时废止。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第8篇

(1995年3月20日水利部水管[1995]86号通知发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完善大坝安全鉴定制度,保证大坝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坝高小于15米、库容1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所称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发电和过船建筑物。

第三条

大坝安全鉴定实行分级负责:大型水库大坝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70米以上的中小型水库大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中型水库大坝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米以上小型水库大坝由地(市)或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大坝,由县或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水利部直辖的水库大坝,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组织鉴定。

第四条

大坝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对大坝按期进行安全鉴定。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2~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6~10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无正当理由不按期鉴定的,属违章运行,导致大坝事故的,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章

鉴定的组织和程序

第五条

大坝的安全鉴定应逐个分别进行,鉴定工作由组织鉴定的主管部门负责主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

第六条

大型水库的安全鉴定专家组一般由9~11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人数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中型水库的专家组人数一般由7~9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专家不少于3名。小型水库专家组一般由5~7名专家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专家不少于2名。专家组应包括下列各方面的人员:

1.大坝主管部门的技术负责人;

2.大坝运行管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有关运行管理单位的专家;

3.有关设计和施工部门的专家;

4.有关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的专家;

5.有关大坝安全管理单位的专家。

专家组中应含有水文、地质、水工、机电、金属结构等各方面的专家。

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的资格应经上级大坝安全主管部门认可,认可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条

大中型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程序可适当简化。

1.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主管部门下达安全鉴定任务,编制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计划;

2.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对大坝安全进行分析评价,编写分项分析评价报告和大坝安全论证总报告;

3.组织现场安全检查,编写现场安全检查报告;

4.组建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审查安全分析评价报告、安全论证总报告和现场安全检查报告,召开鉴定会议,讨论并提出安全鉴定报告书;

5.编写安全鉴定总结,上报和存档。

第八条

组织安全鉴定的大坝主管部门的职责:

1.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

2.征询专家组意见,编制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单位对大坝安全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分项分析评价报告和大坝安全论证总报告;

4.组织并主持现场安全检查,组织编写现场安全检查报告;

5.编写安全鉴定总结,将有关的鉴定成果和文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并存档。

第九条

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职责:

1.审查大坝安全分项分析评价报告和安全论证总报告;

2.审查现场安全检查报告,必要时进行重点检查;

3.主持安全鉴定会,提出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评定大坝安全类别,并提出对工程的加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大坝运行管理单位职责:

1.为安全鉴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包括:

(1)大坝勘测设计资料;

(2)大坝施工资料;

(3)验收交接有关文件资料和图纸;

(4)续建、加固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资料;

(5)历年管理运行情况资料;

(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考证资料、历年观测资料整编成果和分析;

2.编写大坝运行管理情况报告;

3.参加并配合现场安全检查工作,保证安全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4.配合专家组工作;

5.按鉴定意见加强大坝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通常包括对大坝的实际状况进行安全性的分析评价,和进行现场的安全检查。

第十二条

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位,或委托大坝安全管理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对大坝安全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报告。分析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大坝洪水标准复核,包括水文和洪水调度计算的复核;

2.大坝抗震复核,包括地震烈度和大坝抗震的复核;

3.大坝质量分析评价,包括施工期和大坝现状质量分析;

4.大坝结构稳定和渗流稳定分析,包括变形稳定分析;

5.大坝运行情况分析,包括工程老化分析;

6.大坝安全综合分析,提出大坝安全论证总报告。

第十三条

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现场安全检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由安全鉴定主管部门主持,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参加,大坝的运行管理单位密切配合,检查后,应编写出现场安全检查报告。现场安全检查内容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

大坝安全鉴定过程中,发现尚需对工程补作探查或试验,以进一步了解情况作出判断时,鉴定主管部门应根据议定的探查试验项目及其要求和时限,组织力量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受委托单位应按要求提交探查、试验成果报告。

第四章

大坝安全鉴定成果

第十五条

在对大坝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和组织现场安全检查的基础上。专家组应认真审查,充分讨论。对大坝的安全作出综合评价,并评定大坝安全类别,提出安全鉴定报告书。安全鉴定报告书格式见附件。

第十六条

大坝安全分类标准:

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部颁规范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坝。

二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不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大坝工程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坝。

三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或者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的坝。

第十七条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结束后,鉴定主管部门即应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和安全鉴定报告书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全部鉴定资料成果均应存档,长期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

大坝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应根据安全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运行意见和有关措施,对三类大坝,应即立项,安排计划,进行除险加固,限期脱险。在未除险加固前,大坝管理单位应制定保坝应急措施。

第五章

第十九条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所需费用,由大坝管理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列经费

解决。

第二十条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资料 第9篇

告 安全鉴定报告

目录1

坝安全综合评价.....................................................................11..1 1

工程概况

..........................................11..2 2

坝安全综合评价

..................................81..3 3

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议

...............................112

水库基本情况介绍.....................................................................132..1 1

工程概况

.........................................132..2 2

工程地质

.........................................162..3 3

工程效益

.........................................172..4 4

工程存在问题

.....................................183

防洪标准复核及评价.................................................................183..1 1

洪水复核

.........................................183..2 2

调洪计算

.........................................273..3 3

水库防洪标准复核

..................................333..4 4

结论

.............................................344

坝渗透稳定分析...................................................................354..1 1

工程基本情况

.....................................354..2 2

坝渗流稳定计算

................................364..3 3 结论

.............................................415..大

坝现状坝坡稳定复核...........................................................425..1 1

基本资料

.........................................425..2 2

坝坝坡稳定计算

................................425..3 3

结论

.............................................516.溢洪道工程安全评价...............................................................526..1 1

溢洪道现状

.......................................526..2 2

工程地质

.........................................526..3 3

溢洪道泄流能力复核

...............................526..4 4

结论

.............................................53

7.泄洪洞工程安全评价 .................................................................54

7.1 1

泄洪洞现状

.......................................54

7.2 2

工程地质

.........................................54

7.3 3

泄洪洞泄流能力复核

...............................54

8.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安全复核 .................................................56工程质量评价.............................................................................57

9.1 1

坝工程质量

....................................57

9.2 2

泄洪洞工程质量

...................................581

坝安全综合评价1..1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位于保定市满城县县城西北部山区神星镇马连川村,漕河支流马连川沟上,控制流域面积 22 千米2 ,50%年径流量为 317 万米 3 ,总库容 576 万米3 ,兴利库容 176 万米 3 ,防洪库容 396 万米 3 ,是满城县管的 小(1)型水库.该水库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流域面积图、大 坝断面图分别见图 1-1、图 1-2、图 1-3、、图 1-4.通过对水库的 几次加固、改建和扩建,防洪标准由建库时的 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提高到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由大 坝、溢洪道、泄洪洞等建筑物组成.某水库原工程特性指标见表 1-1、复核后的 特性指标见表 1-2.大 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 112.55 米,坝长 312 米,最大 坝高 24米,坝顶平均宽度 5 米,混凝土路面,坝顶设防浪墙,墙高 1 米.坝上游边坡为 1:3,坝下游边坡 1:2,坝上游高程 103 米处设 2 米宽马道;坝下游坡在 102.25 米高程处设 2 米宽马道,坡脚设棱体排水体;坝基设灰土截水槽,但大 部分槽段未处理到基岩,坝前 15 米~30 米做厚 0.5~1.0 米的 粘土铺盖防渗.大 坝设有测压井设施.溢洪道位于大 坝左端,小 山包之后,岩石条件良好.距左坝头 50 米开凿北岸山包,改建成为开敞式溢洪道,长 410 米,宽 30 米.由于原坝下涵洞不断发生沉陷裂缝,1966 年,于右岸山坡重新开凿输水隧洞,全长 270 米,洞径 2.5 米,钢筋混凝土衬砌,同时将原坝下涵洞堵闭.某水库地理位置图

图 1-1

某水库平面布置图

图 1-2

某水库流域面积图

图 1-3

112.5588.2584.2575.251:21:21:31:3103.4正常水位

1:31:31:21:2干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均质土坝225碎石土沙卵石75.2584.2588.25103102.25112.55灰土截水槽大坝标准断面图

图1-4

表 1-1

某水库工程 1979 年水文特性指标表

建设地点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 大 坝 坝型 均质坝 所在河流 漕河支流马连川沟上 坝顶高程 112.55 米 控制面积 22 千米2

最大 坝高 24.3 米 管理权限 县级 坝顶长度

312 米 建成日期 1958 年 坝顶宽度米 地震设计烈度度

坝基防渗型式 截水槽、粘土铺盖 高程基准 黄海高程 溢洪道 型式 宽顶堰 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 工程等别 四等 堰顶高程 102.95 米 设计标准 50 年 堰顶净宽 30 米 校核标准 500 年 最大 泄量 792 米3 /s 水 文 特 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 700 米米 泄洪洞

型式 有压隧洞 多年平均径流量 396 万米3

进口底高程 92.75 米 50 年洪峰流量 745 米3 /s 断面尺寸 ¢2.5 米 50 年 24 小 时洪量 726 万米3

闸门型式平板钢闸门

500 年洪峰流量 1108 米3 /s 最大 泄量 55 米3 /s 500 年 24 小 时洪量 1135 万米3

水 库 特 征 调节性能 年调节

水位 校核洪水位 108.7 米

设计洪水位 107.2 米

正常蓄水位 102.95 米

汛限水位 99.75 米

死水位 92.75 米

库容 总库容 576 万米3

调洪库容 396 万米3

兴利库容 176 万米3

死库容 4 万米3

表 1-2

某水库工程复核后特性指标表

建设地点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 大 坝 坝型 均质坝 所在河流 漕河支流马连川沟上 坝顶高程 112.55 米 控制面积 22 千米2

最大 坝高 24.3 米 管理权限 县级 坝顶长度

312 米 建成日期 1958 年 坝顶宽度米 地震设计烈度度

坝基防渗型式 截水槽、粘土铺盖 高程基准 黄海高程 溢洪道 型式 宽顶堰 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 工程等别 四等 堰顶高程 103.40 米 设计标准 50 年 堰顶净宽 30 米 校核标准 500 年 最大 泄量 579.33 米3 /s 水 文 特 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 700 米米 泄洪洞

型式 有压隧洞 多年平均径流量 396 万米3

进口底高程 92.75 米 50 年洪峰流量 647 米3 /s 断面尺寸 ¢2.5 米 50 年 24 小 时洪量 539 万米3

闸门型式平板钢闸门

500 年洪峰流量 1072 米3 /s 最大 泄量 50 米3 /s 500 年 24 小 时洪量 1084 万米3

水 库 特 征 调节性能 年调节

水位 校核洪水位 108.46 米

设计洪水位 106.09 米

正常蓄水位 103.40 米

汛限水位 99.75 米

死水位 92.75 米

库容 总库容 483 万米3

调洪库容 403 万米3

兴利库容 194 万米3

死库容 4 万米31..2 2

坝安全综合评价1..2 2..1 1

防洪标准复核

1.2.1.1 设计洪水复核

本次洪水复核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结果与历年洪水复核成果比较见表 1-3.表 1-3

设计洪水成果比较表

计算时间 重现期(年)最大 24 小 时雨量(米米)入库洪峰流量(米3 /s)洪水总量(万米3)1957 年 20 220 168 368.5 100 280 218 509.5

370 575 980 500 622 820 1540 1965 年 50 428 555 660 1979 年 3 月(三查三定)50 398 745 726 500 642 1108 1235 本次洪水 复核 50 418.8 647 539 500 698.4 1072 1084 由表3-7可以看出:几次成果比较24小 时暴雨比较接近;设计洪峰与1965年和1979年三查三定成果接近,相差不大 ,设计洪量小 于原成果较多;校核洪峰与 1979 年接近,洪量小 于原成果较多.本次洪水计算是依据 1985 年编制的 《河北省中小 流域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并参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漳河北~北拒马河中支南渠段初步设计水文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水文分析报告》)成果,对《图集》中各项系数在《水文分析报告》中做了

合理性分析,考虑了

“96.8”洪水,并对某些系数进行了

调整.由于下垫面发生了

变化,1985年编制的 《图集》对降雨径流关系经过修定,径流深比 80 年以前的 偏小 ,所以本次计算的 成果洪量小 于原成果也是合理,成果更接近实际情况.1.2.1.2 防洪安全复核

经调洪演算不同重现期的 洪水位与最高允许洪水位相比较,结果见表 1-4.表 1-4

抗洪能力复核表

(单位:米)

项目 洪水标准 调洪最高洪水位 允许最高洪水位 防浪墙 50 年 106.09 112.01 500 年 108.46 112.61 大 坝 50 年 106.09 112.05 500 年 108.46 112.55 由上述分析可知,水库允许最高洪水位大 于调洪最高洪水位,某水库的 抗洪能力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 规定,即能达到 50 年一遇洪水的 设计标准,又能满足500 年一遇的 洪水的 校核标准.1 1..2 2..2 2

坝结构安全复核

1.2.2.1 大 坝渗透稳定复核 大 坝渗透稳定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5

大 坝渗透稳定计算结果

部位 计算坡降 允许坡降 正常 设计 校核 坝基沙卵石 0.08 0.10 0.11 0.15 碎石土与沙卵石接触部位 0.41 0.48 0.54 0.2 从计算结果来看,坝基碎石土和沙卵石接触部位渗透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高水位运行期坝脚前碎石土层可能会被击穿,产生塌坑和裂缝,增大 水库渗漏量,进一步带走坝体内部基础土颗粒,发生渗透破坏,威胁坝体安全.水库运行记录显示水库几次塌坑、裂缝都是发生在前坝脚处,相对坝后位置发生管涌,与本次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而且到目前位置水库大 坝前坝脚处没有作除险加固工程,所以水库大 坝存在渗透破坏问题.1.2.2.2 坝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大 坝现状坝坡稳定计算最小 安全系数见下表: 表 1-6

大 坝下游坡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水位 允许安全系数 计算安全系数 校核洪水位(108.46 米)1.15 1.182 设计洪水位(106.09 米)1.25 1.205 正常水位(103.40 米)1.25 1.219 设计洪水位遇地震 1.10 1.055 表 1-7

大 坝上游坝坡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水位 允许安全系数 计算安全系数 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水位 1.15 1.665 设计洪水位遇地震 1.10 1.624

由表 1-6、1-7 可看出,大 坝下游坝坡在设计洪水位、正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遇地震时下游坝坡稳定计算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和设计洪水位遇地震时上游坝坡稳定计算满足规范要求.1.2.2.3 大 坝填筑质量评价 由于仓促施工,工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在水库运用中不断出现问题.水库运用以来,大 坝多次发生管涌、塌坑,纵向、横向裂缝有的 长达十几米,政府多次组织对大 坝进行维修、加固,但对于大 坝产生裂缝、塌坑的 大 坝前坝脚处一直没有做工程.1 1..2 2..3 3

溢洪道安全复核

1.2.3.1 泄流能力复核 按现行规范进行复核,复核所得溢洪道的 泄量满足泄流要求.1.2.3.2 结构复核 溢洪道出口有 6 户农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1..2 2..4 4

泄洪洞安全复核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对泄洪洞泄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本次复核溢洪道最大 泄量为50米3 /s,泄洪洞泄流能力满足规范要求.2003年对隧洞进行灌浆加固,现状泄洪洞结构满足要求.1 1..3 3

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议1..3 3..1 1

结论

(1)某水库防洪标准基本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 规定.某水库整体防洪安全评定为 A 级.(2)通过对大 坝的 渗透稳定计算,碎石土与沙卵石接触部位高水位运行期渗透坡降将大 于允许值,有可能威胁坝体安全.从水库工作人员了

解到,水库高水位时大 坝右端有管涌出现.通过大 坝的 坝坡稳定计算,可知大 坝下游坝坡在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正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遇地震时下游坝坡稳定计算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和设计洪水位遇地震时上游坝坡稳定计算满足规范要求.某水库大 坝结构安全性评定为 C 级.(3)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规范要求.有 6 户农家正处溢洪道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某水库溢洪道安全性评定为 A.(4)泄洪洞流量满足泄洪要求,现状泄洪洞结构满足要求.某水库泄洪洞安全性评定为 A.(5)泄洪洞工作闸门为平板铸铁闸门,采用卷扬式启闭机,使用至今虽仍能正常使用,但是操作不便.2003 年增设泄洪洞进口检修闸门,检修闸门采用铸铁闸门,LQ20 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工程,并对工作闸门进行检修保养,更新动力线路;对进水塔管理房进行改建.某水库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满足运用要求.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安全性评定为 A 级.综上所述,根据大 坝安全分类标准,某水库大 坝为三类坝.1 1..3 3..2 2

建议

通过对某水库工程鉴定,建议对其采取以下工程措施:(1)坝基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威胁坝体安全,应进行加固处理.(2)大 坝下游坝坡现状不能满足稳定要求,建议培厚下游坝坡.(3)搬迁溢洪道出口处六户农户至安全位置.(4)改建管理房屋工程.2

水库基本情况介绍2..1 1

工程概况2..1 1..1 1

工程位置

某水库是满城县管的 小(一)型水库,位于县城西北部山区神星镇马连川村,漕河支流马连川沟上,控制流域面积 22 千米2 ,50%年径流为317万米3 ,总库容576万米 3 ,洪水设计标准 50年一遇,校核标准500年一遇.2 2..1 1..2 2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气候 满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北.位于东径114°56ˊ53“-115°32ˊ10”,北纬 38°43ˊ56“-39°07ˊ35”之间.北同易县接壤,南与清苑县相邻,西和顺平县交界,东连保定市郊、徐水县;县境东西长 50.6 千米,南北宽 43.8 千米,总面积 650.19 千米2 ,其中山丘区 342.8 千米2 ,平原区 307.35 千米 2.某水库所属流域为漕河流域,水库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 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2.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700 米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396 万米3.(2)地形地貌、土壤 满城县西北为丘陵半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多在60-600 米之间均为太行山东麓余脉,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坡陡流急.与易县交界的 大 牛山,顶峰海拔 1052 米,是全县的 制高点.靠近顺平县和易县两侧,分别有界河、漕河通过;中间山脉为两河分水岭.在河流上游两岸,山势陡峭,层峦叠嶂.顺河而下,两岸趋于开阔.就地貌成因,系由侵蚀构造及剥蚀堆积形成的 低山和堆积形成的 开阔河滩.县东和南部系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 16.5-60 米之间.全县最低地面在东部县界边缘的 徐河桥一带,地面高程 16.5 米.东部平均地面坡度 1/800,南部平均地面坡度 1/630.东部平原靠近徐水、清苑两县和市郊,分别有大 马坊、一亩泉、尹庄、江城等洼地.县中部属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积带的 交接处;低山台地相间,黄土沟壑纵横,呈浅山丘陵地貌.全县砂土和砂壤土占总面积的 36%,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界河两岸及漕河上游地区.轻壤土和中壤土占 64%,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冲洪积平原区.2 2..1 1..3 3

水库概况

1957 年,保定专署水利局曾以(57)水农字第 42 号文向省水利厅呈报初步设计任务书,省水利厅农水局以水保便字第 103 号文通知“速报设计书,以便批复”.实际是采用了

设计与施工并进的 办法,与初由满城县组织人员开始勘测,11 月 10 日正式动工,于 11 月 15 日由满城县人民委员会水利科将水库设计书及施工方案 上报保定专署水利局.经过冬春两季的 紧张施工,投资30万元,于1958年6月竣工,当年蓄水运用.某水库挡水建筑物为均质土坝,长 312 米,原坝顶高程 108.35 米,防浪墙高 0.4 米,原坝顶宽 4 米.河床段坝基为天然砂卵石透水层,筑坝时曾开挖截水槽,但未能达基岩.在主河槽左岸坝下砂卵石基础上,埋设有浆砌块石衬砌、料石盖板矩形涵洞,底宽 0.7 米,高 1.4 米.由于仓促施工,工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在水库运用中不断出现问题.1959年放水洞有两处漏清水,并有裂隙,9月底水位在103.45米时大 坝基础发生管涌 3 天;1960 年水库放水后,前大 坝坝脚处发现陷坑 3

个;1961 年、1962 年放水洞出现小 裂缝 20 多处;1963 年汛前大 坝前坝脚出现两条裂缝,其中一条伸向坝内长 20 米,宽 0.1 米.随着问题的 不断出现,对水库工程进行了

不断的 维修和加固.1962 年,投资 10 万元,将原土基溢洪道进行改造.距左坝头 50 米,开凿北岸山包,改建成开敞式弯型溢洪道,底宽 20 米,全长 410 米,其中有 180 米为岩基.最大 泄量达 317.5 立方每秒.1963 年汛期,将大 坝和防浪墙同时加高 0.4 米.汛后,于 11 月份又将溢洪道底下降 1 米,同时扩宽 5 米.由于原坝下涵洞不断发生沉陷裂缝,于右岸山坡重新开凿输水隧洞,全长 270 米,洞径 2.5 米,钢筋混凝土衬砌,同时将原坝下涵洞堵闭.至次年 7 月份完工,共投资 40 万元.1976 年 4 月,对水库进行了

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大 坝加高 3.8 米,坝顶修1米高防浪墙,溢洪道由原来的 25米扩宽到30 米,在溢洪道上修建一座长 53 米、宽 4.4 米、高 10 米的 交通桥.经过 1 年零 5 个月的 施工,用工 34.2 万个,投资 41.7 万元,完成了

水库扩建工程.为解决左端坝基渗漏问题,1979 年汛前,在溢洪道进口前 100 米范围内加筑了

粘土铺盖,并沿溢洪道东翼墙向南 100 米内做了

截水槽工程.于 4 月份动工,6 月份竣工.完成土方 3 万立方米,砂石方 1180立方米.共用工 7.98 万个,投资 10 万元.水库运用以来,大 坝多次发生管涌、塌坑,纵向、横向裂缝有的 长达十几米,政府多次组织对大 坝进行维修、加固,但对于大 坝产生裂缝、塌坑的 大 坝前坝脚处一直没有做工程.2003 年某水库进行了

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主要项目包括:增设泄洪洞进口检修闸门,检修闸门采用铸铁闸门,LQ20 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并完成所建检修闸门闸室、刚架结构;对导流沟进行清淤和侧墙改

造,完成浆砌石导流渠 40 米,完成清淤及混凝土八字翼墙修整;对工作闸门进行检修保养;更新动力线路;对进水塔管理房进行改建;对隧洞进行灌浆加固,完成 160 米压力隧洞的 固结灌浆、回填灌浆.通过对水库的 几次加固、改建和扩建,防洪标准由建库时的 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提高为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0 年一遇洪水校核.1982 年在水库“三查三定”中,对工程现状进行了

复核验算,其防洪标准已达到万年一遇以上.水库建成后,在防洪上发挥了

很大 作用.1963 年汛期,8 日降雨991 毫米,最大 24 小 时降雨 429 毫米,入库洪峰流量 516 立方米每秒,下泄量仅 243 立方米每秒,消减洪峰 53%,有效地保障了

沿河人民生命财产的 安全.在蓄水灌溉方面也发挥了

一定作用,每年灌溉 2000 来亩耕地,最多一年 2600 亩.2 2..2 2

工程地质

某水库位于满城县漕河中游支流马连川沟上,位于神星镇马连川村,库区属于中低山侵蚀,堆积地貌,山体主要由白云岩间有石灰岩.由于长期受地质构造、运动、风化剥蚀作用,沟谷比较发育,河谷多有堆积物、坡积物,河床内分布较厚的 第四纪冲积物、洪积物,该区岩石风化较严重,节理发育.取水泄洪建筑物处地质为较为完整的 白云岩,裂隙较发育没有断裂带.泄洪隧洞沿线有较大 断层 1 处,大 裂隙 2 处,已做加固处理.坝址处河谷呈U字型,河谷两岸基岩裸露,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呈浅白色或青灰色,表层为强风化层,岩体为东南走向,沉积层状明显,呈雁形排列,河床为砂卵石夹杂黄土覆盖,砂卵石呈

浅白色或灰色,为白云岩或石灰岩,一般粒径在 0.5~10 厘米之间,覆盖层厚 3~15 米,属于中度 透水层.溢洪道位于坝址左侧,为山包左侧山沟开挖而成,基岩裸露,岩性为白云岩、岩体中度 风化状态.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强度 较高,压缩性低,抗风化,抗冲蚀能力较强.下游 280 米为土基溢洪道,部分做有浆砌石导流墙,已破坏.2 2..3 3

工程效益

(1)某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0000亩,实际灌溉面积4800亩,某水库配套有马连川渠,干渠总长 2.0 公里,设计引水流量 1 米3 /s,渠系配套不完善.灌区控制面积大 都是井渠双配套,但是井灌一是无法保证供水,二是费用太高,大 多数农民希望用马连川渠灌水,特别是春季,在干旱年也能保证 3600 亩的 灌溉面积,并灌水 2 次左右.多年来为灌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

巨大 贡献.丰水年可收水费 1.5 万元,平枯水年可收水费 0.5 至 1 万元.(2)养鱼效益:宜养鱼水面300亩,已承包给马连川村经营,每年收取承包费0.5万元,年均放养鱼苗20万尾,年产鱼1.2万公斤,年纯收入1.5万元.(3)防洪效益:受保护的 城镇、村庄有:神星镇、马连川村、翟家佐村、石佐村、李佐村、寺角村、神星村.受保护的 重要厂矿企业:部直属企业惠阳厂、机械厂、化工厂 3家、造纸厂 180 家.受保护的 铁路、公路:保神铁路、满易公路.某水库泄洪与漕河洪峰叠加后,将影响下游广大平原区,甚至威

胁保定市防洪安全.水库建成后,在防洪上发挥了

很大 作用.1963 年汛期,8日降雨991毫米,最大 24小 时降雨429毫米,入库洪峰流量516立方米每秒,下泄量仅 243 立方米每秒,消减洪峰 53%,其余几次有溢流的 洪水也都有效地消减了

洪峰,保障了

沿河人民生命财产的 安全.2 2..4 4

工程存在问题

经过了

多次坝体维修、加固,目前大 坝存在的 主要问题:(1)坝基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威胁坝体安全,应进行加固处理.(2)溢洪道出口有 6 户农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3)管理设施不完善.管理房已破旧不堪,不能遮风避雨,需改造管理房.3

防洪标准复核及评价3..1 1

洪水复核3..1 1..1 1 历次设计洪水及成果

某水库历年设计洪水及成果见表 3-1.表 3-1

某水库历年设计洪水及成果表

计算时间 重现期(年)最大 24 小 时雨量(米米)入库洪 峰流量(米3 /s)洪水总量(万米3)1957 年 20 220 168 368.5 100 280 218 509.5

370 575 980 500 622 820 1540 1965 年 50 428 555 660 1979 年 3 月(三查三定)50 398 745 726 500 642 1108 1235 3 3..1 1..2 2 本次洪水复核计算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 规定,某水库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四等,主要永久建筑物为 4 级.洪水标准按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该流域面积为 F=22平方公里,可用最大 24 小 时暴雨计算设计洪水.由于该流域缺少实测水文资料,依据1985 年编制的 《河北省中小 流域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并参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漳河北~北拒马河中支南渠段初步设计水文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水文分析报告》)成果,对某些系数进行了

调整.((1 1))

0 50 年一遇设计洪水计算 某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F=22千米2 ,主河道长度 L=5.65千米,主河道纵坡 i=1.73%.位于太行山迎风Ⅲ区 <1> 设计暴雨 ① 点暴雨计算 该流域位于太行山迎风区,根据流域中心所在位置,从《河北省中小 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图集》)附图二~九查取 24h、6h、1h 暴雨均值 X 0 及变差系数 C V ,取 C S /C V =3.5.应用 P—Ⅲ型曲线,即可求得五十年一遇的 上述三种历时的 点暴雨量.计算成果列表如

下: 表 3-2

点暴雨计算表 项目 特征值 五十年一遇暴雨量(米米)X o(米米)C V

C S /C V

K P小 时暴雨 120 0.8 3.5 3.49 418.8小 时暴雨 90 0.64 3.5 2.91 261.9小 时暴雨 43 0.6 3.5 2.77 119.1

② 面雨量计算 将上表所列 1h、6h、24h 点暴雨,根据《河北省设计暴雨图集》中求任一历时(t)暴雨量的 公式求出各种历时点雨量,公式如下: b anbp tptp t H H,1)/( 

式中:H tp ——某一历时设计雨量;

H bp ——相邻两个标准历时后一历时的 设计雨量;

n a,b ——相邻两个标准历时 t a(前)和 t b(后)的 设计雨量 H a和 H b 区间的 暴雨递减指数.n a,b 值的 使用范围和计算如下:

n 1 为 10 米 in ~ 1h 之 间 的 递 减 指 数 ,n 1 =1+1.285lg(H 10p /H 1p);

n 2 为 1~6h 之间的 递减指数,n 2 =1+1.285lg(H 1p /H 6p);

n 3 为 6~24h 之间的 递减指数,n 3 =1+1.661lg(H 6p /H 24p);

n 4 为 24~3d 之间的 递减指数,n 4 =1+2.096lg(H 24p /H 3p);各标准历时相邻二个时段之间,任一历时 t 设计雨量,可分别按下列各式求得:10~60 米 in:

1160)60 /(np tpt H H ;1~6h:

216)6 /(np tpt H H ;6~24h:

3124)24 /(np tpt H H 

24h~3d:

4172)72 /(np tpt H H 

得出的 点暴雨量乘以点面折减系数(《图集》查得)求得设计面雨量.不同历时面雨量成果列表如下: 表 3-3

年一遇 24h 暴雨面雨量计算表

历时(小 时)点雨量(米米)点面折减系数 面雨量(米米)1 119119***2*********628928930***************18.8 1 419

③ 采用横山岭站“63.8”设计雨型,用其雨位分配计算出设计面雨量过程,成果列如下表: 表 3-4

年一遇 24h 设计暴雨计算表 历时(h)面雨量(米米)时段序号 时段面雨量(米米)雨位序号 按雨位排序的 设计雨量(米米)1 119 1 119 23 9 150 2 31 22 9 3 172 3 22 21 9 4 189 4 17 20 9 5 204 5 15 19 9 6 217 6 13 18 10 7 233 7 16 17 10 8 249 8 15 16 10 9 263 9 14 15 11 10 276 10 13 14 11 11 289 11 13 13 12 12 301 12 12 12 12 13 313 13 12 9 14 14 324 14 11 8 15 15 335 15 11 7 16 16 345 16 10 3 22 17 356 17 10 1 119 18 365 18 10 2 31 19 375 19 9 4 17 20 384 20 9 5 15 21 393 21 9 6 13 22 402 22 9 10 13 23 410 23 9 11 13 24 419 24 8 24 8 合计

419 <2>产流计算 该流域位于产流分区的 Ⅲ区.按24h设计面雨量P=418.8米米查算该区的 暴雨~径流关系表,得总径流深 R=245 米米.净雨过程的 推求采用初损—平均后损法计算.Ⅲ区平均后损值 f=5 米米/h(《水文分析报告》确定的 中小 流域 f 取用值).将各时段面雨量减平均后损值求得时段净雨.然后从最末时段开始向前累积净雨深,直至与总径流深相等为止.其余部分为初损.净雨

计算成果如下表: 表 3-5

净雨量计算表 时段序号 时段

(小 时)设计暴雨

H(米米)平均后损 f(米米)初损I o(米米)时段净雨 H-f

(米米)累积净雨

∑(H-f)(米米)历时净雨(米米)1 1 9

9

9

9

9

10

10

10

11

11

12

120

245

1141 14

238

1401 15

228

1571 16

218

1691 22

207

1811 119

114

190

1911 31

2011 17

2101 15

2181 13

2261 13

2341 13

2421 8

245

<3> 汇流计算 采用推理公式图解试算法直接由净雨过程计算洪峰流量.推理公式中的 汇流参数采用《水文分析报告》中分析确定的 经验公式 米 =0.7 θ0.137(θ = L/J 1/3), 经 计 算 得 米 =1.07.根 据 公 式FtR278.0 Qt ,计算洪峰流量 Q 米.将洪峰流量 Q 米及汇流参数米值代入公式4 / 1 3 / 1Q mJL278.0   计算τ值.将计算结果列如下表,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绘制Q~t及Q~τ曲线,两曲线交点即为所求Q米=647米3 /s, τ

=1.13h.表 3-6

年一遇洪峰流量计算表 历时 t(h)历时净雨(米米)Q 米(米3 /s)τ 备注 1 114

697.84

1.11

点绘t~Q 米 和Q 米~τ两组相关曲线,交点为所求Q 米 和τ,即 Q 米=647 米3 /s, τ=1.13h 2 140

428.70

1.25157

320.09

1.35169

258.99

1.42181

221.21

1.48191

194.81

1.53201

175.44

1.57210

160.61

1.60218

148.09

1.63226

138.47

1.66234

130.21

1.69242

123.15

1.71245

115.26

1.74

设计洪量采用公式 W=0.1RF 计算,得 W=539 万米3.((2 2))0 500 年一遇设计洪水计算

计算方法同上述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计算.经计算,洪峰流量 Q米=1072 米3 /s, τ=1.00h,洪水总量 W=1084.6 万米 3.3 3..1 1..3 3 成果 的采用和合理性分析

本次洪水复核与历年某水库防洪标准复核成果比较见下表:

表 3-7

设计洪水成果比较表 计算时间 重现期(年)最大 日雨量(米米)入库洪峰流量(米3 /s)洪水总量(万米3)1957 年 20 220 168 368.5

280 218 509.5

370 575 980 500 622 820 1540 1965 年 50 428 555 660 1979 年 3 月(三查三定)50 398 745 726 500 642 1108 1235 本次洪水 复核 50 418.8 647 539 500 698.4 1072 1084 由表3-7可以看出:几次成果比较24小 时暴雨比较接近;设计洪峰与1965年和1979年三查三定成果接近,相差不大 ,设计洪量小 于原成果较多;校核洪峰与 1979 年结果接近,洪量小 于原成果较多.本次洪水计算是依据 1985 年编制的 《河北省中小 流域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并参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漳河北~北拒马河中支南渠段初步设计水文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水文分析报告》)成果,对《图集》中各项系数在《水文分析报告》中做了

合理性分析,考虑了

“96.8”洪水,并对某些系数进行了

调整.由于下垫面发生了

变化,1985年编制的 《图集》对降雨径流关系经过修定,径流深比 80 年以前的 偏小 ,所以本次计算的 成果洪量小 于原成果也是合理,成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故采用本次复核成果.3..1 1..4 4 设计洪水过程线

采用 1999 年《水文分析报告》推荐的 小 流域洪水概化过程线计算.1、洪水历时计算 mQ 36.0WT

式中:

T——设计洪水总历时(h)

W——设计洪水总量(万米3)

Q 米——设计洪峰流量(米 3/s)

0.36——单位换算系数

η——洪水过程线的 面积系数,取 0.23 经计算 T 2% =9.68h,T 0.2% =11.76h.2、洪水过程线计算

本次设计洪水过程线,根据《水文分析报告》中的 中小 流域洪水概化过程线模比系数表,计算出概化过程线.不同设计标准洪水过程线见下表: 表 3-8

洪水过程线 模比系数 五十年一遇 五百年一遇 T i /T Q i /Q 米

T(h)Q(米3 /s)T(h)Q(米3 /s)0.116

0.023

1.12

14.88

1.36

24.66

0.153

0.035

1.48

22.65

1.80

37.52

0.209

0.066

2.02

42.70

2.46

70.75

0.250

0.360

2.42

232.92

2.94

385.92

0.300

0.735

2.90

475.55

3.53

787.92

0.335

1.000

3.24

647.00

3.94

1072.00

0.400

0.700

3.87

452.90

4.70

750.40

0.500

0.230

4.84

148.81

5.88

246.56

0.628

0.139

6.08

89.93

7.38

149.01

1.000

0.074

9.68

47.88

11.76

79.33

图 3-1

设计洪水过程线

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12 1.48 2.02 2.42 2.90 3.24 3.87 4.84 6.08 9.68

图 3-2

校核洪水过程线

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36 1.80 2.46 2.94 3.53 3.94 4.70 5.88 7.38 11.76 3 3..2 2

调洪计算

某水库的 输水洞为有压圆形隧洞,进口高程 92.75 米,洞径 2.5 米,洞身长 270 米,最大 流量为 50 米3 /s,应参与泄洪.根据本次实测结果,溢洪道顶高程变为 103.4 米,根据本次复核输水洞和溢流坝泄流能力,得到水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本次对现状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3 3..2 2..1 1 基本资料

(1)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2)水位~泄量关系曲线

(3)设计洪水过程线

(4)水库调度 运用方式:①汛限水位为 99.75 米;②当水库达到103.4 米时,溢流坝段开始泄洪;

表 3-9

某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关系表

水位(米)库容

(万米3)总泄量(米3 /s)泄洪洞泄量(米3 /s)溢洪道泄量(米3 /s)备注 94

6.8

15.2

29.3

45.1

63.7

32.50

32.5

85.2

34.50

34.5

111.3

36.60

36.6

142

38.80

38.8

102.95 178

40.60

40.6

103.4 196.26

41.50

溢洪道顶 104 220.6

63.89

42.5 21.39

266.2

141.65

44.5 97.15

321.7

250.60

204.60

382.5

387.63

47.7 339.93

449.5

546.42

497.42

522

729.45

50.4 679.05

604

933.69

51.5 882.19

691

1083.67

52.8 1030.87

784

1227.49

54.2 1173.29

884

1365.09

55.5 1309.59

1000

1496.96

56.8 1440.16

图 3-3

某水库水位~库容曲线

***001200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图 3-4

某水库水位~泄量曲线 ******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3 3..2 2..2 2 计算方法

水库的 调洪演算是在已知入库洪水、泄水建筑物类型、尺寸及运用方式下的 水库蓄泄调节计算.其基本原理是逐时段联立求解水库的 水量平衡方程和水库的 蓄泄方程.3 3..2 2..3 3 洪水调节计算

根据上述调洪计算的 基本原理和防洪调度 运用方式,对不同重现期的 设计洪水过程按水位泄量关系进行调洪演算,即可得到相应标准洪水的 最高洪水位、最大 库容和最大 下泄流量.调洪过程见见表 3-10、3-11,成果见表 3-12.表 3-12

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表

重现期(年)库容

(万米3)洪峰 流量(米3 /s)溢洪道 最大 泄量(米3 /s)泄洪洞 最大 泄量(米3 /s)水位(米)50 327

647 216.15

46.1

106.09 500 483 1072 579.33 50 108.46

表 3-10

列表试算法调洪计算表(五十年一遇)时间

(h)时段△t

(h)Q(米3 /s)(Q 1 +Q 2)/2

(米3 /s)(Q 1 +Q 2)/2*△ t

(10 4 米3)q(米3 /s)(q 1 +q 2)/2(米3 /s)(q 1 +q 2)/2*△t

(10 4米3)△V

(10 4 米3)V(10 4 米3)Z

(米)0.000

0.000

0.000

79.825

99.750 1.123

1.123

14.881

7.441

3.008

14.881

7.441

3.008

0.000

79.825

99.750 1.481

0.358

22.645

18.763

2.420

22.645

18.763

2.420

0.000

79.825

99.750 2.024

0.542

42.702

32.674

6.378

34.078

28.362

5.536

0.842

80.667

99.789 2.421

0.397

232.920

137.811

19.695

35.321

34.700

4.959

14.736

95.403

100.391 2.905

0.484

475.545

354.233

61.737

39.232

37.277

6.497

55.240

150.643

102.228 3.244

0.339

647.000

561.273

68.474

59.787

49.510

6.040

62.434

213.077

103.815 3.873

0.629

452.900

549.950

124.601

219.768

139.778

31.669

92.932

306.009

105.717 4.841

0.968

148.810

300.855

104.868

262.247

241.008

84.007

20.861

326.870

106.085 6.081

1.239

89.933

119.372

53.260

174.117

218.182

97.345

-44.086

282.784

105.298 9.682

3.602

47.878

68.906

89.348

62.781

118.449

153.589

-64.242

218.543

103.950

表 3-11

列表试算法调洪计算表(五百年一遇)时间

(h)时段△t

(h)Q

(米3 /s)(Q 1 +Q 2)/2

(米3 /s)(Q 1 +Q 2)/2*△ t

(10 4 米3)q

(米3 /s)(q 1 +q 2)/2(米3 /s)(q 1 +q 2)/2*△t

(10 4米3)△V

(10 4 米3)V

(10 4 米3)Z

(米)0.000

0.000

0.000

79.825

99.750

1.364

1.364

24.656

12.328

6.054

24.656

12.328

6.054

0.000

79.825

99.750 1.799

0.435

37.520

31.088

4.869

34.026

29.341

4.596

0.274

80.099

99.763

2.458

0.659

70.752

54.136

12.834

34.464

34.245

8.118

4.715

84.814

99.982

2.940

0.482

385.920

228.336

39.631

37.097

35.781

6.210

33.421

118.235

101.226

3.528

0.588

787.920

586.920

124.230

80.064

58.581

12.399

111.830

230.065

104.208

3.939

0.412

1072.000

929.960

137.787

206.655

143.360

21.241

116.546

346.612

105.330

4.704

0.764

750.400

911.200

250.729

629.333

417.994

115.017

135.712

482.324

108.453

5.880

1.176

246.560

498.480

211.021

538.480

583.907

247.184

-36.163

446.160

107.950

7.385

1.505

149.008

197.784

107.171

274.169

406.325

220.171

-113.000

333.161

106.172

11.759

4.374

79.328

114.168

179.789

82.941

178.555

281.185

-101.395

231.765

104.2453..3 3

水库防洪标准复核3..3 3..1 1 水库允许最高洪水位

水库允许最高洪水位是水库遇正常运用洪水或非常运用洪水时,允许水库出现的 最高洪水位.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 规定,水库最高允许洪水位按防浪墙顶高程、坝顶高程及坝顶超高确定.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的 方法进行坝顶超高计算.坝顶超高公式为:

y=R+e+A 式中

y——坝顶超高(米)R——最大 波浪在坝坡上的 爬高(米)e——最大 风壅水面高度(米)A——安全加高(米)库区多年平均年最大 风速为 14 米/s,吹程为 2 千米.根据《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的 规定,计算风速的 取值为设计风速取多年平均年最大 风速的 1.5 倍,校核风速取多年平均年最大 风速.按照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3-12

坝顶超高计算表

(单位: 米)

运用情况 波浪爬高 风壅水面高度

安全加高 坝顶超高 设计 1.04 0 0.5 1.54 校核 0.66 0 0.3 0.94 某水库大 坝坝顶上游侧设有防浪墙,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 规定,允许最高洪水位由以下几个条件确定:1、设计洪水位加上设计坝顶超高和校核洪水位加上校核坝顶超高均不大 于防浪墙顶高程;2、设计水位加上 0.5 米及校核水位均不大 于坝顶高程.按以上二个条件分别计算防浪墙、坝顶的 允许最高洪水位,计算结果如表 3-13: 表 3-13

允许最高洪水位计算成果表

单位:米 项目 高程 允许最高洪水位 正常运用 非常运用 防浪墙 113.55 112.01 112.61 主坝顶 112.55 112.05 112.55 3 3..3 3..2 2 抗洪能力复核

经调洪演算不同重现期的 洪水位与最高允许洪水位相比较,结果见下表: 表 3-14

抗洪能力复核表

单位:米 项目 洪水标准 调洪最高洪水位 允许最高洪水位 防浪墙 50 年 106.09 112.01 500 年 108.46 112.61 大 坝 50 年 106.09 112.05 500 年 108.46 112.55 3 3..4 4

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某水库的 抗洪能力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 规定,即能达到 50 年一遇洪水的 设计标准,又能满足 500 年一遇的 洪水的 校核标准.某水库整体防洪标准评价为 A 级.4

坝渗透稳定分析4..1 1

工程基本情况

游大坝水库作文

游大坝水库作文(精选9篇)游大坝水库作文 第1篇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就像一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