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第1篇

网络环境下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报告

在英语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作始终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网络环境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论证了网络英语写作教学确实优于传统教学效果显著,这也为西南民大网络英语写作中心奠定了基础.

作 者: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6(4)分类号:H315.4关键词:网络 英语写作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第2篇

人家都说:“垃圾分一分,废物变成珍。”

在我小时的眼里,懂得主动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的,就已经是个好孩子。而老师每天教我们的种种道理中,就不乏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

新加坡的法律就规定不许乱扔垃圾,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我们国家,只是在道德舆论上有要求,却不是强制执行。现在,广州有多个地方实行试点垃圾分类,许多人都不看好,因为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和“垃圾不落地”模式在广州某些区实行起来了。不过,“厨余垃圾专袋投放”被认为是这三个模式中最有效实施,也最能有效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其实我也很支持政府的`做法,是为我们的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而努力。

在香港,有一个公益组织,买了一些设备,可以使餐余垃圾分解,成为肥料,可用于培养土壤的肥沃度,这样既有利于垃圾无害化处理,也有利于土壤变肥沃。

不过之前的土壤重金属问题也备受关注,这危机到我们的蔬果安全问题。人们总说,不要问我想吃什么,要问我可以吃什么。这便是中国如今食品方面问题的缩影。

所以说,在垃圾分类方面,我们不仅要分好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餐余垃圾,也要重视有害垃圾。

可是,现在有少数人们连什么垃圾属于哪一类都不知道,教人如何分类?所以说,想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应该一步一步地改进。要加大力度去宣传,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当然,还有一个现在社会较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电池。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所以把一节节的废旧电池说成是“污染小炸弹”一点也不过分,重金属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如果忽视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最终将吞下自酿的苦果,因此,加强废旧电池的回收就日显重要了。

但是,用剩的废电池,我却不知应该交给谁,怎样去处理它。因此,我认为政府也应该在这方面出一份力了。

如果每个人分一下垃圾,或许,我们的家园就可以干净一分,这更是为我们的将来而着想。之所以我们要重视垃圾分类,是因为环境的保护很重要。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 第3篇

关键词:环境描写,学生写作,教师教学

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是中考及期末考试中记叙文阅读板块常见的题型,其作用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小点: 就环境本身来说, 它渲染了某种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就人物来说, 可以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就故事情节来说, 环境描写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就文章的主旨来说,可以深化作品主题。如果学生能够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老师对这一知识点重视程度不够, 只要求学生能回答关于环境描写作用的问题,至于学会真正熟练地在写作中运用便不作要求了; 还有些教师急于求成,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用生搬硬套的方式来模仿写作,只追求分数,不需要情感交流。这些不良的教学现象在实际课堂中还需注意。

在文章中,景物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 “今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让文章显得有文采,所描写的景色纯属虚构,不仅不美,甚至会犯很低级的逻辑错误。我在改作文时就看到有的学生文章中出现这样的句子 “春色无边,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满园丹桂飘香”,即是春天,何来丹桂飘香,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对于这一类学生,要培养他们在写作中的环境描写意识。

首先,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必须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服务,与事情发展无关的环境不写。有的初中生写作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例如 “今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清风吹拂着路旁的小树,小树向我招手,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鸣叫……我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还是迟到了……”这开篇的环境描写与上学迟到无关,放在文章中纯属画蛇添足,不应该写。如果是写春游这类令人愉悦的事,配合这样的环境描写还比较恰当。这种空洞无意义的描写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很常见,它脱离了文章的中心,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其次,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人物心境,才能以情动人。融入作者情感的环境描写往往能激起读者的共鸣,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环境描写才能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我的一名初二学生在一篇关于运动会的记叙文开篇写道 “秋风猛烈地吹着,凋零的树叶纷纷落在热闹的操场上,在十月金秋,我们迎来了全校师生盼望已久的运动会。”秋天凄清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激动愉悦的心情不相符,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又怎么能让文章打动读者呢? 提出修改建议,情与景要统一: “我”当时的心情如何? 在那样的心情下看周围的景色又应该是怎样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得出: “秋日的风吹得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飞快地旋转着舞动着,似乎也在为运动场上拼搏的运动健儿们欢呼喝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期盼已久的秋季运动会召开了。”

部分学生意识到了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妙处,但只是情景的简单再现,没有进行艺术再加工。教师要教导学生把眼中所见之景稍加选择,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环境。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提出的三点要求: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不同的景物就有不同的特点,同类的景物也有不同的特点,如写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稀稀朗朗,还有的落叶飘飞。名家在写作时往往抓住的是景物某个最关键的特征来描写的,如李森祥的 《台阶》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这里主要是抓住了台阶破旧做工粗糙的特点,与后文新的平坦的台阶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变化。

二、环境描写要生动形象离不开艺术的加工

今天,我们班上集体去附近的山上踏青。春天的景色很迷人, 树绿了,花也开了,蝴蝶到处飞来飞去,小鸟清脆的鸣叫着,我深深地陶醉其中。”这个开头单调地再现了作者看到的景色,过于平实,毫无画面感,也无法给人美的享受。要使这里的春景描写美丽动人,学生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上面后一句话可以扩充一下, “春天的山野很迷人,远远望去,是一片嫩绿,树儿吐出新芽,穿上了春姑娘给他们裁剪的新衣。小路旁零星的花儿绽放出美丽的笑容,四周环绕着翩然而至的蝴蝶,草地也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时而有鸣虫略过,配合着树梢唱歌的小鸟给蝶儿的舞蹈伴奏”。扩充后的段落不仅有了空间的顺序,给文章添色不少,还有助于解决学生们头痛的写作字数问题。

三、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事情发生时,周围的景物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在写的时候,要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来反映情感色彩。例如写香山红叶,若是心情苦闷,所描绘的应是凋零的红叶零落成泥而非如火如荼的遍山红叶林,这就是选取景物的问题,不可将眼前之景全部罗列出来, 应挑选其中合乎文章情感表达的部分。记叙文的环境描写不可过多,更不可以想在哪里运用环境描写就在哪里写。 《蜡烛》中的炮火的描写就是个非常好的示例,每一处的描写都预示着情节的变换或者迎合情感表达的需要。

任何人的存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在一定的环境中。透过多种多样的环境描写,学生能更全面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探索如何引导每一位学生领悟及运用环境描写。

参考文献

[1]林志丽.中学作文景物描写方法谈[J].教育评论,2000(03):12.

造真实环境,激发写作热情 第4篇

一、造境促情,以真实场景引发写作热情

徐艺老师的《绘其形,状其人》是一节高一记叙文动作分解写作指导课。课堂上,徐老师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环境:布置一个饭店的场景,饭店里两个人物:一个优雅的女孩;一个相貌凶恶、打扮流里流气的男子。进餐时,发现饭里有一颗砂砾,两个人表现迥异:女孩是蹙着眉头,拿着纸巾,轻轻地吐出砂砾,小心藏好;而相貌凶恶男子则一拍桌子,一脚踢翻凳子,把饭一口吐在地上,大声咒骂。呈现场景之后,徐老师布置了任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两个人的行为;把刚才自己所说的写下来;小组内交流、点评并进行展示。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徐老师的设计符合“真实写作”的要求:真实的写作任务——仔细观察表演者的动作并用语言呈现出来。凡任务即有目的,为完成任务、实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起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真实的写作任务最大的好处地避免“虚假的写作”。学生根据眼前所见,直接描述;真实的写作对象——对正在吃饭的两个人进行描绘;真实的写作环境——根据老师所创设的写作环境,饭店里吃饭的优雅的女生和相貌凶恶男子,同时还有两人表演的吃饭的动作。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展开想象,易于调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写作成果——写作完成时,小组内互相点评交流并进行小组展示。

接着,徐老师开始了写作指导的第二环节:先呈现奥运会上跳远运动员的跳远动作,然后布置了第二个任务。每小组派一个人来跳远,同组同学观察,要求:你能把这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请将该动作的分解所得以动词的形式写出来。在本环节徐老师还是按照“真实任务”方法来指导写作,但同学参与程度有所提高,由两个人表演到各小组派一个人来展示;同时,任务也更细、更明确:把动作分解,并以动词形式写出来。

二、转教为学,以小组形式激发写作热情

徐老师的课堂把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结合起来。本节课的重点是记叙文的动作分解,要传授的知识点是“分解动作,连贯成像”,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导学案把相关知识点先发给学生预习:1、动作分解——把描述某人做某件事时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使每一个动作写得具体、生动。2、连贯成像——生动、具体、细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在知识点之后,徐老师给了一个示例,是鲁迅的《药》里的一段话: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可以大致掌握动作分解的要领,同时,徐老师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这段文字写茶馆老板为治疗儿子小栓的肺痨而向刽子手买人血馒头的事。其中的动作描写极为精彩,把老栓给钱及刽子手给药的动作分解成了几个动作。“摸”字体现出了老栓把钱藏得,对待钱的态度又能显出他生活的以及对儿子。“抖”字体现出他对刽子手的,“嚷、抢、扯、塞、哼”等则把刽子手的本性暴露无遗。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同学围绕知识点和题目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分解的要点:不仅要有几个连贯的动词,而且动词要符合人物的性别、性格、身份、地位。这样的讨论结果是达到教学目的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认知,是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的而非教师硬塞而来的。这样就把传统写作教学课堂上“传授——接受”的单项模式转变为“自学——讨论——掌握”的模式,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雅思写作:环境类词汇 第5篇

低碳

low carbon 环保的 environmental 生态系统

ecosystem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保护

protect/ preserve/ safeguard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耗尽自然资源

run out of/ impoverish natural resources exploit 留下一个碳化足迹 leaving a carbonized imprint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release pollutants into the environment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有毒的toxic 污染 pollution 恶化,降级 deteriorate 缺乏,缺少,不足

lack of/ be lacking in 抵制气候变化

restrain the climate change 改善空气质量

improve air quality 节约能源

energy conservation 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水能和太阳能

renewable sources, such as wind, water and solar energy 燃油高效汽车

fuel-efficient vehicles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拼车或骑自行车

Taking public transport, carpool or ride a bicycle 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 avoid using disposable products 环保产品 green products 生态友好的替代品

environmental-friendly substitution/ alternatives 生活垃圾分类

domestic waste sorting

少消耗多回收 Less consumption more recycling 可供选择的手段 Alternative means 无价的,极其宝贵的 priceless, precious 大批灭绝

exterminate in a large scale 不可补救的伤害 irremediable damage 过度捕捞

overfishing 野生动物 wild animal 频临灭绝

be endangered 生物多样化

biological diversity 新能源、更安全的能源 more safer new energy 缓解能源危机

relieve energy crisis 循环利用能源 recycling

能源短缺

energy shortage

放射性物质

radioactive substances 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持续发展

develop sustainably 淡水

fresh water 滥用水 water abusing

节水的生活方式 water-saving life style 一次性物品

disposable 不可降解的non-degradable

工业废水

industrial effluent 有意识的保护者

《爱护环境》看图写作教学方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写话过程中使学生达到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如:题目空四格,开头空两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完整的话等。

2.通过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画面,鼓励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初步培养学生勇于个性表达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写话过程中使学生达到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如:题目空四格,开头空两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完整的话等。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学会按顺序观察图画内容。

四、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卫工人吗?他们是做什么的

师:是的,环卫工人为了给大家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很辛苦地工作。可是,总是有一些人,不尊重他们的工作,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1.课件出示图一

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给人物起个名字)

2.指名说说画面的内容。

同学们说的时候要注意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在干什么?试试把话说得更完整。

(三)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课件出示图二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怎么干的?

小男孩看到了,他会怎么想?

(2)过渡语: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那么这两幅图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中间的故事补充完整吗? 指名说。大家仔细听听,注意发现他的优点和不足。

生评议。我们来评评他说得怎么样?

(四)指导观察第三、四幅图

(1)课件出示图三、四

小男孩最后怎么做?

环卫工人会对小男孩说什么?

(2)过渡语: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那?说的时候注意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最重要的是要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

四人小组合作说故事。

指名说,生评议。

(五)拟题

你们的.故事讲得可真好啊!但是这个故事还少了个题目呢?你们能给它加个题目吗?

生说,引导说出

爱护环境(板书)

(六)指导习作

过渡语:大家说得好,是不是也能写得好呢?你们愿意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吗?

1.习作格式注意

(A.题目写在中间;B.开头空两格;C. 运用好词好句把句子写完整;

D.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想要把看图写话写好,首先要细心观察,把画面内容讲清楚。最重要的是要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说具体。最后,进行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写话格式,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写完整的句子。只要你有信心,你写出来的故事就会非常的精彩。

板书设计:

爱护环境

1.小明 扔香蕉皮 满不在乎

2.环卫工人扫地满头大汗

3.小明 捡起香蕉皮惭愧

4.小明 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 懂得爱护环境

范文欣赏:

爱护环境

一天,太阳火辣辣的。小明放学了,他一边大步流星地向前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香蕉。他吃完香蕉后,就随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然后扬长而去。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位清洁工伯伯正在一丝不苟、辛辛苦苦地扫着地。伯伯的脸上正流着豆大的汗珠。只见尘土飞扬过后,路面变得十分干净。小明突然想起刚才随手乱扔的香蕉皮,脸不由得红了。他转过身,连忙跑回去,将香蕉皮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清洁工伯伯见了,夸小明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小明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以后我一定要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词语宝典: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第7篇

在综合性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调查身边的环境,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孩子们在动笔时不用把调查写得跟正规的调查报告那么详细具体,条条框框的,只需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主要是能够反映真实的情况,能够体现孩子们的观察调查就好。这是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之一,也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练笔。

作为调查,范围不能太狭小,可以从学校和小区的居住环境进行调查,还可以扩展到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商业街、电影院等。调查时观察要细致,看看周边环境怎样,看看人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写起来就比较详细具体。

本单元的另外一个习作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内容做点什么。这一题材旨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保护环境的实际做法。孩子们可以写一写,当自己看到教室有纸张,自己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像这样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环境新闻写作应抓住三个要点 第8篇

一、写好环境新闻, 应准确把握环境新闻的内涵。

首先, 我们要明白环境新闻的定义。环境新闻就是以环境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 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新近发生的环境信息, 是时时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和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完美方式。环境新闻是从社会新闻中提取出来的, 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 要明白环境新闻的发展历史。环境新闻始于19世纪美国的资源保护运动, 20世纪中期走向成熟。1962年, 卡森博士发表著名的报告《寂静的春天》, 揭示了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的危害, 环境新闻才被赋予现代意义。1970年美国出台环境保护法, “环境”一词才有了准确的内涵, 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一词的内涵被清晰界定的同时, 环境新闻的内容也随之明晰起来。用一句通俗的话讲, 环境新闻就是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严谨准确的数据为基础的反映环境问题的新闻, 它要求环境新闻从业人员深刻理解理解环境新闻传播的目的和性质, 有正确的判断力和把握能力, 通过运用简洁、简练的语言, 回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同时, 要站在全局的立场, 公正的角度, 深入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所以, 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要想写出一篇好的, 有价值的, 易被广大读者接收到环境新闻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环境, 掌握环境的内涵。

二、写好环境新闻, 应具有足够的环境科学知识。

要想写好环境新闻, 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环境科学知识, 这是对每一名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没有足够的环境科学知识, 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在环境新闻写作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逻辑性和专业性, 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让人产生误读乃至对事件的发生在认识上产生偏颇。因此, 要想写好环境新闻, 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静下心来, 多学习和环境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尽可能地扩大环境知识的覆盖面, 使自己成为做环境问题的行家里手。有这样一则新闻, 我们共同分析一下:2003年初, 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库存水位线比2002年低了7.3米。如果单纯地看待这一环境新闻, 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它只表明了一个水电站库容量的减少, 可能影响发电。与此同时, 有专家发文, 黄河上游的玛曲县出现了“鸣沙山”。如果没有相关的环境知识, 则看不出两则新闻之间的必然联系。经过记者深入现场进行调查, 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黄河上游的草场因过度放牧, 导致草场严重破坏, 湿地大面积干涸, 上游来水量减少, 导致刘家峡库存水位的降低。如果没有相关的环境知识, 这样一则新闻背后的新闻则无法揭示, 公众也无从得知更多的信息, 真正重要的环境问题得不到国家的重视。科学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对具体的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精确传达。因此, 采写环境新闻时, 必须要有环境科学知识为基础。只有有了环境科学知识, 我们就会具有对环境事件本质的判断能力, 才能对环境问题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没有环境科学作为基础, 就不能深刻认识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 也不能揭示事件本身的深层关系。

三、写好环境新闻,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环境新闻因为其对象本身具有特殊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广泛的联系性, 同时, 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活动离不开环境,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间接、公开、隐蔽的关系,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些关系盘根错节, 复杂深远。这就要求, 采写环境新闻的新闻从业人员, 必须深入现场、深入一线, 必须到与事件相关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 才能揭示事件真相, 才能如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持“不到现场不写新闻”这一重要原则, 要耐得住寂寞, 要学会吃苦, 要充分发挥不怕疲劳, 连续作战的精神, 蹲得住, 守得稳, 看得准, 记得实。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 用笔去记录, 用心去体会, 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环境新闻才有价值, 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在深入现场、深入实地调查时, 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恶劣的, 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受到严重污染, 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如果我们环境新闻从业人员面对这样的环境, 心存畏惧, 不去现场和实地进行调查, 只凭自己的想象和道听途说, 是永远写不出深刻生动、具有震撼力的好的环境新闻的, 这样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 环境新闻的深度就是新闻从业人员视野的广度, 视野的广度落到实处, 就是新闻从业人员与现场的接近程度, 视野越广, 落实的越实, 就能越接近事件的真相, 与现场越近越接近新闻真相。所以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在具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我们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中央提出的新闻工作“三贴近”的要求, 既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就是立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改变, 和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贴近生活, 就是要求我们环境新闻从业人员要深入现场、深入一线进行调查, 只有通过详细周密的调查, 才能反映客观现实, 把握社会主流, 挖掘生动事例。贴近群众就是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要深入群众当中去,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做群众之所需, 多替人民群众着想, 多反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真正取信于民。我们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做到贴近事实,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才能写出具有警示意义, 反映百姓心声的好的环境新闻作品。

摘要:环境新闻是政府发布环境信息的有效传播载体, 是反映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平台, 是百姓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信息渠道。因此, 环境新闻是近几年来, 百姓最为关心的新闻。

关键词:环境新闻

参考文献

怎样拓宽学生写作的软环境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努力拓宽 写作环境

一、拓宽学生写作的心理环境

1、抓住说话内容,强化讲述条理

话题作文“路上”

提示:同学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定见到过,听到过不少有趣,有意义的事。这些事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我想它们都可以作为这篇习作的材料呀。

首先展开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同学们异常活跃)特别是那些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觉得今天可露露脸了,说起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真是神采飞扬,言辞更是滔滔不绝。

其次分八个小组进行发言。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助人为乐的,(2)由交通事故引发纠纷的,(3)不讲文明的趣事,(4)清洁工、菜农的忙碌,(5)令人不开心的分争等。同学们的发言内容极为丰富,这就为话题作文提供了不少材料。

2、大胆随意口述,排除心理障碍。同学们一听说话作文,举手的不少,我让平日里最怕写作的章晶同学话作文,他的口头作文的内容是:一位小青年,在社会上是个二溜子,一次在街上一边吃着香蕉,一边天女散花似地扔着香蕉皮,结果一不留神踩着了香蕉皮,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这么一件趣事。可这位同学把这件趣事说得很精彩:“这位二十出头的小青年,有点流气,头发树起来像刺猬。他一边吃着香蕉,一边天女散花似甩着香蕉皮,时不时地扔到一些老人与孩子头上,双眼朝着天,好似不屑一顾,走着走着一不留神,摔了个人仰马翻,好似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怎么也爬不起来,嘴里还大嚷着:‘谁扔的香蕉皮,把老子摔倒了,我非揍你不可。’这时一位六十开外的大娘告诉他:‘你要揍的人就躺在地上。’围观的人们一哄而笑,散开了。”

二、拓宽学生写作的情感环境

情感环境就是情感世界,拓宽就是让学生情感世界扩大。写作与学生的情感是有密切关系的,生活的认知与感悟,来自于情感;为人从事的态度,也来自于情感的倾向。因为学生的情感领域是有局限的,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缺乏正确的认知,如果抑制他们情感世界的扩展,就会影响他们写作的选材与立意。孔子说得好:“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作文教学确实应该拓宽学生的情感环境,在写作时才能抒发真实的情感与体验。那么如何拓宽学生的情感环境呢?我的做法是:(1)定向写作情感的培养,即创设一个定向的情感情景,弥补学生缺失的写作情感。(2)多维的写作情感的培养,即创建一个能引起学生多维的情感认知的写作情景,来激发扩大学生的情感世界。这两种做法,目的是为了丰富并扩大学生写作的情感世界。这类写作情感培养的课程设计:情景——体验——情感的形成及流露。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设计写作情感环境的拓展课。

课例:“友情与亲情”

情景:双休日同班同学邀请我去参加同学聚会,可正赶上期中考,作业特多,我该不该去。

目的:是培养学生珍惜友情与亲情。

矛盾:去,巩固了友情,但作业就不能完成,父母的那一关过不了,不去,同学要见怪,到了学校不好见面,父母这一关倒算过了。

讨论结果,有下面几种意见:(1)去了再说,要了友情,疏了亲情。(2)不去,是做了乖孩子,却丢了朋友。(3)说服父母,再去。(4)赶紧把作业做了,再去。这几种结果在黑板上展示,让两位同学当这学生的父母,作一个选择,结果是选了第(3)种意见。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上述第(3)种意见对培养友情与亲情,有什么关系呢?有同学站起来阐述:“选择这种做法,既顾到友情,又注意了亲情。”确实这种做法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亲密亲情,增进了儿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体贴,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1)与(2)种意见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有人的情感缺失与遗憾。第(4)种意见是自然不现实的。

无论是定向,还是多维的写作情感的培养与拓宽,都必将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与情感世界。像这一次作文选择第3种做法,文章内容既有说服父母让自己参加同学聚会的内容,又有参加同学聚会的情景与欢乐。既写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的亲情,又写到同学之间甜蜜的友谊。由此可见拓展优化学生写作的情感环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个软环境。

三、拓宽学生写作的选材环境

拓宽学生写作的选材环境,就是扩大学生的视线与写作素材的范围。因为学生生活局限于家庭与学校,选材的环境狭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务必拓宽他们的选材环境,让学生的视线转向社会,认识社会,去感知生活的真谛,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因为要写出好的作文,需要有好的素材,所以说,拓宽学生写作的选材环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完成写作之炊就要有写作之“米”。“米”从那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现有的书本知识与自身生活体验和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生活两个资源。

做法:1充分利用现有的两个资源。(1)学生自己的生活资源,作一些周记、随笔等。(2)把书本资源作些改写、扩写、读后感,写些移花接木的作文。这两种现有资源不可失去,作为语文教师务必缴活它。这也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的资源。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第10篇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 can not be solved by ordinary people, and governments and large compani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problem.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环境问题个人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企业和国家才能解决,是否同意?

作家立场:个人在环保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薛鹏思路拓展:

国家企业环保的方式:

1.国家可以采取环保政策,加强环保合作,分享环保经验。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

2.企业,尤其是高度污染的企业(例如汽车厂,造纸厂,化工厂),应该依赖高科技,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例如,汽车生产企业可以研发和推广新型环保汽车,这些汽车具有小排量,低消耗,电瓶驱动等特征。

个人环保的方式:

1.个人可以减少对于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具体来说,减少家用电器使用的频率。(例证:空调,热水器)

2.个人可以培养环保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过简单生活。具体而言,可以购买小排量汽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周边游不是长途游等。(细节展开)

3.个人可以参加环保组织,做环保志愿者,宣传环保,反对有害环境的政策的出台和推广。

薛鹏原创语料库:

1.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n 环境污染

2.environmental issues =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环境问题

3.various environment-related issues n 各种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4.live a simple life = choose a simpler lifestyle v 过简单生活

5.embark on simple lifestyle = opt for a simple lifestyle v选择简单生活

6.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n 环境保护

7.rais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mongst the general public v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点评:raise = enhance = improve v 提高……

点评:awareness = consciousness n 意识

8.take public transit = take public transport v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foster water-wise lifestyle v 培养节水的生活方式

点评:foster = cultivate = nurture v 培养……

10.reduce the use of paper v减少纸张的使用

点评:reduce = minimize = diminish v减少……

11.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urchase compact cars with low emissions.我们应该鼓励人们购买小排量的汽车。

12.treasure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v珍惜自然资源

13.There is a heated debate as to whether or not personal efforts could effectively address environmental problems.关于是否个人努力可以解决环境污染,人们争议不断。

点评: address = resolve = tackle v解决……

14.My stand is that 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in greenism is definitely a worthwhile endeavor helping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我认为,个人在环保方面的积极参与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有价值的努力。(作家立场)

点评:in greenism 在环境保护方面

拓展:To contrive and popularize cleaner cars or compact cars is definitely a worthwhile endeavor helping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研发和普及环保汽车以及小排量汽车是保护环境的有效努力。

15.It work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undertake their journey by taking public transport in terms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有效的环保方式(重点背诵)

点评: public transport = public transit = public transportation n公共交通工具

16.Meanwhile, every individual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artake of local organizations to oppose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policies or to work a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同时,我们应该鼓励个人参加地方环保组织,反对有害环境的政策的出台,或者,鼓励个人做环保志愿者。

点评:partake of = take part in = participate in v 亲自参加……

17.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spend more money on public transport such as buses, trams and subways.政府应该投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汽车,有轨电车,地铁等。

点评:环境保护政府如何作为

18.I re-affirm my conviction that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s certainly relevant to each individual citizen.我重申我的立场,环境问题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19.Co-ope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deriving from individual citizens have indispensable roles to play in safeguard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每个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可以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

20.Individual citizens could and should play active roles provided that we really aspire to optimize our living environment.如果我们真的要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个人应该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点评:optimize our living environment v 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第11篇

设 计 缘 起

“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如今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网络时代不仅为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又为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作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1、体现信息获得和反馈的便捷性,2、体现学生训练写作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尝试写作的积极性

4、体现学生参与写作的创造性。

5、体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师纷纷仿效国外网络辅助写作教学的成功范例,在自己的课堂进行尝试,取得了实效。如顾佩娅等(1997)、王琦(2000)和胡开杰等(2001)利用电子邮件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过小宁(2002)、顾纪鑫等(2002)利用网上写作实验室,顾佩娅等(2002)进行了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的试验,刘伟(2000)、章国英等(2002)设计了网络英语写作课件或课程。显然,这些开拓性实践证明了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和优势地位。

案 例 综 述

一、Teaching content(教学内容)

以译林出版社的《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5(Films)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话题为背景,根据写作要求提示,组织材料,写一篇自己喜爱的明星传记(介绍)。

二、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1.写作技能目标:

在学习“Unit5(Films)”之后,学生通过理解与把握“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这篇人物传记,掌握用英文写简易人物传记(介绍)的基本技能。

2.学习策略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浏览、欣赏众多图文并茂电影明星人物传记,并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来仿写自己喜爱的电影明星传记。

(2)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处理、加工的能力及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大量接触与英语有关的电影题材,阅读有关材料,讨论相关话题,使学生巩固课文中所学到的有关词汇,学到更多词汇,并得到大量的听、说、读、写个方面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个体情感目标:

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体会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以及乐于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英语写作学习和交流,同时加强情感沟通。

三、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衔接。

2.对学生仿写传记的评论与评价。

四、电教设计:

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教学进行合理有效整合,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一个极好的心理场,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力求使视、听、讲、思、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动态功能系统。

五、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电脑摆成椭圆形,便于交流、合作。

环节一:抛出问题。

教师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配乐、电视明星剧照、图文并茂电影明星人物传记、精彩的电影剪接等,边播放边向同学提出相应问题,检查学生对所播内容了解程度,并借机鼓励学生对他们不了解的内容进行探索。播放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技巧、提出字数要求等。

【反思与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因素可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辅助写作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其社会意识和成功的自信心,为其提供表现个性特点的园地,使情感与认知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素质教育。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作文命题或讲评形式更为直观,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这符合行为主义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写作不轻松,也比较乏味。在每课开始时利用学生极感兴趣的精彩视频、唯美图片,创设“美”的情景,使学生耳目一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易于理解的材料通过大脑输入,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感性材料的准备。为英语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查找资料。

学生通过本课专题网站、校园网以及各种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收集:浏览网页、下载资料、阅读大量资料(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以便进一步完善或拓展其写作思路。尔后各自行动、搜索、查阅、收集相关史料、斟酌腹稿、为形成电子稿作铺垫。

【反思与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外界帮助,主动建构获得知识的过程。现代写作理论认为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因特网可帮助学习者更快地学会研究性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思路,激发其创作灵感。因特网是英

语学习的资料宝库,网上书面交流可提供大量真实贴切的、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学习材料。同时还可使作文内容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借助声音和图像的真实呈现,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接触到真实的写作素材,并与之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学生全方位亲身体验英语,实现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

环节三:整理资料 形成成果。

学生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小组成员分工进行文字创作、图片编辑或网页制作,形成作品:1独立写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根据自探过程中在网上搜索、收集的相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网络、组员或老师,但不能抄袭他人成果。

2、伙伴编辑(peer editing):根据教师呈现的简要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扩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其他三位组员的作文,并标注出好词、好句、好段,最后定稿。

【反思与分析】: 文字处理软件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自信地完成作业。与传统纸笔方式相比,可减少抄写作文的重复劳动。学生不必因担心卷面整洁问题而影响思路,不易产生厌倦或恐惧感,相反,作业美观可增强其写作兴趣与自信心。在写作过程中,由生生互动、问题互动,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发展。从整理思路,组织素材,到列出提纲,遣词造句,写出文章,整个过程是连贯的,是一体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使用了“问题型”、“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也适时地参与到了讨论当中,并能适时地加以指导,教师扮演了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

环节四:交流成果。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组内交流后,把自己的作品传到班上的网页上,每位同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可任意欣赏其他组的作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为下面演示作品、评价作品做准备。在“我型我秀”环节中,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请小组代表根据研究任务、探究结果,向全体同学诠释、演示本组代表作。通过电子教室,当一个小组在介绍本组作品时,其他同学的电脑屏幕上都会显示出该小组的作品。

【反思与分析】:语言教学交际理论认为写作是一种交际活动,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成果,积极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通过与其他同学、同龄人和教师的交流合作,改善自我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此环节中,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它激发了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

互竞赛的动机,以及增强与人合作的技能和心理承受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实现了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能力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习密度,拓展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环节五:师生评价

教师规定每位学生在网上阅读至少五位同学的文章,并从中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文章。文章评价的标准由教师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教师的标准:(1)Topic;(2)Editing;(3)Creativethinking ;(4)Structure;

(5)Choice of vocabulary。)

此环节,教师可实现当堂点评、指导、讲解。信息的反馈仅在鼠标点击之间。教师可以轻易将某个学生的写作调出,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修改,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网上进行讨论。

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师生评价时主要就内容 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好词、好句、好段、好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通过对成绩的分析对比,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从构思、谋篇布局到语言运用诸方面充分肯定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多接触正面的内容,把成绩高的小组作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所有同学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网络系统根据各小组的得分高低,自动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排序,学生可以随时浏览了解各小组得分情况。(成果质量汇总表略)

【反思与分析】:同伴评价实际上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其重要理论基础就是考卡夫(Kafka, K)最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group dynamics)。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评选,学生对自己所写作文的要求与要点以及注意事项都有了大体的印象。老师再利用电子教室选择不同层次代表性的文章当堂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讨论出合理化建议并加以纠正,比如时态错误等。如果他们能在写作中出现比较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评价和欣赏文章的水平。机器阅卷与文字处理软件有助于教师更高效地批改和讲评作业,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师生可建立作业档案和进行其它教学管理。可根据作业档案清楚地了解和分析其学习动态及进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教师可利用Excel等软件管理学生的成绩,以便形象地再现写作思维活动的过程。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可保存每一稿的写作修改,记录写作过程,使创作者对写作这一富于动态感的思维过程有更感性的认识。

六、结语

本节课展示了基于网络进行英语写作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它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包括了问题的抛出、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结论、交流评

价几个环节,所有的环节在短短的一节课完成,这一在常规课堂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运用网络教学中成为现实。

笔者经过今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利用网络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探究性学习”上,取得了一下成效:第一,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第二,学生的主体意识有较明显的提高;第三,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第四,学生的英语作文成绩有明显提高;第五,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为初中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方案之前既要重视教师所做的准备工作,也要重视学生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准备,尽可能消除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无关障碍,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一点,在本课中体现的总的还不错,但个别同学还做得欠佳,应加以提高,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整合过程中英语教师与信息教师之间要加强配合,教师们可以利用各自的学科优势,承担不同的职责,为学生有效地进行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将网络技术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以现代写作理论为指导,从重视写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出发,革新教学手段,才能引起教学观念与方法上的根本改变,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

参考文献:

1.顾佩娅,苏晓军,1997,Email与英语教学:理论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1):17-20。

2.王琦,2000,E-mail与现代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3):39-41。

3.胡开杰,吴安萍,2001,EMAILING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与尝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5):61-64。

4.顾纪鑫,丁煜,2002,英语写作教学新手段—网上写作实验室[J],外语电化教学(5):37-40。

5.顾佩娅,朱敏华,2002,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6):3-7。

6.刘伟,2000,网上英语写作课件的开发[J],外语电化教学,(3):42-44。

7.章国英,胡继岳,2002,网络英语写作课程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4):240-243。

8.张建伟,卢达溶,2002,关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8):38-41。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写作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1篇)写作环境调查报告 第1篇网络环境下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报告在英语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作始终是一个最薄弱的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