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运开幕式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31

奥运开幕式范文(精选14篇)

奥运开幕式 第1篇

《悉尼先驱晨报》周五报道中称,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即将举办,整个世界将为之震惊。?

一篇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彩排报道中,总导演张艺谋的首席顾问Ric Birch说:“整个世界毫无疑问将为之目瞪口呆。”?

自1984年澳大利亚人Birch成功为洛杉矶奥运会出谋划策后,他就一直参与历年奥运会开幕式策划。

彩排现场豪华的灯光效果将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内部映衬得一片鲜红。?

报道介绍,张艺谋力求将中华50的文化浓缩进50分钟的开幕式中。但是,天气情况将可能给开幕式带来一些挑战。

奥运开幕式 第2篇

摘要: 当最后一名火炬手李宁。他高举火炬跨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程荣耀之旅。当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点燃了,此时此刻,我坚信本届奥运会肯定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次„„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到2008年。这天,北京体育馆里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今天,要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开幕式。八年前,我们走过一段艰辛的申奥之路,在“五环”精神的激励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今天我们迎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瞧,两个金牌歌手演唱了奥运之歌。那洪亮的歌声将振奋人心的节奏传达给在场的每位观众,传达给世界。后面有几千个演员跳广场舞,每个人动作都是那么矫健、利索。一曲过后,又上来几个老年人,他们打起了太极拳。一眨眼,又多了几个,又多了几个„„人数达到好几百。几百人一起在台上打太极拳。开始,动作很慢,渐渐地,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席上的观众,也随着他们渐快的动作心情也激动起来。馆内鸦雀无声。不一会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响起的同时,又上来七八个男的,他们叠起了罗汉。接着,又上来了一群人,一眨眼叠起了三个罗汉,像三根木桩一样,立在那是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像接受了命令一样,三根“木桩”一起扭动起来。哦,这时候看上去不像木桩而是被风轻轻拂过的柳丝,是那样柔,那样飘然,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当最后一名火炬手李宁。他高举火炬跨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程荣耀之旅。当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点燃了,此时此刻,我坚信本届奥运会肯定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诠释 第3篇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 被誉为“奥林匹克回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曾说:“这是一届令人难忘的梦之奥运”, 这其中也包括对开幕式的高度评价。

开幕式真正做到了以开阔的胸怀办奥运, 尽可能的照顾到并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对于开幕式, 我们不能仅凭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取向来构思面向全球的盛会, 不能单凭我们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开幕式的成功与否。开幕式好不好, 固然要由13亿中国人来评判, 但更重要的是全球40亿电视观众的口碑。为全世界大众所普遍接受和认可, 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开幕式, 显然, 北京做到了。

2、开幕式蕴涵的典型文化符号解读

2.1、倒计时:“击缶而歌”

“击缶而歌”倒计时节目设计中的灯光扫描, 必须精确到分秒不差。“鸟巢”东北方向的一束火光, 激活了“鸟巢”上的日晷, 日晷再将强光反射到场地内, 点燃“缶阵”连续闪出巨大的倒计时数字造型。“击缶而歌”的倒计时在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中掀向了最高潮。2008名“击缶”演员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动作, 热情洋溢地表演体现出中华儿女的磅礴之气、阳刚之美。

2.2、“奥运五环”标志的震撼展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梦幻的焰火, 浪漫地展示奥运五环的创意堪称经典。29个巨型焰火脚印, 一路向北,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 朝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一步步走来。这29个巨型脚印不仅象征着人类奥林匹克史上的的第29届盛会, 更标志着中国体育也在一步步的不断超越。当最后一个焰火脚印在“鸟巢”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 聚拢成体育场内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天上飘下“飞天”的仙女, 伴随着宛如嫦娥奔月般的飞天之舞, 将“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提起, 簇拥着五环升起。北京“奥运五环”标志的展现将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演绎的如梦如幻, 令人沉醉其中

2.3、演绎“和”主题的活字印刷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但仍然可以挖掘到人性相通点和文化共同点, 从而捕捉到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 以打动全世界40亿电视观众。亚特兰大奥运会拳王阿里“颤抖的点火”, 雅典奥运会“孩子与孕妇”, 就超越了文化的差异而得到全球的普遍赞誉。本次的地球之舞, 伴随着主题歌曲你和我, 让全世界人们拉进。“活字印刷”表演焕发古老的韵味与青春的活力。在所有汉字中, “和”最能涵盖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核。围绕着“和”字的进化和演变, 可以将中华儿女期盼世界和平, 希望奥林匹克共同繁荣的心愿, 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几点启示

3.1、对“和”主题的阐释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 在开幕式中通过古老的“和”主题的展示而融入全球人的心灵深处。在开幕式所涉及的无数中国元素中, 没有大量的“兵马俑”;只有突出“柱”的“龙柱”, 而没有象征中国的飞舞“龙”;即便标志性的中国武术, 也只有柔、圆、美太极而没有武当少林;古代民间的缶竟然取代了乐器的典范———编钟。在此主题背景下, 在同一个“地球”上, 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唱出代表友谊的舒缓、优美的旋律, 而并非热烈、激昂节奏的《我和你》, 可以说是契合而完美。

3.2、完美演绎出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 口号言简意赅,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建美好家园, 同享文明成果, 共创美好未来的理想;表达了中华民族, 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的坚定信念。“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e Worlde Onee Dream”, 文简意深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 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3.3、“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深层诠释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在开幕式上彰显无疑。“科技奥运”作为其一, 在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开幕式共应用了几十项高新技术, 涉及多个领域。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国元素也是开幕式一大亮点, 不停变幻图案的水墨画、巨大的地球模型等都体现了高科技的魅力, 更关键的是, 除通讯系统是引进技术外, 其他核心技术均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4、结语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终于在世界眼球的期待下落下了帷幕, 她唱响了人类祈求和平、欢呼奥林匹克精神的主旋律;再现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也突出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她的震撼、浪漫与激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递古老文化信息, 又不乏现代时尚气息, 在回顾东方文明史的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一个更强盛更开放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成为人们无数次重温的经典盛宴, 将永载奥林匹克史册。

参考文献

[1]乔治·维加雷洛.从古老的游戏到体育表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奥运开幕式畅想 第4篇

开幕式一定会很神奇

从2006年3月起,大导演张艺谋便率领他的导演组开始了开幕式的创意策划。一年多以后,这个创意终于完成。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呢?

“现在转入排练阶段……我们追求每个细节的独特性,追求它的视觉吸引力。希望从倒计时开始,一步一步把观众带人非常有意思的夜晚。”

——大导演就爱留一手耍帅!不过,咱可以慢慢想象它的“意思”哟。

中国元素

一提“张艺谋执导奥运会”,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一次他会加入什么中国元素——还是红灯笼和花衣裳吗?

“我们请了很多专家来讨论,一定会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这个选择是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这些。元素本身能代表那个阶段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个就是这不元素适合做大型的世界化表演,外国人也能看得懂。”

——有“专家”高参加盟,值得期待!

祈祷老天

创意完成,彩排开始,张艺谋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天气。

“最重要的是五六七月,到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完成。了。还有个是天气,非常重要,我就不说8月8号开幕这天,8月8号之前,如果一直不断下雨,怎么办?所有设备都泡在水里,怎么办?我就是祈祷,老天保佑有个好天气,对我来说最重要!”

高潮点在哪里,会是点亮火炬的那一刻吗?对于读者的提问,张艺谋笑而不答:

“也许,我不知道。总之,你放心,我们肯定会有精彩瞬间让人铭记,而且我希望越多越好!”

奥运开幕式 第5篇

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About Beijing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The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was an international event and the whole world was watching! The event was held in a stadium designed to seat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 athletes entered the stadium in a specific order. The athletes from Greece entered first in honor of the original Olympics held in Greece. Then, the other athletes followed by nation in the alphabetical order of the host country’s language. The host country’s athletes came last. So for this coming Olympics , the athletes from China will enter the stadium last.

The chief of state of the host country declared the games open, followed by the raising of the Olympic Flag. Music was played and fireworks were set off in salute. Then, dove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air as a symbol of peace. Runners in cross-country relays brought in the Olympic torch. The running of the torch began four weeks before the Olympic ceremony and thousands of runners took part in this. Planes and ships transported the Olympic torch to each country that lies between Greece and the host country. The most exciting moment of the Olympic ceremony was when the torch entered the stadium and lit the Olympic Flame. The Flame was kept burning until the end of the Olympic games.

奥运开幕式 第6篇

里约奥运会马上要拉开帷幕了。尽管之前被一系列水污染、抢劫等负面新闻所困扰,但毕竟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问题,比赛至少还是能正常进行的。但是有一件事让巴西人真的有点慌了:皮划艇和赛艇场馆至今未完工。工程负责人都表示:祈祷吧!但愿在开幕前能完工。

拉各亚体育馆主看台附近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日报道,尽管首场比赛在本周六就要开始了,但本届里约奥运会的一个关键场馆的建设收尾工作并没有要结束的样子。

拉各亚体育馆是本届里约奥运会赛艇和皮划艇项目的主场馆。但《每日邮报》记者在1日看到场馆中仍随处可见脚手架、橘红色的圆锥形警示桩和成袋成袋的垃圾。

场馆内的脚手架

临近主看台附近,工人们还在忙着在围栏上悬挂宣传横幅。一位工程负责人告诉《每日邮报》,她并不能保证工程能在周五当晚的奥运会开幕式前结束。这名工程负责人称,她的队伍已经在加班加点赶工了,但供应问题拖慢了进度,造成现在完工日期大幅落后于预期。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这些(带有奥运标示的横幅)都产自中国,所以说送到我们这里花了很长很长时间。”

忙着悬挂横幅的工作人员 她补充道,“尽管场馆现在还没完工,但赛艇项目周六就要开始了。我们祈祷周五时这一切能完事,但现在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尽管施工方心急火燎,但英国赛艇队教练罗勃·当西(Rob Dauncey)却很乐观地表示详细场馆到时能准备就绪。

在防波堤上忙碌的工程人员

此前有消息称里约近海水质非常恶劣,有巴西健康专家向奥运会游泳、帆船和帆板选手提出忠告:参加水上运动时一定要闭紧嘴巴。当地政府和奥委会官员曾澄清,虽然在里约当地水体的水质很差,但在比赛专用场地的水质都是符合世卫组织标准的。当西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尽管近来有水质问题的担忧,但有赖于场馆附近的防波堤,赛艇皮划艇比赛范围的水质还是可以的,“你都可以一眼看到水底”。

当西表示,虽然本届奥运会现在看来有一些问题,但他对场馆还是挺满意的。“我相信场馆会按时准备就绪,也相信选手会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

奥运开幕式 第7篇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8秒,在中国首都北京体育馆举行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这让中华人民最激动的时刻到了!

晚上,9时10分共204个国家的运动员入场。第一个入场的国家是希腊代表队,最后一个入场的则是东道主:中国代表队。执旗者是中国的篮坛巨星姚明和抗震小英雄林浩,这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由然而生。中国队进场的人一共有1099人,他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精神抖擞,让人感到中华民族生机勃勃,中华人民意气风发。其中参赛选手有639人,这些选手将参加28个大项比赛。这是中国队有史以来参赛人员最多的一次。进场的每个运动员都踩着巨幅画作《斑斓的足迹》入场,观众欢呼雀跃让人感受到他们是多么自豪!

奥委会主席入场后致辞,然后,胡锦涛正式宣布第29界奥运会开幕,焰火齐放异彩。紧接着奥运会会旗五环旗入场,会旗是由中国八名优秀运动员执旗,100名少女弹奏古琴,在优扬的乐声中会旗冉冉升起,大家齐唱会歌,表达了中华人民对会旗的尊重。接着中国运动员代表张怡宁宣誓,再到奥运会裁判员代表黄力平宣誓,可见,中华人民对奥运会很重视。最后,体操王子李宁腾空而起绕着会场奔跑一周,点燃主火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这时,烟花怒放!

最后,我祝愿每一位体育健儿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

“奥运开幕”教学实录 第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丰富对钟面的认识, 知道1小时=60分。

3.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知道1小时=60分, 初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

【教、学具】时钟 (学具) , 时钟 (实物) , 课件,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丰富钟面认识袁熟悉大格小格

1.复习。

(1) 钟面组成部分 (数字、指针) 。

师 (出示圆) :“如果这是一个钟面, 它还缺少什么?”

生1:“数字。”

生2:“时针、分针、秒针。”

师:“这节课咱们先来跟时针和分针交个朋友, 你们知道时针、分针是什么样的吗?”

生1:“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又细又长。”

生2:“时针走得慢, 分针走得快。”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在屏幕上添加数字和时针、分针。

(2) 整时、半时认读。

(出示钟面:2时、9时半……指名认读)

【设计意图】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认识整时、半时,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大格小格。

(1) 出示教具时钟, 和屏幕上的钟面比较。

师:“比较一下, 屏幕上的钟面还缺少什么?”

生1:“短线。”

生2:“小格。”

师:“我们把两个数字之间的格子叫作一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

生:“1、2、3……12。12个大格。” (板书:12个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还有小格, 谁来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生3:“1、2、3、4、5。”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生3:“5个。”

师“: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数得快。

生4:“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

生5:“我是5小格5小格数的。”

生6:“利用5的乘法口诀。”

比较方法, 带领学生利用5的乘法口诀记忆, 并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60。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2) 以12为起点, 指针走过多少格?

师 (演示实物钟, 拨动分针从12走到2) :“分针从12走到1, 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

生1:“10分, 二五一十。”

师 (演示实物钟, 拨动分针从12走到5) :“分针从12走到3, 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

生2:“25分, 五五二十五。”

……

师 (演示实物钟, 分针从12走到12差一格) :“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

生3:“59分, 55加4小格就是59分。”

生4“:走到12是60分, 还差一格就是60减1等于59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分针的走动情况, 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分”的概念。

二、自主拨钟袁理解野时分冶关系

1.生示范拨钟, 了解指针运行方向。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钟面, 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你追我赶, 滴答滴答向前进。如果这些指针跑起来, 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谁来拨给大家看看?”

(生演示拨钟, 拨动分针从12按顺时针方向走一圈再到12)

师:“我们把指针运行的方向叫作顺时针方向。”

2.拨一拨, 填写“我的发现一”。

时针走一大格是 () 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 () 分, 走一大格是 () 分。

(1) 自主探究。

(2) 交流发现。

(3) 小结:从2时到3时, 时针走了一大格, 时间经过了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每1小格里都有5小格,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3.再拨, 感受“时分”关系。

生再拨学具, 填写“我的发现二”。

分针走 () 圈, 时针正好走1大格。

4.揭示“时分”关系。

师 (演示实物钟, 拨动分针从12按顺时针方向走一圈到12) :“分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格?时针走几个大格?”

生:“分针走了60个小格, 时针走了1个大格。”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分针每次走完60个小格, 时针就走1大格。”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分针走60个小格表示多少分?时针就走1大格表示多少时?”

生:“分针走60个小格表示60分。时针就走1大格表示1 (小) 时。”

师:“对, 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师:“分针走60个小格, 时针正好走一大格。说明两者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 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相等关系呢?”

生:“1小时等于60分。”

(板书:1小时=60分)

5.揭题, 板书:认识分。

【设计意图】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思考、发现, 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 惊奇地发现:每次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都会走一圈。由此得出:1小时=60分。

三、联系生活袁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时间永不停歇, 指针也一路向前, 谁能读出钟面上现在的时间?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出示钟面时间7:35)

师“:你是怎么认的?早晨的这个时间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

生1:“时针走过7, 是7时多;分针指向7, 五七三十五, 合起来就是7时35分, 这时我在上学路上。”

(出示钟面时间8:30)

师“:你是怎么认的?早晨的这个时间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

生2:“时针走过8, 分针指向6, 就是8时30分, 这时我们在做早操。”

师:“8时30分还可以读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3:“还可以读作8时半, 因为分针正好走了半圈。”

(出示钟面时间10:58分)

生4:“11时58分。”

生5:“10时58分。”

师:“到底是10时58分还是11时58分?为什么?”

生6:“时针指向11, 是11时58分。”

师:“11时58分接近几时了, 时针应该指向几?”

生6 (恍然大悟) :“11时58分接近12时了, 这个应该是10时58分。”

师:“对了, 10时58分接近11时了, 所以时针指向11。”

(出示钟面时间11:05分)

生7:“11时5分。”

生8:“11时05分。”

师:“一般读作11时05分, 记作11:05。”

(巩固几时零几分的读法、写法)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比较认识接近整时的几时几分, 突破难点。知道几时零几分的读法、写法。

四、动手操作袁拨出课表上的作息时间

1.师指定时间, 学生拨, 说说怎么拨的?

2.生自主选择时间拨一拨。

五、小结袁引发思考

1.你有什么收获?

2.人们为什么要制定时间单位呢?

出示资料: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 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 “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今天上午9时40分~10时20分, 我们一起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

六、布置作业

1.实践:1分钟能做什么?

2.调查:在使用时针之前, 人类曾使用哪些方法计时?

奥运开幕式的版本 第9篇

不过,似乎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开幕式虽好,但不满意的也大有人在。8月9日,网络上疯狂传着一个《开幕式上你错过的超精彩画面》的帖子,贴出许多开幕式的漂亮图片,漆黑鸟巢中显示着美丽风景的电子卷轴、活字印刷模块组集体绽放的桃花阵等等,据说这些都是央视转播时没有出现的画面,于是论坛里的无数高清爱好者们顿时炸开了锅,一面骂着央视,一面开始去国外BT网站寻找外国的高清转播录像,前前后后出现的版本有好几个,美国NBC版、韩国MBC版、BBCHD版、香港翡翠高清版、以及瑞士、澳大利亚等地方的版本,其中最受追捧的两个版本,一是美国NBC版,因为它是录制后后期剪辑的,并且带有许多其他电视台没有采用的镜头,因此最受追捧,但它也有缺点,是一个精华剪辑版而非完整版,而韩国MBC的版本则是完整版,并且带有杜比5.1音轨,但因为是韩语解说,因此喜欢的人就没那么多了。CCTV虽然也有高清版录像,但却被一些人说是“要啥没啥”。事后我特地下载了NBC版、翡翠高清版、MBC版仔细比较了一番(被女友取笑,说我叶公好奥运,比赛不看,却去反复看开幕式),发现其实也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离谱,央视版除了添加了领导特写占去了几个镜头外,跟翡翠高清版、MBC版也差不多(这次转播都是由BOB公司提供的公共信号),该有的美丽场景还是有一些的。很多人说CCTV版本不佳,我想大概有四个原因,一、大多数人都是在4:3的21到29寸电视上看的标清版,而央视播出时却是16:9格式,切边后画面本身就小,看不真切;二、对CCTV的天然偏见;三、BOB转播导播本身的问题;四、人云亦云。

其实相对所谓镜头美感问题,我觉得CCTV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对字幕、画面转播特效、资料准备的处理上,转播开始,画面赫然出现几个毫无美感的宋体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跟我们在电脑上用WORD敲出来的效果完全没区别,字没有做成书法,也没有弄得很艺术,别扭得很,降低了开幕式的整体艺术档次,很是失败。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介绍各个国家运动员入场时,每个国家就简单几个字,“几内亚”、“希腊”,对比看看NBC、MBC等国外台的做法,差别简直是巨大的,人家介绍国家时,画面下方有一个很漂亮的地球仪,亮点处为该国位置,然后列出人口、面积、旗手资料等,详细有用,还搞得挺漂亮。

奥运开幕式作文 第10篇

刚开始的节目就让我们不在按起它频道去了,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就和你说吧!它是一个我国汉字表演,刚开始在800米大的地方一上一下的动起来,我说:“居然在100多天就变的这么好了。”表演结束后,从汉字下出来许多人。原来是人在汉字下面一上一下的动起来,看起来他们非常闷热的样子。

下面还有许多节目我就不一一的写出来了,如果写出来可能还要好几天呢!

接下来,那56个国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的走出来,让我们知道他们最可能获得金牌的奥运项目说出来,也把他们是否获的金牌几枚,银牌几枚,铜牌几枚说出来。

奥运开幕式精彩 第11篇

击缶,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时空观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脍炙人口的名句,演员击缶吟诵,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

脚印,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五环,空中的“飞天”从地上拾环而起,簇拥着五环漂浮在夜空中,既美丽又充满神奇。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都能在自己的国旗上找到至少一种六种(加上白的底色)的颜色。

文房四宝,表现了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预示着文艺表演的整体美学品格。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文房四宝是中国对笔、墨、纸、砚的.统称,装裱成轴是中国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戏曲表演,这是中国传统的京剧打击乐表演,激扬的鼓声、音乐和手舞红旗的兵俑,将人们的思绪拉向了遥远的过去。

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礼乐,灯光渐渐聚集,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星光,天籁般的钢琴声响起,有如在沉睡的夜空中投入了一颗繁星,这是由年轻的钢琴家郎朗和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共同演奏的精彩乐章。他们用浪漫的旋律,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古老的画卷在无垠的星光中延展,告诉世人,今天的道路更加美丽宽广;从黑色到白色到彩色,跳跃的颜色,展现出了现代绚丽的风格;1000名演员搭建了一个“鸟巢”,空中飞来一只可爱的风筝。无限的星光,浪漫的旋律,寓意今天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自然,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主题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由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响起,几千名志愿者、几千张孩子的笑脸进入会场,这是北京奥组委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向全球征集而来的。

奥运开幕式作文 第12篇

我看到了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一路行来,穿过天安门广场,把我们领进“鸟巢”中。《义勇军进行曲》犹自回荡耳畔,古筝悠扬的声音响彻全场,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打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此时正式开始。画卷流动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演员们在一张长达147米的长卷翻滚,只要那些演员用手碰到的地方就会留下水墨印记,最后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还有许多我喜欢的节目,精彩的提线木偶,华丽的古装表演;巨大的龙柱,闪光的和平鸽;优美的钢琴演奏,富有创意的“绿色鸟巢”……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站在舞台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放声高歌,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响起来。接着,随着越来越多运动员入场,长卷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大地。

在星光点点,如同浩瀚银河的“鸟巢”中,“体操王子”李宁腾空而起,在“历史长河”中奔跑着,缓缓地点燃了巨型“祥云”主火炬,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熊熊燃烧。

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看英国文化 第13篇

如同开幕式一开始由演员朗诵的的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经典台词“Be not afeard.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 sounds 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 and hurt not.” (“不要害怕, 这岛上众声喧哗, 使你愉悦, 毫无害处。”) 伦敦碗、伦敦市、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座岛屿, 每代人都在岛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展现着不同的文化, 并向着更美好的梦想奋斗。伦敦这座岛屿向我们展示出多元文化,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平等与创新的精神。

1 中英开幕式文化比较

记得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整台盛会只能用八个字形容:“场面宏大, 气势磅礴。”所有节目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排演, 所有演员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击缶而歌, 论语、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太极、戏曲……丰富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与此相比,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没有宏大叙事, 没有太多震撼的大场面, 没有整齐划一的团体操表演, 也没有太多神秘的符号。伦敦奥运会看着更像是平民们的聚会, 随意、随性、自由、酣畅。开幕式演员多数是业余的, 没有经过太多的排练, 表演都相当本色。两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的差异,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1 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如果说中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那么英国则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上, 有孔子及其弟子编撰的《论语》;有活字印刷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誉为“国粹”的各类戏剧;还有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更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全世界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之道——“和”。

18世纪60年代英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项以改进技术为本质的产业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 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有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久, 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随后在更广大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讲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进程推向一个新高, “民主”得以发展。

1.2 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

在中国思想史上, “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 就是大自然;人, 就是人类;天人合一, 就是互相理解, 结成友谊。”“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因此开幕式上, 又众人整齐划一地展现出来的一幕幕场景比比皆是。导演将人标准化, 以整齐划一的画面和“缩小”来制造视觉震撼。

而英国社会自工业革命和政治文明的进程开展以后, 愈来愈重视以人为本, 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可以将自己戏剧化, 在人生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 成为舞台的主宰。这也体现出英国重视的不仅仅是现代文明的价值, 更是人的价值。

2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英国文化

2.1 平等

从开幕式那休闲的田园农场式的场景, 到公路似的小径, 到拔地而起的私人住宅建筑模型, 到模拟医院内医生护士照料儿童, 到青少年所熟悉的J.K.罗琳为孩子们讲述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故事, 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奢华、不是整齐划一地秩序, 而是一份随性、自由平等的平民化的派对。在舞台上表演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普通人, 且大部分演绎的正是自己的真实职业与生活。

1712年, 苏格兰作家约翰·阿布什诺特在《约翰·布尔的历史》一书中, 把英吉利民族人格化为一个性情急躁、个子矮胖、举止笨拙的绅士, 他喜欢虚张声势, 也很执拗, 但是心地善良。后来漫画家把书中的这位绅士画成一个头戴小沿帽, 身穿骑士衣, 脚上蹬着一双长筒靴的矮胖绅士。当然英国人的性格要比这位绅士的复杂得多, 但是“绅士风度”已普遍被人用来概括英国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他们十分注重平等竞争, 几乎所有带有竞争性质的行业或场合, 英国人都坚持公平原则。

然而, 不是自古以来, 平等就在英国备受推崇。20世纪以前, 由于性别歧视和阶层差异, 男女之间、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之间一直存在不平等现象。虽然女士优先是一项重要的社交礼仪, 但是英国妇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社会底层, 例如妇女怀孕就将被剥夺其就业机会;基础教育几乎不对女性开放。20世纪以来, 随着英国民主政治和文明的发展, 阶级差异和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逐渐淡化和减少, 虽然难以消除, 但国家和政府一直做着相关的努力。如, 2007年4月6日, 英国的《性别平等责任法案》正式实施, 法案宗旨是要求政府机关必须制定计划、采取积极行为消除性别歧视, 提升性别平等。 (中国妇女报, 2009, 11, 12) 这一法案将可能改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的不平等问题。

让我们回顾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 在女王出场、升国旗之际, 有1200位医生和护士走上运动场, 场地上摆满了病床, 小朋友们在床上跳跃、歌唱, 巨大的“NHS” (国家医疗服务) 和“GOSH” (医院名称) 字样显现出来, 全场欢呼。在一个展示历史文化的场合, 把医疗问题加进来, 是国家自信的象征。在英国, “人人享有免费医疗”, 已成为不可动摇的社会理念。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的高潮部分, 奥运主火炬进入主会场, 在建造奥运场馆的500多名工人代表的迎接下, 最终交到了7位普通青年的手上, 正是他们缓缓点燃了204片铜花瓣, 点燃了伦敦奥运会的圣火。也许这样的情形很少有人预想到, 但它鲜明地诠释了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 并再次体现了他们不断追求的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与文化。

2.2 创意

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 是因为主办方运用新的元素, 即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在交流中传播, 在继承中发展, 离不开创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出的与北京奥运会截然不同的氛围和场景, 正是其创新文化的体现。《新快报》则称“伦敦奥运会温暖开幕, 不深奥、不壮观、不严谨、不神秘、不华丽, 它是平民的, 很多人都喜欢。”《长江商报》就表示:“田园牧歌、英式幽默、奇幻文学,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尽显英国特色, 在这些令人难忘的环节背后, 无不显示出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那么,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呢?

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 英国政府提出创意产业理念, 其内容涵盖了艺术、建筑、广告、影视、计算机、音乐等多个文化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由此可见, 奥运会这场极大型的文化活动, 正是展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极好平台。开幕式上, 随着“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历史车轮缓缓离去, 作为文化创业产业的电影、舞蹈、歌曲、书籍、电脑软件的发明等随着时代变迁一一得以展现。虽然没有气势恢宏和美轮美奂, 但每场表演都极具英伦风情和人文气息, 且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共鸣。“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故事”几乎为每一个孩子所熟知;塑造了荧幕上经典诙谐形象的“憨豆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成为全球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1968年由英国乐队披头士创作演唱的《Hey Jude》如今再次被年过七旬的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演唱, 瞬间勾起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虽然有媒体批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太多, 而奥运精神太少, 但不可否认的是, 英国将其文化创意展露无遗, 且深深印在了英国人以及世界人民的脑海里。

3 结语

本文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着眼于英国文化, 对中英文化做了比较, 总结出两点区别, 一是中国突显古代文明, 英国突显现代文明;二是中国崇尚天人合一, 而英国更注重以人为本。接着从平等和创意两个方面介绍了开幕式所展现的英国文化理念, 并加以论证。可见, 这场伦敦碗里的盛会是成功的, 它是人们又一次更为深刻地了解了英国历史文化和西方文化, 同时明白了伦敦奥运会的涵义。

参考文献

[1]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启示.科技与管理, 2005 (1) :30-32.

[2]吴新颖, 龙献忠.英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江淮论坛, 2004 (5) :141-144.

奥运会开幕式集锦 第14篇

第一届(1896/希腊雅典)最具历史意义的开幕式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293届古代奥运会的火种由顾拜旦重新点燃。

为筹集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基金,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奥林匹克邮票。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观众达8万人,这个记录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打破。

第二届(1900/法国巴黎)没有开幕式的奥运会

女性首次成为奥运赛场的参与者,而非只是看客。

本届没有主会场,也没有开幕式。有些运动员都不知道自己参加过奥运会。

第七届(1920/比利时安特卫普)最具仪式感的开幕式

第一次升奥林匹克旗、放和平鸽,第一次举行运动员宣誓仪式。

为了纪念协约国当中牺牲的将士,在开幕式上点燃了象征胜利的火焰。此后,点燃火焰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点燃奥运圣火的前奏。

第十五届(1952/芬兰赫尔辛基)最抚平伤痕的开幕式

于本届奥运会上亮相的胜利女神图像被选作奥运会奖牌正面图样,并沿用至今,成为奥运史上的一大经典。

第十六届(1956/澳大利亚墨尔本)最倡导团结的开幕式

南半球国家第一次承办奥运会。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体育超脱了政治的束缚,被还原为纯粹的体育竞技。

第十八届(1964/日本东京)最具反思意味的开幕式

圣火首次在亚洲点燃,这一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

点燃主火炬的是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的大学生坂井义则,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美国发射“辛科姆”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

第二十届(1972/德国慕尼黑)最悲伤的开幕式

“慕尼黑惨案”震惊世界,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叫瓦尔迪的德国猎犬。

第二十六届(1996/美国亚特兰大)最具梦幻色彩的开幕式

绝妙的光影、宏大的舞台、绚丽的色彩,亚特兰大成就了科技与梦幻的完美结合。

美国梦与南部风情、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奥林匹克精神的百年华诞,在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火炬的那一刻得到升华。同时他因为病痛而不停抖动的双手及坚毅的面孔,被誉为奥运会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

第二十九届(2008/中国北京)最唯美宏大的开幕式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2008年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中国以51枚金牌居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称得上是最简约而不简单的开幕式

如果说一场好的开幕式预示着这届奥运会成功了一半,那么此前备受质疑、遭遇了无数吐槽的里约奥运会已经成功地扳回了一分。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

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可以说是一台节俭的开幕式。开幕式的预算,由最初的1.139亿美元,削减到5590万美元,减少了近一半。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用一种素面朝天的姿态,打造了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盛宴。它充分挖掘了巴西的文明,从生命的起源展示巴西的历史。热情似火的舞蹈和悦耳的音乐,成了开幕式最好的点缀。

“让我们寻找相同,庆祝不同”,巴西著名歌手若热·本·约林和雷吉纳·卡斯高唱着这句歌词,热情地倡议全场观众伴随《热带国度》的歌声共同起舞。1500名表演者身着各色服装、头戴不同颜色的蓬蓬头假发,跳起了独具特色的“魅力之舞”,马拉卡纳体育场顿时变成一个“广场舞”的海洋。

奥运开幕式范文

奥运开幕式范文(精选14篇)奥运开幕式 第1篇《悉尼先驱晨报》周五报道中称,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即将举办,整个世界将为之震惊。?一篇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