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精选9篇)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1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强, 定期体检作为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 业务量不断增加[1]。为了提高体检业务的工作效率、避免出错, 大多数医院和体检机构开始建立体检管理系统 (Physical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PEIS) [2,3]。PEIS以医院体检中心的专业自动化和无纸化为管理目标, 实现了体检业务市场开拓、预约登记、收费、临床检查、总检等各个工作岗位的电脑化,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我院体检中心于2012年12月开始建立流程化的PEIS, 并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等实现无缝对接, 系统运行1年多以来提高了体检效率, 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PEIS的业务流程

PEIS的业务流程, 见图1。

体检中心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体检和单位团体体检, 个人体检在预约登记和确定体检项目后, 生成体检单号和体检费用信息, 体检者通过体检单号在收费处缴费后在导检台打印导检单;团检预约时按规定格式的Excel电子表格向系统导入体检者基本信息及需要检查的项目, 体检者到检时凭有效身份证件在导检台打印导检单。整个体检过程, 导检单为医院各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与纽带:体检单号在HIS中等同于门诊就诊卡号, 用于缴费等业务;LIS通过体检单号获取化验申请单的各种信息并生成打印条码;通过体检单号在PACS等系统获取申请单信息并登记, 同时加入排队叫号系统的候诊序列;体检结束后, 通过体检接口平台在各系统中获取结果。

2 体检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设计

2.1 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院从1999年开始信息化建设, 2008年建立了新的LIS, 实现了患者样品登录、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2009年医院新一代HIS开始建设, 逐步实现了财务管理、门诊医生、住院医生、电子病历和药品管理等的信息化;2011年开始部署全院级PACS, 实现了放射科、超声科、内镜中心和病理科等医技部门的信息化。HIS、LIS和PACS等业务系统与不同公司合作, 均独立运行, 并在系统间建立接口平台以实现数据交换。

2012年体检中心开始部署体检管理系统时, 其他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且运行稳定。为使体检管理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需要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集成, 有效整合医院现有软硬件资源, 保证数据交互和共享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接口必须安全、稳定、高速。

2.2 集成接口的设计

根据体检中心的业务特点, PEIS与医院其他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功能包括:实现体检者在HIS、PACS和LIS等系统中身份识别, 向HIS传递收费信息并返回缴费状态, 向LIS发送化验申请单并获取结果, 向PACS发送检查申请单并获取文字结果及部分检查报告的图像结果等。

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因为HIS与PACS、LIS间已经建成了稳定高效的接口平台, 所以PEIS与各系统间身份识别和申请单传递主要通过HIS与原接口平台完成, LIS结果直接从LIS/HIS中间库获得, PACS文字结果从HIS中获取, 超声和内镜图像结果从PACS图片服务器FTP中获取。接口平台功能, 见图2。

(1) PEIS与HIS接口。因为HIS与PACS、LIS等业务信息系统的接口运行稳定, 而且HIS在医院有常驻工程师, 所以PEIS与HIS的接口设计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两个系统间数据利用HIS原有Web Services接口平台, 在平台中主要加入以下功能:体检号注册门诊就诊卡号函数, 体检登记生成体检号后调用该函数在HIS中注册相应的门诊病人基本信息及就诊基本信息;体检收费、检查单、检验单等申请函数, 体检登记并确认需要检查的项目后, 调用相应的函数向HIS传送各种检查申请单的基本信息, 个人体检同时调用收费申请函数在HIS中生成收费信息, 收费员收费后, HIS返回收费状态。

(2) PEIS与LIS接口。PEIS与LIS接口主要完成检验申请单向LIS的传递及检验结果的获取。申请单通过接口平台将申请单基本信息传送到HIS, 在LIS中通过体检号再调用HIS相应申请单并打印条码。接口平台每天13:00和16:00在体检中间库中提取相应结果, 总检医生能够在体检系统中直接查看相应检验结果。

(3) PEIS与PACS接口。PEIS与PACS接口的主要工作是实现申请单的传递、文字结果的传递、超声及内镜等图片结果的获取及放射科图像的调阅等。申请单和文字结果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与HIS的接口完成;超声及内镜等图片在相应PACS图片存储的目录中利用检查单号直接定时拷贝到PEIS中;总检医生在查阅相应结果后, 如果需要调阅放射科图像资料, 通过PACS的Web调阅模块直接查看。

3 讨论

(1)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充分利用原有系统间已经较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接口平台, 建设重复的接口设计, 提高新系统部署的工作效率。

(2) 重视HIS接口平台建设。HIS是医院核心业务系统[5], 同时与几乎医院所有业务信息系统都有较多的数据交互, 以HIS为中心设计全面的接口平台[6], 能够提高平台的复用率, 简化后期系统建设的难度。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接口平台设计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 复用性强[7], 适合用于HIS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平台建设。

(3) 重视接口中基础数据的维护。PEIS的检查项目及结果项目与其他业务系统间存在广泛的对应关系, 如果对应关系的维护出错或不及时, 易引起检查单无法传递或者结果无法获取甚至出现偏差[8]。根据系统运行2年多来的统计, PEIS发生的75%的故障是由于项目对应不准确引起。为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维护, 需要加强体检中心系统管理员的标准化培训, 强化项目增加和修改的流程管理, 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对应的一致性。

我院在PEIS建设过程中,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系统间已有接口平台, 以与HIS间的数据交互为接口设计重点, 既能充分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又简化了接口的设计, 减少了各系统修改的工作量。2年多来, 接口运行平稳, 在医院新信息系统建设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摘要: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建立以HIS系统接口为核心的体检管理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接口平台, 实现医院各主要信息系统间无缝连接、数据交换与共享, 提高体检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体检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接口平台,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德文.基于HIS的医院体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学信息, 2006, (11) :1913-1915.

[2]于敏, 张殿勇.体检中心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6) :46-47.

[3]季磊, 杨雪.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9) :92-93.

[4]郭志强, 李军, 蒋芬, 等.检验科信息系统LIS与HIS, PEIS系统兼容应用体会[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2, 27 (3) :150-152.

[5]王雷, 周晓明, 肖征.PACS与健康体检系统的接口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3) :62-63.

[6]李艳军, 李初民.基于XML的HIS接口模型设计[J].重庆医学, 2011, 40 (35) :3353-3355.

[7]曹广琦, 王守梅, 刘伟.基于Web的体检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 (3) :53-56.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2篇

车站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包括客票系统、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行包信息系统、门禁系统、综合布线等系统,其中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车站级集成管理平台、客运广播系统、综合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时钟系统、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设备、信息查询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求助系统及客运作业管理系统等。

2.2系统设置简况

(1)客票系统

客票系统主要采用中心、区域、车站三级架构。铁路总公司客票中心主要负责全路票务管理、售票交易、电子支付、列车服务及营销决策等服务,地区客票中心主要负责客票核心数据处理、交易、共享、管理、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监控、自动售检票等服务,车站主要负责售票的实时交易服务。通过全国快速便捷的超大型售票网络,目前全国日均售票量达400余万,峰值售票量已达800万。下面主要介绍下车站客票系统。

车站客票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服务器、管理终端、窗口售票设备、自动售票机、自动取票机、自动检票机、补票机、实名制验证/复位和客票安全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为旅客提供从购票、取票、进站、检票到出站的全过程、多元化的出行服务,方便旅客的同时也提升了车站运营管理能力。如下图所示:

(2)旅客服务信息系统

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可采用中心、区域、车站三级架构,或采用中心、车站两级架构,也可采用车站单级架构。现代高速铁路多采用中心、区域、车站三级架构。车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车站级集成管理平台、客运广播、综合显示、视频监控、时钟、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设备、信息查询、入侵报警、求助及客运作业管理等系统。各子系统覆盖了旅客购票、进站、候车、上车、下车、出站、接站等一系列服务。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3篇

1 SPARCS 简介

SPARCS是图形化的实时处理系统,主要用于船舶、堆场、设备的实时计划和控制,能够与多种技术和工艺相衔接,优化劳动力、堆场和设备的使用,实现码头通过能力、作业效率和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SPARCS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和C++语言,占用资源少且运行速度快。SPARCS不是数据库系统,其必须以数据库系统为后台支持才能完成所需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因此,SPARCS系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系统配合使用才能构成完整的集装箱码头操作管理系统。虽然Navis公司开发的Express系统具有预约、计费、数据交换和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并且能够与SPARCS无缝连接,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加之不同集装箱码头的业务、计费、服务等各不相同,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大多数用户仍然倾向于使用自主开发的码头管理系统(Terminal Manegement System,TMS)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实现SPARCS与TMS的通信和数据交换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2 SPARCS与TMS之间的关系

SPARCS与TMS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双方建立稳定的网络通信后,采用报文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

完整的SPARCS接口报文由报文头和报文数据组成。报文头即报文名,表示报文的发送者和报文类型,其中:SPARCS向主机(本文将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计算机定义为主机,将SPARCS所在的服务器计算机定义为客户机)发送的报文名是以“1”开头的4位数字,范围是1000~1999;主机向SPARCS发送的报文名是以“2”开头的4位数字,范围是2000~2999。报文数据是该报文的具体内容,报文数据格式和内容根据SPARCS的要求定义。SPARCS与主机之间的报文格式如表1和表2所示。

3 SPARCS信息接口方案

为实现主机与SPARCS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主机需要建立通信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

3.1 通信模块方案

(1)设置主机IP地址,自定义计算机通信端口,如30000。

(2)设置客户机IP地址和通信端口30000。

(3)在SPARCS中设置主机IP地址和通信端口30000。

(4)主机监听通信端口30000。

(5)主机接收客户机连接请求。

(6)主机建立与客户机的通信连接。

(7)主机收到SPARCS发来的报文1001后,向SPARCS发送报文2001。

(8)主机向SPARCS发送时钟同步报文2011。

(9)主机向SPARCS发送连接确认报文2007。

(10)主机接收SPARCS发来的对报文2007的回应报文1008。

(11)主机收到SPARCS发来的连接确认报文1007后,向SPARCS发送回应报文2008。

(12)主机收到SPARCS发来的连接断开请求报文1901后,向SPARCS发送回应报文2901。

(13)转(9),循环执行。

3.2 数据发送模块方案

(1)主机建立和修改船期表后,向SPARCS发送2053报文。

(2)主机修改集装箱箱号后,向SPARCS发送2051报文。

(3)主机删除集装箱箱号后,向SPARCS发送2020报文。

(4)主机完成检查桥发箱申请后,向SPARCS发送2031报文。

(5)主机修改集装箱信息(包括船图、舱单、堆场箱、检查桥收箱等)后, 向SPARCS发送2021报文。

3.3 数据接收模块方案

(1)SPARCS修改集装箱当前实际位置(包括卸船落车、堆场卸箱、堆场装箱、堆场同贝位翻箱、装船确认等)后,向主机发送1041报文;主机接收1041报文并更新数据库。

(2)SPARCS确定集装箱未来位置(包括收箱场位申请、发箱场位申请、装船配载完毕等)后,向主机发送1043报文;主机接收1043报文并更新数据库。

(3)SPARCS完成冷藏箱插电、拔电和温度记录后,向主机发送1038报文;主机接收1038报文并更新数据库。

(4)SPARCS修改船期表后,向主机发送1053报文;主机接收1053报文并更新数据库。

(5)SPARCS修改集装箱类别(例如将过境箱改为翻箱)后,向主机发送1022报文;主机接收1022报文并更新数据库。

(6)主机接收1002报文后,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向SPARCS发送2022报文。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4-08-24)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4篇

关键词:复杂电子系统,信息化体系结构,半实物仿真,测试接口模拟器

1 引言

复杂电子产品的研制周期长,在研制阶段,当其他系统或电子产品需要与其同步开发、调试时,往往不能及时提供给其他系统所需的信息。并且复杂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在极限、边界条件下,和其他系统或设备配合使用时,无法提供极限工作状态或故障状态。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法,其中利用半实物仿真技术设计复杂电子系统的测试接口模拟器开发平台能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半实物仿真技术是在实验仿真系统中加入部分实物,早期的的仿真系统是用软件编写出硬件设备所输出的信号[1],这个过程相对繁杂,对不同的硬件还要更改不同的程序,不便达到通用性。现今,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将半实物仿真技术应用到复杂电子系统的研制中。这种直接在仿真系统中加入硬件设备,可使复杂电子系统的研制更加灵活,更加适用通用性的设计。

2 信息化体系结构简介

信息化体系结构是在参考HLA/TENA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国内领域发展现状提出的一种通用虚拟试验体系结构[2,3]。HLA是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主计划(MSMP)倡导建立的建模与仿真公共技术框架的一部分[4]。是分布式交互仿真的最新体系结构,HLA适用于所有领域(如分析、试验、训练等)中的建模与仿真的开发与集成。它可以将真实的、虚拟的和构造的仿真集成起来互操作[5,6],使仿真系统的搭建更便捷。针对特定领域的应用,在HLA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通过基础计划2010(FI2010)工程开发“试验训练使能体系结构”之间的互操作、重用和可组合[7,8],以方便在某些特定领域中的仿真使用。

信息化体系结构是在HLA/TENA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某特定领域建设的现状,提出开发的虚拟试验训练体系结构,能够整合各种试验资源,快速构建试验训练系统。本文的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是以信息化体系结构为平台,以平台中间件为信息传递桥梁。如图1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平台。

信息化体系结构由资源应用(组件)、公共设施和基础工具三部分构成;

(1)信息化体系结构资源应用是组成试验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够被系统加载并配置到相应的节点,构成所需的试验仿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执行相应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此配置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所需的基本信息,快速构建复杂电子仿真系统;

(2)信息化体系结构公共设施是为实现信息化体系结构应用快速建立的基础软件子系统;

●信息化体系结构中间件是负责这个系统建立及运行期间的信息传递桥梁,支持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应用环境,实现系统中的资源信息的交互;

●信息化体系结构资源仓库是存储信息化体系结构对象模型及资源相关信息;

(3)信息化体系结构数据档案是存储试验各阶段产生的信息;

(4)信息化体系结构基础工具是管理信息化体系结构公共设施和信息化体系结构基础资源的工具。

3 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开发平台设计方案

3.1 测试接口模拟器硬件组成

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的信号特征,可分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开关信号,设计时根据不同信号的要求选择对应的硬件板卡。DA板卡适用于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板卡适用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I/O板卡适用于复杂电子系统内部要求开关(I/O)的信号,本设计方案中模拟输出产品选择NI公司的PCI-6713DA板卡。PCI-6713支持PCI总线,包含8路通道,速率可达1MS/s,输出分辨率为12bit。同时采用NI公司的M系列多功能数据采集产品PCI-6254作为AD板卡和数字IO板卡,此板卡支持PCI总线,模拟输入采样率为1.25MS/s。复杂电子系统内部信号使用各种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例如RS422、RS232、ARINC429、1553B等,根据需要可将不同总线的对应板卡驱动函数封装至平台中,本系统采用美国Condor公司的PCI-1553-SS板卡,该板卡为双通道冗余的PCI型1553板卡,其接口符合MIL-STD-1553B标准要求。RS422板卡选用MOXA公司的CP-118U板卡,此板卡具有标准的RS422接口,同时具有8通道,差分和全双工工作方式,符合EIA-422A要求。

本平台系统中包含多个资源设备,每个资源设备对应于平台中的对象模型,通过封装资源对应的对象模型数据结构,在中间件中实现数据传输。利用这种方法,本文将硬件板卡信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信息传递不使用协议,第二类是信息传输使用到总线协议。

第一类板卡代表有DA,AD,IO板卡,这类板卡输入输出数据无需通过协议的编辑,可直接调用板卡的驱动程序,将驱动程序看作实体对象,通过对驱动的调用实现对硬件板卡的控制。

第二类板卡代表有RS422和1553B板卡。这类板卡的通讯方式通过总线实现。此时信息在传递时系统不仅需要调用板卡的驱动函数完成对板卡的控制,在传输数据前设计人员还需要完成对通信协议的编辑。通协议分析提炼协议特征,抽象出通用协议的模板,将各种协议以通用模板的形式描述和管理,且生成协议文件。在运行阶段在中间件中以该格式传递数据信息。协议元素信息是协议最主要的部分,是一条协议所传输数据的格式描述,数据结构如表1所示:

协议信息包括协议元素ID、名称、类型、分辨率、帧标识符、数据类型和元素,其中协议元素类型、数据类型和元素的属性类型是多样的,分别存储在Data Type和Ptr Array中。

3.2 测试接口模拟器平台软件设计

3.2.1 测试接口模拟器平台组件功能介绍

1)事件响应组件是整个平台的接收反馈部门,在信息化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接收外部给出的激励,并根据对象模型文件(XML文件)作出响应。对象模型文件存储组件的基本信息、属性信息和实体信息等其他信息。

2)数据源组件主要是为事件响应组件提供数据。在数据源组件中设计人员不仅可以设置数据的属性和发布方式(定时或随机),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组合(与,或,非)产生更多可能的数据;

3)虚拟信号发生器组件用于产生最常见的数据类型,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标准信号;

4)时钟同步组件用于实现定时功能;

5)噪声叠加组件:复杂电子系统由于测试数据的不充足,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对产品本身的故障考虑不充分。该组件主要用于模拟出复杂电子系统的故障噪声,并将这些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来检测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3.2.2 事件响应组件设计

事件响应组件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组件。该组件设计包括组件编辑阶段和组件运行阶段设计。事件响应编辑组件用例图如图2所示。

事件响应组件主要有添加事件响应、删除事件响应、更新事件响应、清空事件响应。其中添加/删除事件响应分别包括/删除事件和添加/删除响应,更新事件响应对应编辑事件和编辑响应。编辑事件主要是编辑事件的名称、组合方式、实体参数等。其中事件组合类型分为与、或两种方式,通过设置事件的组合类型,产生不同的事件结果。设置事件中的实体参数包括编辑实体名称,设置实体的偏移量,和设置实体数据的类型。事件响应组件运行阶段用例图如图3:

事件响应的信息表如表2所示。

运行阶段中间件接收事件,查询信息表,信息表中最小值最大值代表每种响应触发的数据范围。查询到响应状态,组件向中间件发布响应。事件响应的类图如图4所示。

组件基类是平台接口类。这里不做介绍。事件响应的活动序列图如图5所示。

3.2.3 噪声叠加实现方法

噪声类型主要有白噪声、脉冲噪声和干扰信号三种。通过调用MATLAB中的awgn()函数实现白噪声数据。通过调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实现脉冲噪声数据。干扰信号主要产生不规则数据,如表3干扰信号信息表。

原始数据是系统数据源组件产生的标准数据,有多种数据类型;随机数据是设计人员为了产生噪声设置的随机数据,数据类型多样;干扰概率由设计人员设定,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叠加上随机数据的概率范围;干扰时间可通过设置叠加时间模式实现,设计人员通过设置定时发布、即时发布、周期发布来设置随机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叠加时间,最终输出噪声数据。

4 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开发平台实现

如图6所示设计阶段平台软件构件图:

平台中的信息传递通过中间件来实现,外部信号通过通讯硬件向系统发出激励指令,中间件发布订阅服务。通讯模式的控制方式是指令/响应方式,当系统收到外部给出的激励信号时,平台加载事件文件。通过解析判断事件类型可以实现不同响应过程。通过平台加载不同的功能组件实现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

如图7所示运行阶段活动序列图,运行阶段,设计人员给该系统施加激励信号,事件响应组件通过中间件接收到事件信息,查询信息表后发布响应状态;根据响应信息,中间件向数据源组件、时钟同步组件、虚拟信号发生器组件和噪声叠加组件发布命令,各组件根据命令更新信息数据,向中间件返回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在中间件中传递。

5 结束语

本平台是以信息化体系结构为基础,以中间件为消息传递桥梁,实现分布式资源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开放性性。以半实物仿真技术为支撑,更加便捷的构建复杂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模拟器。对于更加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只需添加响应状态即可,真正实现少编程或无编程扩展,缩短复杂电子产品的开发周期,实现便捷快速的构建过程。

参考文献

[1]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6-7.

[2]葛春平.大规模虚拟试验分层试验环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1):2789-2793,2799

[3]R.G..INGALLS,M.D.ROSSETTI,ANDJ.S.SMITH,eds.Implementing The High Level Arehitecture In The Virtual Test Bed[R].Proeeedings of the 2004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ee,2004 Winter,Volume:2.

[4]IEEE1516.3,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Fed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Process(FEDEP)[S].

[5]张光宇.分布虚拟试验系统运行支撑体系结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3-5.

[6]王琼,蔡小斌,杜承烈,李刚.分布虚拟试验支撑环境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25(5):15-19,142.

[7]王国玉,冯润明,陈永光.无边界靶场-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联合试验评估体系与集成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93-463.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5篇

一、医院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的现状

HIS的初级阶段是针对医院的收费系统进行改革, 对加强医疗费用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HIS系统克服了人为因素对收费工作的影响, 有效杜绝了医疗行业的不规范收费, 使收入准确性大大提高, 医院收费行为的诚信度也大为提升, 同时, HIS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患者交费的时间, 既方便了患者,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 医院的HIS和财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运行, 财务系统着重于会计核算, HIS系统主要是收费管理与药品管理, 部分医院的HIS中有电子病历、医嘱、影像等系统, 但重点还是费用管理。

对于财务系统而言, HIS主要是提供门诊住院的各种收入数据, 药品的进销存汇总报表等, 但由于两套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编程语言、运行平台等不一致, 导致财务系统一般不能直接从HIS中读取所需数据, HIS的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需要每日每月向财务部门日报和月报收费报表, 财务部门根据报表手工编制凭证, 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各自独立运行的系统, 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核对机制, 对应的财务数据会出现不一致, 人为主观的因素会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时间越长, 误差就越大, 积累的差错也越多, 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地稽核发现, 会造成很大的财务隐患。如:

1. 根据财务制度规定, 每天的门诊住院报表都需要在财务系统中反映, 出纳和会计需要每日对报表进行逐笔账务处理, 应对每一项收入都要核对, 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责任心不强, 对于报表不能认真核实, 只是照猫画虎地录入, 会给医院收入管理造成很大漏洞;

2. 收费员可能利用报表的时间差, 将门诊收入、预交款、住院收入等不及时入账, 挪用甚至贪污;或收费员计算机知识较好, 利用系统设计漏洞进入后台修改系统程序, 使部分医疗收入不能汇总到报账表中, 借机贪污医疗收入;

3. 在票据管理方面, 使用来源不明的票据, 私自收费或伪造HIS系统汇总报表, 不按系统汇总数据报账;

4. HIS中其他子系统如药房和药库系统的月报表也缺乏应有的监督。药品是医院重要的资产, 财务部门必须随时了解药品的购入、消耗、库存情况, 如果报表正确性不能保证, 直接会给医院资金的使用和财务决策带来很大隐忧。

二、财务系统和HIS数据对接的设想

从工作内容的联系上来看, 医院财务系统和HIS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HIS为财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系统生成的各种报表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财务系统反映HIS运行的结果, 从宏观上控制和协调HIS的运行。会计核算是一个综合的整体, 会计科目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 医院两套系统之间对应的数据都是一致的, 因此, 克服技术上的瓶颈, 整体构建规划, 制定一套数据标准, 转变业务流程, 设置HIS与财务系统数据接口, 财务系统直接从HIS中读取相关报表数据, 自动产生记账凭证, 使得HIS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兼容共享,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对收费票据的监控力度, 督促各部门及时报账, 减少财务隐患, 而且从财务监控角度考虑, HIS与财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完善报表上报与审核、票据管理、药品等消耗材料管理, 最终完善全院各部门财务数据的审核, 保障资金安全与收入完整。

1. 报表上报及审核确认。实现两套系统接口后, 报表的上报分为两种, 其一是收费处专人将所有收费员当日全部日结表汇总打印后送至财务部门。其二是系统将自动汇总报表数据, 会计人员从后台系统接收汇总的报表数据, 将报送的纸质报表和自动接收的数据进行对照, 审核无误后, 财务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确认收费部门的收入, 予以报账。这一功能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财务凭证的录入工作量, 极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两条途径报表, 相互对照, 保证了财务系统和HIS系统收入完全一致。财务系统与收费系统得到无缝隙链接, 使该环节的差错率降至最低。

2. 票据管理。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预收款、出院结算等票据应由财务部门的票据专管员授权在HIS系统上激活使用。专管员要随时监控系统中已用票据、在用票据、未用票据的使用状态, 随时监控收费员是否使用来源不明的票据, 进行违规操作。票据从领用到销号都在财务有效控制之中。实现系统数据对接票据销号功能后, HIS系统中票据产生的收入, 与财务系统中的收入在对账时, 很容易发现差错点。对发现的差错点票据专管员可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在设置报账确认和票据销号两个功能共同控制下, 只有报账确认后, 才能做票据销号, 原则上不报账即无法销号, 以此督促收费员及时报账。

3. 通过分析门诊住院日报表、月报表, 及时了解临床一线的收入完成状况, 可进一步对比发现收费行为的异常反映, 规范收费管理, 控制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比例。通过报表直接获得药品和医用卫材等的消耗支出, 对比预算执行情况, 为下一步安排使用资金做决策提供第一时间的精确资料。

4. 数据稽核。数据接口实现后, 可指定专业人员随时查询HIS及财务系统相关数据。定期和随机对HIS提供的汇总数据进行抽查复核;对HIS备份系统中可能未报账收入进行核查;依照HIS汇总数据对财务凭证进行核查;对医院同一期间科室核算总收入与财务报账总收入是否对应进行核查;对同一期间预收款收入及结算收入中预收款金额数据是否对应进行核查等。通过多方核查, 对收费工作进行有效监控, 达到及时预防、发现及纠正违规行为发生的目的。HIS与财务系统数据接口的实现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医院全成本核算及单病种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实现数据接口后的管理

1. 制定完善、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数据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依照有关的管理规定,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严格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是其重要保障, 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电子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系统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各岗位操作员、管理员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 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 加强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

两大系统日常操作管理从操作员的权限级别和系统操作流程两方面进行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所授权的权限对财务和HIS系统分别进行操作;权限级别和所属功能要科学合理分配, 严禁越权操作。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人员与实际业务操作人员必须相对独立,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开;前台系统是一线收费和执行人员使用, 管理人员使用后台系统;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流程控制是指各个岗位操作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 流程的设计要科学严谨, 要能及时堵塞漏洞及消除隐患。

3.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的审计监督功能,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

由于HIS运行的特殊性, 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中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手段外, 还必须熟练掌握HIS的有关知识, 才能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可从制度、运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通过核查信息系统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相关措施是否落到实处;通过分析控制的薄弱环节, 评价这些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 是否会产生潜在风险, 对医院在预防、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的控制措施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并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系统设计, 实现管理的良性发展。

摘要:从财务和医院信息两个系统的发展看,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对接, 不仅可以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减少财务隐患, 减轻财务人员的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是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控制, 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最终实现医院数字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6篇

我国目前主要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只有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确保参保患者在医院安全、快速、准确地就医,实现现场结算,保证医疗数据的一致性,分析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进行决策,控制医疗保险运行,提高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水平。医院根据医保中心提供的数据接入方案,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简称HIS)基础上进行医保接口的开发。

1 医保接口的接入方式

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上的不同,数据要求的不同,软件开发商的不同等各种情况,导致各地出现了不同的医保系统,而医院根据医保中心提供的数据接入方案,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医保接口的开发,医保接口也出现了不同的接入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

1) 医院HIS系统通过写数据访问共享区来实现医保业务的交互,数据共享区可以是文本文件、数据库中对象等。

HIS在做二次开发时获取接口要求中数据,并按数据访问共享区要求进行写入操作,也即如果为文本文件则按要求格式写入文本文件,如果为数据库中表则按数据库中语法和格式要求写入数据等,HIS读取时一样按照共享区语法或格式要求完成,以实现业务处理中读、写、更改的交互。

2) 配置前置机服务器,安装数据库和自动FTP传输程序来进行数据交互。

医保病人在医院HIS中办理挂号登记、出院结算等业务的同时,通过接口程序将产生的数据写入前置机服务器数据库中,每日设置4个时段自动通过FTP程序连接医保中心服务器,上传前置机数据库更新的数据,同时下载医保中心端更新的数据并写入前置机数据库。

3) 医院HIS系统通过调用嵌入式DLL连接库完成医保业务的办理。

HIS在做二次开发时不需考虑相关系统交互细节,需要根据DLL 要求传入相关参数信息, 然后根据返回信息完成相关业务。

4) 医院HIS系统通过Web服务接口,使外部系统通过服务完成业务流程的数据交互。

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在广域网上进行通讯,首先进行服务定位,经过认证后,根据接口规范传入参数,调用Web服务,然后根据接口规范解析传出参数,以实现相互通讯。医保系统可以将相关业务发布成Web服务,医保系统中涉及大量关键信息的查询设计将医保的查询模块做成一个Web服务,部署在Internet上, 向外提供医保查询接口,以供社保体系中或互联网上其他系统调用。

不同的接口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对运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可以依据实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综合考虑按一种或多种方式提供给医院,医院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并结合医保系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接口设计方案:

1) 第3种和第4种方式在进行系统信息交互时,更具有实时性,医院客户端调用等待时间很短,可能1~2 s,基本可以认为零等待,效率比较高,在操作上较为方便。而第1种方式一般情况下需要医保客户端的干预才能生成所需的共享区数据,对医院来说,没有第3和第4两种方式方便。而第2种方式数据每日分时段传送,数据传输完整性高,但费用不能及时计算,实时性差。

2) 在医院HIS与医保系统的物理连接上,前3种方式一般通过电信、网通或其他通讯部门的专线进行解决。而第4种方式要求可以不那么苛刻,通过因特网进行相关处理就可以。第2种每日分时段传送,对网络和程序的稳定性要求没有其他3种方式高。

3) 前3种方式都要根据医保系统提供的系统平台、编程语言或数据格式等来开发接口,应用程序不能实现跨平台的使用,构建在不同系统中的服务无法进行数据交换。第2种方式还需增加前置机服务器,成本较高。而第4种方式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能使其它任何平台上的系统,以任何语言开发的客户端,以一种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4) 第1种方式在进行数据交互处理时,是含有一定风险的。通过目前一些医保软件接口开发的案例发现,大家在写共享区时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加密处理的,如果在交互过程中对共享区手工进行数据修改,那可能导致结果的不一致,从而引起医保中心、医院或病人对接口的不信任。而其他3种方式一般会进行登录校验,并且交互的数据对医保中心、医院来讲是不可见的,在安全性方面要强些。

2 系统实现

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数据共享区的接口方式进行业务操作,在实现流畅的工作必须做好字典维护。HIS使用的疾病编码、收据项目类别、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虽有国家规定,但医院之间情况各异,其编码必须与医保中心目录匹配,建立对应关系字典。关系到医院和医保中心的结算准确,涉及病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2.1 门诊挂号

医保程序读卡并将相应的社保卡号以及病人基本信息生成相应的文件放在共享区,医院HIS提取共享区信息,进行门诊业务,并通过程序把病人的挂号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同时生成文件包括病人的挂号科室和挂号费用提交给医保。医保程序读取就保存了病人的相应挂号信息进入医保数据库。接着病人就可以找相应的医生看病。

2.2 门诊收费

医院HIS生成文件,包括病人的诊治医生、病情诊断、收费项目总数以及各种费用的医保代码和相应明细。医保程序读取经过计算返回医院HIS病人交费的各种费别和相应金额,医院HIS就保存同时打印相应的发票给病人。

2.3 住院登记

医保程序刷卡生成病人的社保卡号以及相关的就诊信息,医院HIS处理后返回病人的入院时间、入院科室和入院类别等,医保则返回住院流水号、病人的住院次数。接着病人就可以到相应的科室住院。

2.4 住院收费

医院HIS根据住院收费流水号,提交病人主治医生、病情诊断、收费项目总数以及各种费用的医保代码和相应明细。医保程序读取经过计算返回病人交费的各种费别和相应金额放在共享区, 医院HIS就保存同时打印相应的发票给病人。接着病人就可以办理出院登记。

2.5 出院登记

医院HIS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诊治经过,生成病案首页,包括本院的病案号,以及病人的入院科室,转科科室和出院科室,病人的入院情况和入院诊断,出院情况和出院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病人的手术日期,手术名称,麻醉方式以及出院小结。医保读取相关数据并保存。接着病人就可以到科室办理出院手续出院了。

2.6 数据交换接口(XML格式)

使用XML格式化文件,可以将数据大容量导入表或非分区视图,并可以大容量导出数据。XML格式化文件是非XML格式化文件的一种替代形式。XML 格式化文件比非 XML 格式化文件更灵活,功能更强大。XML格式化文件易于理解和创建。而且,这些文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使您更容易理解在大容量操作过程中是如何解释数据的。

2.6.1 节点名称约定

一级节点(根节点)为ROOT;

二级节点为RECORD;

三级节点为第三章接口说明中规定的字段名。

节点名称全部大写。

2.6.2 文件格式约定

单行数据的格式为:

2.6.3 编码规则约定

采用GBK标准编码。即在XML文件第一行加上:

医保病人门诊数据交换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存在问题

实现上述规范的就医流程保证两套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是关键。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客户机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断电、死机、网络故障等现象,都可能造成双方数据不一致。门诊挂号、门诊收费和住院登记、费用上传、结算等是出现不一致现象的常见环节。根据双方对帐结果和实际情况,在HIS端或医保中心端进行相应的正或反交易。通过数据同步处理,使医院和医保中心的数据保持一致,同时确保患者个人帐户资金支付准确。

4 结束语

医保接口系统主要为实现医院与医保数据交互设计的,除了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接收功能外,兼顾了统计和查询功能,使用方便、灵活、快捷,与不同系统均可顺利实现无缝对接并且通过文本格式来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减少了操作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病人就诊,最大限度地满足就诊病人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能协助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各项医保政策,把握好“诊疗选择”和“费用报销”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费用拒付。但同时也看到,这种资源共享还存在着很强的局限性,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低使得资源共享还是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实现。区域信息化、跨平台服务、数据标准的统一,实现数据高度共享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R].2008.

[2]俞勇,蒋烈辉.基于Web Service的医疗保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2):86-88,101.

[3]焦卫平,张建,王香平,等.三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2007,23(6):428-430.

[4]谢栋梁,周平.试论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保接口[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01-202.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7篇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接口,传输表结构

在装备维修保障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需要装备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因此,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系统中传输的业务表结构时常会发生变化。接口是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端口,系统内各子系统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传输的,要使得整个系统运转顺畅,接口的稳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传输表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接口结构的变化。如果接口结构始终处于变化,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想办法解决传输表结构多变条件下的接口问题。

1 统一接口技术的概述

统一接口是一个稳定的接口结构,传输表中的数据通过转换程序导入该接口结构实施传输。而最高级用户控制传输表的变化时,本级用户从上一级用户读取变化后的表结构,存入数据库中即可,接口不用发生变化,即能实施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该技术能够解决传输表结构多变条件下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

统一接口由六个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数据标志要素、数据内容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数据传输要素、数据管理要素和数据结构要素。其中,数据标志要素、数据内容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用于传输业务数据表中数据的存储;数据传输要素用于数据的传输;数据管理要素用于传输表的管理;数据结构要素用于发生变化的传输表的建立。统一接口中每一个构成要素对应着一组字段,该字段组的确定要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行业而定。

2 统一接口技术的要素分析

在装备维修保障中,我们通过对大量需要传输的业务表进行分析,寻找其稳定数据结构。

2.1 数据标志要素的字段组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传输的数据信息可以分为六类信息,它们分别是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其中,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是保障对象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是保障资源信息。而在实际工作中保障对象和资源又属于某一单位,所以,要说明某一数据的具体标志,需要回答该数据是哪个单位的哪种保障对象的哪类保障资源。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数据标志要素的字段组为单位代码+装备代码+资源代码。

2.2 数据时间要素的字段组

数据时间要素字段组的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稳定的数据时间标识结构。也就是说,当传输表发生变化时,该时间标志结构是稳定不变的,而且能够满足变化后传输表时间部分的要求。通过对传输表集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数据时间要素字段组为时标类别+阶段或任务编码+时间编码+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备注说明,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2.3 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

一张数据表除了标志和时间部分外,其他的字段都属于数据内容部分,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要将数据表中数据内容部分的所有字段和数据都作为的数据整合到数据内容字段组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设计数据内容属性为字段为=字段代码+字段内容。其中,“字段代码”字段填写数据内容部分字段的名称,“字段内容”填写数据内容部分字段的内容。

2.4 数据传输要素的字段组

通常情况下,接口的数据传输是要包含三类传输信息的,它们分别是数据传输方、数据传输的时间、传输表的代码。数据传输方的信息说明该数据是谁传的,传输表代码说明传的是哪张表的数据,数据传输的时间说明该数据是什么时候传的。因此,数据传输要素包含的字段组为数据传输方代码+数据传输时间+传输表代码。

2.5 数据管理要素的字段组

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存在类别,即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不同层次的单位使用的数据粒度不同,例如:装备可以逐型号管理,也可以按照类别管理;每种对象和资源的管理方法不同。例如:器材可以按个数来管理,也可以按基数来管理。所以,数据管理要素的字段组为管理对象+管理方法+单位层次+数据粒度。

2.6 数据结构要素的字段组

数据结构的具体信息是由系统使用数据库的类型来确定的,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数据结构信息。所以,数据结构信息传输的前提是各子系统使用的数据库是一致的。因此,这一点在系统开发前是要统一规划的。但无论系统使用什么数据库,其数据结构都需要以下五个字段,即“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描述”、“是否为主键”和“是否为空”,所以这五个字段就构成了数据结构要素字段组。

3 统一接口的逻辑结构

统一接口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表结构的传输,另一个是数据的传输。由此可以得到两个逻辑结构。一个是由数据结构要素的字段组构成的逻辑结构,该结构用于表结构的传输,另一个是由其他五要素的字段组构成的逻辑结构,该结构用于数据的传输。考虑到数据传输逻辑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中会出现大量重复字段,影响传输的速度,所以把其分为三个逻辑结构,数据管理要素和数据传输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管理与传输)逻辑结构,该结构中的一条记录描述的是一个传输表中数据的管理和传输信息;数据标志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逻辑结构,该结构的一条记录描述的是传输表一个记录中数据的标志和时间信息;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内容)逻辑结构,该结构的多条记录描述的是传输表一个记录中数据的内容信息。综上所述,统一接口的逻辑结构由四个结构构成,它们是统一接口(数据管理与传输)逻辑结构、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逻辑结构、统一接口(数据内容)逻辑结构和统一接口(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分别由表2表5所示。

4 举例说明统一接口的应用

假设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任意存在A子系统和B子系统,其中A子系统是B子系统的上一级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接口设计都采用了统一接口技术。并且,在某一时刻系统中需要传输的装备损坏情况统计表的结构若发生了变化,这时,需要A子系统向B子系统先传输表结构,然后再传输具体的数据。数据的传输过程与表结构传输的过程相类似,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传输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提取阶段。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是数据传输的准备阶段。发送端操作员先在业务数据库中选择准备传输的装备损坏统计表。然后通过格式转换程序,将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转化成统一接口中数据标志信息、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时间信息,分别存入统一接口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表和统一接口(数据内容)表中。然后设置其数据传输和管理信息,将其存入统一接口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数据传输和管理)表中。至此,数据传输准备完毕。

接下来是数据传输的实施阶段。发送端操作员在发送端统一接口数据库中选择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到传输通道的存储设备中,接收端操作员通过设置读取条件,从传输通道的存储设备中读取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并保存在接收端统一接口数据库中,两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

最后是数据的提取阶段。接收端操作员先在统一接口数据库中选择需要提取的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格式转换程序,将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表和统一接口(数据内容)表中的数据格式转换装备损坏统计表中数据的格式,并且存储在B子系统的业务数据库中,此时,数据的提取完毕。

结束语

统一接口技术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通过研究,证明了统一接口技术是能够解决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接口不稳定问题。其中,统一接口六要素包含字段组的确定是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研究得出的,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有些研究只给出了结论,对其结论过程的得到论述的不够充分,同时,其数据管理要素、数据时间要素和数据标识要素的字段组还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龚传信.装备勤务指挥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2]陈松林.装备管理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8篇

当前, 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 HIS、LIS、PACS、社保等不同厂商、不同功能、不同后台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层出不穷。而HIS作为医院信息化的基础, 包含了医院医疗管理的所有基础信息和完善的数据结构, 其他信息系统若要正常运行就需要提取、访问HIS数据表中的各种信息, 实现与HIS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1]。因此,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即如何在保障HIS数据安全及系统稳定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设计HIS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接口方案?

2 设计思路

“军卫一号”HIS是以Oracle为后台的数据库。用户对每个表空间和数据表等的访问和控制都需要有相应的权限范围。Oracle的Session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其最大数量通常都是有一个固定的设定值, 如果设定不当, 会对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的稳定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对HIS的访问, 最终都可局限为对HIS Oracle数据库指定范围的表进行特定的操作[2]。因此, 我们就可以将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看作是HIS的特定客户端用户, 根据其具体需求, 在HIS数据库中创建指定权限范围的Oracle用户。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端使用对应的Oracle用户与HIS进行连接, 系统对HIS中的数据表进行访问、提取等所有操作都只能通过此Oracle连接会话来完成, 从而实现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与HIS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这样既可以保障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又可以防止系统访问HIS数据库权限过大影响HIS的数据安全, 以及有效地减少Oracle的Session数量 (见图1) 。

3 具体实现

下面以我院HIS与LIS (上海科华公司产品, 后台为SQL Server数据库) 间的连接为例, 介绍数据接口方案的具体实现。

首先, 确定LIS连接HIS对应的Oracle用户名为to_lis;然后统计出LIS共需对HIS中的哪些Oracle数据表进行访问, 以及对这些表访问需要的权限等;最后, 根据其访问HIS的具体需求, 在HIS数据库中创建to_lis用户。创建用户的脚本如下:

在LIS服务器端, 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 允许通过配置链接服务器, 从而实现对其他服务器上的OLE DB数据源执行命令的技术特性, 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中以Oracle用户to_lis新建链接服务器, 以达到LIS与HIS间数据交互的目的[3] (见图2) 。

这样, 在LIS服务器端以to_lis用户成功建立链接服务器后, 系统在运行访问时会自动在HIS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用户名为to_lis的会话连接, 而对LIS运行期间需要访问HIS的所有操作需求, 都可以通过此连接会话实现对指定的Oracle数据表执行分布式查询、更新、插入、删除等操作。由于访问Oracle的链接服务器名是直接指向HIS服务器上的某一个数据库, 因此, 所有通过链接服务器访问Oracle数据表的操作, 其SQL语句中表的使用格式都应为:[链接服务器名]..[表所有者].[表名]。

由于to_lis用户的访问权限是有限制的, 并且在LIS与HIS间数据交互的所有过程都是通过在HIS数据库中自动创建的唯一一个Oracle连接会话来完成的。因此, 通过这种方案, 既可满足LIS访问HIS数据的需求, 又可防止权限过大对HIS数据安全的影响以及有效减少Oracle Session的数量。对于哪些不能进行相关配置以达到直接访问远程异类数据源的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在系统服务器端编写中间接口程序等方式实现数据库间数据交互的功能。

4 结束语

随着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势必存在多种系统、多种数据库间的互联互通。而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中, HIS是各系统的信息基础, 在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的同时, 既要保障HIS的稳定和安全, 又要满足其他各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设计科学、合理的数据接口方案是确保医院整体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以上基于“军卫一号”的数据接口方案, 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在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孝光, 侯凯文.军队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统计核查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5) :48-49.

[2]刘志敏.Oracle数据库应用管理解决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3-96.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9篇

1 本地区新农合直补系统与我院信息系统的特点

1.1 本地区新农合直补系统的特点

根据国家对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指导要求,各地区需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统一的各项应用软件。因此,我院采用的是好友软件公司开发的新农合直补系统软件,河南省统一运行,前置服务器采用的是W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该软件采用SQL 2000作为数据库,采用B/S数据结构[1]。

1.2 我院信息系统的特点

我院使用的HIS是“军卫一号”信息系统,后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为Oracle 8i,数据结构采用的是C/S结构[2]。目前已经使用“军卫一号”的40多个子系统,网络采用总线加星形拓扑结构,终端站点300余台,基本覆盖了医疗、经济和物资3个方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为院领导提供数据参考与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数据对接方法及实施

在新农合住院费用进行网络直补以后,以往医院与患者之间直接结算的关系,变成了医院与患者、医院与新农合管理中心、患者与新农和管理中心3方面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接口软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新农合直补软件系统与“军卫一号”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不相同,新农合软件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口函数DLL.dll,使用PowerBuilder 9开发一个接口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这个封装的函数来和前置机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换。将新农合所需的住院记录、住院费用明细、出院记录以及结算记录等数据,从“军卫一号”系统中提取出来,实时写入前置机数据库,然后通过互联网传至新农合中心服务器。

2.1 医院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的相关代码对照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分别属于2个独立的不同的系统,数据的交换需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做链接,新农合直补涉及到的数据包括住院记录、出院记录、费用明细、结算记录,其中代码完全不相同,而实现数据的相互转换,代码的对照尤为重要[3]。首先将“军卫一号”系统中的价表信息、科室信息,药品信息以及医院代码等,通过好友软件公司提供的对照程序进行对照,形成独立的对照表。实现医院应用系统中的项目代码、名称、规格等信息与新农合中心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对照。

2.2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上传实施步骤

(1)修改INPBILL.INP_BILL_DETAIL表,添加字段insur_up_sign

alter table INPBILL.INP_BILL_DETAIL add insur_up_sign number(1);

此字段用于标识费用明细中已向新农合服务器上传的记录,1为已上传,空为未上传

(2)修改COMM.PRICE_ITEM_NAME_DICT表,添加字段XNH1_CODE

alter table COMM.PRICE_ITEM_NAME_DICT add XNH1_CODE VARCHAR2(20);

此字段用于HIS收费项目代码与新农合代码对照转换。

(3)修改comm.bill_item_class_dict表,添加字段IN-SUR1_CODE

alter table bill_item_class_dict add INSUR1_CODE VAR-CHAR2(3);

此字段用于HIS收费类别与新农合费用类别对照转换。

(4)在insurance下建立农合患者住院登记表hzyl_inp_rec,住院号根据PATIENT_ID和VISIT_ID生成,长度共12位,前2位为VISIT_ID,后10位为PATIENT_ID,不足10位的PATIENT_ID以0在前面补全,如:ID号123456,住院次数2,则住院号为020000123456。

(5)在insurance下新建表HZYL_BILL_DETAIL,保存新农合患者费用明细上传记录,在接口程序中上传费用明细时读写该表。

(6)在insurance下新建表HZYL_BALANCE_REC,保存新农合患者发票信息上传记录,在接口程序中上传发票信息时读写该表。

3 应用总结

新农合接口程序运行4个多月以来,各项工作运行正常,目前已经实现与全市各县区新农合信息的联网,极大地方便了新农合患者的就医。2009年1月份以来,实现直接补助新农合患者600余人次,直补金额达十余万元,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直补系统的紧密衔接、数据传输实时准确。因为结算快速方便,新农合患者能很快获得国家补贴,这也使来我院就诊的新农合患者显著增加,给医院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在焦作地区“三甲”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

摘要:目的:解决医院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直补软件的接口问题。方法:将医院信息数据库系统中的住院记录、住院费用明细等相关数据结构进行修改,通过新农合直补软件商提供的一个接口函数DLL.dll,和前置机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换,对医院信息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系统中的自然信息进行对照。结果:对数据结构的修改和接口的编写,使医院系统与新农合直补软件系统顺利地进行了数据转换。结论:该接口问题的解决,使医院系统与新农合直补软件得到了完整的对接。

关键词:新农合,医院信息系统,接口

参考文献

[1]付光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2008,21(12):54-55.

[2]曹彤,王行高.“军字一号”工程医保接口优化[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36-37.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信息系统接口平台(精选9篇)信息系统接口平台 第1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强, 定期体检作为健康保健的重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