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

4月11日,我社团邀请了沈阳市青春志愿者的领导人教我们社团的负责人一些救护包扎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次包扎训练目的在于培养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将急救的知识和方法传播给更多人,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

说起救护包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些新鲜而陌生,一根小小的三角巾,竟然可以包扎身体的各个部位,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方便而实用。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了解急救包扎,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在老师手中上下翻飞的三角巾,,在老师耐心的指导和讲解下,同学们表现出了对急救包扎知识的兴趣,现场气氛开始升温。首先,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身体上各部分止血的主要部位,让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然后每个人再从头到尾演示一遍,老师给我们加以指正。下来老师重点教了我们头顶帽式、单双眼包扎、单双肩包扎、胸包扎四种方法,并对我们进行了考核,考核要求每个人把每一种包扎法讲解清楚,示范准确,强调要领,反复实践。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我们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在活动中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地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所有的动作都掌握良好,活动顺利完成。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但掌握了包扎方法还了解了一些救护知识。更让我明白遇到突发事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有次序地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发现周围有人受伤时,我们要及时上前帮助,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如用毛巾、被单、衣物等为他们止血、包扎,减轻他们的痛苦。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

作为一个公园文明引导员,首要职责便是引导游客文明观景,随后就是遇到突发情况能快速有效的处理好。以下便是突发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具体说明。

1、有异物堵住气管:不可立即喝水,应在23分钟内进行急救,先自我咳出,如果咳不出,救助的人需询问清楚是否需要救助,经本人同意后便可开始救助,让被救者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前倾弯腰,救助者呈弓步站立,一手微握,用拇指按住肚脐眼,另一手张开握住空心拳,用力按压,使异物咳出,咳出后还需送至医院检查是否有残留异物。

2、内出血与外出血:在受到严重撞击时,表面没流血,但颜色苍白,身体虚弱,就有可能是内出血,需及时送至医院检查;而在受到伤害,表皮出血时,需看出血情况定义是否需要送至医院,哪出血就用手按住其动脉,用力按住,并用干净的布将其包扎好。主要有五种包扎法:环形包,螺旋包,螺旋反折包,“8”字包和“8”(人)字包,具体包法需看伤口情况。

3、心肺复苏:有人突然倒地时,需先拍其肩膀询问一下情况,如果那人没有回应你,也没有呼吸了,那就需要心肺复苏,先将其衣服解开,双手交叠,一手扣在另一手上面,下面的手都手掌处按在被救者的胸口,用力按压,15秒内需按压30次,然后将其下巴抬高,捏住他的鼻子,吹气1秒一口气,吹两口便可;然后重复再来,知道人活了或者救护车来了。溺水和触电者应先吹气再按压。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3篇

国民的健康救助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在发达国家, 救护知识已经十分普及。在荷兰l0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1]。我国香港对运输业人员要求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课程培训[2]。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当较低, 陈丽卿等[3]的研究显示:非医疗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知晓度较低, 掌握煤气中毒急救知识的占58.5%, 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占25.0%;而需求现状调查分析显示100.0%的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中93.5%的学生认为普及急救知识应该从学校教育着手, 最好采用开设急救知识选修课形式, 供学生选修, 上海已有成功的经验。

近年来, 卫生职业学校非常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全民应该普及的急救知识, 这类学校的学生理应成为必备知识, 并且掌握更多更好。因此, 应将《初级急救知识培训》应列入卫生职业学校必修课。强化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学生院外应急救护能力的培养, 其目的是毕业学生不仅能在医院内胜任本职工作, 还应在院外面对各种突发性意外灾害事故之时, 表现出卫生职业技术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 从而有利于迅速准确、积极有效抢救伤者的生命, 积极预防控制和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完善我国院外和院内急诊救护体系, 为构建和谐社会, 为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初级急救知识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我校自2004年开始开设急救知识培训讲座, 从学生的选择率到学生听课时的学习兴趣看, 都十分活跃, 充分说明学生迫切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但她们因为讲座时间较少, 掌握的急救知识远远不够。因此, 应将《初级急救知识培训》列为必修课。以下谈谈课程的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及培训内容

1.1指导思想

明确学生院前应急救护能力的储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一个实质性的切入点, 而绝不是单纯理论思想的提高, 必须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注重实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对象的现有知识及对院前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需求, 制定完善与相关课程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训练标准等。

1.2急救培训内容

为大众化的急救知识:现场抢救、快速预诊分流、紧急转运、组织管理等。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熟悉《初级急救知识培训》的基本的知识技能, 同时溶入时间就是生命及正确的操作技术是抢救生命成功的关键理念。

2.2技能目标:

学会和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技术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2.3情感态度目标:

传承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3教学实施要素

3.1教学理念

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 融“教、学、做”为一体。

3.2教材选用

可选用当地红十字会的急救初级知识培训教材。

3.3师资保证

派送教师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师的培训, 取得中国红十字急救培训师资格。

3.4实验条件保障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必备条件, 建立专项实训室, 对每一项操作技能严格把关, 确保预期的成效。

4. 技能考核

学生通过强化学习, 不仅要通过书面考试合格, 还要通过实践技能考试, 完成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能考核, 提高学生面对意外伤害时的心理素质, 掌握基本的应对技巧、安全防范、自我防护等必需的专业技能及常见危重病的现场初级救护、常见中毒处理、意外伤害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等。

5. 资格确认

对通过全部考核合格的学生, 上报南通市红十字会, 办理“初级急救员”合格证书, 提高学生今后对社会需要时的参与意识, 以及保护自我的法律依据, 传承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实现了我国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Osterwalder JJ.Emergency medicine in Switzerland.Ann Emerg Med, 1998, 32:245.

[2]Kalinowski E, Burkle J.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in Hong Kong:a pearl in the south China sea.PrehospitM and Disaster Medicine, 1997, 12 (2) :102.

[3]陈丽卿, 杨燕娇, 徐小莉.非医疗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 (7) :67-68.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社区医师;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救医学逐步形成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均寿命的持续增长,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病症时时危及生命。而人类交往频繁、活动范围扩大,又使各种意外伤害诸如陆路交通事故、飞机航空意外、城市大火、建筑倒塌、毒气泄露明显增多。凡此种种,都需要得到现场及时准确的救治。

1 社区急救服务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急救医学服务系统应该由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内和急救重症监护室四环组成[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具有方便、可及、连续、综合及广覆盖的优势,其参与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与院前急救体系的结合,将对提高社区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调查发现,87.39% 的急救呼叫病人发病地点在社区,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2]。因此,社区是院外急救的重点场所。

2 社区医师在院前急救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而其中急诊抢救、现场救护、家庭医疗、健康教育等正日益受到急救专业人士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期望。急救社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医师的重要作用。社区医师不仅要自身掌握现场救护的知识技能,还有为社区人员进行普及基本救护知识技能的责任和义务。在突发情况下,社区医生应该对现场进行初步处理,熟练掌握高热、昏迷、休克、急性脑血管病等急症的现场救护原则;熟练运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还要能够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能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群众实施有效地院前救治。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专业机构和红十字会的共同职责,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和家属,当急病发作或伤害时及时正确的呼叫、自救、互救、避险、逃生,以期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急症患者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的正确现场急救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实现急救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社区医师急救能力现状及对策

由于社区病人病种相对较少、病情相对较轻、急危重症患者在社区就诊不多见,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使用操作频率较低、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在急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以致抢救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贻误患者病情。由于社区医师自身能力不足,其健康教育功能开展尚未能尽如人意,急救普及工作不容乐观。加强社区医师的急救培训,既能准确有效地抢救宝贵的生命,又能广泛开展急救普及工作,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我市加强社区医师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随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方便化、家庭化,市急救中心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卫生工作精神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社区医师急救培训工作,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急救网络社会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目标。

4.1 首先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市急救中心成立急救培训基地,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将社区医师强化急救专业培训作为长期的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4.2 市急救中心通过座谈、走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广泛征求社区人员意见建议,了解社区医师、社区居民急救需求,并结合我市近10年院前急救病种统计情况(前三位依次为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在市急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讨论下精心制定我市社区医师的培训内容方案。

4.3 市急救中心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短期培训、反复培训、分级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基本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术、四项技术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增加电除颤、气管插管术、呼吸机使用的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由市卫生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4.4 以医疗机构结对联动、建立共建单位为抓手,全面实施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结对共建,按照“学科联创、发展联动、实事联干、活动联办”的主题要求,大力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工作。

4.5 全面实施城市医生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积极开展“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对社区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小病不出社区”向“大病少出社區”的跨越,是我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民生幸福的创新之举。

4.6 我市率先试点开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室视频传输系统,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实时连接,按需实施远程会诊,对社区医师的急诊急救起到了实时指导作用。

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只有全社会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实施成功的救援,更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3]。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医师在现场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医师在应急培训中的巨大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加强社区医师培训,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8,17(4):342.

[2] 刘全等.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95-997.

[3] 吕传柱、黎敏.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J].中国急救,2009,29(5):459-461

作者简介:

急救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5篇

急救培训心得1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直想学习幼儿急救方面的知识,但苦于没有专业的医师指导,一拖再拖,只好存在了“意外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应该不会遇到”的侥幸心理。正好这次幼儿园组织急救知识培训,我赶紧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以备不时之需。

给我们讲课的是西安医学会葛--会长,主要讲解了内科常见病的处理方法,他结合实际,运用图片展示、中西合并、互动问答、真人演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通过学习,我才明白了原来发烧不同的温度变化趋势,对应了不同的病症;急性喉炎的病情变化竟然这么快,发病应该立即就医;惊厥的急救最重要的是防止咬伤舌头等一些之前很模糊的急救知识。

此次培训使我收获颇丰,以前对急救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而且多少有些讳疾忌医,像感冒发烧的小病就自己给孩子用药了,现在看来及时就医是很关键的。很感谢这次培训,让我们家长掌握了许多日常应急常识及措施,为孩子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急救培训心得2

感谢胶州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来我厂为我司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到急救现场处理的要点、包扎伤口要点、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要点以及现场急救安全常识,现就培训相关认识、体会总结如下:

一、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当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开展人员急救是事故应急处理首先要做的,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展现场急救,很有可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发生。

二、正确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对于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而言,正确的开展急救至关重要,因为急救是一门相对而言较为专业的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如果不能正确的掌握相关急救知识,或在急救过程中实施不当,可能导致人员急救无效或伤势加重,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因此正确的开展急救至关重要。

三、急救的及时性直接关系急救效果。当事故发生后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急救,直接关系急救是否能够成功,人员生命是否能够挽救,因此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能对受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并且及时联系专业急救人员前来支援,在专业急救人员未到之前,现场人员不应放弃急救。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边一切都来不及预料,也许某天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病人延长寿命,给他们的生命再创一次机会,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懂的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给每个人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急救培训心得3

参加完两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我受益匪浅.20--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会后我积极志愿加入了急救志愿者协会.5月26日第四期培训,我提前报名作为会场志愿者参加,这次学到的更多,对这个协会和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还结交了很多朋友.会场上急救医护人员给我们深度剖析各种急救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让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显得多么无奈,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生活中,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救护车的速度是交通决定的,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实际行动起来,掌握急救知识,为了每一条神圣的生命.起码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会和所有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一起努力,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急救培训心得4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生病或者遇到什么生命危险的事,那么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对院前急救的一些知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特 备是对一个工人来说不认真操作机器很可能带来一些危险。通过刘部长给我们培训关于院前急救知识有一些心得体会:关于这急救培训,我感受到

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拿学习人工呼吸来说,上面写得很详细,但是需要注意的很多,要呼吸频率、按压。总之要记得东西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不算难,但是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的,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 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 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提前接 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急救培训心得5

作为一名材料学研究生,实验危险可谓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掌握安全知识规程、学会紧急救护法是自救及救人的万能钥匙。所以作为纪念五四运动的一部分,团支部组织我们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了急救培训。

在进行急救之前,进入现场必须要做的四件事:评估现场、保障安全、紧急呼救、实施救护。在救护过程中要坚持“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我们还应该记住“急救不喘气的,优先大出血的,堵住胸漏气的!”与生命赛跑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正确地把握“黄金四分钟”,我们才能救回更多宝贵的生命!

首先老师为我们讲授了包扎的相关知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怎么样用绷带来包扎伤口,以及怎么用三角悬挂袋和大悬挂袋来吊住伤臂等理论。

此外,医师还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心肺复苏(CPR)和创伤救护五项技能。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程序:

①判断意识;②高声呼救;

③转换体位;④排除异物;

⑤打开气道;⑥判断呼吸;

⑦口对口吹气;⑧检查循环;

⑨寻找部位(胸骨下1/2段);

⑩胸外心脏按压:每吹两次气,按压30次胸廓,循环操作直至呼吸心跳恢复。

最后,在两天下午的时段,培训医师指导我们进行包扎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对心肺复苏和包扎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基本掌握了一点救护技术。

本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它让我们对紧急救护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们对医生充满了敬佩。紧急救护就是与时间赛跑,短短的几分钟却决定了一个生命的消失与否。我们绝不能放弃这微小的机会。

感谢有研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这节课我学到的不仅是重要的救护知识,更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庄严,也让我能够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希望自己以后能通过自己所学来帮助更多的人。

儿童急救培训体会 第6篇

我园全体教师参加了市教委的“护苗计划”———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急症救助培训,培训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让我们收获很大,感到十分有意义。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其中事故43%发生在家里、23%在学校里。烫伤、摔倒后骨折、呕吐窒息成为幼儿园中常会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意外伤害让很多儿童留下了伤残甚至是终生残疾。通过参加急救培训,一方面,培养了我们除专业知识外的学习接纳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了我们应对危急时刻,实施紧急救援以及随机应变,临危不乱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们对于急救知识很匮乏。对意外伤害不了解,常常用传统错误的医疗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儿科医学常识和辨别儿童常见疾病的能力显然十分必要。参加培训后,我们知道了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第一时间不是上药膏,而是用凉水冲淋受伤部位;孩子出鼻血,第一时间不是仰头拍额头,应该是及时止血……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们了解并掌握了有关儿童急症及意外伤害的知识。初步掌握儿童急症的基本处理技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急救技能。在培训中,随着主讲医生一边生动讲解,一边演示操作,我们个个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引颈凝视着,并仔细回味每一个动作要领,并在听取讲解后大家互相演示练习。在心肺复苏的练习过程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模拟假人,可我们丝毫也没有懈怠。在老师的指导下,检查伤患情况,呼救,开气道,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查颈动脉,心脏按压等规定步骤一气呵成。

“护苗计划”为全市幼教人员补上急救知识的重要一课,让青少年少受伤害。就自身而言,这次学习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专业的水平,终身受益。幼儿园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把儿童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提升老师们在儿童意外发生时现场急救的操作能力,作为专业的工作者这是我们必备的知识。意外是每个人都不愿发生的,但有时却是防不胜防。当意外发生时如果得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减少损伤,把灾难降到最低点,这就是赢得了胜利,为宝贵的生命打了一场漂亮战。保护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课,而对于每天面对稚嫩生命的幼教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门必修课。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第7篇

20xx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会后我积极志愿加入了急救志愿者协会。

5月26日第四期培训,我提前报名作为会场志愿者参加,这次学到的更多,对这个协会和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会场上急救医护人员给我们深度剖析各种急救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让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显得多么无奈,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

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生活中,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救护车的速度是交通决定的,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实际行动起来,掌握急救知识,为了每一条神圣的生命。起码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会和所有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一起努力,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2

今天的急救知识培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由北京急救中心的贾大成一生给我们讲授如何急救,他的精彩讲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看那些有关于急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和那些因不会急救而站在一旁束手无策的群众的图片,深深地感到叹息,原本可能救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无数的悲剧一件件的重演,如此可见,懂得急救那是很有必要的。多少次血的教训,唤醒大家参与急救知识中来,救人不仅是医院的事情,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场的各位都积极投入到医生的讲授中来。接下来的就是教予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并且当场用假人给我们做做实验,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如何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我们根据医生的操作在台下也开始学着使用上午发给我们的工具,跟着他的步子学习如何急救,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通过医生热情洋溢又幽默的讲解,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讲授就专攻于包扎那一块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并让我们在台下学着包扎,也叫了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包扎的知识,场内氛围很热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我个人觉得应该感谢本次急救知识培训,让我了解到这么多急救知识,让我意识到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边一切都来不及预料,也许某天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病人延长寿命,给他们的生命再创一次机会,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懂的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给每个人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3

关于这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拿学习心肺复苏来说,看老师做起来很容易做,只是要 说的话,要记得东西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不算难,但是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的,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

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作为医学生,我觉得这次培训 让我提前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

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4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生病或者遇到什么生命危险的事,那么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对院前急救的一些知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特 备是对一个工人来说不认真操作机器很可能带来一些危险。通过刘部长给我们培训关于院前急救知识有一些心得体会:关于这急救培训,我感受到

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拿学习人工呼吸来说,上面写得很详细,但是需要注意的很多,要呼吸频率、按压。总之要记得东西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不算难,但是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的,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 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 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提前接 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8篇

目前全国失能老人已达940万人, 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虽然我国已有养老护理员职业, 但人才缺乏。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范达介绍, 根据市政协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预计未来5年全市将有47万名老人需要护理照顾, 其中大部分人只能居家接受护理;而全市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000多人。

不仅如此, 大多数老年人都伴有各种慢性疾病, 日常护理以及遇到突发意外时如何急救的相关培训在养老护理培训中尚是空白。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近日在恭和苑双井养老院建立“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养老护理急救培训基地”。今后, 急救部门将联合恭和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老机构护理员急救培训项目。同时也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普及, 急救措施培训, 提高社区老人自救互救能力。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的培训教师介绍, 从家庭保姆转为养老护理员, 必须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最基本的培训也需要一至两天, 包括擦洗后背、清理口腔、清理呼吸道、按摩等。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根据多年的急救经验, 结合国际急救护理标准研发了养老护理急救培训课程, 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专业培训, 使护理员从初级的家庭保姆式照料向专业护理员照料转型。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第9篇

我想每一位像我这个年龄的妇女,即使不是办幼儿园的,也都有过照看小挚友的经验和阅历,所以对小挚友的急救常识,单凭阅历来说,也是有肯定积累的`。但对于幼教老师而言,这些阅历和常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小挚友形形色色,每一个不同年龄段幼儿对危急因素相识不同,而且幼儿也都有新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等特点,哪一个不当心就会有小挚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保障幼儿在托管期间不出现意外损害,增加和提高幼教老师的急救学问和技能是不行或缺的举措。由此一来,我必需尽快将本次学习和了解到的急救学问教授给我们园的保育员和老师们,以备时常之需。每一次的关切和呵护,既是对家长和小挚友负责的体现,也是消退平安隐患的必要途径。

这个专题的培训,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不单单是我们办幼儿园的园长们要学习,我们的后勤、保育员、老师们也要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变中应万变,将可能存在的风险灭杀在摇篮里,在平安问题发生时才能谁发觉谁抢救,抢在第一时间将小挚友脱离险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把幼儿园办好,办出特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尽到一个幼儿园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安全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第10篇

今天有幸参加了郑州市急救医疗救援中心的“全民急救技能普及活动”。这次培训是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与危重医疗中心的老师给我们上的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懂得急救的重要性和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所有在场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的讲课。每个人都学习急救,急救是为了每个人,不同的学生,相同的目的。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急救概念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和记忆,还需要身体的记忆,让急救知识成为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利用模拟人进行现场练习,让我们对如何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步步教我们急救技能的步骤和要点,让我们快速学会有效的急救方法。

下午训练指导老师教急重症治疗,现场讲解包扎,针对不同部位的损伤教不同的包扎方法,还叫了一个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个方面的包扎知识。我们以掌声结束了急救知识培训,开始了实战演练。

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乱成一团。我们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是会忘记很多事情,很匆忙,所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我觉得这个训练让我明白了面对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做。一旦发生这种事情,我一定会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治疗病人。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第11篇

今天,我有幸参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全民急救技能普及”活动。这次培训是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的老师们给我们讲授如何现场急救及早期急救的意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在场的各位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老师们的讲授中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同的学员,相同的目的。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急救理念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不止要做到思维记忆,还需要做到形体记忆,让急救知识成为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用模拟人进行现场演练,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如何才能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手把手,一步步教我们急救技能操作的步骤和要点,使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有效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培训导师讲授急重症处理,对现场包扎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也叫了一位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全方面的了解包扎的知识。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开始了实战演练。

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了解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好地救治患者。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群包括中美联合培训组与传统培训组即对照组。联合培训组选取2010年度参加该培训课程的所有学员共113名,学员来自浙江省各县市120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对照组选取同期在其它地市急救中心举办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学员共85名,两组学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职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师资

担任联合培训组的培训老师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的医生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医生按2∶1比例共同组成,其中美方4位,中方2位,每位培训老师均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培训前均接受过系统的急救教学培训。对照组的师资由当地急救中心医生和地区医院急诊科医生组成,共6位。

1.2.2 课程内容

两组课程内容相同,分别包括:(1)急救现场与患者的评估;(2)创伤患者现场救治;(3)患者的搬抬与转运;(4)气道管理;(5)内科急症处理;(6)环境因素急症处理;(7)过敏急救。

1.2.3 教材

联合培训组的培训教材采用美国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为该培训班专门设计编写的《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教材》,教材特点突出急救流程规范化,并包含为各项急救操作如气道管理、出血性休克处理、自动体外除颤、长骨固定等设计的评分表以供教学及考核用。培训用具包括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除颤仪、夹板、脊柱板、担架、止血带、三角巾等课程所需用具。对照组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沈洪主编的本科教材《急诊医学》,培训用具同联合培训组。

1.2.4 培训时间

两组培训时间相同,理论与操作教学共48学时,理论与操作培训时间比为1∶2。

1.2.5 培训方法

联合培训组培训方法为理论教学、教

学视频播放、老师设计典型案例扮演角色进行急救示范、学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及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美方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由中方医生进行全程翻译。对照组的培训方法为理论教学、教学视频播放、老师示范操作、学员在老师指导下现场演练及理论操作考核。

1.2.6 评估方式

两组学员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即刻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共同选用《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试卷》,试卷全部由单项和多项客观题组成,满分100分。操作考核由考生随机抽取一道题进行操作考试,操作考核的项目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律失常处理”共4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考核结束后对联合培训组学员进行有关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组内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前进行方差方程的Levene齐性检验,同时对各项考核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联合培训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比较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表2。

2.2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差值的比较

两组学员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项目培训前后考核得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得分差值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2.3 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综合组间及培训前后时间因素,两组间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3个项目的培训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与组间t检验一致,见表4。

2.4 联合培训组学员培训后对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合格回收107份,其中认为该课程为有效培训课程者占95.6%;认为课程内容设置难易程度太简单者占20.1%;认为课程中急救流程的培训效果较好者占99.2%;认为以外教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操作兴趣者占92.3%;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加强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者占92.3%;认为外教教学生动易懂有助于记忆者占99.1%;认为自己适应外教教学者占92.5%;认为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教学效果者占15.5%。

3 讨论

院前急救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如何加强对院前急救医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传统培训课程与联合培训课程在培训后即刻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两组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气管插管”3个项目培训前后考核得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培训组较传统培训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可能有联合培训课程采用按照典型病例设计不同情景的教学方法[3,4],参与教学的外教上课方式幽默且积极主动,易于调动课堂气氛,并且按照急救标准与急救流程逐项分解急救技术,学员参与率高,容易掌握与记忆,并且专门编写的培训教材适应性强,并突出急救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效弥补了中国院前急救的薄弱点。但我们也注意到两组在“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培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原因可能是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大多内科基础较好,尤其在心肺复苏方面,学员对培训的兴趣下降[5]。且心肺复苏方面的培训在中国基本按照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的标准进行培训,国内与国外培训方法差异不大。从学员对联合培训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员认为该联合培训课程生动易懂,师生互动强,有助于记忆及提高急救心理素质,为一有效培训课程。但15.5%的学员认为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而影响教学效果,提示如何提高教学现场翻译质量与翻译正确率,尤其在操作环节如何强化翻译,促进师生交流有待我们培训方改进。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有20.1%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内容太简单,分析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大多数为医学大专或本科毕业生,至少接受过3~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医学基础较美国院前急救人员“paramedic”要扎实,课程中参考美国标准设置的某些章节对中国院前急救医生来说可能太简单[6,7]。因此我们培训方需要结合国内特点优化培训课程,使课程难易程度适中。但应该指出,本联合培训课程更注重于急救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急救的正确率与效率,而非单一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调查提示99.2%学员认为课程中有关急救流程的培训效果较好,说明以急救流程规范化为培训重点适合我国院前急救医生的知识框架特点。目前中国较普遍存在院前急救医生急救技术与理论基础较好,但急救流程不标准不规范,从而降低了急救成功率[8]。

综上所述,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以急救流程的规范化为培训重点,能明显提高中国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的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及气管插管等急救知识与技能,且较传统培训方法效果更好,大部分学员适应该培训课程,认为这是一项有效的培训课程。但也暴露出了课程内容较简单、师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问题、内科急症及心肺复苏等方面培训效果与传统方法差异无显著等问题,课题组将根据上述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以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

[2]Arreola-Risa C,Mock C,Herrera-Escamilla AJ,et al.Cost-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 of alternatives to improve training for prehospital trauma care in Mexico[J].Prehosp Disaster Med,2004,19(4):318-325.

[3]蒲晓煜,席淑华.不同院前急救培训方案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A):5-8,22.

[4]Saravia G,Judice R.Train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The National EMS Academy offers a variety of simulation scenarios[J].JEMS,2010,35(9):suppl18-19.

[5]余丽敏,糜庆,郭荣峰,等.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98-600.

[6]Cason D,Robinson K.EMS Education Agenda:changes that will affect you[J].JEMS,2011,36(9):66-67,69-71.

[7]Cooper S.Contemporary U K paramed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How do we train?How should we educate?[J].Emerg Med J,2005,22(5):3752379.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学校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4月11日,我社团邀请了沈阳市青春志愿者的领导人教我们社团的负责人一些救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