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精选6篇)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 第1篇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
夏津一中
肖长木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平实的语言、生活琐事表达感情的方法
2品读文本,品味真情
3弘扬传统美德,接受情感洗礼
重点难点:体味真情,学习写作技巧
课前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 笨拙
攒钱
发愣
门闩
萝卜
猪圈
唠叨
........
琐碎
打盹
惦记
一怔
....解释词义
有口皆碑:
委曲求全:
心安理得:
[有口皆碑]
[纸媒]引火用的很细的纸卷,也作“纸煤”。
辨析词义
企图
企求
祈求
二整体认知
1仔细阅读本作者写了母亲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那些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2.作者写了自己的那些事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个好儿子吗?
三,合作探究
仔细研读下列语段,品味深挚的感情、语言特点、选材的技巧
1. 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们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赞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和这凉水.!
2.每年院里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3.最后一段有什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地方吗?请谈一谈。
师生总结 语言特点: 选材特点: 表达感情:
四.拓展提高(选做)
1,仿照文本写一个关于亲情的片段。
2.“孝”是传统美德,我们应如何孝敬老人呢?
相关链接
作家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著有小说集《兵娃》《商州散记》《腊月·正月》《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散文的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情思等等皆可入文,大部分散文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其中散文集表作品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 第2篇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体味至爱亲情”中的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作为新被选入教材的一篇课文,《我不是个好儿子》用平实的语言传递真挚的感情,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真实感人。本篇文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的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做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一、找出文中叙说的母亲的生活琐事
二、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笔端流淌出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感悟法、课外迁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细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贾平凹及其作品。
练习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本分()暖和()晌午()唠叨()埋怨()伺候()......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笨zhuō()有口皆bēi()积zǎn()suǒ()碎rèn()劲 打dǔn()委qū()求全
二、品读文本
1、让学生简介作者贾平凹,教师补充。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著有小说集«兵娃»«商州散记»«腊月正月»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散文代表作品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他的散文内容较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情思等等皆可入文,大部分散文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 就是文章的重心,及富情致和个性。
2. 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或段落,引导学生品位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现力。
文中写了有关母亲的那些事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母亲担心我写字累;给我和孩子缝制厚厚的棉衣;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不能忍受我打孩子;由母亲的名字想到母亲虽普通但伟大;母亲怎样处理我寄给他的钱;开家庭会时母亲话不多,会后,母亲细心地把家里检查一遍;然后一个人给我包水饺;父亲去世后,母亲为父亲守灵,不肯来城里;热情待客;总是想着给我留着酸果子;我因病住院,母亲有病还来看我,走时,嘱咐我刮胡子等事情。
作者选取了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平凡﹑善良﹑朴实﹑勤勉的性格,集中表现了母爱的深切。
3、品味鉴赏
①在写母亲的时候,你认为最美、最真、最质朴的语言是那一句?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②文中提及“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句中的“就是”一词如何理解。
明确:“就是”一词语气带着一种倔强和坦诚。贾平凹多次再不同的文章中提及“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他真实表露,自然又朴实,而且的确不是一件耻辱的事,相反更让人反思人类最本真的东西——坦诚﹑善良﹑勤劳﹑朴实。而此文中对此更是用了“就是”一词来强调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正是勤劳﹑朴实﹑隐忍的农村母亲养育了他,自己正是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不仅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母亲的性格也在儿子身上得到了升华,有了更高的价值。读到“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时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豪和骄傲。③第三段中“可我心理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
了我心理平衡。”其中的“心理平衡”指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心理平衡”指自我安慰。这句话表明作者在自我解剖,自我反思——作者的惭愧﹑内疚之情蕴蓄在字里行间。
④“就三个手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句中“一塞”“一抹”“笑着”“骂着”四个词语有何表现力?
明确:四个词语使母亲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⑤“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母亲为什么发愣?
明确:此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看到眼前的孩子们她想起了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牵挂他们,所以她会失落﹑会怅惘﹑会发愣!
⑥后一段中有一句“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如何理解。
明确:这是怀有赤子之心的作者在真心叩问﹑深刻自责和反省。我们每一位做儿女的都应反思一下自己。
4、作业: 反思交流
《我不是个好儿子》探究三题 第3篇
一.披文入情,探究细节,把握人物
细节往往只有“芥豆之微”,但却能“借一斑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就三个手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句中“一塞”、“一抹”、“笑”、“骂着”四个词语使母亲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探究:四个词语有何表现力?为什么要用“捏”而不用“拿”?为什么要用“塞”而不用“放”?为什么又要“抹”?“骂”前面的“笑着”去掉行不行?
“捏”、“塞”、“抹”,用词准确,动作具体可见,简洁传神,不能替换。“笑着”,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喜爱,不能去掉。探究细节,就要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一个最适合的动词。
母亲在喂了村里小孩子糖之后为什么会“呆呆地发半天愣”?
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内心的落寞和忧伤,同时也描绘出了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在心底深处母亲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甜甜的对孩子说一声喂不熟的狗。它也表现出自己对母亲情怀的理解,表达出自己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体贴关照,不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的愧疚之情。细节传神,以一当十。
二.前勾后连,探究语言,体会内涵
“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这个句子中“就是”一词非常有味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语句找出这个词语,探究这个词的有无对表达效果有何影响。
联系前后语句,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后面一句是“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未能求全。”文中用了“就是”一词来强调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不但不是羞耻,反而表明正是勤劳﹑朴实﹑隐忍的农村母亲养育了他,自己正是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不仅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母亲的性格也在儿子身上得到了升华,有了更高的价值。读到“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时,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豪和骄傲。
三.探究文本,因文悟道,领会主旨
作者通篇写母亲平凡而伟大之爱,为什么却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标题?
我对母亲的回报甚少,“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况且“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母亲到了晚年,我“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言辞中饱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引导学生找出语句,深入探究。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给母亲钱,自己就觉得完成了孝顺,就算感恩了。坦诚的反思,正是作者歉疚的地方。
“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这句可以看作是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作者选用“应该”、“但”、“既不”、“反倒”等词,又用反问句,写出了自己内疚、痛惜的心情,表达真挚朴实,与文题相照应。
“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
从前“我”认为给钱是孝顺,现在“我”认为给钱不能代替孝顺,母亲理解了我转变的心,“我”真正理解母亲了,“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作者真正感到愧疚。
文章最后为何写“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是因为自己苦难的经历,是因为自己坎坷的遭遇,还是有眼疾的母亲,引起了我的感动?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真正流泪的原因是,我内心对母亲无以言表的愧疚之情。
我不是个好儿子作文 第4篇
从我出生起,我爸爸和妈妈过得很幸福,事业走的很顺利。可到我四岁还不到时,爸爸离家而去,丢下了我和妈妈。从此以后,我和妈妈便相依为命,过上了艰难的、灵魂不完整的生活。
我家开着一家门市,专门卖那些钢丝、起重设备之类的东西。爸爸走后,就只能让我妈妈来担起整个家了。
我每天上幼儿园需要妈妈接送,门市,妈妈也只能让旁边邻居暂时“看守”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天晚上在门市,我吵着饿,妈妈的肚子也“咕咕”叫个不停,可妈妈却在忙着一样钢丝绳。我心里非常郁闷,觉得这不公平,于是我想趁机报复她,便坐在屋里寻找机会。
终于,妈妈把最后一样也干完了,除了满身汗,弄满手油的妈妈说让我把饮水机内的水果拿过来,说要切西瓜给我吃,我心里生起了一个报复的念头。
我故意慢慢地拿起刀,趁妈妈不注意,迅速地把水果刀扔给妈妈。妈妈条件反射一样顺手接住了水果刀。可是,等妈妈反应过来后也迟了,只听到刀“刷”的一声把,妈妈那沾满黑油的手划了一个口子。渐渐地,渐渐地,妈妈那只手上已渗出一片鲜红的血,但由于有黑油的掺合,我已经分辨不清是血是油了。
妈妈“啊”的一声,脸上已摆出不自然的表情,没有哭,但很伤心,像是在责备我的“黑心”,也像是在抱怨爸爸悄离不留下任何痕迹。妈妈的眼睛由刚刚的不自然生成了蒙蒙露珠,由露珠生成了泪水,顺着脸颊慢慢地爬下来,嘴角颤抖地说:“你你这白眼狼,咋咋能这样对妈呀”“我我不是故意的。”我说完,看见妈妈那伤心失落,苍茫的眼神再加上灰白的脸色,我心里酸酸的。那一瞬间,那一情景,永久的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终生难忘
从那以后,我每天下午放学后不再吵着饿,用写作业的压力来压制饥饿,随眼一瞟,只有妈妈在外面量钢丝,锯钢丝的场景,还有客人与妈妈讨价还价的场景,不再有别的,不再有别的
过了将近一年后,爸爸回来了,当时妈妈非要和爸爸闹离婚,但是妈妈想起我,心中犹豫了一下,让我来做个选择。
看着站在一旁低头叹悲的父亲和一旁满脸泪水的母亲,我的选择是――原谅爸爸。
我不是个好儿子美文 第5篇
什么是责任?汉典上是这这样解释的:一、应尽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应承担的过失。
诚然,老弟说我没责任感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尽的义务及自己分内的事,所以我才会有这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想法。
我这人啊胸无大志,也没什么别的想法,说穿了也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哪天死了就当做是睡着了,不喜不悲。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顿饱一生,啥都不用干。庸人嘛,呵呵。
听了老弟的这句话,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个年华双十二又一岁的.小伙子整天无所事事地坐在电脑桌前玩游戏,不知人间几何,今夕何夕;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顶着烈日赤一裸着那晒得黝一黑发亮的驼得厉害的背在掮着一块滚一烫石头步履蹒跚地走着,挥汗如雨
中国是个自古就讲孝道的国度。自虞舜开始就讲究孝道了。故曰:“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八十拜君命,九十使人受。瞽也如此,达于诸侯。”又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一之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中国对于孝之一道有多重视了。
我感到惭愧,为我的自私。因为自私,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所以我才会对什么都不在乎啊。父亲不管他以前对我们如何他终是自己的父亲啊。都二十几岁的人了,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懂吗。母亲不在了,就剩父亲一个人了。父亲长年漂泊在外,一生中也没和我们相聚几天。而父亲漂泊在外为的又是什么呢?还不是我们?
“爸也老了,他现在就只想起个房子而已,而他起的房子还不是我们的?”弟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也都不小了,什么事该做不该做也都清楚了,也该为爸减轻点负担了,至少也该为房子出点力,为爸早点减轻负担也好啊。”
我沉默了,爸那么辛苦我也是知道的。正是因为我知道爸很辛苦,所以我更是无言以对了。
夜深了,我叫弟回去睡觉去了,因为我无法回答他,弟一走我也赶紧继续看我的小说去了。我知道我是在逃避,我一直都知道的,我不敢面对现实。
看了半天的小说也没看进去,脑子里乱哄哄的。一下子想起爸年近花甲了还在为房子的事而帮别人修路,顶在烈日下扛着石头的样子,一下子又想起自己的种种不作为,整天玩游戏或看小说。
我不是个好儿子 学生随笔 第6篇
“儿子,去理发吧,看看你的狗毛多么长了!”我顿了一下手中的笔,略皱一下眉头喊道:“做题呢,没工夫,下星期吧。”“不行,头发也太长了,也该剪剪了,就现在去。”说着,妈妈进入我的房间,生拉硬扯地把我从房间里拽了出去,我脸上布满阴云,心里老大的不愿意,可已经出了家门,再自己狂奔回去又怕被邻居误会,只能耐着性子乖乖地跟着妈妈走了。
“来了,焉昊。”还是这个熟悉的的声音,我在这个熟悉的理发店门口和理发师淡淡的打了个招呼。之后,我便开始寻觅一个空位想歇息一下,不料周末理发人太多了,连门外都有人站着在那里排队。我焦虑的心情再次涌上来,轻轻拽一下妈妈的`衣角,说了一声:“走吧,人太多了。”“都来了还不剪不浪费时间吗,就等等吧,一会就到你了。”妈妈提议,如果二十分钟剪不了就回家。我只好站在门口等待。
一个、两个、三个理发店里的人陆续离开,但又有那么多人补进了这个缺口,我不耐烦地向店里看了一眼有一眼,人群中丝毫看不见理发师的身影,不大的小店充满了烟味、汗味和洗发水味。我真的体会到了“比肩继踵”的感觉。终于,在看不见“希望”的前提下,我板着脸走向妈妈,冷冷的扔下一句“我先走了”就跨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我到家后十分钟,妈妈才回来,她出奇的平静,没有和我吵也没有抱怨我的草率,只是像往常一样洗衣服、做饭。一句关于理发的事都没有提起。我心里暗暗庆幸,自己“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我再次光临了理发店。这一次,可是我自己提出的,妈妈当然很高兴,带着我来到了这个理发店。“来了,焉昊。”又是这句熟悉的问候。“是啊,上次没理成,这次得好好剪剪了。”“唉,真是的,上一次人太多了,你妈妈和我说你同学还在等你,我也忘了先让你剪了,真是的。”理发师一边拿起毛巾一边对我说。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什么同学啊?我回家了?”我从镜子里看看身后的妈妈,她向我挤了挤眼,我顿时恍然大悟。“妈妈替我打了个圆场。”一时间,百感交集,我坐在椅子上,不敢去看身后的妈妈。这个从不撒谎的女人,不知道为她这不懂事的儿子说了多少次谎话。我一时哽咽,不想说话。
那时,我感觉自己有些失态,真想冲到街上大哭一场,为自己,更为我至爱的妈妈。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