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网络程序开发包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网络程序开发包(精选12篇)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1篇

1“网上地宫”的开发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

1.1 应用程序系统结构

“网上地宫”是基于Web信息发布所建立的HTTP协议, 它运用到了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并通过Java开发技术进行对系统作用的补充。所以整体来看, “网上地宫”是基于Web、B/S、Java等技术形成的综合开发体系结构, 如图1。

1.2 应用程序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 “网上地宫”系统都是应用于煤矿企业的矿级应子系统和队级应子系统的, 另外它也能够负责生产指挥图子系统的相关功能。其中矿级子系统包括了7个模块:油水井动静态开发数据模块、月生产运行曲线模块、原油产量监测模块、综合开采模块、产量组合模块、开采模块以及机采井动态控制模块。而队级子系统则包括了开发数据模块、单井生产运行模块、油水井基础信息模块和机采井动态控制模块4大模块。

上述11个模块都拥有自身的独立性, 并在“网上地宫”总系统的指挥下进行各个服务器端的运行、编辑、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以便于“网上地宫”相关功能的多元化实现。

2“网上地宫”应用程序的模块功能实现

按照上述对“网上地宫”中各个子系统模块的设计状况, 其目的也是为了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得以功能实现, 并创造经济效益。所以本文选取基于Java技术的生产指挥图子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应用进行论述。

按照功能划分, 生产指挥图子系统具备两项功能:第一是基于Web的生产指挥图编辑功能, 第二是网上信息发布功能。两种功能系统都是通过Servlet与Java技术得以实现的。

2.1 基于Web的生产指挥图编辑功能实现

生产指挥图编辑工作是有技术管理员来完成, 所以它应该被设置于服务器端最为合理, 而并不通过网络, 这是为了避免过多插件所造成的影响。由于运用到了Java技术对模块的B/S结构模式加以实现, 所以它需要系统虚拟机支持JDK1.1以上版本的软件, 并同时支持SWING。按照系统的实际需求, 可以将编辑处理器部分的JDK软件设置于服务器上, 并将其与网上信息发布模块相互连通, 以提升它的高级程序特性。

在编辑功能系统中, 一定要针对Java技术进行系统功能实现, 从而满足网上地宫的动态可视化特性。这里运用到AWT, 它是Java中的可视功能部分, 它可以辅助Java GUI实现灵活的系统结构设计, 并基于AWT的基础上为系统提供可以替代AWT的轻重量组件, 最终全面实现系统的图形编辑功能。

2.2 基于Web的生产指挥图网上信息发布功能实现

在生产指挥图的网上信息发布功能方面, 则运用了基于Java Applet技术的客户端。但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也要考虑“网上地宫”系统中与安全机制相关的“沙箱”模型限制, 它主要是针对服务器端通信功能的限制。本文在对信息发布功能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是证书机制, 它会为每一个使用系统的用户发放证书, 进而实现数据服务器中所有数据的无线共享功能。不过为了解决证书发放的相对复杂性, 这里采用到了基于Servlet客户端的applet模式来避开applet的相关安全限制, 以达到实现三层模式的基本要求, 同时保证不损失服务器端的安全功能。

在该系统中, “沙箱”模式主要对隔离区域的执行程序 (例如Java模板、Active X控件) 进行进程方面的程序执行, 它的操作前提是不会影响到其它部件的基本功能。由于采用了访问权限机制, 所以只有有权限的使用者才可以对系统内的文件及目录进行访问, 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系统中资源不会受到来自于未知威胁的影响。

按照Web的基本三层结构设计应用, 并同时为系统的安全性限制做考虑, 本文中的生产指挥图网上信息发布子系统所采用的是基于Java技术的Applet服务器, 它可以实现在数据库各个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通信, 并实现从客户端到Web服务器之间以及Web服务器和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动态信息传输发布功能应用。

3 总结

以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发展节奏来看, 交互式Web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正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网上地宫”企业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它的设计与功能模块就帮助煤炭企业实现了对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共享, 这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决策效率, 使得我国工业发展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

摘要: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环境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首要课题, 它对企业的策划与组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由于传统网络应用程序是不具备跨平台性和移植性的, 所以当Web开发模式出现以后, 这些问题都将得以解决。本文所探讨的基于Web开发模式的“网上地宫”企业信息动态发布系统, 它可以为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准确、快捷且交互动态性极强的可视化图形信息, 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图形化先进管理模式, 也同时提升了管理效率。

关键词:网络应用程序,网上地宫,信息动态,发布系统,开发,设计

参考文献

[1]曹闻渊.基于WEB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 2003.33-40.

[2]杨晓明, 雷光辉, 何青建等.基于ASP.NET的Web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安全策略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6 (11) :45-47.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2篇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课程分类:专业选修课 实验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开课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分院 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材:《ASP.NET程序设计》,尚俊杰,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

《WEB程序设计技术---ASP.NET》, 秦学礼,清华大学出版社

《ASP.NET简明教程》,金雪云,清华大学出版社

《ASP.NET程序设计及应用》,苏英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

实验教学目标

《web应用程序开发》实训是教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属于单独的实验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等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程序设计、调试和动态页面制作的能力。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软件名称及安装环境): Windows XP +IIS(Internet服务管理器)

实验基本要求

《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实验教学主要以上机编程方式进行,使学生掌握.NET框架结构及如何搭建运行环境;掌握VB.NET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掌握HTML服务器控件和Web服务器控件的使用;掌握Request、Response等重要的内部对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SQL语言,能利用ASP.NET进行数据库程序设计;掌握对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的基本方法;掌握利用隐藏代码和业务对象实现程序代码和HTML代码分离;了解.NET的最新特性Web服务; 掌握配置Global.asax、web.Config文件和网络安全、使用缓存、调试程序等高级应用。

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学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验项目:ASP.NET的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建议学时:2 实验目的:掌握ASP.NET运行环境的安装;熟悉ASP.NET应用程序的配置;掌握Web页的发布。实验内容:

1、搭建 ASP.NET 的运行环境;

2、利用 EditPlus 或记事本等工具开发第一个简单的 ASP.NET;

3、建立第一个应用程序。

实验项目:VB.NET编程 建议学时:4 实验目的:掌握VB.NET的数据类型,以及变量、常量的定义;掌握VB.NET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使用;掌握VB.NET的过程和函数;掌握VB.NET类的属性和方法的使用。实验内容:

1、字符串、数字、日期等数据的使用;

2、有关函数、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使服务器控件的应用 建议学时:6 实验目的:熟悉ASP.NET服务器控件的属性和方法;掌握服务器控件中验证控件的使用。

实验内容:使用验证控件实现用户注册

实验项目:内部对象的应用 建议学时:6 实验目的:熟悉和了解ASP.NET的内置对象request、response、application、session、server、cookies。实验内容:

1、ASP.NET的内部对象Page, Request, Reponse;

2、ASP.NET的内部对Cookie,Application,Server,Session;

3、编写邮件发送程序。实验项目:数据库编程 建议学时:10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基本操作; 掌握ASP.NET中数据库的连接方法;熟悉SQL语句;掌握ASP.NET中数据库编程。实验内容:

1、ADO.NET中连接SqlConnection,适配器SqlAdapator,命令SqlCommand,数据集DataSet等类的作用;

2、ADO.NET检索数据、新增、删除数据的方法;

3、DataGrid等显示控件的使用方法;

4、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和用户信息管理

实验项目:文件操作 建议学时:2 实验目的:掌握文件系统编程。实验内容:编写网页计数器程序

实验项目:配置Global.asax 文件和Web.config文件 建议学时:2 实验目的:掌握对Global.asax 文件和Web.config文件的配置。实验内容:

1、配置 Global.asax 和 Web.Config 文件的基本方法;

2、网络安全综合示例。

实验考核:

要求学生完成全部教学环节(包括上课、实验、作业等)之后才能参加考试。

①考试形式:无纸化考试,实验课考试。

②评卷标准:平时成绩(。

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第3篇

为了帮助用户轻松、快速地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互联网上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大多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供应商提供向导式的操作方式,用户只需要轻松地点击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即可开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下面,我们将使用iBuildApp的服务为例,为大家演示开发—个应用程序的具体步骤。

在开发一个应用程序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好这个应用程序具体要做什么?应用程序将为用户提供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开发工具包,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例如,本例中我们希望开发一个供俱乐部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发布俱乐部的信息和图像,那么iBuildApp就非常适合完成这一任务。免费服务通常包含广告

通常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包都是付费服务,如果希望免费使用,那么开发工具包可能会有一些功能限制,或者需要展示开发商的广告。例如,iBuildApp的免费版本需要显示广告,如果我们不希望在应用程序上看到广告,那么必须注册一个付费账号。iBuildApp的付费账号每月收费约10美元。

另外,通过在线的开发工具包开发的应用程序我们可以下载并传输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使用,但是如果希望发布到苹果的Apple Store或Google的Play商店,那么将需要注册这些应用程序商店的开发者账户,这并不是免费的服务。步骤

1、注册并建立一个新的应用程序

在www.ibuildapp.corn单击右上角的“Login”,使用Facebook账号登录,或者单击“Register”注册一个新的账号并登录,然后单击“Create New App”。

2、选择免费模板

进入模板选择页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板,或者选择“CreateCustomTemplate”创建一个自定义模板。类似的网站开发工具包,iBuildApp提供适合各种应用程序的模板,但是注意并不是所有模板都是免费的,如果需要免费模板,则可以选择左下角带有“Free”标记的模板。

3、设计主屏幕

选择模板后首先看到的是主屏幕的设计页面,主屏幕是用户进入应用程序看到的第一个屏幕。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选择背景图片,并根据需要在左侧拖动“Label”等元素到中间的主界面上加入文字和按钮,加入元素后可以在右侧进一步地定义文字的内容和按钮的文字等。完成这些操作后,单击“Save”保存即可。

4、添加应用程序说明

选择“Save”保存后将弹出一个应用程序描述的输入框,在这里我们可以输入应用程序的名称及简单的描述,这些信息将在应用程序发布时出现在应用程序商店中。

5、定义子页面

保存描述后单击“Create App”按钮,现在可以通过左侧的导航栏切换到背景调整、文字修饰等功能,右侧则显示该应用程序在设备中的屏幕画面,可以通过鼠标单击模拟操作,例如单击按钮将转到该按钮激活的功能或者子页面,并在右侧显示功能的设置选项或子页面的编辑窗口。

6、增加应用程序功能

以添加一个RSS源将应用程序链接到网站RSS为例,我们可以单击“Manage Content”并选择“Change Feature”,再选择“RSS”,在左侧输入RSS源地址即可。使用类似的方法,就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与内容。

7、加载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

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各种功能和内容,然后在右侧测试应用程序运行的效果,如果满意则可以单击“Publish”按钮发布,网站将建议利用各种社交网站发布该应用程序,发布到社交网站或者取消该步骤后,网站将打开介绍付费账户的页面,单击上方的“download”并根据提示操作即可下载应用程序并安装到自己的手机上。

8、发布应用程序

基于RUP的网络程序开发探究 第4篇

软件是一种将用户需求通过程序集合来实现自动化,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RUP) 就是一种通过软件工程的思想, 将用户的需求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和预定的范围内能够高效高质量的转化成软件产品。这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 并利用UML的可视化建模标准技术, 是近年来软件工程发展的新成就。其核心思想具体体现在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以及迭代和增量。

1.1 针对用例驱动的分析

所谓用例指的是用户和系统的交互的动作集合, 这些集合是一系列有序的动作构建而成, 能够让用户可以观测到有价值的成果。RUP就是一种用例驱动过程, 通过一个个的用例来实现软件的开发, 比如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详细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一系列的环节设计成一个个用例, 通过这些用例驱动让软件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完善。

1.2 架构为中心的分析

软件的基本架构实际上是对软件整体上的细分, 架构实际上和用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主要用例是构建系统架构的基础, 而架构本身又能够知道系统的开发, 所以用例和架构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相互转化实现软件的开发,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架构必须要预留一定的用例空间, 这能够有助于软件的修改和整合。

1.3 迭代和增量的分析

通过用例驱动就意味着一次次的迭代这些用例并通过增量的方法来完成开发。软件在开发前需要分解成不同的小项目, 这些小项目要经过一次次的迭代和增量来完成, 因为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是最为经济的开发模式, 每一次的修改都会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完善, 因此能够避免推到重来失败的软件开发, 从研发成本上和时间的节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基于RUP的网络程序开发过程研究

通过一个在线学习系统这个网络软件能够很好的展现RUP在网络程序开发的重要作用, 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其一是系统需求、其二是系统设计、其三就是系统实现, 下面逐一分析。

2.1 在线学习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是软件开发的基础, 软件产品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这款软件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首先就需要挖掘在线学习系统的用户需求。这需要软件开发人员通过对用户以及用户专业代表进行大量讨论, 将软件的需求注意细节化, 并形成文档经过双方确认。在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里最为关键的就是获得基于RUP的用例, 当然要确保这些用例的正确性, 否则基于这些用例构建的架构和迭代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在线学习系统的需求主要就是制定教学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是实时且动态的, 且要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因为在线学习的学生计算机能力相差巨大, 因为需要利用在线学习系统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因此这套在线学习系统还需要具备自主定制学习任务和选择教学任务。系统数据安全性要高, 且具备通用性和易扩展性。基于RUP的用例驱动, 通过针对上面的在线学习系统需求的分析, 可以构建用例, 比如在线学习系统中必须要有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这三个重要角色, 因此系统用例就要包括软件注册、登陆、学习素材的下载、作业上传、在线辅导、在线视频点播以及用户管理等诸多用例。而这些用例正是和在线学习系统是息息相关的。

2.2 系统设计分析

在这个环节, 主要从系统架构和系统结构两个模块分析, 系统体系架构是RUP最为强调的核心之一, 构建架构就是为了让整个网络程序系统的框架更为清晰明确, 目前主要的体系架构主要分为C/S和B/S两种, 前者是客户机服务器架构, 后者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这两种架构各有优缺点, 其中B/S架构更加合适网络程序, 在线学习系统就可以采用B/S架构来实施, 因为在线学习系统的学生分布范围广、易扩展、非常合适发布网络信息。而系统结构功能则主要分成在线学习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 这是分别为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三个角色设置的系统管理, 并通过赋予这三种角色的不同权限, 来实现针对角色的管理。

在线学习子系统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学生, 主要功能包括边学边练、作业上传、学习资料下载、在线互动等功能。而教师管理子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作为老师, 主要功能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作业审批、学习课程公告, 教学资料上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等。而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服务对象就是在线学习系统的管理员, 这是为了针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避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被黑客入侵, 并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来控制和管理学生和老师对系统的使用。

2.3 在线学习系统实现分析

这个阶段就是将原先的用例、架构转化成二进制代码, 成为能够计算机执行的程序。这个阶段最大的成果就是模型, 通过一个个模型的建立和实现, 最终构建成完整的软件。在实现整个模型过程中, 需要通过配置图和组件图来描述系统之间的关系, 配置图反映的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结构。而组件图则通过基于RUP的迭代和增量来实现, 每个系统实现阶段都需要通过将业务需求分解成一次或者多次迭代能够完善的用例, 在线学习系统就很好的遵循了这样的生命周期, 很好的解决了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 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了网络程序的开发。

3. 总结

基于RUP的软件开发过程最为成功的因素就在于通过迭代和增量的思想通过如滚雪球般的设计模式来完成软件的开发, 创造性的使用了用例渠道和架构思想让开发人员很好的掌控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因为在用例设计和获取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 因为最原始的用例是最为简单的, 而每一次的迭代和增量都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完善, 因此就算是在某个迭代结果出现偏差, 也能够通过可追溯性的设计模式, 很好的掌握软件的开发方向, 因此能够降低网络程序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 最为关键的是还提升了软件的质量, 这对于软件在今后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 能促进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 避免软件开发后期的大量维护工作, 能够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本文从RUP的核心思想出发, 通过一个在线学习系统来研究给予RUP下的网络程序开发。

关键词:RUB,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网络程序

参考文献

[1]张友生.基于RUP的软件过程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0)

[2]魏松.基于UML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程序开发合同 第5篇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

公司网址:________

乙方: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

公司网址:________

一、服务内容

(一)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

(二)服务期限: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首年费用合作:________(¥)元,金额(大写)________万________仟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元;次年续费合作:________(¥)元,金额(大写)________万________仟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元。

(四)收款方式:

□现金;

□支票;

□汇款;

□其他。

二、服务条款

(一)甲乙双方共同权利和义务

1、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所获知的对方的商业机密;

2、在履行协议时不得作出有损对方形象、声誉的行为;

3、遵守并履行协议的条款。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义务在合同签订生效日期之前,向乙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如延期支付,则服务延期,如果在服务过程中产生费用延迟,则甲方需要向乙方缴纳____%的滞纳金,如延迟时间超过____天,则乙方有权暂停甲方的服务;

2、有权获知乙方的服务进程,有权在服务结束或服务过程中协商要求乙方提供能提供的相应服务报表;

3、有义务按乙方要求,提供相关的文字,_____等素材,并保证其合法性,如因甲方配合不到位,影响了使用,乙方不负任何责任;

4、妥善保管所需的用户名及密码,否则,造成的不良后果,由甲方自行负担;

5、甲方有权在合同生效后的____个工作日内收到乙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反馈,开户产品应在____个工作日内收到用户名和密码,执行类服务应在合同完款____个工作日内与客户明确执行方案(因甲方配合原因延迟另行约定);

6、甲方有权向乙方提出培训需求,乙方应就甲方合作的产品项目安排相应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就营销各产品系列的销售工作,为甲方提供相关服务;

2、乙方有义务为甲方提供完整的,合同约定的各项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服务,包含:注册、开通和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4、本次合作的服务金额_____续费的参考,乙方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及产品升级情况,对续费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5、甲方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过载导致乙方服务器无法承受影响用户体验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根据流;流量消耗情况进行扩充流量费用或启用_____部署方案。

三、违约责任与协议解除

1、甲乙任何一方在协议履行中采用欺诈、胁迫或暴力等手段,另一方有权立即终止履行协议;

2、任意一方欲提前解除本协议,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甲方提前解除协议的,无权要求乙方返还支付的费用,乙方无故解除协议的,应立即返还所收取的费用;

3、乙方提供营销系统给甲方作合法的商业应用,甲方违规使用该系统功能或者制作和传播非法内容,比如涉及宗教、政治和色情等,法律责任由甲方自行承担,并且乙方有权删除违反内容或者单方面停止整体服务,不承担任何退赔和连带责任,如造成乙方损失的,乙方有权追究甲方法律责任或相关赔偿;

5、系统中所带的数据,若系统到期且甲方不续约的情形下,系统数据将保留____天,到期将做清零处理;

7、源码类产品属于可复制二次开发类产品一经乙方部署到甲方服务器,非系统长期无法访问且不可修复乙方拒绝以任何理由退款其他事项。

五、双方当事人对本合同的订立、解释、履行、效力等发生争议的,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同意向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六、该合同一式_____份,自签订之日生效,有效期以本协议“服务期限”为准,甲方、乙方各执_____份,每份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

签署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

OPGW光缆结构设计程序开发 第6篇

关键词:局域网;OPGW光缆;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输出设计

中图分类号:TN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9-0000-03

随着国内OPGW的广泛应用,光缆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OPGW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但OPGW设计相对于其它光电缆来讲,设计参数多,设计过程复杂,同一个环境条件下不同人员设计的结构很可能就不一样,成本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很多公司采用EXCEL计算,但由于不同规格的铝包钢和铝合金线参数不同,在不断调整的过程很容易出错;同时由于每根OPGW需要单独设计,财务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怎样快捷、有效地设计出满足用户要求的光缆结构,在设计出结构后,材料成本、价格能一步到位,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OPGW光缆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现有内网数据库的运行情况,结合我们自身编程的能力,决定对OPGW光缆设计实现同一界面的操作,简化设计过程,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自动计算各种参数和相对应的价格,从而减少工作量,优先选用具有运行效率高、代码资源丰富的Delphi为程序开发软件,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用于存放各种铝包钢、铝合金及其它材料的各种参数,这样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保证数据的统一性。该软件设计必须与现有内网连接,能被设计者共享使用并保存。

1 设计原则

该OPGW光缆设计的总原则是不仅要满足OPGW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局域网内联系使用,同时,留出ADSS光缆程序接口,以便以后ADSS光缆程序设计的直接接入。结构设计操作须简便,结果输出时即自成WORD文档,并可根据需要直接包含产品结构、产品图型、设计参数及价格。

2 界面设计

整个界面主要分为三大块:光缆结构、图型、计算参数输出。

目前国内流行的OPGW光缆一般由光单元(以下简称OP单元)、承力及载流单元组成。按其结构可分为中心管式和层绞式。在光缆结构布局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该两种结构不同的设计方式。界面左侧为光缆结构设计,分为中心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及第四层。第四层的设置,主要考虑大跨越所需抗拉能力较大时采用。在中心层右侧为光纤类型及光纤芯数。根据光缆结构及材料的选择,自动计算出的光缆结构图形显示于界面右上方,右下方则设计要求参数及输出参数值,并且自动判断所设计的光缆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功能性模块设计

3.1 光单元(以下简称OP单元)

一般OP单元由不绣钢管内包含光纤及油膏组成。当中心层为OP单元时,在其余1-4层不可以输入OP单元,否则程序进行报警。当中心层为承力单元时,第二层可以放置1-2个OP单元,最外层不考虑OP单元的设置。光纤芯数及类别可选择为G.652及G.655光纤。在编程时,应当考虑OP单元放置光纤的极限值,通过与不锈钢管直径、容纳的光纤芯数结合光结余长控制,自动判断该OP管是否能生产,如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则跳出对话框报警,需重新调整OP管直径或者光纤芯数。

3.2 承力、载流单元

承力单元和载流单元并非绝对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承力单元同时也能承受一定的载流量;载流单元也能承受一定的力,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承力与载流的配比。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所用单丝型号或规格应尽量统一。每层单丝排序规则,应遵循选择内部抗拉强度较高的铝包钢、外部选择过载能力较强的铝包钢或铝合金等材料,材料的选用以最终满足用户参数要求为准。在本软件设计时,每层根据实际设计要求,不同层的单丝直径不一定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判断不同层容纳的单丝根数是否合理,过疏过密均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程序设计上,同样对每一层的根数进行判断,如超出范围,则跳出对话框予以警示并要求重新调整,同时在界面上可以直观显示每层放置不同直径单丝的数量,这为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

3.3 图形设计

本软件开发中,对图形进行了重点设计。根据要求,在完成结构设计时,就要求将图形显示出来,从图形上可以给设计者一个直观形象。在此过程中,重点考虑在同一层中,如有两种或三种以上不同单丝时(当然有三种不同单丝的情况较少,在设计中应避免),如何排列单丝组合?

每层中如有两种单丝:

考虑到受力均匀的原则,如单丝数量相等,则不同单丝自动选取间隔排列。如单丝数量不等,需通过一步步的计算,逐步计算出该放置的根数。将单丝数量多的除以单丝数量少的,取整数部分为X,按X(数量多的单丝):1(数量少的单丝)的比例进行排列。后分别减去已排列根数,再将单丝数量多的除以单丝数量少的,同样取整数部分排列,以此类推直至全部排列完成。

举例:如有一层绞式OPGW光缆,内层为1+6结构,最外层有两种单丝,分别是铝包钢7根和铝合金5根。

计算一:7÷5=1.4,X=1,按间隔1根排列;如图1所示;

计算二:6÷4=1.5,X=1,再按间隔1根排列;如图2所示;

计算三:5÷3=1.7,X=1,同样按间隔1根排列,如图3所示;

计算四:4÷2=2,X=2,按铝包钢2根,铝合金1根排列,如图4所示;

计算五:2÷1=2,X=2,最后将剩余2根铝包钢及1根铝合金排列完,如图5所示。

至此,图形计算设计完成。当然我们在真正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这种不对称结构的出现。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4 光缆参数计算公式

软件编程应遵循以下公式进行:

4.1 短路电流容量计算

由于短路持续时间很短,假设短路电流产生的热量基本不能发散而全部用于导线温度的升高,按绝热过程计算,短路电流与导线温升的关系如下式:

I2R0(1+αθ)dt = Cdθ

由此可求得:

若式中所有值均以20℃时值表示,则

式中:I——短路电流(A);

t——短路持续时间(S);

R0——20℃时直流电阻(Ω/cm);

α——电阻温度系数(1/℃);取0.0036/℃

C——热容量J/(cm.℃);

θ1——初始温度(℃);

θ2——短路时最高温度(℃)。

λ钢=0.48 λ铝=0.91

热容量C=ρ铝λ铝S铝+ρ钢λ钢S钢

4.2 破断强度计算

OPGW的破断强度为铝包钢线的破断强度总和,即T=σAS·SAS +σAA·SAA

式中:T――OPGW的总拉断力

σAS--铝包钢线的抗拉强度

SAS--铝包钢线面积

σAA--铝合金线的抗拉强度

S AA--铝合金线面积

额定抗拉强度RTS=90%T

4.3 截面积计算

铝包钢丝截面积 SAS=N×π/4×dAS2

铝合金丝截面积 SAA=N×π/4×dAA2

不锈钢管截面积 SST=1×π/4×(D2-d2)

总截面积 S=SAS+SAA(不含不锈钢管截面积)

4.4 单位重量计算 W=SST×ρST×λ中心层+ SAS×ρAS×λ第一层+ SAS×ρAS×λ第二层+WOP

4.5 直流电阻计算

R0=RAA*RAS/RAA+RAS

式中:R0=直流电阻(20℃)

RAA=铝合金线的直流电阻

RAA=ρ20AA*1000/SAA

RAS=铝包钢线的直流电阻

RAS=ρ20AS*1000/SAS

4.6 弹性模量计算

E= E=SAA*EAA+SAS*EAS/SAA+SAS

4.7 线膨胀系数计算

α=SAA*EAA*αAA+SAS*EAS*αAS/(SAA+SAS)*E

按使用习惯,将起始温度、最高温度和短路时间放在要求值的上部,这也是直接关系到光缆的重要参数——短路电流容量。另外,根据用户的要求,依次将外径、重量、RTS直流电阻、短路电流容量等参数对应排列,如图1所示。

结构设计:基于OPGW结构设计人员已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我们考虑将OPGW结构设计定义为中心层、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四层。考虑到层绞式结构一般为二层(不包括中心层),第三、四层在正常情况下隐藏,在设计大跨越线路时可将第三、第四层展开。如图1所示。

在实际操作当中,结构设计区域的每一次变更都会触发相应的事件,实现参数与价格的同步变动,为使运行速度更快,避免因网络问题引起计算的延迟,实际设计当中,将主要材料参数一次性加载到内存中,以后每一次更改都从直接内存读取数据,从而运算速度更快。

图1结构设计及参数显示(界面)

说明:以上OPGW光缆参数中,有一部分涉及公司技术、商业秘密的信息已被覆盖。

在调整结构或单丝参数的过程中,OPGW光缆的所有参数均在跟随变化,同时在最右侧有“是否满足”的显示,满足时打“∨”,不满足时打“×”,给予设计者很直观的判断。当设计完成时,光缆的型号即自动显示。

5 输出设计

考虑到目前投标文件的实际需要,需将光缆结构、图形、参数以及报价集中打印在一页纸上。最终考虑用WORD版本做输出,输出内容可直接被投标文件或技术参数表引用,带来相当大的方便。同时,在输出保存过程中,自动抓取光缆的型号为文件名,同时又可以增加包号或省份加以区分,并直接保存至公司数据库中。这样,以后有相近要求的OPGW光缆设计时,可直接查询调用,相当方便。

6 结论

经过笔者公司的技术人员使用测试后,参数数据与原用EXCEL设计时基本一致。使用本软件可更直接、简便,也更为直观,设计效率大大提高。本软件可以满足OPGW光缆生产企业产品设计、报价的需要,也可以供OPGW设计单位对选用产品进行参数对比与价格核算之用。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标准.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国电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7篇

关键词:C语言,网络课程,在线资源库,Moddle,学习群体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想、编程基本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尽管C语言语法简单,但由于过于灵活多变,反而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C语言的门槛,成为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绊脚石。虽然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其他参考书籍、网络课件或视频等现有的教学资源学习,但学生第一次学习程序语言,尚未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因此,构建网络课程让学生打破时间的限制,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课程整体设计

1.1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访问本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件、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经典案例、学习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子系统,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交给系统,以便教师或其他同学及时解答,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作业与考试平台,布置各类型的练习与测试题目,让学生课外完成并上交,客观题自己完成评分,以及知识点的解答,便宜于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建立一个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课程学习平台、作业平台和考试平台,开设网上答疑系统,形成教与学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我院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不能自主学习的现状,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建立一个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沟通的平台。

1.2网络资源的建设

C语言作为计算机类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语言,必须让学生理解程序在计算机中的执行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自己编写的程序,让计算机为人服务。同时必须让学生熟悉C语言的语法结构、编程思想和编码习惯。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仅仅依靠课本的内容是无法完成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件、在线题库、重难点解析视频、趣味题、软件大赛真题、软件代码剖析、参考资料、分组讨论、在线答疑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中,充分去感觉与领悟C语言的真谛。

1.3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的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日常课程教学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结合相关的语言知识的介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基本内容(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和流程控制)、常用算法和程序设计风格,以及C语言应用中的一些处理机制(编译预处理和命令行参数等)。涉及数据类型、表达式、分支、循环、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文件的概念和应用,以及指针和各种构造类型的混合运用,基本算法等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掌握课程要求的全部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耐心。因此在本课程内容的整理规划中,将教材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讲解并进行适当的举例与练习,同时将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录制成视频录像放置于网络课程中,并配有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题以及测试题,让学生检测学生的效果,达到坚持不懈地学习。

为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网络课程的教学,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评价中,采用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增强双边效果。其中日常课程教学占6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 ;网络课程占40%,包括网络课程登陆的频率、课件资源在规定时间内点播次数、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各个章节、单元和总体测验的成绩。网络课程总分为1000“学点”,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或测试,即可获得相应的点数,在学期末即可兑换成对应比例的学科分数。这种方式,将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良好习惯。

2 Moodle平台构建的教学模式

Moodle( 魔灯 ) 是澳大利 亚的博士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的软件,它即是一个优秀的课程教学管理软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Moodle是一个基于模块化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方式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帮助教学人员创建高效的在线学习组织。针对教学组织模式,平台支持班级或小组学习的分组功能,可以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互助与讨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资源建设方面,平台支持Word、Powerpoint、Flash、视频、音频都多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即可以将现有的文件直接上传至服务器来使用,也可以使用Web表单即时创建以生成电子资源,方便资源的利用与维护。Moodle具有的在线测试功能,方便教师及时地去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线测试功能支持多种题型,测试题目可以从外部导入文件,也可以在线编辑题目,并支持随机组织题目和进行自动评分。在教学互动方向,可以创建论坛或博客,方便师生相互交流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来组织教学活动、收集教学资源、编写学习心得体会,提升学习效果。

Moodle平台还包含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在线测试系统,每们课程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题库。题库支持选择、判断、填空、完型填空、匹配等在线测试题型。教师可以随机、手工或随机手工组合出题,试卷支持试题打乱排序、答案打乱排序、限定考试时间等功能,系统支持多种成绩统计方式。平台还提供了强大的考试成绩分析功能。平台还能对学习记录进行跟踪分析,教师可以查看任何学生的学习报告,包括学生访问课程的次数、时间以及场所 ;教师也可以查看某个教学模块的学生参与情况。报告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动态生成,同时也支持下载,教师可通过EXCEL等其它工具对下载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3基于Moodle构建网络课程

Moodle是基于PHP+Mysql的开源系统,将Moodle安装好后,可将《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网站划分为三大模块 :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各个模块又划分出多个栏目,具体栏目划分如下表 :

基于Moodle的《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建设于学校内网,教师的课堂管理的组织和学生的课外学习均可以通过此平台来完成,这将极大地方便师生共同对课程进行管理。通过Moodle构建的网络课程,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程的整体规划、整体组织和资源、素材的收集,不再量以课程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角色,教师更像是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在Moodle中开设一门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

(1)添加课程。在Moodle系统安装好后,教师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即可进入课程的管理,点击“添加新课程”按钮,然后在表单中编辑本课程的基本信息,可以设置本课程的等级、是否允许学员中途退课等。

(2)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运用本教学平台的根本,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流程的安排。需要安排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来参与的,主要包括系统登陆而产生的迟到早退现象、复习、检测、计解、习题、测试、讨论、分组、提交、分享、评价反馈等教学活动的先后次序问题。这也是如何发挥好网络课程的网络课程的作用的重要因素。

(3)实现课程。学习生通过登陆网络课程,可查看到本人所学的课程,或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系统即时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和状态,学生需接受教师对课程的安排,因具有时效性,学生必须及时地做出响应,从而完整地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

4小结

使用Moodle构建的《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并延伸到课外,达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充分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利用网络资源的良好学习氛围。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8篇

关键词:Web,B/S,ODBC,网络教学,功能模块

一、引言

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理念变革。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 凸显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钻研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也使网络教学成为现实,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时间、空间以及教学模式的制约, 实现了教材的多样性 (传统教材、电子教材等) , 学习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网上学习、在线答疑等) , 考试的多样性 (传统考试、网上组卷考试, 考试、评分、成绩分析统计等) 。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形式, 它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学。网络教学中信息资源更加多元化, 学生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化的学习。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 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 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 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成果分享。这种网络化学习是一种开放、灵活、终身的学习方式, 它是传统学习的延续与发展, 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三、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1.Web技术。

Internet网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 它遍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大型分布式的超媒体信息数据库, 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 已经成为Internet中最流行、最主要的信息服务方式。它能够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如静态图像、文本、数据、视频和音频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上浏览、查询和共享。Web技术是指基于Web模式的DBMS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 以Web这种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为平台, 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 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

2.B/S模式。

B/S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 它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组成。在Web环境下, 对复杂信息的有效组织与集成, 方便用户进行准确的信息查询与发布。其核心部分是Web服务器, 它负责接远程或本地的HTTP查询请求, 然后根据查询的条件到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相关数据, 再将结果翻译成HTML和各种页面描述语言, 传回提出查询请求的浏览器。同样, 浏览器也会将更改、删除、添加数据记录的请求发送到Web服务器, 由后者与数据库联系来完成工作。

3.安装IIS服务和配置ODBC。

在W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上安装IIS服务, 创建Web站点, 通过ODBC技术在数据库与Web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DSN是ASP应用程序和Web技术之间的桥梁, 当程序访问数据库时, 将DNS传给系统, 并通过DSN访问目标数据库。

四、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

网络教学网站的功能包括电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作业、在线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管理等。

(一) 功能细化

1.学生登录:

输入学号、密码, 如正确则显示学生的班级、姓名、性别、照片等。

2.做新作业:

自动组题, 在页面上显示题目, 倒计时开始, 学生答题, 时间到自动提交, 也可提前提交, 提前提交的时间控制在40%以内。提交后统计成绩并进行显示, 同时将成绩存入数据表中。

3.管理员登录:

输入账号和密码后可维护各种数据。

(1) 作业题维护:

录入、删除、修改。

(2) 学生及管理员信息维护:

录入、删除、修改。

(3) 试题发布:

全选、按章选、单选。只有发布的题目才可参与随机组题。每次发布确定作业编号, 如“第1次课作业”可清除过期的作业编号。

(4) 测试参数设置:

考试时长、题目数量、组题方式。

(5) 成绩管理统计输出:

1) 检查全部学生某次作业的成绩, 降序排列;

2) 按班级查某次作业的成绩, 降序排列;

3) 按班级查询全部作业的成绩, 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列;

4) 按学生姓名查询各次作业成绩, 按时间顺序排序。

(二) 数据库设计

包括成绩数据库、考勤数据库、作业信息数据库、作业本信息数据库、在线成绩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员数据库、试题表数据库、学生信息数据库、章节数据库、组题数据库、作业数据库等。

五、功能模块的设计

(一) 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是依据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给出数据输入的方式、用户界面和输入校验方式。根据系统界面框架对输入功能模块进行用户界面设计。输入界面框架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错误的数据存储到系统中, 在输入设计中需要考虑采用具体的检测方式对数据输入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包括:用户界面、输入方式、输入校验。

(二) 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需要给出输出的方式和用户界面的内容, 如显示输出的屏幕格式、打印输出的格式等, 确保设计风格的一致性。

(三) 功能模块的设计

1.系统管理模块。

(1) 注册模块。

申请用户名, 要求唯一性, 再填写姓名、密码等用户信息, 填好后提交资料就会被保存到教师数据表中。

(2) 登录模块。

已经注册的用户进入系统, 必须先进行登录。

(3) 电子教案模块。

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删除和增加的操作。

(4) 名单维护模块。

教师对学生名单进行修改、删除、增加、学生密码查询的操作。

(5) 管理员模块。

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6) 组题模块。

教师对试题进行修改、删除和增加的操作。

2.学生模块。

(1) 注册模块。

修改密码, 查询成绩等信息。

(2) 修改个人信息模块。

提供给已经注册成功的用户更新个人资料的服务功能。

(3) 浏览管理模块。

对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等进行浏览。

(4) 在线测试模块。

在线进行测试, 得出测试结果并评分。

(5) 作业素材模块。

提供程序设计的图标、图片、字体、声音等。

(6) 查询系统模块。

供学生查询出勤情况、实践成绩管理。

(四) 测试

网站发布前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 发布后需要跟踪服务, 根据设计意图的变化、用户的反映意见不断完善更新网站。

1.使用不同的浏览器进行网页测试。

使用浏览器从网站的首页开始一页一页地进行检查, 以保证所有的网页都有很好的外观且没有错误。使用时, 同一个网页在不同的浏览器的显示效果是很难完全一致的, 只要选择两种主流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和360安全浏览器进行测试, 效果令人满意即可。注意在测试过程中, 应该改变浏览器屏幕分辨率的大小和字体大小、风格等设置, 观察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2.验证链接测试。

对于网页内存在的大量链接都应该进行逐一测试, 验证它们是否能够达到指定的目标, 是否存在空链、错链、重复、断链等情况。

3.评估下载速度测试。

从网络浏览者的角度出发, 网站的下载速度是由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外部因素是由下载网站的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库信息等内容的数量组成;内部因素是由浏览者的计算机性能、网络带宽、浏览器的性能等因素决定的。

4.测试结论。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测试和不断完善, 网络教学网站的功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技术需求, 运行稳定。由于没有专用软件进行大规模的测试, 所有测试均来自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测试内容包括:资源的各种查询, 资源下载, 用户权限分级管理, 错误提示准确, 屏蔽用户操作错误, 数据输入有效性检查, 数据添加、删除和修改正确, 用户界面友好性等。

六、结论

网络教学网站的研究与开发使得教学过程实现了双向互动, 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成果共享, 具有实时性高、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 为设计其他网络课程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积淀, 不仅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致力于教学研究, 同时也是教学技术能力的大练兵。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各种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未来科学信息技术将会更多、更广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林粤江.基于Web标准的网站设计[J].软件导刊, 2007, (7) .

[2]郑道娟, 王国才.基于B/S架构的远程容灾系统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0, (1) .

[3]叶小岭, 吴敏, 张颖超.基于AJAX技术的WEB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3) .

Linux开发归档程序 第9篇

Linux系统日益受到大家的喜爱, 在Linux系统下进行程序开发也变得愈发时尚。因此在Linux图形界面下开发了一个归档程序, 综合运用了Qt界面开发技术, 结合Linux下常用的TAR文件结构进行编程。程序在Fedora13系统下测试通过, 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实例。

2 Qt简介

Qt是一个跨平台的图形界面开发工具。其中拥有大量的类、函数和数据结构, 是开发Linux图形界面的一个很好的工具。Qt是基于C++代码用于C++开发的程序。

2.1 主窗口

建立窗口window;set Window Title函数设置窗口标题;resize函数设置窗口大小;show函数显示窗口。

2.2 菜单

首先建立菜单条menubar;再建立菜单menu1, 将menu1加入menubar中;建立菜单项menu1_1, menu1-2, menu1_3, 将菜单项加入menu1中;调用函数connect增加菜单项处理函数。

2.3 基本控件

2.4 文件对话框

2.5 表格控件

表格控件用来显示表格形式的数据, 是一种功能比较强的控件。表格由若干行, 若干列组成。每个单元格中可以是文字, 也可以是Qt中的各种控件。

3 TAR文件简介

TAR文件是Linux系统下一种常见的归档文件。它可以将多个目录和文件集中到一个文件中。TAR文件由块构成, 每个块有512字节。每个文件, 首先是TAR文件头, 然后是文件内容, 文件内容也以512字节为一块, 不足512字节用0进行填充。全部文件存储结束后, 加入一个全0的块。

TAR头结构如下:

其中, name是文件或目录名。mode是文件存储模式, 8进制存储。uid和gid是用户号和组号, 8进制存储。size是文件大小, 8进制存储。mtime是文件修改时间, 8进制存储。chksum用于校验TAR文件, 它的计算方法是chksum用8个空格填充, 512个字节的ASCII码之和。

4 查找文件和目录

使用代码如下:

如果要包括子目录中文件, 只要增加一个递归调用即可:

5 获取用户和组

使用如下代码获取用户和组:

6 关键代码

向TAR文件中加入文件和目录代码如下:

从TAR文件中解出文件和目录代码如下:

7 结语

通过综合使用前面所述的技巧, 实现了一个简单实用型的Linux图形界面下的应用程序。程序可以实现TAR文件和目录加入和解出操作。本例程对于在Linux图形模式下开发类似的应用程序有参考价值。

摘要:在Linux图形模式下, 开发了一个可以完成TAR加入和解出文件及目录功能的程序。程序用到了Qt图形界面开发技术, 是一个简单实用的例程。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10篇

1 国内外凝析气油藏开发的发展状况

凝析气油藏的开发, 不但要考虑天然气和凝析油的采收率, 而且还要考虑原油的采收率。我国对凝析气油藏投入开发的数量还不多, 时间也比较晚, 取得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少。国外对凝析气油藏的开发已经经历了长期研究和探索过程, 取得了很多经验, 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教训。

2 凝析气油藏的开发方式

多年来的开发实践证明, 在确定凝析气田的开发方式时, 要综合考虑凝析气田的地址条件、气田类型、凝析油含量和经济指标。凝析气田的开发方式主要分衰竭式开发和保持压力开发两类。衰竭式开发是气藏依靠自身的驱动能量进行开发。其产出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可直接销售, 对开发工程设计及储层条件要求低, 容易实施。凝析气藏保持压力开发方式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气, 一方面弥补了因采气造成的地下体积亏空, 保持了地层压力, 使地层中的烃类系统几乎始终保持在单相气态下渗流, 采气井能再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的油气产量稳定生产;另一方面, 由于注入剂的驱替作用, 使更多的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得以采出。

3 凝析气油藏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 原油的和凝析油采收率差别较大, 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和程序主要取决于以下影响因素:

(1) 油环和凝析气顶的大小, 包括面积、厚度以及原油、凝析油、天然气储量等。

(2) 地质构造形态和油、气分布状况及特点

(3) 油、气组成与相态特征

(4) 市场对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的需求

(5) 技术装备水平及国家现行的技术经济政策等

4 凝析气油藏的开发程序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 主要有以下开发程序可供选择:只开采凝析气顶不开采油环、先开采凝析气顶后开采油环、先开采油环后开采凝析气顶以及同时开采油环和凝析气顶等。

4.1 只开采凝析气顶不开采油环

这种情况主要考虑到油环比较窄、在油环中钻井把握性低、原油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因素, 或者是由于含油区暂时未被发现, 而且国民经济和市场对天然气迫切需要, 因而首先开采了凝析气顶。

4.1.1 采用衰竭式只开采凝析气顶不开采油环

由于只开采凝析气顶, 储层中油区和气区之间产生了很大差异, 导致油区原油向凝析气区推进, 其移动速速主要取决于储层渗透率、凝析油气的采出程度、边水水体能量及原油性质的因素。

4.1.2采用保持压力只开采凝析气顶不开采油环

由于含油区暂时未被发现或油环很小, 不足以经济开采, 气顶凝析油含量高, 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有限或由于地面工程建设投资和工作量大, 难于短期内完成, 为了使凝析气藏尽快投入有效开采, 收回前期投资, 采用循环注气方式只开采凝析气顶不开采油环的开采程序。

4.2 先开采凝析气顶后开采油环

先采气后采油的实例很多, 往往是先发现气, 后发现油, 或者是国民经济急需用气, 油环原油的储量比较大。

4.2.1 采用衰竭式开采凝析气顶后开采油环

早期采用衰竭式方法只开采凝析气顶将引起原油储量重新分配, 估计在采出天然气储量的20%左右时, 就相当一部分原油损失于水侵区和气顶区中的油侵区, 但如果地层压力仍然较高, 而且纯油带的宽度还是比较大, 则及时开采油环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2.2 采用保持压力先开采凝析气顶后开采油环

采用保持压力开采方式先开采凝析气顶后开采油环, 往往是先在构造高部位发现凝析油含量比较高的凝析气藏, 早期未发现具有工业经济开采价值的油环, 并且, 受市场或地面工程建设和巨额投资的影响, 凝析气顶开采后的天然气市场不够。

4.3 先开采油环后开采凝析气顶

对于油环原油储量和油环宽度比较大, 可以部署较完善的注采井网, 油井产能高, 能达到较高的产能规模, 气顶凝析油含量较低, 天然气需求量很有限的油气藏, 一般采用先开采油环后开采凝析气顶的开采程序。油环开采可以根据气藏的具体情况, 选择衰竭式或保持压力开采方式, 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4.3.1 采用衰竭式开采油环后开采凝析气顶

这种开采方式是利用气区的气体弹性膨胀驱替原油进行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油区采油使油区的地层压力下降, 在气区和油区之间形成一定压差, 造成湿气驱油, 油区压力下降缓慢, 油井能较长期的自喷生产, 提高原油采收率。

4.3.2 采用保持压力先开采油环后开采凝析气顶

在先开采油环时, 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 要尽可能保持油气界面稳定。可以采取边缘或底部注水、顶部注气和底部注水相结合、屏蔽注水与边缘注水、面积注水相结合等几种方法开采。

4.4 同时开采油环和凝析气顶

同时开采油环和凝析气顶方法的目的是使油区和气区均衡开采, 即:原油、天然气产量按一定比例配产, 尽可能确保在开采过程中油区和气区地层压力的平衡即油气界面的保持, 避免原油从油区流向气区或凝析气从气区流向油区。我国大港板桥油田中区板二凝析气藏和柯克亚西五一凝析气藏都是带油环凝析气藏, 油环宽度300-600m左右, 部署了一定量的油井, 气顶则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气井, 对油环油和气顶凝析气进行均衡开采,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

4.4.1 采用衰竭式同时开采油环和凝析气顶

由于不保持地层压力, 油区和气区在均衡开采条件下油气界面基本稳定, 所以, 对于凝析气顶而言, 地层压力下降快, 凝析油损失很大。而对于油环来说, 在没有气顶能量作用的情况下, 油井自喷时间不长, 原油采收率一般都是很低的。

4.4.2 采用保持压力同时开采油环和凝析气顶

这种开采方式适用于原油和凝析油储量大、气中凝析油含量高的凝析气油藏。保持压力的方法很多, 包括顶部注气、屏蔽注水、油环面积注水、边部注水或其中几种方式的组合。

5 结语

总之, 凝析气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也是最难开发的油气藏, 尤其对于未开发的新区块, 为了高效的开发油气藏中的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的采收率, 我们应选择适合的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序。

参考文献

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11篇

关键词 黑莓 BlackBerry Java 拍照程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黑莓智能手机在2008年至2011年可以说一直是移动领域的霸主,其炫酷的外形,强大的硬件,多彩的应用,安全的通讯,令人们对其爱不释手,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其展现的强大通讯功能更让黑莓手机成为了美国官方通讯设备。本文在介绍了黑莓公司和黑莓智能手机的基础上,使用JAVA语言开发设计了一款拍照程序。

1黑莓(RIM)公司介绍

黑莓公司(Research in Motion,即RIM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通信公司,主要产品为手提通讯设备黑莓手机。公司由Mike Lazaridis与Jim Balsillie共同创立。黑莓公司使用C++和Java技术为其产品研发自己的软件。同样,黑莓公司也销售嵌入式无线通讯零部件。

1984年希腊裔加拿大商人的Mike Lazaridis与伙伴Doug Fregin成立RIM公司;1995年推出Pager 900。1998年,RIM生产有计算机键盘的PDA;1999年首支能通话的黑莓机RIM 6230问世,有强大的电子邮件功能,支持Push Mail电邮服务。Push mail最大的好处就是高实时性,用户像收短信一样收到邮件,并且使用了标准的QWERTY键盘。因为键盘上的按钮很像草莓种子,因此命名为“黑莓手机”。2004年,RIM公司有第100万位用户。

黑莓的主要用家是商务人士和政要,如总统、部长级官员、国会议员等等。2005年,RIM公司有400万用户,当中超过20万用户为美国政府官员。《福布斯》杂志在“2005年全球20大高增长品牌”评选BlackBerry的品牌的增长率36%,仅次于后来iPhone的38%。

2黑莓手机介绍

如今,黑莓手机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历史,其发展出了Blod系列、Curve系列、Torch系列、Storm系列等。每一个系列都有经典机型,令人爱不释手。此外,从软件上说,黑莓当下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传统的BlackBerry OS,最新版本为7.1,另一个为BlackBerryOS10,为最新操作系统。

本文编写的软件主要用于OS7,以BlackBerryBold9900机型为测试机。

黑莓Bold9900是黑莓首次将QWERTY键盘和触摸屏幕结合,并且搭载全新的OS7系统,采用的是1.2GHz的处理器,通信方面支持3.5G的HSPA+以及NFC近场通讯。根据 BGR 的说法,BlackBerry 7 OS 是在 OS 6.1 基础上的改进,并未采用 PlayBook 平板的 QNX 系统,,"Liquid Graphics"触摸屏效果感觉不错,支持 HSPA+,720p HD 视频录制,8GB 存储,768 MB RAM,支持 NFC 和 AR(虚拟现实)。2011年8月12日至16日左右黑莓Bold 9900在中国上市。

黑莓Bold9900搭载了BlackBerry OS 7系统,其特色是相比过去在功能上有诸多改进和提升。比如拥有更出色的网络浏览器、并且系统的声控搜索功能也将被加入到全局搜索中,不但可以搜索本机内容,而且还可以搜索网页内容。而除了更易用和更方便的操作体验之外,新系统中还提供了Blackberry Balance服务,其特色在于可以更好的平衡用户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之间安排。

最新的BlackBerry OS 7.0操作系统(非QNX),搭载主频为1.2GHz的高通 Snapdragon MSM8655处理器和768MB RAM,8GB ROM,性能可谓相当强悍。同时黑莓9900还加入了触屏加全键盘设计,使用起来更是如鱼得水,为用户带来更简便的操作。机身背部的摄像头有500万像素,配有闪光灯,成像质量较佳,并且支持720P录像拍照程序分析。

3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介绍了黑莓公司及相关背景的基础上,使用java语言开发了黑莓设备的一款拍照程序。此程序还可以进一步加入数字图像处理和UI界面的美化等代码,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ay S.Horstmann&Gary Cornell.Java核心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Y. Daniel Liang.Java.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邓凡平.深入理解Android:Wi-Fi、NFC和GPS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明日科技.Java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BMP变形程序开发 第12篇

BMP文件是微软公司发明的点位图文件,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能够被大多数软件所支持, 在很多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对BMP图像进行变形, 是经常会用到的操作。比如Windows的画图程序就提供了翻转、旋转、拉伸、扭曲4种常用的变形操作。

2 BMP文件结构

BMP文件是一种很基本的图像文件。文件格式如表1所示。

3 4种变形方法

3.1 翻转

通常分为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两种。正常的图像数据是按照从下至上, 从左至右的顺序存放的。水平翻转即每行像素按照从下至上, 从右至左的顺序存放;垂直翻转即每行像素按照从上至下, 从左至右的顺序存放。

比如原图如图1所示, 宽度为355, 高度为51。

如果进行水平翻转, 新图变为图2样式。

如果进行垂直翻转, 新图变为图3样式。

3.2 旋转

图像围绕左上角像素, 每次顺时钟转过90度。旋转后, 原图右下角像素变为新图左下角像素, 原图右上角像素变为新图右下角像素, 原图左下角像素变为新图左上角像素, 原图左上角像素变为新图右上角像素。

经过一次旋转, 新图变为图4样式。

3.3 拉伸

原图的宽度和高度可以变成拉伸后的宽度和高度, 而且图像内容要和原图保持一致。如果拉伸宽度/高度小于原来宽度/高度, 即图像缩小, 否则图像放大。如果是图像缩小, 需要对原图按照一定的采样比例重新采样, 构成新图。如果是图像放大, 也是要按照一定的采样比例重新排列原来的像素, 由于图像被放大, 因此相邻的像素间会出现一些空白像素, 这时需要根据周围像素颜色对空白像素进行填充, 最后构成新图。

如果原图拉伸为宽532, 高76, 新图变为图5样式。

如果原图收缩为宽213, 高21, 新图变为图6样式。

3.4 扭曲

图像扭曲需要根据水平和垂直扭曲角度重新计算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图像首先被水平扭曲, 原来的矩形图像左右两边将以一定的角度被扭曲, 从而变为平行四边形。完成水平扭曲后, 进行垂直扭曲, 图像上下两边将以一定的角度被扭曲, 变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果水平扭曲30度, 新图变为图7样式。

如果垂直扭曲30度, 新图变为图8样式。

如果先水平扭曲30度, 再垂直扭曲30度, 新图变为图9样式。

4 核心代码

翻转代码如下:

旋转代码如下:

拉伸代码如下:

扭曲代码如下:

5 结语

程序实现了BMP翻转、旋转、拉伸、扭曲4种常用的变形功能, 对于更高层次的程序开发有参考价值。

摘要:使用VC6.0开发了一个可以实现24位色BMP变形的程序, 包括翻转、旋转、拉伸、扭曲4种,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网络程序开发包

网络程序开发包(精选12篇)网络程序开发包 第1篇1“网上地宫”的开发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1.1 应用程序系统结构“网上地宫”是基于Web信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