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特点范文
纹样特点范文(精选3篇)
纹样特点 第1篇
一、关中地区相关概述
关中地区又可称为关中平原,主要包括我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为500米,被称为关中盆地。关中地区的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南部为陕南北地、秦巴山脉,陕西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资源密集,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陕西中部,总面积为5.55万平方公里,具体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以及渭南等5个省辖地级市,55个县(市、区),同样关中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较为发达的科技设备,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历史上也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古代黄河文化的重要中心。关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宣扬地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的构图特点
我国刺绣主要包含四大门类,分别为苏绣、湘绣、蜀绣以及粤绣。刺绣样式具有多样性,多为妇女所绣,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手工技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一些外国文化渗透到我国内部,造成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刺绣具有较好的表现形式,对不断变化的新时代而言具有强大的现代性意义。
我国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的总体构图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对称式的构图模式,这种构图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根据中心轴或者中心点的虚拟对称形式为参照点,进而让纹样图案以此为基础呈现上下、左右或者中心对称,图案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紧凑丰富。如果将对称式的构图模式在详细划分,可分为绝对性对称和相对性对称两大类。绝对性对称式的构图模式比较有条理,具有平稳、安静的风格特色,具有较为强大的力量感。根据不同的对称角度可将绝对对称式构图分为上下对称、上下对称以及旋转对称三种形式,而相对性对称式的构图模式往往是从整体结构上看具有一种的对称形态,具有一定的总体感受,往往具有创新意味,具有动静相互作用、稳中呈现变化的新鲜性作用。其二是平衡式的构图模式,主要追求的是图案的平衡性质。平衡式构图模式往往突出主题,灵活自在,呈现着较为优美的艺术形态,可采用多样式的构图风格。
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具有较为饱满的构图特色,其服饰所表现的风格特色与当地的生活习性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关中地区生活以圆满为基础,所呈现的服饰刺绣纹样往往也包含着圆满的构图风格,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示风格,服饰刺绣纹样的整体构图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向人们展现着美的一面。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具有多元化的构图特色,往往不会受到题材的制约和限制,任何可以呈现美的题材形式都可以通过服饰刺绣来表达,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较为夸张的手法彰显文化的魅力,超越时空的约束,以追求美为主要标准,超越了自然之间的正常轨迹,继而提高了其画面效果,较为强烈的呈现着作者的主体意识,反映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的整体呈现着场景化的构图形式,整体构图会通过一个片段或者一个故事呈现给人们,像一个连环画一样,从而极大提高了刺绣纹样构图的趣味性。不过,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会受到造型的影响,刺绣纹样只能采用具有特殊性的外部形状,图案形状不够规范,可在规定的载体形状中进行自由发挥,可将自己所想的图案形式绣在规定载体上,以达到自身思想表达的最终效果,从而实现圆满的意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构图所呈现的独特风格对我国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我国优秀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发挥一切有利因素,努力发挥我国刺绣文化的使用价值,发扬我国刺绣文化的优良文化传统,促进我国关中地区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洁,胡可心,张李扬,刘思佳.陕西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构图特点探微[J].明日风尚,2016,05:157.
纹样特点 第2篇
关键词:明清瓷器;装饰纹样;审美特点;再设计
2015年11月中旬,“明清贸易瓷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追溯其历史渊源上海是最早的通常口岸之一,贸易往来之多,其中就包括明清时期销往海外的几百件件瓷器,也是当时中国繁荣昌盛的文化象征,此次重回国内,展出了163件由早期上海通商口岸外销的瓷器艺术品,体现了当时上海强大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以青花瓷器为主中西合璧,结合了异国情调和西洋元素。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发展的历史。”
1 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纹样类型
明清时期瓷器传统的装饰纹样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风尚,更体现出因客观因素改变而演生图案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的外销瓷器遍布世界各地。明清时期中国每年销往海外的陶瓷器达上百万件,江西景德镇、福建漳州、德化等陶瓷产地因此蜚声中外,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都有这一时期中国的外销瓷器。
瓷器中的四大纹样:通过对展品资料的梳理分析大体将明清时期装饰纹样大致分成以下几个种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题材纹样。分别从构图、表现方法、色彩搭配以及纹样意蕴等方面去详尽的分析与阐述。
1.1 几何纹样
几何纹是青花瓷中最常用的纹样,原因在于一部分纹样从自然物中变形或抽象而来,一部分则由“象形”的演变不断变化而来,但不管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现实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于形象的理解与提炼。明代的几何纹样在继承前代的基础有菱形纹、线条纹、波折纹、宽带纹、曲线纹、三角纹、网纹、如意等,“龟背纹、方胜纹、如意纹”等几何纹样表达了人们祈求事事顺心的美好愿望,具有吉祥意义的纹样更受到普遍的欢迎。清代景德镇窑广彩人物图大碗上面绘有牡丹花卉和人物生活场景,绘制十分精细,腕内由六个几何纹样进行平分,碗外用卷草纹进行场景的断开,线条非常流畅工整并饰以莲瓣纹装饰。清代的几何图案有所增多,相对于明代时期的几何纹样装饰风格更加简洁几何纹样为主,同时在颜色的使用上也是比较慎重,白底蓝花具有极强的年代特征。
1.2 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在所有的装饰纹样占有重要的位置,明清时期瓷器应用的植物纹样种类丰富,有石榴花型、牡丹花纹、冰梅裂纹、重瓣莲花纹、缠枝纹、卷瓣型、环状团花纹等。它们有的是以写实的手法出现,有的进行了变形简化的处理。清代时期,植物装饰纹样非常丰富,运用对称、重复、对比等方式在结构上进行变形,在形式上运用非对称发、对称法、均衡法、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取得了灵活多变的艺术效果。明代青花瓷中的植物纹主要以二方连续为主,通常位于瓷器的边缘,花边在辞海中就有提到,主要指在器物边缘的装饰纹样,它依据物体的形体进行转折变化,适合纹样的编排,并且通过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和半对式的错位排列在边缘处进行多种形态的变化,通过重复、简练、节奏、循环等花边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创新的纹样设计。
1.3 动物纹样
动物题材的纹样在明清瓷器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集中的有麒麟、凤凰、龙、乌龟、鱼这几种动物纹样。他们寄型寓意在民间是吉祥、希望、富贵的象征,是按人的思维方式、审美形式和解构分析所创造的抽象的动物纹样。明代景德镇窑五彩百鸟朝凤盘,凤纹妩媚多姿,柔美动人。此瓷器凤鸟形体大方,充分露出它的动态和翩翩起舞的气势。诗经有“凤凰鸣矣,于彼朝阳”之诗,这与百鸟朝凤的纹样有着异曲同工的之态。
1.4 人物纹样
明清时期,人物纹样丰富主要集中有仕女图、农耕图、高士图、历史人物图,其中以历史人物纹样最为突出。以历史人物故事情节为题材的装饰纹样,明代有“竹林七贤”“八仙过海”“伯牙携琴访友”等图,同时清代瓷绘纹样多选自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梁山好汉”“大圣闹天”。此外还有“西厢记”“钱塘梦”等为人熟悉的民间传说。
2 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纹样艺术特点
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是明清时期,尤其是在装饰纹样和技法上都有创新和突破,使得这一时期的纹饰更具有装饰性。同时点、线、面三元素在瓷器纹饰的装饰中运用的相对成熟。在现代的纹饰设计中点线面元素也是作为最基本的纹饰构成方法。明清时期瓷器物上的装饰纹样一般分为单独纹样、角隅纹样、适合纹样、边饰纹样、连续纹样(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整体运用反复、重叠、组合、重构等纹饰构成方法,创立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纹样美学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
3 传统装饰纹样中探寻当代设计
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寻找本民族传统装饰纹样这不是一种累赘,它是一种定位。我们是站在一个5000多年文化底蕴的上面,这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要去好好地去挖掘,好好地萃取提炼,把他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能够走出历史,然后让我们国家出口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再是家里和成衣,而是我们的创意思想和智慧。
当笔者走进上海博物馆明清瓷器博览会的展厅是,我才真正感受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书籍论文要研究明清瓷器装饰纹样,因为只有寻根,寻找最初传统纹样精髓的时候,在有限的空间里被无限的切分、重构、再设计。例如,方胜纹它呈连锁之状,寓意为双鱼相交,有生命不息的含义。作为我们熟食的靳埭强设计公司的标志,其原形来自于中国传统图形方胜纹,本着公司员工同心合力,吉祥优胜的企业宗旨,并用点与线的设计元素重新演绎了方胜图形,从而成功地把民族文化基因融进了现代设计中,成为了现代设计案例的典型代表。
4 结语
有句话叫“善学邯郸,不失故土。”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灵魂中,才能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用一句话概括“一块纹样就是一个文明的碎片”。从明清时期瓷器传统纹饰的分类、艺术特点、艺术形式美进行探讨研究,对于今天的瓷器纹样艺术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同时,现代的瓷器纹饰图案随着人们审美视角的改变,其内容在由繁到简的不断演变,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永不衰落的纹样从古至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邹丽娜.中国瓷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3.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
[3]李砚祖.纹样新探[J].1992(6):13.
纹样特点 第3篇
关键词:关中地区,刺绣纹样,构图
我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虞舜时期, 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原始刺绣的用途本为衣服, 以表征地位尊卑, 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 后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 并且普及民间。至于刺绣具备的艺术性, 随着发展阶段变化, 呈现不同的特色。中国刺绣在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方特色, 不但受到国内人民的欢迎, 而且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 素有“东方艺术”的美称。1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虽不如“四大名绣” (湘绣、蜀绣、粤绣、苏绣) 特征明显, 但是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服饰刺绣纹样的演变过程也是一定时期内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共同产物, 也表达了不同地区人民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以及外来文化元素的加入, 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步提高。服饰除了实用性功能外, 更重要的功能则表现在装饰上。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大大的体现了刺绣工艺的艺术功能性。那么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构图主要有什么特点呢?如何从构图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呢?
关中地区服饰单独纹样构图可分两种。第一种是对称式, 它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 使纹样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 图案结构严谨饱满。细分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绝对对称具有条理、平静、严肃、稳定的风格, 力量感较强。按对称角度的不同, 一般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簏转对称三种形式。相对对称是指纹样总体外轮廓呈对称状态, 但局部存在形或量的不等之处的组织形式, 具有动静结合、稳中求变的新鲜感。除了对称式外, 还有一种是平衡式, 它的特点是不受对称轴或对称点的限制, 结构较自由, 但要注意保持画面重心的平稳。这种图案主题突出、穿插自如、形象舒展优美、风格灵活多变巳运动感强。无论是对称式还是平衡式, 都没有外轮廓及骨骼限制, 可以单独处理以及自由运用。
构图饱满又是关中地区服饰刺绣纹样的另一大特色。这与该地区的风土民情是分不开的。饱满又称圆满, 无论是寓意丰收还是寓意生活, 都要圆圆满满, 也显大气。所以在刺绣纹样中, 有时构图的方式并不符合逻辑, 但为了追求“圆满”的寓意, 满构图的形式还是“人民喜乐见”的图式风格。艺术往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刺绣载体被纹样的填充, 也象征着健康地、积极地生命力。关中刺绣图案不受题材的制约, 任何对于美的感受都可以通过纹样来表示。有时为了追求理想美, 不受客观制约的关中刺绣往往借助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的不足, 比如所有的事物比例都超过了客观实物而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超越了现实的自然生长规律。关中民间的这种刺绣形式, 既增强了画面的效果, 做到张弛有度, 又发挥了自我的主观意识。陕西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构图饱满丰富, 造型严谨, 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关中人民真善美的向往, 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的情趣。
关中刺绣纹样除了单独纹样常见外, 纹样的构图更是做到了场景化模式。关中服饰刺绣的完整性构图往往诉说着一个故事或一个片段, 就如连环画一般颇有趣味性。通过对民间生活场景选取, 加入主观意识, 再加上艺术的加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前面说到关中刺绣纹样无论是对称式还是平衡式都无外轮廓限制, 但这种构图却受制约造型的限制, 并不是说制约造型限制了纹样的图案, 而是图案只能应用于特殊的外部形状, 图案本身所承载的载体图式不规范, 在特定的载体中自由发挥。虽然关中刺绣纹样图案收到载体图式的制约, 但其中的内容图案饱满的绣于其中, 同样表达了求“圆满”的寓意。
关中地区的服饰刺绣纹样是由个人的自身因素决定的。刺绣纹样的造型充分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的追求。其刺绣纹样构图饱满丰富, 造型完整, 寓意美好, 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一段场景化的生活状态, 在体现超群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同时, 也反映出关中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思想的寄托。它所传递的信息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在服饰造型多元化的今天, 关中民俗在现代设计理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传统的刺绣工艺和图案纹样中凝结着大量的社会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愫。关中服饰刺绣对于传统刺绣的传承与创新, 对古代传统手工的历史文化蕴含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静娟.刺绣[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5:3
[2]李友友.民间刺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魏乐文.略谈中国刺绣的历史[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纹样特点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