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磁共振扫描仪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磁共振扫描仪范文(精选8篇)

磁共振扫描仪 第1篇

用Philips Achieva 3.0T Re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DWI 3B RT扫描, 产生放射条状伪影, 如图1所示。

2 故障分析与处理

2.1 进一步观察

根据故障现象, 对伪影进行进一步观察。先对体模进行DWI 3B RT扫描, 发现条状伪影如图2中的 (1) 所示。分析其K空间初始数据, 发现有明亮的尖峰点, 如图2中的 (2) 所示。然后再对体模进行T2加权扫描, 在其K空间数据中也发现有明亮尖峰状的点。

2.2 尖峰源定位测试与处理

将体模放置在磁体腔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测试, 发现置于磁体腔两端时其尖峰信号要比磁体中心部位强。打开磁体的盖板, 发现后盖板有两个螺母已经掉落, 另外还有四个螺母已经松动。固紧几个螺丝并安装好盖板后, 再次T2加权测试, 发现尖峰变小了, 但是还是存在。

接着进行匀场校准测试, 当校准电流为5A时, ZY线圈不能通过。关闭电源, 对线圈进行静态阻抗的测量, 发现Z2、ZX、XY、X2-Y2线圈的阻抗为2Ω左右, 而ZY线圈的阻抗为120kΩ。由此断定ZY线圈断路。由于匀场线圈与梯度线圈是一体性设计的, 故需要更换梯度线圈。更换后, 测试全部正常。

3 故障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测试和故障的排除, 我们可以知道两方面原因引起此图像伪影: (1) 匀场线圈故障; (2) 后盖板螺母的掉落。

参考文献

[1]石明国.医学影像设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赵喜平.磁共振成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磁共振扫描仪 第2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呼吸屏气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1-02

3.0T磁共振属于超高场强的磁共振仪,与传统的1.5T相比,在腹部检查中有显著的优越性。它提高了质子的磁化率,增加图像的信噪比,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可以加快成像速度,在腹部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患者在扫描中的成功屏气配合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也是决定检查能否进行的第一步。作为护理工作者,在检查前,早期细致的心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的屏气配合在增强扫描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9月,对166例腹部增强扫描患者,均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7-9月行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66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40.6岁,男性85例,女性8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3例,二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及相关知识程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即检查前的宣教和准备。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的心理护理干预,由专科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心理干预:耐心听取患者对疾病的感受、担忧和身体的不良感觉,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尊重患者,取得其信任,通过倾听式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安心接受检查。②行为干预: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关心体贴患者,告之此项检查的目的,过程和重要性,大致需要的时间等。使其情绪稳定,愉快接受检查。③屏气训练: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交待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屏气配合,引导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呼吸训练。即指导患者先吸气入腹,呼出,然后屏住气15-17秒,再喘气,如此反复的15-20次,其余的时间保持均匀呼吸,嘱病人屏气时不能咳嗽或作细微的呼吸运动,保证扫描期间屏气平稳。若扫描中病人屏气不好,则呼吸的伪影较大,导致图像质量模糊不清,影响或延误诊断。因此,良好的屏气配合是顺利完成检查的关健因素,从而获得理想的图像检查效果。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恐惧情绪明显缓解,屏气配合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图像的扫描效果更清晰、可靠。

3 讨论

3.1 3.0T磁共振是在磁场强度为3.0特斯拉的环境中利用磁场与人体内氢质子发生共振而形成的有规律图像。检查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狭小的空間里进行。由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检查环境的不了解,难免会有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除常规的检查前宣教外,还应给予早期必要的心理干预。早期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快适应医院的检查环境,稳定情绪降低紧张焦虑恐惧程度;了解检查的全过程、所需时间、如何主动配合及放松技巧等,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使患者心情愉快的积极接受检查和治疗。

3.2 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来提高病灶部位的对比度,比较其大小,性质等。因此扫描前良好的屏气配合至关重要。本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恐惧情绪均得到明显缓解,屏气配合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检查前的屏气训练亦使病人的耐受情况大为改善,减少了运动伪影,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时间,从而得到了高清晰、高质量的图像,有利于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得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晓燕,张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状态影响的研究《海军医学杂志》,2010,6:31.

磁共振扫描的护理 第3篇

1 检查前护理

1.1 接诊患者

磁共振机属于大型影像设备, 检查费用高, 不同于超声、心电图等, 一般人了解较少, 所以患者来之前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当患者踏进核磁科时, 护士一声亲切的问候能使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得以慰藉, 耐心细致地询问, 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信息, 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和患者“互换角色”, 理解患者的心情, 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 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 以诚相待。对患者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给予重视和支持, 使患者有安全感, 对医生的工作能够给予理解、支持配合。

1.2 患者准备

认真核对申请单, 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 现病史, 主要症状、体征, 既往史, 实验室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资料, 临床诊断, 本次检查的目的和部位。如填写不清楚, 应了解清楚后再检查。

由于受巨大的磁场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射频场的影响, 任何人进入检查室前, 应去除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以及电子器件, 如手表、钥匙、手机、磁卡等。详细询问病史, 有无内固定金属物, 对植入体内的器件应明确是否具有铁磁性;对植有心脏起搏器、安装假肢或人工髋关节、疑有眼球异物的患者, 动脉瘤银夹结扎术后的患者严禁行MRI检查。因为MRI系统的强磁场和射频场可使心脏起搏器失灵, 体内金属物移位, 在射频脉冲作用下, 体内的金属还会因为发热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将铁磁性推车、担架、急救设备、监护仪器、呼吸器等带入检查室。检查前对患者及家属详细宣传MRI检查的安全性问题。

1.3 心理护理

做好检查前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由于患者所处的不良环境因素及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引起其情绪的变化, 尤其是MRI检查的特殊性:庞大的机身及全封闭的检查室, 以及特殊射频噪声和检查时间长等因素, 患者常会出现恐惧感和烦躁情绪。所以护士对待患者应耐心、热情、和蔼可亲,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熟悉患者, 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家属是患者的支柱和依靠,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属生活背景, 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帮助,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对患者充满同情心, 关心安慰鼓励患者, 使其情绪稳定, 精神愉快地配合好检查。对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除向患者讲解有关MRI的基本知识及必要性外, 还要让其熟悉环境, 对患者实施关怀照顾。

2 检查中的护理

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 必须保持患者绝对安静, 才能保证图像清晰, 头部稍有摆动或肢体乱动或呼吸不均匀均会产生人工伪影, 影响图像质量, 甚至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对不配合的患者, 适当给予镇静和止痛措施。对小儿患者一般给予10%水合氯醛0.5 m/kg灌肠, 待其熟睡后, 尽快完成扫描。对一般烦躁患者可通过解释检查的重要性, 使患者尽量忍耐合作完成扫描检查。较烦躁及意识不清、意识模糊等不合作患者, 扫描前10 min~20 min内可用地西泮10~2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疼痛难忍的患者给予镇痛剂。腹部检查的患者要训练屏气, 深吸气后屏气, 受检者每一次屏气都尽量在呼吸同一水平, 以保证扫描层面的一致性, 获得满意的图像。对于增强扫描的患者, 告知其注射的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说明注意事项及用药的目的, 解除心中的顾虑, 使其能平静地接受检查, 取得满意的效果。

3 检查后的护理

MRI检查完毕后, 患者一般急于了解自己的病情, 尤其是怀疑有肿瘤的患者, 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面部表情十分敏感, 所以扫描结束后, 护士要用热情的语言对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给予认同和赞赏。对增强扫描的患者, 嘱其按压穿刺部位3 min~5 min, 并在候诊室休息30 min, 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取检查结果时, 应叮嘱家属妥善保管好MRI片及诊断报告单, 保管好个人疾病档案。如需复查的患者, 告知下次来时带上上次检查的结果, 用于对比。

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元月-2009年元月在我院行MRI增强扫描患者769例, 其中男480例, 女289例,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5岁, 平均年龄46岁。头部检查330例, 脊柱128例, 腹部280例, 其他部位31例。

1.2 方法

采用静脉推注法和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 (广州马根维显钆喷酸葡胺针) , 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按0.2~0.4 m L/kg.通常成人头部扫描和脊柱扫描注射10 m L/支, 体部15 m L/支。血管成像可双倍剂量[3]。MRI设备是Philips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

2 心理问题

由于在MRI检查时磁体的检查孔狭小, 环境密闭, 加上扫描时间长, 会使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出汗、颤抖及恐惧心理[4]。对显影剂药物的恐惧, 担心扫描中或扫描后有并发症等。

3 护理

3.1护理人员主动安慰患者, 耐心细致解答患者的询问, 使患者的紧张情绪迅速缓解下来, 而护理人员在初次接待时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护患关系又起着关键作用。对患者态度和蔼, 亲切询问患者的感受, 使患者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

3.2增强扫描前的护理通常做MRI平扫,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扫描目的、大概扫描时间及磁体间的环境等, 消除患者的好奇心及紧张感, 若患者需行增强扫描, 应向患者解释增强的必要性。这时患者及家属可再次出现紧张心理, 对自己的病情产生疑惑或不安, 并精神过度紧张, 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 导致情绪功能反应, 从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升高等一系列应激反应, 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在这种状态下行增强扫描, 可导致图像模糊, 达不到检查效果。有一些患者甚至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 产生拒绝检查的想法。这时护理人员应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及眼神, 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 配合家属及单位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 促进患者的角度转换;同时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 使其意识到增强扫描只是检查方法之一, 它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 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同时让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3注药的护理向患者告知对比剂极少有不良反应, 在体内存留时间短, 直接由尿液排出等。在与患者交流同时, 准确熟练地静脉注射对比剂, 再次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同时利用放松治疗缓解其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允许一位家属或朋友能在扫描间陪伴患者, 多听美妙音乐, 分散其注意力, 平静地接受MRI增强扫描, 达到预期效果。

3.4扫描后的护理扫描结束后, 缓慢推出患者, 再次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 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赞赏。并扶患者到待诊室休息, 待其心理上完全从检查的阴影中走出来。

4 小结

心理护理不但在临床科室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在影像科也有着同样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 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患者配合检查与康复, 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做好思想工作, 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隋邦森, 吴思志, 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69-82.

[2]林东升, 李群, 李爱银.MR动态增强扫描与钼靶成像对检出乳腺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杂志, 2009, 26 (3) :44.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82-883.

甲状腺磁共振扫描技术研究 第5篇

近年来, 影像诊断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 检查甲状腺疾病的手段也随之越来越多。 当前最常见的检查技术有超声、CT、核素显像及MRI, 每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方法都各不相同, 且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不足。 随着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开发, 图像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颈部上连头部下连胸部的狭长几何形态会使主磁场的磁场不均匀, 因此, 如何得到良好的脂肪抑制图像是临床最关心的问题。 而最近出现的IDEAL (iterative dixon water -fat separation with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 squares estimation) 序列是一种全新的水、 脂分离成像技术[1], 它克服了主磁场的场强不均匀性, 能将水和脂肪彻底分离开, 从而使脂肪均匀、完全地被抑制。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35例 (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 行甲状腺磁共振扫描的患者, 女27例, 男8例, 年龄为20~80岁。 其中, 5例患者做了增强扫描。

1.2扫描方法

GE 3T磁共振机, 采用脊柱线圈, 检查者取仰卧位,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采集的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选用的序列为横轴位、 冠状位IDEAL-FRFSE T2W和横轴位、冠状位FSE T1WI。 其中20例经患者同意后加扫了横轴位FRFSE T2WI, 并加上脂肪抑制、横轴位STIR序列, 以便和IDEAL序列对比。 扫描参数为: 横轴位IDEAL-FRFSE T2WI:AUTO TR 4 200 ms TE 85 ms , 回波链20 , 矩阵288 ×192 , 接收带宽62.5 k Hz, 平均激励次数1次; 横轴位FRFSE T2WI TR 3 000 ms, TE 120 ms, 回波链18, 带宽62.5 k Hz矩阵256×256, 平均激励次数4次;横轴位STIR:TR 3 000 ms, TE 68 ms, 回波链17, 带宽25 k Hz, 矩阵288×192, 平均激励次数2次; 横轴位、 冠状位FSE T1WI:TR 500 ms, TE 15 ms, 带宽31.5 k Hz, 矩阵256×256, 平均激励次数2次。 所有序列的FOV为20~24 cm, 层厚及层间距为4/0.4 cm。

2结果

所有用IDEAL-FRFSE T2WI序列扫描的甲状腺中, 除1例有轻微的吞咽伪影外, 其余的脂肪抑制效果均匀、可靠、图像清晰、信噪比很高 (如图1所示) 在加扫了横轴位FRFSE T2WI +FS、 横轴位STIR序列后, STIR序列虽抑脂均匀, 但图像伪影较重 (如图2所示) , 在扫描的20例中都存在相位方向的伪影颈部脂肪越少的伪影越大; 而FRFSE+FS序列是采用频率选择预饱和 (化学饱和法) 抑脂, 脂肪抑制效果不均匀, 但对比度较高 (如图3所示) 。 在20例中, 有5例在自动匀场时找不到脂峰, 4例手动调峰成功, 1例没有成功, 以致甲状腺被抑制掉。

3讨论

3.1各种影像检查的特点

对于甲状腺疾病,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 其特点是操作较简单、价格低廉。 但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以及超声声像图构成的复杂性, 使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 CT扫描速度快, 几乎没有运动伪影, 但其辐射及单一的密度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也有其局限性。 甲状腺核素显像 (ECT) 是甲状腺疾病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既能够明确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及位置, 也能很好地反映出甲状腺的摄取放射性功能, 但其发现小结节和多发结节有一定的困难。 磁共振具有无辐射、对比度佳及区分不同来源的组织强等特点[2], 并且能在任意方位及多种序列进行扫描, 能发现早期的病变, 但对小病灶的分辨率不及CT检查。 甲状腺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标志[3], 其多源性的影像表现往往十分类似, 缺乏典型特征时需要结合各种影像学加以鉴别。

3.2各序列脂肪抑制的原理及特点

颈部上连头部下连胸部的狭长几何形态会使主磁场的磁场不均匀。特别是对于GE 3.0T来说, 颈部的扫描由于没有前置线圈, 在以往常常只能用STIR序列, 而STIR序列不仅扫描时间较长, 而且图像的信噪比、特异性差, 它在抑制脂肪组织的同时, 其他组织也往往被抑制[4,5]。而频率选择预饱和脉冲序列受磁场均匀性的影响很大, 如果主磁场的磁场不均匀或者偏离主磁场中心的部位, 脂肪抑制的效果就会较差[6]。IDEAL序列其实是由以前的DIXON水、脂分离技术改进而成。以前的DIXON水、脂分离成像技术是在发射90°频脉冲之后, 再施加180°聚相位脉冲, 然后分别在-180、0、180°时间点上采集回波信号, 只需要在后处理中分别计算出水和脂肪的相位值, 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每个像素中水和脂肪相对应的相位, 从而实现水和脂肪的分离[7,8,9]。DIXON水、脂分离技术采集信号的时间点是在-180、0、180°3个对称性的位置上, 其最大的缺点是如果某个像素内水和脂肪的含量接近, 就会造成水和脂肪分离不完全, 从而使组织结构的边界显示模糊、图像信噪比明显降低。如果把采集中间信号的时间点放在90°, 而其他2个信号的采集时间分别偏移到之前和之后的120°, 在后处理计算时采用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 这样就使得每个像素内的水和脂肪精确、彻底地分离。为了使扫描时间最短, 常常在-30、90、210°时间点上进行采集, 这种成像技术即为IDEAL。IDEAL能够充分克服以往DIXON水、脂分离技术的缺点, 使组织结构的交界处不再模糊;水和脂肪能完全分离, 彻底摒弃外界干扰对水、脂分离的影响[10], 从而使脂肪抑制效果均匀、可靠、图像清晰、信噪比高。

4结语

笔者认为在甲状腺磁共振检查中, 结合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和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显示甲状腺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以往常用的STIR序列在颈部的扫描中不仅时间长而且伪影较重, 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不要考虑;而化学饱和法抑脂也会不均匀, 手动匀场的时间也较长而IDEAL序列就克服了前二者的缺点, 能得到优质的图像。 笔者认为, IDEAL序列可以在甲状腺病变的磁共振检查中常规应用, 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爱军, 郭勇, 田树平.IDEAL技术在脊柱病变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11, 26 (10) :1 096.

[2]汪欣, 肖新兰.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评估价值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30 (2) :285.

[3]俞明细, 王有成, 强金伟.甲状腺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6) :465.

[4]杨正汉, 冯逢, 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88-189.

[5]刘新球, 李永.骶髂关节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4) :52.

[6]李伟, 陈雄伟.脂肪抑制脉冲序列结构特点与MR扫描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 22 (2) :137.

[7]黄敏华, 郭勇.IDEAL序列在脊柱脂肪抑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 (1) :4.

[8]Ma J, Singh S K, Kumar A J, et al.Method for efficient fastspin echo dixon imaging[J].Magn Reson Med, 2002, 48 (6) :1 021-1 027.

[9]Reeder S B, Wen Z, Yu H, et al.Multicoil dixon chemicalspecies separation with an iterative least-squares estimationmethod[J].Magn Reson Med, 2004, 51 (1) :35-45.

高场磁共振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MRI扫描观察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434例,其中男性340例,女性94例,年龄13~82岁,平均46.9岁。右膝关节193例,左膝关节24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不适、关节肿胀、旋转困难、关节弹响、失稳及僵直。现有膝关节核磁膝关节正侧位片,且在MRI检查后4~240 d内接受关节镜直视检查观察,平均39.1 d。

1.2 MRI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1.5 T MR扫描仪(AUTO)。患者采用仰卧足先进,腿伸直体位。采用包裹X表面线圈,足尖轻度外旋,膝关节周围以海绵垫及弹性固定带稳固关节。选取适当的扫面范围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常规扫描SET1WI、FSET2WI、PDWI和STIR等序列,横断位T2WI脂肪抑制,冠状位PDWI序列。T1WI:TR 500ms,TE16 ms;T2WI/PDWI TR 4 000 ms,TE 110 ms;层厚2~4mm,间隔0.4 mm,视野(FOV) 160,矩阵240×256,激励次数5次。

2 结果

经过追踪病例和分析病例,对434例患者MRI诊断报告与关节镜手术证实对比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假阴性34例(7.8%),其中大部分为断裂患者。MRI对前交叉韧带变性的诊断较为准确,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8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0例,MRI诊断符合346例(77.3%),但对于ACL的断裂的诊断存在不足。有88例患者ACL断裂或部分断裂诊断撕裂,占断裂的30.6%。

3 讨论

虽然MRI已经广泛应用于ACL损伤的术前诊断,但ACL损伤MRI表现多种多样,包括ACL本身形态和信号改变的直接征象和不涉及ACL本身征象的多种间接征象。因此,清晰、快捷地明确不同征象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察以下多个表现征象对诊断有帮助:①无论是矢状面、冠状面或横断面扫描,ACL均不能看见,表现为ACL消失;②ACL实质撕裂,表现为断端不连续;③ACL明显萎缩细小;④ACL走行异常,表现在矢状图像上,ACL纤维不平行于股骨髁间窝皮质线;⑤在T2WI或脂肪抑制序列上,ACL信号增高或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表现为ACL水肿增粗;⑥胫骨前移;⑦半月板后移;⑧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局限性网状异常信号,呈对吻性骨挫伤改变;⑨后交叉韧带向后弓形改变,从观察分析看,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Notch征[2]等间接征象对诊断ACL损伤最具诊断价值;⑩胫骨外侧髁凹陷征(Notch征):表现为股骨髁外侧凹陷加深扩大,并见局限骨挫伤改变。

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有多种分级进行评估及多种分度来评价,过于复杂繁琐,究竟以分级还是分度进行评估,容易出现混乱。对于临床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不能当机立断,易延误病情,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从影像角度分析,笔者将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为3种情况:即变性、撕裂、断裂。在T2WI脂肪抑制像及质子像上表现为韧带内局灶性多线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韧带未见松弛,轮廓清晰,损伤范围未超过ACL的一半,以此种情况给临床提供ACL变性诊断即可[3];当表现为ACL局部有凹陷有切迹,明显增粗,韧带损伤部位毛糙不光滑,韧带连续性欠佳,损伤范围超过一半,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撕裂;当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萎缩卷曲呈飘带状,或者移位,以及伴有前交叉韧带附着点骨折,此种情况给临床提供ACL断裂诊断,为手术适应证[4]。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由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腓侧副韧带维持其稳定性,其中内侧副韧带最薄弱,最易受伤[5]。在健康人群中有8%的前交叉韧带有不同程度损伤,但一般不影响膝关节功能,容易被忽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机制复杂,无统一的定论。本组病例MRI诊断与关节镜显示,膝关节韧带损伤常为多发性,其中最常见是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由于膝关节损伤具有多发性,因此,早期清晰明确是变性、撕裂或断裂,对临床成功治疗意义重大,若处理不当,易造成不同程度膝关节失稳、关节炎以及肌肉萎缩等。陈旧性韧带损伤重建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理想。

正常ACL在MRI矢状面上显示良好,表现为连续的条状低信号影,自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外后上方,止于股骨外髁内侧外侧面的后方,平行于股骨髁间窝皮质线,ACL损伤后,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形态异常和信号异常。根据ACL的形态和信号改变,ACL损伤MRI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以上。而间接征象虽然不能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是辅助诊断很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这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可能造成ACL显示不清楚,比如ACL解剖走向,其内部固有的信号改变,区域性容积效应以及血管的流动伪影。所以,当表现有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挫伤、髌腱弯曲、Notch征及胫骨前移等间接征象,应考虑ACL损伤的可能性。

本组434例患者MRI对ACL在损伤程度上对撕裂和断裂的诊断是不充分的,分析其原因有5点:①当韧带发生损伤时,韧带及周围组织发生水肿,水肿在T1WI上为低信号,与韧带组织区分不清晰,因此损伤程度显示不好;②断裂游离的韧带易与PCL粘连,无明确移位,造成观察不足仅诊断为变性;③当撕裂和断裂处细小,韧带无明显松弛征象,易诊断为变性;④断裂后的ACL溶解吸收不易明确诊断;⑤难以区分急性和慢性ACL损伤。

本文分析了多种ACL损伤的MRI征象,并结合临床与关节镜手术对比证实,对ACL损伤程度进行了浅要的探讨,为临床提供早期快捷、清晰明确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最具诊断价值的直接征象是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而ACL损伤的诸多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应综合分析多种信息,才能对ACL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学坤,陈维亮,张小林,等.高场磁共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56-58.

[2]王亮,王颖,王琦,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诊断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3):326-329.

[3]李润根,方小东,郭佑民.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的研究现状.磁共振成像[J].磁共振成像,2013,4(6):468-470.

[4]满育平,马隆佰,梁俊平,等.MRI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断裂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03-405.

磁共振扫描仪 第7篇

关键词:磁共振图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护理

随着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和高压注射器的应用, MRI可进行类似CT扫描的多时相增强成像, 并广泛用于肝脏病变的检查, 可动态观察肝脏对比剂充盈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静脉期) 的表现, 尤其对于肝内小病灶的检测和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极大提高了扫描的准确性, 提高了诊断质量。所以, 在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 必须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 使患者能配合医技人员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这是获得清晰图像、提高诊断的前提和保证。现将本院磁共振室从2011年5月-2012年5月对120例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各项指导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磁共振室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完整的患者120例, 男68例, 女52例。年龄40~70岁, 平均55岁, 均经磁共振平扫或CT平扫或B超提示肝脏有局限性病灶, 性质待定。

1.2 检查方法

本院磁共振室采用的是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chieva1.5T MR扫描仪, 高压注射设备是美国生产的MEDRAD SPECTRIS MR专用高压注射器, 针头选用19 G一次性静脉穿刺针。造影剂为顺磁性的釓喷酸葡胺注射液 (Gd-DTPA) 。先给患者进行充分心理干预和护理指导, 再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 先妥善固定, 再静脉快速推注生理盐水5 ml, 确认没有渗漏。与技术人员配合, 将穿刺针与连接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连接, 后将患者安全送入磁场, 以2.5~3.5 ml/s的速率快速推注GdDTPA 15 ml, 在屏气状态下分别于注射后20 s、50 s、2 min用THRIVE序列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扫描, 获得清晰的动态增强图像。检查结束后,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拔针后按压5 min, 留观半小时无不适方可离开科室。

1.3 干预与护理

1.3.1 动态增强检查前的干预与护理

1.3.1. 1 患者常规护理

进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之前, 要通知患者至少空腹6 h以上, 检查前要充分休息, 使身体机能处于平稳状态,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协助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异物, 如手机、磁卡、硬币、打火机、钥匙、发卡、皮带、项链、耳坠、活动性假牙等, 询问患者体内是否有金属异物, 女性患者做盆腔检查时, 先要取环, 对于幽闭恐惧症患者检查前先向其细致介绍MRI扫描过程和可能出现噪声等情况, 有助于减轻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或者由家属陪同检查, 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不宜接受检查[2]。协助患者更换衣物, 穿一次性鞋套。

1.3.1. 2 患者心理干预

做好检查前的心理护理和指导, 这样才能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检查。护士应热情主动接待患者, 对患者要耐心细致的解释,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是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的第一步。由于磁共振室的噪音较大, 加之机器庞大, 大多患者会有恐惧感, 这时护理人员应细致入微地关心患者, 从患者角度出发, 稳定患者情绪, 并向其解释检查的必要性, 介绍一般流程, 提示注意事项, 使患者愉快接受检查。

1.3.1. 3 用药前护理

(1) 磁共振对比剂为非常安全的对比剂, 安全系数高, 副作用发生率很低。文献报道为1.5%~2.5%, 多为头晕、一过性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严重不良反应极低, 为1%~2%, 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肺水肿、休克甚至死亡[2]。用药前, 要仔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2) 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 如盐酸肾上腺素、抗组胺类药物 (如盐酸异丙嗪) 、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等, 检查一次性氧气袋氧气是否充足。 (3) 选择合适的静脉, 动态增强扫描是在高压注射器推药同时进行扫描, 压力高、速率快, 应尽量选择手部及上臂的粗直并表浅的静脉, 避开关节。

1.3.1. 4 呼吸训练

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时, 呼吸训练非常重要。呼吸运动会导致正常图像模糊, 尤其对早期小肝癌患者, 呼吸运动的伪影可以干扰其检出率。患者躺在扫描床后, 先对其进行呼吸训练, 让患者听懂口令, 如深呼吸大口喘气-深吸气-吐气-深吸气-屏气20 s左右-均匀呼吸。告诉患者每次尽量以相同的频率进行吸气和吐气, 以保证扫描图像的一致性。对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要不厌其烦对其解释, 帮助他们训练呼吸, 告诉患者只有很好屏气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本组中有4例患者第一次扫描未能成功, 经再次指导训练后顺利完成检查。

1.3.2 增强检出中的干预与护理

1.3.2. 1 过敏反应观察

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通过对讲系统主动与患者交谈, 询问有无恶心、胸闷等不适反应, 轻者不用处理, 重者应立即停药, 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并启动抢救预案。

1.3.2. 2 空气栓塞预防

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推药, 推药前要仔细排尽针管及连接管内空气, 并将高压注射针筒尾部向上, 使难以排尽的小气泡悬浮于针筒尾部, 注药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

1.3.2.3局部药液外渗的观察与护理

局部药液外渗是高压注射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问题。患者进入磁场之前, 要妥善固定穿刺部位, 常用3根胶布固定, 将连接管的前端夹在患者指缝中, 并向其交代夹紧, 以免在机器运动过程中拉出针头, 致使药液注到皮下。妥善摆放注射肢体, 自然摆放于身体两侧, 勿碰及磁体和被子, 以免扫描床进出磁体时, 注射部位被挤压, 导致针头拉出药液注入皮下。注药时询问患者局部有无疼、胀感, 观察其面部表情, 以利于早期发现。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外渗, 均为老年肿瘤患者。一例因压力高、速率快, 而血管条件差、脆性大, 经重新穿刺并下调压力为2.0 ml/s后获得满意的增强图像。另一例患者因肢体摆放不妥, 进入磁体后被挤压, 胶布部分脱落, 使得针头拉出药液注入皮下, 经重新穿刺后获得满意效果。一旦发生药液外渗, 应积极干预处理, 24 h内给50%硫酸镁湿冷敷, 之后湿热敷, 一般7 d左右消退。

1.3.3 检查后处理

检查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搀扶患者离开扫描室, 拔掉针头并嘱其按压针眼至少10~15 min, 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 皮肤黏膜处有无红疹, 询问其内心感受, 并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赞赏, 安排患者在观察室休息30 min, 无异常后方可离去。嘱患者回去后多喝水,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若有不适随时就诊。

2 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宣教和心理干预以及技术上的有效指导, 本组患者有114例安全顺利完成检查, 并获得清晰图像, 符合诊断要求。仅有6例患者需再次进行指导和干预, 有效训练后, 配合良好, 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要求护理人员、患者密切配合才能获得清晰图像, 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力, 努力做好检查前、中、后的指导和护理干预, 是取得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康荣, 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783.

3.0T磁共振扫描的安全性探讨 第8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我院的GE SIGNA 3.0T HDX磁共振仪从2009年初开始投入使用,已完成4 222名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包括脑部检查、脊柱检查、四肢关节检查、盆腔检查、腹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LAVA)、乳腺增强扫描(VIBRANT)、心脏扫描、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等血管的增强扫描(CE-MRA),年龄5~92岁。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扫描室前仔细询问体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及其他金属异物,是否有假牙,妇女是否有避孕环,高烧,孕妇禁做。去除随身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用棉球塞双耳以减少噪音,给患者报警球,以及时了解检查过程中患者的情况。按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线圈和符合SAR值管理规范的扫描序列完成检查。

2 结果

本组统计的磁共振检查病例中,经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心理督导,4 121例符合3.0THDX磁共振仪所要求,顺利完成了磁共振的检查。6例装有动脉支架,48例体内装有钢板或其他金属异物,6例高热患者,23例患者神智不清或不能配合,被阻止在3.0T机器上检查。18例患者因患幽闭恐惧症不能完成检查。所有轮椅、平车禁止进入磁体间。由于严格执行了3.0T磁共振成像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措施,未发生一例安全事故。

3 讨论

3.0T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静磁场是非常强大而且永不消失的,任何被磁体吸引的物体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也会破坏磁场的均匀性。患者进入MR检查室前,仔细询问,严格检查,杜绝一切磁共振相容性有疑问的物品进入非常重要。在1.5T磁共振设备上能用的MR SAFTY轮椅或推车,在3.0T磁共振仪上也要谨慎使用。患者家属或陪伴医生也要求与患者做同样的准备。

摆位时可嘱咐患者心情放松,均匀呼吸。高场强的磁共振仪快速切换梯度场可带来明显的噪音。有效的耳塞能降低40%的噪音并减少心慌等不适感。告诉其检查所需的大致时间,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每个患者都有报警球,一旦有不适就能及时通知操作技师,既增加了患者心理的安全感,又可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3.0T磁共振仪射频能量的蓄积体现在SAR值上。3.0T磁共振设备SAR值管理非常重要。SAR值(特殊吸收率)是指单位人体组织对射频能量的消耗率。3.0T MR系统的SAR值是1.5T的4倍[1],在扫描过程中对儿童及新生组织的危害将增加,所以必须对SAR值进行全过程实时智能动态监控。系统会显示2个SAR值累计水平,6 min的平均SAR值和10 s的平均SAR值。SAR值超过50%时机器操作屏会弹出提醒窗,超过99%会迫使机器暂停扫描等待散热。那样不仅影响正常的扫描程序,还特别影响增强扫描的增强效果,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度。合理安排扫描序列及参数设计是避免SAR值超标的关键。

不管是激发脉冲还是相位回聚脉冲(exciting RF和rephrasing,RF),都能产生热量。以SSFSE射频脉冲产生的热量最多,其次是FSE.FIASTA序列翻转角45~50°,相对一般梯度回波,要在小于4 ms的时间内发射这么大的翻转角,射频能量也相当大。因此在扫描中,先完成SAR值较高的SSFSE或FSE扫描,中间可穿插SAR值相对稍低的SPGR和EPI扫描,以保证扫描的正常进行。回波链越多的序列脉冲产热越多。扫描层数增加,饱和带增宽增多,SAR值也会相应增加。腹部、脊柱、盆腔FSE扫描序列中,TR时间越短,SAR值越高。有时为了保证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TR长度。增加了一点扫描时间,却能有效降低SAR值。患者体位和体重会对SAR值产生影响。预扫时计算器会根据患者在机器中的位置(左右是否有偏差,是否对称),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等计算匀场、中心频率和射频能量。摆位不对称,SAR值就会增加。四肢伸展放松,禁止曲膝,避免交叉重叠,都能有效控制SAR值。偏瘦的患者,蓄积热量高,60 kg时蓄积热量最高,所以一定要精确输入患者体重。

严防灼伤。所有有可能皮肤间直接接触的部位,皮肤与线圈导线直接接触的部位都要用软垫子隔开。患者检查时禁止双手相握,双腿交叉及屈膝。夏天出汗多,机体导电性增加,更要重视避免皮肤间的接触。做增强的患者注射完增强剂后,一定要嘱咐压针眼的手不要直接接触注射部位的皮肤,一定要隔着棉球或纱布。禁止佩戴各种金属首饰,以防产热灼伤。植入支架有产热可能会灼伤血管内膜。3.0T暂时禁止有支架的患者检查。

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包括身体的和心理的;严格按检查要求摆位,充分利用软垫子;合理设计扫描序列,进行科学的SAR值管理,就一定能既充分利用3.0T磁共振成像设备平台,既能顺利、安全地完成磁共振各种常规检查检查,又能开展多种新技术、新业务,给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设备检查的安全性保障,独特的SAR值管理。方法:重视检查前患者机体内外的金属异物的排查和心理督导,了解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检查序列符合SAR值管理规范。结果:本组4222例患者中,4121例符合3.0T磁共振仪所要求,顺利完成了磁共振的检查。结论:重视安全、严格科学的SAR值管理,是完成3.0T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各种常规检查和开展多项新技术的基础。

关键词:高场强,SAR值管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磁共振扫描仪范文

磁共振扫描仪范文(精选8篇)磁共振扫描仪 第1篇用Philips Achieva 3.0T Re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DWI 3B RT扫描, 产生放射条状伪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