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精选8篇)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1篇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 讲座对象:

想象——古诗词教学的灵魂

阳城县第二小学 张真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培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一切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教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一个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经典瑰宝,是永不褪色的艺术,它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凝炼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韵律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小学教学中合理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幸福感,道出儿童纯净的感情和多彩的内心世界。小学课本中精选了47首古诗词,课标又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背诵积累160首古诗词。如何利用这些精选的、背诵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感到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灵魂。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贯穿在古诗词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做法是:

1.以读引想,激发想象的意识。

读是我国传统学语文的一种方式,古诗词独特的节奏音韵之美决定了诵读更是学习古诗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学习手段。反复地、入情地诵读不

仅可以使读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文字美、意境美,而且还可以引发读者想象、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的乐趣。如在教学《咏鹅》时,我们在要求学生自由读准字音,注意顿停读出节奏,把握平仄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古乐伴音吟诵想诗人在河岸上看到的是什么?你听着音乐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看到了一只鹅,两只鹅,游来了一群大白鹅;有的说看到了一群大白鹅仰着脖子在唱歌;有的说看到了大白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在绿绿的河水上游啊游,真好玩,真舒服;还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河岸上看大白鹅游泳看得入了迷;还有的说老师我看到了一个农民划着小船,戴着斗笠赶着大白鹅向前走„„多么丰富的想象,可以看出教师以读为据,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意识,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以画促想,活跃想象思维。

古诗词文字凝炼,意境深远。有的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或几幅精美的画面,有的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感人的场景,有的呈现给我们的则是跨越百年的历史长卷„„一首古诗,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同一首诗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段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印象。喜欢将想象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是儿童的天性,喜欢将所想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儿童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将理解的古诗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能有效地活跃儿童的想象思维,如在教学《静夜思》后,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对古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画。有的同学画出了以明月为主题的静夜风景画,有的则画出以举头望明月为主题的赏月画,有的画出了以低头想念为主题的思乡画。当然还有的离开诗境画出了以家乡亲人和家欢乐的团圆画,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画,儿童总是以诗为依据展开的,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大大增加。

3.以演联想,放飞想象翅膀。

演课本剧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项教学活动,可以将课文中的角色迁移到现实中,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亲切自然地感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深刻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出诗情。然而古诗词凝炼的语言有的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景,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有的一句话说的就是一年的事或几年几十年的事,如“一岁一枯荣”。因此要想演就需要学生展开大家的创造性想象,将诗句空白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变成可表演的形象,这对于引发学生创造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在日益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的年代,愿我们的每位老师让想象走进语文的殿堂,使想象成为古诗词教法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在想象的快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美,由单一思维走向多项思维。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2篇

1、红尘中,一个舍不得,耽误了多少人;佛法里,一句无所得,难倒了多少人。只不过,舍亦无所舍,得亦无所得。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缘来是你,缘去是空,世间多少纷扰事,浮华落尽总随风。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3、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

4、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持此断君肠,君亦且自疑。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长别离》 吴迈远

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苏轼

6、一条百年小巷,经历凡尘荣枯,阅尽众生无数。有人将青春,挂在了雕花的窗檐。有人将闲情,抛洒在洁净的石板路上。还有人将故事,装进自己行囊。人生真的太缓慢,看遍了巷内的风景,老成都还是初时模样。人生又真的太仓促,像是一杯闲茶,由暖转凉,由浓到淡,片刻而已。《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白落梅

7、燃烬昏灯风渐细,坠叶纷纷。露冷跫声砌。花信拆缄无处寄,庾楼暂起凭栏意。 忘却别来多少事,记得崔徽。记得眉间痣。应诉柔肠秦镜里,关山梦远魂迢递。 《蝶恋花》

8、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忽然我乱了。― ―徐志摩

9、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人在旅途,要不断的自我救赎。不是你倦了,就会有温暖的巢穴;不是你渴了,就会有潺潺的山泉;不是你冷了,就会有红泥小火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几处不为人知的暗伤,等待时光去将之复原。

10、潇潇雨夜,执笔落墨,两情相悦,天涯咫尺。几世轮回,为了谁痴痴守候?低眉抚琴,为了谁千年绝唱?梦回千年,为了谁枯灯瘦笔?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胭脂泪,红颜悴,万般心碎惹谁怜?一生情,一世伤,转身噙泪谁能慰?前世缘,今生情,情深缘浅该怨谁.

11、谁都没有比谁生活的容易。只是,有的人痛不欲生。而有的人,却默默地咬牙,逼自己学会坚强。

12、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13、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致自己。

14、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15、他曾经遭奸人所害,流落在异乡他一个皇子,过的十分可怜,是她从一群地痞的手上救了了他。从此他做了小厮,跟在她身边。多年后,他父皇驾崩,他只得返回。他们再遇时,两人身份已经互换。他高坐龙椅,她只能跪在地上。他说要娶她,十里红妆,她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拒绝了。他说她不识好歹。她却只得凄凄一笑:“我?那我走。”我想要的从来就不是荣华富贵,只是你的爱。

16、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另一个女子离开她倒在地上,笑颜如花,只是他,再无半分情意。眼眶再也承受不住泪水的重量,流进嘴里,好咸...曾几何时,她竟成了他最厌恶的人为什么...就是不肯相信她呢...看着胸口前的半截刀柄,手脚一点一点的冰冷喜欢你,喜欢到丢了心丢了命丢了自己...一场飞蛾扑火的荒唐,该落幕了...如果...没有遇见你...意识涣散那一年,漫天落叶,他说:阿雨,你相信我,我会给我们一个未来...她信了原来,未来,真的未...来

17、她妖娆一笑,吐气如兰“小女子素来仰慕侠义之士,但小女子只是一个风尘女子,怎敢奢望”苦涩的笑,落寞的眼神,刺痛了他的心。“不,你不是,天下女子谁也不及你半分好。”他从她背后拥住她,抱紧,这一刻他再也不想管什么,什么圣皇,什么职责,哪怕他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可他就是舍不得她难过,伤心。“你这是何必。”她的心微颤,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吗?风尘女子不过是她为了接触他才扮演的,她真正的身份不容他们二人哪。“哧!”刀刺穿肉体的声音,她倒落在地,鲜红的血染了他的白衣,他愕然。“娟儿!”“快走,暗主要来了”她微笑道“娟儿”他的声音已哽咽,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身份是黑暗圣女,光明圣皇,如果不是,就不会犹豫那么久,如果不是,他们可以幸福的在一起。窗外火光四起,他全然不顾,抱起了心爱的人,一跃而下。

18、“小狐狸,你想清楚了?人的寿命可比我们这些妖类要短上许多。” “嗯,我明白..” “小狐狸,你真的打算找到他以后就以身相许?要报恩的话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啊...” 也许我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报恩,我大概是存了一些私心。 我最终是找到了他,我没有以身相许,只是在他的府宅边找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我看着他与一个平凡的女子成亲生子,看着她陪着他从青丝变白发。 我是妖,注定无法陪他生老病死。 只能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护他一世安好。 他去世之后,我便开始在人间四处游荡。 只是那之后的许多许多年,我再也没有见过比他笑得更好看的人了。

19、她站在门外,看着一身青衫的他。 今晚他就要离开了,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如此细细地端详他了。 她缓了缓神,抬步走了进去。 她笑着说,“今日你便要走了,我们喝这最后一场,全当是我为你践行了..” 女子的酒量向来很好,今次确不知怎么早早地便醉了。 他看着伏在桌案上的她,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他抬起了手,却在将要触碰到她的发时,收了回来。 他愣了愣,转身便离开了。 若是他此刻回头,就能看到本该是已经喝醉了的她,此时却已是泪流满面。 只是,他终究是没有回头。 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3篇

一、欣赏音乐, 激发想象

中国自古有“看景不如听景”的说法, “听”可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所以, 古诗词曲的教学, 可借助音乐播放, 营造一种特定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想象, 使之有声、有色、有形、有情, 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曲的美妙的意境。如在一曲《空山鸟语》的轻柔舒缓里去领悟《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寂静;在一曲《思乡曲》的淡雅感伤中品味《天净沙·秋思》浓浓的思乡情怀;在一首《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慷慨激越中领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万丈。闭上双眼, 聆听音乐, 用想象去勾画诗的图景, 让心灵徜徉在那无尽的诗的意境中, 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教师可先播放一曲《思乡曲》, 学生闭眼倾听, 这种淡雅感伤的氛围漫溢全班, 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的意境。播完音乐,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首曲子忧伤感人, 使人联想起作者羁旅他乡之苦。”有的说:“这首曲子悲凉凄婉, 使人感受到作者浪迹天涯的思乡情怀。”有的说:“这首曲子忧伤淡雅, 使人感受到作者悲凉的心情。”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边引导边小结, 使学生在理解这首曲子的基础上, 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播放音乐, 直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可以取得更好的古诗词曲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 发挥想象

诗词曲的鉴赏有一个由景入境、由境入情、由情入理的过程。应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可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意境。

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 教师在屏幕上先后播放七张图片, 让学生选择符合该词内容的图片。学生能通过对词中的内容分析, 从中找出有:清风、明月、星辰、疏雨、树林、鸟鹊、鸣蝉、稻田、蛙声、青山、茅屋、神庙、小路、溪流、人物等物象的图画。学生在选择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对作者思想感情进行探讨, 并从中体会出那种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这时老师再指导学生把这些物象有机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嗅觉等) , 展开联想和想象, 循着作者的足迹, 走进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月色如水, 月光静静地倾泻在林间, 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鸟鹊。一阵清风送来了悦耳的蝉声。稻花香味浓郁, 蛙鸣如潮, 一派丰收的景象。忽然, 几朵乌云遮住了明月, 只剩下七八颗星星在天边眨着眼。几点零星小雨洒落在山前。“我”急忙找个避雨的地方, 走过一条小路, 绕过一条小溪。啊!“我”旧时住过的茅屋就出现在土地神庙的树林边了!这是多么清幽闲适的江南山村夏月夜啊!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师生一同跨越了时空, 走近了古人, 受到了生命哲理的启迪, 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

再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 要求学生画出诗中的图画。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内容分析该诗的意象:钱塘湖、孤山、僧寺、贾亭、湖水、白云、黄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游人、马匹、绿杨、白沙堤等, 再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艺术想象, 独立绘制《游春图》, 然后师生共同评点优秀画作, 接着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置身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 跟着作者的足迹游春:孤山寺——贾亭——钱塘湖——湖东——白沙堤。最后把诗人描绘的物象有机地串联起来,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这幅《游春图》中:早春, “我”骑着马到钱塘湖游春。孤山上有一座孤山寺, 它的北面有一个贾亭。贾亭西边是钱塘湖, 湖水清澈见底, 溢满了堤岸, 天上的白云低低地压在湖面上。岸上, 早起的黄莺正啼叫着争夺树上的巢;田野上, 有几只小燕子正忙于啄泥垒新窝。春意盎然, 钱塘湖两岸鲜花灿烂, 使人目不暇接;青草嫩绿, 刚好淹没了马蹄。“我”最爱湖东那地方, 那里的景色看也看不够, 还有绿杨掩映成阴的地方, 那就是白沙堤了。

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从“景外之我”变成“景中之我”, 深刻地领略了诗情画意, 亲切感受了自然美, 陶冶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捕捉灵感, 拓展想象

古诗词曲教学不能局限在讲授上,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改写、仿写或创作能力。通过鉴赏分析, 学生从古诗词曲的经典作品中, 能捕捉闪光的语言, 激发灵感, 展开丰富的想象, 写出属于自己的创意之作。因此, 在古诗词曲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捕捉灵感, 改写、仿写或创作古诗词曲。

改写古诗词曲。写景抒情类的古诗词曲, 可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如王维的《过故人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情节性强的古诗词曲, 可改写成一出小短剧,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乐府诗《木兰诗》等。

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通过分析曲中的意象, 让学生换位想象成“景中之我”, 把这些带着感情色彩的物象串联起来, 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把它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其中有一位同学精彩地描绘了一幅有色彩、有气氛、有情调、有韵味的图画来。她写着:深秋的一个黄昏, 残阳如血。“我” (游子) 牵着一匹累得走不动的瘦马, 彷徨在荒凉的古道上。古道静寂无人, 一阵阵萧瑟的西风吹来, 枯藤老树上的乌鸦发出了几声凄厉的叫声, 更增添了黄昏的恐怖。鸟儿都归巢了, 而日暮穷途的我, 今晚将流落何方?夕阳西下了, 我倍加惆怅怆惶中, 我发现不远处隐约有小桥流水, 那里零落散布着三两户人家。但是, 他们能否让一个陌生人投宿呢?此时此刻, 怎不令沦落天涯的“我”愁肠欲断啊!学生放手抒写情思, 教师适当诱导点拨, 师生互动, 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在古典文学的意境里翱翔, 与古人共同品味千古的悲凉, 就能深刻理解这首曲子之所以传诵千古的原因了。

仿写古诗词曲中的某些句式。如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四言写景句:“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之类, 每句均由一个名词加上动词或形容词组成, 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 用这种方法描绘月夜之景, 则可积累如下一系列短语:月光如水, 月影婆娑、月上柳梢、明月照松、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皓月无边……

创作简单的对联, 进而自由地创作不拘体制的现代诗, 再进一步鼓励他们按韵律创作绝句、律诗、填词、作曲等,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拓展学生的想象。

四、新旧结合, 迁移想象

在古诗词曲教学中, 要把学过的古诗词曲与新课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这不仅可以增强古诗词曲的趣味性, 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曲内涵的理解。如讲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时, 引导学生联想学过的诗词曲中, 还有哪些诗句表达雄心壮志的;讲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时, 联系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讲授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时, 联想用典的诗句……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对诗词曲进行积累。如:状物类 (花、鸟、树、草、鱼、虫、风、云、雨、雪、日、月、梅、菊、莲、春、夏、秋、冬、山、水等) 、颜色类 (红、绿、蓝、白等) 、说理类 (读书、惜时、雄心壮志等) 、亲情类 (友情、爱情、爱国情、思乡情等) 、用典、对偶……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想象力意象表象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02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站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审视,还是从应对中考的功利目的出发,古诗词教学的地位都不容动摇。然而,由于出于学情和应试的考虑,薄弱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把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会背诵、会默写,能了解大意,能品析名句,于是乎出现了重背默、轻意蕴,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的局面,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缺少诗味诗意,更遑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了。

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古诗词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因素,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古诗词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借助古诗词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古诗词优美的节奏韵律,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古诗词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讲究押韵,声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非常适宜吟诵。学生于声情并茂地吟诵之时,往往激起内心的想象,把诗词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不知不觉进入诗中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或场景,形成连续、整体的表象。如吟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即使从未到过杭州西湖,也会被西湖旖旎骀荡的早春风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生机勃发的美景所吸引,自己仿佛已置身

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有了教师阅读素养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靠的保证。语文教师要想做精这个“外”,以下三点不容忽略。

1.注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中,教师总喜欢预设很多问题去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但问题过多势必会让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同时,问题过滥也会使文本的解读支离破碎,更达不到对文本深层次的揣摩与感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少而精,“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牵引力、形成教学板块的支撑力以及学生合作探究的凝聚力。

仅以《散步》教学为例,初读课文,设计两个填空:《散步》一文写了一件事;本文的叙事线索是。精读课文,设计四个问题:(1)为什么要散步?(三个原因答案分别在2、3、4节中,这里能找到三个原因就不容易了,若按照顺序就更不简单了)(2)散步之初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能找出来吗?(照应5节,体现了一种亲情)(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其实这个分歧,作者在开头就埋下了伏笔,你能找到吗?怎样解决的,这样解决你悟到了什么?(伏笔是第1节的“田野”一词,照应了6、7、8节;“悟”到的是责任和义务)(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进而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目的?(9节)这样的问题设计具备了“牵引力”“支撑力”“凝聚力”,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对文本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掘水到渠成。若能这样日积月累地熏陶,学生的阅读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柳暗花明”之境。

2.注重阅读教学专题复习时的题型归纳

我们似乎都习惯于专题复习是初三语文教师的事,其实语文教学没有明显的链条式的一环扣一环,初一、初二也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做专题复习时,更多的教师喜欢做文体常识式点拨,其实我们更需要潜下心来,花费一番心血去归纳、整理出散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文言文一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常会在中考中以什么形式命题,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题呢?例如散文有哪些考点,多以什么题型出现,又该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呢?如果我们能注意归纳、整理,每学期不断去充实、完善,假以时日,毫不夸张地说你就会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面旗帜,当然最受益的还是你的弟子,自然你也就收获了教育的幸福感。

3.注重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自我设计题型

知己知彼,让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理论高度,学生就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了。我们不妨对每个文体都安排学生自己找文章,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说出命题的理由,自己制定答案并且说出依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能让教师从繁重枯燥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海纳百川,学生方能积土为山。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内外兼修,厚积薄发,自身就会成为一部内涵深厚、学生爱读耐读的百科全書,这本书能打开学生的文学之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内引向课外,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描写大自然想象的古诗 第5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凭借想象 学习古诗 第6篇

——《绝句》教学设计

宝鸡市高新区天王镇中心小学 张伟华

【课 题】杜甫《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下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绝句》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两幅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气氛,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教学思路】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以读代讲,以想促思”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展开联想,深入理解诗人描绘的古诗意境,体会春天的美好,感受春光的美丽。【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激发学生想象,理解诗意,感悟诗中的意境美、韵律美。【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感悟诗中的意境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学准备】

1、有关春景的视频课件。

2、歌曲《春天在哪里》、节奏舒缓的古筝乐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学生边倾听边想象,听完后自由谈。

师:春天是温暖的,是生机勃勃的,是无限美丽的。自古至今,无数的诗人饱含激情地叙写出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大家会背许多古诗,那么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呢?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学生争着背诵《咏柳》、《春晓》等古诗)

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这是一首非常美的写景诗,同学们要充分的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一定能学得很好!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静静地听老师配乐朗诵,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想象画面。指导:声音轻些,语调应柔和、缓慢。

3、指名朗读,在静听中努力想象出画面。

4、师:头脑中有出现画面的同学请举手。问:你的脑海中的画面有些

什么?(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燕子、沙滩、鸳鸯„„)

5、师:带着感情说说,如灿烂的阳光、轻拂的春风、微微的花草香味、飞舞的燕子、沉睡的鸳鸯……

三、感情朗读,激活画面,口头描述

1、带着脑海中的画面朗读诗歌给老师听。(评价:比前面读得更生动了,老师脑海中也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再读,你们脑海中的画一定会出现鲜艳的色彩,还会有好听的声音,那就成功了!

2、师:自己认为已经成功了的同学请举手。(评价:哇,你们真棒!很擅长想象!)

①、同桌互相说说各自脑海中的画面。

②、指名自愿站起来描述。请用:“我仿佛„„”开头说。(多请几个同学)

3、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动画真美!带着这一幅幅可爱的动画再读读诗歌,大家一定会有新的体验。

4、指名读,齐读。师:好极了,老师都闻到花草的香味了,听到燕子的鸣叫声了!(做深呼吸,侧耳倾听,闭眼陶醉状)你们也吸吸鼻子,闻到了吗?再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听到了吗?不得了,大家设计的动画片不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香味呢!

5、想象自己就是诗人,仿佛眼前就有一幅这么美的画面,吟出此诗。

6、(播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祖国的山河看起来是多么的美丽呀!田野里,一只只刚从南方归来不久的小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被阳光晒

得暖呼呼的沙滩上,一对游累了的鸳鸯依偎着,惬意的睡着了„„

生赞叹:多美的画面啊!

四、课堂练习,巩固理解

师:大家真行!只读了几遍,就把诗歌的内容基本理解了。现在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老师报词语,你们说意思。(略)

五、品诗析句,学会欣赏

1、师: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为什么?(老师重点指导赏析“迟日”、“丽”、“香”、“泥融”、“飞”、“睡”等词)。

学生发言精彩举例:

学生甲:“江山丽”让我仿佛看到了如诗如画的春景图!学生乙:我喜欢“花草香”,它让我嗅到了春天的香甜气息。学生丙:“飞”和“睡”动静结合,巧妙对照,更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2、带着喜爱的语气吟颂这首诗。

六、课外练笔,拓展训练

走入古诗,大胆想象,感受生活 第7篇

——浅谈一年级的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深邃悠远,它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新课程新理念下,我们一年级的第二册语文教材中就安排了四首古诗,这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一个极好的学习的平台。可是因为小学生刚接触古诗,所以学习古诗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孩子们往往是只知其音不知其义。所以在学诗时“拉来黄牛当马骑”“张冠李戴”的事十有八九。生字怎么记忆,意思如何理解,意境如何感受,课文中的插图是很好的辅助材料。只是课文中的插图,它远远不能“描绘”出古诗的意境,为此我觉得可以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让图画更充实,让图画动起来,让图画真正为古诗而画。所以走入古诗感悟意境感受学习古诗的乐趣我就是借助于一幅幅画面展开的。

一、走入古诗,激发学诗的兴趣

虽然一年级小学生才刚刚开始正式学习古诗文,但是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已经有不少孩子能背诵古诗,只不过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有不少小孩子就背成了“月来风雨声”。所以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我就大胆地采用了“先背再教”的方法。先板书题目——《春晓》,再直接让大家背诵。结果,会背的十有八九,背错的也为数不少。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师不教也能背那是一个多么神圣多么了不起的感觉,所以学习这首古诗时小孩子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已经把“老师不教我也会”的这份自信深深地埋在心底了。《所见》是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我又创造了一个让大家“走入古诗”的机会:“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咱们小朋友已经会背诵许多古诗了,谁先来给大家背诵几首?”一首又一首,一个接一个,在大家尽情背诵、兴趣正浓时,我趁热打铁直入中心:“小朋友们,听着大家背得那么起劲那么高兴,老师也很开心,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一首新诗吧,题目很有趣——”说着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古诗的题目——所见。孩子们一看,都情不自禁地读出了声,而且一脸的兴奋。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马上继续述说道:“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袁枚。”悄悄的,有孩子在下面轻声说着。我并不多言,只是又次提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三个字——“清、袁枚”。孩子们兴趣更浓了,都在下面兴致勃勃地念了起来。一切准备就绪,我马上出示图片并告诉大家:“看,这就是清朝大诗人袁枚写这首诗时所看见的景物,让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到此,孩子们学诗的兴致已经完全被激发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

学习古诗有许多种更好的方法,而这种开门见山直入中心的方法特别奏效。所以在平时 的学习中我常常这么单刀直入,直接走入古诗。

二、大胆想象,感受学诗的乐趣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当然从插图入手,仔细观察后进行想象,能让学生把一幅幅画动起来,并一直延伸至我们的生活。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在知道了诗人写了鸟并找到了写鸟的诗句“处处闻啼鸟”之后我就让孩子们观察画面,说说有什么发现,结果学生纷纷在画面中找到了“处处”是鸟的立足点:有三只鸟儿在天上快乐的飞翔,一边飞一边还在欢快地叫着。有一只鸟站在屋顶上快乐地唱着歌。还有一只鸟儿在树梢上,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儿又跳到那儿,好开心呀!看,根据画面孩子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处处”是鸟的叫声、鸟的身影了。“请大胆地猜一猜,在这春天的早晨,鸟儿还会在哪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鸟儿可能去的地方进行了无限延伸:在山间,在河边,在田野,在我家„„“是呀,一个雨过天晴的春天的早晨,空气清新,鸟儿会到处飞翔到处欢叫,下次大家一定要一睹为快哟!”美丽的画面,大胆的想象,富有激情的引导,至此,学生已经被这诗深深地吸引了,而且还憧憬着如诗人诗中描绘的那个雨过天晴的春天的早晨。

《所见》这首诗的学习,在揭示课题知道诗人以后我也从图入手,让学生观察述说你所见的。学生观察片刻后马上说起来,一说而不可收:“我看见牧童正骑在牛背上。”是呀,这就是整幅图的主旋律。“我看见大树绿了,长得很茂盛。”当然了,因为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呀。“牧童仰着头,肯定在看树上的小鸟。”想象力真丰富,从牧童简单的一个仰头的动作能想象他所看见的。我听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说着,心里特别佩服特别兴奋,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简单,虽然才一年级才学了几首古诗,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让他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想象。所以个个说的不同却同样精彩。这不,素有小书迷之称的陈逸飞他更绝,一下子点破了牧童仰头的原因:“牧童骑在牛背上,正仰着头在看树上的知了,而且正想去抓树上的知了呢。”知了,不正是诗中所写的答案吗?怎么知道的呢?他一脸自豪:“因为我昨天已经看过了。”小鬼头,还真是机灵嘛!在他的启迪下,孩子们观察更仔细、想象更大胆了: “牧童在看树上的小鸟,还在看天上的白云。”“牧童背上还背着一顶草帽,因为夏天可以遮住炎热的阳光。”(唐雨恬)“牧童手上拿着长长的竹棒。可能一开始就准备去捉知了的吧”(赵洁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有通过这种海阔天空的驰骋想象,学生才会对古诗有更多的兴趣,有更多的了解。在大家充分想象的基础上我直奔中心:“那诗人袁枚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古诗。”大家朗读古诗之后我请学生回答,学生一个一个全都找对了,可能因为刚才看图的铺垫工作做得好吧,学生没有一个遗漏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划了出来:牧童、黄牛、鸣蝉(结合解释“鸣蝉”)、歌声(听见的)。在这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于古 诗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我采用了更直接更吸引人的教学:诗中写了哪几幅画面?(生答师板书:牧童骑黄牛、牧童捕鸣蝉或牧童闭口立)在提炼出了这两个画面后,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了,最后以“牧童骑着黄牛干什么去?牧童捕到蝉了吗?”这两个开放的问题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到此,学生的学习古诗已渐入佳境。

在学习另一首夏天的小诗《小池》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学生看着小池的画面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哟,真美呀!”是呀,那画面太美了,放眼望去一片绿:淡绿、深绿、墨绿„„所以在观察时学生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画中的景物、诗中的景点:泉眼、树阴、小荷、蜻蜓。而当大家展开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蜻蜓,立在刚刚才长出来的荷叶上干什么想什么时,孩子们的想象之门又一次被打开了:“我要在这美丽的小池里孵下宝宝,让宝宝在这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周科宇)“多有趣的荷叶呀!我要在这儿好好地玩玩。”(赵洁妤)“我在这池中产下宝宝,并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唐雨恬)“这美丽的小池不久会变成蜻蜓的家园。”(张奕)

看,孩子们的想象真的是太奇妙了,只要老师多加引导,孩子们肯定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古诗这一快乐的语文学习园地中。

三、拓展延伸,在感受生活中享受快乐。

学习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上,未免太可惜,所以在学生学完古诗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可以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在拓展延伸上做文章,这样的学习古诗会更加有效,真正能事半功倍。所以每每学完一首古诗我往往要带入一首新的古诗,在比较中懂得更多,背诵更快,学诗更快乐。在学习了《村居》这首古诗后,基于它是描写儿童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活动的,于是我马上补充了又一首描写儿童在春天里捉蝴蝶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一番朗读,一番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是春天的古诗,都是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而且还发现了不同之处:一首是写儿童放风筝,一首是写儿童捉黄蝶。而在学习了《所见》这首古诗之后,我马上又补充了袁枚的另一首描写牧童骑黄牛的古诗------《题画》。“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听着大家快乐地朗读,我又一次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这两首都是描写牧童骑黄牛的古诗,只是前一首诗写的是夏天的早上,而这首从“桃花”可以发现是春天的傍晚。而且在牛背上还多了一只海鸥。虽然只用了短短的一两分钟,虽然只是很简洁地作了一个比较,但对于孩子们来讲却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发现,他们的感受,虽然还很肤浅,但却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本领之一。以后每次背诵古诗时大家总喜欢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背,因为把同一类的古诗放在一起真的特别好。

古诗虽然只是短短的20个字,但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一年级的小孩 子来讲,大道理自然不必了解,但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体会,就有了感受,有了感受,就会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时老师的教已经不再那么贫乏,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走入了诗中。所以学古诗时,不仅是看图,而且读诗时都不可缺少想象。因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

如果只是学习书中安排的这几首古诗,也不够过瘾,所以我常常带着孩子们在学习课文时见缝插针学古诗,让大家都能过足瘾。

一、穿插学习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的古诗。

许多课文描写的是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而许多诗人也对此爱不释手,通过诗文进行描写与赞颂。这一首首诗就成了我和孩子们“狞猎”的对象,每次学习至课文的结尾处,我就带着孩子们在琅琅的读诗中结束,那一份感觉已经成了我和孩子们共同的爱好。学习了《春雨的色彩》,大家对于春雨很是喜欢,春雨细如线,春雨的颜色之多,春雨的神秘:本身是无色的,却给带给大地万紫千红„„春雨已不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了,为了让大家对春雨有更多的了解,我马上补充了一首描写春雨的诗------杜甫的《春夜喜雨》,大家朗读后感悟到:春雨是好雨,因为它润物细无声,因为它花重锦官城。如些一来,学生对于春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春雨也更喜爱了。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时,我又让大家在《咏柳》的古诗朗读中结束,并从中感受春风的神奇(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柳的美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补充学习与课文的含义紧密相联的古诗。

有些课文蕴含着特殊的含义,在学习了课文后,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适时补充一些古诗加深理解,学生会学得更有兴致,更有效果。《两只小狮子》这一篇课文,通过两只小狮子学习本领时有不同表现的比较,知道了只有刻苦学习掌握了生活本领的才是真正的狮子,也让学生在第一只小狮子身上看到了学习勤奋的重要性。关于珍惜时间学习要刻苦的古诗句非常多,于是我首先让大家学习了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学生读了两三分钟后,已经有学生会背诵了,于是我又板书了非常有名的勤学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想到,竟然还有学生知道这句诗选自《长歌行》,并且还能背诵整一首诗。“好了不起!比老师还能干,背的是只字未差。”肺腑之言,由衷赞叹。结果,学生下课时纷纷在教室里背诵起了古诗,班级中掀起了背诵古诗的一股热潮。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古诗真的特别有趣特别快乐,只要老师用心,学生真的会被古诗文深深地吸引,走入古诗,在大胆想象中感受学诗的快乐。

马鞍镇中心小学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8篇

一、诵读——诗韵清锵玉不如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诗文诵读则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为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从读题入文到初读感知、细读解文、品读悟情, 诵读应贯穿课堂始终。

“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是古诗吟诵应遵循的规则。我在执教《送元二使安西》时, 我先指导、示范读“城”, 从舒展绵长中掌握“平长”的缓;然后再指导读“渭”, 从声促气短中明白“仄短”的急。通过逐字逐句的指导, 同学们读得有声有味。古诗的韵味、韵律、节奏在朗朗书声中飘荡。

“回声叠读”, 这种诵读方法适合描写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的诗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 模拟山谷回声叠读的方法定能让学生在诵读时脑海里浮现出“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的壮观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来。”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诗文的意蕴在孩子们心中涌动。

朱熹在谈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诗词的诵读, 应根据诗词的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 如:“吟唱”、“节奏诵读”、“配乐朗读”、“表演诵读”等。

古诗合辙押韵, 旋律优美, 是汉语文本中最具有“歌”性的文本。歌之、舞之、吟之、诵之, 方能体验古诗词的韵味。

二、想象——借得东风好行船

古典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 意境深远, 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诗论》道:“诗与画同质。”英国诗人雪莱也曾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想象将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诗不仅意境优美, 而且美中蕴含中深深的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的:

师:王维的诗是悠扬婉转的歌, 更是精美绝伦的画。圈一圈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景物有“渭城、朝雨、轻尘”。

生:“客舍、柳色新”。

师:在这幅图中你认为最有诗情画意的是哪个景物?

生:轻轻飘落的朝雨。

生:被雨淋后新绿的柳树。

……

师:说到柳树, 那可是诗人们喜爱的景物之一, 你知道哪些诗句写到了“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好一个“柳”字, 诗人王维向我们勾画出一副色调清新的图景。写“柳”仅仅是为了突出渭城的景色美吗?读整首诗, 想一想“柳”还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从题目看王维和元二是好朋友, 可能是王维希望元二留下来。

生:哦, “柳”和“留”音相似, 王维用“柳”留元二。

……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关于“柳”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出现了。首开咏柳寄情的先河。“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这是依依不舍的柳。到了唐朝盛行“折柳送别”, “柳”为“留”。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这是挽留的柳。

我通过抓住“诗眼”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交流理解图景, 拓展诗人们笔下柳色, 进而领悟“柳”实则为“留”。“柳”传递着王维对元二的情谊。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有“意象联想法”。古诗词较为常用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雪”、“酒”、“梅竹兰菊”……“补白想象法”、“表达创作法”、“对 (类) 比推想法”等。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再论文理通顺》) 面对中年级的孩子, 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地要帮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真正地领略、欣赏古诗词这朵文学艺术奇葩。

三、链接——知人论世见珠玑

鲁迅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 现在就诗论诗, 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 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因此, 链接全篇作品, 链接作者本人, 链接写作背景才能较为确凿地体验诗人的情感, 感悟古诗词大意。

《送元二使安西》一文, 要感同身受地体验诗人的心情:1.联系时代背景, 元二出使安西唐朝正处于非常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了。一个混乱的社会王维对元二的担忧不言而喻。2.联系环境状况。元二出使西域本是壮举, 可阳关以西却是飞沙走石, 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酒”道了出王维对元二前行安西的忧虑。3.联系王维本人, 王维写这首诗已是55岁, 可以说渭城一别就是人生的诀别, 无限凄凉化作“酒”。4.联系“阳关遗迹”, 感悟人世间可贵的真情。

又如《渔歌子》这首词, 链接张志和个人资料。对诗人的“不须归”便有着进一层的理解, 链接张志和兄弟间一问一答, 对诗人“不须归”感悟更深刻。

古诗词博大精深, 言有限而意无穷。“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探究诗歌意旨的重要策略,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 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精选8篇)古诗词的想象教学法 第1篇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 讲座对象:想象——古诗词教学的灵魂阳城县第二小学 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