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展示馆参观感想
国歌展示馆参观感想(精选3篇)
国歌展示馆参观感想 第1篇
国歌展示馆志愿者讲解词(大学版)
序厅
各位来宾,上午好/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宾参观国歌展示馆。国歌,是由国家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在杨浦荆州路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叫《风云儿女》,是中国最早的抗日题材的电影。《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该片的主题歌。各位来宾请看这面浮雕墙,它为你展示的是和国歌诞生有关的三个地方。首先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杨浦荆州路405号电通影业公司,也就是我馆所处的位置;影片《风云儿女》的首映地——金城大戏院,以及《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灌制的地方——上海百代唱片公司。
国歌诞生厅
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请各位来宾进入国歌诞生厅,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悲壮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手段极其残忍,这事他们用铡刀残杀东北义勇军官兵的照片。展柜内展出了当时日本出版的一些刊物,以及日军所使用过的钢盔,现在都成为他们侵华的罪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抗战”,9〃18事变爆发后,日军步步逼近,在1932年突然进攻上海,各位来宾请看这张照片,它是国歌的曲作者聂耳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吴淞口拍摄到的日本军舰,留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二、影片《风云儿女》在这里拍摄
就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1935年初,电通影业公司从斜土路迁至原荆州路405号,在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
这是一组反映影片《风云儿女》拍摄的场景再现。这组雕塑名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人物雕塑表现的是《风云儿女》的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青年诗人辛白华、女主角阿凤以及阿凤的爷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冲上前线这一震撼人心的场面。
当时电通公司拍摄《风云儿女》时汇集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编导演职人员,其中就有为影片作曲的聂耳、配乐的贺绿汀。
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它是我馆目前为止获得的唯一一张荆州路405号电通公司的外景照。因为在1939年的时候,电通公司被改建成新沪钢铁厂,所以原先的公司就不再存在了。馆内许多场景、模型都是以这张照片为原形设计的,包括中间展柜——电通公司外景小模型。
这几张就是电通公司的内景、电通公司前往杭州取景途中的照片。
影片《风云儿女》演员阵容强大,有王人美、袁牧之、谈瑛、顾梦鹤。最后这一位是著名演员周璇,当时经王人美介绍,在《风云儿女》中客串饰演一个小角色。
电通公司共出版《电通》画报13期,其中第2期为影片《风云儿女》特辑。
这个老式消防栓是从拆迁现场抢救下来的,是当时坐落在荆州路附近为数不多的历史遗存之一。
各位来宾请看这张照片,这两位就是为国歌作词的田汉和曲作曲的聂耳,这是他们1934年夏天在上海的合影,也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他们俩共同创作了14首歌曲,最后的合作也是最伟大的合作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当时在徐汇区一个简陋的亭子间里创作出了影片《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但之后不久他被捕入狱,未完成的作品就由夏衍先生接手,并将《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改写成了电影剧本。而为影片谱曲的任务就交给了当时刚刚入党的聂耳,他在霞飞路1258号里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初稿,后来他为了躲藏国民党当局的追捕,远赴日本,在日本将曲谱初稿修改为了定稿,并寄回了电通公司。这是聂耳所创作的定稿手稿,后来被刊登在1935年由留日中国学生编辑出版的《聂耳纪念集》中。
三、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在这里灌制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走进的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1935年5月9日,首版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就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这是一台30年代的刻录机,是我们从百代公司按照刻录机原来的样子仿制而成的。百代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唱片经营和制造企业,这里曾诞生过大量进步的爱国革命歌曲。请看上方,这就是百代公司首次灌录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百代公司独有的金鸡标志,以及首版的唱片编号34848b。灌制这一唱片的人就是这位,时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任光先生,他是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给世界的人。
各位来宾,这张唱片难得一见,它就是1935年首版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非常的珍贵,目前为止仍然可以播放。
上方这幅木刻画反映的就是灌制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合唱队的七位成员,他们也是第一批正式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
四、影片《风云儿女》在这里首映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金城大戏院。1935年5月24日,影片《风云儿女》就是在这里首映的,随着影片的放映,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广泛传唱。各位来宾,这张正版的彩色《风云儿女》宣传海报现在是极其珍贵的。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首歌大家一定都会唱吧,歌曲中那个卖报的小行家就是这个可爱的人物雕塑。当年,国歌的曲作者聂耳在霞飞路上,也就是现在的淮海路上,遇到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后来就为她谱写了这首《卖报歌》。小报童叫杨碧君,她现在已经是91岁高龄了,仍健在,住在愚园路上。
金城大戏院在1958年时,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更名为黄浦剧场的。
展柜中展出的是金城大戏院开幕特刊和以前的戏单戏票,都是十分珍贵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反映《风云儿女》首映盛况的幻影成像。
五、《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和影响
在20世纪30、40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战歌,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战歌。
七十多年前的上海,流传着这么一名话:天下无人不识“刘”。这里的“刘”指的就是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活动家刘良模。1936年6月7日,他在上海公共体育场指挥5000余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
著名的七君子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出狱时,面对数百名欢迎群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各位请看这张照片,他是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他也是第一位正式在公开场合用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外国人,这是他在1940年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后来他还将《义勇军进行曲》灌录成了唱片,取名为《起来》。宋庆龄女士还亲自为唱片撰写英文序言。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这位就是保罗,他正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来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六、《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
各位同学,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的历程。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修改歌词后,确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恢复了原歌词;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的国歌被写入宪法。
这段音像资料就是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中,主持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声音原音。
国歌纪念厅
请各位来宾继续参观二楼国歌体验厅。
一、国歌曲作者聂耳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国歌的曲作者聂耳。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了我们上海。聂耳原名为聂守信,本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敏,并且还会上下扇动,所以大家喜欢叫他“耳朵先生”,后来就改名叫聂耳了。聂耳的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开路先锋》等三十余首革命歌曲。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当时只有24岁。
这就是一本多媒体电子书,记录了聂耳的日记。各位来宾可以尝试翻阅一下。
这把小提琴是演员赵丹在影片《聂耳》中,饰演聂耳时所使用的小提琴。
二、国歌故事(刷看历史墙)
各位来宾,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长约16米的刷看历史长墙。这里有12个与国歌有关的故事。现在画面上蒙着一层虚拟的“灰尘”。只要用手轻轻一刷,“灰尘”便会落下来,画面慢慢清晰,就会播放一段有关国歌故事的视频。各位来宾可以上前刷去历史的尘埃,观看国歌故事。
三、国歌词作者田汉
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国歌的词作者田汉。田汉是湖南长沙人,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田汉的一生都献身于革命的文化艺术事业。创作了百余部话剧、歌剧、戏曲、电影。代表作有《获虎之夜》、《丽人行》、《关汉卿》等。
这里展示了田汉生前所使用过的物品的仿制品。这三件物品是田汉的孙子打开田汉在八宝山公墓的骨灰盒让我们进行仿制的。因为田汉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所以他的骨灰盒里面是没有骨灰的,只有这三样物品。
这是一本关于田汉的多媒体电子书,里面记载的是田汉所写的文章和创作的歌词。
四、国歌精神、国歌大事记 国歌展示馆现在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国歌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展示,国歌有:独立自主意识(举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现场奏国歌。)、忧患自救意识(举例:在2008年,上海青年高唱着国歌为四川地震遇难者祈福,为中国加油。)、团结拼搏意识(举例:56个民族唱国歌。)、开拓进取意识(举例: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在国歌乐曲声中顺利出舱。)。这四个国歌的精神都是从我们国歌的歌词中所提炼出来的。
我和国歌厅、国歌震撼厅
同学们,请看,这面钢板外墙上刻有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十种语言所书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汉语,英语,日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马来及印尼语)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我”和国歌展厅。只要轻触视频播放键,就可以聆听到多达50人讲述他们和国歌之间不同寻常的故事。
各位来宾,现在就让我们走进360°环形影院观看关于国歌的影片,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歌带来的巨大震撼和强大力量。在这里我们将听到1935年首版《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开国大典上,军乐团演奏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及上海交响乐团于2009年8月专门为我们馆录制的《义勇军进行曲》。
世界各国国歌厅――辅厅1
一、互动地球仪
这里是国歌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世界各国国歌厅,在这里有一台互动地球仪,点击你所感兴趣的国家,就会跳出这个国家的视频框播放风土人情的照片。
二、电子世界书
而在您的身后是5本代表5大洲的电子书,同样点击你所感兴趣的国家,就能听到这个国家的国歌。这里有与我国建交的170多个国家的介绍。结束语
各位来宾,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沧桑,《义勇军进行曲》已溶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鼓舞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感谢各位来宾今天的参观!
国歌展示馆参观感想 第2篇
2015年6月3日下午,一群衣着干练的白领聚集在嘉里建设广场的3号写字楼接待大厅,期待着即将开始的“嘉里半日游”。原来,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有意为行业管理者向优秀学习创造机会,特地组织了本次活动。深圳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圳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几名高管代表积极参与,从每一处细节去感知嘉里建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极致专业化服务理念,去理解怎样的物业服务使得这里的租金在深圳保持领先。
细节一:
十部电梯,上下没压力
在嘉里建设广场的写字楼大厅,看不到一丝丝的杂物,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极致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大气和空旷,豪华抢眼的十部电梯与之相得益彰。带领参观的嘉里高级经理郑晓明告诉我们,嘉里建设广场的十部电梯是他们的一大特色,很少有这么大规模同时运行的电梯,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上下班的人流堵塞,让在这里上班的职员都感受到嘉里建设高配置的物业管理。
细节二:
广告压抑,统统都不要
走进电梯间,感触最深的不是让人有点耳鸣的上下速度,而是比起现在绝大多数塞满广告的电梯间,这里是零压抑的干净空间。四面墙体,没有一处广告语,电梯很高,空空的,很舒服。当问及为什么不借用电梯赚点钱时,郑晓明的回答是:专业做物业,只通过最好的物业服务来赚钱。这让人不得不反思现在的物业行业,都在急急忙忙做转型,都在拼尽全力做商业,而物业本身的工作,做了多少?做好了吗?
细节三:
三级保护,设备更安全
参观设备中心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一台设备都被建在一个水泥高台之上,高台四周对接地面的地方设计有一圈凹下去的U型水槽,高台之上又有一层更高的铁铸台面,这样一来,即便是地面积水,三级保护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害,保证整栋大厦的制冷正常。
细节四:
车位间隔,空隙很重要
与其他在管物业公司的停车场不一样,嘉里建设广场的每个停车位之间都有一段“留白”。一般的车位是通过一条竖线隔开,这种情况下,如果车位两侧都停了车,车主要进入车内或者出来,必须从两车间狭小的窄道通过,而对于任何车主,尤其是比较肥胖的人,这种日常频繁的停车、开车,将成为一种难受的体验。而两道分割线之间留下一隙的空白,可以让车主很轻松地走出来,再也不用别扭。
细节五:
亲自拜访,沟通无障碍
——“我们没有专门的业主满意度调查表!”
——“那你们怎么了解客户对物业的体验呢?”
郑晓明说,嘉里建设用的是最古老的一种办法:亲自登门拜访。为了不让业主满意度调查变成一纸空文,流于形式,他们常常会直接去找租户,也许时间不会太长,但是面对面的交流会很容易了解到客户最真实的想法,也更容易全面地掌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带着租户们的意见和建议回来,研究,再调整,就会做得越来越让租户满意。
——“那会不会打扰到别人工作?”
——“如果别人不方便,我们会再来。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客户都很配合,而且对话的形式让大家觉得更人性化,好过在——堆选择题中打勾。”
参观华鑫展示中心有感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界面,竹林
某次假期,笔者赴上海参观日本建筑师长谷川豪设计的华鑫中心项目,却被该项目的临时售楼处吸引,驻足良久,流连忘返。
这个名叫华鑫展示中心的两层建筑位于上海市宜山路和桂林路的交汇处,临街而立,印象最深刻的是场地中的六棵大樟树与建筑的交错融合:树木环绕建筑,同时又在建筑围合的庭院中,许多枝杈甚至穿透建筑而伸向天空。
建筑底层架空,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支撑,并以镜面不锈钢包裹,不仅将结构体遮蔽,同时由于反射带来的视觉错愕常常给人意外的趣味。
这种将主体抬升至二层的处理最大化的开放了绿地,使公共空间顺利地延伸入场地。许多建筑如深圳的万科中心即是如此处理,底层完全开放而让游人和周边居民自由出入。与传统的底层占据不同,这种做法的背后体现了当代建筑的一种价值倾向:即使是私人属性的建筑也肩负为城市塑造公共空间的责任,毕竟,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在属于个人之前首先是属于城市的。
建筑的二层是主要的活动场所,细心观察后可以发现,为底层架空服务的结构体被巧妙地利用以安置空调机电设备,这是结构、设备空间的综合利用。室内的陈设简约,家具也采用中式的木制家具,以温暖的色调搭配洁白的墙面。
整个二层都由特殊的建筑界面维护而成,这种界面别具匠心,即维护又通透。在二层的户外水院,青翠的掩映的树木、水中的倒影以及静谧的水面都在这种建筑界面的围合下相得益彰,令庭院空间静谧动人,而且不知为何,这种现代材料的组合搭配却令人感觉身处与饱含诗意的东方园林之中,不得不称赞建筑师的手段高明。
事后才了解到,华鑫展示中心的设计人是山水秀建筑事务所的祝晓峰建筑师,一位日渐受到关注的青年建筑师。曾就读于深圳大学,在国内设计院的短暂工作后远赴哈佛深造,随后又在著名的KPF事务所工作多年。
对于华鑫展示中心,他在设计之初即表达出对于场地树木的关注,希望在保留和养护的基础上,使得建筑与大树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
在建筑的首层,这一理念通过底层架空和镜面不锈钢的处理得到良好的体现。而在二层,由于建筑已远离地面,建筑界面将建筑与树木隔离,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达到同样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效果?
4 建筑界面的竹林意象
于是,建筑师将设计的核心策略指向建筑的界面,而由于剪力墙结构的巧妙设计,通常作为界面的墙体已经不再需要承担承重责任,尽可以将界面做轻、做薄、做通透,而轻、薄、透带来的就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
至于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仰赖建筑师本人对于材料的理解。祝晓峰曾提到,在哈佛受到的建筑教育对他影响很大,其中就包括对于建筑材料的理解。在华鑫展示中心,祝晓峰设计了这种在由无数扭转成型的竖向金属构件构成的建筑界面,不仅轻、薄、通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动感和韵律。这种界面的感觉似乎另有深意,总令人联想到什么传统的意象。
祝晓峰曾坦言自己对于江南气候和自然人文环境的亲睐,在更早的成名作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中,展现出许多对于江南本土风物的理解与追寻。华鑫展示中心的界面设计无疑更为独到,其背后的意象可能正是遍及江南的竹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林指向的高洁易趣和隐逸情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颂扬,举世闻名的竹林七贤正是流芳千古美名。在传统的园林营造中,竹也是重要的植栽树种,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种竹林意象的建筑界面为建筑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空间体验,难怪在二层的水院中能够觉察到传统园林影子。
作为一个地产项目的临时售楼中心,华鑫展示中心深具匠心,无论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倾心塑造,还是对传统意象的现代表达,都令人击节称赞,身处其中,似乎能令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而进入忘我的境地,正可谓“藩篱成障幕,村墟化城市。世上岂寂寥,俯仰昧斯旨”。
参考文献:
1刘宇扬.熟悉与不熟悉的景致[J].时代建筑,6(2005)。
2祝曉峰.与自然合作——上海华鑫展示中心设计[J].时代建筑.4(2013)。
国歌展示馆参观感想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