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合树脂桩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复合树脂桩范文(精选7篇)

复合树脂桩 第1篇

关键词:微拉伸黏结强度,纤维桩,复合树脂

随着纤维桩研究的不断深入,纤维桩核修复已经不再单纯用于审美学的修复。纤维桩核系统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相近,用纤维桩核修复大量牙体缺失的无髓牙,可以有效地传递应力,避免根折的发生[1],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减少椅旁操作时间。国产纤维桩因为性能良好,足可以满足临床需要,逐步得到了临床的推广。但是成品树脂核与国产纤维桩之间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国内还没有相应报道。本实验目的是应用微拉伸黏度测试方法,比较luxa-core、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树脂与三种纤维桩的黏结效果,为临床选择核树脂与纤维桩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玻璃纤维桩(北京石德龙)、石英纤维桩(西湖波尔)、碳纤维桩(西湖波尔)各10根;luxa-core树脂与配套黏结剂(DMG,German)、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树脂与配套黏结剂(Heraeus Kulzer,German);光固化机(深蓝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硬组织切片机(莱卡 sp1600 德国);微拉伸测试仪(bisco,USA);千分尺(奥尔登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意大利)。

1.2 微拉伸理论

Sano等[2]研究发现试样黏接强度测试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粘接面积大小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试微拉伸黏接强度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0.5~12mm2),黏接面积越小,测得拉伸黏接强度值越高。可能由于黏结面积越小,测试所受到黏结界面缺陷影响越小。

1.3 测试方法

1.3.1 分组

将每种纤维桩随机分为两组,各5根,第一组用luxa-core树脂制备,第二组用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树脂进行制备,共计得到6组试件。

1.3.2 测试试件的制备

清洁纤维桩表面(75%乙醇),分别用配套黏结剂涂布纤维桩表面,光固化20秒。然后将纤维桩用黏蜡固定于高12mm,直径为10mm的聚四氟乙烯圆筒内,使纤维桩位于圆筒的中央。在纤维桩周围分别充填luxa-core树脂与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树脂,每充填2mm用光固化灯固化一次,时间40秒,直至充满为止。光固化结束后,去除模具,得到30个样本。将样本置于37℃人工唾液内24h。用硬组织切片机将样本纵向切割为1mm薄片,确保纤维桩位于薄片中央,然后垂直于纤维桩长轴横切,得到1.00mm1.00mm条形试件。每个样本得到3~5个试件。

1.3.3 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用千分尺精确测量试件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横截面积。将试件两端用氰基丙烯酸酯黏结剂(Bisco USA)固定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加载,直至试件任何一端断裂,记录峰值。计算出微拉伸黏结强度。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统计处理均由SAS 9.1统计软件完成。组内比较:即CS用树脂组与LS树脂组玻璃纤维桩,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之间的比较。选择SNK多重比较方法。组间比较:即比较玻璃纤维桩,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在CS组与LC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的方法。

2 结果

两组组内比较:ANOVA分析结果显示,CS与LC两组三种纤维拉伸强度值之间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SNK检验方法得出无论Cs组还是Lc组碳纤维桩分别与玻璃纤维桩及石英纤维桩拉伸强度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玻璃纤维桩与石英纤维桩组拉伸强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组间比较: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碳纤维桩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CS组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t=4.55,P<0.01);+ 与CS组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t=2.78,P<0.01);++ 与CS组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t=0.700,P>0.05)。

3 讨论

成功的纤维桩树脂核系统,除了美观以外,还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纤维桩核树脂核之间通过黏结剂能够获得牢固的固位力;第二,树脂核材料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不至因口腔内的应力而碎裂。这就要求建核树脂要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固化后要有足够的强度。临床上用于建核的复合树脂有很多种,选择复合树脂材料要从其流动性和固化方式方面等考虑。 实验中所使用的CS刚性比较大,是高填料非流动性复合树脂材料,机械强度较高,能够为修复体提供牢固的固位支持。但是,高填料树脂因为流动性差,其润湿纤维桩表面的也较差,黏结界面的适合性也就较差[3]。而且光固化的CS在操作过程需要分层堆积,所需操作复杂,有可能产生界面裂缝。本实验中所使用的LC为流动性树脂材料,其弹性较大,作用与纤维桩之间所形成的黏结界面气泡较少,形成的裂缝相对来说更加完整连续,从而能够获得了更理想的粘结强度[3]。但是相对于混合型高填料树脂复合树脂来说,流动性树脂的聚合收缩较大[4],与纤维桩之间存在黏结界面收缩裂缝的风险。就固化方式来说,复合树脂的固化可分为化学固化,光固化和双固化。本实验中采用的LC为双固化型复合树脂,克服了光固化材料与化学固化材料的可操作时间和聚合收缩性之间的矛盾。并且兼顾了光固化与化学固化的优点:材料的操作时间较充裕,材料堆积后光照完成大部分聚合,光照不能到达的部分由化学引发剂固化完成。本实验测试黏结强度的方法是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法,此方法是1994年由Sano发明的[2]。微拉伸测试法测试试件的黏结界面小(0.5~12mm2),测试时应力分布均匀。而且微拉伸法的显著特征是黏结面不一定要求平直,纤维桩与核树脂的黏结界面为曲面,因此比其他方法更加适用于纤维桩与核树脂的黏结强度测试。综合本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在两组中,luxacore复合树脂,由于良好的润湿性,双固化等优点,与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的黏结力更强,比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树脂更加适用于临床修复大量牙体组织缺损的无髓牙。

参考文献

[1]Suzuki S,Cox CF,White KC.Pulp response after complete crownpreparation,dental serling,and provisional restoration[J].Quintessense Int,1994,25:477

[2]Sano H,Shono T,Sonoda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areafor adhesion and tensile bond strength—Evaluation of a microtensilebond test[J].Dent M ater,1994,10(4):236-240

[3]Sadek FT,Monticelli F,Gorraci C,et al.Bond strength performanceof different resin composites used as core materials aroud fiber posts[J].Dent Mater,2007,1¨95-99

复合树脂桩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42例患者共56颗牙。男22例, 女20例;年龄18~60岁;前牙缺损36颗, 后牙缺损20颗。单冠修复34颗, 固定桥修复22颗。

1.2 材料

3M公司生产的复合树脂加强型的玻璃纤维桩 (RelyX Unicem Aplicap, RelyX Unicem超细输送头, RelyX Fiber Post, RelyX Fiber Post钻) 。

1.3 治疗方法

残冠残根修复前均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疗, 术后摄X线片显示根充密合, 根尖无慢性炎症病变。根据牙根粗细不同选择相应的钻, 要求桩长达到根长的2/3~3/4, 根尖保留4~5mm的牙胶尖。选择对应的纤维桩, 安装超细输送头, 将Unicem Aplicap送入根管内, 纤维桩就位, 光照固化。在纤维桩的基础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制作冠核, 常规制备基牙, 取模, 制作全冠。将完成的全冠在患者口内试戴, 粘固。嘱患者在治疗后按时复诊, 以观察修复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修复牙无疼痛等不适感, 修复体稳固无松动, 边缘密合无渗漏, 牙根无折断, 桩核无脱落及折断, 色泽美观, 咀嚼功能良好;失败:出现龋齿、牙周病或根管治疗失败, 牙冠桩核等任何一部分脱落或发生折断。

2 结果

42例患者共56颗患牙, 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和外加烤瓷冠进行修复治疗, 经1~2年的临床随诊观察, 所有修复体完好, 无牙根折断及纤维桩脱落, 成功率100%。

3 讨论

残冠、残根保存修复的方法有许多, 用桩为修复体提供固位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桩冠用于临床修复牙体缺损, 桩核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桩冠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 理想的桩核材料应具备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弹性模量与牙体组织接近, 透光性好, 美观。临床操作简单等特点。尤其是当桩核具有和牙本质相同的弹性模量时, 能够使作用力沿整个桩长轴均匀分布, 减少应力集中, 进而降低牙根折裂的发生率。金属材料因其强度高, 可在牙体预备量较少的情况下达到桩核要求的强度。因而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金属的弹性模量远高于牙体本质, 容易在牙体上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修复体在受到较大咬合力时致牙体组织先于桩核折断, 使修复失败。导致患牙被拔除;同时, 金属还存在易腐蚀变色, 引起过敏及美观效果差等不足。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限制。长期以来, 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与牙体组织力学性质更为接近的桩核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初, 国内外有学者开始提出应用复合树脂制作桩核, 以修复牙体缺损[3]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 可有效缓解牙本质的应力, 且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但其机械强度低, 使在复合树脂核上制作的修复体容易折断, 近年来全瓷桩核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金属桩核的缺点。冠边缘性最佳, 具有美观、效果好、无龈染, 不干扰磁共振成像等优点, 但其脆性大, 根管预备量大, 适用范围窄, 制作复杂且价格昂贵, 使其广泛使用受到限制。

玻璃纤维桩是一种非常好的运用于做桩核的材料, 它有着与牙本质近似的弹性模量, 在传导牙合力时比较均匀, 不会像铸造金属桩核这类弹性模量高的材料那样在桩尖形成应力集中而易产生根尖处折断, 它还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放疗和核磁成像检查中也不会因影响治疗和成像, 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桩核材料[4,5];另外, 纤维桩有着良好的光学效能, 光线除反射之外, 还被部分吸收和透色, 产生与牙本质层类似视觉效果, 适合于全瓷冠桥的制作, 使之更加逼真美观。纤维桩在对前磨牙、磨牙的修复时比整铸桩核更显优越性, 解决了共桩的就位道问题;它操作简单减少了患者复诊的次数, 色泽好, 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因此, 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可很好满足临床修复要求, 在临床应用中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桩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2例残根残冠患者, 56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 选择采用玻璃纤维桩制作复合树脂桩核, 再以烤瓷冠修复, 并经过1~2年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56颗患牙全部修复正常, 无纤维桩脱落, 修复成功率100%, 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玻璃纤维桩的强度高、色泽好、操作方便, 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牙体缺损,桩核技术

参考文献

[1]邓东来, 黄翠.纤维桩系统与金属桩系统性能及临床应用的比较[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 32 (1) :52~54.

[2]Maming KE, YuDc, YuHc, et al.Factors to consider for predrictable Dost and core build-ups of endodontieally treated teeth Part:Basie rtheoretical concepts[J].J can Dent.Assos, 1995, 6118:685~688.

[3]Waldmeire MD, Craao JE.Light-cured resin for post patterns[J].J prosrthet Dent, 1992, 68 (3) :412~415.

[4]Grandini S, Goracai C, Monticelli F, et al.Fatigue.Resistanc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 posts:three point bending test and Sem evaluation[J].Dent Mater, 2005, 21 (2) :75~82.

复合树脂桩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基牙折断烤瓷牙患者74例 (74颗牙) , 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7例。对照组接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治疗, 男性20例, 女性17例,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 (32.18±2.26) 岁。实验组以推行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疗法, 男性22例, 女性15例, 年龄23~56岁, 平均 (34.25±2.86) 岁。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 根管无明显弯曲畸形, 根尖未出现明显病变, 咬台间隙关系处于正常状态。 (2) 磨牙残冠残根未形成牙周袋, 患牙无明显松动, 牙槽骨吸收不显著, 牙根长为牙齿牙冠长, 或牙根长在牙齿牙冠长以上。 (3) 临床资料齐全,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 烤瓷冠修复后非基牙折断者; (2)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紊乱者; (3) 对材料过敏者; (4) 其他无法配合临床治疗者。

1.2.3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方法

(1) 于腐坏组织去除、牙体组织保存后行牙体预备处理, 依据桩冠要求, 顺着根管行桩道制备, 大小为1/3根径以下, 深度达2/3~3/4根长, 根尖留取长在根充材料4mm以上。 (2) 经由两步法行金属桩核制作, 经自凝造牙粉行桩核模型制作, 继后予以包埋, 铸造后获取金属桩核。 (3) 粘于预备好的根管内。

1.2.4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方法

牙体预备方法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一致。修复方法: (1) 取适当根管桩, 设计钻孔深度, 以根管数目为依据, 结合牙冠缺损程度, 明确根管桩数目及位置。 (2) 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 并用吸潮纸吸干水分, 依据根管具体情况明确桩钉直径。 (3) 等量混合催化剂与DUO-LINK基质, 混合呈膏状, 借助螺旋充填器将其置入根管内。 (4) 根管填满前, 缓慢退出螺旋充填器, 行纤维桩核放置处理, 确保其压力为10s左右, 并去掉多余混合物。 (5) 采用卤素灯持续光照40s, 用LIGHT-CORE树脂予以构建, 逐层光照持续40s后构成桩核。 (6) 予以备牙处理。

1.2.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分析两组术后基本情况, 主要有4个指标: (1) 牙齿松动度:于4个月后观察两组牙齿松动情况, 参照《口腔修复学》[3]中的牙齿松动度分型标准, Ⅰ型:>生理动度, 幅度<1mm;Ⅱ型:松动度为1~2mm;Ⅲ型:松动度>2mm。 (2) 主观满意度评分:参照USPHS修复标准[4], 优:90~100分, 色泽、形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舒适度高, 无疼痛、咬物不适感感, 修复体无明显缺损、剥脱等情况, 切割功能良好;良:80~89分, 美观性、修复体质量、舒适度均基本完善;可:70~79分, 美观性、修复体质量、舒适度均明显改善;差:<70分, 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 (3) 咬合力:应用牙合力测试仪, 将探测试头置入侧切牙于左侧重切牙切缘上, 凸面对准受试牙位, 叮嘱患者采用最大力气咬压力片, 维持10s, 应用计数器测量最大值。 (4) 就诊次数及复诊周期。

1.2.6疗效评估指标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 行临床疗效评估: (1) 痊愈:桩无松动、折断、脱落、变形等情况, 无根尖周炎、根折、继发性龋齿等并发症;且核未显现松动、断裂、脱落, 牙冠无松动、脱落, 牙龈未显现水肿、充血等症状; (2) 好转:上述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3) 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总有效率= (好转+治愈) /总病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对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予以t检验, 当P<0.05时, 表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数据采用SPSS (数据统计软件) V19.0开展系统性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表1所示: (1) 对照组接受上述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 (P<0.05) 。 (2)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根管折裂或松动、变形、位

2.2 两组术后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表2所示:实验组就诊次及复诊周期较对照组明显较短 (P<0.05) , 咬合力及主观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较高 (P<0.05) , 且松动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3.1 烤瓷牙修复原因分析

临床上烤瓷牙已成为了临床牙体及牙列缺损修复的关键治疗手段, 但因各种原因所致基牙折断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 多因死髓牙、外伤、牙备不当、牙合干扰等因素所致。有学者对金属烤瓷冠及全瓷冠进行系统研究, 发现备牙牙冠重量去除64%~72%后可观察到牙体组织丧失, 究其根源, 多因未出现髓牙失水变性, 于基牙预备时, 牙颈部异常薄弱, 而金瓷体质硬、强度高, 具有较强的咀嚼应力[6]。有报道表明, 应用桩核诱导抗折力增强时, 基牙是否存在牙本质套圈与其折裂强度差异具有显著性[7]。本文研究中所有显现基牙折断的病例均属于死髓牙或去髓牙, 充分体现了这一问题。

3.2 铸造金属桩核及纤维桩核冠修复基牙折断烤瓷牙应用价值

复合树脂桩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录的80例患者共172颗牙进行美容修复治疗,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最大约为64岁左右,年龄最小约为24岁左右,平均年龄约为45岁。需要美容修复的172颗牙中,龋齿96颗、外伤缺损21颗、氟斑牙28颗、楔形缺损27颗。本次研究中,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前牙美容修复材料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修复前进行洁牙,将所需修复的牙体与周围坏死组织磨掉,使修复体与病变牙齿表面呈现恰当衔接角度,将所需修复牙体打磨出几处缺口,使修复体衔接后更为牢固。若患者牙釉质不全,则应在修复前将其磨掉,若患者牙间隙较宽,则用酸腐蚀后进行修复,修复龋齿时,应尽量保留原有健康牙体,根据龋齿缺损位置进行制作固定。待处理完所修复牙齿后,应用3M自酸蚀黏结剂酸蚀30s,再光照固化20s。待比色后,将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分层填充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及3M-Z1000光固化复合树脂,每层固化40s。调整患者咬合后,应用3M复合树脂打磨抛光。

1.3 效果判定

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前牙美容修复效果评价以修复牙齿外观、患者自觉疼痛评分(0-10分)及患者敏感发生情况综合判定,分为优秀、良好和较差三个评价等级。优秀: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满意,自觉疼痛评分<2分,修复牙齿无敏感情况发生,咬合功能良好,无炎症反应;良好: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较为满意,自觉疼痛评分在3-5分之间,咬合功能良好,无炎症反应;较差: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不满意,自觉疼痛评分>6分或出现龋齿、牙周炎、修复体脱落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本次研究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上观察组患者经临床美容修复后,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修复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显著。

修复后效果优秀患者23例、良好患者13例,其临床美容修复优良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美容馆修复后效果优秀患者17例、良好患者10例,其临床美容修复优良率为67.50%。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

3 讨论

牙齿美容修复于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牙齿的美观[3]。因为外伤或龋齿所导致的前牙损伤可严重影响美观及功能使用,所以广大有关人士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常规临床对此种损伤的修复方法多为烤瓷贴面、烤瓷全冠及树脂贴面及光固化复合树脂贴面等,其临床修复效果较为一般。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应用纳米复合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修复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应用纳米复合树脂材料进行前牙美容修复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光固化符合树脂材料的修复效果,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苏存萍,邓旭亮.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5):1669-1671.

[2]王玫.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4,23(10):33-34.

复合树脂桩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就诊的前牙缺损患者65例。其中, 男性31例, 女性34例。年龄为18~68岁, 平均年龄为 (46.3±11.4) 岁。所有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 牙槽骨可提供足够的支持, 上下牙咬合合适。行X射线牙片显示, 牙根长度足够, 未见明显异常, 均适合根管治疗。所有的病例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33例, 采用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材料治疗, 对照组32例, 以金属桩作为修复材料治疗,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桩-冠联体铸造金属烤瓷冠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修复材料为镍铬合金VITA瓷粉。治疗组患者采用瑞士康特公司生产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材料治疗。术前根据X线牙片显示制桩, 其直径为根径的1/3, 并根据患者牙根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根管预备钻。治疗开始后, 首先清理患牙的表面, 除去龋坏组织, 保留大部分的牙体。估计根管的直径和深度,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以根管预备钻制备桩道。选择与最后的预备钻相配套的玻璃纤维桩试桩, 咬合调整。之后将桩消毒, 将处理剂调匀后涂抹在桩和根管的表面。混合好粘结剂, 涂满桩面及根管, 缓缓将桩送入根管位置, 除去多余的粘结剂, 轻压固定3~5min, 对桩及牙齿表面进行处理剂处理, 继续行分层光照固化。按常规备牙的原则预备基牙, 在自然光线下用20色系比色板进行比色, 与患者、技工共同选择相应的颜色。制作基底冠, 表面进行饰瓷。试戴制作好的全瓷冠,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修复体与周围牙齿、牙龈及面部皮肤的协调性。最后用9.6%氢氟酸酸蚀全瓷黏接面20s, 采用黏接树脂黏接全瓷冠, 对边缘进行抛光后完成。

1.3 观察项目

治疗后患者对比邻牙和同名牙观察牙冠的颜色是否协调, 牙龈的情况, 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检查桩是否松动移位, 全瓷冠是否脱落变色, 修复体是否密合;对患牙前后及对照牙摄X射线牙片, 观察根周、根尖、牙槽骨的情况, 是否有根折、桩折等征象, 桩核与根管壁的吻合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随访

对本院65例前牙缺损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在6~24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21.5个月, 平均随访率92.4%, 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 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治疗后牙体、牙根、牙龈的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等。

2 结果

对两组所有的患者行随访观察发现, 治疗组的桩冠脱落、牙根断裂、牙色不满意、牙龈着色等情况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治疗组6、12、24个月的满意度分别为100%、97.0%、91.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80.0%、76.7%, 差异明显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 桩核冠已经公认为修复牙缺损尤其是前牙缺损的有效方法, 而在桩核冠技术中, 桩核材料的选择占有十分重要的因素。金属桩核系统由于其强度大、价格低廉的优势曾经在这个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传统铸造金属存在着抗腐蚀性差、有可能引起患者过敏、毒性反应、稳定性不好等缺点。祖洪艳等学者[3]也报告传统的铸造金属桩核易造成患牙根折且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 而且由于金属烤瓷内冠不透光、还会析出金属离子使牙龈着色, 严重者牙龈变黑严重影响美观。鉴于传统金属烤瓷技术的不足之处, 和患者不断增加的审美需求和质量要求, 使用一种新的更为优秀美观的技术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

患者使用纤维桩树脂核后, 优势较为明显。首先是治疗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牙冠体的颜色也更接近于自然牙色, 其透光性和美学角度分析均大大的优于金属桩。纤维桩树脂核的组织相容性好, 无过敏毒性等反应, 而且其受力均匀, 牙根折断等现象较少, 牙冠粘结也更为牢固[4]。在本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发现, 使用纤维桩树脂核的患者桩冠脱落、牙根断裂、牙色不满意、牙龈着色等情况均少于使用金属桩的患者, 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本回顾性研究中与其他大样本研究的统计结果[5]有所差异, 但总的结果仍然是使用纤维桩树脂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使用传统的金属桩者, 患者对纤维桩树脂核的满意度也更高。纤维桩树脂核可以在前牙缺损患者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是由于临床上不同材质的纤维桩差异较大, 影响到其稳定性, 在使用不同材质的纤维桩时, 对后期的影响不同, 对选用的材质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比较。另外, 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仍然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 应用临床时间不长, 对于在较长的时间段的远期效果无法得知, 仍需要进一步地统计观察。而且, 该研究主要着手于前牙缺损者, 对于其他部位的牙缺损的效果是否有不同的结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应用于牙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就诊的65例前牙缺损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使用纤维桩树脂桩材料及金属桩材料进行治疗, 在治疗后的6~24个月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牙体、牙根、牙龈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桩冠脱落、牙根断裂、牙色不满意、牙龈着色等情况均少于对照组, 治疗组6、12、24个月的满意度分别为100%、97%、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80%、76.7%。结论:高强度纤维桩树脂核用于前牙缺损安全有效,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强度纤维桩,金属桩,前牙缺损

参考文献

[1]隋丽娜.纤维桩树脂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 (24) :103-104.

[2]张悦.纤维桩树脂核与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3) :48-49.

[3]祖洪艳.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28) :128.

[4]徐雄均, 卢惠冰, 刁惠波.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与IPS E.Max全瓷冠修复前牙缺损:80例回顾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21) :4177-4180.

复合树脂桩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应用材料

瑞士康特高强度玻璃纤维桩系统(纤维桩最大直径1.5 m m)。

1.2 操作方法

1.2.1 观察分组

试样6 0个,随机分为观察组5 0个,对照组1 0个。见表1。

注:a观察组B和观察组E处理方法相同。

1.2.2 喷砂条件

选择1 2 5μm的氧化铝颗粒对纤维桩试样进行笔试喷砂,匀速旋转试件以保证试件受到均匀处理,压力为0.2 M p。观察组A~C:时间分别为3.8 s,5 s,6.2 s,喷头与试件距离为1 0 m m。观察组D,F:时间为5 s,喷头与试件距离分别为5 m m、1 5 m m。观察组B和观察组E处理方法相同。

1.2.3 粗糙度测定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纤维桩试样置于9 6%酒精超声清洗2 m in,高压蒸汽喷枪喷4 0 s,无菌空气吹干后使用粗糙度仪测定其表面粗糙度。随机选择测定区域,测量长度为3 m m。

1.2.4 电镜分析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随机选择3个纤维桩试样固定于透明板上,干燥后进行喷金处理,电镜下观察各组样本。

1.2.5 粘结强度试件制备[5]

纤维桩试样垂直固定于5 m m5 m m圆柱状有机玻璃模具正中央,模具与纤维桩试样等高。向纤维桩周围分层充填成核树脂并照射固化,置于3 7℃水浴中2 4 h。使用激光切割机流水冷却下沿纤维桩两侧平行纵向片切标本,并使纤维桩全部长度通过标本中央且剩余厚度为1.5 m m;再垂直纤维桩长轴横切,得到数个1.5 m m1.0 m m1 0 m m的长条状试件,纤维桩于正中央,两头是成核树脂。用千分尺精确测量并计算每个试件的粘结面弧形的长度。每组形成9个检测试件,共5 4个。见图1。

1.2.6 粘结强度测定

试件置于万能测试机中,两端拉伸速度为0.5 m m/m in,记录试件桩核间的最大拉伸破坏载荷[5]。粘结强度=最大拉伸破坏载荷/粘结面积。结果输入S P S S 1 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表面粗糙度

纤维桩的表面粗糙度见表2。经过S P S S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粗糙度有差别(P<0.0 1),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2 电镜分析

喷砂处理改变了纤维桩的表面形态,增强了表面粗糙度。随着喷砂时间的增加,更多的纤维桩表面树脂被移除,当喷砂时间增加至6.2 s时,内部纤维开始暴露,见图2~4。随着喷砂距离的增加,纤维桩表面受到的影响逐渐减小,见图5~7。

2.3 粘结强度

纤维桩粘结强度见表2。经过S P S S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粘结强度有差别(P<0.0 1),观察组D粘结强度最好,观察组C粘结强度最差。对粗糙度和粘结强度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0.0 1,不能认为粗糙度和粘结强度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电镜分析结果,去除暴露内部纤维的观察组C,对剩余组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P<0.0 1,粗糙度与粘结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试件的断裂方式均为纤维桩与成核树脂之间的粘结失败。

3 讨论

一般认为,纤维桩经过喷砂处理后,增大了有效的粘结面积,增加了桩与树脂之间的机械嵌合力,从而增加了粘结强度。但不同学者实验结果不同,甚至得出喷砂会增大或减少粘结强度的矛盾结论[6,7,8]。同时,喷砂处理是一种缺乏选择性的表面处理方式,它对树脂基质和纤维都会造成影响。因此,需进一步探讨喷砂对粘结强度影响的机制。

喷砂后的表面粗糙度受到喷砂时间、距离、砂砾大小和压强的影响。在不破坏表面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采用一定大小的砂砾,在一定压强下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可以提高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9]。本实验中,随着喷砂时间的增加,纤维桩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也增加;随着喷砂距离的增加,纤维桩的表面粗糙度减少,表面积也减少。

大多数纤维桩的纤维被树脂基质所包裹并不裸露于表面。纤维桩与成核树脂粘结主要是通过表面的树脂基质和成核树脂之间的化学及机械固位力实现的。理论上控制喷砂处理的条件,对纤维桩进行轻度的喷砂处理,保持表层环氧树脂的完整性,增加其粗糙度,可增加纤维桩与树脂之间的粘结强度;对纤维桩进行重度的喷砂处理,会破坏表层环氧树脂完整性暴露纤维,甚至会喷断暴露的纤维。本实验中,当表层环氧树脂完整性未被破坏时,粘结强度随着纤维桩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表层环氧树脂完整性被破坏时,纤维桩与树脂之间的粘结强度受到影响而相对减少。这与前述国外学者所得的实验结果一致。推测其机制为,表层树脂基质完整的情况下,纤维桩与成核树脂之间的粘结方式仅为表层树脂基质与成核树脂之间的粘结。粗糙度与喷砂强度成正相关,粘结强度与粗糙度也成正相关关系;表层树脂基质被破坏,内部纤维暴露时,粘结方式发生变化,变成剩余表层树脂基质和暴露纤维与成核树脂之间的粘结。由于纤维的暴露,粗糙度不一定与喷砂强度成正相关关系,粘结强度也不一定与粗糙度成正相关关系。喷砂强度、粗糙度及粘结强度之间的函变关系将成为以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Asmussen E, Peutzfeldt A, Heitmann T. Stiffness, elastic limit, and strength of newer types of endodontic posts[J]. Journal of Dentistry,1999,27:275-278.

[2]De Santis R,Prisco D,Apicella A,et al.Carbon fiber post adhesion to resin luting cement in the restoration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2000,11:201-206.

[3]D'Arcangelo C,D'Amario M,Prosperi GD, et al.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s on tensile bond strength and on morphology of quartz-fiber posts[J]. J Endod,2007,33(3):264-267.

[4]Monticelli F,Osorio R,Sadek FT,et al.Surface treatments for improving bond strength to prefabricated fiber posts: a literature review[J].Oper Dent,2008,33(3):346-355.

[5]吴峻岭,张强.不同表面处理技术影响纤维桩与成核树脂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10(5):306-308.

[6]Soares CJ,Santana FR,Pereira JC,et al. Influence of airborne-particle abras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ond strength of carbon/epoxy and glass/bis-GMA fiber-reinforced resin posts[J]. J Prosthet Dent,2008,99(6):444-454.

[7]Choi Y,Pae A,Park EJ,et al.The 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er-reinforced posts on adhesion of a resin-based luting agent[J]. J Prosthet Dent,2010,103(6):362-368.

[8]Balbosh A,Kern M.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on retention of glass-fiber endodontic posts[J].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2006,95:218-223.

复合树脂桩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我院牙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 1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其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20~50 (平均32.13) 岁。排除根尖周炎、牙周炎及作为义齿基牙的患牙, 排除夜磨牙及偏侧咀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教会其正确刷牙方法并进行全口龈上洁治术,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对照组患者采用wave flow流体树脂 (3M公司) 修复治疗深形楔状缺损;研究组患者则采用3MZ350复合树脂联合wave flow流体树脂 (3M公司) 来修复治疗深形楔状缺损两组患者的粘接剂采用3M ESPEAG自酸蚀粘接剂。一年复查, 复查时进行问、视、探、叩诊, 对复查牙进行牙髓活力测试, 检查充填体是否存在, 根据充填体的边缘完整性、表面状况进行临床整体评价。

1.3 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以x¯±s表示计量资料, 经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 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研究组49例治疗有效患者无冷热刺激症状, 牙齿咀嚼功能恢复, 充填体完好。见附表。

[n (%) ]

3 讨论

楔状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牙科疾病, 发病率在牙体硬组织病中仅次于龋病。究其原因, 侧方 (牙合) 早接触、咬合应力集中、患者咬合习惯都与其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楔状缺损, 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及时处理并修复, 否则易深及牙髓, 导剧烈疼痛, 从而引发根尖周病和牙髓病, 甚至还有可能由于深形楔状缺损而导致牙齿折断。

复合树脂往往存在聚合收缩的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深形楔状缺损的修复治疗效果, 从而使得修复体出现边缘着色, 或更加容易脱落。因此, 在修复治疗过程中需联合使用封闭效果更佳、粘接强度更强的修复材料。而复合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与单纯流体树脂相比, 其防龋效果好、牙体预备少、操作方便、粘结性和耐磨性封面都较为理想。同时, 还结合了低黏度性和流动性双重优点, 可以使得牙本质黏结剂与复合树脂、流体树脂结合地更加紧密, 具有较好的密合性。因此, 口腔科医生应该按照患者美观要求程度、缺损牙位、性别、年龄等资料来选择较为适合的充填材料, 以此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修复过程中, 应该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取, 同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 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 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如何, 疼痛是否加重或者减轻。一旦发现患者的疼痛较为明显、应定时给药, 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 应对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

摘要:目的 对复合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仿生充填深形楔状缺损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牙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 1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wave flow流体树脂 (3M公司) 修复治疗深形楔状缺损;研究组患者则采用3MZ350复合树脂联合wave flow流体树脂 (3M公司) 修复治疗深形楔状缺损。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修复治疗之后, 显效43例 (86%) , 有效6例 (12%) , 无效1例 (2%) , 总有效率98%, 而对照组患者, 显效33例 (66%) , 有效5例 (10%) , 无效12例 (24%) , 总有效率76%, 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研究组49例治疗有效患者无冷热刺激症状, 牙齿咀嚼功能恢复, 充填体完好。结论复合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仿生充填于楔状缺损修复, 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 增强边缘完整性, 值得基层广泛应用。

关键词:复合树脂,流体树脂,仿生充填,深形楔状缺损

参考文献

[1]张嫒, 苑舒芹, 朱文利.FX玻璃离子与光固化树脂充填后牙龋洞的临床疗效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 2006, 34 (2) :113-115.

[2]张文君, 张冰玉.中老年人牙楔状缺损两种填充材料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5 (29) :109-112.

[3]李素珍, 邢晓玲.三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J].海南医学, 2007, 45 (8) :145-148.

[4]汤国荣.玻璃离子粘结剂和光固化树脂合用修复深灰色变色牙24例临床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 1993, 36 (4) :109-113.

复合树脂桩范文

复合树脂桩范文(精选7篇)复合树脂桩 第1篇关键词:微拉伸黏结强度,纤维桩,复合树脂随着纤维桩研究的不断深入,纤维桩核修复已经不再单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