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精选13篇)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第1篇

处暑的日期: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丁酉年(鸡年)七月初二)

处暑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与气象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2017年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第2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处暑美食推荐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5、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处暑后养生最主要的就是养肺,而银耳、山药、白萝卜、百合、白芍、梨子等“白色食物”最易入肺,建议多食,少吃一些辛辣食品。

改天是哪一天 第3篇

下班赶去见面的地方,老远就看见她跟我招手,那一刻,我的内心,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不单是见到她,更多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样的见面方式,随性而为,想到就约,约到就见。

不禁想起昨晚临睡前,三岁多的女儿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改天是哪一天呢?”被她这么一问,我突然内疚起来。在此之前,我经常跟她说:“你乖乖听话,妈妈改天就带你去海边玩”,“你乖乖看书,妈妈改天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由于忙碌,这种“改天”的计划便一再搁浅。

仔细一想,其实不仅对孩子,我们大人之间,喜欢用“改天”这个词的也不在少数。和朋友联系,喜欢说“改天我们见面吃饭啊”,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喜欢说“改天回去看你啊”,讨论一些问题,喜欢说“今天就到这里,改天再说”……类似这种,总离不开“改天”两个字。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正透着漫不经心的敷衍。

印象很深的是香港电影《秋天的童话》。出演文艺女青年的钟楚红为了小开男朋友到纽约求学,投靠周润发饰演的远房亲戚。爱情开始的时候,红姑缺一个书架。发哥说:“我帮你打一个。”红姑说:“好啊,改天麻烦你。”发哥说:“今天就今天,明天就明天,改天是哪天?”于是立刻做了一个书架。于是,爱情从此萌发。而爱情结束的时候,红姑要从唐人街搬去长岛,发哥一脸惊愕,全部家当买的礼物在手里越捏越紧。红姑说:“你来长岛看我啊。”发哥勉强笑:“好,改天啊。”红姑说:“好啊,改天。”请脑补一下当时分手的凄凉场面。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后,我都很想哭。“改天,改天是哪天?改天是多久?”这样的“改天”,是一种无奈的放手,更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

读大学时,和几个好朋友计划去北京玩玩。计划的时候,兴奋无比,小到坐哪一班火车,大到去哪些景点,都一一做了计划。可是,每次都未能成行。毕业两年后,我一个人去北京旅游。虽然还是充满憧憬,但是,却少了那种结伴而行的新鲜和兴奋。

选自《羊城晚报》

大寒节气是哪一天 第4篇

阳历时刻:2015年1月20日17:43:14;

阴历日期:腊月(大)初一星期二。

今年大寒是时间(2015年大寒时间-2022年大寒时候)

2015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 17:43:14

20大寒时间:01月20日 23:27:04

大寒时间:01月20日 05:23:33

大寒时间:01月20日 11:08:58

大寒时间:01月20日 16:59:27

大寒时间:01月20日 22:54:33

大寒时间:01月20日 04:39:42

立夏节气是哪一天 第5篇

月05日,星期三,三月廿四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的由来

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立夏习俗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谷雨节气是哪一天 第6篇

2021年04月20日,星期二,三月初九

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关于谷雨是什么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雨水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故称“谷雨”。

谷雨节气是什么意思

含义一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

含义二

谷雨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首先得提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含义三

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节气吃什么食物

谷雨茶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谷雨茶的功效: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香椿

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的功效: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香椿营养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注意:

因鲜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在制作食用前应用沸水焯一下后再食用。

韭菜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天是韭菜品质最佳的时节,且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谷雨时节,人们不妨多食用一些韭菜。

韭菜的功效:

中医认为,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益阳、止泄血脓、温补肝肾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韭菜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高血脂、冠心病有好处。一些医学书上记载,韭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菠菜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而视物不清,或肝气郁结化热,上扰头目则头晕目眩。

菠菜的功效:

2022年白露节气是哪一天 第7篇

公历9月7日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白露节气是哪一个季节的,它是在2022年9月7日23点32分7秒,属于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也就是开始进入秋天中期。这个时候夏季的暑热才是真正消散,寒气渐深,温差变大。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与处暑,虽无盛夏高温,但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

2023夏至节气是哪一天开始 第8篇

在夏至到的时候,太阳黄经为90°。这个时候的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另外,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的时候,就慢慢进入了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在过去,古人会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就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节气之后,太阳就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特点就是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如何利用夏至转运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提高运势。

1、祭祀家神:在夏至这一天,家庭中应该进行祭祀家神,祈求家庭平安、健康。

2、拜访贵人:夏至这一天是吉庆之日,可以拜访贵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3、清洁家居: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应该及时清洁家居,让空气更加清新、舒畅。

4、烧香拜佛:夏至这一天,可以烧香拜佛、祈求生活顺利、平安。

总之,在夏至这一天,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幸福、美好的未来。

夏至要注意什么

1、养心

正所谓,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夏季是草木茂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相交,阳光雨水充足,要晚点睡、早点起,心情要愉快,不要压抑自己。夏季要养心,否则就容易耗损心气、心血,到冬天容易患重病。

2、清淡饮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因为热性食物摄入过多的话,会损伤脾胃。另外,夏季食用生姜对人体很有益处。夏至吃什么水果?吃什么最补身体?

3、切忌贪食生冷

哪一天处暑 第9篇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暑伏是哪一天 第10篇

2017年7月12日(庚子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庚戌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庚午日) ~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所以,2017年暑伏从7月12日(庚子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署伏,有的地方也叫数伏。说的是北方进入夏天最热的时候,一般是从小暑开始,每十天为一伏,共三伏,所以署伏天又叫三伏天。

先来看看“数伏”日期的规定

1、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

2、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

3、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数伏”,无法“简说”,因为这里边牵涉到“庚日”这个多数人陌生的知识,还因为这里边牵涉到有关节气的日期变化的“复杂”情况。

本文只想简说“数伏”。根据我反复查阅有关材料,经整理、思考、归纳、多次修订,绕过庚日、节气这样可能费脑筋的内容,直接看看数伏的几个实用的、简单的结论。其中有些问题大概是大家没提出来过,其结论更不是许多人知道的吧!

冬至是哪一天 第11篇

冬至的习俗与养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也称为“至节”,因为它是不仅是“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同时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冬至日的关键在于一个阴阳消长的微妙节点。自古便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冬至节则是那个阴阳交割的临界点。这也是冬至成为历法上重要节气的原因之一。这便是天地间“冬至一阳生”的微妙,同时,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纵观冬至节的流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来,在漫漫的岁月流转中,岁时节日但凡失去原有的作用后,大多走向式微、消失的命运,比如寒食节、上巳节。而周代的岁首冬至节,早在汉代就已经明确与元旦分离,为何这份“冬节大如年”的情愫却蔓延至今呢?随着时代的变革,在诸多因素下,冬至节习俗同大多数传统佳节一样迅速地萎缩、变异和淡化了。大多数人心中,对冬至里日头状况的关心还不及一盘饺子,似乎在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着这样的公式:冬至=饺子。至于那些“干净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的有趣古谚,又有几人还记得呢?

传统冬至节主要活动习俗大致可以分为祭、衣、食、礼、娱五类。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1官方活动:郊祀祭天

在古时,天子祭天几乎是冬至最重大的保留节目了,若要类比,似乎有点类似于当今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同的是,当时只用折腾天子及其臣下百十人,而如今的春晚,那架势,连持续了三千年的祭天活动恐怕都要望尘。也许浮躁的我们今天很难体会:隆重不等于闹腾。所以,那在寒冷的黑夜里,在静谧的星空下的所谓盛大,看起来竟如此难以置信。那些场景,也几乎不能再还原在人心里了,只有故纸堆里那些平淡的,重复的字语发出幽幽的暗光。

2民间风俗:迎日祭祖

虽然祭天的性质至高无上,除了天子之外的其他人都没有这种资格,但出于对于天的敬畏和崇拜,民间在冬至时还有一种不算正规的.“迎日”的风俗,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非正规祀天方式吧。迎日活动中需要的物件是一种叫做日晷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日影仪。人们常常通过观察日影来预测来岁的丰饶,这就有点仪式性和趣味性了。

除了祭天迎日,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传统生活中,祭这个字是渗入在日用常行的,节日里祭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祭传统讲“敬如在”,比如,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一般来说,虽然不是正式家祭,但应该给祖先的灵位前祭献供品和香火,酹酒一盏而后全家在一起分胙、同庆。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衣

冬至节的风俗很多,以往,大家津津乐道多以食俗、娱俗为主,而有关衣俗的记载要相对少得多,或寥寥数语,或语焉不详。这对于衣冠上国的传统,很有些名不符实的尴尬。

魏晋六朝以前的华夏民族有着后世难以理解的深沉。周代的时候,昏礼、祭礼等都会用凝重而神奇的玄、c色,而不是后世的大红大黄。先秦到汉代,服饰中五行思想尤为深重,按照四个季节,天子的祭服也因此而变得多彩时尚起来,按一年四季分别穿青、黄、白、黑。冬至这天,自然是黑色的祭服。唐代人文大盛,喜庆欢乐的气氛影响下,激发了大众在生活情趣上的创作潜能。

后来,冬至穿新衣的习俗也固定下来了,官家给吏员赐新衣冠,如今天过年时单位给发的年货这类性质。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1冬至悬土炭

先民也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冬至悬土炭”习俗。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

2葭灰占律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牵扯到音乐知识。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华夏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应钟律管中飞出。所谓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如果假设黄钟是现在钢琴上的“C”音,其他各律则依次向上升半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

3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种节令民间歌谣。古时,冬季来临时,小孩子们常会吟唱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九九歌。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歌”。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有九个时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九九,合称“九九”,与“三伏”相对。整个冬季中,这九九八十一天气候较冷,此期过后,天气回暖,大地将春。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北方冬季严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4九九消寒图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

画消寒图这种风俗,虽然简单,但如果巧心酝酿则别有韵致,常被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感情在其中。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冬至节的风格质朴温暖,礼俗也相应,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

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据说,此日,小学童着新衣,携酒脯,各赴业拜师,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学生再拜先生。这就是冬至的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全真道至今仍保持这样的习俗,只在每年的冬至日开门收徒,拜表上疏。

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静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俗话说,”今冬进补,明春打虎“。冬至有进补的习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分明的四季,从而形成了”春生,夏荣,秋收,冬藏“的天人合一的道教养生理论,同时也是中医学的基础观念。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传统认为,在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

因此,冬至节是一个食俗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节日食俗的关键词为”进补“二字。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食文化。冬至日正值隆冬,食物多倾向于口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种类,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

值得一提的是馄饨。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后世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其中《易经》对冬至也有阐述,就是复卦,《易经》说”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

与此对应在道家内丹修炼学里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则借《易》以明丹道,把复卦作为炼丹的始基:

”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

”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亨。......终坤始复,如循连环。“

另外,《正统道藏·正一部》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亦云:”复卦初爻起一阳,子时符节转天罡;高奇妙手修金鼎,清净斋心奉玉皇。白虎未能全制伏,青龙从此渐翱翔。神仙自古皆同秘,谁道还丹别有方。“

据此,复卦初爻在道教修炼中被视为”一点真阳",复卦所在子时为一阳发生之兆,正是炼丹起火之时。

小年是哪一天 第12篇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罢!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然后开心的迎接昔新年。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夏至是哪一天? 第13篇

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在6月22日 00:37:53,农历 20五月初七 星期一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日期计算

夏至日期=[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近年夏至的时间

2016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6:34:09

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2:24:06

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8:07:12

夏至时间 06月21日 23:54:09

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5:43:33

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1:32:00

2022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7:13:40

2023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22:57:37

2024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4:50:46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处暑节气是哪一天(精选13篇)处暑节气是哪一天 第1篇处暑的日期: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丁酉年(鸡年)七月初二)处暑的由来我国古代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