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精选12篇)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第1篇

电影作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传播的工具, 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等同于电影内容的灵魂。片名翻译的好坏, 不仅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预期期望, 更会影响影片的审美观和艺术性。

在每个文本中, 都存在一种语域, 熟悉翻译内容的语域 (register) 内涵, 对于“源语言” (“source language”) 和“目标语言” (“target language”) 两种文化间审美效果和思维美感的转换是必要的。依据纽马克的分类, 电影片名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感受上。修辞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方式。本文意在文体学修辞上进行分析, 从而引起观众对当地艺术文化的审美欣赏, 在源语片名和目标语片名之间达到语义和文体上的和谐。

2、电影片名中的修辞

修辞是采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方式, 修辞学则是研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修辞一般被用在人们写作或讲话时, 以便所表达的语句准确得体, 并且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人们对修辞活动做过不少研究, 并创建了修辞学和文体学。片名中修辞方式的使用使片名突出主题, 渲染气氛, 增加色彩, 从而起到引人入胜、吸引观众注意的作用。

当人们提到好的电影译名时, 举的例子往往只是几部耳熟能详的老片的译名, 如:

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

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The Bathing Beauty (出水芙蓉)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等。

苍天在上 (God Be There)

这几个被人熟知的佳译都运用了汉语修辞, 就是在看完电影后依旧能给人带来美感。使用修辞是为了带来电影片名的审美价值, 使得片名和电影的内容在修辞上达到一致, 在内容表达上准确自如, 逻辑上思维严密, 形式结构上妥帖严谨, 有效地达到审美情趣和语言效果的统一。

电影片名修辞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种:

2.1 暗引法 (allusion)

Allusion与汉语暗引特征相似, 即不标明来出处和来源, 大都引据人们熟悉的词组, 引用的东西包括典谚语、典故, 成语、俗语和格言等。英语引用最多的是《圣经》故事及罗马、希腊神话、《伊索寓言》等。观众一看到片名时, 必定会先就字面的解读知道电影的主要剧情, 再从而联想到片名的原先出处, 这两者互相补充, 观众自然会被这独具匠心之处所吸引。

如Deep Blue Sea《水深火热》的表面意思是“湛蓝的深海”, 观众自然会想到剧情中一望无际、下面暗藏杀机的蔚蓝深海一看到片名。但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 就可以发现这个片名出自于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意为in a situation where there are two equally unacceptable alternatives (两面受敌, 进退维谷) , 十分符合电影中一群人被围困在一个海洋实验室里, 被变种鲨鱼追杀, 从而深陷危险的剧情。

2.2 双关语 (pun)

双关语 (pun)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 是一种常见和风趣的修辞法。该修辞灵活利用词的多义、谐音等, 让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意思, 从而达到语言幽默诙谐, 生动活泼或讥讽嘲弄的修辞效果。例如电影What Lies Beneath (中译:危机四伏) , 可以有两个涵义:一为what lies beneath the water, 指“水面下的那具尸体”。另一个则是what lies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family, 即“潜伏在家庭表面下的一个惊人秘密。”

2.3 音律 (Rhyme)

因为汉语里没有头韵修辞, 所以头韵的翻译成了一个难点。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语的多种语音修辞来展现英语头韵的艺术美感。例如将《芳草碧连天》 (1987) 译为the Green Grass of Home, 《大轮回》译为the Wheel of Life, Courage Under Fire译为《生死豪情》 (抑扬) , Singing in the Rain译为《雨中曲》 (押韵) , 这些都表现了音韵美和旋律美。

2.4 四字短语 (Four-character Expression)

四字短语铿锵动听, 富于感染力, 中国四字短语文化积淀深厚, 内容丰富。四字短语结构浑然一体, 字眼之间紧凑融洽。如:“偷天陷阱” (Entrapment) , “小鬼当家” (Home Alone) , “护花倾情” (the Body guard) ,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等。选词应达意传神, 音意俱美, 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

例1:Ordinary People

译一:《凡夫俗子》

译二:《普通人》

例2: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译一:《浮生若梦》

译二:《你无法带走》

3、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电影名的翻译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应该说,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容易被各种文化层次的观众所接受。电影名称也隐含着本国的文化, 本国观众容易接受, 而在翻译给异国观众时, 必须采用异国各个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的形式。因此, 我们翻译电影片名时, 必须实现功能对等, 要立足于观众的欣赏力, 用观众最熟悉, 最易接受的言辞来进行翻译, 充分发挥译语优势, 实现信息价值, 文化价值, 审美价值的统一。

3.1 直译

观众对于电影的第一印象来自片名, 电影首先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也是片名——这一共识无疑是不分国度的。基于电影片名在内容上的浓缩性, 形式上的不拘一格以及不容忽视的广告效应, 商业效应等等, 一般来说, 电影制造商在确定自己电影产品的名称时, 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改编成电影后, 借助名著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轰动效应, 创作人员保留了原著原名。将改变了艺术形式的作品名挪用过来作为电影名称, 既方便又自然。例如:

百万英镑 (A Million Pounds Bank Note) 双城记 (Tales of Two Cities) 教父 (The Godfather)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A Room with a View)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Lamb)

云中漫步 (A walk in the Clouds)

尼罗河上的惨案 (Death on the Nile)

四个婚礼, 一个葬礼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爱情与子弹 (Love or Bullets)

相比而言, 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 中国作品在异国的传播远没有英美作品那么广泛, 这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除了经济, 政治等复杂原因以外, 语言障碍——即翻译问题当然不容忽视, 在这里我们将就中国影片名的直译举例如下:

Decisive Battles (大决战)

Drizzle in a Little City (小城细雨)

Getting Rich in Their Own Way (生财有道) Ripe Melon Falls off Its Stem (瓜熟蒂落)

以上实例中, 有的是根据中国读者熟悉的名著 (且被译成了外文) 改编的, 有的则是电影的知名度高于文学作品。

3.2 音译

电影名音译的方法大都适用于人名或专用名的翻译, 这与书名音译如出一辙。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简.爱 (Jane Eyre)

泰坦尼克号 (Titanic)

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eo and Julia)

相对而言, 中国电影很少完全采用人名或专用名命名的。对于这类片名, 我们一般采取直译, 音译相结合的方法。试举例如下:

The Burning of Yuanmingyuan (火烧圆明园) Little Soldier Zhang Ga (小兵张嘎)

Qiuju Goes to Court (秋菊打官司) Third Sister Liu (刘三姐)

需要说明的是, 并不是所有包含或完全以人名或专用名命名的电影都要采用音译, 直译结合或者音译法来处理片名的翻译, 例如:

翠堤春晓 (The Great Waltz) 蝴蝶梦 (Rebecca)

The Rickshaw Boy (骆驼祥子)

The Urchin’s Story (三毛流浪记)

3.3 意译

意译强调“得意忘形”, 即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 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内容, 在具体操作中, 经常运用增词, 改名等方法进行翻译, 从而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3.3.1 增词

习惯表达是译文地道的关键。为了使影片名更易被扎根于译入语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 有时需要在片名中增加原语片名中没有出现但实际上包含其中的词语。这种情况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都有所体现: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生死时速 (Speed)

玩具总动员 (Toy Story)

A Thousand Miles of Lovely Land (三千里江山) Blood and Sand (碧血黄沙)

Woman from the Lake of Scented Souls (香魂女) A New Year’s Sacrifice (祝福)

上述片名的译文中增加的词语, 无非是为了增补原片名所隐含的信息, 给异国观众提供理解上的方便。

3.3.2 改名

从内容到形式对电影片名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 这一形象在影片名中的翻译家族汇总也是堪成气候的。具体来讲, 按照影片译名“改头换面”的根据,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按情节翻译:

亡命天涯 (Fugitive)

绝地战警 (Bad Boys)

纽约大劫案 (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

王子复仇记 (Hamlet)

Lost and Found (天涯海角)

Take Two to Mingle (摩登亲家)

b.按感情翻译:

情归巴黎 (Sabrina)

纽约之恋 (Coming to America)

情暖童心 (Tender Mercies)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廊桥遗梦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

Fury in Red (轰天龙)

Hidden Desire (蔷薇之恋)

Fatal Love (杀之恋)

Golden Lotus Love and Desire (金瓶风月)

c.按人物翻译:

孤星血泪 (Great Expectations)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毁灭者 (Eraser)

Drunken Master (醉拳)

Country Teacher (凤凰琴)

Sexual Slayer (媚眼杀机)

d.按观点翻译:

乱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最高机密 (Mission:Impossible)

Don’t cry, Nanjing (南京, 1937)

All’s Well Ends Well, Too (花田喜事)

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对电影片名进行改译, 译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使该电影更大限度地吸引异国观众的注意力。但是, 另一方面, 译者的改译又绝对不能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肆意乱改, 电影片名永远应该与该影片的内容相辅相成。反之如果单纯为了票房收入, 迎合观众好奇心强, 追求刺激的猎奇心态而生造与电影内容格格不入的奇名怪名, 都不会为该电影带来长久的积极作用, 甚至会因影片译名的失败而降低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

4、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讲求以艺术家的匠心视角来翻译, 用修辞来传达原著的形象、语言和情感美, 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通过了解电影片名在命名方面的文体特点及规律, 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的了解, 并为电影片名的中英互译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雅.电影片名英汉翻译:以优化之异化为指导[D].厦门大学.2006.

[2]、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方珍平.电影片名研究[J].修辞学习, 1995 (06) .

[4]、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与教学, 001, (1) :56-60.

[5]、李冀宏.英语常用修辞入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论电影片名的翻译 第2篇

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介绍了五种翻译方法,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对片名进行分析,采取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和音译加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使电影片名形式和电影内容达到统一。

一、引言

电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各国影片特别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影片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其间,英语电影的译制工作队中西影视文化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而首当其冲的则是片名的翻译。有人说,影片名好比电影的门楣,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内容,还要简短、新奇,将观众引入门内;影片名又像商品的商标,承担着宣传、推销商片的责任。

二、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

《乱世佳人》(美国影片Gone with the Wind),Farewell to My Concubine(中国影片《霸王别姬》的英译名)是两个片名翻译的成功之作,曾使多少异国观众一见倾心,一睹为快。然而,近年来的电影译名良莠不齐,有些堪称典范,令人拍案叫绝,有的可谓败笔,让人观前不知所云,观后不以为然。《中国翻译》1997年第4期刊登了何悦敏的文章《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指出了当前西片译名中“给人带来的混乱与遗憾”,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以说,何文的分析是透彻的,提出的对策也是可行的,对今后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怎样的译名才能成为佳译呢?何跃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谭宝全先生强调要译出“韵味”。包惠南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纪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纪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片名一般都是先于影片与观众见面的。好的片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渴望先睹为快,无疑起到了为影片作广告的作用。作为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片名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影片、吸引观众、活跃和美化影片,这便是片名的功能。

归纳起来,陈宏薇将片名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种: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的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了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三、电影片名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

以上谈到了片名的一些特点和功能。为了使片名发挥以上三种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方法。

(一)直译。根据原语和译语的特点,在翻译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名的内容和形式的直译法,是片名翻译的最基本的译法。直译片名时,译语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近似原语。这是当原语与译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最简单而又最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The Sound of Music, On the Golden Pond, Love Story, A Room with a View, Cider House Rules, Wedding Planner 分别被译为《音乐之声》《金色池塘》《爱情故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苹果酒屋的规则》《婚礼策划人》。

同样,下列中文片名可直接翻译,而且译名保持了原名的效果:

《日出》(Sunrise)《红樱桃》(The Red Cherry)《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

(二)音译。如果说直译是把原语按字面的意义进行翻译的话,音译则是将原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与语音形式的方法。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在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主要涉及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多为人所知,翻译之后不会让人费解。应尽量采用已有的定译,不要重译,如:Jane Eyre(《简爱》)、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Titannic(《泰坦尼克号》)、Elizabeth(《伊丽莎白》)、Aladdin(《阿拉丁》)。曾在各大影院热映的Harry Potter(《哈利·波特》),采用的就是音译,因为通过原著的畅销和电影前期大规模的宣传,大家都已熟悉主人公哈利。

(三)意译。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影响意译的准确传达,不能达到中英文片名的对等。既然是意译,就的意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达的内容。根据英文同名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中国公映时被译为《乱世佳人》,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乃成功翻译的典范之作。如直译为《飘》或《随风飘逝》,虽无可厚非,却逊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运用这一方法翻译的: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这样的译例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All Colors of the Rainbow)、《秦颂》(The Emperor’s Shadow)等。

下面几例都是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本来是应该音译的,但他们并非广为人知,所以也宜根据影片内容进行意译:Rebecca(《蝴蝶梦》,本为人名吕蓓卡)、Annatasia(《真假公主》,本为人名安娜塔西娅)、Cleopatra(《埃及艳后》,本为人名克丽奥佩特拉)、《阿虎》(A Fight’s Blue,本为一拳击手的名字)。

这些译名都是译者在准确理解原名的基础上,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它们贴近影片,传达出影片的信息,较完美地表达了原片名的内涵。

(四)直译加意译。有些片名虽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The Bridge in Madison Country”是一部涉及家庭伦理与婚外恋题材的美国电影,按这一办法译为《廊桥遗梦》,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兼得,其效果远远超过按字面意义翻译的《麦迪逊郡的桥》,更多例证如下:Pretty Women(《风月俏佳人》),直译《漂亮女人》;Speed(《生死时速》),直译《速度》;The Net(《网络情缘》),直译《网络》;First Knight(《剑侠风流》),直译《第一武士》。

(五)音译加意译。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的情况下,以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还可以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这种音译加意译法更为巧妙。如美国动画片Tarzan 被译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Tarzan音译,又突出了其半人半猿的身份,可谓形神兼备。又如:Stuart Little 译为《小老鼠斯图尔特》,Shrek译为《怪物史莱克》,Robin Hood译为《侠盗罗宾汉》。

四、结语

港台地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港台、策略研究

引言

在电影译制过程中,片名的翻译是重中之重。与偏好直译的大陆电影发行系统不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港台地区为得到观众认同、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和市场青睐,在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其中所蕴含的市场化思路和文化背景值得我们探讨。

一、港台电影译名擅长使用成语

首先,港台在电影译名处理上擅长将日常生活中的成语改头换面加以使用,以达到既突显电影主题特色又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以电影Juno (2007)为例,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角朱诺偷尝禁果、朱胎暗结,最后克服重重阻力将孩子生下的故事。大陆直译为《朱诺》;而台湾则是将汉语成语“鸿运当头”中的“运”字替换为“孕”,将电影名翻译为《鸿孕当头》,直击影片与“孕”相关的主题,同时还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对电影剧情产生强烈的好奇,印象深刻。对于Now You See Me (2013)这部电影,大陆采用意译的策略,以影片中魔术师们令人眼花缭乱的惊人技艺为卖点,将影片命名为《惊天魔盗团》;而香港地区则灵活借用《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将“非常道”里“道”字替換为“盗”,转而将影片命名为《非常盗》。对于电影Nightcrawler (2014),大陆直译为《夜行者》,台湾地区则根据影片所表现的内容抽取出“独家新闻”这一关键词,再将“新”替换为读音相似的“腥”,译名《独家腥闻》与影片中血腥的新闻现场直接关联。再如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2 (2013)在大陆被意译为《天降美食》,而台湾则巧妙地将“石破天惊”这个词语利用起来,将影片命名为《食破天惊》;Spy(2015)台湾译名为《麻辣贱谍》,集中突显女主角的喜剧形象;Big Fish (2003)在台湾译作《大智若鱼》,将影片中父亲育人的深刻智慧和“大鱼”的寓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Sicario(2015),在香港译作《毒裁者》,也把美国和墨西哥边界的毒品交易和迷乱的政局描述得淋漓尽致,用“毒裁”使人联想“独裁”,引发观众对影片主题的深思。

二、港台电影译名倾向使用夸张字眼

为吸引眼球,港台译名另一个特点就是刻意使用一些夸张的字眼。如R.I.P.D. (2013)的大陆译名为《冥界警局》,而港台译名则分别为《衰鬼刑警》、《降魔战警》,大陆译名是采用委婉语,港台不仅把“鬼”“魔”显化出来,还用“衰鬼”、“降魔”来加强色彩,藉此吸引观众。再以The Revenant(2015)为例,大陆译名为《荒野猎人》,台湾地区则翻译为《神鬼猎人》,这与港台对于“鬼”、“神”之说更为迷信息息相关。其中,台湾尤其惯用“怪力乱神”的命名方式。比如The Mummy (1999)的台湾译名《神鬼传奇》完全脱离了影片原名,用了极为抽象的字眼,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类似的还有The Others (2001)在台译名为《神鬼第六感》;I Am Legend (2007)被译为《魔间传奇》;Catch Me If You Can (2002)被译为《神鬼交锋》;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被译为《神鬼奇航:鬼盗船魔咒》;Gladiator (2000)被译为《神鬼战士》,The Book of Life (2014)被译为《神魔奇缘》等。而大陆的《谍影重重》系列和《终结者》系列在台湾则变成了《神鬼认证》和《魔鬼终结者》系列。而香港译名则对“鬼”、“魔”的钟情度也毫不逊色,如惊悚片Silent Hill (2006)在香港被译为《鬼魅山房》,It Follows(2014) 被译为《鬼上你的床》,单单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而动画片中,Hotel Transylvania (2012)在大陆被译为《精灵旅社》,在香港则被译为《鬼灵精怪大酒店》;Frozen(2013)在大陆是《冰雪奇缘》,到香港就成了《魔雪奇缘》。

三、港台电影译名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此外,香港译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英混用现象都更为具有包容性。如动画电影Shrek Forever After(2010)讲的是史莱克去搭救被残暴的国王掠夺的公主的故事。大陆译名中规中矩,译为《怪物史莱克》,而香港译名《史力加万岁万万岁》,台湾译名《史力加快乐4神仙》都是加入了网络流行语的元素来进行翻译。再如Penguins of Madagascar (2014)讲述四只企鹅在世界各地冒险的故事,大陆的译名为《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而香港的译法则为《马达加斯加暴走企鹅》,其中“暴走”一词为绝对的网络流行语,暴走本身是一种源于美国的极限运动,后在网络上被人形容那些极度癫狂愤怒的人,《暴走企鹅》着重于企鹅在影片中的性格等方面,用词夸张;台湾的译名为《慌失失企鹅》使用了台湾的俗语,更能贴近目标群体。中英混用的现象在香港译名中也屡见不鲜,译者多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英文代替中文,或是将主人公的名字并非像我们习惯那样音译成类似的中文,而是直接使用英文名字,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分析以上港台电影译名的翻译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问题,港台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中国大陆有很大不同,这一巨大差异也具体体现在了电影译名上。由于大陆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文革时期“破四旧”等运动以及建国以来一直以来宣扬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对灵异之说向来嗤之以鼻,甚至对鬼神之说也敬而远之,多采用委婉语来替代。而香港、台湾由于历史原因未经历过这些文化运动,加之社会上多元自由的宗教文化环境,促进了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发展,其中又尤以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台湾地区“鬼神”之风为厉。而香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因素、特别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英语积淀比较深厚,英文已经在香港的语言文化中扎根,这种中英文化熔炉的原因使得香港中英混用的翻译方式更为常见,这也成为了香港翻译电影名称翻译中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焦云霞:《从功能对等视角谈电影片名翻译》,《郑州大学》,2010

[2]李曹:《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电影片名翻译对比分析》,《电影文学》,2013第5期

电影片名特点及其翻译的美学研究 第4篇

1. 英文电影片名特点

电影片名一方面是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电影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与票房挂钩,体现电影的商业价值,所以电影片名直接影响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英文电影名称具备以下特点。

1.1 片名通俗易懂,激起观众兴趣。

这一点与中文电影片名的特点相反,部分中文电影的名字不通过媒体的介绍,很难让观众对影片提前有个清晰的了解,例如《无极》、《无间道》等。英文电影的名称通常都很简单,但却透着玄机,能激发观众观看的热情。如True Lies(《真实的谎言》),观众一看电影片名就知道电影与一个谎言有关,然而什么样的谎言才称得上是“真实的谎言”?观众在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首先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和好奇观看影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很多,例如: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来》),No Turning Back(《背水一战》),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等。

1.2 片名融入俚语,增强电影吸引力。

电影片名融入俚语,一方面可以使观众感到亲切,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影片想要的讽刺效果。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Cuckoo’s Nest在英文中的引申意思就是“疯人院”,是对精神病院的蔑称,因此,它使用在电影片名中能让观众很容易就分清立场。再如,Slumdog 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是对居住在贫民窟的人的蔑称,用在这里一是可以与后面的“millionaire”相对应,二是可以起到反讽的效果。

1.3 片名以名称命名,一目了然。

欧美影片的片名中经常出现人名、地名、物名、地名,如,Pearl Harbor(《珍珠港》),只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就不难知道影片的内容,很明显是与二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有关。另外,以地名作为电影片名的著名影片还有Casablanca(《北非谍影》),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等;人名,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很明显电影的主线就是Forrest Gump,此外还有Emma(《艾玛》),Jane Eyre(《简爱》)等;物名,如Perfume(《香水》),影片就是讲述一个香水天才爱香水如痴直至心理变态的故事,此外还有The Piano(《钢琴别恋》),The Net(《网络情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片名中加入该人物(地点或物品)的特点。例如,Edward Scissorhands(《剪刀手爱德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The Mask of Zorro(《佐罗的面具》)等。

1.4 片名包含数字,预示剧情。

英文电影中数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都是实指,而非虚指。在此类命名方式的影片中,片名中的数字在剧中肯定会出现,或由剧中人物直接说出相关数字,或将数字一一历数,亦或是逐步通过剧情解释出来。这也许和西方人比较重视客观实际,且思维比较直线条的特点有关。[1]片名中包含数字的著名电影有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根据片名可以联想到天主教中的七种死罪,影片中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死于这七宗罪其中的一种,因此,片名给了观众很好的提示;Ocean’s Eleven(《十一罗汉》)讲述的是十一个身怀绝技的神偷齐心完成一项惊险任务的故事;Six Days and Seven Nights(《六天七夜》)的剧情则是一男一女因飞机失事流落荒岛六天七夜但终以化险为夷。此外,还有很多具有此特点的电影名称,如大家都很熟悉的Twelve Angry Men(《十二怒汉》),The Six Sense(《第六感》),Eight Legged Freaks(《八脚怪》)等。

以上是英美电影片名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重视的是简洁。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的电影名称多数含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霸王别姬》、《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因此外国电影要进入中国的市场就要重视片名的翻译。如何才能引起中国观众审美的共鸣,这就需要译者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重视美学因素。

2. 片名翻译的美学研究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类所想所思,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追求美创造美。艺术家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发现美,创造美,集中美,放大美。艺术美是艺术家在追求美得过程中的成果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晶”。[2]在翻译的过程中融入美学因素,是很多著名学者翻译家所追求的。以古典美学和哲学为理论渊源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理论历来就重视审美效果。王宏印说:“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3]不只是在中国如此,在西方,美学在翻译中的运用也同样受到重视。奈达说过,翻译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翻译美学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理论学派”。[4]因此它广泛运用于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之中。

著名翻译学家许渊冲教授提出了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这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也可以应用到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之中。实践证明,优秀的电影名字翻译都遵循了三美的原则。

2.1 意美。

电影名字的翻译要做到意美就是要不受原始片名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影片内涵的表达,使片名能烘托出一定的意境,突出电影的主题,让观众一看电影的名字就会有美的感受。关于译者,董桥先生有妙喻:“下等译匠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给原文压的扁扁的,只好忍气吞声;高等译手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跟原文平起平坐,谈情说爱,毫无顾忌。”[5]这个比喻就告诉我们,译者可以把原文的翻译版本的美学价值发挥到极致,是翻译中美学价值创作的主体。

“意美”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美国电影Lolita,中文翻译《洛丽塔》,台湾的翻译版本为《一树梨花压海棠》,译名中的“梨花”和“海棠”在中国古典文化里还是很有来头的。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全诗是这样写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该诗是苏轼对其友张先80岁时娶一位只有18岁的姑娘而赋诗调侃。这里的“梨花”象征白发,指的是上了年纪的人;而红色的“海棠”则意寓红妆,指的是年轻人。此后该诗变成为借指老夫少妻的一句俗语。电影《洛丽塔》真是通过对一名中年男教授迷恋一名12岁的女中学生的描写,突出老少恋这一主题。而原著和电影的译名,只用了主人公“洛丽塔”的名字,远远不及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更能把外国电影的内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影片的意境刚好和影片的内容一致。此外,还有Rebecca(《蝴蝶梦》),Oliver Twist(《雾都孤儿》),Hilary and Jackie(《她比烟花寂寞》)等。

2.2 音美。

片名的音美主要通过声调、双声、押韵、叠音、叠韵等方法。由于汉语讲求平仄讲究音调高低变化和音调的抑扬顿挫,因此汉语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有“音美”的片名让观众读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包含中华文化的韵味。

电影Singing in the Rain翻译为《雨中曲》,这个翻译平仄有序,而且“雨”和“曲”押韵,体现音韵之美;Mission:Impossible被译为《谍中谍》就运用了叠字,符合汉语的读音偏好,简单易记,回味无穷;电影How Green Was My Valley被译为《青山翠谷》,从读音上就能感受到那一份宁静悠远。

另外,还可以根据读音把英文音译成中文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从而从读音上引起观众更大的共鸣。如,电影Tarzan,就是先把主人翁的名字音译成中国观众熟悉的“泰山”,再加上表示泰山特征的“人猿”,从读音上就可使观众更强烈地感受到影片想要传达的信息。

2.3 形美。

许渊冲认为:“如果能发挥中文的优势,运用中文最好的表达方式(包括四字成语),以少许胜人多许,用四个字表达原文十几个词的内容。那就好比在百米竞赛中,只有四秒钟就跑完了对手用十几秒才可以跑完的路程,可以算是遥遥领先了。”[6]四字格乃“华文所独”,是体现我们民族语言风格的特色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称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意味着和谐、吉祥。这种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反映在语言结构上,最突出的就是四字格词组使用的长盛不衰,它们无论是外部形态的整齐,还是内部结构的对称,或是平仄声调的协调,在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都给人平稳匀称的感觉。从《诗经》开始直至今天,四字格始终在汉语文学语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持平稳是汉语修辞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四字格恰好具有这种平衡的功能。一般来说,双音词和四字格都有平稳的特点,而四字格的效果更好。因此,四字格的组合运用于片名翻译中,符合汉语的审美标准,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从视觉的角度给人美的享受。

Sand and Blood被译为《碧血黄沙》,单纯从这四个字看,“碧”和“黄”都是颜色形容词,且字形都是以上下组合的形式,在这四个字的组合中相互对应,在视觉上就给人以和谐的感觉。且“碧血”在中文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指为正义而流的鲜血。片名没有单纯地翻译成“血和沙”,加入“碧”和“黄”两个字,在中国观众眼中意境全出,可以一看到片名就可以感受影片想要渲染的悲壮苍凉的气氛。再者,经典自小说改编的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从文学角度上翻译成《飘》是再恰当不过,然而,放之于有着浓重商业因素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乱世佳人》无疑比《飘》更能带动票房,因为,从字形上观众就可以更好地预见到电影的内容,更能引起共鸣。

上述的分述在“三美”中的各个影片名的翻译版本都是优秀经典之作,笔者虽然把它们分别分类在“三美”之中,但它们无不同时具有“三美”的原则。

3. 结语

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优秀影片不断引入,电影片名翻译就显得日益重要。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片名的翻译要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和审美倾向。因此,对于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除了要正确翻译出电影片名,更要突出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因素,做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朱丹丹.英文电影片名特点及其汉译探讨[J].2007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 2007.

[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1-3.

[3]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8.

[4]李洁.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5]许钧.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论文大纲-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第5篇

Clarify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aning, theoretical frame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Chapter Two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I.Types of film

II.General featur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Language characteristic ii.Artistry

iii.culturality(文化性)ⅳ.Commercial III.The principl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i.Information value principle ii.Aesthetic principles iii.Goal orientation principle ⅳ.Cultural value principle Chapter Three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Correspond with the film and be easily understood II.Concise and easy to be remembered III.Attract audience and increase the box-office income Chapter Four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kill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Transl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Literal translation ii.Free translation

II.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i.Compiling method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whole passag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Also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essay writing and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in future research.第一章 绪论

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写作目的、理论框架和组织结构。第二章 英语电影片名的分析

对英语电影片名做了一个总体分析:介绍了电影的种类,分析了电影片名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为探讨其翻译方法奠定了基础。2.1电影的种类

根据电影的不同内容和性质,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爱情片、战争片、伦理片、科幻片、悬疑片等。

2.2英语电影片名的基本特点 2.2.1语言特色 2.2.2艺术性 2.2.3文化性 2.2.4 商业性

2.3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2.3.1信息价值原则 2.3.2美学欣赏原则 2.3.3 目标取向原则 2.3.4文化价值原则

第三章

英语电影片名的功能及作用

本章具体探讨了电影片名所具有的三种基本功能,即1)切合原影片的内容、反映原影片的主题、突出原影片的风格;2)言简意赅、便于记忆;3)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

3.1切合影片,通俗易懂 3.2言简意赅,便于记忆 3.3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

第四章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4.1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4.1.1直译 4.1.2意译

4.2英语电影片名的技巧 4.2.1直译意译结合 4.2.2编译法 第五章

结论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第6篇

关键词:电影片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9-01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电影是一个重要渠道。成功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不仅充分展示出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而且影响电影传播环节,成为创造票房的关键因素。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不应盲目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以及审美目的等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一、电影是文化艺术的载体,文化差异影响电影片名翻译

因环境和背景的影响,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和时空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在片名的翻译时,不仅需要语言的精炼,同时还需要根据目标语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使其表达出特有的文化内涵,向观众传递特有的、易于理解的文化信息和意向,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导向作用。

根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事物在有文化内涵方面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如英国著名电影“Red Shoes”,讲述了嗜舞如命的芭蕾舞女演员佩吉在爱情与事业双重压力下,矛盾而无法抉择,最终走向悬崖来摆脱所有烦恼的悲剧故事。《红舞鞋》正确译出了英文释义,但没有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使其寓意更加深刻。随后,有人将其译译为《红菱艳》,颇具中国文化特点色彩,用出于污泥而不染,象征爱情纯洁的红菱代替那双红舞鞋,使其更有寓意美,更容易让中国观众接受。再如电影 “Pretty Woman”(美国),初期以《漂亮女人》作为片名,单单从片名来看,无法向观众表达出女主人公的身份特征,而译名《风月俏佳人》将一个深陷风月场的漂亮女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综上所述,片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非常有利。

审美作为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集心理感觉、思维活动、特质情感等于一体,具有复杂多样又具体统一的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审美观。诸如,电影“Waterloo Bridge”,若直译则为《滑铁卢桥》,实在毫无趣味可言。实际上影片是一部烂漫而凄惨的爱情故事,如果将片名译为《魂断蓝桥》就相当贴切,同时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审美价值。再如“Blood and Sand”, 摒弃英文的表达不加注形容词来修饰性的习惯,将其译为“碧血黄沙”,更加符合中华民族在审美情趣上传神生动的要求。由此可见,电影名字的译文,不仅要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充分展现了原名的涵义,还要在影片的内容表达上对应。

二、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的思想内容,又要符合本国观众的语言文化习惯和审美取向;既要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又要有良好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效应。因此翻译片名时,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影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借助适当的翻译技巧,言简意赅,形神兼备。片名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几种技巧与方法:

(一)直译法

在片名翻译中,直译是最常见的方法,即逐字一对一的翻译,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二者达到完美统一。许多影片名直译过来后,中英文几乎可以达到字字对应的重合度。例如:“Pride and Prejudice” 译作《傲慢与偏见》;”Superman”《超人》; “Spider-man”《蜘蛛侠》;“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 “God Father”《教父》;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

(二)意译法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有的片名用直译很难反映影片内容,无法在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的对等时,就需要运用意译,这就是常说的“神似而形不似”。“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意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中极富冒险和吃苦精神的的先锋--牛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中国观众似可接受《午夜牛郎》。还有“ Gone withthe Wind”《飘》;“Hamlet”《王子复仇记》“Home Alone”《小鬼当家》;“Seven” 《七宗罪》。“Ghost”,片名若译为鬼,观众会误以为是一部鬼魂片。影片讲述了银行职员萨姆因遭受歹徒抢劫而不幸中弹身亡,变成鬼魂保护其未婚妻莫莉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片。而影片译为《人鬼情未了》,影片的题材和风格就非常贴切、真实地反映出来,使观众一目了然。

(三)音译法

很多电影片名本身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著名的历史事件时,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来翻译。如:“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特》;“Harry Potter”《哈利·波特》;“Chicago”《芝加哥》等。

(四)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的结合

使用不同翻译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因此,在翻译时并不是只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要表示的片名为国内观众所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时,应考虑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King Kong”《金刚》;“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rump”《阿甘正传》等。音译和直译相结合,如:“The Legend of Zorrn”《佐罗传奇》。如果采用直译,译文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等方面无法与原文达到对等时,应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如:如动画片“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更加生动活泼,传神地表达出影片的内容。

三、结束语

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作为一部翻译片,片名显得尤为重要。片名翻译不仅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也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机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充分分析影片内容、文体风格的基础上灵活处理,采用音译、意译、直译以及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尽量保留原片的文化内涵,尽可能翻译出理想的电影片名,激发人们的观影欲望。

参考文献:

[1]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

[2]李红霞.英语教学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J].甘肃科技纵横,2006

[3]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4]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新问题和策略[J].中国翻译,1997(4)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第7篇

随着影视业的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外语片的引入和国语片的推出都变成了极为平常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外语影片的引进,还是国语影片的推出,翻译都十分重要,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更是重中之重,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国际化推介。从文化交流上说,电影片名的翻译质量关系着源语电影在目标语观众中的接受程度,更实际地说,即直接关系着电影票房的成败。

二、 功能目的论概述

功能目的论的提出得益于行为理论、交际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以及接受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成果。该理论的出现无疑给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使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强调等值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交际目的的翻译观。功能学派摆脱了对等理论的束缚,从译入者的视角考察翻译活动,为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具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

三、 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根据功能目的论,电影片名的翻译这一行为的目的是让影片很好地被目标语观众接受,不仅实现文化的交流,而且获得票房的成功。电影片名的译本接受者是另一个国家的电影观众。由于他们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以译文受众的视角为导向,以翻译的目的为最高准则,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1.直译法。世界文化有很多相通的成分,尤其是现在日益缩小的地球村上,很多内容是中国和世界同时享有的,因此在翻译现代生活相关影片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方便观众从电影名字上大概了解其内容,如电影The Social Network翻译为《社交网络》。因为社交网络这个词是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直接让观众从名字上了解到该片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去看。

若电影的片名能够直接概括其内容或者有更深层的含义,比如一语双关等,则也可以使用直译法。另外一部根据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A beautiful mind也直接翻译为《美丽心灵》,不仅是对电影内容的集中概括,更是衬托出其妻子的美丽心灵,也就体会到了其片名的内涵意义。

2.意译法。在翻译片名时,如果源语与目标语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以符合文化和审美及商业原则。

很多影片在翻译时都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并有很多精彩的译本。如电影Dead poet society,若直译的话,则是《死亡诗人社团》(也有译本为《死亡诗社》),虽然与相关内容和原片名相符,但是对于汉语观众来说,不具备审美上的优势 (汉语中大部分都比较忌讳“死亡”等字眼)。而当其翻译为《春风化雨》,则更能表现出其教育的本质。影片中的老师Keating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了一众学生,在汉语中也有明显的文学审美价值。

3.音译法。很多电影的片名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字,故事发生的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时,从该名称上就能了解到影片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这类影片的名字在翻译时处理比较简单,直接音译即可。比如给全球带来了i Max潮流的3D巨作《阿凡达》(Avatar),英国著名小说《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电影,经典文学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eo and Juliet)《简爱》(Jane Eyre)等。

4.部分增补法。美国惊悚恐怖电影的经典之作《电锯惊魂》,原名只有一个简单的名词Saw,字面上看就是锯,顶多也是理解到电锯,而对电影内容提示的信息太少,不能反映出其中的惊悚恐怖成分。汉语译名为《电锯惊魂》,不仅扣住了关键词电锯,还展示出其中的恐怖成分,一个“惊魂”就表达出该影片可能带来的令人心惊胆战的观影感受。

5.创意译法。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Tangled,作为一个电影名,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则是乱成一团,既不能代表其内容,也不具有审美价值。汉语译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根据其内容翻译过来的《长发公主》,一个是更加创意的译本《魔发奇缘》。同样的还有动画电影Frozen,汉语译名为《冰雪奇缘》。这两部影片的译名中,前面一部分是影片主人公相关部分,后面的“奇缘”则相当有汉语中的文艺气息,体现出其中的奇幻和最终的缘分。

四、结语

总之,电影片名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国外宣传影片,提高影片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程度,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票房成功的双重目标。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遵循文化原则、审美原则和商业原则。至于影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本文总结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部分增补法、创意译法等五种方法和策略。同时,笔者认为,只要是能够有助于提高影片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的翻译方法,都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

摘要: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探析电影篇名的翻译活动,结合电影篇名的特点和功能,指出其翻译原则和策略,旨在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经验总结和方法论指导。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第8篇

1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概述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扩张,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备受人们关注。当今汉英互译已成为了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电影片名翻译, 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现阶段, 由于电影逐渐趋向商业化, 为了维护电影原有的内涵, 故对电影片名翻译提出了高要求。针对英文电影片名特点而言,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音律性, 电影名称应用名词结构、动宾结构等方式来构成, 结构模式短小, 深刻地概括了电影的主题;二是修辞性, 电影名称中常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等, 语言效果显著, 吸引人眼球;三是悬念性, 如Ghost, 反映影片主题思想, 设下悬念, 引人入胜;四是跨文化性, 人们在观影的同时可了解外国生活情境、风土人情。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需要遵循美学欣赏原则、接受者文化导向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体现了文化间的价值倾向。

2 语言的信息功能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从语言功能角度出发, 英国萨里大学教授Peter Newmark认为语言功能可归纳为五类:一是信息功能, 二是表情功能, 三是祈使与呼唤功能, 四是寒暄、美感与酬应功能, 五是元语言功能。语言彰显了交际符号的深刻内涵, 影响着交际功能, 基于把握交际需求的基础可实现语言功能。而电影片名主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采用主体表现手法, 基于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引起观众的共鸣, 最终促使观众消费。从本质上来讲,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语言功能多体现呼唤功能、美感功能及信息功能。

立足于语言的信息功能角度, 电影片名主要表现在它能彰显电影主题意义, 向观众阐述电影讲述的是事还是人?从电影Captain America名字中, 我们可猜想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个人的故事, 指明了人物的身份。而Pacifi c Rim则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太平洋的电影, 并表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从Nida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 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文章的反映应保持一致, 所谓的标题翻译, 主要体现了译文读者所获取的信息与印象, 其与原文读者感受对等。通俗来讲, 译文所反映的信息量必须要与原文一致。

在现阶段, 诸多电影片名翻译出现语言信息丢失现象。如台湾将阿诺德·施瓦辛格佩主演的电影Kindergarten Cop翻译成魔鬼孩子王, 将Total Recall翻译成魔鬼总动员, 实际上让观众对电影产生了错误的印象。事实上, 电影片名翻译必须要具有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素。就Battle:Los Angelos (《洛杉矶之战》) 而言, 该影片主要反映的故事发生地点:洛杉矶;影片情节线索:战争。显而易见,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洛杉矶的战争故事, 不管是译文读者还是原文读者, 其对影片的感受具有一致性。

3 文本类型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针对目的派文本类型而言, 主要以语言传意功能为导向, 从而进行分类。从本质上来讲,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息息相关, 因此其已成为了目的派的关键理论。Reiss认为, 文本类型划分为文学、实用两类略微粗糙, 应用布勒语言类型理论, 语言表意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称, 二是表情, 三是感染。因此, 她认为文本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 表情型文本;第二, 信息型文本;第三, 操作型文本。文本类型作为文本的关键语言类型, Nord认为还体现在交际语功能上。

针对翻译策略而言, Reiss认为信息型文本的译作要彰显其内容, 表情型文本的译作要彰显其形式, 操作型文本要引起原作所渴望的反应。就电影片名翻译而言, 其为感染类型文本, 所表达的语言功能主要以感染为主, 信息、表情及美学功能其次。立足于电影片名翻译类型角度, 首先要引出观众所渴望的反应, 以等效、编译为主要翻译方法。同时, Reiss认为, 在翻译过程中, 要对原文独创程度进行关注, 尽可能地获取与原文一致的效果。基于此, 针对中西电影片名而言, 必须要了解及掌握其不同的感染手段, 其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立足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角度, 傅雷认为东方人重综合、归纳及暗示, 而西人重细微、分析。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整体思想, 而忽略个体思想。在电影片名上, 中国观众易于认可概括性片名, 可掌握全影片内容, 表明重视“导读”与“导审”方面的功能。而西方人重视局部思维, 在电影片名上以关键人物、地点等要素为片名。例如罗伯特·本顿导演的Kramer vs.Kramer。讲述的是单亲家庭问题, 反映的是丈夫与妻子离婚开展的儿子抚养权争夺之战。片名以主人公名字为名。而以同样反映离婚故事的中国影片《中国式离婚》为对照, 片名淡化主人公名字, 昭示着故事线索, 具有社会性, 这种形象化手法较为多见。再比如安东尼·福奎阿导演的Olympus has fallen, 主要讲述了韩国激进分子与白宫叛国者勾结, 企图攻陷白宫、毁灭美国的故事, 片子直接以情节地点为引导, 暗示故事线索, 具有主观逻辑性。

总而言之, 中国影片名重视概括、意境, 往往采用比喻化语言, 而西方影片名多应用与剧情发展相关的要素来彰显感染力。因此, 在翻译中, 必须要关注中西的不同思维方式, 以其为依据来规划翻译策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影片名作为信息的表达媒介与美感的传递载体, 能够激发观影兴趣, 其翻译质量与电影宣传、票房具有之间关联性, 必须要重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文本类型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以中西不同思维方式为主导, 片名翻译以彰显电影主题为落脚点, 吸引观众的眼球, 促使其实现观影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董素贞.纽马克交际翻译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范国文.商业化语境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再探讨[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1 (2) .

[3]李小光, 李扬眉.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东京》?——兼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J].海外英语, 2013 (21) .

[4]吴蕾.目的论视角下的奥斯卡电影片名汉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 2012 (12) .

[5]尹亚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方式分析[J].电影文学, 2013 (16) .

浅析电影片名的翻译(英文) 第9篇

People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tle of movies for a long tim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progress of aesthetic taste,people are giv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s to English movies,and also many well known movies have appeared.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in which movie titles in English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those in Chinese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n reference to the informative value,the cultural value,the aesthetic value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principle as the four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ng movie titles in general.Moreover,it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2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2.1 The four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ng movie titles in general

2.1.1 The informative value principl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 must transfer th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movie content faithfully so as to make the form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true to the original movie content.In other words,it is to accomplish the equality of the informative value.There are some taboos of translation,such as:speaking or acting on hearsay evidence,being far away from the point,deviating from the informational value.

Taiwan of China once translated The Sound of Music into《仙乐飘飘处处闻》,which is almost suitable to all kinds of music film.What's more,translated True Lies(《真实的谎言》in mainland),and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in mainland)into《魔鬼大地》,《爱比恋更冷》,which is deviated far from the story of the movie.It is not only puzzling,but also misleading the audience;as a result,an unexpected influence appears in the audience.

2.1.2 The cultural value principle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simply a process of language transform,but also social phenomenon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cultures.It is an important assignment for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to embody the cultural value and to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prehension.

There are such great discrepancy and diversity in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geography and climate,history,politics and economy,conception of value,custom,ethics and morality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The accomplishment of cultural value first reflects in full understanding,precise transferring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feeling of original movie title and avoiding of mistranslating.

We should have such consensus as follows when translation is to transfer the cultural value of movie.On one hand,we should see that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is limited by the culture of language you use to translate.The native culture will select,stipulate,strength repel and depreciate the foreign culture,at the same time,and it will add its own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realize that transl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refore,the criticism to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judged from the view of history.An excellent translated text in certain district in some era is not really a good one in another area and history.

Let's see Seven,a famous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movie in1995.This movie tells a criminal tale with much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by using strong visual assault and dark and gloomy background:A mad murderer considers himself as the God,and then kills others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seven capital offenses in the Catholicism.The seven capital offenses refer to the seven faults which common people often make:gluttony,greed,sloth,lust,pride,envy and wrath.Seven,a very mystical numeral in religion(the full expression can be seen in Old Testament:the God create Adam in seven days;create Eve with the seventh rib of Adam;the original body of Satan is a fire dragon with seven heads),is everywhere in this movie:seven crimes,seven penalties;rains seven times;the whole tale happens in seven days;even the final result is decided at seven in the afternoon on the seventh day by the criminal,which suggests the sin and penalty of fatality.But,we can image that if we translate Seven into Chinese《七》simply,the Chinese audience can never have the same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approval.As a result,the movie title is translated into《七宗罪》when it performs in public,which points out the main line of the story and the most essential regional significance of'seven'.Thi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lassic example in embodying the informative value.

2.1.3 The aesthetic value princi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vie title should be free from the shackles of literal word to explore the esthetic nature of the movie,and create new connotation just like a craftsman.Therefore,we can use our nativ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work's artistic beauty of image,sensibility,and language 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original.The words seek to be melodious in pronunciation.Translator makes the movie's name read fluently and gracefully by rhythm,tonality and grades,which not only conveys inner ideas and feelings,but also enhances the aesthetic impact.As an tone language,Chinese is formed in cadenced and resonant melodious by tonality various from high to low,heavy to light,long to short and rapid to slow,to accurately express rich and exquisite sentiment.For instance,the movie's nameOutland was translated as《天外天》in cadence and rhyme-scheme,Courage Under Fire as《生死豪情》in cadence and Singing in the Rain as《雨中曲》in rhyme-scheme.The beauty of Chinese can be found in the examples above.In contrast,as an intonation language,arranged in different intonation,accent,light accent,and secondary accent,English can be graceful in rhyme.For example,the movie's name《芳草碧连天》(1987)are translated as 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大轮回》as The Wheel of Life.Both of the translations successfully exemplified English's charm in rhyme.

Alliteration and rhyming are the frequently used method to reach the music of the sound.They are often appearing in the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for example:Picture Perfect(现译:纯属虚构),Rock and Rule(现译:万世魔星),Limelight(现译:舞台生涯);英译片名:City Under Siege(汉语原名:兵临城下),Fight South and North(汉语原名:南征北战)等。The diction should be precise and proper,short and meaningful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udience.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translated works in our Chinese translator.For example:A Puzzlement of Love is translated as《情惑》,the Strange Tale《奇谈》,Intolerance《党同伐异》,which are plain and easy to understand.

Owing to the four-letter phases are short and vivid;they are often used in the 60 percent in the translation.For example:《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小鬼当家》(Home Alone),《阿甘正传》(Forest Gump)《偷天陷阱》(Entrapment),《亡命天涯》(the Fugitive),《护花倾情》(the Bodyguard),《翻译风波》(The Interpreter)and so on.

2.1.4 The commercial value principle

Movie is an art with both character of culture and character of commerce.Certainly,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mmercial factor when translate movie titles.The primary demand to translator is to grasp firmly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language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to create movie titles which audience loves to see and hear,so that it can lead to the approval from the audience,arouse the aesthetic joy and make the audience have strong desire to watch the film.

Commercial value also embodies in novel and eye-catching movie titles which are good at creating audience involvement in a film or play and playing up the ambience.

The other revelation of commercial value is the newness and marked ness to create the suspense and romance the atmosphere For example:It Happens One Night is translated as《一夜风流》,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the Net《网络惊魂》,which are very new and creative.While adventure film The Rock is translated as《勇闯夺命岛》in Mainland,《石破天惊》in Hong Kong,《绝地任务》in Taiwan which are all suited to the common and culture.In order to make out the two purposes,commercial value calls for creation.In the detailed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 often applies to epexegesis,conversion,extension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content of the movie and strengthen the inspiration.

2.2 Standards in translation

Four functions of movie title:1)fit in with the content of original movie,reflect the theme of original movie,help audience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original movie,give prominence to the style of original movie;2)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easy to remember;3)lay a feeling key note of movie,intensify the impact of the art to audience with strong emotion,breathtaking scene or dramatic ambience;4)conform to the language standard,as well suit to audience's appreciation habit;5)attract audience,increase the box-office income.

As a result,theoretical sustainment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is not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with'True to the original or writer'as its core,but the equality and unity to the original movie title in language,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

3 Methods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3.1 Common methods.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In the title translation,we should remai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original movie title in great ext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which is called literal translation.When the source language coincid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is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which is also the best method,accepted by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circle.Because this method remain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original movie title greatly,and sometimes its word order is same as the movie title.It is a great surprise that Chinese and English can reach the word to word in lots of translations.For example:America's Sweethearts(《美国甜心》),Six Days Seven Nights(《六天七夜》),Scent of Women(《女人香》)Water World(《水世界》),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Brave Heart(《勇敢的心》),True Lies(《真实的谎言》),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Modern Times(《摩登时代》),The First Blood(《第一滴血》),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莫斯科不相信眼泪》),New Man(《新人》),Pearl Harbor(《珍珠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The Princess Diaries(《公主的日记》),Love Story(《爱情故事》),Cider House Rules(《苹果酒屋的规则》).Other movie titles are also literal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ir overall consistence although they have some variances in word order and structure.For example:American Beauty(《美国大美人》),A Farewell To Arms(《向武器告别》),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ont(《西线无战事》)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On the Golden Pond(《金色池塘》)A Room with a View(《看得见风景的房间》)。To be attention,those movie titles adopted from the famous movie should near the original movie.For example:The God Father(《教父》),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This method can avoid the audience from feeling the strangeness to the movie;on the other hand,it can raise the fame of the movie depending on the famous works.

3.1.2 Free translation

The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translation of books.It is in fact a kind of ad translation,a kind of method that adds the meaning without in the original meaning because of the actual needs.Therefore,we just need to choose the proper meaning,not need to apply to the strict standards of"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The emphasis is to attract the audience at maximum in the accepted of translation.For example:Mr.Holland's Opus,which is a youth campus movie in America,tells a story of a common music teacher.Holland has taught for 30 years,and he has no fame and money.But his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him greatly.Someone liken him as a commander of symphony orchestra,and every student is his note,his opus.If we translate it literally,it should be《贺兰先生的作品》,but the《春风化雨》is more meaningful and deep,which fully exhibit this teacher's spirit of dedication.Because春风化雨is always liken to good education,and people can easily associate it with润物细无声(a sentence in an old Chinese poem).

3.1.3 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 language and culture,when we translate the movie title that are name of a person,place,substance,we can translate it according to its pronunciation first and add some word with its content in order to fully express the movie or tally with the habit of the target language,besides we translate them in well-known transliter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For example,Shrek《怪物史莱克》is certainly better than《史莱克》,because we don't know what Shrek is from the word,and“怪物”is not only vivid and interesting,but also stir the curiosity of the audience.The similar examples are Titanic(《泰坦尼克号》),Elizabeth(《伊莉莎白女王》),Tarzan(《人猿泰山》),Philadelphia(《费城故事》),Forrest Gump(《阿甘正传》),Joe Dirt(《乔德特历险记》),和Stuart Lit-tle(《小老鼠斯图尔特》).

3.1.4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remains certain component of the original title and adds some abstract of the content,which is the worst method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But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 title,this method is always applied because it i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in great extent to attract the audience.Faithfulness is the first principle.Between the translation of'faithful and plain'and the confused interpretation of'suit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the former is better.It is a well known method to combine the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The movie Mrs.Doubt fire tells a divorced man pretended as a fat woman to work in his ex-wife's horse in order to see his children everyday.The translated name《肥妈先生》is suitable to the comedy effect and shows his gender vividly.Ants is an American cartoon,which is a story that the ants kingdom is how to cooperate before the invasion of the enemy as a result get the success.《虫虫危机》is better than《蚂蚁》,because“虫虫”and“重重”are partial tone,which can make the audience curious and good feelings.There are many other excellent title translations;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The Bachelor(《亿万未婚夫》),Bandits(《完美盗贼》),The Fugitive(《亡命天涯》),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Speed(《生死时速》),The Net(《网络情缘》),First Knight(《剑侠风流》),The Piano(《钢琴别恋》),The Opposite of Sex《异性不相吸》,Blood and Sand(《碧血黄沙》),The Independence Day(《独立日烽火》),The Three Musketeers(《豪情三剑客》),She is So Lovely(《可人儿》),In the Hear of Night(《炎夜》),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Volcano(《地火危城》),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The Thomas Crown Affair(《天罗地网》)等。

3.2 Others.

3.2.1 To reform from 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 is inter-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It is means of introducing foreign country culture.When translate movie titles with strong cultural colors,some of them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Chinese.It can be extreme attractions for audiences if the translated terms are closely met with the audiences'expectations,aesthetic tastes and receivable faculties.It is better to translate Home Alone into《小鬼当家》than《独自在家》.Because小鬼’is a nickname in Chinese that often refers as clever and impish children,and the little boy in the movie is absolutely this type.Some other examples can be found are:Cliff Hanger as《绝巅雄风》,Die Hard as《虎胆龙威》,Epicenter as《浩劫惊魂》Twins as《龙兄鼠弟》,Sister Act as《修女也疯狂》,Bean as《憨豆先生》,Big Momma's House as《超级奶妈》,Small Time Crooks as《业余小偷》,Baby's Day Off as《超能塞豆隆》,Baby Geniuses as《强棒奶娃》,and Blue Streak as《笨贼妙探》,etc.

3.2.2 To adapt"four letter pattern"in order 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usage

Chinese has relatively more disyllables,while among the disyllables,Four-Word,between word and sentence,is more flexible and reads well.So the application of Four-Word is considered of great importance,and Four-Word occupies quite a few parts in the translations of movies'names.For instance,The Big Parade is translated as《战地之花》,Enter the Dragon as《龙虎争斗》,Who Framed Rabbit Roger as《兔子罗杰》.

3.2.3 Be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movie titles seldom are long sentence,while English ones are usually longer.As a result,when translate theseEnglish movie titles into Chinese,we usually only get their main idea and translate them succinctly,such as: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欲言又止》),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爱与死》),etc.

3.2.4 Foreignizational translation should remains foreign hue

In 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 is hard to avoid.Sometimes,we can translat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mov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title form.Meanwhile,it also has the colors of foreign countries,such as: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Titanic(《泰坦尼克号》),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etc.

4 Conclusion

From the samples above-mentioned,we can see that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is not to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original movie title,but to retain the informative value the cultural value,and the aesthetic value in real earnest,and lay stress on the commercial value properly,so as to accomplish the equality of function.

In a word,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are not constant.The regulations,rules and the applied conditions are changeabl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translational content,so the same of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Therefore,the research to the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real world so that it can enlarge the translational room of the movie title,and makes i livelier.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3]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8).

[4]Nida 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5]Nida 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E.J.Bill:Leiden,1982.

[6]何越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4).

[7]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毛发生.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第10篇

一、基本特点

作为精心构思的结晶, 片名异彩纷呈, 别具一格。归纳起来, 片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简洁精炼, 画龙点睛。例如《ANTS》《小蚁雄兵》《Bicentennial Man》《变人》等;名词性词组居多。例如《HAPPY FEET》《快乐的大脚》《THE RUNAWAY BRIDE》《逃跑的新娘》等;极具艺术性, 采用多种修辞使之生动形象。例如《Liar Liar》《大话王》中运用了重复, 《Life as a House》《重建人生》中运用了比喻;极具文化性, 利用习语、典故以及俚语等从不同侧面反映英美文化。例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SEVEN》《七宗罪》;极具商业性和感染力。例如《THE GODS MUST BE CRAZY》《上帝也疯狂》《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等。

二、功能特点

主要有信息、美感和祈使三种功能。片名能涵盖和折射电影内容, 使观众对内容一目了然, 心领神会。例如看到《MR.BEAN’S HOLIDAY》《憨豆的黄金周》的片名就能洞悉该片是令人捧腹的喜剧;精心构思的片名别出心裁, 令人赏心悦目。例如把《GONE WITH THE WIND》翻译成《乱世佳人》, 既符合剧情又具美感;片名故设悬疑, 引人入胜, 唤起观众观赏欲望。例如《DEATH RACE》《死亡飞车》的片名就成功地为影片蒙上一层神秘、恐怖、惊险的面纱, 大大增加了该片的吸引力。

三、翻译理论

如何把片名翻译得恰如其分, 学者们众说纷纭。在众多理论中, 归化和异化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在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看来, 归化就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 把国外的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文化之中”;异化则是“离经叛道地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 把读者送到外国去。”例如, 《DIE HARD》《虎胆龙威》《LOVE ACTUALLY》《真爱至上》是归化的典范, 而《TITINIC》《泰坦尼克号》《PRINCESS DIARY》《公主日记》则是异化的产物。

四、翻译原则

(一) 信息性。应把与电影息息相关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

观众, 使观众更好地解读影片。同时, 应与影片语气和风格保持一致, 使观众阅读片名后可依据个人兴趣、喜好和品味对是否观赏影片做出正确抉择。《MASK》如果不译成《变相怪杰》就不能更好表现影片主旨, 因为面具并不是该片浓墨重彩的重点, 面具带给一个老实本分却无法掌控自己生活和欲望的人的诸多不平凡并几近神奇的经历则是该片核心所在。

(二) 文化性。

要体现文化价值。例如, 如果不了解天主教的七大死罪, 就无法得到《SEVEN》《七宗罪》这样贴切的翻译;同时, 如果不知道“CUCKOO’S NEST”英文意思是疯人院, 电影《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的翻译就会贻笑大方。

(三) 美学性。

要讲求达意传神。例如《T H E BODYGUARD》如译成《保镖》则失去了《护花倾情》的柔情和美感。同时, 如果把《Waterloo Bridge》译成《滑铁卢桥》, 不仅死板生硬, 同时也无法生动地折射片中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

(四) 商业性。

要兼顾商业性需求。例如, 《I T HAPPENED ONE NIGHT》如译成《发生在那一天》则平淡无奇, 译成《一夜风流》会引发观众无限遐想。另外, 《The Rock》的翻译《石破天惊》绝对是个绝好的选择。反之, 如直译成《岩石》就会与情节大相径庭, 而《石破天惊》却赋予该片神秘感和感染力。

五、翻译策略

常见翻译法有直译, 意译, 音译和另译。例如, 《JANE EYRE》《简爱》为直译, 《GHOST》《人鬼情未了》为意译,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为音译;《The Italian Job》《偷天换日》为另译。有时, 一部电影可有多种翻译形式, 例如, 把《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译成《麦迪逊之桥》就是直译, 而译成《廊桥遗梦》则是另译。

六、结语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和艺术创造的过程, 同时必然是复杂并讲求灵活的过程。在实际翻译中不要期望有万能模式。如果想使我们的翻译技巧达到炉火纯青、驾驭自如的地步,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并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才能实现。只有对英文电影片名的基本特点、功能特点及翻译理论做到烂熟于胸, 对翻译策略运用得游刃有余, 我们才能期待会成功地翻译出精品来。

参考文献

[1]於奇.电影市场化翻译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3) :58-61.

论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改写 第11篇

一、改写理论概述

西方在进入 20 世纪下半叶以后,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或对文体风格、翻译标准等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从各个领域切入到翻译研究中来,实现了从“语言研究”到“文化转向”的转变。[1]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安德烈勒菲弗尔在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折射理论,“折射”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1990年,勒菲弗尔与英国学者巴斯奈特合编《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明确指出:“翻译是对原始文本的改写,所有的改写都反映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之后,他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对改写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归结了翻译是由内外两个因素控制的——内因是由包括由批评家、评论家、教师、翻译者组成的专业人士(professional)造成的,他们会改写文本使之符合特定时代特定地点的诗学和意识形态;外因则来自于所谓的赞助者(patronage),他们通常对意识形态感兴趣。[2]

改写理论打破原文本的神圣地位,提升了译本的地位,肯定了翻译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影响下的改写,译者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权利,因此各种译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改写理论将翻译置于整个文化系统进行研究,拓宽了翻译的研究领域。

二、电影片名改写研究现状

片名翻译是一项任重道远而又意义深远的任务,自上个世纪西片引入中国,学者们便开始对片名翻译进行研究。1984年,敏雷在《漫谈外国电影片名的汉译》一文中提到电影译法有直译、意译,意译又包括改译和另译[3],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吴敏,1995;林秋云,1996;宁之寿,1997;何宁,1998)研究的重心就集中在直译、音译、意译等译法方面。这些学者的研究,分析了片名的翻译技巧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原片内容的忠实。林秋云(1996)认为,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译法,都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即以“母体”为据实施移译。[4]

随着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影视翻译类研究的切入点也愈来愈多。近几年有学者将改写理论独立提出将其运用于译名翻译研究。刘琴(2008)指出,汉英两种文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像产品一样对英文电影片名进行“本土化”调整——改写,是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两国文化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冲突,能够有效地扩大英文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5]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运用改写理论进行片名翻译的研究都比较笼统,本文进一步细分改写理论中的因素,将意识形态分为经济、道德、伦理三个方面,将诗学分为四字格、古诗词、流行语三个方面,用实例佐证这几个方面的片名翻译。

三、意识形态对译名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勒菲弗尔认为,代表某一文化或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赞助人确立了一套具决定性作用的意识形态价值参数,文学家就在这些参数的影响或者说限制下进行翻译。它不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更像引导行动的形态、惯例、信仰形成的格子型图案。

翻译表面上看似单纯的文字转换,本质上其实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6]片名翻译亦然。意识形态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各方面限制和引导电影名译者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译名方向。

(一)经济因素

意识形态是依赖经济基础而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在意识中的表现。在当前商业化大环境下,对于电影商来说,经济因素占据着首要的地位。五花八门的电影上映,首先考虑的是片名娱乐性和通俗性,以吸引观众。

许多外国电影名措词简单,发行方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其进行了改写。例如,Saw译为《电锯惊魂》,Triangle译为《恐怖游轮》,Cube译为《心慌方》,The Matrix翻译为《22世纪杀人网络》,特意用“惊”“魔”“杀人”“恐怖”“心慌”等字眼制造氛围,凸显电影类型。

(二)道德伦理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常常带来不同的伦理道德体系。译者受本土伦理道德约束,这种影响常常会反映在他们的译名中。中国大陆深受儒学礼教熏陶,在“存天理灭人欲”思维的影响下,对“性”“欲望”方面比较含蓄保守,因而译者翻译时会尽量避免使用暧昧情色的字眼。

It Happened One Night可以译成“一夜情”,但是译者还是选用《一夜风流》,“风流”在古代多为褒义,现在虽然有了贬义之义,但这种改写依然使得译名不那么轻浮。还有,Boogie Nights译为《不羁夜》,“不羁”一词较为含蓄。可以说,关于“情欲”“性”等的字眼都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因此是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大陆译名中的。

(三)宗教

宗教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导致文化冲突,这也是翻译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多数的美国人信仰基督教,而国人信仰道教、佛教偏多,因而对西方宗教里的一些词汇通常是一头雾水。所以当西方这种宗教因素反映在影视作品中时,发行方通常会对片名进行一些改动以符合国内观众的认知。

当对涉及宗教因素的片名进行翻译时,译者通常会添加一些信息或者用本土意象来代替。例如,Seven在西方人看来,或许可以直接联想到《失乐园》中提及的基督教的七重罪孽,可若是国内直接翻译为《七》,观众完全不明就里,因此增译为《七宗罪》。而在翻译Clash of the titans时,《诸神之战》《人神魔战》《超世纪封神榜》诸个译名都特意避开了希腊神话中古老神族“titan”的翻译,直接使用本土文化中的“神”来代替。

四、主流诗学对译名的影响

诗学概念最早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勒菲弗尔认为“诗学”可以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文学手法、文体、主题、原型人物、情景与特征;二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7]译者在我国本土诗学影响下对译名进行大胆而别出心裁的改写,通常会使之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需求。当然,翻译的诗学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文学界出现新的先锋文学形式,诗学风格便为之大变,译者也会“追风”而上,将诗学新风吹送到译语世界。[8]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之前译者改写的译名更具古典美,当今译名渐渐走向直译这条路,或者说更具当代诗学色彩。

(一)运用四字格进行改写

四字格是汉字中常用的词语组合现象,包括成语、固定词语和其他非固定四字词语。四字格从音律上来说,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从结构上来说,简洁工整,符合中国人对对称美的审美需求,是本土诗学的鲜明特色之一。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极度偏好四字格的,这也解释了大部分的外文电影翻译过来都利用了四字格形式进行改写。

Random Harvest本可以直译为“意外收获”,但这样明显呆板无味。译者考虑到电影内容,用“鸳梦重温”进行大胆的改写,“鸳梦”即“鸳鸯梦”,出自《鹧鸪天》的“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馀蛱蝶图”,比喻夫妻或情人相会的梦境。“鸳梦重温”就是彼此重新感受过去的美好时光,这与电影内容“找回因丢失了记忆而失去的爱情”正好契合。不得不说,这种改写是绝妙的,用词简练,意蕴悠远,符合当时民众的审美。除此以外,《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琼宫恨史》(Queen Christina)、《梦断花都》(Moulin Rouge)、《空谷芳草》(The Valley of Decision)、《美凤夺鸾》(It Started with Eve)等等译名也都可以体现这一诗学特点。

当代电影译者褪去了那股动辄就来“梦”“春”“艳”的“浪漫”情怀,但一些成语或词语在我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翻译时还是会不自觉地套用四字格。例如在翻译Enemy at the Gates时,译者可以轻易在汉语中找到平行文本《兵临城下》或《大敌当前》,就算Flipped就没有合适的对应词,只能隐隐感觉这是表示青春萌动、心绪波动的感觉,译者也能联想到“怦然心动”并以此作为译名进行改写。

若是现成的词语不足于表达影片的主题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用四字成语进行改动也是可以的,比如在Planes,Trains and Automobiles的各译名中,改写过的译名《一路顺疯》比《飞机,火车和汽车》更能体现这是一场疯狂而无厘头的旅途冒险。《艳倒群雌》(To Wong Foo)、《窈窕奶爸》(Mrs.Doubtfire)、《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d)、《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等译名虽然不是原词,但这种改写却是创新而俏皮。

(二)化用古诗词进行改写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深厚,诗词典故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文学形式。在翻译时若是用古诗词进行改写,相当于将传统古典美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初看可能有些怪异滑稽,但可能恰恰带来一些经典译名,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

The Quiet Man描述了一个拳王隐居后回到爱尔兰乡村,在友好热情的邻居陪伴下,开始了骑马钓鱼打架的简单生活。中文译名为《蓬门今始为君开》,来自杜甫的《客居》,也是诗人在久经离乱,草堂建成后所作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此处改写找到了两种文化共通处,赋予了译名一种独特的美。

《暧暧内含光》(Eter 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英文片名来自Alexander Pope的长诗Eloisa to Abelard。而中文译名则源自汉代崔瑗的《座右铭》“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两个译名分别取自中英文的诗词,巧妙对应,韵味绝非直译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一语可以道尽。

除此两例外,还有大量富有本土诗学色彩的译名。《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相逢何必曾相识》(John and Mary)、《除却巫山不是云》(Forever Amber)、《花开蝶满枝》(Easter Parade)、《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仙乐飘飘处处闻》(The Sound of Music),这类化用诗词的改写都是绝妙的。

(三)运用流行语进行改写

译者对原作的诗学进行改头换面还受到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文学形式的影响。[7]随着网络的发展,流行语成了当代一种词汇现象,对当代文学、日常交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运用流行语对片名改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给片名添加一种幽默、调侃的感觉。

比如,Sucker punch的译名除了《美少女特工队》外,还有翻译为《杀客同萌》《暴走萝莉》的,“萌”“萝莉”都是近期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将这些词运用到译名中体现了鲜明的当下诗学特征。

结语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片名的翻译不仅仅是机械的文字转换。在直译原片名不妥的情况下,译者常常颠覆“忠实”,进行叛逆性创造,这种在本土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影响下的改写或者创造,绝不是译者主观的增译或减译,而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在评价一个译名的时候,应忌用“好坏”去评判,而是应从本土地域文化的角度去判断适宜不适宜。

[1][7]谢天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110-116.

[2]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5.

[3]敏雷.漫谈外国电影片名的汉译[J].中国翻译,1984(8):35-36.

[4]林秋云.外国电影片名翻译简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6(3):13-16.

[5]刘琴.改写法在电影片名英译汉中的应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8(7):80-81.

[6]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5):16-23.

电影片名翻译的得体性 第12篇

翻译不得体的两个主要原因:

电影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 也是人们了解异语文化的重要窗口。优秀的影视片名对商家有广告效应, 对观众有导视效应, 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影片内容、揭示主题。著名翻译家奈达指出:理想的翻译是指将源语言转化为目的语言, 并在转化过程中保留语言文体的语义和语体的对应 (2001:66) 。刘宓庆先生在《当代翻译理论》一书里说过“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 从社会效益的观点出发, 我们必须恪守目的语与原语的对应问题” (2003:50) 。很显然, 这些名家就是在告诉我们, 翻译的首要问题是译语要反映原语的主要内容, 否则就不是得体的翻译, 比如《一夜风流》这样的译名, 显然成了只为追求经济效益, 吸引观众眼球, 最终误导观众的不得体的翻译。笔者认为出现这种不得体翻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忽视影片的信息性

好的片名应该与内容完美统一, 它要求片名切合影片的内容, 反映影片的主题, 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 并能突出影片的风格, 达到观众对影片的心理预期。这就要求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 做到翻译标题形式内容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实现所谓的信息价值原则。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已被翻译界广泛接受。“信”即“符合原内容”忠实于原片剧情, 是翻译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达”即符合译文表达习惯;“雅”就是在文字锤炼上下功夫, 使译文凝炼、生动, 具有高度概括性。然而目前很多电影片名翻译没能严格遵照这个标准, 只为了达到盈利目的, 不惜采取媚俗之态。包惠南先生也曾在《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总结过当今电影片名翻译的一些不良现象:“大”字当头、“血”字飞溅、“魔鬼”出没、“情”意外露。最终带给观众的是严重的失落感和被愚弄感。

2 译者文化素养欠缺

“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 但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王佐良, 2003:1) 。王佐良先生的话充分体现了译者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即熟练掌握原语和目的语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从翻译的角度看, 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译本的质量。金隄也指出, 译者在理解原文时不论遇到什么障碍, 都不能不顾及原文内部的逻辑和有关的文化背景, 必须深入其内, 才可能求得恰如其分的理解 (2002:190) 。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影片主题理解的不透彻都可能造成翻译的不得体。如下列英语中是习语的电影:“First Blood”一直被误译为《第一滴血》, 实为“首战告捷”;影片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被译为《飞越杜鹃窝》, 应为《飞越疯人院》;“Hobson’s Choice”《别无选择》, 也有一直用颠倒了原片的内容的英译名《霍布逊的选择》。上述译名都因为有些译者不懂原语中的习语和文化所致。

所以, 得体的译名首先要给观众以准确的信息, 然后才考虑商业价值。若只考虑商业价值就会出现令人费解或与情节相差甚远的片名, 使观众对影片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 进而误导观众。另外, 译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修养对片名翻译也相当重要, 没有对原语和目的语及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就很难有高质量的翻译。电影片名如同标签, 肩负着帮助人们理解影片的重任, 得体的片名首先要概括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提高审美愉悦、吸引观众, 以此来达到商业价值的目标。所以片名的翻译应同时兼顾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2.1 信息首要性原则

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片名翻译要考虑影片的原名, 切合影片的内容, 反映影片的主题, 突出影片的风格, 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原片。就影视片名的翻译, 包惠南认为, 译名既要符合语言规范, 又要富有艺术魅力, 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 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 (2003:92) 。也就是说, 片名的翻译要求译文的思想内容与原文一致, 给观众提供忠实的信息。如《卧虎藏龙》译为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 《非诚勿扰》 (If You are the Other One) , 美国电视剧 (Weeds) 译为《单身毒妈》, 电影 (Gone with the Wind) 《飘》等经典译名都忠实的反映了原片的内容, 为观众提供了必要信息, 使观众能够以此来预见影片内容。

2.2 文化重要性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每种文化都反映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奈达曾经说过,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避免的反映其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译名可遵循以下两种翻译法:

1) 异化翻译法把观众送到外国去

异化翻译法是美国翻译家韦努狄 (Venuti) 在1995年提出的, 指生成目标语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方法。也就是把观众送到外国去。 (转引《翻译研究词典》2005:79) 如影片“seven”, 讲述一个与圣经有关的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逐条杀人。Seven在宗教上是非常神秘的数字。同样“七巧板”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充分体现, 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 结局也是第七天的下午七时, 无处不在的“七”暗示宿命的罪与罚。如果汉译为《七》, 中国观众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 译名《七宗罪》点明故事主线和宗教寓意, 可谓文化价值中异化翻译的经典范例。

中文电影《日照重庆》告知了影片拍摄的两个地点:日照市和重庆市 (而不是日光照耀重庆) 。英译为 (Chongqing Blues) , 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 这恰好反映了片中男主人公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因成疑犯而被警察击毙了的消息后, 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的灰暗心情。从文化的角度看, (Chongqing Blues) 反映了影片的主题。

2) 归化翻译法把原作者请过来

归化翻译法也是韦努狄在1995年提出的, 他指出翻译中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 以使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体的陌生感降到最低, 它是英美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翻译方法。异语电影反映了不同文化, 为了让观众更好了解片名的信息性原则, 归化有时是最佳选择。也就是把原作者请到译语文化中来 (转引《翻译研究词典》2005:59)

如经典名片“Waterloo Bridge”, 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战争中相遇、相知、相爱, 却被残酷的现实分开, 最后走投无路的女主人公选择在两人相遇的滑铁卢桥上结束自己生命的故事。若望文生义地译成“滑铁卢桥”, 观众会误以为是有关拿破仑的电影。若借用“魂断蓝桥”的典故 (在中国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 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这样不仅符合原片名的内容, 而且使中国观众很容易接受, 可谓是电影片名中归化翻译的典范。

电影“Lolita”, 源自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1955年出版的小说。这部后来被誉为“当代文学里程碑”的名作, 却长期被列为禁书, 受到广泛而持久的非议, 音译为《洛丽塔》, 电影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此名出自一个典故, 说北宋有一位叫张先的官员, 80岁的时娶了一位18岁的小妾, 好友苏东坡做了一首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此后, “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的委婉说法。“Lolita”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真实的反映了此片的主题。不愧是电影译名归化翻译之一绝。

3) 经济普遍性原则

经济就是节约、节俭, 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经济原则, 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 或用尽可能少的劳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成果的原则。

影片要占领市场, 除了影片内容有吸引力, 引人入胜的情节, 还需要简洁优美、生动形象的片名, 这就是市场经济性原则。观众对影片的了解首先来自于片名, 片名的经济原则表现为:译名的新颖别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能在最短时间里吸引观众。如《唐山大地震》译为“Aftershock”, 《赵氏孤儿》译为“Sacrifice”, 电视剧“Break Prison”大陆译名《越狱》比香港译名《翻墙总动员》更简洁易懂。“Sound of Music”台湾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 复杂而且令人费解。后大陆译为《音乐之声》, 简洁明了直入主题、简练、易记符合经济性原则。

3 结束语

片名作为影片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概括, 必须与影片的内容息息相关。作为译者必须对影片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准确把握影片的内容和主题, 同时译者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这样才可能得到一个与影片浑然一体的片名。

摘要:该文从《一夜风流》和《罗马假日》两部电影译名着手, 分析了当前有些电影片名翻译不得体的两个主要原因:忽视影片的信息性, 译者文化素养的欠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片名翻译的三原则:信息首要性原则、文化重要性原则、经济普遍性原则。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得体性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4]胡荀.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7.

[5]漫谈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EB/OL].http://www.wm menglish.com, 2006.

[6]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7]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8]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9]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精选12篇)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第1篇电影作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传播的工具, 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