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精选6篇)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 第1篇

浅谈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

摘要

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作为通信网的核心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已经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通信业务需求。但是,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要实现通信技术的进步,就离不开现代通信交换技术快速发展。现代交换技术是在交换通信网中实现数据传输必不可少环节,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受限于终端设备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也要依赖于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是决定了网络的性能以及能够向用户提供何种服务。目前,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要求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种类的业务,而传统的交换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用户对于各种新业务的要求,因此各种交换技术应运而生,以满足人们对不同的业务的要求。在未来,多个方向的可扩展特性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交换技术则将会作为关键技术来承载这种可扩展特性。在规模、功能、性能、安全和服务等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可扩展特性会成为将来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一种显著特征,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速度和应用快速发展。但是现有的体系仍有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网络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交换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交换技术不断的被引入通信网中,现代交换原理日新月异,交换技术的更新将是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关键性技术。

关键词:通信网络;交换技术

Abstract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witching technology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evolution and the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av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fferent needs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people for broadband and business requirements are also growing rapidly;to achieve the progress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e cannot do without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Modern switching technology is to exchange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realize the data transmission is essential link,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terminal equipment technology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lso depend on the modern switching technology.Exchange 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and can provide the service to the user.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eople demand the network to provide more kinds of service, but the traditional switching technology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user requirements for a variety of new business, so various switching technology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business.In the future, be extended multi direc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exchange will be as the key technology to carrying the scalable characteristics.Have a good scalability of the future will become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ternet architecture in the scale, function, performance, security and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make the Internet speed and applic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But the existing system is still inadequate,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n network.Modern switching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various switch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use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hange rapidly, modern switching principle, exchange technology updates will be the key technology of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s;exchange technique

1.通信网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

简单的电话通信技术出现不久,人们便认识到,在所有用户之问架设直达的线路对通信线路的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必须依靠交换机实现用户之问的互连.交换即转接,是在交换通信网中实现数据传输必不可少的技术.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交换技术的发展经过了电路交换(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包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宽带IP网络技术等.现代的数据通信随着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通信业务提供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不断受到新兴业务的挑战.人们要求所有的通信网络服务商能够提供具有多感觉信息源、交互式和同步性等特点的多媒体业务.目前,在宽带数据通信网技术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即ATM和IP技术,采用这两种技术构建宽带数据网络分别为ATM网络和IP网络。

(1)ATM网络技术

20世纪70年代,ITU—T提出建立ISDN,是由电话IDN(综合数字网)发展起来的一个网络,ATM交换技术是针对后来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需求而提出的.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在ATM中,每个时隙没有确定的占有者,各信道根据通信量的大小和排队规则来占有时隙,每个时隙就相当于一个分组,即信元.ATM是一种独立于终端和业务,而向连接的通用信息传输和交换体制。

(2)宽带IP网络技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IP业务正以指数速率迅速增长.正是由于IP的不断发展,为通信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一方面,由于INTERNET的迅速发展,IP向传统电信业务的渗透和传统电信业务与IP融合的步伐正大大地加快.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由于不是针对基本分组的业务,其复杂的时分复用方法、语音编码和64kb/s的交换速率等已不能适应未来以数据业务量为主的网络要求.另一方面,光纤传输正在快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应用,光纤传输由PDH走向SDH,SDH系列设备已经大量采用;DWDN(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更进一步经济有效地增加了光纤容量,DWDN系列的开发利用为TNTERNET宽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3)ATM网络与IP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适合我国21世纪网络技术的重要因素,主要从网络开销、网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资金的有效利用及成熟技术的进一步挖潜等几方面考虑.现有的两种较为成熟和运用广泛的ATM网络和1P网络技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单一发展任何一种而舍弃另一种都是不科学和不经济的.把最先进的ATM技术和最普及的IP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ATM网络承载IP业务的方法,用以实现多媒体通信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从MPI。S网络技术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可能。

2.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的现状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太网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深入,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超速发展。不但局域网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千兆以太网也逐渐变得普遍起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们越来越注重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和成本的降低,而这些因素离不开使用哪一种组网技术;设备厂商则在不损害用户网络功能实现和利益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可观的利润。关于组网,现有已经成熟的传统的第2 层交换技术,和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 层交换技术,还有具有高网络服务水平的第7 层交换技术。第2 层交换技术比较传统,是狭义单一的,它只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转发。第2 层交换技术大多用于小型局域网,机器数量保持在二、三十台以下才是安全的网络环境,因为此时广播包影响很小,快速交换功能和多个接入端口以及价格的低廉这三种第2 层交换技术所具有的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小型网络用户使用的问题。

3.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的重要内容

(1)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

为了解决广播域的问题,1997 年第一次出现了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 层交换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构建多业务融合网络的主力军。使用大型局域网,会加大广播风暴的危害,为了减小其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者是地域来划分,分为多个小局域网,这样就可以减小一定的广播风暴的危害。如果这时候只使用第2 层交换技术,则不能实现子网间的大量互访。由第3 层交换技术改进而来的3 层交换机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到今天,第3 层交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在网络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层交换技术

能够逐层解开每一个数据包的每层封装,同时识别出应用层的信息,就是第7 层交换技术所具有的功能。现在,许多服务提供商关注的焦点渐渐转移到如何充分利用宽带资源和如何管理互联网上的应用、内容。为了管理决传输层到应用层的网络技术,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 层交换技术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 层交换技术能够很的处理网络应用层数据的转发,能够使网络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互联网越来越智能化,也能使网络管理者有更低的成本去优化网络资源。无论是企业到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销售的无人自动化、联机客户支持、人事的建设和规划、客户服务、防火墙负载均衡、宽带的管理以及智能过滤内容等方面,具有网络服务功能的第7 层交换技均可以涉猎,并且大有用处。

(3)程控交换技术。

程控交换技术是指人们用专门的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以程控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它由程序控制,是由时分复网络进行物理上电路交换的一种电话接续交换设备。常见结构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或两者结合。技术指标有很多,主要BHCA/呼损接通率,无故障间隔时间等。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组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向基于IP 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4)程控交换软件技术。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拥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准确的软交换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主要设备之一,各网络运行商在组建新的网络的时候,应当虑到与其他传统网络的互通,应当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网络结构,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结构。在一些省份,软交换技术已经在网络中开始运行使用。并且在最近几年内,已经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发展,使用者都渐渐遗弃了以往的那种不完善的网络技术,开始学习现有的完善的快捷方便的应用性网络。与传统的、老式的网络技术相比而言,软交换技术不仅可以高负荷使用,而且面对一些重大的,罕见的问题,也都能有效的快速的分析整理并得出解决的方案方法。这就使公司企业的日常业务办理速度得到有效的加快。当然质量也越加提升,也正是如此,使得该项技术能快速的占领市场,并且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领域。

(5)交换技术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ATM 技术发展背景通信的目的在于传递消息,一个通信系统的建立就如同一项工程,为消息的拥有者与需求者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当今社会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人们对通信的需求量不压对食品的需求量,所以大规模通信网络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大规模的通信网实现更多互联用户进行消息的传递与资源的共享。所谓通信网,它是集合众多的通信系统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覆盖面更广的通信领域。通过通信网我们可实现更多用户在更宽地狱的信息交流。如因特网,该网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它允许大量用户对信件、文件、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交换。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在数字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简称B-ISDN(broadband 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network)。B-ISDN 是在ISDN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业务,不但包括连续型业务,还应包括突发型宽带业务,其业务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包括速率不大于64kbit/s 的窄带业务(如语音、传真),宽带分配型业务(广播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宽带交互型通信业务(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宽带突发型业务(高速数据)等。能在同一网路中支持范围广泛的声音、图象和数据的应用。ATM 不仅能把话音、数据、图象等各种业务都综合到一个网内,它还具有实现带宽动态分配和多媒体通信的优点。ATM 宽带交换是实现B-ISDN 的关键和核心。通信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交换技术在数据通信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的今天,学习、了解和掌握交换与通信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4.现代通信网络结构及其协议

IP通信网可分为4层:第一层:通信基础网;第二层:数据网(L2数据网);第三层:IP网(L3数据网);第四层:应用层。

通信网协议:

(1)公用X.25分组网(PSPDN)

我国早在1988年就开通了公用X.25分组交换网。该网由一个网管中心(NMC)、3个节点交换机(NS)和8个远程集中器(RCU)组成。在NS之间、NS与RCU之间采用速率为9.6kbit/s的中继电路互连,使用X.25规程。随着计算机联网业务的发

展,1995年建成了包括32个节点机的新分组交换骨干网,后几经扩容。X.25分组网曾作为早期IP网的基础网络。X.25分组网适用于通信线路误码率高的情况下接入低速(64Kbit/s以下)数据。目前主要向对数据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商业、银行、股票等行业提供低速联网业务和虚拟低速专网业务。

(2)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利用传送网中的E1分支传输线路和节点DXC1/0设备,可组成一个DDN网。该网提供N×64kbit/s~2Mbit/s的数据业务。公用DDN网属TDM电路交换网,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中、低速数据通道。公用DDN网的主要应用为提供专线(包括Internet的接入专线、局域网互联专线等)、专网,也可作为X.25网、帧中继网、电信支撑网等的基础网络。

(3)帧中继(FR)网

光缆大规模的敷设,极大地提高了传输电路的质量,原有低速、低效、高延时的X.25分组交换技术逐步让位于帧中继技术,帧中继亦称为简化的X.25技术。与X.25分组技术相比较,帧中继取消了各转接点的纠错、重发等环节,提高了速率,降低了电路的时延。和DDN网相似,帧中继一般采用固定和半固定连接方式。由于帧中继具有动态带宽分配功能,所以比固定带宽的DDN更适合突发性的数据业务。目前帧中继网主要用作租用虚电路(包括局域网互联、Internet高速接入等)、虚拟专网和作为IP骨干网的基础网络。

(4)ATM网和B-ISDN

ATM原是为宽带综合业务网(B-ISDN)而设计的。该技术采用定长53Byte的ATM信元作为传输、复用、交换的基本数据单元,具有流量控制、保证服务质量(QoS)、支持多种业务等特点,可作为B-ISDN的基础网络。B-ISDN建立在ATM网络平台上,如图4所示,其骨干节点采用ATM骨干交换机,接入节点采用ATM接入交换机。ATM接入交换机通过ATM适配层提供FR、电路仿真E1/E

3、Ethernet、X.25等业务接口,可提供Internet高速接入、局域网互联、话音、高清晰度电视、点播电视、会议电视、远程教学等多种宽带业务应用。

5.通信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研究交换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和相关算法,主要就是为了对交换技术进行研究。交换网络大致由单级交换结构和多级交换结构两种结构构成。开放式的,基于标准化和数据包化的体系结构渐渐会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全新的定义,这也是为了开发更多更有效的应用和业务功能,与此同时还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而且,因为业务环境的变化不定,所以导致运营商不敢轻易地做出决策是否进行网络升级或者进行演变,必须小心谨慎。为了能给运营商带来利润效益,交换技术推广厂商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规模,是研究交换技术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势必就要加大对此项目的研究,在将来可能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多级交换结构取代单级交换结构;

(2)减轻多级交换结构内部阻塞;

(3)搭建更大规模的交换网络。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不断来改进和完善。据反映,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正渐渐成熟并且走向稳定。相信交换技术也会在不断演变的网络技术和业务开发过程中发展起来。而且,在将来的业务运营和竞争中,差异化的运营商也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结与感想

现阶段,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公用通信网和各类专网包括电力专用通信网中都有应用前景。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快。交换技术变得更加智能化,为了实现成本的降低,以及使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和易扩展得到保障,交换技术从最初的第2 层交换技术发展到第3 层交换技术,再到现在的第7 层交换技术,仍然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相信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也离我们不远了。虽然存在问题但不会阻碍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反而会一起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断积极试验,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传统的交换通信技术向下一代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交换技术将是下一代通信的关键性技术,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有了很高的技术提升,为网络的演进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劳文薇.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M].电子工业出版,2003.6.[3] 卞佳丽.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 李城恕.无线网络通信的组网方式及发展趋势.[5] 徐继仁.综述通信网的现状与未来.2014(5).[6] 冯慧斌,翁莹晶.基于应用驱动的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11.[7] 吴文敬.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01).[8] 维基百科.七号信令系统.自由的百科全书,2001.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 第2篇

电信交换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是电信行业核心中的核心,分组交换网发展趋势使我国电信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切都预示着电信交换工程师将大有作为。目录

1、职业定义

2、工作内容

3、从业素质要求

4、薪酬状

5、职

6、职

7、职

8、电

职业定义

电信交换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是电信行业核心的核心,分组交换网发展趋势使我国电信

迈进一大步。这一切都预示着电信交换工程师大有作为,电信交换工程师是从事电话交换、话音信息平台、ATM和IP交换、智能网系统及信令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TOP

工作内容

电信交换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与搭建;负责交换机设备系统的使用服务,包括设备的开通、调

测、扩容、升级、割接等;跟踪分析并优化各项指标,准确分析与排除各种复杂故障;熟悉电话交换网、信令网、智能网、语音服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掌握各系统的运营维护指标与验收标准,对网络进行管理;熟练使用各种命令修改相应的用户数据;能够迅速处理交换系统各种紧急故障,提出改进维护的技术措施;能够对交换网的规划设计、扩容系统及集成、交换设备改造等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并能提供技术支持。

TOP

从业素质要求

要求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掌握GSM/CDMA MSC的工作原理;

具备扎实的电信网络知识,熟悉GSM/3G系统原理;熟悉No.7信令,TCP/IP协议。熟悉交换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熟悉软交换架构,了解H.248、BICC以及RANAP协议;具有较强的网络和协议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精通Linux系统,熟悉备份存储和安全方面的软件硬件;熟悉数据库(oracle和SQLServer)技术;有一定的网络产品、设备整合能力,熟悉相关厂家的设备;熟悉电信运营市场的业务需求。

电信交换工程师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及技术沟通能力;英

语阅读能力强,大学四级以上;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档组织能力,能独立完成全部或部分应标文档制作;工作踏实积极上进肯吃苦;勇于创新及钻研、工作认真负责且细心。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身体健康,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要求。

TOP

薪酬状况

电信交换工程师的一般月薪范围在2500-8000元之间。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拥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的起薪大概在2500-3000元之间,拥有3-5年工作经验者的月薪大约会在3000-8000元左右,本科学历者的月薪会在这个基础上多出500-1000元左右,其他二线城市要略低于这个薪金水平;从企业性质及规模的角度看,一些知名外企和大型国企的月薪通常在4000-8000元之间,一般的中小型私企的月薪多集中在2500-4000元之间。总体而

言,从业者的工作经验和企业的性质是影响薪酬高低的关键因素。

TOP

职业现状和前景

电信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为电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为包括通信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

近几年我国电信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但各种电信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将进一步刺激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今后几年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稳步扩大。预计2004~2008年电信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0%~14%的增长速度。

近几年随着电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用户消费意识在电信市场的竞争中逐步形成并日益成熟。用户的消费越来越个性化,用户对电信企业提供的业务品种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更加明显。电信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消费心理的成熟既为电信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又对电信企业迅速提升竞争力提出了挑战。

电信交换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是电信行业核心的核心,分组交换网发展趋势使我国电信迈进一大步。这一切都预示着电信交换工程师大有作为。

TOP

职业发展途径

刚刚入职电信交换工程师的大学生可以先从基本岗位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在加强技术学习的同时培养管理能力,努力向既有专业技术、又有领导能力的工程技术主管这一紧缺人才的方向发展。

通信工程师一般分为三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从业者可拾级而上,不断追求行业内的晋升。同时,电信交换工程师还有望进一步接受更为专业且实践性更强的技术培训,得到跟世界顶级运营商正面交流和接触的工作机会,从而,逐步朝着技术经理、IT项目经理等方向发展。

TOP

职业认证

助理通信工程师

申报助理通信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从事通信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

(二)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通信工程专 业工作满3年;

(三)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后,从事通信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

(四)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五)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通信工程师

申报通信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通信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满5年;

(二)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后,从事通信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满4年;

(三)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通信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满2年;

(四)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从事通信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满1年;

(五)取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博士学位。

高级通信工程师

申报高级通信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人员,必须取得由信息产业部统一组织的通信工程师资格证书,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获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资格后,从事通信专业工作满6年;

(二)获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资格后,从事通信专业工作满5年;

(三)获得通信及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资格后,从事通信专业工作满4年;

(四)获得通信及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或讲师资格后,从事通信专业工作满2年。

TOP

电信交换技术介绍

1.综合交换机技术

虽然ATM技术没有让人们实现“综合业务”的梦想,但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试图实现在一个网络上提供各种业务,电信运营商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尽量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首先提出的技术就是综合交换机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进行改造,来达到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宽带交换(包括ATM交换和IP交换)的目的。许多厂家也先后开发了综合交换机,并且相关的行业标准《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也已经制定和颁布。综合交换机具有窄带交换机的功能,同时还要具有宽带交换机的功能。目前的综合交换机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混合交换节点的方式,在交换机内部配置有多个独立交换矩阵,即电路交换矩阵、ATM和IP分组交换模块,传统的PSTN呼叫还主要由电路交换模块进行处理,和宽带相关的业务则交由宽带分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当两个模块之间需要交互时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另一种是采用融合交换节点的方式,综合交换机内部基本上只有一个单一的ATM或IP交换矩阵,例如上海贝尔的宽带交换机S12 P3S即直接采用ATM技术作为核心交换技术,所有的媒体信息都转换成ATM信元在交换机内部进行处理,对外则同时支持电路交换网、ATM网和IP网。采用融合方式的综合交换机由于内部已改为统一的交换平台,在灵活快速的业务部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综合交换机由于综合多种功能,所以造价也比较高,主要用在业务量较大的关口局和端局,不适合全网推行。

2.IP电话技术

综合交换机主要是采用对电路交换机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支持分组交换的方式,在探索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人们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分组网络来传送话音业务,此时基于Web应用的出现,Internet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人们使用Internet网络来得到各种服务。Internet网络是基于IP技术,属于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尽力而为的方式,对每个分组根据路由信息和网络情况独自进行传输和选路。Internet网络主要用来传送数据业务,伴随着Internet的巨大成功,已使IP技术成为未来信息网络的支柱技术,基于TCP/IP的网络技术不仅成为传送数据业务的主导技术,而且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使用IP技术来传送话音业务。

IP电话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比较熟悉的业务,主要采用H.323系列协议,包括负责呼叫建立的信令协议H.225和负责建立媒体通道的H.245协议,语音业务采用RTP分组的方式在IP网中进行传输。IP电话的语音质量虽然没有传统电路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语音质量高,但H.323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目前在IP电话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ITU-T借鉴IETF相关规范的经验,在进一步扩展和修订H.323系列协议。另外,和SIP相比较,H.323协议的可扩展性较差,并且为了在H.323网络提供类似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向用户提供的业务,许多厂家都对H.323协议进行了扩展,所以不同厂家的H.323设备之间的互联也是一个H.323网络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软交换技术

浅谈软交换技术与未来电信网 第3篇

软交换技术广义的解释是指把软交换设备作为核心控制内容的未来网络 (NGN) ;而狭义的解释是指处于未来网络控制平台的软交换设备, 它的原理就是在VoIP相应体系中将媒体网关中的呼叫控制功能释放出来, 并利用服务器上的相关软件使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得以实现, 这其中包含管理控制、呼叫选路、信令互通、连接控制 (建立/拆除会话) , 也就是将呼叫控制与呼叫传输分离开来, 从而形成分离的平面服务于交换、控制和软件可编程等功能。

二、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未来电信网与传统电信网的对比

传统交换网络的原理是这样的:交换机作为为用户提供业务或功能的重要媒介, 它所需要的功能及需要提供新服务时, 每个节点对交换机都非常重要, 比如:提供呼叫前转、三方通话、缩位拨号、呼叫等待等十四种补充业务都需要PSTN交换机来实现。而ISDN较之PSDN所提供的补充业务更多一些, 主要有:主叫号码显示限制业务、主叫号码显示业务、被叫号码显示限制业务、UUS业务、被叫号码显示业务等等。传统交换网络所采取的提供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信令和交换机, 一般在交换机规范制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交换机所提供的业务种类和范围, 新业务出现时也要考虑对交换机及相应信令进行一些变更, 造成业务提供所需时间变长。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公共业务的平台在网络中出现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网。将业务提供与呼叫连接相分离是智能网的设计初衷。业务提供由智能网来完成, 而呼叫连接由交换机来完成。这种业务提供与呼叫连接相分离的方式使业务提供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应业务提供的时间和效率也大大增强。

不过这种业务提供与呼叫连接相分离还仅仅是开始, 承载的逐渐多样化要求承载连接和呼叫控制也必须分离开来。而媒体层、传送层、业务层和控制层都是网络的组成部分, 就是说需要从媒体层中业务的提供及控制分离出来。软交换处在网络分层里面的控制层, 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相互作用, 对当前处理的呼叫信息进行接收, 给网关提供指令完成一次呼叫。软交换的任务就是:建立各个点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比较复杂的技术处理, 也可以是一次呼叫的产生。软交换所处理的业务主要是即时的业务, 如语音业务、视频业务及多媒体业务。通常情况下软交换也会对一些基本的补充业务进行处理, 近似于传统交换机里面的基本业务提供及呼叫控制。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在包的基础上进行承载和传送, 拓扑结构是具有开放端点的, 能良好地对数据和语音进行传输;也能将网络控制与网络承载分离开来, 并提供指令分别进行演进, 使单块集成结构有了突破;所有单元间使用的接口都是开放的, 也为网络运营商对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进行选购提供了方便。

三、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未来电信网相关设备的构成

1. 软交换控制设备 (Soft switchControlDevice)

它是网络的控制设备的核心 (即软交换) 。它的主要功能有: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互联互通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呼叫处理控制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2. 业务平台 (Service Platform)

业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新业务的生成和提供, 内容包括应用服务器和SCP。

3. 信令网关 (Signaling Gateway)

当前指的是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上是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 所有相关应用的承载都是来自MTP, 而新的软交换体系相关承载都是由IP完成的。

4. 媒体网关 (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具有转换处理媒体流的功能。根据所处理媒体流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接入网关 (Access Gateway) 、多媒体网关 (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无线网关 (Wireless Access Gateway) 、中继网关 (Trucking Gateway) 、等。

5. IP终端 (IP Terminal)

主要分为SIP终端和H.323终端, 比如PC、IP Phone、IP PBX等等。

6. 其他支撑设备。

软交换系统的运行支持都是由其他支撑设备来完成的, 主要有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A A A服务器、策略服务器 (Policy Server) 等。

四、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未来电信网的发展情况

传统电路交换网的替代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目前已经拥有足够成熟的核心IP技术, 而已经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之下移动软交换发展突飞猛进, 其市场发展不管是在存量还是增量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软交换在全球85%以上的 (数据来自In-sta公司) 新建移动网络 (2G/3G) 都有突出表现, 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 (如欧洲、北美、中东及亚太地区) 都将软交换作为移动的核心网。中国从2006年开始移动运营商新建网络都使用的是软交换设备, 并从2007年开始逐步推进移动核心网的IP化。当前中国移动核心网的软交换设备已经占到了70%, 其核心网的IP化也已经完成了20%-30%, 有些地区的IP化已经达到80%;相比之下固定网络的软交换一直发展平稳, 无大的事件及变化。大规模的软交换引入和建设的热潮已经过去, 固定网络的目前发展是以现有网络的优化和稳定使用为主, 比如我国固定网络的运营商长途软交换的长途业务承载量为30%, 而省内、省际的互联互通及扁平化工作开始得到推进。移动软交换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在以后的2-3年内移动软交换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移动交换机, 将成为移动电路域组网的最佳选择。而固定网的软交换发展还不明显, 运营商不同选择也会不同。在2009年, 移动软交换在全球乃至中国仍然会有飞速的提升和发展, 移动软交换中的Pool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节能减排得到高度重视。固定网的软交换市场会维持现状, 不会有较大的发展, 而我国运营商会将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PSTN) 逐步由软交换技术来代替。

参考文献

[1]张姣姣, 林东.IP软交换呼叫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 (01)

[2]崔海红.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概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02)

电信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第4篇

摘 要:移动通信网络在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极大的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技术也得到极大的进步,在整个通信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换技术在本质上仍然是数据的储存和转发,只是这种储存和转发是在瞬间进行的,因此就成现在我们常见的交换技术。

关键词:电信行业;交换;发展趋势

1 网络交换技术发展历程

1.1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是电信网络交换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移动网络主要有GSM和CDMA网络都是电路交换技术的代表。电路交换技术为了确保双方能够进行通信,根据相应的信令协议给通信的双方分配一条具有一定带宽的线路,这样通信的双方在通信的过程当中通过这条电路保持通信,这条线路的资源将会被一直占用,一直到完成通信之后,按照相应的信令协议释放所占的线路。电路交换技术能够为通信的双方提供具有稳定带宽的线路,能够保证通信的质量,能够保证通信过程中不出现延时,且不需要投资复杂的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这种交换技术的缺点也十分的明显,在通信的过程当中会一直占用固定的带宽,即使不说话也会占用线路,从而造成通信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

1.2 分组交换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音业务,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对于移动数据业务来说,经常出现突发速率,这是的数据需要大量的带宽,但是平时数据传输却不需要那么多带宽,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如果按照平均水平分配带宽,又会造成数据传输的高峰期发生丢失。此外,由于数据业务对于延时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在进行语音业务的时候,对于实时性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存在较大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之内可以允许声音的失真。这就使得电路交换技术逐渐被分组交换技术所取代,分组交换技术首先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并且在每段数据的开头添加相应的字段,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数据的校验,对数据进行分组。与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分组交换技术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而是根据每节数据开头的字段进行发送,这样在数据传输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数据量对带宽进行动态分配。和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分组交换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带宽资源,但是由于中间有一个储存的环节,因此具有较高的延时。

1.3 报文交换技术

与上文所提到的分组交换技术类似,报文交换技术也是采用储存转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不同的是采用报文作为传输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报文长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很难对其分配缓冲区,这样一旦遇到长度较大的报文,就有可能导致较大的延迟。因此在缓冲区的分配上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不同的大小,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成功。作为分组交换的前身,报文交换大多用于数据量较少的通信业务。

1.4 ATM技术

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将分组和连接两种机制相结合,用户在发出通讯请求之后,需要建立连接,由于这个连接可以和其他的连接共同利用同一个通道,因此不必单独的使用一个通道,大大地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该技术将大量的数据以及语音分成一定的长度的字段进行传输。除了提高通信网络的利用效率之外,ATM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Qos相关机制的完整性。由于采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传输过程当中的误码率,这样网络可以将大量的资源用于信息的传递而不必进行差错控制,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网络传输过程当中的延时,因此ATM技术非常适合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数据传输。虽然ATM技术非常优秀,可以应付各种情况,但是由于该技术十分的复杂,相关的设备具有较高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2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融合

移动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三个移动性,即终端移动性、个人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最终实现真正的个人通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下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1 综合交换机技术

长久以来,各个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尽可能多的承载更多的业务,这样可以在尽可能减少投资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收益。而综合交换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现有网络,将现有的交换网络进行升级,使其既能够进行宽带交换也能够进行电路交换,这样就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业务,从而使现存的网络资源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利用。许多厂家也先后开发了综合交换机,并且相关的行业标准《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也已经制定和颁布。综合交换机具有窄带交换机的功能,同时还要具有宽带交换机的功能。目前的综合交换机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混合交换节点的方式,在交换机内部配置有多个独立交换矩阵,即电路交换矩阵、ATM和IP分组交换模块,传统的PSTN呼叫还主要由电路交换模块进行处理,和宽带相关的业务则交由宽带分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当两个模块之间需要交互时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另一种是采用融合交换节点的方式,综合交换机内部基本上只有一个单一的ATM或IP交换矩阵,例如上海贝尔的宽带交换机S12P3S即直接采用ATM技术作为核心交换技术,所有的媒体信息都转换成ATM信元在交换机内部进行处理,对外则同时支持电路交换网、ATM网和IP网。

2.2 移动交换和智能网的结合

传统的智能网一般都是作为有线通信而存在的,由于具有高速度以及大容量的特点,因此其建设十分的完善,但是由于线路的限制,不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的需求。而移动网则具有很好的移动性,能够有效地摆脱线路的束缚。因此将智能网和移动网络联合起来,实现无缝切换,就能够将二者的优点同时结合起来。MSCP为移动业务控制点,在物理上可与MSC放在一起。

通信新技术的出现、通信新业务的需求和通信网络的变革,都对移动交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其向综合交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综合交换平台包括:第一,接入综合。应能与现有的或未来的任意接入方式接口,应定义一组与接入方式无关的互通过程。第二,业务综合。应能提供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呼叫处理软件。第三,信令综合。应能提供统一灵活的信令方式。第四,网络综合。将多种重叠的网络综合为互通的单一网络,即个人通信网。此综合交换平台为未来个人通信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实现方案。

3 移动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各个移动通信运用上都对其十分的重视。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业务的类型,增加了运营商市场的占有率。国内外都在抓紧时间制定和出台关于移动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其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核心。软交换技术当前的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可以断言,移动软交换技术一定会在未来的移动网络发展中大放光彩。

作者简介:梁喆(1993—),男,河北保定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成永平(1995—),男,甘肃定西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电信无线交换机组网建设解决方案 第5篇

电信无线交换机组网建设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3-05-14

运营商可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网络和运维经验,在那些地理条件差、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的偏远农村;以及城郊结合部;小型企事业单位等接入该无线交换机,完全避免了光纤、微波等现有手段所存在的建设成本高、工期长、施工维护困难的问题,不但赢得时间跨度,还可对该无线交换机设备进行二次或多次利用。同时还可结合CDMA数据平台的一号双机功能,赢得与绑定手机用户。利用CDMA无线交换机的接入模式是目前无线运营商投资少,短平快抢占话音市场的上佳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面试感受 第6篇

一.“群殴”环节:好玩

我跟Jason 说过,我以前一直没有经历过“群殴”的面试环节,开始之前其实还带着一丝期待的。呵呵~~本来我们第二组共有十个人,后来又两个人没到,于是八个人便进了面试室。刚走进面试室,只见里面有两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其中一个女的还是给我们排座位,于是我们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排排坐”,围着一个方形桌子坐了下来。我坐在Jason和HJ的旁边。坐下来后,我们从桌面上拿到了纸和笔,接着那个女的便开始给我们出题目了:“假设唐僧要去西天取经,现在从下面八个历史人物中选人,请按照其重要性给他们排序。他们是‘郑和,李逵,孔子,林黛玉,瓦特,牛顿,武则天,李白’。”讨论时间以及几分钟的总结陈词的时间加起来总共有20分钟左右。无领导小组讨论马上热烈地开始了。针对以上八个历史人物的意见纷纷开始涌现出来了,开始的时候一度出现一些小混乱。因为是无领导的,大家都想插话,难免有点乱糟糟的感觉。但是很快情况得到了改善,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就是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不会随便打断他,而是尽量等他说完再插话。大概讨论了一两分钟之后,大家开始意识到要选人最后总结陈词的问题。由于我们中文系的人数比较多,其他系的同学有人提议叫我们中文系的人来总结,这时候Jason和HJ 两个人都看着我说,要不炬龙来?我犹豫了两秒钟,便把这项差事揽了下来。其实我跟JASON说过,我不是一个很活跃外向的人,这种任务一般我不会主动去接的,自我介绍《中国电信面试感受》。但是,那时有点冷场,感觉也不好浪费时间,于是就当了这个总结人员,后来还被JASON说我“话霸”~~其实我也不怎么话霸王吧?~~有了总结人员的记录之后,讨论变得有序了很多。大家先对八个人物进行了一番简单讨论,然后快速给他们的重要性排序,最后再把每个人物的排序原因进行总结。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我旁边的两位女生都挺活跃的,插话机会比对面的两个男生和JASON还要多;HJ感觉比较温和,表现得不是非常活跃,另外一名女生虽然不经常插话,但是她在一次发言机会中说得比较多,虽然我当时没怎么听清她说什么(因为在想自己准备说的东西),但是感觉她说的很有条理,很有信服力。由于之前讨论的时间过长,导致我们小组的原因总结只完成了一半时间就到了,于是我有点仓促地代表大家进行了总结发言。其实这种发言并不难,关键是把排序结果的排序原因用比较有逻辑的方式说出来就行了,而且不要有太多的废话。很庆幸我做到了。因为害怕时间很短,我感觉自己说得很快,像机关枪似的,我很少说话说得那么快的。虽然快了点,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说得比较有条理,不会混乱不清。连珠炮似的总结完后,那个女的面试官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在这个时机里,有些同学成功地抓住了机会,巧妙地争取到了表现机会。JASON就是一个好的例子。JASON提了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我们小组在讨论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制定一些选人标准,只是针对八个历史人物进行具体分析。事后我跟他说,这个意见挺不错的,很独到,起码说明了他的观点比较新鲜,比较有思考性。我猜就是这个小细节让JASON进入了下午的第二轮面试;至于我,应该是沾了当总结人员的光吧!

二.“单挑”环节:哪壶不开提哪壶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

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精选6篇)电信网交换技术感受 第1篇浅谈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摘要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作为通信网的核心技术,经历了漫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