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用消毒剂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常用消毒剂范文(精选9篇)

常用消毒剂 第1篇

2) 70%酒精。取无水乙醇70 mL,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摇匀即可。用于手部、注射器、体温计和某些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 也可用于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

3) 来苏儿。来苏儿即煤酚溶于肥皂溶液中所制成的50%煤酚皂溶液, 用时再加水稀释。2%来苏儿, 用于手部、皮肤和外伤的消毒。3%~5%来苏儿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猪舍和饲槽的消毒;也可用于内服治疗腹泻和便秘, 猪一次内服2~3 mL, 加水100~150 mL。

4)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高效消毒药, 对细菌、芽孢和病毒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也可杀死某些寄生虫卵。2%氢氧化钠溶液用于猪舍、饲具、运输车 (船) 等的消毒。3%~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炭疽芽孢污染场地的消毒。对猪舍消毒时, 应先将猪赶出圈舍, 消毒后间隔12 h、用水冲洗饲槽和地面后, 方可让猪进舍。

5) 生石灰。将石灰加水配制成10%~20%石灰乳, 用于猪舍、栏杆和地面的消毒。将氧化钙1 000 g加水350 mL, 生成消石灰粉末, 可撒布于阴湿地面 (猪场大门处) 、粪池周围和水沟处消毒。

6) 高锰酸钾。0.1%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黏膜创伤、溃疡和深部化脓创的冲洗消毒, 也可用于洗胃 (氧化毒物以解除生物碱和氰化物中毒) 。

7) 过氧化氢。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污染创、深部化脓创、瘘管等。

8) 雷夫诺尔。常用0.1%雷夫诺尔溶液冲洗或湿敷感染创。

9) 新洁尔灭。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手部, 浸泡消毒皮肤、外科手术器械和玻璃用具。用0.01%~0.05%新洁尔灭溶液做阴道、膀胱黏膜及深部感染创的冲洗消毒等。用新洁尔灭时, 不可与肥皂同用。浸泡器械时, 应加入0.5%亚硝酸钠, 以防生锈。

10) 消毒净。用0.1%消毒净溶液在手术前对手臂和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用0.02%消毒净溶液消毒病猪口、鼻、阴道和膀胱黏膜。

常用消毒剂 第2篇

一、换药室、治疗室、检查室、处置室的物体表面及地面,无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可能有污染(如从病房做治疗带回治疗盘、弯盘等可能存在污染)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再清洁与消毒。

二、普通病室的物体表面和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每天湿式清洁。感染高风险部门的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每天湿式清洁,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擦拭消毒。

三、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按医院感染的风险程度,感染高风险科室包括:手术室、分娩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

四、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先清洁(可加入适当清洁剂),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由供应室负责回收、清洁、消毒、干燥下送。

五、血压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袖带每周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遇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听诊器用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六、吸引装置、吸氧装置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拆卸到最小单位,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备用时间一周,否则重新清洗消毒。吸氧装置由供应室负责清洁消毒供应。连接湿化瓶时用酒精对流量表接口及管道接口用75%酒精擦拭消毒进行消毒。

七、被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结核等病原体及细菌芽孢污染时,应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八、口服药盒保持清洁,遇污染时随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九、电脑屏幕、键盘、电话等高频接触面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至少两次,做好登记。常用设备如心电图机、监护仪、理疗仪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消毒,如耐药菌病人使用,不专用者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十、洁具分区按颜色使用,使用后统一清洗,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奶牛场常用消毒方法 第3篇

一、环境消毒

1.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有3种方法:第一,经常通风换气。第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对各种病原菌均有杀灭作用,最具有杀菌能力的紫外线波长为265纳米,一般的人造紫外灯波长253.7纳米,接近最大杀灭病原菌的波长。第三,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喷雾或者熏蒸,最常用的是甲醛气体消毒。熏蒸应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且作用时间足够长。不得在舍内有动物的情况下采用喷雾消毒。

2.水消毒。一般水源可用漂白粉消毒,也可用物理方法对水消毒。据报道,用射频动力消毒法对牛奶场和畜牧场的废水进行消毒,能使温度达到60~65℃,病原微生物可以被完全且迅速灭活。

3.土壤消毒。土壤消毒主要采用生物学和物理学方法,疏松土壤可让土壤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这样可以杀灭大量病原菌。也可用一些化学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如用5%~10%漂白粉澄清液、4%甲醛溶液等。

4.粪便及废弃物消毒。可用发酵池法和堆积法消毒。发酵池法多用于稀粪和废弃物的处理,将稀粪和废弃物倒入不渗漏的发酵池内,发酵处理1~3个月后可取出作肥料用;堆积法用于较干的粪便和废弃物,将干粪和废弃物按要求堆积盖好,发酵1~3个月后取出亦可用作肥料。

二、牛舍消毒

首先对牛舍进行清扫和刷洗,此过程可以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清除,然后用消毒剂对牛舍进行喷雾或熏蒸,喷雾时按地面?邛墙壁?邛棚顶?邛地面的顺序进行。还可以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或病毒。车辆出入也要经过消毒。

三、牛体消毒

1.体表消毒。在我国应用于体表的消毒剂有0.1%新洁尔灭、0.1%过氧乙酸等。牛体的消毒效果受消毒剂、喷雾粒子的大小、喷雾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刷拭也是保持牛体清洁的较好方法,最好在挤奶前刷拭牛体,每天1~2次。

2.乳房及乳头消毒。在挤奶前后对奶牛乳房和乳头进行消毒,可显著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挤奶前一般先用温水按顺序洗净乳房、乳头,并将其由上而下擦干,再用3%~4%次氯酸钠浸泡乳头30秒。挤奶完毕应尽快对乳头进行药浴,以便对乳头进行杀菌并使乳头管收缩,防止细菌侵入乳房内。据专家研究发现,中药乳头消毒剂有减少体细胞数的作用,能明显改善乳腺状况,并且能降低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对隐性乳腺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注意,不能用酒精和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因为此方法不但不能预防乳房炎,而且会导致乳头皮肤受损,使乳房炎更容易发生。另外,单纯靠厚涂层预防也是无效的。

3.蹄部消毒。可应用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对蹄部进行消毒。物理消毒法是指及时将奶牛蹄上的污物清除掉,保持蹄壁及蹄叉清洁,而且为了防止蹄壁破裂,可涂上凡士林油润滑;定期将过长蹄尖削去,每年春秋两季修蹄。化学消毒法是指每隔1~2个月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门口设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一般为4%硫酸铜溶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

养殖场常用消毒剂 第4篇

氢氧化钠 (又称苛性钠、烧碱或火碱) , 属碱类消毒剂, 粗制品为白色不透明固体, 有块、片、粒、棒等形状;成溶液状态的俗称液碱, 主要用于场地、栏舍等消毒。2%~4%溶液可杀死病毒和繁殖型细菌, 30%溶液10min可杀死芽孢, 4%溶液45min杀死芽孢, 如加入10%食盐能增强杀芽孢能力。实践中常以2%的溶液用于消毒, 消毒1~2h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

2 石灰

碱类消毒剂, 主要成分是Ca O, 加水即成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 具有强碱性, 但水溶性小, 解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不多, 消毒作用不强。1%石灰水杀死一般的繁殖型细菌要数小时, 3%石灰水杀死沙门氏菌要1h, 对芽孢和结核菌无效。其最大的特点是价廉易得。实践中, 20份石灰加水到100份制成石灰乳, 用于涂刷墙体、栏舍、地面等, 或直接加石灰于被消毒的液体中, 或撒在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及污水沟等处消毒。

3 赛可新 (Selko-p H)

酸类消毒剂, 主要成分是复合有机酸, 用于饮水消毒, 用量为每1L饮水添加1.0~3.0ml。

4 农福

酸类消毒剂, 由有机酸、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量杀微生物剂混合而成。对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都有杀灭作用。常规喷雾消毒作1:200稀释, 使用稀释液300ml/m2;多孔表面或有疫情时, 作1:100稀释, 每平方米使用稀释液300ml;消毒池作1:100稀释, 至少每周更换一次。

5 醋酸

酸类消毒剂, 用于空气熏蒸消毒, 按3~10ml/m3, 加1~2倍水稀释, 加热蒸发。可带畜、禽消毒, 用时须密闭门和窗。市售酸醋可直接加热熏蒸。

6 漂白粉

卤素类消毒剂, 灰白色粉末状, 有氯臭, 难溶于水, 易吸潮分解, 宜密闭、干燥处储存。杀菌作用快而强, 价廉而有效, 广泛应用于栏舍、地面、粪池、排泄物、车辆、饮水等消毒。饮水消毒可在1 000kg河水或井水中加6~10g漂白粉, 10~30min后即可饮用;地面和路面可撒干粉再洒水;粪便和污水可按1:5的用量, 一边搅拌, 一边加入漂白粉。

7 二氧化氯消毒剂

卤素类消毒剂, 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广谱强力消毒剂,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高效安全消毒剂, 杀菌能力是氯气的3~5倍;可应用于畜禽活体、饮水、鲜活饲料消毒保鲜、栏舍空气、地面、设施等环境消毒、除臭;本品使用安全、方便, 消杀除臭作用强, 单位面积使用价格低。

8 消毒威 (二氯异氰尿酸钠)

卤素类消毒剂, 使用方便, 主要用于养殖场地喷洒消毒和浸泡消毒, 也可用于饮水消毒, 消毒力较强, 可带畜、禽消毒。使用时按说明书标明的消毒对象和稀释比例配制。

9 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

卤素类消毒剂, 本品用于养蚕消毒及畜禽栏舍、饲养用具的消毒;使用时, 按空间2~3g/m3计算, 置于畜禽栏舍、蚕室中, 关闭门窗, 点燃后即离开, 密闭24h后, 通风换气即可;还可用于蘑菇房、蔬菜大棚消毒。

1 0 氯毒杀

卤素类消毒剂, 使用同消毒威。

1 1 百毒杀

双链季铵盐广谱杀菌消毒剂, 无色、无味、无刺激和无腐蚀性, 可带畜、禽消毒。配制成万分之三或相应的浓度用于畜禽圈舍、环境、用具、种蛋、孵化室的消毒, 万分之一的浓度用于饮水消毒。

1 2 东立铵碘

双链季铵盐、碘复合型消毒剂, 对病毒、细菌、霉菌等病原体都有杀灭作用。可供饮水、环境、器械、畜禽和种蛋等消毒;饮水、喷雾、浸泡作1:2 000~2 500稀释, 发病时作1:1 000~1250稀释。

1 3 菌毒灭

复合双链季铵盐灭菌消毒剂, 具有广谱、高效、无毒等特点, 对病毒、细菌、霉菌及支原体等病原体都有杀灭作用;饮水作1:1 500~2 000稀释;日常对环境、栏舍、器械消毒 (喷雾、冲洗、浸泡) 作1:500~1 000稀释;发病时作300倍稀释。

1 4 福尔马林

醛类消毒剂, 是含37%~40%的甲醛水溶液, 有广谱杀菌作用, 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等均有效, 在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 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以2%~5%水溶液用于喷洒墙壁、地面、料槽及用具消毒;房舍熏蒸按1m3空间用福尔马林30ml, 置于一个较大容器内 (至少10倍于**体积) , 加高锰酸钾15g, 事前关好所有门窗, 密闭熏蒸12~24h, 再打开门窗去味。熏蒸时室温最好不低于15℃, 相对湿度在70%左右。

1 5 过氧乙酸

氧化剂类消毒剂, 纯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易溶于水, 是强氧化剂, 有广谱杀菌作用, 作用快而强, 能杀死细菌、霉菌芽孢及病毒, 不稳定, 宜现配现用。0.04%~0.2%溶液用于耐腐蚀小件物品的浸泡消毒, 时间2~120min;0.05%~0.5%或以上喷雾, 喷雾时消毒人员应戴防护目镜、手套和口罩, 喷后密闭门窗1~2h;用3%~5%溶液加热熏蒸, 每1m3空间2~5ml, 熏蒸后密闭门窗1~2h。

参考文献

牛场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第5篇

对细菌、病毒、寄生虫卵都有杀灭作用, 常用2%~3%的热水溶液消毒牛舍、饲槽、运输用具及车辆等, 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对人的皮肤、铝制品、油漆物品、棉毛织品等产品的损害。

2 生石灰

一般加水配成10%~20%石灰乳液, 粉刷牛舍的墙壁, 寒冷地区常撒在地面或牛舍出入口作消毒用。

3 来苏儿

来苏儿即是煤酚溶于肥皂溶液中所制成的50%煤酚皂溶液。用时加水稀释成2%来苏儿, 用于洗手、皮肤和外伤的消毒。3%~5%来苏儿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牛舍、饲槽的消毒。

4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配制成4%的溶液, 可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 浸泡30分钟。5%福尔马林酒精溶液可用于手术部位消毒。也可将其作为气体消毒剂, 用于牛舍、房室熏蒸消毒。消毒方法是:1m3容积内用20mL福尔马林, 加等量水, 加热使其挥发成气体, 室温在15℃以上, 相对湿度为60%~80%时, 消毒8~10h。

5 过氧乙酸 (过醋酸)

市售商品为15%~20%溶液, 有效期6个月, 应现用现配。0.3%~0.5%溶液可用于牛舍、食槽、墙壁、通道和车辆喷雾消毒, 0.1%可用于带畜消毒。

6 次氯酸钠

含有效氯量14%, 常用0.3%浓度作牛舍和各种器具表面消毒, 也可用于带畜消毒, 常用浓度0.05%~0.2%。

7 百毒杀、1210

均为季铵盐类, 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常用量为0.1%, 带畜消毒常用量为0.03%, 饮水消毒可用0.01%剂量。

8 漂白粉

漂白粉能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 用于牛舍、饲槽、车辆的消毒。一般用其5%~20%混悬液喷洒, 有时可撒布其干燥粉末。用于饮水消毒, 每升水中加入0.3~1.5g漂白粉, 不但杀菌, 也有除臭作用。

9 威力碘

是一种含碘消毒药液, 具有广谱速效、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的优点, 并有清洁功能, 对人畜无害, 可用于牛舍、畜体消毒。I型速效碘如用于牛舍消毒, 可配制成300~400倍稀释液, 用于饲槽消毒, 可配成350~500倍稀释液。杀灭口蹄疫病毒可配成100~150倍稀释液。

1 0 高锰酸钾

0.05%~0.1%溶液用于饮水消毒;2%~5%水溶液用于浸泡、洗刷饮水器及饲料桶等;与甲醛配合, 用于空气熏蒸消毒。

1 1 新洁而灭

新洁尔灭又称苯丸溴铵, 用0.1%溶液消毒手指, 浸泡消毒皮肤、外科手术器械和玻璃用具。用0.01%~0.05%溶液做阴道、膀胱粘膜及深部感染创的冲洗消毒等。应用新洁尔灭时, 不可与肥皂同用。浸泡器械时, 应加入0.5%亚硝酸钠, 以防生锈。

禁忌与肥皂、碘酊、高锰酸钾、升汞等合用。

1 2 酒精、碘酒、紫药水及红汞水等

可用于个别牛局部创伤消毒。

1 3 菌毒敌 (毒菌净、农乐)

临床上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 第6篇

1 消毒剂的定义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 它不同于抗生素, 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2 消毒剂的分类方法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2.1 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2.2 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分枝杆菌) 、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2.3 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 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2.4 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 (洗必泰) 等二胍类消毒剂, 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3 临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消毒机制及其使用方法

按化学性质的不同, 临床较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

3.1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 反应过程中可产生游离的氧与各种微生物作用, 改变其化学结构, 而使微生物失去生理活性, 可将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但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 使用不方便, 且其氧化能力强, 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

3.1.1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 结构式为C H3C O O O H, 市售过氧乙酸浓度为18%~20%, 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对房屋空间或衣物消毒, 用浓度为15%过氧乙酸, 用量为7 m L/m3的过氧乙酸溶液, 薰蒸分钟, 即可打开门窗通风;或用浓度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保持时间应当为30~60min, 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对餐具消毒, 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将餐具浸泡30min。对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消毒, 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 浸泡时, 消毒液要漫过被消毒容器, 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对手与皮肤消毒如果手或皮肤污染严重时, 可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或用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对患者遗体消毒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遗体后尽快火化。配制时应戴橡胶手套, 防止溅到眼睛、皮肤、衣服上;配制比例要准确, 皮肤接触时必须稀释到0.5%以下;配制时应将过氧乙酸慢慢倒入水中, 切勿将水倒入过氧乙酸中;药物置备宜在搪瓷容器或塑料容器中进行, 应使用抗腐蚀的金属容器。

3.1.2 二氧化氯

分子式为Cl O2,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或黄红色气体, 有刺激性氯臭味, 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 空气中C1O2的体积浓度超过10%或在水中浓度超过30%会发生爆炸。

二氧化氯能迅速对病毒衣壳上的蛋白质酪氨酸起破坏作用, 从而抑制了病毒的特异性吸附, 阻止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同时二氧化氯还能快速地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 使其分解,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但它对动植物机体却不产生毒效, 原因在于细菌是原核细胞生物, 绝大多数酶系统分布于细胞膜表面, 易受攻击。而动物及人是真核细胞生物, 酶系统深入细胞里面, 不易受攻击。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低毒消毒剂, 现在美国大多数自来水厂都用二氧化氯代替氯气, 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3.1.3 过氧化氢

分子式为H2O2, 纯H2O2是一种淡蓝色的黏稠液体 (30%~90%不等) , 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的H2O2水溶液在医药上称为双氧水, 具有消毒、防腐、除臭及清洁作用。过氧化氢遇到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时, 迅即分解而释放出新生氧, 有杀菌、除臭、除污等功效。可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窦、耳内脓液, 稀释至1%浓度, 可用于口腔炎、扁桃体炎及白喉等的口腔含漱。本品对厌氧菌感染尤为适用, 对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创面, 可用3%溶液冲洗或湿敷。

3.1.4 臭氧

臭氧 (O3) 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浅蓝色的气体或蓝色液体, 浓度<2ppm时可闻到令人愉快的特有的气味, 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强氧化剂, 不稳定。溶液遇振动、热源、明火或浓溶液与强还原剂反应会发生爆炸。杀菌迅速, 无残留。

用于空气、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生活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消毒。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 常用于水的消毒, 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mg/L, 水中余臭氧量0.1~0.5mg/L维持10min可达到消毒要求, 在水质较差时, 应加大臭氧加入量, 3~6mg/L。

3.2 含氯消毒剂

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 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质量小, 易扩散到细菌表面, 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 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 如次氯酸钠 (10%~20%) 、漂白粉 (25%) 、漂粉精 (次氯酸钙为主, 80%~85%) 、氯化磷酸三钠 (3%~5%) ;有机氯化合物, 如二氯异氰尿酸钠 (60%~64%) 、三氯异氰尿酸 (87%~90%) 、氯铵T (24%) 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 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 丧失其有效成分, 有机氯则相对稳定, 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一般说来, 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 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 (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 存在时, 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 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 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一般来说, 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mg/L, 作用30min。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3.2.1 漂白粉

是一种白色颗粒状粉末, 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其他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 含有效氯25%左右。用漂白粉配制水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 调成糊状, 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 静置沉淀, 取澄清液使用。漂白粉干粉可用于铺垫墓葬, 地面和人、畜排泄物的消毒, 其水溶液可用于餐具、饮水消毒, 污水处理, 粪便处理等。

3.2.2 漂粉精

是白色粉末, 比漂白粉易溶于水且稳定, 成分为次氯酸钙, 含杂质少, 有效氯含量80%~85%。使用方法见漂白粉。

3.2.3 次氯酸钠

无色至浅黄绿色液体, 存在铁时呈红色。溶于冷水, 在热水中分解为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有效氯含量10%~12%。含碱度2%~3%的溶液可储存10~15d。

3.2.4 84消毒液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是次氯酸钠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 有效氯含量5.5%~6.5%。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亲脂作用, 能使脂质溶解次氯酸盐并和菌体蛋白氨基分子结合, 具有强氧化性, 破坏菌体蛋白基础分子结构, 次氯酸盐还可以分解产生新的氧, 氧化菌体蛋白而杀死细菌及HBs Ag。为高效、速效、广谱、无毒杀菌去污力很强的含氯消毒剂, 对细菌芽孢、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84消毒液使用时一般按1:200进行稀释。适用于桌椅台面、门窗、把手等家具表面的擦拭消毒, 便器、痰盂等卫生洁具、餐饮具和炊事用具 (刀案、灶台、锅碗瓢盆等) 以及织物的擦拭和洗涤消毒。地面、厕所等环境表面进行喷洒消毒, 并可用于肝炎、结核、痢疾、伤寒等传染病疫源地、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临床上已证实, 该消毒液用于洗涤工作, 既能消毒又能对衣物有漂白增白作用。

3.2.5 优氯净 (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机氯消毒剂, 白色晶体, 性质稳定, 有效氯60%左右, 水溶液稳定性较差。适用于医院的病房、病床、台凳、墙壁、空间消毒。适宜于化验器皿无菌处理和物体表面消毒。适用于病员手肢、衣物、床上用品、用具消毒, 更适用于大面积传染病区的杀菌防疫。

3.3 醛类消毒剂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羟基, 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使微生物死亡。可杀灭各种生物, 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 并可使人致敏。因此, 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 一般仅使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 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才可使用。

3.3.1 甲醛

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特臭, 久置发生浑浊。40%的甲醛溶液称为福尔马林。2%的福尔马林用于器械消毒, 浸泡1~2min。福尔马林1~2m L/m3加少量高锰酸钾熏蒸用于车厢、船舱、房间消毒。

3.3.2 戊二醛

无色挥发性液体。2%的碱性水溶液用于消毒医疗器械, 0.65%的弱碱性水溶液用于消毒人工心脏瓣膜, 熏蒸用于消毒物体表面。2%的碱性水溶液杀灭细菌繁殖体及真菌需10~20min, 杀灭芽孢需4~12h, 杀灭病毒需10min。对皮肤黏膜有刺激, 可腐蚀铝制品。

3.4 醇类消毒剂

可凝固蛋白质, 导致微生物死亡,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主要用于浸泡、擦拭消毒, 需反复应用, 可受有机物影响。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 它可凝固蛋白质, 导致微生物死亡, 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也可受有机物影响, 而且由于容易挥发, 应采用浸泡消毒, 或反复擦拭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 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乙醇用于对皮肤消毒, 据国外报道, 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25%~50%乙醇水溶液也可用于对擦浴, 降低患者体温。95%乙醇为药用乙醇, 用于对中药的提取和配制复合醇消毒剂, 近年来, 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 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3.5 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 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3.5.1 碘酊

俗称碘酒, 医学上一般称碘酊。碘酊是用碘+碘化钾直接溶于75%乙醇中, 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 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的消毒防腐剂。主要成分是碘、碘化钾和乙醇。其作用机制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 对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3.5.2 碘伏

是碘的聚合物 (聚络烷酮碘) 含醇量低, 对皮肤, 黏膜刺激小。是一种消毒防腐药, 它对于大多数细菌包括霉菌都有杀灭作用, 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也可治疗烫伤、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皮肤霉菌感染等。碘伏在医院一般用于手术前消毒手;手术前皮肤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阴道手术前消毒和阴道炎治疗等。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 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在临床上用0.5%碘伏治疗褥疮, 治愈率达100%。碘伏比碘酊的消毒作用更强大, 且碘酊消毒后还得再用70%酒精脱碘, 碘伏无需脱碘。现在普遍用于肌肉、静脉注射、外用、手术皮肤的消毒剂。

3.6 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 常用的煤酚皂, 又名来苏尔 (Lysol) 。为甲酚、植物油、氢氧化钠的皂化液, 含甲酚50%, 无色或黄色液体。1%~2%溶液用于手消毒, 3%~5%溶液用于器械物品消毒, 5%~10%溶液用于环境、排泄物的消毒。对一般致病菌包括抗酸菌杀菌效果确定, 对芽孢则需高浓度长时间才有杀菌作用。

卤代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 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3.7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 属于高效消毒剂, 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气体杀菌消毒剂。

对消毒物品的穿透力强, 可达到物品深部, 可以杀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气体和液体均有较强杀微生物作用, 以气体作用更强, 故多用其气体。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 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 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 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 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3.8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 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 也可用于手消毒, 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3.8.1 氯己定 (洗必泰) 为双胍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比新洁尔灭消毒作用强, 对绿脓杆菌、真菌也有效。

为白色晶体, 消毒使用为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无刺激性。0.02%的溶液浸泡3min用于手消毒, 手术皮肤准备可用0.5%的醇溶液, 创伤冲洗用0.05%水溶液, 器械消毒用0.1%水溶液。使用时, 与肥皂、碱合用影响效力, 不能与碘酊、高锰酸钾和升汞配伍, 对热不稳定。

3.8.2

新洁尔灭 (苯扎溴铵新洁尔美溴芐烷铵溴化芐烷铵) 为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 杀菌力强, 对皮肤和组织无刺激性, 对金属、橡胶制品无腐蚀作用。1:1000~2000溶液广泛用于手、皮肤、黏膜、器械等的消毒。可长期保存效力不减。

奶牛场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第7篇

1 生石灰

用以消毒墙壁、地面、粪池、污水沟。配成20%~30%石灰乳, 喷洒或涂刷或直接撒用, 以新鲜石灰为好, 现配现用。

2 漂白粉

用于消毒池、饮水、污水、牛舍地面、墙壁、粪便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消毒。一般用具可用漂白粉50g, 加水2.5kg, 浸泡和擦洗30min;饮用水、井水, 每立方米加漂白粉4g, 静置30min后使用;房屋、墙壁、地面可用漂白粉20g加水5kg, 喷雾或洗擦2h, 喷雾时表面渗透要均匀;污水, 每10 kg污水加漂白粉4~5g, 混匀静置1.5~2h后排放。一般情况下, 漂白粉对人体无害, 如果漂白粉量过大或使用不当, 也会造成一定毒害, 如皮肤接触时, 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时, 应提起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3 百毒杀

用于交通工具、挤奶设备、奶牛乳房、饮水消毒。疫病感染消毒时按1:200倍水稀释使用;定期消毒时按1:600倍水稀释使用;畜舍环境、挤奶设备、器具消毒时按1:2000~4000倍水稀释使用;饮水消毒时按1:1600倍水稀释使用;喷雾消毒时按1:600倍水稀释使用。

4 碘制剂

主要用于奶牛乳头药浴。常用药物的浓度为0.5%~1%的碘伏、0.2%的碘液、0.3%~0.5%的洗必泰。

5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也叫火碱。是白色结晶块;易溶于水, 为强碱性反应, 能使蛋白质溶解, 并形成蛋白化合物。可杀灭病毒、细菌和芽孢, 加温为热溶液杀菌作用增加。主要用于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的消毒。2%~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可用于牛舍污染地面消毒, 消毒后必须用水冲洗;配成2%的热溶液, 可喷洒消毒圈舍、场所、用具及车辆等;配成3%~5%的热溶液, 可喷洒消毒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地面。消毒圈舍时, 应先将畜禽牵出圈外, 以半天时间消毒后, 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或木板圈地用清水冲洗后, 再让畜禽进入。本品对人体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 对铝制容器、油漆面膜、丝棉织物有腐蚀破坏作用, 使用时应注意。

6 过氧乙酸

又叫过醋酸, 系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 本品是强氧化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 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均能迅速杀灭,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对地面、墙壁、门窗的消毒, 可将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装入喷雾器中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50~300m L/m2, 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 L/m2。对房屋空间密闭后, 用浓度为15%, 用量为空间7m L/m3的过氧乙酸溶液 (1g/m3) , 放入瓷或玻璃器皿 (可以用于加热的) 中, 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 熏蒸120min, 即可打开门窗通风。或用浓度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 (8m L/m3) 喷雾消毒, 保持时间应当为30~60min, 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对运输工具消毒车、船内外表面和厢舱空间, 可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 保持时间不少于60min。

7 紫外线

给水常用消毒剂以及加氯的影响 第8篇

1 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 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沉淀是将混凝后形成的大颗粒絮体通过重力分离;过滤则是利用颗粒状滤料 (石英砂等) 截留沉淀后出水中残留的颗粒物, 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 降低出水的浑浊度。

2 常用消毒剂

饮用水消毒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本文就这4种常用消毒剂消毒的原理、优缺点和副产物产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2.1 液氯消毒

氯气为浅绿色的有毒气体, 有强烈臭味, 能溶于水, 氯消毒实质是氯和氯化合物与微生物细胞有机物相互作用所进行的氧化-还原过程。

氯在水中首先水解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 (HClO) 不稳定, 可电离出H+与ClO-离子。次氯酸 (HClO) 氧化性极强, 易穿透细胞膜, 灭活效率远远高于次氯酸根离子 (ClO-) 。液氯消毒优点是灭活微生物迅速, 经济高效。其不足是投氯量大, 消毒副产物生成多, 衰减快, 难以保持管网末梢余氯量。

2.2 替代氯消毒技术

目前, 在水处理中有应用价值的消毒工艺主要是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以及紫外消毒。除氯消毒之外的臭氧、二氧化氯和紫外消毒被称为替代消毒技术。

2.2.1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 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出现, 易透过细胞膜, 氧化还原电位高达1.5V, 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通过强氧化性杀灭微生物。其杀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渗入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内, 与细菌及其它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破坏氨基酸, 导致细菌死亡。

2.2.2 臭氧消毒

臭氧是己知最强的氧化剂, 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臭氧稳定性极差, 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 并放出新生态氧。消毒效果较二氧化氯和Cl2好, 用量少, 接触时间短, PH在6~8.5范围内均有效;对水的的感官性状无影响, 同时可去除臭、色、铁、锰、酚等;除水中有溴离子外, 不产生三卤甲烷;用在前处理能促进絮凝和澄清, 降低混凝剂用量, 减少化学污泥量。缺点是投资大、费用较氯化消毒高;在水中不稳定, 控制和检测均需一定的技术;出厂水无剩余O3, 需用第二消毒剂, 以防止管网水细菌后生长。

2.2.3 紫外线消毒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紫外线波长主要为200~300nm, 饮用水消毒常用254nm波长的紫外线。当微生物被照射时, 紫外线可透入微生物体内作用于核酸、原浆蛋白与酶, 使其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杀菌速度快而且效率高、无消毒副产物产生, 不改变水的物理性质。缺点是成本高, 无持续杀菌能力, 细菌可能在管网中再次繁殖, 需要补加氯时仍会生成消毒副产物。

3 给水中加氯的影响及其副产物

3.1 加氯的作用

3.1.1 预加氯

在常规净水工艺的混凝沉淀单元进水前预加较高剂量的氯, 称之为预加氯或前加氯。由于人为对水源水的各种污染, 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常规净水工艺很难将受污染的原水净化成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 在常规净水工艺中预加氯, 可以氧化去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提高混凝沉淀和过滤过程中水质的澄清效果。

预加氯的作用有:可杀灭水中病毒, 致病菌;杀灭水中的藻;氧化二价铁离子, 形成Fe (OH) 3胶体, 起助凝作用;氧化腐殖酸, 富里酸等泥腥味成分。

3.1.2 滤前加氯

在待滤水中投加次氯酸钠称为滤前加氯, 国外采用滤前加氯代替以往的常规处理预加氯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这种措施具有大量减少水中THM、节省氯剂等效果, 操作容易, 不必添设新设备及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滤前加氯可有效减低出厂水中THMs的含量, 与预加氯的情况相比, 减低率为10~40%;滤前加氯大幅度减少氯剂投加量, 与预加氯相比, 氯剂投加率减低20~40%。

3.1.3 后加氯

滤后水加氯是指在砂滤池出水后加氯, 可以对水体消毒, 使其保持一定的余氯量, 确保杀菌的效果。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 普遍采用的是“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工艺。

3.2 加氯的副产物及去除方法

3.2.1 加氯副产物形成机理

研究表明氯与有机污染物会产生消毒副产物, 消毒剂与进入水体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当氯加入原水中时, 它与水中的NOM反应生成氯仿, 一、二及三氯代乙酸以及其它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若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溴化物, 氯会将溴化物氧化成氢溴酸, 接着它会与NOM反应生成对应的溴化消毒副产物, 如溴仿和溴代乙酸及其它的溴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卤化消毒副产物的分布依赖于许多因素, 较重要的有溴化物浓度、PH、温度以及NOM的含量和特性。溴结合到消毒副产物上的程度随溴的浓度的增长而增长, 或者更加确切的说, 随溴与氯的浓度比的增长而增长。三卤甲烷的生成随PH的升高而增长, 三卤代乙酸的生成随PH的升高而减少, 二卤代乙酸的生成相对而言对PH不敏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长, 所以1年中最热的月份里消毒副产物浓度最高。

3.2.2 加氯副产物的去除方法

研究表明, 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水中致突变前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生物处理对致突变前体物的去除效果还难下定论, 活性炭吸附则能有效去除水中致突变前体物, 因而对致突变前体物含量较高的水源水来说, 活性炭吸附是保证饮水安全的重要工艺。实践中, 粒状活性炭 (GAC) 、活性碳纤维和粉末活性炭 (PAC) 都有使用, 其中PAC尤为普遍。这是因为PAC价廉, 工艺简单, 便于投加, 投资省, 见效快。

4 结论

加氯消毒时, 余氯量的多少不仅和加氯量有关, 还和水中可被氯气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有关。这些还原性物质还原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和氯反应的次序也不同。以氨氮为基准, 还原性比氨氮强的物质首先和氯反应, 并将氯还原成Cl-;氨氮和氯的的反应符合折点加氯的原理;而还原性弱于氨氮的还原性物质一般对余氯量影响较小, 可以不做考虑。所以根据实验, 找到合适加氯量, 才有助消毒的合理完成。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主要的消毒剂, 并着重分析了加氯在给水中的作用, 以及对其副产物的去除方法。

常用土壤消毒三法 第9篇

在播种前后将药剂施入土壤中,防止种子带病和土传病的蔓延。具体方法有:

1. 喷淋或浇灌法。

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喷淋施药处理土壤适宜于大田、育苗营养土、草坪更新等。浇灌法施药适用于果树、瓜类、茄果类作物的灌溉和各种作物苗床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绿亨1号等,防治苗期病害,效果显著。

2. 毒土法。

先将药剂配成毒土,然后施用。毒土的配制方法是将农药(乳油、可湿性粉剂)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细土按比例混匀制成。毒土的施用方法有沟施、穴施和撒施。

3. 熏蒸法。

利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机将熏蒸剂注入土壤中,于土壤表面盖上薄膜等覆盖物,在密闭或半密闭的设施中扩散,杀死病菌。土壤熏蒸后,待药剂充分散发后才能播种,否则,容易产生药害。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剂有溴甲烷等。此方法在设施农业中的草莓、西瓜、蔬菜的种植和苗木的苗床、绿地草坪栽植等方面均有应用。

二、太阳能消毒

方法是在温室或田间作物采收后,连根拔除田间老株,多施有机肥料,然后把地翻平整好,在七八月份,气温35℃以上时,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好,土温可升至50℃~60℃,密闭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菌。这一方法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连年种植草莓、西瓜、花卉的大棚温室里应用。

三、蒸汽热消毒

常用消毒剂范文

常用消毒剂范文(精选9篇)常用消毒剂 第1篇2) 70%酒精。取无水乙醇70 mL,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摇匀即可。用于手部、注射器、体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