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读范文
名词解读范文(精选5篇)
名词解读 第1篇
对于指称义的认知研究,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指称系统中的几个概念。所谓“指称 (reference) ”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语言表达形式 (只要有名词性成分) 与所指对象具有相关联性。这不是语言表达本身指称的, 而是说话者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借助于词汇的方式对某种对象指称的, 这时听话者在理解过程中设想其所指对象。 (陈俊和, 2009) 这里所说的名词性成分 (一般用NP表示) 首先可以根据是否指称实体而分为有指 (referential) 和无指 (non-referential) 。有指名词的指称可以根据是指称一类实体还是指称一类中的部分同类事物中辨识出所指称的个体而分为定指 (definite) 与不定指 (indefinite) 两类, 也可以称为有定和无定。 (董秀芳, 2010)
本文主要针对汉语所属关系中光杆名词指称义, 从认知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光杆名词 (bare noun) 是指不包含限定成分 (determiner) 的名词性成分。 (董秀芳, 2010) 一般情况下光杆名词都表示类指, 不论是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是最无标记的。它是一切指称义的基础,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光杆名词也可以起到定指作用。比如在所属关系中, 这一最无标记的名词性成分却能指称特定的事物, 达到定指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 与人类的认知系统紧密相连。
1 以往的研究成果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都只限于对光杆名词类指义的研究, 因为类指是光杆名词最本质的功能。
陈平曾在他的文章中给类指 (又叫“通指”) 下了一个定义: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整个一类事物, 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 (类指) 。 (陈平, 1987) 通指在本质上是从特征上指称一类事物。只要某一名词性成分的所指不被理解为个体或部分成员, 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的。 (高顺全, 2004)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 类指的核心语义是非个体性, 即[-个体]。在汉语这种没有单复数名词之分的语言中, 光杆名词本身的性质就如同英语中的不可数名词, 只有加上量词等指称成分之后才能获得个体性。因此, 以上解释就会让后来的学者不约而同的认为:用没有个体性的光杆名词短语表示类指最符合汉语的类型特点。陈俊和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一般认为光杆普通名词指事物的一种类, 所以大多情况下汉语的光杆普通名词具有“无定泛指”用法。 (陈俊和, 2009) 刘丹青也总结了“光杆名词短语类指普遍性假说”:一切名词性单位中, 其不带指称标记的NP都具有类指的指称义。但NP前面有指示词 (指量短语) 、数量短语等指称标记时, 光杆NP的类指义就被其他指称义覆盖;当NP前面没有其他指称标记时, NP就作为类指成分出现。光杆名词假如表达类指义外的指称义, 则理解为其他指称标记的省略或零形式标记。 (刘丹青, 2002)
然而, 在经历了这么多讨论和研究之后, 当光杆名词的类指义日臻成熟的同时, 殊不知我们却把光杆名词的另一种指称义定指忽略了。该文就从认知角度入手, 从所属关系方面研究光杆名词的定指。
2 案例分析
2.1 新语言现象的发现
本文选取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作为研究语料, 对其中的光杆名词指称义进行定量分析。
从古至今, 汉语的光杆名词都可以表达定指和类指。 (董秀芳, 2010) 其类指义是大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此就不再冗述。并且其定指义在以往的文章中大都只涉及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指称的照应, 从而发现光杆名词的定指义。例如“我的车子出了毛病, 离合器失灵了。”在该例句中, “离合器”是一个光杆名词, 但却有定指作用, 该作用就是上下文语境赋予的。类似这种由上下文语境赋予光杆名词定指义的的例子还有很多。
除此以外, 在《河边的错误》这篇小说中, 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现象:光杆名词的所属关系定指义。以下是从该篇小说中摘出的几个例句:
(1) 她慢慢移动脚步, 将鹅群重又赶入河中。
(2) 这时么四婆婆感到身后有脚步走来的声音。
(3) 这时他看到前面那人回头望了他一下, 随即又快速地扭了回去。
在这三个例句中, 加点字虽然都是光杆名词, 但却都是定指义。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会很容易的明白它们所指称或归属的事物, 但是这一认知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仅仅靠上下文语境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大脑和心智对这一指称过程的认知理解。
2.2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基础
经统计发现, 余华的这篇小说中共出现名词3011处, 其中光杆名词有1685处, 而出现在表示定指的所属关系中的光杆名词有254处, 占所有光杆名词的15%。虽然所占比例不大, 但是这一统计充分证明了光杆名词在所属关系中的定指作用。
所属关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核心概念, 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都认为所属关系反映出了原型效应, 具体的各种所属意义都是通过隐喻或转喻机制从所属关系的原型扩展而来的。 (李福印:108) Taylor (1996:340) 利用原型理论归纳出了所属关系构式的八大基本属性, 如:“典型的所属者是一个特指的人”, “典型的所属物是一个无生命的实体, 是具体的事物, 而非抽象的东西”, “典型的所属关系具有专有性, 所属物只有一个所属者, 而所属者则可有许多所属物”, “典型的所属关系具有长期性, 以年月来计算, 而不以分秒来计算”, 等等。结合Taylor等人研究成果, Langacker (1999:176-177) 在认知语法框架内提出了三类所属关系原型:占有关系 (ownership) 、亲族关系 (kinship) 以及部分/整体关系 (part/whole relation) 。这些专家学者为所属关系的认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 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3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认知解读
尽管以上专家的总结和概括给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仍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本文所要谈论的问题。这些总结和概括只是从英语的角度或短语的角度来分析所属关系, 却没有将这一现象放在句子和篇章的大环境中去, 更没有具体到光杆名词的所属关系。例如上面提到的《河边的错误》一文中的三个例句, 如果运用Taylor和Langacker的理论就无法得到完全合理且具有说服力的解释。Langacker所提到的三类所属关系原型中的部分/整体关系与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仍需进一步的补充和研究。从对语料的分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笔者从每一点出发, 对它们进行了论证。
首先, 我们研究的是汉语的语言现象, 这一点是与Taylor和Langacker不同的地方。所以, 我们暂且假设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是存在于没有名词单复数词形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或单数名词前不必加限定修饰词的语言中的一种指称关系。汉语符合上述假设。日语中, 名词也没有单复数之分, 单数名词前也不必加限定修饰词, 因此应该满足该假设。而日语中存在的诸如“彼は首を横に振った。”这样的句子也确实印证了这个假设的有效性:该句中的“首”是光杆名词, 但却具有所属关系定指义。
其次, 通过对上述《河边的错误》整篇语料文章的光杆名词进行定量分析以后, 发现光杆名词既具有类指功能, 也具有定指功能。其中表示定指的光杆名词又分为两类:所属关系的定指;上下文指称照应的定指。在所属关系的256处定指中, 有236处都是具有生命的事物来充当所属者, 例如:“那时父亲正在打麻将, 他看到父亲的朋友都朝着他嘻嘻地笑。”“他弯腰捡了起来用手帕包好放进了口袋。”等等。另一小部分则是无生命的事物充当所属者, 但这样的所属者都有一个特点:即该所属者在上下文语境中也可找到有生命的事物充当其上层所属者, 例如:“他们非常好奇, 便悄悄走到窗前。”此处“窗”的所属者是“屋子”, 是一个无生命的事物, 而“屋子”的所属者却是文中的“疯子”, 是个有生命的事物。那么第二条假设即:所属者大部分是有生命的事物, 一小部分是无生命的, 但这些无生命的所属者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其上层所属者。
第三点发现是关于对谓语动词的类型限制。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且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 (如:抬、举等) , 不能是抽象动词 (如:渴望、期待等) 。也正是对谓语动词的如此限制, 也就要求不论所属物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该所属关系构式中必须是光杆名词, 也就是说需要该光杆名词表示一些有具体所指的事物。如果谓语动词是抽象动词的话, 后面的光杆名词就很有可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笼统的、无具体所指的名词, 如“梦想”“希望”“成功”等等, 这些词虽然是光杆名词, 却无法帮助整个构式起到定指义的作用, 因此不能将这类现象归纳到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范畴内。试比较以下两个例句:
马哲看了他一会, 然后点点头就走了。
他期待成功。
第一句中的“头”具有所属关系定指义, 在这里专指“马哲的头”;而第二句中的“成功”若理解成使某人达到某种境界或水平, 可能会更加合适且易于读者或听者接受, 如果解释成“他的成功”未免有些牵强。
第四, 光杆名词必须与所属者满足一定的相关条件:光杆名词必须是充当所属者生理上的 (如:头、手等) 或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 (如:妻子/钱等) 或空间位置关系上的 (如:所属者所在的空间位置) 一部分。否则该名词可以是定指, 也可以是不定指, 并且即使是定指, 也只是由上下文语境提供的定指义。满足上述条件的例子在语料篇章中也可以分别找到, 列举如下:
(1) 据说她把钱藏在胸口, 从不离身。 (所属者生理上的一部分)
(2) 他只是感到心里空荡荡的, 所以他竟没听到妻子走进来的脚步声。 (所属者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一部分)
(3) 据说她把钱藏在胸口, 从不离身。 (所属者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一部分)
(4) 十分钟后, 他已经走进了镇上的派出所。刚才的那个民警正坐在门口。 (所属者所在空间位置的一部分)
最后,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这一结构既可以是独立的句子, 也可以充当从句成分。做独立句子的例子上面已经列举很多了, 在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主要看一下做从句成分的例子。如:
(1) 如果发卡不丢, 你就不会来说这些了? (让步状语从句)
(2) 孩子点着头, 很兴奋地朝他走了过去。 (伴随状语从句)
(3) 马哲正要转身走的时候, 那孩子突然叫了起来。 (时间状语从句)
一直以来, 光杆名词的类指和定指都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话题, 但是光杆名词所属关系的定指义却相对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以上是笔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 概括并归纳出的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作者认为正是有了这些内在属性, 读者或听者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了一套解读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机制体系。所以, 在接触到了包含该特点的句子之后, 只要满足这一机制体系的所有条件, 读者或听者就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解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从上述例句中得到文本的正确意义, 从而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3 结论
本文从发现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这一现象, 到选取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作为研究语料, 最后从Taylor和Langacker提出的原型理论出发, 结合Taylor提出的所属关系构式的八大基本属性, 归纳并总结出了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第一,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是存在于没有名词单复数词形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或单数名词前不必加限定修饰词的语言中的一种指称关系;第二, 所属者大部分是有生命的事物, 另一小部分无生命的所属者可以从上下文找到其上层所属者;第三,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构式中的谓语必须是及物动词, 且必须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 不能是抽象动词;第四, 光杆名词必须是充当所属者生理上的 (如:头、手等) 或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 (如:妻子/钱等) 或空间位置关系上的 (如:所属者所在的空间位置) 一部分;第五,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这一结构既可以是独立的句子, 也可以做从句成分。这五点基本属性构成了人们大脑中解读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机制体系, 在读者或听者遇到包含这类特点句子的时候, 就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所指和意图。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具体的解读过程。
名词的指称义研究一直到现在还是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热门话题, 究竟如何划分指称义, 如何确定各类名词的指称义, 语言学界依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该文只是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一个初步探索, 对于该定指义的界定和区分还没有十分清晰的规定, 例如:如何区分某一光杆名词到底是由上下文语境构成的定指, 还是由所属关系构成的定指。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并且本文只是选取了有限的语料作为研究对象, 关于其定指义的具体理论基础和基本属性还需更多的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摘要:一直以来, 名词的指称义都是语言学学者们研究的一大领域。在汉语中存在一类名词——光杆名词, 此类名词在文章中通常起类指作用, 其也是汉语类指义表达的最基本形式和常规形式之一。该文尝试对中文光杆名词所属关系中指称义进行认知解读。所属关系在汉语中分为显性所属关系和隐性所属关系, 显性所属关系可以很容易通过我们自身掌握的普遍知识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是隐性所属关系的指称义如何获知,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该文通过运用原型理论, 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汉语中的光杆名词除类指义之外, 在所属关系中还能起到定指的作用, 并归纳出了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 构成了人们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机制体系, 从而避免了对作者意图的错误理解。
关键词:光杆名词,类指,定指,所属关系,认知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onald 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000.
[2]Taylor, John.Possessive in English:An Exploration in Cogni-tive Grammar[M].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6.
[3]陈俊和.试论现代汉语指称分类系统[J].兰州学刊, 2009 (3) :165-171.
[4]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 1987 (2) :81-92.
[5]董秀芳.汉语光杆名词指称特性的历时演变[J].语言研究, 2010 (1) :11-20.
[6]高顺全.试论汉语通指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3) :14-21.
[7]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解读 第2篇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佛教庙宇。
尖顶饰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
斜出的梁桁。
枋
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
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
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
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
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
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
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拱廊
一连串由柱子支撑的拱形结构,有时成对,上有遮盖,形成走道。
柱
梁柱结构中的垂直构件。柱子
建筑垂直构件,通常横切面为圆形,功能为结构支撑或装饰,或兼而有之,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
柱身
柱子圆柱状,从柱础到柱头间的部分。
柱廊
建筑有列柱的门廊。
柱头
柱子顶端部分,支撑古典柱式结构比柱身宽,通常会刻意加以修饰或装饰。
相轮
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祗
天意,自然的精灵。
风水
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浮雕
有凹凸的雕刻,依凿除部分多寡,分深刻与浅刻。
粉饰灰泥
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
脊饰
装饰用的尖顶饰,通常位于墩、三角墙顶端或侧面。
轩
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问廊
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马赛克
以小片彩色瓦片或玻璃镶嵌成的装饰。
栱
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
密教
与神秘仪式有关的佛教宗派。
密道
地下通道,通常位于柱廊下方。
斜截头屋顶
由两个倾斜平面构成的屋顶。接合部分为屋脊或是建筑最高的线条。
凉亭
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清真寺
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
喇嘛
藏传佛教的宗师或僧侣。
喇嘛寺
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
喇嘛塔
藏传佛教墓塔.通常为瓶状。
棋盘花纹
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
菩萨
佛的前身,有悲悯之心的灵体。
开间
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标准单位。
园
花园或庭院。
冢
古代埋葬用的土丘。
暗层
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殿
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碑
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经
佛教神圣文字。
道
自然隐藏的力量。
椽
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榭
凉亭或轩。
墩
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德
儒家的理想品行。
椁
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
梁
如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
梁柱结构
依靠直线条的柱与梁支撑的结构。
闾里
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壁缘
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或通常指浮雕中水平的带状装饰。
壁龛
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鸱尾
屋脊的尖顶饰。檐口
突出的装饰线条,构成古典柱式结构顶端的部分。
檐廊
有屋顶,连接于建筑单面或多面的列柱部分。
湿壁画
画在湿灰泥上的画。
阑额
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
檩条
沿屋顶长度分布的水平部件,位于主椽上,支撑次要屋椽。
悬臂梁
突出的构件,用于支撑梁或檐口。
护墙
墙壁的饰面。
二、名词及条目
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
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
43,L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J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L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46,J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47,L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J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49,L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50,J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1,L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J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L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54,J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55,L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56,J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57,L足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8,J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59,L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60,J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61,L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62,J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L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64,J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65,L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66,J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L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
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
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
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68,J清斗拱称谓,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
槽升子: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止鸟,虫飞入建筑内.
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余的"升"都是散斗. 69,L单槽/双槽/分心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70,J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71,L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72,J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73,L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74,J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75,L云南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76,J圜丘: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坛三层,上层径26米余,底层径55米.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圜丘四周绕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大形象来表现崇天.
77,L祈年殿: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78,J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79,L装修:①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②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③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④装修多元功能: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渲染要素.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
80,J太和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
81,L佛光寺大殿: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82,J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83,L《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二卷:栏杆(图示多).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84,"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解读:经济租05年新名词(9则) 第3篇
新年要有新变化。《新广角》的新变化之一就是“解读”栏目的诞生。无论是财经里的生活还是生活里的财经,它们永远也逃脱不了繁杂的数字和严谨的政策的双重直视,而在很多时候,读者需要的是清晰地讲解和明白地阅读,这与智商高低无关。这只与我们的耐心有关。“解读”栏目正是通过对时政、财经信息的耐心解读,来给广大读者以实用性的资讯服务,从而让我们财经里的生活更为殷实以及生活里的财经更为精确。
从2004年年初至今,美元整体汇率指数跌幅高达12.6%。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让-菲利普·科蒂近日在巴黎说,作为纠正美国巨额经常项目逆差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元贬值是不可避免的。
经合组织预计,2005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6.2%。科蒂在经合组织为发布该组织半年一次的经济展望报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经常项目逆差是不可持续的,美元的贬值无疑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目前正处于事情发生的过程中。
科蒂说,经合组织以前计算的结果是,要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美元需贬值25%。但他拒绝预测美元会贬值到什么水平。
解读:据《国际先驱导报》援引海外媒体的报道,美国政府由于减税和发动战争,如今所欠外债高达2.7万亿美元,市场已经肯定,美国政府对美元贬值采取了"善意忽视"的放任态度,实际上是想借此"赖去"一部分以美元标价的外债。像日本、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用出口赚来的美元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如今成为美元贬值的最大受害者。据美国纽约储备银行估计,如果韩国和新加坡的货币升值10%,两国的资金损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高达3%和10%。
金融市场上一直都有"美国阴谋论"的传言:美国想通过放任美元贬值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国际买家已经囤积了大量资本赌人民币会在最近升值。英国《金融时报》估计,人民币升值10%会使中国政府承受500亿美元的资本损失。假如中国的美国国债资产组合为三到五年期,那么美国利率上升2%会使中国再损失300亿到500亿美元。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美元的持续贬值,会产生美国劳动力市场是否能达到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涉及到美国就业率能否提高的问题,而中国是对美贸易的第一顺差国家,为了减少贸易赤字,美国肯定今后会不断要求中国按市场机制来确定汇率波动,即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认为,按照目前趋势,人民币汇率上升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国内资深外贸专家也指出,美元贬值或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上升,对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肯定有影响,不过短期内这种影响不会太大。因为,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有55%比重受外资影响,加工贸易中有超过80%受外资影响,因而美元贬值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潜在影响却不可小视。
中国银行著名外汇专家袁跃东先生也提醒手中仍然持有美元的普通民众,美元的贬值,会使他们手中的美元价值缩水,除非他们把这些美元拿到美国消费,否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兑换成当地货币消费,都会有较大损失。
中部塌陷与崛起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据认为,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个举措。
解读: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6省,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条件好,在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格局中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曾提出过类似"中部塌陷"的预警,而如今,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是下降的。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区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而西部大开发使原本落后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1998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比中部高16.8个百分点,2001年1到7月,西部投资增长20.1%,又比中部高2.5个百分点,中部成为全国投资的锅底。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如何链接?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它们的区位辐射功能大都通过核心城市的带动而散发的,那么,对于中小城市众多、特大城市不够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其城市群的连接与形成无疑需要更多的力量加以整合。因为,虽然像武汉、长沙、合肥、太原都在各自省份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城市,但当把它们放到整个中部地区进行权衡时,谁能够充当区域领跑的旗手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当然,作为与“沿海率先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相联结的全新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从单元战略转向多元战略,从单体战略转向整体战略。
高校专业设置看市场脸色
在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加的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解读:这一罕见政策的背景是,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比去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另外,有关调查还可以佐证目前的严峻形势。浙江省有关部门不久前公布了2004年高校各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公布的196个本科专业就业率中,签约率达到100%的是财务管理(资产评估)、汉语言文学(影视)、日语语言文学、油画、文艺编导等30个专业;签约率较低的5个专业分别是播音与主持艺术33.3%,环境艺术设计58.6%,眼视光学64.3%,中医学56.3%和中医骨伤科学45%。176个专科专业就业率中,小教大专班、林学、海洋渔业、中医学专业的签约率达到了100%,高级秘书、装潢设计与工艺、编播、轮机管理专业的签约率分别是3.2%、4.5%、2.9%、0%。
如果再加上一些近年来颇受市场冷落的传统基础学科,如化学、环境科学、历史、哲学等,那很多学科都面临挂牌的危险。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所处环境不同,高校实力不同,也会使得各专业的就业率呈现不同情况。
事实上,专业收不受欢迎,归根结底还得看市场需要不需要。学数学的就没有学数控的吃香,学硬件的就没有学软件的抢手,当然,学金融学的也不会像学逻辑学的那样愁眉苦脸。时代不同了,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受到用人市场的影响,专业与产业挂钩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热专业热的市场导向短期内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需要《反垄断法》遏制垄断势力
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常务副局长宁望鲁透露,在经过17年的反复酝酿之后,中国首部《反垄断法》有望于近期颁布出台。此前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使反垄断的对象更多地对准跨国公司,《反垄断法》的起草小组强调,他们并没有回避更受质疑的行政性垄断问题。
解读:有关人士呼吁,对跨国公司隐性垄断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反垄断政策和反垄断法规,以遏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势力。
因为,一些先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逐渐显现垄断态势。他们利用明显的资金、品牌和技术优势,千方百计谋求市场份额的同时,出现了不公平地阻碍同业竞争者、购买者或供应者等违反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行为,这对国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民族品牌十分不利。
在跨国公司密集的苏南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1/3的企业选择并购国内企业的办法落户这个地区。与跨国公司早期在东道国建立新厂的方式相比,这种“买企业”的做法显得更直接,更具有渗透性。如可获得当地企业已经取得的市场份额;得到熟悉当地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易于同当地政府建立联系,从而取得政府补贴或者其他优惠待遇。这些方式虽然一般不会大幅度提高市场的集中度,但如果并购的企业过多,所占市场份额过大,就会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甚至垄断地位。
对于国内市场体系而言,由于法制在当下还属于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任何体系上的完善举措都不算画蛇添足。就拿在市场经济国家被称为小宪法的《反垄断法》来说,它的诞生,不仅对规范国内垄断行业有好处,而且对规范和控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垄断行业的改革中,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应当是重中之重。而且,它使得老百姓在以后的反垄断行动中第一次做到了有法可依。至少,近来在寿险和车险领域备受诟病的霸王条款终于遇到了克星。
物业税即将走上历史舞台
关于"年内开始开征物业税试点"的说法不断蔓延,继广东、湖南先后声称要开展物业税征收试点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大都市以及温州、丹东等中小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可以标志物业税正在紧张酝酿和积极推进之中的是,日前在福州举行的"中国地方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包括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以及国内顶级财税经济专家、学者在内的100多人,就开征物业税进行了研究探讨。
解读:其实,物业税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不仅在于物业税改革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整个地产运营的格局,而且几乎涉及所有的家庭,成为人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个主要税种。
物业税在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由来已久,它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比如公路、地铁开通后,沿线的房产价格就会提高,相应地,物业税也要提高。就拿香港的物业税来说,是向拥有坐落在香港任何地区的土地或建筑物或土地连同建筑物的拥有人征收的税,税额是按实际所收租金减去20%作为维修,保养费,再按标准税率15%计算。由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一派火热场面,因此物业税也便提上议事日程。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开征物业税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借物业税的开征来改革房地产现有的税收体制和土地供应体制,主要还是为了开辟税源、扩大财政收入,在这个前提下再适当地调整和改革城镇建设的税费。
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国际惯例,征收不动产的物业税需要有关部门定期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如果房产不断升值,缴的税也就多了。对购房门槛降低而购置房屋的消费者来说,有可能出现买房容易养房难的窘境。
国企薪酬涨幅首次超过外企
一份2004年国内薪酬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职场的两个重大变化。第一个变化让国企人高兴:虽然实际收入还远不如外企,但今年国企薪酬的涨幅首次超过了外企。第二个变化让北京人高兴:在各种薪酬排行榜上总是排在上海后面的北京在2004年终于翻身,以3764元的平均月薪水平首次超过上海。
解读:2004年职场两个重大变化中,显然第一个更引人关注。留不住人才,一直是令许多国企头疼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薪酬问题。现在,调查表明国企的薪酬涨幅超过了外企,虽然仅仅是涨幅超过了外企,但也是一个好的趋势。
报告显示,不同性质企业的平均月薪排名与去年一样,从高到低分别是:外企3820元,民企2916元,国企2789元,国家机关2552元。但与去年相比,国企的月薪涨幅达到19%,比外企涨幅高出3个百分点,排名第一。涨幅最低的是国家机关,只有3%。
此次调查的组织者、智联招聘的有关专家解释说,在近年来的各类薪酬调查报告中,国企薪酬涨幅超过外企,还是第一次出现。
这主要应归因于国企正在进行的薪酬制度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国企的薪酬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国企不同级别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厂长经理的收入与经营业绩结合紧密,给负有管理职责的员工更好的回报,在国企已越来越普遍。
据分析,国企薪酬的涨幅主要是来自中高管理层的拉动,普通员工的收入增长速度还远远不及外企普通雇员。
经济租05年新名词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盛洪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的“经济租”应该由政府拿走,而不应由企业拿走。
解读:所谓石油经济租,西方国家一般都称为“汽油税”,就是通过征税把“经济租”拿走;欧佩克通过控制产量而提高的价格,也是攫取经济租的方式,被西方人称为“欧佩克税”。有学者认为,现在的石油企业把石油稀缺所带来的价值的很大一块吃掉了。假设每桶油成本是20美元,但现在卖到40美元,中间这20美元实际上是因为石油稀缺导致的价格上升,被经济学称为“经济租”,企业对此没有任何贡献。
早些时候,国际能源机构公布全球石油供需情况报告,2004年中国每日石油需求量达到580万桶,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而到2010年和2020年时,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可能达到3.2亿吨和4.3亿吨。目前估计,届时我国石油的年进口总量可能要分别达到1.6亿吨和2.7亿吨。预计2005年时有可能到达1.3亿吨。因此,作为耗油大国,国家不得不考虑对于众多石油企业的有效税制管理。
专家指出,政府征汽油税,这样,一方面政府可获得经济租,一方面鼓励节约用油,征税得来的钱还可以用来研究替代能源。
小康之家住房标准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该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居民2020年居住目标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预测,首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住房标准。《报告》提出,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达35平方米,每套住宅平均面积达到120平方米。相应的,厨房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卫生间不低于4平方米、主卧室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解读:有关专家将"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细分为5大类16项指标,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住宅居住品质(定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年住房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等细节指标。———这才算小康之家的房子。《报告》提出的最后一项指标是居住消费支出比率25%。也就是说,老百姓挣的钱将有1/4用于居住。
“推窗见绿”是我们追求的居住环境。《报告》对此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小康时代的居住环境,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11.2%都应该是绿地。这将比我国2002年人均5.36平方米绿地的水平提高一大截。
这则《报告》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实际上暗示了国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预测,即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居民住房需求数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房地产业当然是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22.8平米住房面积以及5.36平米人均绿地的现状,足以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言风语不攻自破。与此同时,这一《报告》的间接受益者将是建材甚至是钢铁等房地产业的配套行业。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以房地产业为纽带的城市功能性行业将会有一个持续的增长。
有关专家还提醒房产企业,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居民将从单纯追求"大房子"转为追求"好房子"。预计2020年后,房产市场将是"好房子"的天下。"与众不同"将是衡量居民居住品质的重要表现。居住区规划设计要体现不同地区文化传统与风格,避免建筑风格的趋同性。
拓展公民境外就业空间势在必行
为了切实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拓展境外就业的空间,全国劳动保障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座谈会提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协调外交、公安、交通、外汇管理、工商等多个部门,逐步实现境外就业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解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就业谋生为目的的经济性移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目前,中国公民出境就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几年来,已批准境外就业中介机构三百五十多家。截至去年底,流动到国外的劳动力和就业的达五十二万多人,比十几年前增加了十几倍。
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流动,境内外的人才资源更是在配置上不断优化。不仅大量海外人才涌入中国大陆,来自内地的各层级劳动力也纷纷转会他国或地区的人才市场之中,参与当地的市场竞争。可以预见,由于中国劳动力素质及层次的不断提升和优化,中国境外流动就业人员总量会进一步增容,而且其服务领域也会由过去的劳动型市场开始向知识型市场转换。
名词解读 第4篇
首先是Jesperson的“分析句法”对名词化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随后以Chomsky为首的转换生成语法也对名词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再者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也对名词化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各大流派对名词化的解读侧重点不同, 切入点和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的名词化研究很多都借鉴了Halliday的功能语法分析方法, 功能语法将语言看做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语义层、词汇层和音系层。
名词化这一语言现象有其具体的语言外壳, 即它的具体构成形式。关于名词化的构成形式, 语言学者分别有不同的论述, 大都倾向于名词化的构成形式不应该有固定的规则, 主要是看动词的含义是否与一个合适的名词词汇存在对应关系。根据转换生成语法对名词化的解释, Simpson (1979) 和Lester (1971) 等人把名词化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虚词that (Factive'that') :That it has been abolished is a breading news
动名词ing (Gerundial'ing') :The nurse's laughing made him uneasy.
行为 (Action'ion'etc.) :The quick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surprised me.
不定式to (Infinitive'to') :To err is human.
抽象名词 ('Abstract'noun) :The linguist's goodness is impressive.
施事名词 ('Agentive'noun) :Allen is a beggar.
状态名词 ('state'noun) :Manhood
疑问词引导的从句 (Wh-clause) :Why he was killed shocked all us.
1 英语新闻语体特征
新闻语体是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殊文体。时效性, 趣味性, 客观性是新闻英语的三大特征, 这三大特征要求英语新闻语体的相应语体特征为言语简短、精炼, 语言严肃客观。英语新闻语体的语体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词法特征和句法特征。英语新闻语体的简短精炼的特征要求其词法特征也需满足简短精炼的要求, 尽量少用难词和大词, 但可以充分利用典故、隐喻、换喻等修辞手段来丰富词汇的内涵意义, 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并提高新闻语体的语体层次和信息涵盖量。英语新闻语体的简练风格也必然要求其句法精炼, 信息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更为丰富, 一个句子需要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 所以在句型结构上常常以复杂句的形式出现, 将原有的信息进行结构重组, 而名词化结构的优势就是进行信息的高度浓缩, 它能使句子简洁, 并能尽可能多地容纳信息。另外名词化结构也是实现信息连贯和衔接的重要语言手段, 通过名词化的运用能够如实地把信息传递给大众, 并且在言语风格上做到客观公正, 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作者主观倾向。
2 篇章信息度视角解读新闻语体名词化现象
篇章信息度理论是在篇章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即篇章生产者和读者之间会产生的一种信息差异, 而信息差异或者信息沟正是推动读者进行阅读活动, 并努力理解篇章生产者的写作意图的重要方式。De Beaugrande, R.&W.Dressler对此是这样定义的“篇章信息度指对于接受者而言篇章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篇章生产者产出的信息高出读者的理解能力范围, 则该篇章的信息度较高;反之则低。篇章生产者需要考虑读者在篇章理解方面背景和实际能力, 生产出与读者能力相匹配的的篇章来, 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和读者的有效理解。而对篇章的信息区域做粗略的划分将对篇章的理解和语言风格的解读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
De Beaugrande和Dressler (1981) 提出这样的设想, 即以大约的区域来估量信息性程度的高低。他们把信息性程度为三个等级, 一级信息度很小, 读者几乎可以忽略其对大脑信息处理所造成的负担, 造成读者对篇章生产者的不信任, 也无法在读者和篇章生产者之间构筑心理共鸣, 读者在阅读理解的尝试和努力付出也非常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篇章生产者需要进行信息的升级, 要通过一些语言手段来进行信息的再组合, 以便产出可读性更强的篇章来。二级或者三级信息度的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篇章的精炼程度都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新闻语体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信息传播的篇章。信息的有效传播必然需要新闻采写者在言语形式和信息的构建上进行多角度地尝试, 而名词化在很多方面都能满足新闻采写者的语言需求, 因此在大量的新闻英语篇章中, 都能看到名词化形式的广泛应用。
3 名词化手段的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使用实例
根据篇章信息度的定义,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信息属于三级信息, 具有很高的信息涵盖和凝练度, 而体现这一高信息度的手段之一就是名词化手段的运用, 名词化手段的运用在新闻语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语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以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标题的简化
英语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概要, 信息必须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简单冗长的信息是一个好的标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英语新闻语体的标题都都要求以精练的语言传达大量的信息, 名词化的使用, 可以使标题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汇和语法内容, 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例1 Exploding Tourism Eroding China's Riches
这个标题运用了动名词的名词构成方式, 把Exploding Tourism作为主位, 凝练了丰富的信息, 即China's tourism is expanding in a large scale.Riches则是rich转化成的名词, 也浓缩了大量丰富的信息, 即China's abundant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这样的标题将大量的信息浓缩概括在几个单词里面, 给读者造成了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 使这篇报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例2 No Tolerance For Diversity
这个标题很好的符合新闻语体的篇章信息梯度, 标题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因此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尽可能的让一些信息缺失, 名词化这一手段便成为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此处的Tolerance避免的主语的出现, 给读者造成信息缺失,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2 信息的重复、衔接和简化
范文芳 (1999) 指出名词化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来实现的。要实现语篇衔接与连贯, 重复则是必然的手段之一, 为了是重复的部分进一步简化, 一般通过名词化从句来实现此项功能, 需要重复的从句或者从句的一部分名词化后, 可做下一句的主语或者其他的语言成分, 这样便可以实现信息的衔接重复, 并满足形式上的简化。
例3 If one were to jettison the monarchy, government, Parliament, the nation and the commonwealth would be turned upside down...Any replacement would be ruinously costly, both in financial terms and also in terms of the loss of a unifying national symbo and a vital historical link.
在此例句中, replacement是对前一个句子中jettison一次的意义重复和再诠释。replace在前一句中作为叙述的对象, 通过运用名词化形式使得意义回指, 使得上下文衔接更为紧密, 前后呼应, 使得文章的信息层次更为丰富。
3.3 客观严肃的表述立场
新闻语体是对新闻事件的客观表述, 作者的表述立场应该是客观的, 为了实现这一语言功能, 动作的参与工作通过名词化现象的作用, 由名词概念来表述动作过程和动作概念, 从而表达显得客观、真实。
例4 The substitution of some rolling friction for sliding friction results in a very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friction.
Substitution和reduction来表现过程, 省去了其一致式中过程主观性较强的参与者, 使语篇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4 结束语
名词化现象对英语新闻阅读教学的启示:英语新闻语体是现代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信息来源, 是获取信息, 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而英语新闻语体中富含丰富的名词化语料, 使得英语新闻的信息层次更为灵活多变, 信息涵盖量增大, 这不可避免地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理解难度, 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解决名词化的信息理解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应特别引导学生去关注名词词组的构成。名词化通过词语的转类或者语法结构的转化等手段来变现对现实世界中的概念的解读。而平时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更多的关注具体的事物形态, 而忽略了词语本身的概念意义。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概念意义, 强化概念意识, 深化概念逻辑, 对我们的英语语言教学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阅读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从写作能力的培养抓起, 作为语言输入输出形式的两种语言活动,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可以从写作能力的培养开始的, 良好的写作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和设计信息的整合和分解的写作练习活动, 让学生习惯于名词化在信息整合和信息简化中的作用, 使其逐步培养一种使用名词化手段的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然反过来提高对新闻语言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摘要:名词化 (nominalization)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书面语的必然产物。英语新闻语体有大量的名词化语言手段, 它对语言信息的解读产生巨大的障碍, 该文拟从篇章信息论的角度去解读新闻语体中的名词化现象, 以及它在语篇信息的整合和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名词化,书面语,信息,篇章,整合,衔接
参考文献
[1]李柯平.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隐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46-52.
[2]周学艺, 袁宪军.《美英报刊文章选读》上下册 (第三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名词解读 第5篇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能使大多数人成中等收入者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现在统计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大约在2%左右。测算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虽然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很大。”陈小龙说。
十七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走五条中国特色具体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政治制度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专家指出,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四化”增加“信息化”变成“五化”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四个新名词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用一批新名词彰显了执政党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新名词,反映了中共执政理念已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和谐发展转变。
“人文关怀”
中共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原文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秦刚认为,这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以人为本”。胡锦涛的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票决制”
报告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党建专家甄小英称,此举意味着中共有意将这种党内民主形式用一种制度予以固定,这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
“党员主体地位”是本次报告的一个新提法。甄小英说,这个名词包含了三重含义。“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她认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说明中共开始着力理顺党内关系。
“软实力”
报告中,“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名词解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