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精选6篇)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1篇

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训练(3)

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

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 :

1.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乘法公式

2.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练习1】口答:

(1)x3x2 =(103)5=(-3x)3=

(2)105.103.10=(am)2 =(-5ab)2=

(3)-y3y4 =-(x4)3 =(xy2)2 =

(4)Xm+2.x3m=(a4)4=(-2xy3z2)4=

【练习2】计算

(1)5x2y2(-3x2y)

(2)(-2ax2)2.(-3a2x)3

(3)5b2c.(3ab-2b3)

(4)(4x2-3x+6).2x

(5)先化简,再求值:x2(x-1)-x(x2+2x-6),【练习3】计算

1.x(4x-y)-(2x+y)(2x-y)

2.(a+2b)2+(a-2b)2

3.(a-b)2-(a+b)(a-b)

4.(x+y+z)(x-y-z)

5.(x-y-z)2

其中x=2

【练习4】计算

164(1)(abc)2a3c4

15(2)6(ab)[(ab)2]3

(3)(5x2y34x3y26x)6x

13m2n32m132m12(4)xyxyxy)(0.5x2m1y2)34

【练习5】因式分解

1.a2-ab

2.3a3+12ab2-9a4b3

3.-8x4y+6x3y-2x2y

4.m(4x+y)-2mn(4x+y)

5.3a(a-2b)2-18b(2b-a)2

6.x2-81

7.x3-4x

8.25m2-10mn+n2

9.4(x-y)2+12(y-x)+9

10.x2-4x-5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2篇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 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

一 教学重点

1、认识弱起拍在乐曲中的处理 。

2、通过创新想象及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

3、在分组创新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 。

三、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 、分析法、 分组讨论法 、实践法、 竞赛法

四、教学媒体:

课件、 多媒体、 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

(二) 1、导入新课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响起,师有感情地引出导语: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 点一 滴。(师生共同唱)

2、音乐停,师: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幸福的,那么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是怎样强烈地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得到母亲的呵护呢?

3、(展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通过《七子之歌澳门》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祖**亲怀抱的七子之

一 澳门当年的心声,在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的同时,用我们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课件播放歌曲,提醒同学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4、 新课学习(施标) , 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师:让我们一 起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字幕,师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读字幕。

5、 小小抢答赛

师:请各组准备好答题板,看大屏幕抢答题:

6、 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情感并讨论。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曲式 A + B

情感 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 mu + a

7 填词唱歌,思考: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 样,如何表达这一 次比一 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8聆听歌曲《东方之珠》,请大家说一 说你认为最为好听、最为感人的乐句是哪几句?试着唱给同学们听一 听。

9、创新擂台 :

要求:根据你对《七子之歌澳门》的理解和你的特长,有创意地表现歌曲,如:舞蹈造型、美术画、演唱形式的变幻、设计舞台演出背景、演出形式等。

(三) 总结收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本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测标)

(四)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

六、课后反思与小结。

浅谈人教版数学的教学 第3篇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增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难度,相较于以往简单、涉及内容较少的数学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的领域更多,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的内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相对增加了.同时,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应用的主题图大多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多或少存在信息赘余的情况,加大了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的难度.

(二)解决措施

为有效地解决人教版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对老师而言,老师要真正地了解教材,认真备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勇于创新,对部分教学环节进行变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对实验教材教学资源做到有效整合.对学生而言,学生既要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思考,积极主动交流,课下认真复习,还要敢于思考,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基于案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探究

(一)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7页中涉及了“30以内数的知识”“100以内数的知识”等,这不仅只是计算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采用数数、实际操作和体验等过程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火柴棒、小木棒等都是有效的教学工具.将火柴棒十个十个地捆扎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数每一捆和总共的数量,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深刻了解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就是一百.以此类推,启发学生10个100是多少.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举一反三,以此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编排就遵循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比如,为学生提供粉笔、尺、小木棒等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掌握相关问题的实质.例如,在求解25除以5的结果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25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以此将整百、整千的除法转换为第四册除法的内容,学生通过手动排列小木棒等方式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后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理念.在课后习题的布置中,可以多布置一些开放思维、没有固定思维的答案,让学生之间能够开放地交流,开放地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填一填:

( ),( ),( ),( ),500,( ),( ),( ).

老师:小组商量,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为什么这样填?

小组1: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

小组2:496,497,498,499,500,501,502,503.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

小组3:460,470,480,490,500,510,520,530.我们是十个十个地数.

小组4:480,485,490,495,500,505,510,515.我们是五个五个地数.

老师总结:通过上面这个题目看出来,不同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遵循不同的解题规律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只要善于观察题目的规律,善于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结论

以上仅仅只是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部分经验,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见谅.我相信,只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A].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1.

[2]李鹏媛.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的教学实践与思考[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秦桂花.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4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初二语文人教版课程教案 第5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

谁来回顾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二、思考、讨论,进一步品味课文的艺术特色

1、重点语句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2、写作特色

1) 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 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三、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内生字词。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 第6篇

“蜡烛”写的是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妇人为悼念红军战士,在他坟上点燃了她珍藏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它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苏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蜡烛”也是该文的线索。

该文以“蜡烛”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涉及一天一夜时间,地点是在方场上,“蜡烛”的出现是在掩埋好烈士以后,此前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蜡烛”作铺垫。

文章不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一场战斗之后,一位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这样选材,构思,以少胜多,视角独特,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花费大量笔墨,不断地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凸现中心。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精选6篇)初二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1篇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训练(3)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本章要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