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惊魂夜范文
欢乐惊魂夜范文(精选4篇)
欢乐惊魂夜 第1篇
关键词:“1月1”电商节,“互联网+”,转型升级,创新
近年来随着“双11”购物节的兴起, 迅速在网上开启了一场消费文化盛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联手京东集团共同策划, 南星文化、广东卫视联合承制的“1月1电商节·惠民欢乐夜”也在2015岁末首次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集购物实惠、跨年狂欢、社会公益于一体的视觉盛宴, 又名“1月1电商节”。晚会以“惠农富民”为主题, 旨在双向拉动城乡消费、精准扶贫、扩大内需, 是运用“互联网+ 媒体+电商+ 节庆+ 农业”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的一次创新经营模式的大胆尝试。
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 ‘十三五’时期,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围绕这一重要指示精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新闻出版广电局、广东省农业厅、广东广播电视台、清远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在2015岁末首次在广东拉开了“1月1”电商节的序幕。
广东广播电视台通过跨年晚会的模式, 推出了“1月1”电商节这一惠农首尝, 体现了各主办单位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行“广电+ 农业+ 电商”全新跨界尝试的勇气;同时也开启了广东广播电视台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广电+ 互联网+ 电商”的新格局。
在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时, 广东广播电视台先声夺人, 开创性地将目标群体对准广大农村地区, 冀求借助媒体的公信力和电商平台的便利性, 为城乡之间搭建优质农副产品的销售及流通平台, 以实现精准扶贫、扩大内需, 双向拉动城乡消费, 唤起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一、媒体高度认可社会影响深远
“1月1”电商节凭借其“惠农富民, 共享发展”的主题, 以及与跨年晚会结合的新颖形式, 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中央媒体, 《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省内传统媒体纷纷赶到设在清远的晚会主会场进行采访报道;腾讯、网易、搜狐、经济日报等主流新闻客户端均在首屏位置优先推荐“1月1”电商节;人民日报客户端等50多家网络媒体全程直播晚会盛况。
人民网表示:“1月1”电商节以“惠农富民、共享发展”为理念, 在农村和城市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桥梁, 唤起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对于帮助乡镇农民解决生活生产问题、扶贫奔康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网易新闻发文:“1月1”电商节的跨界合作, 意味着“广东正加速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 实现产业凤凰涅槃”;凤凰网、中国经济网则肯定了“1月1”电商节作为一个全民可参与的交互式运营品牌, 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新经济传媒高度评价:此次“惠农”主题跨年晚会, 不仅创新了跨年晚会的形式, 更是“互联网+”的有益尝试, 实现了传统媒体、新媒体、电商的有机结合。
在新媒体端, “1月1”电商节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同样十分惊人。新浪微博# 广东卫视跨年#、# 广东“1月1”电商节#、#“1月1”电商节# 三大话题同时登录热门话题榜, 网友互动评论近2000万条, 单个话题阅读量达2144.9万, 整体话题阅读量近4000万, 覆盖人群近5000万, 其中# 广东“1月1”电商节# 进入新浪微博热门综艺排行榜前三, 热门话题排行榜第十一名。
晚会特别设置的“摇一摇”抢红包环节, 发放了由京东和乐视提供总计高达7亿的奖金, 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互动。据晚会摇一摇互动数据统计, 在整场晚会中, 互动人数达390万人次, 公众粉丝增长21万, 广告曝光次数148万, 互动总次数达1262万次。
在媒体的宣传推动和品牌自身的影响力下, “1月1”电商节这一跨界合作的品牌已晓谕全省, 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声势。
二、“广电+ 电商”:媒体跨界合作新典范
近年来, 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 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成了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广东电子商务发展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路和举措。“1月1”电商节整合了全国电商资源, 以“互联网+ 行业+ 媒体+ 电商+ 节庆”的模式进行突破探索,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前, 最终实现了媒体互联产业平台化的落成。同时, 电商节连接了广电与互联网、互联网电商平台与乡镇农村产业, 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统一体系、统一结算、区域服务分成的电子商务平台新模式, 打造出一条“惠农富民”的绿色通道。
本届“1月1”电商节跨年晚会集合了众多电商平台, 除了京东、乐视商城, 还有世界婴童网、3158招商加盟网、优托邦等100多家电商。数据统计显示, 本届电商节共汇集133家电商, 1127个商品类别, 5020万种商品, 过万种农副产品, 7大物流中心, 196个大型仓库, 476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 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266个区县, 惠及61866万城乡民众。同时此次“1月1”电商节还借鉴了“广货网上行”的T2O模式, 利用电商运营模式, 进一步将“广货”推出了国门, 推向了世界。在原本属于销售淡季的元旦假期里, 农户和电商平台迎来了销售额的大幅逆增长, 最高达到5倍之多。
“1月1”电商节颠覆了传统农业与城市餐饮业、城市消费模式, 影响覆盖到了天使投资、社会众筹、互联网金融等各个领域。同时充分体现了广东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对社会发展积极贡献自己力量的媒体责任, 也为广东广电产业跨界转型升级, 拓展电商业务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广东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新机遇
“1月1”电商节的顺利举办, 契合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的工作方针, 也让广东广播电视台乘着“1月1”电商节的东风, 实现了媒体的跨界升级转型。
在原本业务巩固发展的基础上, 广东广播电视台各相关电视广播频道频率利用“媒体+ 互联网+ 广货”的运营方式, 齐力打造出了一条良性营运的电商产业链, 并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创业体系的转型升级, 以绿色农产品食品消费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 促进分散生产型农业向集约经营型农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同时, “1月1”电商节通过广东卫视跨年晚会这个主流媒体渠道, 针对农民进行了电商知识的普及, 进一步推动了各地乡村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虽然电商节已经结束了, 但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关于跨界转型升级的产业模式的探索并没有落幕。据了解, 广东广播电视台仍在继续打造全国性的电商平台, 营销“广货网上行”和“粤鲜生”等项目, 对接广东商品、绿色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这可谓是将融合模式创新与媒体责任, 甚至与国家扶贫战略紧密结合的一次积极尝试。
夜惊魂作文 第2篇
骑着骑着,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一点也不介意,不紧不慢地骑着车。
过了一会儿,雨慢慢大了,天也越来越黑了。我心慌意乱。我往前用力地蹬着,结果不留心,自行车便掉进了路边的沟里。“啪”的一声车子倒了。
我爬起来,拍拍手上的泥土,恼火道:“鬼天气,真烦人呀!”
骂归骂,家还是要回的。我无可奈何地骑上车子继续前进。
天更黑了,雨此时也停了下来。
一阵阵风吹来,我那被雨淋湿的衣服经风一吹,让我感觉冷飕飕的,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天空一片漆黑,我只听见自行车的“丝丝声”,和自己心在“咚咚咚”乱跳的声音。
偶尔听到一些不知名的鸟叫,或者什么其它的响声,我都要战栗几下。
走了一阵子后,我看见前面似乎有几个黑影朝我走过来。顿时,以前看过的各种鬼电影,听到的各种鬼故事都飞到了我的脑海中,我的心跳得更快了。
“是人吗?不,不像,而且哪有人走路没声音呢?”我在心里想。
我越想越紧张,大气都不敢出,多想喊:“苍天呀,大地呀,佛祖呀,我不杀人,不放火,上有老下有小,我还年轻,不想死呀!”可我却一点也不敢出声,手发软,腿发麻,心脏都仿佛要掉出来了一样。
结果,我定眼一看,那不过是只猫。
圣诞夜惊魂 第3篇
成年人必学的训诫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早有精确的表述: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战胜。然而总有那么几次,你被命运强暴,一败涂地,特别是总是被同一种方式被击败时,你勉强保持了尊严,但谁在乎?
这个穿着23号的男人和他所带领的骑士,无疑成为了奇才队球员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噩梦,只要和他交手,总是会让奇才的队员们分外眼红,就像遇到世仇似的。可每次在奇才队就要摘得胜利的果实时却总是被詹姆斯的球队无情地剥夺。
天马博士、德克斯特还有则卷千兵卫,他们的实验室里曾经诞生过无数挑战人类想象力的发明,但是绝对没有一样能够像詹姆斯这样让篮球迷们激动。换句话说,即便是最邪恶的科学家,他都造不出来这么恐怖的大杀器,何况他还身着斯特恩御赐的软猬甲。虽然我这样的湖人球迷会从骨子里痛恨造物主的无耻,你放这么一个大BUG到篮球场上来,估计不想让人活了,看到他那张大叔脸就想骂街,但是法力无边的科比大神都拿他没办法,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能怎么样呢?
然而詹黑并不是最郁闷的,我们顶多是被强暴视觉而已,即便没有詹姆斯,也会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前赴后继来强暴你的视觉,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即便再愚钝的人也会得证大道:生活就像是一场强暴,不能反抗就要享受。最郁闷的人,是詹姆斯的对头,首当其冲的就是奇才队员们。他们中有万事达最高级别VIP,有NBA胡子长度纪录保持者,还有梨花派的海外传人,但所有这些名片上的头衔都不顶用,一旦登场面对詹姆斯,他们只拥有唯一的身份,那就是——失败者。
更可悲的是他们没有普通人苦中作乐的权利,竞技场上死也要站着死,每一次都要拼到底,从头到尾,表情还要如斯巴达克斯般坚毅。像一个走向毁灭的希腊悲剧英雄,沉吟着里尔克的诗句,耳边是热血动画的主题曲,睁开眼,看到克里夫兰的虎式坦克从自己身上无情的碾过去。不能有惨叫,要有关云长的淡定,看到烈焰将自己卷没,也要像斋藤一那样,点起一根烟,微笑着对自己的球迷们说:撒杨拉拉。
这些都是漫画,是幻想,在现实里,你很难在失败面前保持风度,即便输了也让观众感觉你才是那个胜利者。这种情节出现过,比如全国大赛出局的湘北,比如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上的西班牙,但骑士奇才的交锋史上失败的一方明显不属此例。上赛季季后赛他们甚至请出“乔丹法则”来对付这个新的23号,甚至发动了场外的心理攻势,然而一切都于事无补,他们照样还是被打的屁滚尿流。
足球是圆的,篮球何尝不是?奇才球迷都会追悔,如果阿里纳斯和姚明一样,有一只耳朵听觉不灵光, 而2006年5月6日那天詹姆斯走上罚球线用耳语骚扰阿里纳斯时刚好选择了这只耳朵,那么今天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世界是80后的,也是90后的,但终究还是属于90后的。詹姆斯迟早要统治世界,但在2006年,奇才有实力打败骑士,蹂躏小皇帝的野心,这样,今日受尽折辱的奇才至少还可以有一点辉煌的回忆可以温暖自己。
没有一支NBA球队会放弃努力,奇才自然也是,但伤病也同样没有放弃对他们进行折磨。自2006年一役之后,他们一再受到伤病眷顾,每个赛季季后赛都要面对骑士和詹姆斯,但他们却无力复仇。幸好美国首都的篮球迷并不狂热,换成是南美洲那些足球迷,如果他们的主队受到这样的侮辱,连华盛顿都会从美钞纸面上站起来,拉上奥巴马去当救世主。
所以说斯特恩在圣诞夜安排两队碰面实在太不人道了。
但华盛顿的球迷们并不孤独,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幸的人永远可以从更不幸的人身上找回平衡,如果说华盛顿人的圣诞夜很郁闷,那么菲尼克斯人一定会说自己的圣诞节很操蛋。被打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一再被同一种方式打败。就好象每一次失败都是因为詹姆斯在阿里纳斯耳朵边说了什么,第一次经历你会憋屈,第二次你会不爽,第三次你就只有一个念头:把躲在角落里偷笑的那个编剧抓出去,枪毙一百次。
马刺并不算什么神奇的队伍,他们是精密的仪器、雷厉风行的纪律部队,自矜于不靠运气打球,甚至可以说因为一向不肯侍奉命运之神,他们被惩罚过很多次。在很多神奇事件中,他们都是配角,被命运强奸的那一位,比如35秒13分,比如0.6秒的那记绝杀。但在太阳面前他们却从不吃亏,他们可以轻易兑子夺走太阳唾手可得的总冠军;可以让整年不投三分的邓肯用一记三分浇灭对手的复仇火焰;即便在圣诞夜,他们也要用这样欠揍的方式羞辱对手。
全场领先有什么用?就好像是上届欧锦赛上德国人对土耳其人的胜利,若干年后,伪强队的光荣会被代代传诵,而全场占据上风的球队当年精彩的表演已经在风中飘散。历史是被抽干血液、风干了的标本,马刺更适合被当作一个标本挂在墙上,而太阳得不到胜利,他们太鲜活,保质期一过就会失去价值。
多年以前在篮球界最有语言天赋的球员巴克利口中,“德州蟑螂”一词被创造出来,当年他的无奈现在纳什和阿里纳斯都能感同身受。你本有机会一脚把它踩死,但你没有,不会再有一次机会,更坚韧的生命获得了胜利,只是对于遗憾的失败者来说,他会怎样面对呢?错过了2006年5月6日那宝贵的两次罚球,阿里纳斯和他的奇才离巅峰越来越远,每一天他都宣称自己会绑满子弹带扛着火焰喷射器登场,但恐怕他上场的效果还不如写博客对比赛影响大;纳什的遗憾更加强烈,因为这失败里不仅有命运的不公,还可能有阴谋,
成年人必学的训诫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早有精确的表述: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战胜。然而总有那么几次,你被命运强暴,一败涂地,你勉强保持了尊严,但谁在乎?让男人痛苦的镜头,有《石破天惊》里法拉利被街车碾碎;有《我为玛丽狂》中本·斯蒂勒那玩意被拉链夹住,球队以奇才或太阳的方式失败,会让你感觉又一辆法拉利被糟蹋了,或者你想打119找消防队帮你处理下那个该死的拉链。
《圣诞夜惊魂》 第4篇
我第一次接触《圣诞夜惊魂》时,只是看到了它的人物设定,以及一些场景的设计稿,当时就觉得这部动画很另类,很想看看,但一直找不着,直到大一上半期才有幸看到此片。的确是一部独特的好片,而且也比较接近目前我的创作方向。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很喜欢这部片,如果再说细一点,相对于这部片的剧情,我更喜欢导演蒂姆波顿在整部片的节奏和气氛上的把握。
我想这部影片给观众印象最深应该是人物,同样,我也觉得这部片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导演对人物的塑造,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圣诞夜惊魂》最先的创意来自阿尔夫曼歌的,脚本什么的都是后面才出来的,所以,在整部电影中人物的形成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中揣摩出来的,因此,基本在每场戏中,人物和音乐的呼应非常强烈,整体感很强,气氛渲染得十分到位,而这一切又反过去作用在人物的表现上,把人物的情绪和性格生动地展现出来,而这些相互呼应的元素共同起到的作用也狠狠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在我还不了解《圣诞夜惊魂》的创作背景时,我总认为导演在创作这个故事时,是先构思的人物,然后剧情,音乐什么的才围绕着人物创作出来,到后来知道了整个故事先来自于音乐之后,我有把《圣》找出来看了一遍,感觉整部影片中人物和音乐形成了影片中很精彩的两个闪光点。
总之,在这里,我也就只想说说在人物方面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还是先从形式上来谈谈,就人物设定上来说,我个人很喜欢,可能是单纯来自一种对新鲜事物的向往的情感,而从大众角度来说,美国的大多数的主流动画的人物造型都很饱满而且线条都很富有弹性,色彩也比较明快,而《圣》的人物设定在单从形式上就和其它的主流动画的人设有很大的差别,人物的造型上进行了十分另类的夸张,这应该和导演的独特的创作思路以及偶片在制作方面的特殊原因,其实更准确的说,《圣》在人物造型上与美国主流动画有如此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应该源自单纯手绘动画和偶片在视觉呈现的本质性差别,而在色彩倾向上来说,手绘动画和偶片可以说是没什么差别,导演在这点上的主观美术倾向就有了十分明显要求了,这也是导演在怀着明确的创作意图的情况下在影片美术上进行的明确把握。整部影片的色调比较灰暗,压得很低,但在气氛上却十分的活跃,可能对一些儿童观众来说还带有一丝恐怖,但我觉得导演这样处理能让观众对整个故事的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观众会怀着很强的好奇心去看看这些人物在干着什么。人物的造型体现出了人物的特点,而在《圣》中,人物的特点十分的鲜明,就单从外部造型上来说,除了杰克,市长给我印象是最深的,他的双面头十分明确的展现出他的性格和办事原则,而故事中的那个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碎布娃娃和最后那个BOSS,他们的造型特点都十分符合他们的性格和身份,故事也在这些人物的点缀下变得十分精彩。
然后,人物的个性给故事增添了很多色彩,当故事一开始是,城里妖魔鬼怪伴随着歌剧一个一个介绍自己,十分主动的交代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这段戏是否给美国观众造成了心理的恐惧,总之当我看时感觉特别的亲切,总想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毫无疑问,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对人物的塑造上有很大的功劳,音乐就像整部影片的灵魂一样,它让影片中的一切都充有了活力,杰克的情绪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音乐渲染出来的,当开场第一场戏时,杰克登场的那段欢快的歌曲,到后来,杰克十分失落的走进森林,再到后来杰克在圣诞村的那段十分HIGH的歌曲,以及后来的很多场戏,导演很成功地通过一场场戏中人物情绪的变化来把握住影片的节奏,推动故事的发展。
之后,就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总的来说,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十分符合童话故事的“要求”。这部影片的主题也不怎么复杂,简单的说就是讲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新鲜感而放弃自我着这样一个道理。再结合故事来看人物,杰克这个人物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他在万圣节城很受人尊敬,但内心并没有人理解,他厌倦了在万圣节城里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希望过上新鲜多彩的生活。在他去森林时的那段戏,一下将杰克这个人物立体化了,他唱的那段歌曲体现出了他的多个侧面,紧接着的一场戏通过对杰克的一连串激动行为的表现,不仅更加深刻的刻画了杰克,同时也非常有力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到后来,杰克回到万圣节城里时的演讲,以及在家里为圣诞节的准备,再到后来,带着礼物去圣诞节城引起骚乱被攻击,最后救圣诞老人这几段戏下来,他的转变也是十分明显的。故事的转折应该是在杰克被打下来之后的那场戏,杰克从在雕像上无辜的自怜自艾到后来重新找到自我,就像获得新生一样,在这个时候的杰克我觉得是最能代表故事主题,也是最有爆发力的地方,而这个爆发力就来自于人物,人物在经历了一定的情绪之作出的选择往往让观众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而这不单单因为人物的行为或将要发生的行为,很多时候还来自于观众之前和人物一起体验到的情绪。
除了杰克,导演在交代人物关系十分清楚,那个喜欢杰克的碎布娃娃就是一个例子,她从开始第一场戏就出场了,而且观众也很容易看出她喜欢着杰克,到后面的市长的出场,BOSS的出场,都有非常鲜明的形象。
欢乐惊魂夜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