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信息平台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微信息平台范文(精选12篇)

微信息平台 第1篇

随着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完备的校内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的推广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现有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采用B/S架构发布,在传统的PC架构上使用基本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种智能移动终端逐渐普及,原来的信息发布架构在移动终端上出现了系统兼容性和界面友好性等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移动用户的新要求,尤其在一些用户只是需要简单的查询和交互功能的时候,按照以往在PC上的传统使用方式,往往使整个系统显得非常繁琐和不友好。因此,尝试为移动终端设计和开发校园信息化的发布方案。

1 现状和问题

在设计移动终端的发布方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大体如下:

(1)首先是发布终端的平台和兼容性问题[1]。当前移动终端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Web App和Native App,Web App(网络应用程序)是基于网络浏览器来运行,采用HTML,JavaScript,Java等编程语言开发,相当于为移动终端建立的网站,它的优势在于适用范围广,部署方便,升级简单,但缺点是用户浏览体验较差,不支持推送,而且比较适合开发Web App的HTML5还处于发展和验证阶段。当前开发者一般选择Native App(原生APP)的方式发布应用,Native App是基于移动操作系统并使用其原生程式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它的优点在用户体验好,支持推送,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针对不同的平台(i OS,Android,WP)需要开发和维护多个版本的客户端,不支持非智能手机等等,并且作为高校推出的正式版本,为避免纠纷,还需要通过各平台的正规在线商店(App Store,Google Play,WP8应用商店)来发布,过程比较繁琐。

(2)除了发布平台和方案的问题,还有各种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高校校内可能存在很多异构的信息系统,其提供的对外信息接口、数据格式和发布位置各不相同。从接口上说,有的采用标准的Web Service规范[2],有的采用自定义的HTTP或SOCKET方式,还有的系统直接提供数据库连接。从数据格式来说,有的系统采用XML格式[3](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有的系统采用JSON格式,有的采用自定义数据格式。另外,各个信息系统的部署位置也有差异,有的信息系统位于公网,所有用户都能访问,但有的系统因为安全问题位于防火墙后,只允许少有特定IP访问。如何收集和整理发布信息,也成了移动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问题。

(3)另外,在信息发布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接口的安全性问题。有些信息系统的接口不止提供了查询功能,甚至提供了信息修改功能。如果信息接口都集成到用户程序中,那么意味着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对程序的破解或者通过网络嗅探,就可以获得发布信息的接口详细内容,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2 解决方案和微信公众平台功能介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也尝试过自行开发客户端软件。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扩展功能,某个公众平台帐号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微信软件与普通用户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和链接的全方位沟通和交流。这个功能本意是作为一个O2O(offline to online)应用,打造一个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利用其提供的开发者模式,让公众平台与校内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改造成一个实时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者模式下,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数据交换和验证规范,平台所有者只需按照这个规范编写对接程序,就可以接收普通用户通过微信服务器转发给公众平台的文本、照片和地理信息内容,并根据后台设定处理用户发来的信息,再将处理结果根据对接规范返回给微信服务器,并由其转发回用户端。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的微信服务器属于腾讯公司,它负责与用户端的数据交互,并按照对接规范与校内的中间接口服务器进行数据查询。中间接口服务器的程序设计为符合微信公众平台对接规范,并将用户命令进行解析和处理,代为查询用户想访问的信息并返回结果给用户。利用这样一个机制,客户端不用针对每个信息系统进行接口的直接对接,发布者也可以将信息系统的实际接口隐藏和保护在接口服务器之后。同时发布者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中间服务器与后台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上,而不用在客户端的发布和维护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基本能解决上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

3 对接方案的实现

3.1 对接平台的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规范是基于HTTP协议[4],通过“HTTP GET”和“HTTP POST”方法来与接口服务器交互数据。因此我们在一个开放了80端口的公网服务器上,在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基础上[5],使用IIS 7.0搭建一个网站,并在其中编写一个处理“HTTP GET”和“HTTP POST”方法的空页面,用来接收和处理微信服务器转发过来的信息。

在微信服务器端,预先申请了一个公众帐号,并将该公众帐号模式设置为“开发模式”,然后配置两个接入信息:接入URL和接入Token。接入URL即为刚才搭建网站中的那个处理信息的空页面URL地址,用于指定接口服务器;接入Token为一个开发者自己设定的字符串,原则上只有公众帐号所有者和微信服务器知道其具体内容,用于双方数据交互和认证和防假冒。

3.2 接口的对接和认证过程

在设置好接入URL和接入Token后,微信服务器会首先对设置的接入URL发起一次HTTP GET方法来检验开发者所搭建的接口服务器是否有效。这次的HTTP GET方法携带了四个参数:signature(加密签名),timestamp(时间戳),nonce(随机数)和echostr(随机字符串),开发者将预先设置的Token与本次收到的timestamp和nonce两个参数一起做字典序排序和sha1加密,再把最终得到的密文与signature进行对比。对比成功后,接口服务器采用Response.Write方法原样返回echostr字符串。一旦微信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3秒)接收到原样返回的echostr字符串,即表示其到接口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和接口规范都获得确认并对接成功,以后均会该通道进行数据交互。

其次,在后续每一次数据交互中,虽然采用HT-TP POST方法传送交互数据,但在微信服务器发起的每次URL请求时都会携带上述的几个参数,开发者最好每次都进行一次上述验证,仅当验证成功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回复工作。因为在如此的处理方法下,可以有效防范伪冒服务器通过模拟微信接口规范来非法获取信息数据。

3.3 具体信息查询的实现

在实际对接过程中,对接了一些与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系统以供查询,在这里以空闲教室查询为例来说明该平台上信息查询的具体实现过程。这个应用是为了方便师生随时查询当前或将来某个时间段内没有课的空闲教室,以便大家合理规划学习安排。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建立了一个与教务系统实时对接的数据库,用于教师使用自己的校园一卡通开启教学柜项目,这个数据库记录了所有教室在教务系统中的安排,因此可以利用该数据库来实现空闲教室的查询需求。由于安全性考虑,该数据库位于防火墙后的内部网络,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正常访问,中间接口服务器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防火墙只用设置允许中间接口服务器的内网IP通过即可。

为了实现该功能,首先为用户定义了两个命令:“/cxjs”和“/cxjs/w/d/n”,用于查询当前时间的空余教室和第w周第d天第n节课时的空余教室。在查询过程中,用户编辑该命令并通过微信发往公众平台帐号,微信平台服务器会将该信息和其他必要信息打包为一个xml文件,并连同前述认证信息通过HTTP POST方法提交到对应的中间接口服务器。该xml中有携带了几个用到的参数:“ToUserName”是开发者微信号,就是公众平台帐号ID;“FromUserName”是信息发送方的帐号ID,用于返回信息时指定接收方;“CreateTime”和“MsgId”均是对接规范中的标识信息,“MsgType”为“text”时,代表用户发送的是文本信息,后续的Content元素的值即为用户发送过来的实际文本信息。

当中间接口服务器接收到该xml文件并通过防假冒验证后,将解析该xml文件,获取里面各个元素的具体值。并将Content的内容当作用户命令进行解析。比如,当“Content”的值应该为“/cxjs”时。中间接口服务器将执行查询当前教室操作,连接到后台教室信息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整合成适当文本信息,按公众平台接口规范打包为xml文件使用Response.Write方法回复给微信服务器。微信服务器接收到该回复信息并确定该XML文件符合对接规范后,就会把“Content”元素内容作为实际回复内容发送到用户的微信对话框里显示,完成整个查询过程。

3.4 功能的扩展

除了直接连接数据库接口显示空闲教室功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利用Web Service接口[6]实现了新中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查询和挂失,(下转第190页)利用网络接入认证厂家(城市热点)提供的Web接口查询个人校园网络帐号使用情况,利用HTTP协议查询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和讲座网讲座预告等功能。

4 结束语

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来测试校园信息的发布和查询以来,可以发现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校园信息化建设者可以把有限的精力和物力集中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去,并且由于微信的普及,对用户来说不用安装专门的软件,用户接受度较高。但是劣势在于其软件功能还有待完善,推送功能较弱,自定义菜单功能还没完全开放等等。今后的研究还要在信息化工作中吸取经验,不断改进软件功能。

参考文献

[1]陆钢,朱培军,李慧云,等.智能终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2,28(5):14-17.

[2]顾宁,刘家茂,柴晓路.Web Service原理与研发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RFC 3023 XML Media Types[S].

[4]RFC 2616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1.1[S].

[5]苗凤君,盛剑会.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Windows Server2008与RHEL 6.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微信息平台 第2篇

--移动互联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

作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产物,微信从诞生起就着力于创新公众的沟通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微信用户规模迅速扩张,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微信在功能上的创新使其在商业应用领域不断创下新的应用案例。目前,微信正在和一些第三方平台完成公众平台的自定义接口功能,这个接口可以让第三方平台的 CRM 系统自主接入。公众帐号背后的医疗单位将能通过第三方平台与微信携手搭建的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与便捷的服务。医疗行业微信公众账号将成为医疗信息化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手机客户端”提供更加强大的增值业务空间与价值。

二、产品介绍

患者通过关注医院公众账号,可实现一系列医院门诊查询功能,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客服模块,在线回答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公众账号为微信“服务号”,更加体现了医院与患者交互的功能特点,进一步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适时的推送消息,也同时增添了一扇医院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

医院公众账号分为两级菜单,一级菜单分别为:在线客服、就医导航以及查询功能。清丰第二人民医院图例:

“在线客服”下属二级菜单分别为:医院地址、分诊咨询(挂科咨询)以及院内科室分布,或以鸿联九五强大的呼叫中心坐席支撑在线人工坐席来体现“在线客服”模块;

西南医院图例:

“就医导航”下属二级菜单分别为:由科室介绍、院内专家介绍、专家出诊时间等一系列二级菜单组成,通过webview实现二级菜单功能;

西南医院图例:

“查询”下属二级菜单分别为:查询门诊号源、查询自身体检报告、药品电子监管码查询,号源可与院方协商与医院his做动态时时查询,如果担心安全性也可使用静态数据实现,体检报告可通过连接页面登陆体检报告查询网站,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行查询,药监码查询功能可通过与国检数据增加数据接口,输入20位监管码实现药品真伪的查询。

西南医院图例:

想更加详细了解产品,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企信通”,对产品进行体验。发展趋势

微信息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档案信息服务;研究进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about the arch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through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firstly. Then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 about the research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archive information services,from the role, benefits, feasibility, types, methods, strategies and investigation, etc. Proposed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at last.

Key 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rch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Research progress

1  引言

在微信广泛利用的浪潮下,档案部门利用微信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及时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提高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社会公众了解和获得档案信息提供新途径,既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媒体时代的社会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如2014年浙江省档案局(馆)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乡音浙江》栏目,首次上线点击率便高达65671人次、栏目互动人数计6700人次[1]。据统计,已有70多个综合档案馆开通档案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虽较之于电子政务、图书馆等领域,其数量甚少,但整体上呈现为增长趋势。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选择微信一类的新媒体,作为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平台。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2  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和超星等数据库,用不同的关键词和检索式进行对比检索,以了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状况,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国内与本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与其间接相关、相近的研究文献则比较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本主题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由“微信+档案/档案馆/档案局”检索结果整理后,获得26篇有效文献:其中,2013年3篇、2014年10篇、2015年13篇;档案核刊文献12篇(占46.2%)、档案普刊10篇(占38.5%)、其他期刊4篇(占15.3%)。

3  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

通过文献的内容分析可知,其研究重点与热点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作用、优势、可行性、类型、方式和策略”等方面,概况如下:

3.1  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作用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高程度流行的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此,胡晶(2013)指出“微信服务可更方便、快捷、准确和广泛地为档案用户提供所需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能力和市县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2]。孙洋洋等(2013)指出微信可以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向公众传播档案文化、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善档案机构服务模式”等作用[3]。逄通等(2014)指出“建设高校档案移动通信平台(如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提升高校档案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的档案宣传、档案信息公开、校际间档案交流、档案收集和馆藏资源开发等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方式和新渠道”[4]

综上,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为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方法,二是为档案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档案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新方式、新途径在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中发挥着提高效率、扩大范围和优化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优势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之所以能用于档案信息服务,因其相较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和其他类型的社交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对此,孙洋洋等(2013)从“广泛的现行应用载体、强大的网络联动机制、殷实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先进的集群推广平台”四方面分析了利用微信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5]。江歆楠(2014) 从“服务覆盖面更广、信息形式多样化、扩大服务对象”等方面分析了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优势[6]。张倩男(2014)从“多元化的应用平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消息推送更及时准确、公众账号的开放使用”等方面分析了微信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7]

综上,微信公众平台以其“用户基数大、传播速度快、推广便利、形式多样化、网络融合程度高和经济适用”等方面特点,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3.3  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可行性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用于档案信息服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可行性是其中之一。对此,刘福利(2014)从传播学的“控制-Who、内容-Say what、媒介-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和效果-With what effect”5W分析要素,分析了利用微信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8]。尚珊等(2014)从“用户优势、经济优势和传播优势”三方面分析了微信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行性[9]。贺晶晶等(2014)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所依托企业平台的强大、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优势(多样化、时效性强、成本低、传播关系牢固)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功能化”四方面分析了微信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行性[10]

综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需要进行“平台管理者、信息内容、信息传播方式、信息受众和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3.4  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类型与方式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和载体,与档案信息服务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档案信息服务的类型与方式。对此,孙洋洋等(2013)指出,档案微信服务的信息包括“档案界信息、档案知识和档案馆藏信息”等类型[11]。江歆楠(2014)指出,档案馆微信服务包括“在线咨询、提供检索途径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12]。逄通等(2014)指出,高校档案微信服务包括“高校档案信息公开、传播高校及其档案文化、提供在线咨询和实时互动”等方式[13]。刘福利(2014)分析了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布档案信息、实现档案咨询、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反馈工作、实现与档案网站或数据库的对接、实现微信检索档案信息的功能”等功能与方式[14]。张倩男(2014)指出,可利用微信实现“在线咨询服务、文化传播服务、多样化服务”等档案服务方式[15]

综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与方式。如按档案信息的内容可划分为“档案动态资讯、档案理论知识、档案馆馆藏信息和档案法律法规”等类型;按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划分为“在线咨询、智能应答、信息检索、推送订阅和用户反馈”等方式。

3.5  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策略研究。如何建设与管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并提供服务,是研究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王潇等(2013)提出“思想层面和档案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统一档案馆账号形式、设立专门工作组、挖掘档案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点”等方面的建设对策[16]。尚珊等(2014)提出“服务内容(档案查询、档案利用、档案知识、现行文件阅览)、服务方式(在线咨询、档案论坛、视频讲解)和服务团队(档案专业管理人员、档案学专家)”等方面的建设对策[17]。逄通等(2014)提出“解放思想:重视移动通讯平台的应用;政策引导: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应用;优选人才:组建专门团队”三方面的建设对策[18]。贺晶晶等(2014)提出“明确档案公众账号定位,建立管理办法;解放思想,档案主管部门重视,规范化管理;成立专门的档案工作组”等方面的微信管理措施[19]。江歆楠(2014)提出“制度优化、人员配备、用户管理、数字馆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化微信服务措施[20]。刘福利(2014)提出“引入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持久性工作,需用心经营;档案馆应结合档案特点,设计具有档案特色的微信活动;抓住档案馆微信的互动性、及时性,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等方面的优化微信服务措施[21]

综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档案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新媒体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完善法规制度,保证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和确保其权威性;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专门的档案公众微信平台维护的工作组,保证档案微信服务提供的稳定性、持续性;四是做好配套资源的开发,加强资源的持续化、特色化、规范化与合法化开发,为档案微信服务提供不竭源泉;五是做好用户管理,如用户的分类管理、互动管理和意见管理等,以用户为导向,不断优化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3.6  公众微信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现有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总结不足、汲取经验,是推进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基础。对此,宋鑫娜(2014)调查分析了部分综合档案馆公众微信平台的“设计理念、内容推送、服务方式”等内容,指出其存在“设计理念不足、信息推送内容不规范、服务意识缺失”等问题[22]。贺晶晶等(2014)调查了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指出其存在“平台不够完善、内容单一性和长期不更新”等问题[23]。刘娜等(2015)调查了比较活跃的档案微信公众账号的“平台类型、维护和更新频率、开通时间、运营机构和业务内容”等内容,并对其“运营机构、运营效果和推动效果”进行了评析[24]。施瑞婷(2015)通过综合档案馆“官微”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实证调查,分析了综合档案馆“官微”的整体样态与传播行为;以“国际档案日”典型事件分析“官微”的传播行为;以“江苏档案”和“抚顺档案”为例比较分析了微博和微信传播行为的异同;最后,从“传播者形象、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25]。翟宛东(2015)调查分析了国内62个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在“运用程度、内容及更新、关注用户与受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提高微信利用自信和自觉、多途径宣传微信、提高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和操作规范、整合新媒体中多元传播手段”等对策[26]。张妍等(2015)调查分析了国内26家经过认证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特征、发布内容、互动效果、推广及自助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对其“认证现状、活跃账号分布、账号功能、用户体验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27]

综上,目前有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调查研究成果较少,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搜索、关注并体验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部门的实地调查、社会公众对档案部门提供微信服务的需求调查,进而多角度全方位地综合分析,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对策。

4  总结与展望

一方面,应该肯定近年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移动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应运而生,以其用户基数大、互动性强、覆盖精准、和沟通深度化等优势,成为继微博之后又一高效流行的社交应用软件,档案实践部门已逐步认识其重要价值,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相关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和成熟。

另一方面,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国内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应用的研究尚存不足:一是研究成果数量明显不足,较之于整个“微信”研究领域,档案“微信”的研究可谓沧海一滴,如图书馆“微信”是档案“微信”研究的14倍之多;二是研究成果内容不够深入,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作用、可行性、优势、方式和策略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对档案信息服务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开发、功能设计、资源整合、特色化服务及其与其他服务方式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匮乏。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一是要档案研究者与档案实践部门提高紧迫感,紧随时代步伐,重视研究、宣传和利用微信优化档案信息服务;二是要深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功能和资源等方面的开发与研究;三是要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这亦是本文下一步探讨和研究的空间。

*本文为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编号:SKQ201525)。

参考文献:

[1]本刊讯.浙江省档案局(馆)与腾讯·大浙网创新开展新媒体全平台合作[J].浙江档案,2014(5):4.

[2]胡晶.千山区档案局积极为企业提供档案指导服务[J].兰台世界,2013(28):8.

[3][5][11]孙洋洋,徐晓莎.微信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初探[J].档案时空,2013(10):18~20.

[4][13][18]逄通,肖文.依托移动通信平台提升高校档案服务力——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山西档案,2014(4):45~47.

[6][12][20]江歆楠.实现档案馆微信服务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4(3):39.

[7][15]张倩男.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2014.

[8][14][21]刘福利.开发利用的新平台:微信档案信息资源[J].北京档案,2014(9):18~20.

[9][17]尚珊,郎惠彬.论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浙江档案,2014(9):14~17.

[10][19][23]贺晶晶,刘跃跃.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时空,2014(10):12~14.

[16]王潇,黄新荣.微信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利用新时代[J].陕西档案,2013 (2):26~28.

[22]宋鑫娜.档案公众微信平台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档案,2014(11):34~35.

[24]刘娜,安淼.我国档案微信公众号运用实践与分析评价[J].北京档案,2015(1):33~35.

[25]施瑞婷.国家综合档案馆“官微”传播行为分析——基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实证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2):80~88

[26]翟宛东.档案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5(3):49.

[27]张妍,张璐阳,方雪,张晓清,王芳.档案馆微信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档案,2015(5):40~41.

微信息平台 第4篇

1 校园信息化移动发布平台的状况

1.1 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校园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高校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在传统信息化基础上, 学校通过活动通知、课表安排、成绩单、校园网站等搭建校园信息发布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飞信、QQ群等信息发布方式在校园内的影响不断扩大, 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 在这些信息系统在校园内不断推广的过程中, 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 飞信因学生不断更换电话号码而阻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QQ群的消息通知有时会被群内其他的聊天记录所覆盖, 信息传达的内容也不够广泛, 学生只能接触到校园内部消息, 鲜少获取对自己有益的社会学习和就业信息。

1.2 打造微信校园信息化移动发布平台的原因

传统的校园信息在发布和传播上都有一定的弊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广度的需求。2012年以来年轻一代尤其是学生接触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微信, 它拥有广阔的用户群体, 这个有活力的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的速度是其他年龄段无法比拟的, 这样就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而微信区别于传统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是它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短视频等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容易被学生接受, 功能多样使用起来方便, 丰富了社交平台的生活气息。微信使用最为便利的就是语音消息的发布, 它就像是双方在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真实的传达了对方的声音, 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听到家人和朋友亲切的话语。

通过微信还可以实现公众实训消息一对多的传达, 这样信息的传达也更加及时有效, 使得校园之间的每个人之间甚至团体之间的信息传达和交流方面更加便捷, 基于它背后的广大用户, 建立微信公众校园信息移动发布平台势在必行, 也能更快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有效的为校园信息传递和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资源服务, 有效的加强校园信息发布和传递的管理工作。

2 打造校园信息化移动平台的相关措施——以校园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为例

图书馆是校园信息发布和传递的有效平台, 老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多来源于图书馆和课堂, 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 增加它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对打造校园信息化移动平台的进程十分必要。

加强校园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 首先, 要借助微信的力量加强图书馆的使用率。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出和应用, 高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中得到大量普及, 高校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追随者, 很快成就了微信在高校通讯手段中的地位, 潜在的需求量是校园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建设的契机。其次, 利用微信的多功能性改变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增加服务的内容。现如今, 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具备SMS和WAP服务的基本功能, 也就是能够进行基本的查询、请求应答、信息咨询及推送功能。但是这些传统的公众平台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内容局限性也比较大, 要想满足用户对资源和信息的需求, 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 需要借助微信平台, 实现对第三方服务与手段对接的有力支持, 不断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 同时实现对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平台的打造。比如, 影响比较大的“武大助手”, 借助微信在教务系统原有的登陆账号和密码的基础上实现微信账号的对接, 有效的传递教务信息和学习信息,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课表安排、专业成绩、空闲教室、考试安排等信息。基于实例我们可以拓展微信在图书馆中的服务内容, 实现老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到书目的相关情况, 及时的获取电子资料和文档信息, 并且增加公众号的介绍, 增加学生学习的渠道, 能够通过微信学习到更加全面具体的知识, 增加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社会就业状况和择业指导方面的信息内容, 引导学生更快的走向就业, 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 借助微信平台加快图书馆的信息推广步伐。移动图书馆的构建离不开强有力的推广, 微信的有利之处在于二维码的存在, 图书馆的管理员可以把相关的二维码放在图书馆网站上或者以图片形式展示在图书馆门口、书架、图书馆内的墙壁上等位置, 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得图书馆的相关信息, 从而扩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3 结束语

微信在校园已成为主要的社交工具, 在学生群体中倍受青睐, 校园信息移动平台的受众群是老师和学生, 就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前景来看, 微信在校园信息发布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借助微信搭建校园信息移动发布平台一方面适应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趋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凌云, 韩立峰, 王长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校园信息移动发布平台[J].信息技术, 2014, 02:183-185+190.

[2]关辉, 许璐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园信息自助查询系统[J].福建电脑, 2014, 06:28-30.

[3]张琰, 曾军.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校园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8:54-55.

政务微信、微博双微平台工作总结 第5篇

xx警方微信平台和**警方微博平台主要工作内容为**公安宣传信息推送、线索举报审核传递、微信和微博聊天回复、公安服务咨询监督、工作意见建议收集等。在整个20xx年度工作中,双微平台工作总结如下:

微信平台目前粉丝数量为76000人,20xx年共计编辑微信信息384条,推送信息48次,回复聊天600条,线索举报60条,建议投诉30条,建议回复30条,信息总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

微博平台目前粉丝数量为1600人,20xx年共编辑转发微博信息720条。回复聊天145条,线索举报6条,建议投诉16条,建议回复15条。共计浏览量350万人次。

20xx年xx警方双微平台工作计划如下:

1.整个20xx年度xx警方微信公众号将继续完成全年384条微信发布数量,信息总点击量力争突破150万人次,粉丝力争突破80000万人

2. xx警方微博运营号将完成全年600条的信息发布数量,粉丝力争突破20xx,总点击量力争突破400万人次

3.在编辑、采写、语言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多学习观摩优秀公众号的写作方式,自己利用工作8小时外的时间继续加强编写能力的学习。

4.在整个20xx年双微平台多积极参与县局的各项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双微平台粉丝的数量和质量

5.双微平台将继续和xx警方抖音视频号精诚合作,让xx警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提升

6. xx警方双微平台将继续和省厅、市局等各宣传矩阵紧密配合,在整个20xx年宣传工作中积极完成省厅、市局的宣传任务

微信息平台 第6篇

一、农资打假与监管中信息断点现象分析

目前,各地、各监管部门内部按照各自职能的分工,陆续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系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络,这些网络平台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工商部门红盾护农信息网的建设来看,省和市、县一级的工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农资监管信息网。绝大多数基层工商部门都对辖区的农资供应商及商品的信息进行了采集,构筑起了清晰的商品流转去向图和监管控制网络。这样的基础性监管网络对农资的打假与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基础性阶段,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满足不了、或者说是很难适应新的农资监管形势,并且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信息断点问题。

(一)点与面的执法信息流动不畅

目前。基层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的区域性比较突出,县(区)一级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速率相对较快,相关的打假和监管信息能及时在内部的信息网上进行公开通报。省、市一级已建立相应农资监管信息网的,也能及时在网上对打假和监管信息进行公开通报。这种信息公开的特点是在区域内的一个点上查处的假劣农资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相关单位,使得相关的单位能及时组织起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假行动,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能。但区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向外扩散和流动相对困难。例如,某县级工商局一工商所查处一起假劣农资案件。其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处罚决定书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了内部信息网,相关涉假的农资产品也被锁定黑名单。但不在这个局域网内的其他工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单位却无法及时接收到这些重要的打假信息。尤其是与涉假农资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农业等执法部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这就造成许多假劣农资在一地查处后,由于不能及时通知源头所在地的执法机关,使得假劣农资依然有在其他地区销售的可能。同时,这种点与面上的执法信息在局域网之间的流动不畅,也间接地浪费了行政资源,形成了信息传递的断点,延误了查处假劣农资的最佳时间。

(二)上与下的执法效能监督问题

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如何,执法效能监督是重要的环节。这几年,从上至下,各级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执法效能的监督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对红盾护农工作、特别是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统一的部署落实,各省、市、县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和季节性特点,重点部署相关农资的打假专项行动。同时,各级监管部门都在编发农资打假系列性的简报,及时在督查农资打假,通报打假工作情况。但是,全国性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信息壁垒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如,对重、特大涉农案件,从上至下可以进行挂牌督办,这样的跟踪监督力度很大。但对一般性的、危害不是特别大的涉农案件,上级部门有时因为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基本上很难顾及,监督很难到位。因此,有些单位虽然也将农资打假的信息传送到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等部门,但由于缺乏外在的和上级的强有力监督,涉农打假信息发挥不了应有的引导作用,有的信息甚至石沉大海。同时,绝大多数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都属于内部运行的局域网,无法向公众及时公开打假信息,也就无法有效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综上所述,现有的农资打假与监管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红盾护农的新形势,达不到“四高”目标,无法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扩散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创新和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的效能提升。

二、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高速公路需把握的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政府的行政资源是有限的。就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而言,相关的执法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能量,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缺位。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监督制衡原则

农资打假与监管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滥用。对农资打假的监督包括党委政府的监督、上级部门的监督、同级部门的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要实现监督制衡,就必须将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公开化。以便于实现来自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也只有完全启动各类监督,才能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所得应有的效果。

(三)科技主导原则

现代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工商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中,发展高科技是其中的要义之一。离开了科技与信息化,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信息与科技的孤岛。因此,农资打假要适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如网络、微博等科技手段。通过高科技在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两个平台的对策思考

(一)点面结合,形成互动的农资打假微博短信平台

微博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资讯平台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也相继开通了微博,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收到很好的效果。微博的灵活、快速、互动的特点对于做好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各地工商部门可以结合已经建成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网,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业务上的资源整合,在县一级以上的工商局建立农资打假微博。具体可指定负责农资监管和信息网管理工作的专职工商干部负责信息的对外发布工作。发布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抽检信息,涉假农资产品名称、批次、厂址。

(二)上下贯通,形成网状的农资打假指挥监督平台

国务院六部门将在联合出台打假工作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指挥平台。各省、市、县应及时上传农资打假信息,特别是假劣农资产品及生产企业的信息要与微博同步上传到农资打假综合指挥平台,方便各级地方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的检索。对未能及时查结上报的地方,应采取相应的行政和组织措施。对明知有假而放任不管的假劣农资生产所在地监管部门应依法给予通报等处理。

微信息平台 第7篇

关键词:微信,信息传播,用户行为分析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络已经完成了从以“物”为中心转到以应用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特别是移动端的应用服务。其中,微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在微信问世的三年时间内,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微信24小时在线,每天必看朋友圈的行列,微信正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播起到深远的影响。微信能够有效地加强消息传播行为,越来越多的与微信相似的服务产品上线运营,服务运营商对用户的抢夺战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才能使用户持续使用产品成为一个备受IT企业关注的话题。通过使用工具软件搜集微信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信息,挖掘微信用户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行为特征和关系特征,以及用户信息传播行为所形成的潜在社会网络结构。这些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组织等即使把握用户动态,并预测其行为规律,进而引导信息传播行为有序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其指定有效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为合理规避谣言扩散提供依据与理论基础。

通过探索性研究和实证性分析,本研究从不同层面阐释了微信用户进行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微信服务商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有力的促进老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关注行为,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关注 ;更有助于政府等相关国家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来更好地鼓励与引导良好的用户行为,也为政府肃清网络环境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而使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提高全体用户的思想道德素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腾讯微信用户。我们主要关注的微信信息传播行为有 :浏览微信中订阅号、朋友圈等消息,在朋友圈发布、转发和评论消息。主要研究方法有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等。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取长补短,达到研究微信消息传播行为中用户类型及影响消息传播的因素的目的。本研究中主要涉及多变量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来阐述微信用户的关系特征及影响信息传播行为的主要因素。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

(1)利用搜集的微信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揭示了用户使用微信进行信息传播行为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行为特征和关系特征。

(2)通过对微信用户行为的社会结构进行挖掘,深入揭示了用户使用微信进行信息传播行为所形成的潜在的社会网络结构特性与规律。

(3)通过先导性调查访问式的探索型研究以及其后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的实证性统计分析,更为准确的阐释了影响微信用户使用微信进行信息传播行为的主要因素。

2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对样本的基本分析首先确定有研究与分析价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基于目前还没有系统权威的文献说明影响微信消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拟采取调查访问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以腾讯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不同人事进行调查访问进行数据搜集,从中分析出微信平台消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消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1)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主要来源于微信中的活跃用户。选择调查对象的根本依据是选择的样本中必须包含不同教育或者不同行业领域的人事,并且最近一周在微信发布了新的状态、最近一周转发过他人状态、最近一周评论过他人状态。

根据以上条件随机选取100名微信用户。然后,对这些用户在微信发送调查请求,对其阐述调查目的,并询问用户是否接受调查访问。对接受调查访问的用户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拟定调查访问大纲,以便进行随后的调查。

(2)调查访问的过程

对用户进行调查访问的主要手段为微信和QQ在线交流。整个调查访问历时一个月,在访问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对调查访问问题进行及时修订。整个调查访问过程如下 :

(a)询问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

(b)询问用户是否经常使用微信,由于何种原因使用微信,据此问题,切入调查访问主题 ;

(c)首先,给用户介绍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行为(浏览订阅号、朋友圈,发布、转发和评论朋友圈消息等),并咨询用户频繁进行的朋友圈行为有哪些?

(d)依据被访用户的回复的基本情况,继续咨询用户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微信中的各种行为,并让其阐述主要影响因素及次要影响因素等 ;

(e)最后,由被调查用户的回答的实际情况确定继续咨询什么问题,从而为研究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3)调查访问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分析出 :影响用户使用微信进行消息获取与传播的因素有许多。基本因素包含 :新关系网的建立、旧关系网的维持、及时获取消息、消遣娱乐以及影响力。除此之外,结果也表明了,和转发评论微信朋友圈订阅号消息比较,浏览和发布消息行为更为频繁。

(4)统计分析过程

研究发现,在消息的获取方面“,获取时事新闻”“、获取多样化消息”“、获取实用消息”占主要部分。从而得出,影响用户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对时事新闻的获取,对多样化消息的获取,然而获取实用消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等影响成都较弱。

在旧关系网的维护方面,用户最注重的是与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其次是朋友圈、订阅号以及公众账号状态的关注。在新关系网的建立方面,人们主要考虑的是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增加自己的人脉,并且通过浏览信息,寻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自己喜欢关注的话题。

3 研究的现实意义

微信息平台 第8篇

●微信公众平台

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上线,其已从单一的即时通信工具转化为具有网络营销、推广、信息传播功能的公众信息平台,它具有以下特点:1成本低廉。2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3信息媒体多元化。在微信中可以使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来展现信息内容。4互动性强,能实现即时沟通。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探讨的信息素养教育,是计算机基础类的普及性通识性质的课程,是对传统面授型课程的一种创新。其应用技巧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本校馆藏及馆外的资源和类型、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子资源的收藏和使用情况、网络资源检索与使用技巧、信息分析和信息管理等。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学习活动与学习情境,在自主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师活动

首先,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前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有利于我们知道哪些内容适合通过视频教学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如此才能更好地避免教学中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其次,制作教学视频。最后,根据本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视频发布的地方,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生活动

首先,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也不用再担心跟不上节奏,在视频学习中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停顿和反复观看。学生观看视频时可在不明白的地方做笔记,然后带到课堂上,还要对视频中所讲的知识及时做总结。其次,学生仔细做视频中的练习题目。最后,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互动解答。

3.课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由三部分组成:(1)构建学习环境。教师先创建一个信息素养交互式自主学习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学生利用公众平台上教师推送的教学视频、课件和配套测试题等进行个性化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根据微信平台的管理功能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这样做便于课堂学习时进行分组讨论。(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准备每节翻转课堂需要的教学材料,课程可讲授内容包括馆藏资源收藏和使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及获取、信息分析和管理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进行模块化组合,并制作成微视频;或精选国内外符合教学需要的在线视频内容,利用课程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以消息推送的形式发布到微信平台供学生观看。其他的学习材料可以按内容分类添加到课程公众平台高级功能的“关键词自动回复”中,并绑定有特定数字代号和内容的关键词,以便学生获取。(3)学生利用微信在线学习。学生在关注教师提供的公众号后,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内容,输入关键词等在平台上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遇到困难可以在微信群里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教师还可以通过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总共性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4.课堂教学阶段

微信息平台 第9篇

伴随着吉林省小微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 金融业务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分布在吉林省各个地市、县区的小微金融机构约计200家信贷专营机构, 未来将到500家以上, 开展了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认股权贷款、典当担保以及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等科技金融创新业务, 所有的业务系统都将离不开访问央行的征信业务系统, 通过查询共享央行征信业务系统来评估贷款的信用等级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吉林省始终把发展小微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支持小微金融机构成长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方便小微金融机构的金融信息查询、流程学习、信息上报、通知下达、国家政策贯彻等业务的推动发展。为了实现小微金融机构的业务互动、信息共享, 今年上半年长春已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信息安全共享的平台, 即金融信息交换平台。通过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助力小微金融机构成长的重要举措。那么接入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就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接入金融城域网实现互联互通的组网问题, 采用何种方式组网即能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成本负担问题, 又要保障组网的安全性, 接入方式简单灵活, 易于维护;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金融行业及央行的信息安全防护标准, 结合小微金融机构的接入特点, 整个系统安全防护无疑是重中之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防护建设:

☆金融城域网边界安全防护;

☆金融城域网数据传输安全防护;

☆金融城域网系统日志安全审计;

☆小微金融机构终端安全管理防护;

☆小微金融机构终端病毒安全防护;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吉林省经过全面的调研考察, 参照当前主流的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进行了针对性可研分析和方法论证,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组建高效安全的小微金融城域网

小微金融信息交换平台的组网架构采用基于MPLS VPN结合本地MSTP专线组网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MPL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路由交换技术, 越来越受到金融行业单位的关注。MPLS技术是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L2/L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 它不仅支持网络层的多种协议, 还可以兼容第二层上的多种链路层技术。MPLS VPN能够利用公用骨干网络广泛而强大的传输能力, 降低金融单位内部网络/外联网的建设成本, 极大地提高众多金融机构网络运营和管理的灵活性, 同时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实时性、宽频带、方便性的需要。MPLS VPN技术主要用于金融机构的多点互联。同时, 在不能独立建网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也很广泛。MPLS VPN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质量和安全保证, 同时可以明显地节省成本, 特别是通过MPLS VPN为金融机构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甚至视频业务在内的统一通信平台。

小微金融信息交换平台网络构建具体如下:首先, 通过小微金融机构专用边界路由器接入运营商MPLS VPN网络, 可以选择光纤直连或者MSTP专线方式。其次, 小微金融机构通过租用本地MSTP专线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选MSTP或SDH传输专线。专线为本地专线, 无需要经过城际长途专线, 从而降低大量的租用成本费用) , 接入到运营商MPLS VPN网络。最后, 通过运营商对MPLS VPN网络进行调试, 为央行与小微金融机构划分专用VPN实例, 建立基于MPLS VPN标签交换的专用VPN通道, 实现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与小微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根据央行的信息安全建设要求, 考虑到MPLS VPN网络的不可见性, 在这种方式下, 小微金融机构和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之间的通讯数据需要进行认证、加密。

通过基于MPLS VPN结合本地MSTP专线的组网方式其优点在于一是能够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成本负担问题, 小微金融机构只需要租用本地专线MSTP传输链路到运营商的MPLS VPN网络域, 即只需要支付本地较为廉价的专线租用费用和MPLS VPN网络承载传输的少量费用, 及安全网关设备费用、认证KEY费用等, 成本负担较低;二是有利于全省分撒广范的小微金融机构的灵活便捷的接入。其缺点是整个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专线接入方式低, 虽然整个MPLS VPN组网方式会采用安全认证, 但仍然较专线组网方式安全性要低, 所以如果要采用MPLS VPN组网进行接入, 必须加强其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护和终端的安全建设等。

金融城域网信息安全防护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 各个种病毒的广泛传播, 非法入侵、内部人员非法操作等行为的不断增加, 那么构建金融信息交换平台的重点就在于信息安全的防护, 依据金融行业标准及央行的信息安全建设标准, 结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要求, 建设的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考虑, 充分保障整个业务系统的信息交换传输的数据完整性、保密性, 并且能够保障央行的业务系统不被安全隐患所威胁。

1.金融城域网边界安全防护设计

通过在金融城域网的小微金融机构接入边界处部署边界防火墙系统设备, 实现央行内部系统与外部区域逻辑隔离, 数据访问控制, 低层抗攻击的安全防护。

通过在金融城域网的小微金融机构接入边界处部署应用安全入侵防御系统设备, 实现央行内部系统的2-7层的应用级别的安全防御功能, 检测并阻断外来的风险入侵攻击行为等。

2.金融城域网系统数据传输加密防护设计

通过部署SSL VPN网关系统实现对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为防止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拓扑暴露的安全隐患, 需采用SSL VPN的方式进行安全嵌套数据传输, 通过SSL VPN实现其安全嵌套映射, 使整个平台系统及央行后台业务系统工作在一个安全隐蔽的防护体系下, 外来用户不需要感知系统的拓扑所在。通过SSL VPN自身的加密认证算法, 实现对于传输数据的安全加密认证, 保障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金融城域网系统安全审计设计

通过在吉林省金融信息交换平台的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上部署日志审计系统实现央行系统设备运行的日志审计, 为运维管理工作提供隐患分析依据, 简化运维管理工作。

4.小微金融机构终端安全管理设计

通过在信息交换平台中心处部署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实现对所有接入的小微金融机构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内网管理, 做到非法内联、外联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管理。

5.小微金融机构终端安全防护设计

通过在信息交换平台中心处部署终端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平台, 并在小微金融机构终端PC上部署相应的客户端进行统一升级、统一策略下发, 实现对小微金融机构的终端安全域边界的安全防护, 防止终端病毒的传播和渗透。

微信息平台 第10篇

信息素质教育是指为启发人的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教育和培训活动[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 近些年来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因为通过网络新型科技手段可以获取更全面丰富的信息。信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样离不开网络知识共享平台[2]。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高等教育, 必须紧跟科技技术发展的步伐, 顺应公安工作发展变化的要求, 加强公安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适合信息科技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战型人才, 实现“科技强警”的总体战略目标[3]。拥有一个强大多元化知识平台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 微博知识共享平台作为一个整合信息资源服务的新兴手段也就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

1 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

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的来源主要包括各种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静态资源与来源于公安情报收集系统的动态资源, 还有互联网络信息以及个人网站等。警察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侧重于实用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训练。

1.1 知识共享阻碍因素

在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个阻碍因素:

1.1.1 人的因素

个人拥有的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往往是其长时间所积累的独特的经验知识, 一般他们不愿意将其与他人无偿分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组织环璄中, 个人所感受的竞争压力使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是自己在组织中价值和地位的保证, 如果将所拥有的知识倾囊授予他人, 将失去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 那么个体本身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

1.1.2 知识本身的因素

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通过语言、书、字和数据库表示。人们能通过书、杂志、文档、视频、音频、软件等获得显性知识。因此, 要获取显性知识是相对比较容易。

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知识, 具有个人的特殊含义, 对隐性知识不仅难以标准形式表示且很难进行转换。

1.1.3 时空因素

时间因素是掩盖知识共享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里, 人们要处理各种琐事, 因此缺少时间去收集、讨论、互相交流。另外, 空间因素也是影响知识共享重要因素。对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空间如办公场所, 居住地, 这些空间相对是个人独立的, 要参与知识共享活动缺乏共同空间。要知识共享, 我们必须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但由于时空因素, 参与面对面进行知识共享活动相对比较困难。

1.2 知识共享过程

传统的知识共享是指知识从所有者转移到需求者的过程, 这过程需要几个步骤, 知识所有者使用一些手段来向外传播大脑中隐藏的知识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需求者使用一些手段来接收内化知识, 从而知识需求者获得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知识共享活动的全过程需要一些手段和方法帮助才能达到这些活动目标。所以, 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段提高知识共享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想减少以上三个知识共享阻碍因素的影响进行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知识共享技术手段方面着手, 结合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的特色, 采用微博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平台基础[4]。

2 微博与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管理对应关系

从警察信息素质教育角度看, 微博平台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收听与被收听、关联聚合、评论、讨论、交流互动等。信息素质知识管理是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 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微博作为一种基于Web的网络社交平台, 140个字的微型表达方式、各种终端的交互支持、裂变与聚合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实时丰富内容、全民参与的高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使其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人际网络, 并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信息源进行结合, 产生互动, 形成信息素质教育的知识网络。因此, 在警察信息素质教育中, 微博可以从结点、链接、网络、知识流这四个要素与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管理过程一一对应[5], 如图2所示。

2.1 结点

无论是机构微博还是个人微博都具有用户的基本信息, 代表机构或个人这一公众形象。微博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听众数、转发数、评论数、文字、音频、视频、语言风格、表情符号等。

2.2 链接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 截至2012年6月底, 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 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

2.3 网络

网络知识是海量的也是分散的, 如何获取关联知识, 并将知识聚类是网络化学习时代必然经历的过程。网络化时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自身, 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结点中, 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结点信息源连接起来, 形成学习网络。

2.4 知识流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介质, 也拥有其新的传播规则和表述语言, 微博平台是个人表达的观点、意见、建议的快捷平台, 也是和众多网民参与评论、讨论、私信和共享等交互方式的重要手段。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与微博知识主题间的互动交流, 另一方面也关注自身业务知识的微博平台。

3 基于微博的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平台

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平台依靠开放式互联网络共享平台架构支持,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互联网络获取模式为需求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共享服务[6]。该平台结构主要由三层组成:知识层、应用程序层和用户层, 如图3所示。这三层功能各不相同, 且下层只为上层提供服务。

知识层的最低层, 它是知识资源, 也是核心平台。应用程序层可以实现知识层和用户层连接, 也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允许用户从知识共享中获取所需的东西。应用程序层实现共享平台功能的关键, 其功能包括知识搜索、个人知识管理、知识跟踪、知识交流互动。用户层是最高层的平台, 它是负责分析和接收终端用户的请求。基于微博的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平台平台模型如图4所示, 其主要模块功能如下:

(1) 知识搜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微博搜索知识相对容易和快捷。一方面用户通过微博可以获取自己关注的特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成自己拥有的专业、深入的知识。另一方面用户通过微博进行发布传播知识, 这使得关注自己的博客主题知识感兴趣的游客很容易获取知识, 而不用从大规模信息中搜索知识。 (2) 知识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 每天产生、发布的巨大的信息量, 用户想及时找到与自己的兴趣信息、主题、内容显得格外困难。微博为个人知识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组织方式, 将很多知识组织、过滤后形成些专业知识, 使自己知识及时可以得到更新。 (3) 知识追踪。知识追踪是微博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当微博用户搜索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微博时, 可以收听并打开浏览其内容, 那么你可以跟踪这个话题并能查看其他用户的跟踪轨迹。通过知识追踪, 可以通过一个关联主题平台, 把常见的用户感兴趣的主题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知识交流和共享, 从而我们可以形成一个类似博客话题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形成知识社区。 (4) 知识交互。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约束便于个人知识交互, 微博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知识共享平台。通过一个有效的微博交流互动平台将更容易让用户学习新知识, 实现知识的增值。

4 结论

本文首先从技术观点分析了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阻碍因素和过程, 以此为背景提出微博作为实现知识共享平台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四个要素描述微博与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管理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微博的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共享平台体系结构和模型。此平台的建成是信息素养教育一个重要的基础, 未来的研究重点放在实现在线警察信息素质教育应用平台上。

参考文献

[1]李淑凤.关于推进公安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 (3) :154-156.

[2]樊治平, 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 2006, 3 (3) :371-378.

[3]陈宁燕.公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5, 20 (5) :1 97-200.

[4]王金辉, 贺利坚, 张伟, 童向荣.微博中基于用户偏好的信息传播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3, 35 (3) :140-144.

[5]王玥, 霍智勇.微博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基于关联主义理论视角[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3) :40-44.

微信息平台 第11篇

关键词:微学习;学习活动;微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83-04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高、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当前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交流、工作与学习,期望更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微学习“快速”“简洁”“碎片化”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浪潮。目前,国内对微学习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及相关开发案例比较少。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国内利用微信进行微学习的案例中多数将微信作为一种交互工具或者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没有将微信的多个功能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本文对微信应用于微学习的功能进行了挖掘,阐述了微信支持微学习的优势,探索微信在微学习领域的教育应用与价值体现,对促进学生通过微信学习知识,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微学习的概念界定

学习研究专家Lindner于2004年首次提出微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至今虽已历经11年的发展,但微学习的概念尚未统一。微学习的研究主要是以一年一度的微学习会议为主线展开,从2005年至2013已有7次,第8次会议也正在筹备中。从以往7届会议主题和研究成果看,经历了最初的注重微学习基本内涵和概念界定,到对微学习引起学习变革的分析与媒介的选择,再到微学习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相关微学习策略、结果和效率的关注的变化。

国外研究者对微学习的概念界定不同,Lindner主要从媒体特征来界定,认为微学习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Hug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分割为较小的学习模块,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Silvia Gabriellie则表示微学习的实施得益于小块的学习内容的开发和日臻完善的通讯技术,从而使学习者在特定场合(如休息时或在途中)轻松获取学习内容。

我国学者也从2008年起开始了对微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徐福荫教授从承载微学习的媒体特征对微学习进行界定,认为微学习是用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内容的学习。祝智庭教授不仅强调了微学习的“微”、“小”还同时强调微学习内容组块包含学习的内涵和品格,并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陈维维、李艺教授等在国外关于微学习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微学习具有短时间、小片段、个性化、多媒介等显著特征。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从不同侧面描述微学习,笔者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利用智能通讯工具,随时随地选择、获取、加工利用各种模块化、松散连接、自包含的学习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面向全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新的学习方式。

2.微学习的特征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而产生。因此其与传统学习有着鲜明的区别。笔者从微学习的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体、微时空、微情境5个元素概括其特征:

(1)生态化的学习情境促使学习者全民化与终身化

微情境包含了支撑微媒体传输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环境,还强调社会情境,包括微学习者所处的真实生活背景、社会群体。在这种生态化学习情境下微学习群体变得比较广泛,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都有,所面对的学习群体不再单纯的是学生,可以是社会各层面的人员。这些学习者可能是白领、社区居民,甚至是在家庭的妇女、老人等。

(2)媒体的便携化促使学习时空的泛在化

台式电脑到膝上的笔记本电脑,到现在智能手机、iPad、电子词典、Gameboy 游戏机,这些终端设备都呈现微型化、便携式、与娱乐化工具相结合的倾向。无线互联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只要你带上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便捷性。

(3)媒体的草根化促使内容的片段化与多样化

基于Web2.0技术的各种应用形态中,比如微博、维基(Wiki)、微信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应用更加支持大众参与草根的创作,几乎没有技术门槛,这也是其拥有丰富的内容来源的原因之一。学习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段文字、图片图像、一段音频或者短视频、一个Flash或者一个链接。学习内容由许多模块化的学习片段组成,片段之间相互独立,具有松散联系,可以以多种方式重组和更新。

三、微信支持微学习的功能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微信主要有三大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公众平台功能和开放平台功能。

1.基本功能分析

用户可以发送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并支持实时对讲、多人群聊、视频通讯,提高了通信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2.公众平台功能分析

个人信息设置功能:通过个人信息设置功能,管理者可以设置账号的名称、头像、介绍等信息,并根据此信息生成一个二维码,提供给用户扫描。用户管理功能:通过用户管理,对订阅公众号的用户设置分组以便实现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分组来推送特定的消息。可以修改用户备注信息为真实的学号姓名,单击学习者用户名进行单独聊天辅导,针对用户进行批量分组,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班级进行分组,方便定向信息投递。关键词导航功能:输入关键词即可访问对应功能。实时消息功能:在实时消息中,管理者可以看到5天内订阅公众号的用户发送来的留言信息(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语音信息)。同时,管理员针对用户提出的疑问,提供给用户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群发消息功能:群发消息的实现形式有文字、语音、图片、录音、图文消息五种,在“群发对象”里,实现更精准的消息推送。自动回复功能:指导者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动回复规则,学习者在满足触发条件时,收到教学辅导环境设定好的自动回复信息。前四个功能使学习内容的发布检索变得相对容易,使用户体验了一个个性化的内容学习平台。公众平台首页查看统计信息功能:每日新增订户数量和每日接收消息数量,了解教学辅导环境的活跃度。素材管理功能:可以用来提前编辑管理者要推送的内容,图片、语音、视频都可以提前上传保存在素材库里。

3.微信开放平台功能分析

开放平台可以在其他移动学习应用中接入微信功能,通过微信整合第三方应用与微信友好关系链,使微信成为学习内容推广和分享的有效渠道,具体支持微学习的功能分析如图1所示。

四、微学习平台设计

从微信支持学习的功能分析来看,其广泛的使用及强大功能可以减少开发和推广的难度。基于微信的微学习平台应该按照微学习每个元素的特征来设计,并且应遵循准确定位、学习者为主体、强调活动的情境性、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丰富的交互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

1.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微学习的特征,将平台设为5层架构,分为数据资源层、应用业务层、微学习活动服务层、传输层、用户接入层,如图2所示。

(1)数据资源层包含用户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作品库以及平台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层是学习平台的基础部分,为整个平台提供相关学习数据和资源。

(2)应用业务层包含情境学习模块、学习交流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学习评价模块以及信息推送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可以互相跳转链接。

情境学习模块主要是根据学习者需求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习交流模块主要负责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线上交互,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平台之间的交互。资源共享模块提供学习资源的存储和分享,可以通过第三方云存储设备(如微云或者印象笔记等)将学习资料和笔记等存储在云端,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通过群、朋友圈等将好的资源分享给其他人。学习评价模块将提供学习者一个考核的方式及考核时间。评价方式多样化结合,平台设置互评作品展示平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推送信息模块是微学习平台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与指导者及整个平台的沟通桥梁。

(3)微学习活动服务层包括学习者管理、内容检索服务、学习资源管理、信息推送服务、交互服务等。该层是应用业务层的具体实现,直接为用户提供相对应的学习服务。

(4)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交互。

(5)用户接入层由手机用户、iPad、掌上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学习者、指导者及平台运营者构成。各类用户通过微信客户端访问微信公众号、微学习平台数据资源及进行交流。

2.《Flash动画设计》课程微信平台建设

《Flash动画设计》是宁波卫生职业学院的一门全校性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为每年春季学期,其面向的学习者是全校学生,所以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笔者依据在该校的实习经验,对学生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对《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研究和分析。全校共有4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班级,每班20人。笔者选择其中一个班级参与本课程的微学习平台学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该平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微信学习平台的定位目标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学习平台。微学习活动过程主要结合线下和线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撑。(见图3)

在课程开始之前,也就是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前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方法及相关使用规则讲解给学生,学生通过二维码及账号查找的方式关注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将下节课相关知识发给学生供其自主学习。群发的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模式嵌套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如图4所示。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将一些预习的重点要点在微群里以语音的形式提醒学生,学生在微信群里讨论。语音的利用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创设、悬念设置、案例教学、阐述解释、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课堂中先由教师为学生创建特定的情境,让其在此环境中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之自然过渡到所要阐述主题中;提出悬念设置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怎么实现,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然后由教师进行案例操作演示并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微学习平台的作品展示模块,由学生互评或者教师点评,如图4所示。及时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热情。

课外讨论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可以在整个专题讲完后组织学生群聊,巩固课堂知识和拓展知识,学生准时参加讨论,学生或者在论坛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在微信学习平台支持下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很高,表现积极主动,同时养成了利用此平台进行微学习的习惯。其中,基于此平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次数明显增多,学习活动更加主动。微信学习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活跃度高,其中最新资讯的更新与推送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时俱进,体现学习是生活化、社会化的学习理念。

五、总结

本文就微信公众平台在微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教育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增加和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微信用户将会进一步增加,微学习将成为大众学习的一种新的趋势。而本文对微信的使用案例将在后期进一步跟踪,通过两个班级进行学习效果的比较,对学生使用该平台的效果进一步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受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功能限制每天只群发一条信息,并且图片大小须在2M以内,语音时长不能超过60秒,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平台推送学习内容的容量。为了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关微学习监控平台还缺少监控机制模块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续的一些工作及不足之处还需反馈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Hug T., 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learning: Emerging concepts,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A]. 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2005[C]. 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15.

[2]Hug T. 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 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 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 and didactical microlearning arrangements [A].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media transition conference [C].USA,MIT: Cambridge (MA),2005.1-14.

[3]Gabrielli, S., Kimani, S., & Catarci, T. The Design of microlearning experiences: a research agenda [A]. 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2005 Conference [C].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45-49.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5]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7-21.

[6]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3.

[7]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4-41.

[8]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1-26.

[9]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10]张振虹,杨庆英,韩智.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2-20.

[11]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12]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微信息平台 第12篇

1 当下高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高校信息服务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分为:

1.1 信息发布不及时, 学生关注度低

虽然我国高校都进入了校园覆盖网络的阶段, 许多信息都能够在校园网络上查看到, 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第一, 信息发布不及时, 严重影响广大师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比如, 在招聘信息的发布上, 有的学校经常会出现明明招聘中心在一天前或者两三天前就安排好了招聘单位的时间和地点, 但是到了当天才迟迟发布招聘信息于学校的招聘网站上, 导致部分学生在关注到相关信息的时候, 不是已经过了截至日期就是来不及准备了, 还有在一些信息的更新上, 学校也经常做的不到到位, 比如各个部门的联系方式等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广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不够高, 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带来许多隐性的不良后果。

1.2 学校网络平台建设落后, 信息管理手段有限

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觉得了其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 当下许多高校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只是一个空架子, 在网络平台建设和维护上没有长期的计划和投入, 对信息发布、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否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调查, 在信息管理手段上十分的有限, 在信息发布的渠道上也仅剩下层层下达文件, 这在时间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延迟, 无疑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 学校信息网络服务中, 学生的诉求以及反馈通道有限, 建议没有得到重视等都是高校信息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微信公共平台和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对接

要做到微信公共平台和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对接, 那么只需要用户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发起查询请求, 或者订阅相关的校园信息服务订阅号, 当查阅的时候, 请求会首先到达微信服务器, 继而微信服务器会将用户的查询请求转发至开发所用的服务器平台, 即开发者服务器。开发者服务器将查询请求处理之后, 以XML形式数据返回给微信服务器, 再由微信服务器将具体的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具体如图1所示。

只要实现了微信公共平台和消息信息服务系统的对接, 那么在信息的发布、学生对信息的关注上就显得十分的轻松了。学生只要通过微信公共平台上对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订阅, 那么只要系统有信息出来, 就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给学生, 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这正切合了当下学生群体经常使用微信平台的特点, 做到让校园信息服务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3 微信公共平台下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管理

虽然微信公告平台下的校园服务系统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 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信息发布方在后台及时有效的更新信息, 比如:就业信息系统、选课系统以及图书馆自助查阅等等, 这些系统中的信息要想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 那么基于微信公共平台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微信平台只是给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更为接近学生日常信息获取方式的一个渠道或者说是平台, 但是却无法解决信息发布源的问题, 所以在为相信公共平台下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管理依然是重中之重,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只有从根源上着手解决问题, 加强管理, 那么微信公共平台下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才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为广大师生更好的服务。

4 结语

校园信息服务, 是服务于广大师生的, 所以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来进行系统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微信公共平台则正好契合了这一个中心思想, 因此让微信公共平台和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相对接, 加强微信公共平台下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管理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意义, 也势必给我们的校园信息服务注入新的血液, 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

摘要:校园信息服务中存在的弊端一直以来都是为广大师生所诟病, 探索更为便捷、有效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是许多研究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 而腾讯推出的微信公共平台有着信息分享及时、关注用户群体庞大等特点, 使得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成为了解决校园信息发布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切入点。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 本文结合微信公共平台的开发、操作特点, 就微信公共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管理和使用上的优越性, 对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一番剖析和论述。

关键词:微信公共平台,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问题,对接,管理

参考文献

[1]胡蕊.大学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 2014 (01) .

[2]盛伟芳.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02) .

微信息平台范文

微信息平台范文(精选12篇)微信息平台 第1篇随着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