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方法范文
接种方法范文(精选12篇)
接种方法 第1篇
1 鸡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
1.1 注射法
这种方法是对每只鸡进行保定, 用连续注射器在肌肉或皮下准确地注进规定量的疫苗。优点是免疫效果确实可靠, 但工作效率低, 容易惊扰鸡群。注射时, 为了使注射量准确, 保持疫苗的均质性, 要经常振荡装疫苗的容器。尤其是灭活疫苗短时间静止就会出现沉淀。所使用的注射器要认真洗净消毒, 特别要多消毒一些注射针头, 剔除钝卷针头, 一般100~500只鸡换一个针头, 如果有疫情发生, 宜一只鸡用一个针头。对注射部位用70%酒精充分消毒。
1.2 饮水法
这种方法用于活苗, 是一种将疫苗稀释后经口投与的方法, 适用于大群免疫。优点是节省劳力, 简便易行, 并可减轻对鸡的应激刺激。但缺点是疫苗损失多, 由于雏的强弱、饲养密度等原因不能充分饮水时, 雏的免疫不齐。用这种方法时, 要设置足够的饮水器 (最好选择塑料饮水器) , 稀释足量的疫苗, 免疫前视天气情况停止喂水2小时, 让雏1~2小时能饮用完全部疫苗水。饮水免疫必须注意水的质量, 如果饮水中含有消毒剂 (如游离氯气) , 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48小时前禁用一切消毒剂和洗洁剂。通常在洁净的饮水中添加脱脂奶粉, 可中和水中可能存在的消毒剂, 并能保护疫苗的活力, 用量为每35升饮水中添加脱脂奶粉58克, 充分混合后再加疫苗, 疫苗水盛放在洁净的饮水器中, 并远离热源。选择一日之中较凉爽的时间用苗。
1.3 滴鼻、点眼法
用于投给活苗。优点是操作简单, 缺点是免疫持久性差, 个体差异大。保定每只雏, 用洁净玻璃滴管向雏的鼻腔或眼内滴入一滴大约0.03毫升的疫苗。在滴鼻时, 可用手封住一侧鼻孔, 以确保疫苗能更好地从另一侧鼻孔吸进。点眼时, 滴嘴不得接触眼球, 以免损伤眼睛。接种过程中, 要始终保持滴嘴绝对垂直, 以确保每滴疫苗的接种剂量保持恒定。
1.4 喷雾法
适用于大群免疫, 优点是操作简便和节省疫苗, 缺点是技术要求严格, 操作不当时则无效或发生一些问题, 常用于鸡新城疫Ⅱ系和Ⅳ系疫苗免疫鸡群。这种方法能在早期形成较强的呼吸道免疫, 很适宜做紧急预防接种, 与其它方法比, 对呼吸道黏膜生理机能影响大, 有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危险。特别是在怀疑有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鸡群, 用本法会致使发病和增加病势, 所以最好采用饮水等其它接种方法。注意事项如下:
雾滴大小:雏鸡免疫时要求的雾滴大一些, 大约50~200微米, 雾滴落入鸡的眼睛和进入鼻孔上部呼吸道而获得免疫。若雾滴过小则可进入下部呼吸道而引起严重反应, 可激发霉形体或大肠杆菌病等继发症。一月龄以上的鸡则较少引起反应。二月龄以上的鸡进行喷雾免疫时, 要求的雾滴小一些, 约5~20微米, 疫苗可进入下部呼吸道而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温度:喷雾时较适宜的温度是15~20℃。
湿度:喷雾时的湿度要求在70%以上, 若低于此湿度时, 可在鸡舍内洒水或喷水, 以求达到此湿度以上。
稀释液:疫苗的稀释液只能用蒸馏水 (也可用冷开水代替) , 不能用其它的含盐类溶液 (如生理盐水) 作稀释液。
喷雾器:使用前对雾滴大小进行测定, 选用最适合某一鸡龄的喷雾器。
喷雾时间:要求工作人员手持喷雾器, 向鸡舍或鸡笼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 恰好能将所需要的疫苗喷完为止。可先拿喷雾器加蒸馏水1千克测定喷雾速度后, 再做苗。
喷雾时要关闭门窗和通风口, 喷完后10~15分钟再打开即可。一日龄雏鸡做新城疫喷雾时, 最好在一密闭室内进行, 打开雏鸡的纸盒盖, 在其上方约40厘米处喷雾, 喷完10分钟后, 自室内取出雏鸡即可。
操作人员最好使用防护面罩, 保护口鼻。
1.5 刺种法
多用于接种鸡痘疫苗, 方法是用洁净消毒的钢笔尖或刺种针蘸取稀释的疫苗, 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肤上刺种一下即可。刺种痘苗必须刺种一下浸一下刺种针, 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刺种针勿接触鸡羽, 刺种时, 应小心拨开鸡羽, 勿伤及肌肉、关节、血管、神经和骨头, 注意勿污染疫苗瓶及刺种针。
1.6 羽囊接种
常用于接种鸡痘疫苗, 方法是将鸡背部的羽毛拔掉少许, 应用洁净灭菌的棉拭子蘸取稀释的疫苗, 在皮肤的羽囊上面涂擦一下即可。
1.7 泄殖腔接种
主要用于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 用棉拭子蘸取稀释的疫苗, 在鸡的泄殖腔上涂擦一下即可。
2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2.1 接种与鸡的健康
只有健康鸡才能接种疫苗, 即使没有临床症状, 但已感染了病原微生物的鸡, 如不注意接种了疫苗, 会成为发病和增加病势的诱因。因此, 要经常注意对鸡群的健康状态作临床观察, 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 来决定使用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及是否投药。特别是隐性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感染鸡群, 在用喷雾等方法接种疫苗时, 要投2~5天的抗生素以抑制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
2.2 有效期和接种方法
应选择国家专业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 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产品的专营商店购买, 必须是经国家检查合格的产品,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市售的疫苗, 还应记载有疫苗的生产年、月、日、生产批号、保存条件及使用方法等。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要逐瓶检查, 注意有无瓶签、瓶签是否清晰、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制品的色泽和形状与说明书是否相符、有效期是否超过、是否按规定保存, 冷冻苗还要检查瓶内是否真空, 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 要详细做好接种记录, 这样就不会乱用疫苗, 按有效期有计划的使用疫苗。有效期内的疫苗如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或受到阳光的直射, 或灭活苗被冻结都会影响效力, 使免疫力显著降低。因此, 疫苗必须按指定的方法和温度保存, 为了能在稳定的温度条件下保存, 最好使用专门冰箱。一经打开溶解的活苗, 到第二天就会因疫苗病毒死亡而降低效力, 所以不能继续使用。使用剩余的灭活苗如继续在冰箱中保存, 也会混入杂菌增殖, 最好不再使用。
2.3 确保接种效果
疫苗和治疗药品不同, 它不能立刻显示出接种的效果, 即使是比较早出现预防能力的疫苗也得在接种后的4~7日, 灭活苗得在接种10~14日后才能产生免疫抗体。所以在接种前后如感染了病原体还有发病的可能。因此, 对接种前后的鸡仍需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消毒工作, 以防止病原体的感染。应加强监督和考核, 免疫前后检测抗体水平变化。
3 接种失败原因
3.1 未能给鸡接种足够剂量的有效疫苗
接种的剂量不足:引起剂量不足的情况有多种, 如按稀释后规定的剂量接种, 但稀释的浓度过稀;按规定的浓度稀释, 但未按规定的剂量接种;连续注射器的刻度不准, 虽按规定量接种, 但实际注射量低于规定量;饮水免疫停水时间过长, 舍温较高, 饮水器不足, 部分鸡未饮到足够量的含疫苗的饮水;喷雾免疫时鸡舍相对湿度过大, 雾粒直径大, 沉落多, 或者密闭式鸡舍在喷雾接种时未按规定关闭风机, 开放式鸡舍气体交换量偏高, 致使鸡群未吸进足够量的气雾粒子;接种时赶任务, 操作匆忙, 接种不准确, 特别是在滴鼻或点眼时发生少滴、滴偏, 疫苗未被注入或未被完全注入接种部位;有部分鸡因疏忽而漏注等。
疫苗质量不佳或变质:如生产的疫苗中含有杂质, 达不到应有的效价;疫苗保存时温度不适当或保存过期, 保存期间冰箱因停电频繁或时间过长;稀释液中含氯或氢氧化铵的浓度过高, 或pH值在8以上等;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清洁;喷雾免疫时稀释用水不溶解盐类的浓度偏高;稀释的疫苗受阳光照射或炉火等热源的炙烤;在大群接种时不是随时稀释, 及时使用, 而是一次大量稀释, 在规定的时间 (如1~2小时) 内用不完, 甚至隔夜后继续使用;稀释的疫苗混进了酒精等消毒剂或加入抗生素等, 使苗毒受到破坏或影响其效价。
3.2 鸡体对疫苗未能产生免疫反应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 鸡群处于应激状态。
在母源抗体水平仍然很高时, 苗毒受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
种鸡群发生过某种急性传染病, 存活鸡的种蛋继续孵化, 同一群内的幼雏母源抗体水平相差悬殊, 在同一时间内接种, 幼雏体内原含有高水平母源抗体者未能得到保护。
在雏鸡免疫发生成熟 (一般在6周龄以上) 之前, 接种的疫苗较弱, 免疫的持续期短, 又未及时进行第二次接种, 鸡群抗体已降到可以保护的水平之下时, 感染上了野毒。
在接种前受低水平野毒的感染。
鸡体内产生了免疫抑制因素, 如雏鸡感染上了传染性法氏囊病, 使免疫组织法氏囊遭到损害;或通过饲料等途径摄入能引起免疫抑制作用的黄曲霉毒素等。
鸡体中患一些其它疾病对免疫发生干扰作用, 如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鸡, 对新城疫的免疫反应推迟。
家禽疫苗的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2篇
家禽疫苗的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1.注射法 1.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的`部位在家禽的颈背中部或稍低处.局部消毒后.用食指和拇指将颈背部皮肤捏起呈三角形,使之形成一个囊,在囊下部注人针头,方向白头部插向体内,按量注入即可.本办法适用于接种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如鸡马立克氏病疫苗、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等.
作 者:赵国华 作者单位:吉林省畜牧业学校刊 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 NONGYE年,卷(期):“”(10)分类号:S8关键词:
菜豆苗期抗炭疽病接种方法比较 第3篇
摘要:对不同接种方式及接种时期下,菜豆对炭疽病菌孢子的抗性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菜豆播种后6~8 d,选用喷雾方式接种是抗炭疽病材料筛选的适宜方法。
关键词:菜豆;炭疽病;接种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1-0031-02
Comparison of Inoculation Method for Anthracnose Resistance in Bean Seedling
LI Mei,GUO Jian-hua,LIU Xue-dong,LV Yan-chao,WANG Wen-yan
(Dal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alian 116036,China)
Abstract:The anthracnose resistance of bean was compared by different inoculation method and inoculation stage.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proper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anthracnose resistant bean lines was spray inoculation after sowing 6~8 d.
Key words: bean;anthracnose;inoculation
菜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是造成菜豆生产严重损失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对食荚菜豆,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选育、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安全和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而菜豆抗炭疽病鉴定方法的确立是抗病育种工作之首。菜豆抗炭疽病鉴定方法在国外已有涂抹、注射、胚轴接种等报道,结合我们抗病育种现状,笔者对接种菜豆苗龄及接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菌种:单孢分离的大连菌株(α菌株)。
供试菜豆:无筋一号。
栽培基质:蛭石,装入口径为8 cm的塑料营养钵内。
1.2 方 法
胚根接种:浸种催芽,将发出根芽的菜豆种子浸蘸2.4×106个/mL浓度的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0 min后播种于含有饱和水分的装有蛭石的钵内,每钵5粒籽。出苗后调查病情指数。
胚芽接种:用滴管将浓度为2.4×106个/mL的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滴入刚出土的菜豆子叶缝里(子叶接种),待两片真叶发出展平后,调查病情指数。
喷雾接种:将浓度为2.4×106个/mL的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菜豆幼苗(两叶一心)上,7 d后调查病情指数。
涂抹接种:将浓度为2.4×106个/mL的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用脱脂棉轻轻涂抹于已展平的菜豆两片真叶的正反面,7 d后调查病情指数。
1.3 接种菜豆的苗龄研究
分别在播种后10 d的菜豆幼苗(即两片真叶已展平,心叶已长出伸展)、8 d的菜豆幼苗(即两片真叶刚展平,心叶露出)、6 d的菜豆幼苗(两片真叶尚未展平,小心叶刚露出尖)、3 d的菜豆幼苗(即子叶刚裂开露出真叶尖)上,用2.4×106个/mL浓度的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接种菜豆各播种30粒,分3次重复,每重复2盆,每盆5粒种子。接种温度17 ℃左右,使用LJ-15B离心加湿器,保持湿度为100%,遮光48 h后缓缓升温至24~25 ℃,每天喷水一次,保持湿度不低于80%。7 d后调查感病情况。
2试验结果
2.1 接种方法对比
不同接种方法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胚芽接种仅在茎上有病斑,而叶片不产生病斑,且病情指数最大,蘸根接种的最小。
2.2 接种菜豆的苗龄与致病力研究
不同苗龄的菜豆喷雾接种后的致病结果如表2示。播后6~8 d接种的病情指数最大。
3 问题与讨论
(1)综合国内外报道资料,菜豆炭疽病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是用孢子悬浮液喷接菜豆两片真叶和一个小心叶幼苗(Ferrante等,1976;李佩琳等,1992);其二用注射器将孢子悬浮液注射入已展开的单片叶片(Theocrou M K等,1979);其三胚轴接种(Dixon G O等,1973);其四将孢子悬浮液涂抹在叶片的两面(Tu J C等,1979)。接种的菌液浓度为1×105~107个孢子/mL。
参考上述报道,我们对孢子悬浮液涂抹叶片、喷雾叶片及滴入子叶芽缝隙内、浸蘸萌发的胚根等方法进行试验比较,除蘸根(浸蘸萌发的胚根)接种以外的3种接种方式均可表现感病。根据我们的条件认为,孢子悬浮液涂、喷菜豆两片真叶和一个小心叶的幼苗接种方法为佳。尤其是做抗病育种的品种资源筛选,需要筛选的材料很多,批量大,而且还需对接种后表现抗病或者不显病症的幼苗移栽种植,因此,喷雾接种的方法最简便易行。
(2)关于接种菜豆幼苗的苗龄(两叶一心),一般在播种后6~8 d即可。因为在做抗病品种资源筛选时,需要同时(一批)做几十个不同品种(品系)的种子。种子发芽,出苗早晚有差异。在播种后6~8 d内的菜豆苗,有的已达到两叶一心,有的刚露出心叶尖,有的甚至子叶刚裂开,露出真叶尚未展开,用孢子悬浮液同时喷雾接种均可以达到感病的效果。
(3)我们应用上述方法在17 ℃左右室温下,用21~23 ℃培养15 d的菌种浓度2.4×106个孢子/mL喷雾接种于播种后7 d的菜豆幼苗,湿度100%,遮光48 h,缓缓升温至25~26 ℃并保持,每天喷水保湿80%以上。此外,在接种前3~4 h不给光照并给与降温,有利于浸染。7 d后调查记录感病程度。应用上述方法对190多份资源进行筛选鉴定,并对杂交F2~F5进行多次抗病鉴定,对较抗病、耐病菜豆株进行繁育,以期选育出抗菜豆炭疽病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菜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子专题组.荚用菜豆品种资源炭疽病苗期抗病性鉴定[J].中国蔬菜,1992(6):21-23.
[2] 王晓鸣,李怡琳,李淑英.菜豆种质资源对菜豆炭疽病抗性鉴定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89(2):18-19.
家禽免疫接种方法 第4篇
1 免疫对象的选择
免疫对象仅限于健康家禽群体, 而对于已感染发病或紧急预防接种的禽只, 均不能保证其免疫效果。
2 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
免疫程序要依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流行病的特点而制定。疫苗使用前要对禽群进行跟踪监测, 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抗体水平, 并参照使用说明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免疫[1]。
3 免疫方法的选择
如群体免疫法 (拌料、气雾、浸嘴、饮水法等) 和个体免疫法 (刺种、注射、点眼、滴鼻、涂擦等) , 依据家禽及疫苗特点选择[2]。
3.1 注射法
注射法免疫接种适用于蹼足类家禽疫苗、灭活疫苗和其他个别疫苗。注射法工作量大但效果快, 若注射不当会造成应激严重、肿头、肿腿、后遗症等, 严重时影响其生产性能。
3.2 刺种法
适用于鸡新城疫I系疫苗、鸡痘苗等, 注射部位在鸡翅膀内侧皮下, 该方法对喉炎免疫效果最好。
3.3 点眼滴鼻法
多用于雏鸡, 其优点是接种量较均匀, 疫苗通过黏膜侵入, 达到免疫效果。
3.4 饮水法
适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120弱毒疫苗、H52鸡新城疫Ⅱ、Ⅲ、Ⅳ系弱毒苗、禽脑脊髓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等。优点是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免疫效果较好, 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免疫后抗体水平低[3]。
3.5 气雾免疫
适用于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活疫苗, 如新城疫, 该免疫控制雾滴大小, 易激发呼吸道感染。
4 疫苗的科学使用
疫苗可分为弱毒苗和灭活苗2种。为避免失效, 弱毒苗一般需要冷冻保存和运输, 灭活苗可以常温保存, 但以2~8℃保存效果最佳。疫苗保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冻结。购买和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核对疫病名称与疫苗是否相符, 检查其保质期。疫苗接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 接种用具的消毒。注射器、针头、滴管等在使用前应做预先消毒, 并保持其干燥。
(2) 稀释液的正确选择。一般疫苗有其特定的稀释液, 通常情况下病毒性活疫苗采用生理盐水稀释, 细菌性活疫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可用纯净冷水、深井水或蒸馏水, 不能用含有任何消毒药物的水和温热水, 而且忌用金属容器, 灭活疫 (菌) 苗一般不需要稀释。
(3) 接种剂量。消毒工作完成后, 再接种疫苗,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兽医人员的要求接种疫苗剂量, 严禁随意增减。
(4) 接种器具。使用固定的针头吸取疫苗, 严禁使用已与家禽接触的针头, 防止疫苗受污染, 已取出的不可重新注射回瓶内, 已稀释的疫苗须在限定时间内用完, 未用完应销毁。
(5) 疫苗的科学使用。弱毒菌苗接种前后几天不可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为保证免疫效果, 不产生副作用, 不同疫苗使用前应先咨询兽医人员, 禁止随意混合。为保证肉产品质量, 屠宰前6周内禁止接种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类疫苗。
5 免疫后的管理
机体一般要在接种疫 (菌) 苗后1~2周才能产生免疫力, 免疫后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禽的管理工作。
(1) 对免疫接种后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弱毒苗遇到适宜的环境会返强, 变成污染源, 造成环境污染, 对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危害。有的疫苗接种后会继发呼吸道症状, 应针对具体情况, 合理用药, 做好治疗工作[4]。
(2) 免疫接种后, 特别在1 h之内, 要认真检查家禽中有无过敏或应激反应, 并准备好地塞米松、肾脏上腺素等抗过敏的药物,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要及时抢救。
(3) 注意做好免疫记录。一旦免疫出现问题, 便于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4) 加强饲养管理, 在禽群饲料、饮水中适当补充能够增强体质的营养物质及抗应激类药品。
(5) 减少环境应激。如通风不良、潮湿、拥挤、有害气体超标等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6) 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 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7) 免疫接种2~3周后, 如果条件许可, 应做免疫效果监测, 根据禽群免疫抗体水平, 决定是否需要补充免疫。
摘要:从免疫对象的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方法的选择、疫苗的使用和免疫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家禽免疫接种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禽,免疫,接种
参考文献
[1]崔兰芝, 石传佳, 程丽岩, 等.畜禽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127.
[2]王凤武.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5) :174-175.
[3]庞书琴, 朱欢婷.畜禽传染病的危害和防制研究动向[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3) :32-33.
接种方法 第5篇
通知
根据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要求要求,李店镇卫生院定于2012年8月29日下午举查验接种证知识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培训对象
辖区各卫生所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 培训时间及安排
2012年8月29日下午
三、培训地点
李店镇卫生院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接种证工作知识培训。
五、培训要求
1、请各单位妥善安排好工作,按照卫生院培训时间安排,务必组织人员准时参加培训。
2、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书面考试。
李店镇卫生院
接种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基层接种点安全注射质量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210
基本情况
根据《白银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质量监测方案(修订)》要求,2005~2008年平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所有承担计划免疫服务的医疗卫生单位(接种点),每年抽取25%数量的单位进行安全注射质量调查,同时对抽查的单位调查1名负责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
平川区隶属白银市,位于白银市中部,2008年全区辖四乡三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共58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7岁以下儿童16259人,15岁以下儿童36891人。
本周期调查的接种点覆盖全区,分布于各乡镇街道办。共调查接种点73个,专业人员73人。免疫服务周期城镇按日、周、月定点接种,农村按月接种,农村采用村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的方式。接受调查的73人中,年龄30岁以下的19人,30~50岁的41人,50岁以上的13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6.03%、56.17%、17.80%;性别男46人,女27人,男女比例为1.7:1;学历高中学6人,中专55人,大专以上12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21%、75.35%、16.44%;从事接种工作年限少于10年的有62人,10~20年的有11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4.95%、15.05%;执业医师和护士47人,村医26人,别占调查人数的64.38%、35.62%。
安全注射实施情况
注射器材使用情况:2005年世行贷款卫生Ⅶ项目,为各基层接种点配发了高压锅、普通一次性注射器、自毁型注射器及接种卡介苗的玻璃蓝芯注射器。2006年全面推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各个接种点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自毁型注射器,达到一人一针一管注射。
注射及消毒器材的来源:2005年GAVI项目为全区15个接种点配发了高压消毒锅,并为各接种点配发了一次性注射器,在本年抽查的22个接种点中有4家接种点玻璃和一次性注射器混合使用。2006年后,各接种点使用GAVI项目配发的自毁型和普通型一次性注射器为。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又从事医疗服务的接种点,一般要自购部分一次性注射器,经现场检查进货渠道,外包装、批号、生产厂家符合进货要求,但有2个接种点因保管不当,注射器外包装有磨损,检查有漏气现象,并且使用超过保存期限的注射器。
消毒或处理方式:在2005年度抽样调查的22个基层接种点中,有6家接种点对用后的注射器未进行处理,随生活垃圾一并清理。2006年后预防接种工作中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用后的注射器毁型后随医用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2008年又推广使用了安全盒,本周期调查中未发现一次性注射器材消毒后重复使用或丢弃现象,有条件的城镇接种点采用专用焚烧炉焚烧处理,其余接种点均简易焚烧后并深埋处理。城镇接种点有焚烧记录,村级焚烧记录不全。
接种人员安全注射认知水平
预防接种操作技能:基层防疫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和预防接种操作技能经过卫生VII项目、JIGA项目、GAVI项目等培训,基本能够满足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要求。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操做,2005年和2006年除城镇接种点不用冷藏包外,所有村级接种点的冷藏包使用不正确,冷藏包疫苗存放不分层次,卡介苗没有明显的标记,稀释疫苗不能沿安瓿壁缓慢下注稀释液,DPT注射不做注射前静置对比试验,清毒皮肤不是由中心向四周,而是由上向下重复擦拭,接种后不进行留置观察。见表1。
安全注射知识考核:对全区基层73个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观察,又进行了书面知识问题解答,根据现场知识考核试卷得分结果:73个接种人员最高分高于90分的有2人,低于70分的有2人,其余均在90~70之间,并且考核平均成绩在逐年提升,说明接种人员认知水平在进一步提高。
安全注射相关管理
疫苗需求与管理:本轮抽查73个接种点疫苗供给均能满足需求。农村接种点在每次接种时按计划领取疫苗,本次接种完成后,如有剩余疫苗但符合保存要求的上交乡级贮存,一般无剩余疫苗。城镇接种点都有普通冰箱,均有少量各种疫苗库存。
相关记录完整性:本轮对全区73个基层接种点的相关记录检查发现,2005年到2006年,调查的各个接种点相关记录不全,既是有登记册者记录也不够完整,相对城镇好于农村,记录的完整率在逐年提高,疫苗及注射器材领取记录、疫苗接种记录、一次性注射器处理记录、上级督导记录逐步完整。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本周期共调查73个接种点的预防接种人员,在每年都要接受区乡两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培训,经培训后都能够全面掌握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知识。2006年和2008年各发生1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综合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安全注射的定义,依据白银市安全注射的判断标准:从疫苗的储存、运输到接种,各个环节进行判断,2005年合格单位21家,合格率95.46%;2006年合格单位19家,合格率95.00%;2007年合格单位18家,合格率100.00%;2008年合格单位13家,合格率100.00%。综合评价2005~2008年接种点安全注射率70/73×100%=95.89%。
讨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周期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区接种点的安全质量基本符合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接种环境不断改善,接种质量并且在逐年提升,接种点平均用房面积逐年扩大,接种人员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有显著提高,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基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提高家禽免疫率接种方法 第7篇
1 影响禽免疫效果的综合因素
疫苗不是万能的, 有其局限性。影响禽免疫效果的综合因素有:一是疫苗免疫后产生保护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就是有保护空白期, 可能发生早期感染, 如鸡马立克的免疫失败;二是免疫再好的禽群总有少部分低免或不能产生保护个体存在, 仍可能感染发病, 需要与其他措施一起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三是存在一定的免疫应激、副作用;四是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 其作用效果受到如疫苗质量、抗原类型、疫苗储运条件、稀释方法、免疫途径、免疫时机、免疫程序、饲料、动物应答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导致免疫效果下降, 甚至造成免疫失败。有时还会因为饲养者本人负责免疫, 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要领, 免疫操作不当, 诱发疫病, 造成疫病的流行, 直接影响了家禽生产的发展。因此, 实施科学免疫、规范免疫操作, 避免免疫干扰, 减少免疫应激, 保证免疫禽的安全和免疫效果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免疫工作总结了常规免疫接种方法。
2 家禽的免疫接种方法
每一种疫苗, 都有其特定的免疫方法和免疫途径, 免疫时应选择其最佳的接种方法和途径。家禽接种的途径有饮水、滴鼻、点眼、气雾、刺种、涂肛、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
2.1 饮水免疫法
根据禽群的饮水量计算用水量, 将可供口服的疫苗3倍剂量溶于水中, 装入饮水器或供水桶内, 供禽群自由饮用, 2 h内饮完。饮水免疫应注意的事项有: (1) 采用饮水法免疫时, 疫苗剂用量要加大。因为禽类饮水时, 会损失一部分, 一般2~4倍为宜。 (2) 稀释疫苗的饮水不能用自来水, 自来水含有消毒剂, 会使疫苗失活, 可用蒸馏水、无离子水或深井水。为了保护疫苗, 可在饮水中添加0.1%的脱脂奶粉。 (3) 饮水器要充足, 以保证所有禽只能在短时间内饮到足够的疫苗, 饮水器要干净, 以免降低疫苗的效价。 (4) 服用疫苗前应停止饮水2~4 h (时间长短视天气而定) , 以便使禽只能尽快而又一致地饮用疫苗, 饮水时间应控制在2 h以内。 (5) 稀释疫苗的用水量要适当, 根据禽群的饮水量计算用水量, 然后适当加大 (约为饮水量120%) 。 (6) 免疫前后2~3 d内, 饮水中不能用消毒药。优点:省时省力、应激小、简便易行。缺点:每只禽饮入的疫苗量不一, 免疫效果参差不齐。
2.2 点眼、滴鼻法
使疫苗从呼吸道进入体内, 对于幼雏禽可避免或减少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 可刺激其产生局部免疫, 效果好, 是最好的免疫方法之一, 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Ⅳ系、CL30疫苗、传支H120疫苗等疫苗的免疫, 新城疫首免一般应用此法。此法适合雏鸡的鸡新城疫Ⅱ系、Ⅳ系疫苗和传支疫苗的接种。操作:将疫苗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操作者左手握住鸡体,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其头部, 右手持滴管将疫苗滴入眼鼻各1滴 (约0.05 ml) , 待疫苗进入眼鼻后, 将鸡放开。操作要迅速, 还要防止漏滴和甩头。稀释疫苗前应先算好该滴管多少滴为l ml, 一般在20滴。
2.3 气雾法
气雾免疫能在家禽气管、支气管表面形成局部抗体, 有效预防病原从呼吸道侵入, 对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有很好的效果。操作:喷头距离鸡头0.5~1 m, 人距离鸡2 m, 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的疫苗喷射出去, 形成局部雾化区域。应用该法应注意的事项有: (1) 为了让鸡吸入足够的疫苗, 剂量要加倍。 (2) 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疫苗, 并加入0.1%的脱脂奶粉。 (3) 喷雾粒子大小要适中, 太大在空中停留时间太短, 不宜被鸡吸收;太小被鸡呼出, 影响效果。雏鸡要求喷雾粒子直径5~20µm, 均匀免疫, 稍微喷湿即可, 成鸡喷雾粒子50µm左右。雾粒过大停留于空气中的时间过短, 且易被黏膜阻止不能进入呼吸道, 易被咳出。 (4) 喷雾免疫要求舍温度20℃左右, 湿度70%以上, 以免雾滴迅速蒸发。 (5) 应密闭房舍减少空气流动。炎热时宜早晚进行, 喷完后20 min才开启门窗;注意关灯防止惊群, 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优点:省时省力, 对某些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特别有效.如新城疫Ⅱ、Ⅳ系、Clone30弱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缺点:应激较大, 会加重慢性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引起的气管炎, 故免疫前后应使用抗应激药物、添加抗菌素防止气囊炎。
2.4 剌种法
适用于鸡痘疫苗。操作:将1 000羽份的疫苗稀释于4~5 ml的生理盐水中, 充分摇匀。助手一手握住鸡双腿, 另一手握住一翅, 同时托住背部, 使其仰卧, 操作者左手握住另一翅尖, 右手持接种针或钢笔尖蘸取疫苗, 刺种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的翼膜内, 小鸡1针, 大鸡2针。刺种后5~10 d检查有无反应灶, 若无结痂应重新接种。
2.5 涂肛或擦肛法
仅用于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的疫苗。操作:将1000羽份的疫苗稀释于30 ml的生理盐水中。助手将鸡倒提, 用手握腹, 使肛门黏膜翻出, 操作者将1滴疫苗或用去尖毛笔蘸取疫苗涂擦肛门。
2.6 皮下接种法
主要用于1日龄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及小龄灭活疫苗的接种。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鸡, 使其头朝前腹朝下, 食指与拇指提起头颈部背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由前向后从皮肤隆起处刺入皮下, 注入疫苗。
2.7 肌肉注射
一般种禽群和产蛋禽群开产前接种各种灭活疫苗常用此法, 注射部位常取胸肌、翅膀肩关节附近的肌肉或腿部外侧的肌肉。胸肌注射时应斜向前入针, 以防插入肝脏、心脏或胸腔, 腿肌注射时防止刺伤腿部神经。
接种时具体应用何种方法, 应根据疫苗的要求、鸡群的日龄、饲养情况、生产性能及防疫工作人员多少而定。
3 减少免疫应激的措施
免疫本身是一种应激, 消耗蛋白质、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应激、影响免疫效果, 甚至诱发疫病。因此应尽可能减小免疫应激。
(1) 免疫前对鸡群补充Vc等, 以提高免疫效果, 减少应激。特别是毛皮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 建议在注射疫苗的前后3 d饲料中添加少量的镇静剂和抗应激的Vc。 (2) 冬天油苗必须予温, 如果立刻注射则易引起冷应激, 引起注射部位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系统暂时受阻。 (3) 准备供注射使用的针头数量要充足, 要锐利、畅通, 否则增大损伤;肌肉注射时垂直于部位皮肤注射。 (4) 注意免疫人员防护服的颜色。
4 建立免疫档案
浅谈提高家禽免疫接种效果的方法 第8篇
1 正确选择疫苗
应选用正规生物制品厂或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生产的疫苗。不购买以下疫苗:瓶上无标签或字迹不清、没有说明书的疫苗;没有常规疫苗保存设施的单位出售的疫苗;过期、瓶塞破损和变质的疫苗;有残渣、异物的疫苗。
2 按适当剂量使用
疫苗的使用剂量非常严格, 不得随意改动。
3 正确稀释疫苗
稀释疫苗和接种疫苗的器械不要和消毒药品接触。稀释疫苗时, 除马立克氏疫苗专用稀释液和禽霍乱及其联苗用铝胶水稀释外, 其他活苗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稀释用水不得含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及抗菌素等, 以防微生物抗原被破坏。疫苗要现配现用, 稀释的疫苗应放在阴凉处, 最好在2h内用完。自来水、凉开水、井水均不得用于稀释疫苗。
4 严格技术操作。
接种疫苗要树立无菌操作意识, 对所有接种工具按规定进行无菌消毒, 注射部位要用碘酒消毒。注射前应将液体疫苗或稀释好的疫苗充分振荡均匀。用过的空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深埋。
5 注意联苗的使用
一般联合使用的疫苗, 生产厂家已将其配合在一起制成联苗, 如新支二联苗等。免疫人员不能随意把多种疫苗混合使用, 以免疫苗间产生拮抗作用, 致使免疫效果不佳。
6 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
使用疫苗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一方面尽可能在疫病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使用。如新城疫疫苗、法氏囊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另一方面要在机体免疫的最佳时间, 如马立克氏疫苗在1日龄使用, 法氏囊疫苗在15日龄使用。同时还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 根据家禽抗体水平确定免疫的最佳时间。
7 正确掌握接种方法
疫苗的接种方法很多, 有点眼、滴鼻、口服、擦肛、刺种、气雾、饮水和注射等方法。如新城疫II系苗滴鼻, 要等家禽将疫苗吸入后才可放开;鸡痘刺种不可将翅膀刺透, 要选择肌肉丰满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要刺入皮下;用饮水法时要先用清水洗净水槽, 然后稀释, 且接种前应停止饮水2~3h。
8 防接种时造成应激
用点眼、滴鼻等免疫方法时, 应在免疫前4~5h使用抗应激药物, 避免捕捉应激造成家禽死亡。产蛋高峰期的鸡最好不采用抓鸡的方法进行免疫。在接种禽霍乱活菌苗的前后各5d, 停止使用抗生素;接种病毒性疫苗时, 在前2d和后3d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以防免疫接种应激引起其他强细菌感染;各类疫 (菌) 苗接种后应喂给多种维生素, 以增强体质。
9 经饮水接种的疫苗
此类疫苗应在所要混入的水中打开瓶口, 因瓶内常被封成真空, 当在空气中开封时, 会使污染的空气进入瓶内。饮水接种的家禽应提前断水2~3h, 稀释好的疫苗最好在0.5h内饮完, 稀释疫苗时在水中添加0.2%的脱脂奶粉, 以增强免疫效果。
1 0 病禽不能接种疫苗
患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球虫病等疾病的家禽免疫系统功能较虚弱, 接种疫苗后不能承受疫苗的攻击, 所以应等病禽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1 1 气温太高时不要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应在1d内较凉爽的时间进行, 除天气太冷外, 应暂时关掉孵化室内的热源。
1 2 疫苗接种后要加强饲养管理
接种疫苗的前后2~3d不要投喂抗生素, 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 连用1周。同时搞好环境卫生, 供给优质饲料, 饮水要充足。
1 3 抓好紧急接种。
对于毒性较低、抗体产生迅速的疫苗, 如新城疫疫苗等, 可用于紧急接种, 适用于发病的初期, 控制大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疫苗毒性低, 紧急接种会造成一部分发病家禽的病情加重或促进死亡, 但有利于及时淘汰
泗水县猪场粪污综合处理现状与分析
张乙涛李芹韩广伟廉士刚 (山东省泗水县畜牧兽医局273200)
中图分类号:S851.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1733 (2011) 10-0058-02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和调控力度, 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泗水县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生猪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标准化与规模化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粪污等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生猪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泗水县对养猪场的粪污废弃物的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如推广自然养猪法、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推行沼气发酵处理, 在控制猪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较好的生态效果,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泗水县养猪业粪污资源现状
泗水县紧紧围绕“工贸重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目标,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全县畜牧业得到稳步、较快、健康发展, 据统计2010年存栏生猪29.1万头, 出栏生猪58.1万头, 年产生粪便总量约为4.58万t。2010年泗水县存栏达到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为986个, 年产粪3.06万t, 占全县生猪粪便总量的66.8%。散养户年出栏生猪20.6万头, 年产粪量1.52万t。
2猪场粪污综合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粪污综合处理现状
一是粪便堆肥后还田, 占60%以上, 方法是人工分离将粪便中干污物进行自然堆沤, 发酵后作肥料返田, 分离后的污水经沉淀池储存、自然发酵后, 部分用作农田, 其余外排;二是粪污沼气发酵后沼液沼渣还田, 占20%左右, 方法是建设沼气池, 对猪场粪污进行厌氧处理, 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可产生沼气, 沼气用于养猪场
病禽, 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1 4 合理防疫接种程序
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 免疫状态和鸡的品种、年龄, 因地制宜结合饲养场具体情况和实践经验制定一个完善、经济、有效的防疫接种程序, 这是防疫接种成功的保证。
1 5 注意疫苗的保存运输
日常使用, 发酵好的沼液沼渣直接用于还田;三是发酵床养猪技术, 占20%左右, 方法是生猪在由锯末、稻糠、秸杆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专用发酵微生物制剂后制作而成的发酵床生长, 粪尿不必清理, 粪尿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有益物质, 对环境无污染, 猪舍无臭味, 垫料经过3~5年的使用后, 可直接用于还田;四是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建立生猪养殖与有机蔬菜温室种植综合利用生态链, 猪场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 产生的沼气用于蔬菜温室的照明和取暖, 发酵好的沼液沼渣用于有机蔬菜生产, 这样猪场的粪便和污水就近生态还田, 对周边环境做到了“零污染”。
2.2存在的问题
2.2.1生猪养殖布局不合理泗水县自古就有生猪养殖的传统, 农户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 往往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落旁边建设养猪场, 人畜混居的现象较为严重, 给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做成了很大的影响, 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 另外部分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和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也发展生猪养殖, 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2.2污染防治法规及监管滞后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规较少, 而且现有的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给规范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前泗水县大部分养猪场管理粗放、薄弱, 绝大多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之初, 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加之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 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监管力度不大, 这些都加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接种方法 第9篇
1 卡介苗接种技巧
1.1 接种前的准备
主动热情, 诚恳耐心, 向儿童家长介绍卡介苗所预防的疾病及其重要性, 注意事项及接种后的反应。检查儿童有无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发热、肝炎、肾炎、心脏病、湿疹、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或其他皮肤病等接种禁忌证。但有湿疹可以接种, 但接种后不能将治疗湿疹所用的药膏涂抹在接种部位。对于严重湿疹患儿需要治疗一段时间, 待皮肤痊愈后再补种, 否则接种后局部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 如出现溃疡长期不愈合, 并且可能扩展到周围的皮肤, 甚至整个上臂。
接种前, 应核对品名、批号及失效期;注射器和针头应专用, 皮内接种的剂量要准确, 住宿设施受损不宜过深;冻干卡介苗稀释时应使之完全溶化, 使用时需摇匀, 吸入注射器内亦应随时摇匀。
1.2 接种实施
接种卡介苗有口服法、皮上划痕法和皮内注射法, 由于或者效果较好, 成功率高, 目前主要采取此方法, 但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其基本过程为:如果儿童身体健康, 选用1mL一次性蓝芯注射器, 先检查疫苗及注射器有无过期, 安瓿有无裂缝, 有无破损等, 然后协助儿童家长脱去儿童左臂衣袖, 充分暴露左臂, 让儿童家长握住儿童的肩胛区, 左臂肘关节, 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 干后用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管,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 左手拇指固定针管, 右手注入疫苗0.1mL, 旋转针管45度角后拨出针管。
2 卡介苗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接种卡介苗后, 会在1~3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 微有痛痒, 但孩子不会发热。有时局部会出脓包, 但4周后, 大部分都会结痂消退。这是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是接种有效的标志。不过, 有时由于体质的原因, 反应的时间持续比较长, 此时家长不需要特别担心。另外, 接种后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多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是正常的, 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 淋巴结肿大也会自行消退。在接种后3个月内出现淋巴结肿大, 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在3个月后仍然还有肿大, 请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医生会根据需要给予用药, 服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
2.1 脓包的处理
接种后局部有脓包或溃烂时, 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 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 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 不要挤压, 一般2~3个月会自然愈合结痂, 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 不可提早把它抠掉。另外, 不要用毛巾热敷接种局部这会造成卡介苗的全身播散。帮孩子穿衣服或是洗澡时很容易把脓包弄破, 可以涂1%龙胆紫, 也可撒利福平粉。但要保持溃疡面的干燥, 以有利于结痂形成。不要使用一些油性的软膏涂抹, 这样做结痂难以形成, 溃疡时间将会延长。
2.2 淋巴结炎
(1) 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后, 同侧局部淋巴结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 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 (2) 处理方法:可局部热敷,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 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早期也可手术切除, 脓疡有破溃趋势, 应及早切开, 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纱条或利福平纱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 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
2.3 骨髓炎及全身播散卡介苗感染
这是卡介苗极其罕见的并发症, 一经发现, 必须联合抗痨治疗。
2.4 卡介苗接种差错
接种卡介苗时将皮内接种误种皮下或肌肉的事故, 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反应称为卡介苗接种差错。
临床表现: (1) 接种局部在2~5d内出现红肿, 以后发生硬结, 发展成中心软化、破溃而成脓肿。接种部位同侧腋窝, 锁骨下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2) 可有体温升高, 伴有乏力, 烦燥, 食欲减退, 个别儿童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3) 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和肺异常阴影, 但极少引起肺部结核。
处理方法: (1) 全身治疗:口服异烟肼, 儿童8~10mg/kg, 1次顿服, 每日总量不超过300mg, 至局部反应消失。同时口服维生素C, 维生素B6以减少异烟肼反应。如在服异烟肼的同时加服利福平, 则效果更好。若反应严重者可肌肉注射异烟肼, 儿童40~60mg/ (kg·d) , 分1~2次注射, 疗程1个月。 (2) 局部治疗:立即用异烟肼50mg加于0.5mg普鲁卡因溶液中, 作局部环形封闭, qd, 连续3d后改为1次/3d, 共计8~10次。已发生溃疡者, 在用异烟肼液冲洗后, 再用异烟肼粉撒于溃疡面, 并同时用利福平, 因利福平有广谱抗菌作用。
3 小结
卡介苗接种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操作, 如果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错误, 不但可能造成免疫失败, 而且引起严重的后果, 所以必须掌握几个要点。 (1) 疫苗稀释后, 必须放置约1min, 并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 使充分混匀。 (2) 接种时必须要用75%的酒精, 并且待干后注射, 以免灭活疫苗。 (3) 接种剂量必须准确, 过少造成免疫失败, 剂量过大则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4) 接种角度必须要准确, 若误种皮下或肌肉, 则引起预防接种事故。
总之, 接种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做到用眼观察, 用手探索, 用心体会, 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 既能使卡痕的阳性率符合标准, 又可杜绝卡介苗接种差错的发生。
接种方法 第10篇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良村)污水处理厂主要接收开发区内多家制药企业的生产性外排废水和很少量的生活污水。制药企业的外排废水中污染物较为复杂,且含有抗生素成分,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负荷高,几乎不含有微生物,可生化性差。因此在测定BOD5过程中,需要将驯化的微生物引入水样进行接种。而常规的接种方法不适用于高浓度的制药废水,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总结出一种驯化微生物培养接种液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且以此测得的BOD5值较准确,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该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1 稀释水的配制[2]
稀释水制备方法见GB 7488-87。确保稀释水没有被有机物污染,pH=7.2,溶解氧不低于8.0 mg/L,BOD5≤0.2 mg/L。
2 接种液的制备
2.1 接种液的来源
接种液取自污水处理厂总进水口24 h取样器中混合水样,每天200 mL,连续取样10 d。
2.2 接种液的预处理
将1 000 mL蒸馏水和第1天取得的200 mL水样混合置于相应大玻璃容器中,连续不间断进行曝气充氧,每24 h在取样器中取水样200 mL加入该容器中,连续取样10 d。当玻璃容器中的水样出现大量絮状物,水样明显由混浊变澄清时,说明接种液就可以进行接种。
3 接种稀释水的配制
在稀释被测水样前配制接种稀释水。将培养好的接种液取上清液作为接种液,每升稀释水中加入5 mL接种液。
4 分析的实例说明
用此法配制的接种稀释水进行空白试验,控制样品分析及该厂废水的平行样分析。
4.1 空白试验值的测定
用上述新鲜配制的接种稀释水在(20±1)℃下培养5 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的溶解氧值,得到一系列空白试验的BOD5值列于表1中。
由表1结果可见,所有空白样品BOD5值均在0.41 mg/L~0.88 mg/L之间,均符合GB 7488-87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中规定的接种稀释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20 ℃)在0.3 mg/L~1.0 mg/L之间的要求。
4.2 控制样品的分析
为了核验该方法配制的接种稀释水的质量,用葡萄糖、谷氨酸配制成的BOD5值为180 mg/L~230 mg/L的控制样品随成批样品一同分析。分别称取103 ℃干燥1 h的葡萄糖、谷氨酸各(150±1)mg溶于水中,配制成1 000 mL的溶液,混合均匀,分析样品的同时将20 mL葡萄糖—谷氨酸的标准溶液用同一种接种稀释水稀释至1 000 mL,按照BOD5的操作步骤操作。部分样品分析结果列于表2。
由表2可见,所有控制样品的BOD5值均符合GB 7488-87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中关于控制样品测定值范围的规定。
4.3废水分析
在对该厂水质分析中,用上述方法自行配制的接种稀释水分别对取自该污水处理厂的总进口、调节池、酸化池、出水口的废水水样用两种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稀释,分别得到平行样品,然后分别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所得数据列于表3中。
由表3数据可见,以同一接种稀释水、不同的稀释倍数分析同一废水样品,所得分析结果相对偏差均小于5%,准确度较高。
5结语
从上述分析实例可看出,在用上述方法配制接种稀释水,空白试验测定值在0.41 mg/L~0.88 mg/L之间,符合国家标准方法(GB 7488-87)中关于接种稀释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要求;而且所做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的校核试验也在范围之内;监测该厂各个取样点的生化需氧量的平行样其相对偏差均小于5%。因此由上述方法驯化微生物接种稀释水测定的生化需氧量数值准确、可靠,误差较小,而且由此获得接种液简单易行且有很好稳定性,比较适合该厂废水性质,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227.
孕妇能否接种疫苗? 第11篇
贵州 阿蓉
在怀孕期间,孕妇应尽量不接种疫苗。如有特殊情况是可以考虑注射疫苗,但不是所有的疫苗孕妇都能打,有些禁忌必须注意。
减毒活疫苗 这是用弱毒或无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能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接种减毒活疫苗(包括风疹)会导致新生儿出生畸形。然而,由于理论上存在可能性,因此,不应给孕妇接种活疫苗(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疫苗等)。
灭活疫苗 此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制成,对胎儿没有感染力,可注射。如流行性感冒、日本脑炎、乙肝、甲肝、狂犬病疫苗等。
类毒素疫苗 此疫苗是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纯等工艺制成,不会感染胎儿,可注射。
鉴于一般人很难判断疫苗的安全性,所以,孕妇应靠平时的运动、锻炼和卫生习惯,避免在有毒、有害、人员密集的场所逗留,避免与患感冒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等方式来减少患病率,不能依靠打疫苗预防。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闵保华(主任医师)
接种方法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我市某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360例,年龄6~40个月,均为按期正常接种者,无严重基础性病变或先天性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在接种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干预组加强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接种后一般不良反应、疼痛程度及恐惧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评定方法
儿童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接种部位红肿或硬结;疼痛标准以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分别为Ⅰ级~Ⅲ级;恐惧标准I级表示无恐惧或仅有不回避的轻度恐惧,II级表示存在试图回避的恐惧感,III级为恐惧感强烈,需由家长或护理人员强行按置方可进行预防接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择按期正常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360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179例;年龄6~40个月,平均年龄为17.1±6.0个月,其中男性为16.9±6.3个月,女性为17.4±5.7个月。对照组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6~40个月,平均年龄17.3±5.9个月;干预组180例,男87例,女93例,年龄7~38个月,平均年龄16.7±6.2个月。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后一般不良反应、疼痛程度及恐惧程度方面均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通过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及家长实施不良反应监测、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接种后发生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接种部位红肿或硬结等一般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减少,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2.3 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疼痛程度的比较
与采取常规措施的对照组儿童相比,干预后儿童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χ2=53.6,P<0.01),其中Ⅰ级疼痛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45.79,P<0.01),Ⅱ级疼痛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17.13,P<0.01),Ⅲ级疼痛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28.02,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4 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发生恐惧程度的比较
干预后儿童的恐惧程度显著降低,其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χ2=220.11,P<0.01),其中Ⅰ级恐惧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213.44,P<0.01),Ⅱ级恐惧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93.05,P<0.01),Ⅲ级恐惧程度二组比较差异(χ2=52.74,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结论
预防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及控制传染病的长效措施[4];疫苗接种是通过适宜途径蒋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植入人体,使人体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有可能会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通过对儿童心理干预、建立儿童档案、创造温馨接种环境、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告知家长注意事项及接种后护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等,应用最广泛、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儿童接种率及接种效果,显著降低儿童对于预防接种的恐惧心理及自身对接种时疼痛的感受,减少了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我市农村儿童得到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接种率达到99%,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5,6]。
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接种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爱心。根据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适宜的心理干预,帮助儿童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的目的。对于接种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开设“预防接种妈妈课堂”,既可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又能充分调动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按照预约时间自觉进行预防接种,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调查统计,通过应用最广泛、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对两组儿童的接种后不良反应、疼痛程度及恐惧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并及时处理相应症状,可以提高免疫接种安全性,有效的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疫苗能够更安全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充分发挥预防接种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价值,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常利民,刘大卫,王华庆.国内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5):465-468.
[2]邓晓红.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31-132.
[3]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8-2100.
[4]高桂珍,赵国良,李琦,等.承德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6):695-696.
[5]钟小荣,陈祥发,张志强,等.2009-2015年赣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3):2458-2461.
接种方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