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精选8篇)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1篇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第八课有感

彩云明德小学五年级李璐彤

近日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其中让我深感触动的是第八课—《尊重每一个人》。

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就应该先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生活中,有许多懂得尊重别人的榜样,他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被誉为“穷人的圣母”的德兰修女,终身都在捍卫别人的尊严,尤其是弱者的尊严。当一个手捧29分钱的乞丐站在德兰修女面前,希望她能收下自己整整一天讨到的钱时,德兰修女并没有拒绝,而是恭恭敬敬地收下了那29分钱。对于一个拥有许多钱的人来说,29分钱并不算什么,为什么德兰修女要收下这29分钱呢?因为她尊重这个乞丐,尊重他一天的成果。德兰修女的事迹告诉我:尊重他人,应该不分地位的高低,哪怕他只是一个卑微的乞丐,也应该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其实,尊重别人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去尊重别人,别人就会体会到你发自内心的尊重。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表情,甚至可爱的眨眨眼睛都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上课时,不讲小话,专心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不扔垃圾在教室里是对值日生的尊重;看到长辈主动问好,是对长辈的尊重;不议论、讽刺、挖苦、嘲笑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还应学会赞美他人。赞美别人的长处、优点并明确地告知别人。你发自内心的赞美,给人心灵播撒的如春天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灵,能催人奋进,能促人成长。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你其实已获得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豁达的心态和良好的修养,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在中华民族这个庞大的家庭中,大家只有互相尊重,把尊重他人作为一种美德,我们的这个大家庭才能团结友爱,成为和谐的一家人。

请记住:每一个人都需要尊重,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指导教师:孔美芬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2篇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郑州市惠济区第六中学 七一班王梦茹 辅导教师 王金禄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生活中倾听别人是尊重,宽容别人是尊重,关心别人同样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会交往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础。在生活中,对家人的尊重,有利于和睦相处,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朋友的尊重,有利于广交益友,促使友谊长存。总之尊重他人,生活就会多一份和谐,多一分而快乐!

文明美德需要的是真诚与善良,无私的爱,朴实的真与内在的美,它们集中起来,使人类形成共同美好的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传承五千年的文明美德!

人们是否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是否相互尊重,彼此礼让,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否尊老爱幼,尊重妇女,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道德水准,人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只要你做到了这些,你就能为文明发展出一份力,为社会进步奉献一份力量。

有人未想出名,但他的助人为乐却感动了很多人;有人未想出名,但他的保护环境,坚持植树造林却感染了很多人;有人未想出名,但他的诚实守信却让很多人赞不绝口。他们都是文明美德的代表者!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的伦理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是文明之本。

对获胜对手的称赞是尊重,对车上的老人让座是尊重,光脚走进图书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放飞笼子里的鸟、不乱砍树是对自然界生命的一种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有要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逢迎,更不是没有自卑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他人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自重他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欣赏是一种美德——我的教育故事 第3篇

老师, 你好善解人意

几年前, 曾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县级赛课。当时我借的是五年级一班, 上的是人教社第十册教材中的《田忌赛马》。课中, 在理解“从刚才的情形看, 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齐读这句话; (2)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引导理解“快不了多少”; (3) 理解课后三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4) 讨论还有哪些出场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前面两个问题比较简单, 完成得较为顺利。可后两个问题有一定难度, 发言同学极少。为了让上课顺利进行, 我就叫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张露曦。她是我一个同事的女儿, 成绩好, 习惯好。可没想到的是, 她起来站了几十秒钟也没有回答。不知是她没有准备, 还是眼睛近视, 看不清大屏幕的原因。当时课堂陷入僵局。我灵机一动, 于是说:“你看不见是吗?那你请一位同学帮你回答吧。”这样, 我们彼此都避免了难堪, 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放学回家, 她爸爸问她:“你觉得×老师上得怎样?”她却说:“×老师好善解人意哟。”后来她父亲把这话转告给了我, 我当时异常感动。没想到, 我一句不经意的话, 对孩子来说, 竟是这般温馨, 竟是如此温暖。

你妈妈好喜欢你

我曾经教过一个名叫张珊珊的学生。她是一名女生, 很乖巧, 但学习不太刻苦, 成绩不尽如人意。她母亲可是寄予厚望, 经常与我沟通, 也经常找人补习。看见如此深爱女儿的母亲, 我怎能不动情?一次运动上, 我挨着我的学生张珊珊坐着。她没有运动项目, 只是在那儿看看书, 偶尔吃吃零食。我问她妈妈在做什么工作, 辛苦不。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问她:“你妈妈好喜欢你哟!”你猜怎么来着?这句话让她兴奋好一阵子。她回家就向妈妈说起这事, 而且是眉飞色舞。从此, 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学习特别主动, 成绩突飞猛进。一句随便的问候, 怎么就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呢?

你是老师眼中最可爱的孩子

自从我当上四年一班班主任的时候, 一个特殊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上课的时候, 总是低着头, 不停地摆弄手中的物品, 下课的时候, 也常常自己躲在一边玩。眼光怯怯的。别的孩子还拿他开玩笑。他的头低得更低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课后我主动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与他聊天, 我得知他叫李洋, 因为先天智障, 导致学习困难, 语言不清, 常被同学冷落和嘲笑。他自己天天怕被别人欺负, 做事小心翼翼的。看着这个孩子天真稚气的小脸, 我倍感爱怜。在这群快乐的孩子中间, 我深知这是一个更需要老师关爱的孩子。在课堂上我用亲切的眼光看着他, 帮他拿出笔和本子, 一点一点指导他把黑板上的知识抄写下来。李洋很喜欢老师帮他, 当他把黑板上的字, 费了好大的劲画了下来, 交给我的时候, 我看着虽然歪歪扭扭很不成形, 但却写了好多行的字。我用欣喜的眼光看着他, 说:“李洋, 你真行!你是老师眼中最可爱的孩子!”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表扬他进步了。在全班同学惊诧的眼光中, 我看到李洋笑了。在上课的时候, 他也积极地拿着笔写, 尽管写得很困难, 总是不放弃地尝试。我还是向他一次次投来赞许的目光, 不停在表扬他爱学习。我发现, 李洋真的爱学习了, 也敢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了。其他的孩子们也都对李洋有了好感, 下课的时候也和他一起玩。同学们的变化, 让李洋很开心, 微笑时常挂在脸上。

……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4篇

A:就当自己没有男朋友。

Q: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男人不注意身材不锻炼肌肉不注意牙齿?

A:作为一个单身屌丝,我加入了在三线城市很冷门的健身运动,这事被人知道后传得很快,最后大家都说我是gay。

Q: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这是正确的么?如果是,依据是什么?

A:这话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在马路上被一滩的碎玻璃扎了车胎,前方1000米必有修车的……

Q:你曾经的老师说过的哪句话印象最为深刻,对你影响较大?甚至在十多年或更久之后都记在心里。

A: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针对我上课总睡觉,说了一句话“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着”。记忆犹新。

Q:相比“舌尖1”,“舌尖2”的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

A:“舌尖1”是找到了菜然后再去发掘背后的故事,“舌尖2”是找了个故事然后让主人公顺便做个菜。

Q:同学出去旅游回来之后炫耀坐过地铁,如何才能神回复她?

A:好比我同事第一次去五星级酒店吃自助之后也很兴奋的,前一天发了朋友圈,第二天早上又讲了一上午。忍住不说自己也去过,是很辛苦的。但是,保护他人的喜悦,是一种更高的美德。

Q:为什么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A:据说情商是科学家为安慰低智商人群而发明出来的……

来源:知乎网友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第5篇

———读《请对你的垃圾负责》有感

读完《请对你的垃圾负责》,我似乎看见关爱他人的汉瑟太太拿来一个厚实的袋子,将花瓶碎片一点点、小心翼翼拾进袋子里、然后将袋口用力封住,又从怀里抽出一支笔,在袋口的空白处认认真真地写上了一行令人温暖的话语:有锋利的碎片,请小心!别伤手!祝你好运!娜丽·汉瑟。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不小心打碎了汉瑟太太的花瓶。事后,“我”将碎片都扫入了垃圾袋里。可汉瑟太太却将它们重新捡出来,用一个厚实的袋子将它们都装起来,封住袋口,并提醒工人们要小心碎片,不要伤着手。

故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汉瑟太太微笑地对“我”说的那句话:“孩子,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得为我们的垃圾负责,如果伤了别人的手多不好啊!”

瞧,汉瑟太太是不是一个关爱他人、为他人负责的人呢?汉瑟太太之所以那样小心翼翼、一丝苟地对待花瓶碎片,原来都是为了别人的安全着想呀!在我们身边,这样关爱他人的人数不胜数。比如雷锋叔叔,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为人民服务精神一直被我们铭记;又比如谭千秋老师,为了保护学生,在大地震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想到这儿,一件往事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那天,我坐公交车上学,车上人很少,我便找了位子坐下来。过了几站,一位老奶奶走上了车,老奶奶右手拎着菜蓝子,里面装满了菜;左手的塑料袋里则装个大西瓜,累得满头大汗。车左摇右摆,老奶奶都差点摔倒了,正在发愣的我立刻回过神来,急忙站起来让座。老奶奶对我微笑着说“谢谢你,好孩子”,过了几站,老奶奶下了车,在车起步前,她还隔着车门对我笑了笑,如今那张笑脸依旧清晰,想起来令人温暖无比。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他人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呀!我一定要做个关爱他人的人!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五(2)班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作文600字 第6篇

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给人类的最为珍贵的赐予。

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生活中受伤难免,失败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了对人生的追求与远大的理想。没有一个人的前进道路是平平稳稳的,就算是河中穿梭航行的船只也难免颠簸,生活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不是偶尔给予的为难,而是必然所经受的磨练。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水远远而来,始自涓涓细流,在永不停息的流动中壮大和充实着自己。无论高山积雪,还是地底清泉,相同的生存理念将它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哗哗作响是它们不离不弃的质朴允诺。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

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又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

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在每个人心中,都曾停留过那些值得怀念的人,也许还在,也许早已消逝,在茫茫人海中丢失。于是,那份怀念便得凄凉,因为模糊的记忆中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什么,甚至连自己的心都装不下。时间把一切抹平,也把当日的泪水封锁,因为已经没有,怀念只是悲凉!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7篇

“你去哪?”一个粗犷的声音把我从彷徨中唤醒。得知我的去向后,他说:“恰好我们顺路,一起走吧,我可以送你去你朋友那儿。”我打量着他;我们只不过坐在同一列南下的火车上,凑巧位置相邻,一路上交谈并不多;而朋友一再叮嘱我,在这里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陌生人。

他看出了我的犹豫,脸上泛起一阵红晕,“放心吧,小兄弟,我不是骗子,我只是真的想帮帮你。不信的话你可以看我的身份证„„”

我并没有看他的身份证,只是无法拒绝这份憨厚与善良。一路上,他讲述了他当年从新疆到内地求学的往事:“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出远门。我出门时,村里人一再嘱咐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但,在颠簸的火车上,当我呕吐时,有人给我送来了晕车药;晚上睡觉时,好心人给我披上了大衣;我下车后,有热心人给我带路„„正是这些善良的举动,把我心中那些关于‘人心险恶’的念头冲洗得干干净净。从此以后,当别人给予我帮助时,我都会充分地信任他,接受他的馈赠。因为我觉得,信任他人也是一种美德!”

是啊,我们总是抱怨现代社会人心不古,充满了欺诈,没有了诚信。也许我们原本都是善良的,愿意为他人付出,却总被对方的不信任而弄得心灰意冷;有时候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却总是因为不信任,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何不敞开心扉,信任他人,欣然接受他人的帮助。有的时候,信任他人也是一种美德。

“讨好他人”也是一种心理病 第8篇

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似乎是好人多多益善。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些什么特征,则很少有人仔细想过。

然而,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征”(good guy syndrome)的说法,为人们细心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视角。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当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

好人做的是对别人有利,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来替自己无偿地做好事的。可以说,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这一特点。而好人对此不仅不在乎,而且还乐在其中。好事未必有助于社会中善的累积,这是一个问题,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无大碍的问题。

然而,2001年布莱柯(Harriet Braiker)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征》(The Disease to Please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一书问世,宛如在好人众多的美国社会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不仅一下子成为畅销书,在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电视节目里成为讨论的专题,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大众心理学经久不衰的话题。

布莱柯的书让读者看到,一心当好人原来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为“癖”的习惯和依赖。

布莱柯所说的“讨好他人”综合征就是人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好人综合征”。好人综合征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们建议每个人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自我检测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好人综合征。

好人综合征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征兆。例如,好人综合征患者一般都是事业平庸者,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做好事于是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又例如,他们的家庭或家庭关系可能有欠缺,如孤儿、单亲,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关爱,这会使他们更加在意关系疏远者对自己的好感,不惜为之付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一面对家人恶言相向,一面对外人特别和蔼可亲(也就是俗称的“白眼狼”)。

“当好人”并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对家人造成伤害。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healthy boundaries)。每一位个体的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线之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并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

人的负面感觉一般也是由这种界线意识所决定的。例如,你的孩子做功课需要你帮助,或者要求你周末带她到儿童乐园去,你若做不到,就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单位的领导督促你在业余时间多做好人好事,你若做不到,则很可能感觉到的不是内疚,而是害怕领导不高兴,会记你的帐。

不顾一切地做好人好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计任何代价地要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在有这样的行为之前,或者在这样的行为成为你头脑中的“好事”之前,你的个人健康界线和亲疏意识一定先已发生了某种变异,因为在人类社会中,正常家庭所给予幼儿的自然教育,包括亲疏关系教育,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与好人综合征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观。

格勒弗医生(Dr. Robert Glover)是一位专门诊治好人综合征的权威,也是《不再当好人》(No More Mr. Nice Guy)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几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这样,我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实,这种幸福的感觉或自我意识的满足取决于他人对我的看法,我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实际上并不幸福。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精选8篇)1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第1篇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第八课有感彩云明德小学五年级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