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精选12篇)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1篇
图案教育家陈之佛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 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 也是设计实现的阶段。
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 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 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 制成图样, 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 制成图样, 通称图案。有的器物 (如某些木器家具等) 除了造型结构, 别无装饰纹样, 亦属图案范畴 (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把非再现性的图形表现, 都称作图案, 包括几何图形、视觉艺术、装饰艺术等图案。在电脑设计上, 我们把各种矢量图称之为图案。
二、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
中国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图案中特有的,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审美的图案形式,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吉祥图案着重于寓意吉祥的内涵, 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图案。吉祥的内涵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辞海》云:“吉祥, 亦作吉羊。”《中文大辞典》:“吉祥止止:谓喜庆好事不断出现。”这些解释仍是以抽象概念解释抽象概念, 而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图像化。睿智的中国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先将抽象的概念与一具体的被美化的实物相联系, 让人们在画面中读出那一抽象的概念。以最常见的龙凤类吉祥图案为例, 作为华夏图腾崇拜的龙, 其造型融许多吉祥动物的特征于一体, 以它尊贵、英勇、威武的形象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它就是皇权、统治者的象征。凤凰居百鸟之首, 象征美好与和平。在民间, 以龙代表男性, 凤代表女子, 两者相配为郎才女貌之意, 用来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三、传统图案的构成形式
1. 传统图案构成法则
构成形式, 应该是构思的完美体现, 作为装饰图案在艺术形式上还必须注意体现其程式美、平面美、空间美、完整美的表现特征。
(1) 程式美
传统图案具有程式化的特征, 富于程式美感。程式, 也即是规律、秩序。装饰构图就是要在形象、色彩、组织等变化之中求得统一的因素。并通过统一的形象, 协调的色彩, 和谐的组织规律, 以及一致的情调和趋势等, 在视觉上产生韵律感,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程式美。
(2) 平面美
传统图案追求平面感, 不刻意的去追求画面纵深的立体效果, 减弱或取消形象体积和层次表现。构图中的形象多用平视。紧紧抓住外轮廓线予以表现。善于把自然形态和立体结构关系变成艺术形态的平面结构关系, 注重画面上下左右间位置、面积的布局经营, 以及平面的构成关系。
(3) 空间美
传统图案讲究空间美。形象依存于空间之上。空间的分布决定着形象的构成, 形象的构成影响着空间的组织。空间, 也就是有形无象的“空白之处”。处理好形象与空间, 形象与形象的关系, 创造美的形象与适合的空间。
(4) 立视体构图
立视体构图是从平视体构图演化而来的自由式构图, 构图的完整性借助于浪漫主义的手法,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注重画面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构图的充实、饱满、完整, 也是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立视体构图是我国传统图案中独特的构图形式, 如《清明上河图》, 在汉画象石构图中就可见其运用。后来发展为中国绘画上普遍应用的构图法。
(5) 格律体构图
格律体是以米字格、九宫格, 曲直方圆的几何形骨格为基础, 创造出格律严谨的图案。运用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 体现出不同的构图形式同构思的风格情趣的统一。
2. 传统图案表现方法
(1) 形象规律化、条理化
所谓规律化, 是将自然形态美的特征抽出来, 用适合人们想象的手段和形式, 通过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等变化规律去归纳使秩序条理化。如一朵花头归纳以圆形, 并以此规律去规范所表现的图案形象。不论是以曲线或直线, 或者以点、面来规范梳理自然形态, 都应符合自然形态的生态规律, 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2) 夸张与省略, 加强与减弱
夸张就是对事物特征的放大和渲染。突出形态中最本质最典型的部分。用超现实的比例、尺度、色彩、表面肌理、动态与静态等手段, 使之更集中更突出, 更具图案装饰美。如动物中夸张孔雀的尾羽、松鼠的尾、大象的鼻等等。
总之, 夸张重在突出其内在和外在的本质特征、精神性格、形象结构。
省略亦称简化。省略是精炼和升华, 减去非本质和繁杂的部分, 保留具有典型而被夸张特征的部分。简化绝非“简单化”, 而是留其精华。
(3) 添加与理想化
自然形态给图案设计提供了美的来源, 艺术追求理想化的和创造性的图案。因此, 图案造型中也超越现实, 充满创造性的美的理想化的图案变化, 在赋予美的形态同时, 享受到比现实的自然形态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添加与理想化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添加是超越自然真实形态的一种“变化”手段。它可以在变化的图形上按主观设想添加别的形象, 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形态。
理想化是主观的添加赋予图形更高层次的内涵, 也是中国传统图案的最大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人的主观向往把不同的空间、时间, 不同的形态, 不同的规律, 乃至意幻形态, 超现实组合, 使之表现人的主观理想意象。
3. 图形构成中的形式规律
图案构成包括: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明暗冷暖等各种要素关系, 这些矛盾关系, 使图案生动活泼, 有动感, 但处理不好, 又易杂乱。
变化:是指图案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差异。
统一:是指图案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对称:指假设的一条中心线 (或中心点) , 在其左右, 上下或周围配置同形、同量、的纹样所组成的图案。
均衡:中轴线或中心点上下左右的纹样等量不等形, 即分量相同, 但纹样和色彩不同, 是依中轴线或中心点保持力的平衡。在图案设计中, 这种构图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有动的感觉.具有变化美。
条理:条理与反复即有规律的重复构成画面。自然界的物象的运动和发展是在条理与反复的规律中进行的, 如植物花卉的枝叶生长规律, 花型生长的结构, 飞禽羽毛, 鱼类鳞片的生长排列, 都呈现出条理与反复这一规律。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
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赋予重复的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 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
节奏与韵律往往互相依存, 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 节奏是在韵律基础上的发展。
对比, 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中常采用各种对比方法。一般是指形、线、色的对比;
调和:就是适合, 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 而是统一、和谐, 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适当减弱形、线、色等图案要素间的差距, 如同类色配合与邻近色配合具有和谐宁静的效果, 给人以协调感。
对比与调和是相对而言的, 没有调和就没有对比, 它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也是取得图案设计统一变化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 中国传统图案的传承与发扬, 将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形象设计之中, 与西方现代设计基础构成相融合, 会使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更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学习和借鉴传统纹样时, 我们要加以创新, 否则既不符时代性, 也与现代企业形象所不相符。如何从传统吉祥符号中取其元素精神, 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 与现代设计语言图形构成学原理重新组合, 使现代设计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因此, 我们在使用经典的吉祥符号时要把握好其精神实质, 结合图形构成的原理, 在设计中自然流露。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 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摘要: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独具魅力, 从西方构成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符号”, 正与现代设计有着越来越多的交汇。研究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 实际上就是研究吉祥图案的“意”与“形”, 而对形与形、形与形态的构成研究是全世界共同的课题。怎样把中国的传统文明通过无限的艺术形式传播到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 是中国当代设计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纹样,图形构成,形式美
参考文献
[1]辛艺华主编.《工艺美术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2]潘鲁生著.《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8年版.
[3]《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画报出版社, 总第31期.
[4]《艺术与设计》中国设计艺术主导期刊.艺术与设计杂志社, 总第039期.
[5]《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画报出版社, 总第30期.
[6]张国良著.《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
[7]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2001年第二版.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中国传统纹样中“形”、“意”的把握与融合,并论述中国传统纹样和现代标志设计在“形神兼备”上的契合,指出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贯穿形意观念进行设计。
关键词:形态;造型;意境;神韵;传统纹样;标志设计
一、传统纹样的艺术表现与审美
中国传统纹样中最重的就是“形神兼备”,在创作时先对具象的事物的形进行提炼、概括,再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和审美来实现意的表达。从中国最早的彩陶纹样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神韵的追求,祖先们通过对世间万物、日常生活的观察,绘制出形态各异的几何纹、动植物纹、人面纹等,但每一个纹样都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经过祖先们的提炼、概括与理想化地审美处理,最后呈现出独特的意蕴。纹样最主要来源是社会生活,因此不同时代的主流纹样都反映着当时的人们的社会思潮与群众愿望。中国传统纹样之所以源远流长,除了每个纹样别具一格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最重要的支撑还是每个纹样自身所蕴含的独特意蕴,只有这些非流离于表面的深层次文化才能在时代的更替中稳稳地站住脚。
二、传统纹样中的形意交流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形乃本,意乃最终目的,所有的意蕴、神韵都需要通过形态来表达和显现。“形”即“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基本元素,“形态既是功能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所有设计的内涵和价值,都要通过形态进行表达与表现,所有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都要通过形态加以描述”。[1]形美是艺术追求中最基础的目标,是一切艺术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存在方式。康德曾说:“在所有美的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形式。”只有完成了对形美的表达,才能上升到对于意美的追求。
意美,即通常说的神韵和意境。所谓“韵”,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
中国传统纹样深受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强调意境、神韵在纹样中的灌注,所以从它的构思到设计到成形再到流传就是一个将意赋形、以形显意、形意相生的过程。虽然中国传统美学注重意,但它也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它正如儒家思想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事物相生相克的哲学道理,意与形始终就是一个不可分割、交融相生、生生不息的关系。
(一)将意赋形,就是根据所要传达的象征、意境、神韵来设计对象事物的形式、结构、空间。一般而言是将所要表达的意蕴和神韵赋予在形之中,这样显现出来的形往往是新奇的、独具特色的事物。例如唐代流行的宝相花纹样,就是将意赋形的典范,创作者以当时佛教流行的莲花为基础,将花头、花苞、花叶以及各种不同花卉最美丽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花头纹样,最终赋予了这个纹样丰富的美感并使之成为最具吉祥与富贵意义的纹样之一。
(二)以形显意,就是通过形所固有的意义或者形的特殊的动态和布局来体现各种意蕴。常见的表现手段就是象征,“象征是某种隐秘的,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 [2]比如谐音和喻义,大多是通过运用人们熟知的、潜在意识里已经接受的事物形象所具有的涵义来表现纹样的意蕴和传达作者的意图。另外就是通过形的变化和布局来传达意境和神韵,不同形状、动态、布局的纹样也会显现出不同的意境和神韵,传统纹样中也存在对形态做简化、变形、解体、适形、重复等造型艺术处理形成抽象的图案造型,来传达相应的精神内涵。例如唐代盛行的缠枝纹,以灵动的漩涡形、S形为造型,辅以曲线或正或反地与枝条相切,形成绵延不绝的波浪式或向四周任意伸展的卷曲式,呈现出极其旺盛的活力与动感,并反映当时唐代人们思想的丰富和开阔,与大唐盛世之风相得益彰。“从创造性为主旨的图案造型诚然要比以描绘性为目标的写实造型更有助于展现作者的潜在能动性以及发掘其蕴藏深层的沉睡力量,这也就是图案艺术魅力无穷之所在。”[3]所以在纹样的造型形态设计只有通过不断地提炼、斟酌考量才能准确地传达意境和神韵。
(三)形意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里面的最高审美境界,即在将形赋意、以形显意之上产生的一种形意之间交融促进、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浑然一体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纹样就数太极纹样了,用一条相反的S形线,把整个圆划分成两个阴阳交互的两极,形成一虚一实、有无相生、左右相倾的一种核心运动,使整个画面既对立又统一,以最简单的图形展现了这种一阴一阳、互为其根、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美感,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辅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学思想,另外这种虚实相应、有无有生的精神意蕴也赋予了这个简单的图形更深层次的美感,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意蕴。
三、形意之美在标志设计中的渗透
现代标志设计与中国传统纹样有很多契合点,都是通过一个小面积的形状符号来显现和传递抽象的主观精神和理念,将客观物像的视觉思维和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相融相生,形成具有一定精神内涵和意境的标志。所以现代标志设计必须向中国传统纹样的追根溯源,将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形意交流传承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去。现代标志设计所追求的形意之美,其中“形”是指造型简练,富有美感,易于记忆和识别,“意”是指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神韵,能够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在标志设计中,形意之间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所要表现、传达的内容决定了形式的设计,富有美感的形式能够淋漓尽致地显现内容。
如何让形意之美在标志设计中完全渗透,就应该从标志设计的取象、表意、传神这三个方面逐步落实。取象时充分认识所要表现、传达的意念和精神,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变形、提炼,显现出相应的形态造型,人们通过视觉观看取得的信息,在脑海中真实地显现出一种反馈,这种由观者实现的观看到反馈的过程就是标志设计的表意,那么更深层次的传神就是人们在得到这种反馈后,能否再将这种反馈再投射到形态造型上进行思考和加工,最终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共鸣或者领会到的属于观者自己的一些精神情感,只有在形与意之间设计得十分契合、巧妙的标志才能让观者在将反馈投射到形态造型时畅通无阻,达到形意相生和传神的境界。从标志的设计到运用于市,简言之,就是意―形―意―形―意的过程,先立意,确定所要表达的内容,再出形,根据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形态造型,再表意,观者通过形态造型领会其中的意蕴,一般的标志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出色的标志设计,还会引领观者将领会的意蕴再融入到形中,然后再得出形意交融相生之后所得到的绵延不绝、意味悠长的神韵和意境。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纹样,不仅仅是学习其形式美的设计手法,还要深刻体会其传达的意境和神韵,更要学习其注重形意之美融会贯通的精神,透过其物化的表面深入研究它们的精神内涵,只有深入领会传统纹样的艺术精髓,才能更好的将传统传承到现代设计中去。
★ 探究戏曲电视剧的中与美学论文
★ 中小学戏曲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转型之精义
★ 浅析东阳木雕设计中卡通形象的运用论文
★ 职场个人形象礼仪论文
中国传统纹样在商业展示中的应用 第3篇
中国传统纹样的来源
中国传统纹样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纹样图案来源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雕刻、剪纸、编织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发挥和创造的,大多都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比较浓重;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塑像服饰、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就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它是我国的巨匠吸收外来文化送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来源于封建帝王、皇族贵族、富商等所占用的摆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等等。这些工艺品图案都是为了满足贵族的奢侈的生活和精神生活精心设计的,,所以这些图案非常精细,色彩非常艳丽。除了之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意外,大部分都是福、寿、禄以及文人字画为题材的图案。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纹样的主流。
传统纹样对现代商业展示空间的价值影响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文化、经济、艺术等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但这种效果,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它的作用。近年来,从我国的设计可以借鉴,对传统模式的应用中显示的趋势,传统图案是与现代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新兴的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商业元素空间设计的传统模式显示,它不是复制和模仿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完全进入传统元素。而是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一部分。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也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也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如鱼不能离开水。
商业展示空间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
中国历史浩大磅礴,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礼,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内容也很广泛,传统纹样仅仅是它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至今仍然渗透在现代设计的领域当中。
中国传统纹样运用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的最典型的就是形状和意义的相结合,用传统纹样的意义来取代它的形状,传统纹样的意义又包涵在它的形状中,在这些前提下而达到形神兼备,就是传统纹样在现代商业展示设计中的最高境界。简单来说,传统纹样在其寓意的指导下对现代设计行进组合、加工、和拼接,就会创造出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品。意义赋予形状更加真实的内容,而没有意义的物体也是没有价值的,这在传统纹样的运用中表现的尤为重要。在传统纹样运用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纹样的形的选择应该要以其表达的意义为标杆,而且选取的形的表达内容上应该也要与其表达的意义相一致,这样才能使传统纹样得到更深、更远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伸张,同时现代设计也因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变得更加深刻。中国传统纹样在通过形状和寓意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发展,同时也是前人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在现代商业展示设计中,对中国传统纹样的运用,应该要结合其形状和寓意来烘托主题来展开。
商业展示空间中传统纹样的设计展望
当今的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审美需求趋向于简单化、自然化。如何将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商业展示空间相结合,而且符合现阶段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而又保留我国的文化特色,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进去,和现代艺术理念完美结合,赋予它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前卫的时代特征,从而满足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追求,就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中,人类的思维、品味也在随之改变。中国的传统纹样的应用中,不管在各种设计工艺品,还是商业展示中,都是比较抢眼的,能够吸引很多人得眼球。这不但能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我国文化、促进经济,还是我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就意味着各种文明会发生交融。从世界设计史来看,每一种设计风格都是各国文明的交融和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纹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创作,借鉴并互补,就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纹样。我国的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的和现代设计的理念结合并重组,创造出新的带有时代特征的纹样。而且传统作为我国的文化代表之一,在材料的运用上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是我国的优势,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的到位,中国设计必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创新方法研究 第4篇
1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直接应用探讨研究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一直伴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 并沿用至今, 定会有其自身的精髓, 在这些形态优美的纹样中, 总会有一些纹样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所以在现代的家具设计中对于传统几何纹样图案中构图优美且具有一定文化意蕴的纹样我们可以合理的直接加以应用。
1.1 装饰上直接应用
现代家具设计中我们依然可以将传统几何纹样中一些构图优美、风格简洁明快、形式美感强, 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且具有一定文化意蕴的几何纹样直接提炼, 直接应用在现代家具装饰中, 使其在装饰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同时蕴涵着传统的人文寓意。
1.2 造型的直接应用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的造型质朴、简练、率真自然, 其线条优美、流畅、表现形式丰富, 完全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因此, 在进行现代家具设计时, 在充分考虑设计的比例、大小、色彩、材质等条件的影响下, 对传统几何纹样可直接提炼应用或作为组合变化提炼其优美的造型并应用于现代家具的造型中, 恰当的直接应用也是一种创新, 也能使传统几何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焕发无限光彩。将回纹直接引入电视柜的设计中, 两个回纹旋转对称, 充分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延展应用探讨研究
现代人们逐渐开始崇尚一种简约、适度装饰的家具风格, 即简单的结构、简练的造型, 在简单中显现丰富, 纯粹中显现典雅。现代人们喜爱具有简单优雅的造型、蕴涵着更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现代家具, 因此在现代家具设计中, 直接应用传统几何纹样的外在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理解和挖掘传统几何纹样的精神内涵, 延其“意”传其“神”, 对传统几何纹样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设计出不仅仅造型优美、简洁, 同时具备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适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家具。
2.1 简化传统几何纹样的形态
化繁为简就是将复杂繁琐的纹样进行简化和概括, 在把握其原有纹样的神韵和精华的基础上, 适度删减剔除繁冗的图形线条, 将纹样曲直圆角做相应变换, 以简化、提炼、概括的手法进行加工, 突出纹样的特点, 使得纹样主体更集中、凝练, 形象简明扼要, 特征突出, 更加单纯化, 呈现出高度概括的造型, 进而形成简洁大方又不失原有纹样的装饰美感。中国传统几何纹样历经岁月锤炼, 具有典雅的风格和深度内涵, 可以在保持其纹样原有内涵和意蕴的基础上, 透过现代设计观念, 进行简化概括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必然能够呈现新的面貌。
2.2 将传统几何纹样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设计过程中借助于想象力, 针对传统几何纹样的形态、动态、色彩等特征给予突出、夸大和强调, 增强纹样艺术表现效果, 使纹样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和生动。夸张变形主要有局部夸张、整体夸张、动态夸张等方法。局部夸张主要是强化传统纹样中的某一部分, 改变其比例和形态结构, 以强化主题, 增加装饰效果;整体夸张主要是从纹样的整体出发, 使纹样形象特征更为强烈, 趋向性更强, 如长、短、胖、瘦、宽、窄、空间感等, 增强节奏感;动态夸张主要是夸大物象在运动时的动态, 改变基本的运动规律增加动感和韵律感。作为家具装饰的如意云纹, 就是将如意几何形体进行夸张的放大, 使其装饰形象更加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增强艺术感染力。
2.3 将传统几何纹样分解打散、重组重构
分解打散、重组重构创意是以传统几何纹样的造型元素为基础, 挑选归纳出可以被现代设计所汲取的纹样将其分解打散, 提取具有特征的局部元素, 运用创意性思维规律及纹样构成的形式规律变化重组重构, 重新组合构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几何纹样, 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几何装饰纹样。这里所谓的“分解打散“是指将原有的几何纹样造型结构和组合方式进行分解, 打破原有纹样的结构构成方式, 分解打散的主要目的是提炼出原纹样艺术构图中的有用成分、元素、符号等。所谓“重组重构“就是将分解打散分离出来的造型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搭配, 重组重构几何纹样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也不是相互拼凑, 而是在承继传统纹样的精华及精神内涵和理智的层面上对现代纹样设计的精心把握与营造, 追求富于情趣、富于精神内涵、富于艺术魅力的现代几何纹样。
2.4 与外来文化融合
在现代设计中, 除了要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涵义, 吸取传统元素中的精粹, 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应用之外, 还要吸收和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 充分认识到中西元素结合的创新概念,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几何纹样进行融合, 激起人们的创作热情, 发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因素, 并进行借鉴、取舍和改造, 必将创作出形态优美、意蕴深远的几何纹样, 使得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得中国传统几何纹样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5“意蕴”的升华
中国传统几何纹样更好的运用于现代家具设计当中, 不仅仅是单一的提炼和创新传统几何纹样的形, 同时更要去探求和挖掘传统几何纹样背后的“意蕴”, 只有深入领悟了传统几何纹样的艺术精华和精神内涵, 结合现代设计思潮, 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使得传统几何纹样“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升华。因此, 将传统几何纹样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时, 我们必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使用传统几何纹样时不能不求甚解, 照抄照搬, 而是需要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意蕴”领域的内部。
参考文献
[1]陈蕾.几何形装饰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J].苏州教育学报.2004, 21 (01) :64.[1]陈蕾.几何形装饰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J].苏州教育学报.2004, 21 (01) :64.
[2]于伸, 王湘.21世纪家具设计的趋势[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 29 (01) :83.[2]于伸, 王湘.21世纪家具设计的趋势[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 29 (01) :83.
第八课 传统纹样美术教案 第5篇
传 统 纹 样
1、认识目标:学习图案纹样的形式,掌握基础图案的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技巧,并加以运用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学习质朴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图案的基础知识(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图案魅力,学习基础图案知识。教学难点: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学习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略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课
今天我们去一个小店逛逛吧。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随处可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妆点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更具审美性。你仔细看看能发现出它们吗?那是什么呢? 对的,是图案纹样。今天,我们就从认识中国的传统纹样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课题-------传统纹样
一、认识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我们祖国的图案艺术浩如烟海,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图案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逐渐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装饰图案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形象反映。他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的造型和纹样的装饰。如彩陶、青铜器、砖瓦、漆器、瓷器、织绣、建筑彩画、印染等都有传统纹样的身影。
◆欣赏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彩陶图案纹样 水纹
瓷器图案纹样 宝相花纹
青铜器图案纹样 回纹 饕餮纹 砖瓦图案纹样 虎纹 凤鸟纹
欣赏这些传统纹样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的构图比较自由多样,它可突破时间、地点、和透视、比例关系,按照装饰的想象和需要进行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作结构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学习图案纹样
1、图案纹样的定义
广义解释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制成的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谈一谈:你在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传统图案纹样? 看一看:这些传统纹样的运用你见过吗?
通过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图案的某些特征。
2、图案纹样的特征
实用性 适应性 艺术性 同学们一定会问,那图案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们、更好运用它们美化生活呢?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3、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单独纹样 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叫单独纹样,也称为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是一个或多个纹样,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之完整的、自然的、严谨的适合一定的外形轮廓。
◆二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独纹样(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的纹样,又称带状纹样或花边。
◆四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成不断连续的纹样,又称网状纹样。
这么多的图案形式,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一个吧!-------二方连续纹样
4、重点学习-------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A、散点式 把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作规律的排列。
B、垂直式 把一个单位纹样朝上或向下或交叉摆放进行连续排列。
C、斜线式 依据倾斜的区划面或划线为骨架,将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排列。
D、波线式 依据由波线所作的区划面连接单位纹样,或借波线将单位纹样进行波浪式的连续排列。E、结合式 以两种上的基本骨式相互交错结合应用,使纹样层次丰富,富有变化。
三、作业练习
找一找:你能分清这些图案纹样吗?是二方连续的能不能说出它的基本骨式?
练一练: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 规格: 6×20厘米
要求:
1、以传统纹样为设计元素,选择你喜欢的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结构进行设计。
2、表现方式可多样化。
四、作业展评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6篇
关键词:传统纹样;服饰文化;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是一种特殊的装饰符号,是人们表达情感生活或意愿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中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服装上,现今又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外设计师汲取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1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形式美
从早期的原始图腾纹样开始到先秦的几何纹,汉代的夔凤纹,唐宋的缠枝花纹以及清代的凤穿牡丹花纹无不以丰富的题材和绚丽的色彩在衣饰上,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彰显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
中国的传统服饰纹样大体分为:珍禽瑞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以及几何纹样这几大类,这几类纹样从自身的角度以及受当时哲学伦理思想以及民间审美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传统纹样的文化魅力。
1.1 珍禽瑞兽
在传统服饰纹样中珍禽主要是指珍贵奇异的鸟类,像鸳鸯纹或仙鹤纹以及锦鸡纹等,珍禽纹样往往与花卉山水一起进行构图,如十二章纹样中的华虫纹,清代的团鹤花卉蝴蝶纹等。古代把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称为瑞兽,主要是斗牛纹,飞鱼纹和麒麟纹等,在宋清时期的官员补子纹样中文官绣飞禽纹样,如一品文官着仙鹤纹的补子,武官绣猛兽纹样,如七品武官着犀牛纹的补子,此外还有明代锦衣卫的蟒衣、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等。
1.2 花鸟虫鱼
传统纹样中的花鸟虫鱼多以具象形式或多重组合风格出现在服饰上。如唐代的宝相花纹,其中“宝相”一词出自佛教,称佛像庄严 之相,所谓“神仪内莹,宝相外宣”。盛唐时代的莫高窟,流行一些富于寓意性的图案,譬如“宝相”,这是象征佛、法、僧三宝的 “庄严相”。[1]宝相花以牡丹,莲花等花卉为主体,经艺术渲染变化而成的团窠花卉纹,造型层叠繁复,雍容华贵;明清的团花牡丹纹,纹样以圆形团状为主,其中添加花鸟,植物或文字等,形状饱满且华丽;此外还有蝴蝶纹多以花卉或虫鱼组合,蝙蝠纹多与龙凤纹或几何纹样组合等,造型优美并寓意美好。
1.3 山水人物
人物纹样在传统纹样早期多是和宗教艺术融合,反映宗教题材,直至宋代以后由于各种丰富多样的节日庆典活动,为服饰纹样的设计提供了广泛的题材,人物山水纹样开始被大量运用,如鱼樵耕读纹和骑士狩猎纹等。
1.4 几何纹样
常用的几何纹样有万字纹,盘长纹,云纹,如意纹等,其在服饰中单独或组合使用来表达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纹中“如意”一词来源于一種吉祥件的名称,在北宋时期僧人释道诚所著的《释氏要览》中记载有:“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古之抓仗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状,用以搔抓,如人之意,顾曰如意。”[2]一般其通过外在轮廓造型的提取与“蝙蝠纹或寿字纹”的进行组合,代表“福寿如意”的吉祥寓意。衣袖或下摆处的万字纹以二方连续连绵不断均衡纹样,蕴含了长长久久,福寿绵延的吉祥寓意。
2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现今,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接和碰撞下,艺术的多元性使服装审美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与现在艺术的融合,很多的西方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服装的纹样装饰上对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尤为注重。时尚界许多设计大师善于从中国传统纹样元素中汲取灵感,如Giorgio Armani、DRIOR等设计大师,几乎每一次的定制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运用其为服装的造型做装饰。如下图1 Vivienne Tam2015春夏发布会中的礼服,整身的纹样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纹造型,以补花的手法将纹样缝制在尼龙材料上,轮廓分明,纹样奔放热情充满活力。图2中 Armani2015年春夏高级定制则以中国传统的竹子纹样为主要设计元素贯穿以整个系列,通过严谨的裁剪和精致的刺绣体现了华服的优雅与沉稳。
此外,也有很多中国设计师们也越来越注重对本土的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郭培、张肇达、张志峰等,他们主张将传统艺术文化与时尚流行相结合,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将中国的时装设计向国际时装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如图上3NE·TIGER 2012“唐境”高级定制华服发布会中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与西式服装廓形相结合,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整体形象内敛而不失性感。图4中郭培“中国嫁衣”的作品之一,大量运用传统的服饰纹样例如“喜登枝”,“凤穿牡丹”等纹样造型的综合运用,通过独特的廓形和精致的工艺将中式嫁衣的华丽绚烂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服饰纹样,作为世界传统服饰文化的分支,在当前面临着传承与创新融合。所以,如何一方面承载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精髓,另一方兼顾时尚流行,将传统服饰纹样在服装设计领域里以创新的形势发展下去,是当下每一位服装设计师面临的全新挑战,同时也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大好机遇。
参考文献:
[1]闫书龙.宝相花纹样研究[D].南开大学文学院,2011.
谈现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八宝纹样 第7篇
八宝纹样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图形的一种,通过植物、器物或人、圣、神、仙和佛的传说,以浮图、文字、谐音等形式,作为吉祥物标志,表现了人们的愿望、追求、寄托和向往,而这些吉祥观念是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观念意识的产物和精神领域的需求。
1 八宝纹样的寓意
八宝亦称杂宝,即用八种宝物组成的吉祥图案。
“八宝”是由宝珠、古钱、方胜、玉磬、犀角、银锭、如意、珊瑚、书、画、艾叶、祥云、鼎、盘长等物件从中选取八种组成图案。每种宝物以飘带作为装饰,或镶嵌在莲花座上,以示吉祥。古人认定的八件宝物,实际数量多于八种,取其中的八种即为“八宝”。“八宝”文饰各有其寓意,宝珠具有月相,是美的象征;方胜象征结为同心;玉磬是古代乐器,“磬”同“庆”同音;犀角是犀牛之角被认为“通灵”;古钱也称泉,“泉”同“全”同音,取“全”的意思;珊瑚是海中珊瑚虫凝集而成树状,有万色缤纷之象;银锭象征财富;如意寓称心如意;盘长,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
2 八宝纹样的表现形式
八宝吉祥艺术是一种缘物寄情的象征性艺术。人们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吉祥观念的符号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灌注其中,并诉诸视觉表现形式。张道一先生将吉祥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分为以下几种:即象征、比拟、寓意、谐音、表号、文字、综合运用等。
这些表现形式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八宝纹图的表现手法。八宝在团花、寿花中应用较多,在民俗中多为混合运用,以达到自己寓意的目的即可,同时在纹样的运用中并不取其所有,如在窗花和花样中,只选取所需的宝物用于图案之中,以表达吉祥的寓意。
3 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看上去似乎是不相干的,甚至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从审美心态或从创作形式上看,传统图案与艺术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传统图案是设计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同宗同源。
中国传统纹样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无论其形式如何多样都与其吉祥观念分不开的,可以说吉祥观念是一切形式的吉祥图纹的最根本的创作源泉,其艺术样式及造型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围绕于吉祥观念、服务于吉祥观念的。
传统图案的审美观念,是设计者获取传统文化精髓而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日本和丹麦的设计之所以享誉全球,除了重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最重要的是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艺术法则尽管是老调重弹,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者的艺术创作思维来讲,常常会产生出许多现实意义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讲,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特色的今天,传统图案的吉祥寓意必将会产生愈来愈积极的作用。
4 八宝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风”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注,对现代设计的各领域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此作为中国风设计元素的传统装饰纹样也更多的体现在现代设计之中。在现代设计中八宝吉祥图案的应用着重于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八宝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初级运用是对图案本身形象不作较大调整或稍适修改,为图案寻求新的装饰对象;中级运用是对图案形象进行变化整理,再进行运用,变化方法等;较高层次的运用是对传统八宝吉祥图案的形与神进行共同概括与提炼,从整体上把握图案的形态与神韵,注重意境的表达。
4.1 纹样“形”的提取应用
取其“形”,当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对其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应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将其传统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现代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的个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佳篇。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新标志,采用的就是“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传统意趣的和谐统一。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司标设计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现代审美观成功结合的又一范例,公司标志巧妙借用“八宝”之一“方胜”的图案为基本框架,“方胜”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这是一种积极的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因此在民间广泛应用。靳埭强先生巧妙的利用约定俗成吉祥寓意,使自己的设计更有情感色彩,对内涵的表达更具哲理性,创造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虽源于传统“方胜”图案,但又不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象的再创造,使公司标志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
4.2 纹样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应运而生,不同的材料可以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传统纹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体现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位于西安大唐通易坊之中的雍布拉康是藏文化为题餐厅,在餐厅设计中天花设计和墙体设计中运用了佛家八吉祥的传统纹样与现代表现相结合,增强传统纹样的美观性,丰富纹样的装饰效果;而在餐厅家具和隔断的设计中则是对八宝纹样进行简化归纳后应用到设计中,既保留了八宝纹样的传统性,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餐厅的整体风格既有浓厚的藏文化特色,同时也增加了时代特征。这种表现手法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之中。
5 结语
八宝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一部分,蕴涵了传统的吉利祥瑞观念,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八宝纹样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新时代环境设计中运用传统八宝纹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赋予其新的设计理念、功能与形式,使之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要的现代图案。把八宝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338-365.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61.
[3]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41-446.
[4]王瑛.中华吉祥图案使用大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298-299.
[5]刘秋霖,刘健,关琪,等.中华吉祥画与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56-61.
[6]孟文风.吉祥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商情,2008(6):156.
[7]程佳威.论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传承传统图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18.
现代商业展示中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 第8篇
1 现代商业展示中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的意境探求
1.1 以意取形, 意在形内
中国传统纹样是典型的形意结合体, 在“形”是在“意”的指导下对客观物象进行选择、组接、加工和创造, 力求创造出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形式。传统的“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二十八星宿中分成的七星宿的结合体。“意”赋予了“形”真实的内容和寓意, 无“意”的“形”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 这在传统纹样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传统纹样的应用中, 在“形”的选取上应该以“意”为指导原则, 选取的“形”在内容与寓意的表达上符合补充“意”的内涵。这样使传统纹样得到延伸和发展, 让传统的形式在现代得以延伸, 让现代的顾念因为传统更加深刻。如, “回”纹的应用, 回纹被成为“富贵不断头”图案整齐连绵不断, 人们赋予它诸事深远、绵长之意。连续的回纹象征着健康长寿, 长命百岁。盘长纹的造型盘曲连接, 无头无尾, 给人延绵不断的连续感, 因而寓意世代延绵、福禄承袭、福寿永续、富贵财源不断。中国传统纹样, 其中蕴涵着前人的无限巧思, 从传统纹样中提取形的元素, 再将现代的构成手段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用于其中, 保留了传统纹样的意韵, 又带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2 形意传神, 形神兼备, 神意结合
对“形”“意”的应用是传统纹样在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对“神”意境的追求才是最高的境界。“形”“意”为“神”的表现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和载体。“神行于虚”是情感表达的方式, 刺激视觉运动并启发思维想象, 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与感染。传统纹样通过“形”“意”传达的象征性来源于文化的发展和积淀, 是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 从而带来精神和心理的体验与感染。如“岁寒三友”松、竹、梅, 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另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 寓德于物, 由实入虚, 创造一种人文精神的追求。
现代的商业展示中应用传统纹样应有明确的主题, “形”、“意”、“神”围绕着主题展开, 紧扣主题, 做好取“形”、延“意”、传“神”的协调统一, 突出主题共同营造意趣和谐、形式内容统一的商业展示设计。我们只有深入的领悟传统纹样的艺术精神, 充分认识到现代设计各种思潮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的做到兼容并包、更好的体现整体设计的神韵意境。
2 传统纹样在现代商业展示设计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2.1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传统纹样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应用的最常见的方法。传统纹样题材广泛、主题多样, 与其对应的传统纹样更是不胜枚举、数量庞大, 这些都为我们在应用中的选择提供了余地, 这些纹样总能找到一些与设计的主题和现代的审美观念相适应的,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取纹样直接应用。
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龙的形象也比较偏爱, 与龙相关的纹样也非常的多, 且具有不同的象征和寓意, 在现代商业展示中就有龙纹样的直接引用。有的引用传统“四神纹”中的青龙瓦当纹样, 有的引用与植物缠枝纹组合在一起的草龙纹样等。龙纹样的在商业展示中的直接引用, 为其增添高贵的气质、祥和的气氛、传统的韵味。
传统纹样中的几何纹样在商业展示中应用的更为广泛, 如“回”纹、“:”纹、方胜纹、盘长纹、冰裂纹和简单的植物纹样等, 这些纹样主要是在展台、展柜、展架以及展示的徽牌等做边饰和角隅装饰。文字纹样在商业展示中也有所应用, 有很多文字纹样以商品或展示的徽标形式出现, 给展示与商品带来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历史悠久的特征。
2.2 VI导入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 是企业CI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这一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 归属感, 加强企业凝聚力, 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 资源整合, 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通过视觉符码, 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 从而获得认同。
在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对企业的商业展示的风格有严格的要求, 基本要素中的企业标志、品牌图形、辅助图形也有相关的要求, 应该传统纹样应该根据符合VI中的规范, 需要传统纹样的题材与主题应该是VI中规定或与之相符合。
2.3 适形适意
在传统纹样中有一类是适合纹样, 指适合一定的外形框架的纹样。适意是指根据表现的主题进行纹样的选择, 使纹样的寓意与主题和谐统一。适形应该以适意为前提, 做到“形”、“意”相符。通过色彩、肌理、点、线、面、立体的变化和平面空间的限定, 综合各类关系要素如材料、技术、构造、功能等, 使各适合图案成为人们精神中的视觉图像, 其中包含着具象与抽象的形。
在商业展示中传统纹样“适形适意”应用, 以展示的诉求目的为主题, 围绕主题的意义选择纹样, 找到与商业展示主题相符合的一类纹样, 再根据展示道具具体的形式、形态进行“形”的适应, 可以将应用的纹样进行适当的变化使形式满足于展示道具具体的形式。
2.4 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就是将在不同物质载体上出现的纹样以“主题”为中心, 应用到同一项商业展示设计中来。彩陶纹样中的水纹、网纹、云纹、雷纹等, 可以适当的进行大小变化、疏密变化、应用到展示道具的边、角装饰或隔断装饰;瓦当纹样中以四神纹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为代表, 流行于秦汉、南北朝与隋代, 以凌厉的动势、豪迈的气魄为其美学造型之本, 剪影式的质朴造型, 简化了细节, 强化了力感, 具有简洁明快的风格, 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可以应用到主形象展柜的设计中;剪纸纹样被高度的概括化和抽象化, 把形象平面化适合, 应用到橱窗、隔断、宣传品等的设计中。
异质同构, 使不同物质载体的传统纹样重组, 使同一类主题的纹样并置, 扩大了表现的范围, 打破了原来固有的传统模式, 深化了共同表现的主题。
2.5 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一个或一组在形状、大小、方向等方面都相同的骨格组织的构成。设计中的重复可与音乐中的旋律相对照, 共同点是“节奏”。无论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复杂的重复都是为给画面造成节奏的运动, 为画面带来活力。
重复是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 重复的骨格形成条纹和网格两大类。条纹包括垂直、水平、倾斜三类;网格包括之交和斜交两类。在此基础上的基本形方向、位置等变化使重复构成丰富多样。在商业展示中重复构成应用广泛, 展柜的角隅与边饰, 展示的指示标牌等。
2.6 重组同构
重组同构或称综合同构, 它所指的是在图案构思中以系统的综合方法来构成新的视觉效果和新的形象。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 或以点、线、面间的共同形来沟通现实和幻想。这种组合再生的方法实际就是先对各类不同的事物的分割再进行有机的重组构成。在传统纹样的造型的过程中就得到很多的应用, 传统吉祥神物纹样中“龙纹、凤纹、麒麟纹、四神纹等”, 植物纹中“缠枝纹、宝相花等”, 他们都是来在不同的动物或植物形象“重组同构”的产物, 这也说明“重组同构”在我国传统的造型方法中流传的较悠久。
在商业展示中对传统纹样的“重组同构”应结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在“重组同构”应该分清重组纹样的主题, 尽量相同主题的纹样进行重组, 有利于主题的深化。“重组同构”注意重组纹样的主次, 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7 夸张简化
夸张简化是对在商业展示中应用的传统纹样进行变形的手法。夸张变形是对同构的两个元素对其中的一个元素或同一元素对于其部分使其超出原来的比例概念, 这样形成与原有元素或元素的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的反差效果, 改变了人们正常的视觉印象, 从而达到突出展示某一物象的目的。
简化变形是对原由复杂繁琐的元素在其意义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删繁去奢、去粗取精的变化。简约化的元素以及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简约不等于简单, 简化变形是要保留原有纹样的象征、寓意、精髓和其主要的特征, 对于一些不是次要的、非主流的元素进行简化和概括。如拐子龙纹的形成就是龙纹样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入几何纹样, 既保留了龙纹样的特征又简化了元素的繁杂。
3 传统纹样在商业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纹样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应用的愈加广泛, 我们要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 在题材上取其积极、向上、美好的题材;在形式上避免繁琐和不必要的奢华;观念上能够更好的体现文化的品位特征。传统纹样在展示设计中应用, 一般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3.1 传统纹样在指示系统中的应用
3.1.1 商业展示标志
商业展示标志可以概括为文字类标志、图形类标志、综合类标志。
文字类标志是以各类文字或字母为主要构成元素的标志设计类型。在传统纹样上的体现就是传统的文字纹样应用到标志上。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老字号, 大多为文字标志, 如酒鬼酒、江南张小泉等。
图形类标志是常用的标志设计形式, 取材广泛, 具象形象、抽象的形象都可以作为标志设计的题材。传统纹样自身的题材与主题样式繁多, 传统纹样具有吉祥的象征寓意, 是具有民族特征标志的首选图形元素。如中国联通的标志, 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纹样盘长纹而来的, 取盘曲连接, 无头无尾, 四通八达, 延绵不断的意义。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 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 而又信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穷发展。中国银行标志是是以古钱和“中”字构成, 古钱是“八宝”纹之一, 象征富贵吉祥, 隐含金融意义, 揭示了中国银行朴素而庄重的目标。
综合类标志是文字与图形共同组成的标志。既有文字说明, 又有图形示意, 不容易产生歧义。如北京同仁堂的标志是圆形标志, 标志周围是传统“二龙吸珠”升龙纹样, 中央有书法“同仁堂”文字, 龙的形象有尊贵、高尚、祥和、至高无上的寓意象征, 同仁堂在整个中药药品的行业也是在龙头企业, 预示企业的蒸蒸日上的发展。
3.1.2 商业展示标牌
商业展示标牌指形象标牌、橱窗展示和购物环境起说明主题作用的“主题标牌”, 表明产品属性的“商品标牌”, 以及各类指示作用的和装饰作用的“POP”标牌。
传统纹样在商业展示标牌设计中应用, 多以文字纹样为主, 有说明和告之作用;图形纹样为辅, 有装饰美化、补充说明的作用, 图形纹样以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为主用于边装饰、角隅装饰或作为背景陪衬, 如“回”纹、“”字纹、盘长纹、缠枝纹、宝相花等。
北京同仁堂牌匾, 黑底金字, 边饰金色“回”纹, 色彩上黑色与金色对比强烈, 形式上庄重、大方。北京同仁堂经营传统中药、保健品, 以天下人健康为己任, 边饰连绵不断的“回”纹, 象征着健康长寿, 长命百岁, 与同仁堂的主题宗旨相符合。
POP广告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 而且其成本不高, 它起源于超级市场, 但同样适合于一些非超级市场的普通商场, 甚至于一些小型的商店等一切商品销售的场所。也就是说, POP广告对于任何经营形式的商业场所, 都具有招揽顾客、促销商品的作用。同时, 对于企业又具有提高商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知名度的作用。POP的设计应该与产品、产品展示的风格一致, 根据展示设计中的主题, 进行纹样的选择与应用。
3.2 展示道具中传统纹样应用
展示道具是商业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展示陈列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展示道具分为展架类、展柜类、展台类、展板类、模特类。传统纹样的应用在展柜类、展台类较多。
3.2.1 展柜类展示道具, 主要有保护展品、撑托展品和突出展品的作用。
通常有高展柜、低展柜、形象布景展柜等。在商业展示中展柜类展示道具不仅只是对展品起作用, 还是空间划分的主要手段, 特别是在商场的展示中, 利用展柜在限定的空间进行分割, 将展示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传统纹样在展柜类道具中应用主要体现在主题装饰区域, 展柜的边、角装饰, 展示区域的分搁装饰, 储藏区域的拉手装饰上。应用的纹样有几何纹样, 如“回”纹、“”纹、拐子纹、冰裂纹、方胜纹等;几何纹简洁明快, 既容易达到装饰的效果, 又不显得繁琐, 且有连续的几何纹样在其原来寓意的基础上还会产生更深刻的意义, 适用于边、角装饰。植物纹, 如缠枝纹、忍冬纹、“四君子”、宝相花、灵芝纹等;植物纹枝叶灵动、形式多样, 既根据本身的寓意以点的形式单独出现, 也可以以二方连续线条的形式出现作为边饰, 还可以可以以四方连续的方式形成面的形式作为衬景来应用;动物纹, 如“四神纹”、龙纹、蝙蝠纹、饕餮纹等;动物纹大多以主体形象出现, 用于说明主题或烘托气氛, 也有一些动物纹作为边、角装饰, 纹样大多有祥瑞吉祥寓意。
汉字在形成渊源上有很强的象形因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形表意、以形传意的字体构成, 几乎可以说, 汉字是物象符号化、语言图形化的典范。汉字文字纹样在展示的展柜类道具的设计中有广泛应用, 点明主题、说明解释、标注提示都是文字纹样应用的典范。特别指出的是书法文字, 篆、隶、草、行、楷的书法字体各具不同的美感和韵味, 出自不同名家之手有各不相同, 在商业展示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3.2.2 展台类的展示道具与展柜类的道具在
传统纹样应用上基本相同, 展台展具对展品起撑托作用, 展台类似积木, 多被作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或多个几何体的组合。根据不同展品, 高度0.2~1米之间。展台展具一般体量较小, 传统纹样多以边、角装饰, 也有文字纹样、动物纹样和其他纹样出现同时使用, 但装饰不宜繁琐。
纹样的选择应与展示的主题所要营造的氛围相一致, 特别是对主体形象展柜的设计上。传统纹样在展柜上的应用可以采用木雕、彩绘、喷绘、模塑装饰等表现方法来展示。
3.2.3 天花与地面中传统纹样应用
在商业展示中对与天花与地面的装饰较少, 一般情况下商场展示展位不会做天花, 天花的设计会使空间的高度减低, 容易产生压抑的感觉。专卖店有些展示做天花, 在传统纹样的应用上有几何纹、器物纹、文字纹样、门窗格栅等, 造型简单, 通过天花的不同层次来体现装饰的美感。
商业展示中地面的传统纹样应用以拼花的形式体现, 在实际的运用不多, 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应用, 取材以简单的器物纹、几何纹、文字纹样为主, 也有少量复杂的吉祥神物纹、动物纹和植物纹的应用。
3.2.4 陈设中传统纹样应用
陈设或称摆设, 陈设品的范围非常广泛, 内容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 它对空间形象的塑造、气氛的烘托、环境的渲染起点睛的作用。陈设应该是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品味的艺术品。常用的陈设有字画、雕塑、盆景、工艺美术品、织物等。
商业展示中常用的字画、雕塑、工艺美术品陈设品较多。
字画在商业展示中应用广泛, 很多商业展示中都悬挂字画, 名人、名家对该商业品牌的题字、绘画本身就是对商品的很好宣传, 很多以牌匾、楹联形式存在, 在字画的装裱上常有传统纹样做装饰。商业中的广告宣传画也属于陈设一类, 为了更好的宣传商品的传统、民族、历史特性, 传统纹样被大量的应用到宣传画中。
雕塑在商业展示中的以木雕、玻璃雕、金属雕等形式出现, 而雕刻的题材很多为传统的纹样。
工艺美术品陈设, 商家希望自己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经常在商业展示中放入一些带有企求平安和望财的工艺美术品, 如金蟾、貔貅、麒麟等, 这些物件与传统纹样有着同源的关系。
总之, 在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建设中, 发挥装饰艺术传统的文化价值, 并不是一种强行的移入, 而是装饰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秩序性质之内在要求。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商业展示中, 把现代元素也导入其中, 结合实用主义、功能主义和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使现代与传统融合。根据展示内容和现代人的特点合理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元素, 以人为本, 使内容与形式统一。删繁去奢,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曹林.装饰艺术源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2]朱健强.企业CI战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3]郑军.民间吉祥图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
[4]赵云川.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5]丛惠珠.中国吉祥图案释义 (上)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9篇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包含在“礼”的概念中。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 最能反映封建礼制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补服即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 也称“补袍”或“补褂”。补子就是补缀在补服前后胸背位置以区分身份和地位的一块饰有纹样的或方或圆的纹饰。各级官员按照品级的不同, 补子的图案纹样也不同。
一.补服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
补服制度的产生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形制上, 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中国思想上受儒学礼制的影响, 等级观念分明。补服的根源也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形制上, 补服受前朝的影响, 使其纹样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以特定的图案代表特定的意义。
1.补服的产生思想上受儒教礼制的影响
中国的服饰制度, 始终与中国礼教紧密相连。儒家所提倡的礼教思想在中国确实有着根深蒂固的生存环境。它特别强调封建的伦理常纲, 以“家国同构”为特点, 国君即家长, 治国不靠法治而靠人治, 要维护人治就必然重视道德教化, 才能构成“父慈, 子孝;兄良, 弟悌;夫义, 妇听;长惠, 幼顺;君仁, 臣忠”的理想境界。因此, 以“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为主的儒家道德纲领, 被一代代的继承。而“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的提出, 把本来还有不少人情味的孔孟之说, 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封建礼教。中国的服饰制度是以周礼为基础形成的, 是与道德教化融为一体的。中国历代王朝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的约束, 使社会风尚中渗透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 在上层社会的服饰制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存天理, 灭人欲”, 巩固其统治, 明洪武十六年 (1383年) , 朱元璋专门颁布衮冕制度。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 规定官服常服采用补子区别官阶高低。至此, 在儒学“三纲”、“五常”、“礼制”的影响下, 穿衣戴帽已不是生活小节, 而是道德大节, 任何人都不得逾越和侵犯。
2.补子形制产生的渊源
其实, 在服饰上以一个可辨的纹样或图形来代表不同的等级, 是中华服饰文化常用的一种手段。有的认为以飞禽走兽作为百官象征的制度, 最早出现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当时以不同锦纹赐予百官, 称为“袄子锦”, 不同品级的官员赐予不同动物纹样。另有说法认为补服之源头, 可上溯至元代。在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 所画人像皆有花卉图案。同时, 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曾发现有不少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 似可视为补服之滥觞。但至今尚未发现此类图案作为补服用于官员服饰的实物证据。且此类方补多为以花卉为图案, 与后来作为官阶标志的动物图案大不相同。至明代洪武二十四年, 朱元璋规定常服 (百官在一般场合穿的礼服) 采用补子区别品味, 即将不同图案纹样绣于袍上:文官采用飞禽, 武官采用猛兽, 以显不同官阶等级。清于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后, 官服制度基本承袭明代遗制, 仅略作修改。清朝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 每等有正从之别, 一至九品补服补子按等级以图案区分, 仍采用文官为飞禽类, 武官为走兽类为徽记。
二.明清两代章补纹样及其艺术特征
1.明代补子的艺术特色
明代补子直接绣于前胸之上, 图案为各色禽兽。在明代, 除了皇帝、太子、郡王以外, 公侯、驸马、伯等人员地位最高。因此, 这类人员的补服所用补子图案为麒麟、白泽 (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等异兽。在此以下, 文武官员按品级分列, 采用不同图案:文官须具斯之雅致之品质, 故选用美禽作图纹;武官须显示彪悍勇猛之锐气, 故选用猛兽作图纹。
以下是洪武二十四年规定的文武官员补子纹饰:
2.清代补子的艺术特色
清代补服是官服系列中直接承袭明代官服形式的服饰之一, 又称“补褂”。满族习惯穿褂, 即在袍子外面再穿一件稍短的褂子, 样式为圆领、长袖、对襟、平袖口, 当胸和后背为补子图案。清朝以马上得天下, 其服饰也体现了这种观点:袖子是马蹄袖, 跪下, 双手伏地, 如同一匹马状;朝珠就是马缰绳;补子就是马鞍。这种说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清朝官服的特点。补子图案与明代差不多, 即文官用飞禽, 武官用猛兽。但形状分为方圆两种, 贝子亲王为圆补, 一般品官为方补。
以下是清代各级文武官员补子纹饰:
宗室:
一般品官: (动物图案均为单只)
3.明清命妇的补子纹样
在明、清两代, 受过诰封的命妇 (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 也备有补服, 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 尺寸比男补要小 (长宽约二十四公分) 。凡武职官的妻、母不用兽纹补, 而和文官家属一样, 用禽纹补, 意思是女子以娴雅为美, 不必尚武。
4.明清补子纹样的差异
第一, 形制差异。
明代补子较大, 为方形, 约四十公分见方。由于明服为盘领窄袖大袍, 故前胸补子是完整一块, 且只在前胸织绣。清代补子略小, 约三十公分见方。宗室以上为圆补, 一般品官为方补。而且清代官服为补褂, 是对襟开, 补子缝制于前胸和后背, 前胸位置的补子被一分为二, 分成左右两块分在对襟褂上。
第二, 边饰差异。
明代补子较为朴素, 四周没有过多装饰, 多为光边;清代补子相对制作华丽, 四周用花边装饰, 且加工精细。
第三, 色彩差异。
明代补子以素色为多, 底子大多为红色, 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 五彩绣补较为少见。清代补子颜色很深, 有青、黑、绀色、深红等。上面五彩织绣, 制作华美, 色彩艳丽, 装饰性很强。
第四, 织法差异。
明补有单独织好到补服上的, 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衣料上再织制成衣的。而清代则是补子单独织绣后再缝缀到补褂上。
第五, 内容差异。
依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一至九品各级文武官的代表动物略有不同。除此之外, 明代文官四品以下补子图案大多为双禽成双成对, 相应成趣。而至清代, 则全部为独禽独兽, 形态全部昂首向日。且纵观两代补纹, 灵鸟大都单脚立于水纹或云纹之上, 灵兽则立于枯木、岩石、绿坡上, 显示出飞禽的轻盈和猛兽的伟岸。
除了有飞禽走兽外, 两代均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 意寓“海水江崖, 江山永固”, “一统山河, 万世升平”, 是古人的美好期望。另外, 清补背景中还绣有八吉祥、八宝、暗八仙、细水流云、蝙蝠等纹样, 都显示出对平安吉祥的祈求。
三.章补纹样的人文意义
补服自产生就受到了儒教礼制的影响, 是文化已经“意识形态化”的具体表现, 受到了意识的主宰。而补服上的章补纹样也被相应地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与儒教礼制相符相应, 成为儒家思想与道德标准的载体, 巧妙地展现着其特有的象征意义。
1.章补纹样被视为“治天下之道”, 是等级尊卑的外在表现。
儒学讲阶级差别, 讲统治秩序, 对人民讲服从, 对君主讲仁政。“有君臣, 然后有上下;有上下, 然后礼仪有所错。”庶民服饰无等级之分, 而除帝王唯我独尊外, 王公列侯百官的低位等级十分明显。从某种角度看, 章补纹样正显示了这种尊卑等级的差别, 形成以帝王为首的官场秩序。由此看来, 章补纹样正是儒家把物质生活政治化的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 所以被视为“治天下之道”。
2.章补纹样的色彩符合传统的五行观。
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他并不源于儒家, 而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它认为五种物质 (金、木、水、火、土) 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形成了宇宙的变化。源于五行的青、红、黑、白、黄这五种颜色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 五色遵照五行, 金白, 木青, 水玄 (黑) , 火赤 (红) , 土黄。补子的底色大都为青、黑、绀色、深红等, 与古代五方正色信仰相符合, 与我国传统服饰底色观相符合, 正是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
3.章补纹样符合天人合一的精神观。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与老庄的“道法自然”都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 都是外在自然事物与主体情感的结合。这种相互渗透、融合、物我完美结合统一的思想, 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 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清代补子图案都采取相同的构图, 即在图案的上方都有日纹, 一只飞禽或猛兽站在水天中间, 昂首向日, 眼神永远追随着太阳, 正是自然事物与主体情感相互交流、物我结合的典范, 表现了古人由此想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期望。
4.章补反映了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是“妇德”的体现。
“妇人无贵贱;母以子贵, 妻以夫贵, 古之定礼也。”这句话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儒家人伦关系中妇女的从属地位。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 在礼服上的章补纹样中也不例外。命妇的礼服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 一切以男子为核心。西汉董仲舒也认为“丈夫虽贱, 皆为阳;妇女虽贵, 皆为阴”, 符合阴阳相济的传统观念中的男为阳为主, 女为阴为附的观念, 使“男尊女卑”永恒化, 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女性。他还从“三礼”中抽取“三从”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为妇女言行的最高准则。妇女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都要服从于男子, 跟随于男子, 取悦于男子, 礼服上的章补纹样也不例外, 这就是“妇德”的体现。
中华服饰几千年, 传统观念、儒道思想无不在点点滴滴、形形色色的渗透于其中。章补纹样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礼教制度和数千年来固循的儒家思想的一种载体, 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正以其鲜明的特点提醒着人们去挖掘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年.
[2]赵农, 《中国艺术设计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3]朱和平, 《中国服饰史稿》,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年.
[4]赵超, 《衣冠五千年—中国服饰文化》, 济南出版社, 2004年.
[5]江平, 石春鸿等, 《服装简史》,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年.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10篇
一种文化的诞生和起源, 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 在不同阶段装饰纹样的风格及特点, 也是对其所处时代精神面貌和文化现象的一种反映, 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例如, 起源于殷商的饕餮纹结构严谨, 境界神秘, 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很多风格和形式各异的纹样, 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 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1.1 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况及特点
纹样作为装饰手法中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是将某些特定的实物原型, 按一定的结构规律经过抽象的变化, 使其演变成规则化、形式化的图案。我国传统纹样历史悠久, 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色彩, 饱含着深刻丰富的造物思想和艺术精华。传统纹样是在不断将中国的政治伦理、道释玄儒和民俗风情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 传统文化中的凤凰出世, 象征“天下太平”, 而桃、石榴、梅等纹样则蕴涵着“吉祥人寿”的美好愿望。
从形态上划分,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主要分为: (1) 器物纹样, 多是由器物和祥云组成, 这些器物多与道教、佛教有关, 是神佛所持有的法宝器物;如“太极图”、“如意”等。 (2) 几何纹, 如方胜纹、回纹等, 是以几何线形为主的装饰纹样。 (3) 人物纹, 如门神、嫦娥奔月等。 (4) 动物纹, 如喜鹊、鸳鸯、龟等, 被古人赋予吉祥寓意和哲理观念。 (5) 植物纹样, 如水仙、四君子 (梅兰竹菊) 、石榴等, 被赋予了各种品质、气节等。 (6) 祥禽瑞兽纹, 以龙、凤为代表, 在宗教、政治、文学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古语文字纹样, 如以吉祥祝语、诗词歌赋直接进行装饰, 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传统纹样的特点:
第一, 形式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出现了以鱼纹为代表的彩陶纹饰;商周开始在青铜器上饰以鳞纹、雷纹;汉代以画像砖石及瓦当上的米字纹、四叶纹为代表;唐代是镜子上的花鸟纹, 敦煌藻井上的卷草纹;至今仍然流传着历代以来一直沿用的绣球纹、龟背纹、祥云锦纹等常规纹样。
第二, 注重装饰效果;不论是炊具酒具、祭祀用具, 还是服装装饰、室内装饰, 纹样都在其中起到了很强的美化修饰作用。
第三, 风格迥异多变;不同历史时期的纹样在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新石器时期的纹样强调庄重自然:商周时期的纹样呈现出雄浑神秘的特点;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纹样灵活奔放、古朴雄健;魏晋南北朝时期清丽淡雅;隋唐时期圆润丰满;宋朝时期内敛含蓄;元朝时期粗犷豪放;明朝时期端庄得体、简约硬朗;清代时期精雕细琢、工艺繁复。这些均体现出中国传统纹样文化的深厚底蕴。
1.2 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及其与现代家居审美意识的共通性
象征性是作为一种蕴涵着特殊的特定含义, 使纹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如两汉纹样中的各种奇禽异兽;赤兔金乌、狮虎猛龙等, 不只是动物的真实再现, 而是“人心营构之象”, 各自具有深层寓意和神秘的象征意义。象征性的广泛运用是我国传统纹样具有独特意境的奥秘所在。我国传统纹样按照象征性含义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 力量的象征。原始人类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 从最初的恐惧、崇拜开始, 继而祈望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 以征服自然、征服猛兽、征服敌人。因此, 代表着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性纹样开始大量出现。如我国传统的纹样“龙”、“凤”。
第二种, 生命的象征。生存、繁衍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 因此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成为人类发展的基本文化意识。比如说, 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四叶花苞纹样具有明显的生命象征意义, 纹样上部是象征阴阳的左右四叶, 中心是一个含苞未放的通天花苞。
第三种, 吉祥的象征。吉祥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特定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观念把纷繁的事物加以区别、梳理, 将某些事物视为吉祥征兆, 使人们相信, 利用这些事物能够避祸免灾、纳福吉祥、从而获得吉庆祥瑞、平安如意的结局。如盛于秦汉时期的“四神纹”就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有“镇四方、避不祥”功能的吉祥物而多被用于瓦当之上以保四方平安。
在这三种象征性特点中, 第一种作为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表现, 离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距甚远, 因此在现代家居中的体现也微乎其微。而后两种象征性意义, 在现代家居装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 (1) 它源于人们生活品质及生存状况的提升, 人们对于产品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和文化背景, 因此, 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纹饰首先成为人们意图追求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不二之选。这些传统纹样中, 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更承载着数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 (2) 中华民族延续了数千年的民居文化本身就是强调生命不息、家门祥和的理念和主题, 它是家族人丁兴旺、家人平安、和睦安宁的象征, 因此, 多子多福、吉祥如意之类的寓意就更加为人们所青睐。
2 瓷砖纹饰设计应遵循的家居理念
现代家居理念崇尚对精神生活品质的追求, 因此对于装修的主体部分, 必须蕴含底蕴深厚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关怀, 瓷砖装饰占据了居室主人视觉所至的大部分范围, 从地板到墙体, 从客厅到浴室, 瓷砖体现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因而瓷砖的纹饰设计必须从精神上满足居室主人的文化诉求, 不仅要能够体现浓厚的艺术性美感, 更要彰显馥郁而典雅的文化气息, 同时还必须体现出具有亲和力、象征人寿年丰、祥和吉庆的良好寓意。
现代设计理念站在追求美的立场上, 在寻求美感的同时也应关注人们使用的人性化和舒适度。从居室整体布局来看, 虽然真正参与生活的是家居陈设, 墙地面只是为其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但瓷砖的出现让这个舞台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作为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体, 瓷砖用材质和装饰来表达对个性的注解, 成为缔造家庭中精灵的时尚元素。惬意的家居环境是人们感悟人生、品味岁月的所在, 现代人在经历了喧嚣繁杂后更渴望温馨真实的感受。一方融入了浓郁艺术气息的瓷砖可以提升家居装饰的品位, 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
3 中国传统纹样在瓷砖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带着这些家居观念的诉求, 人们把审美的目光投向了设计理念更加先进和丰富的高档瓷砖。在过去, 瓷砖只是建筑装修材料的一种, 仅仅是用于遮盖毛坯房的墙地面, 所以在选用时更多的是考虑其使用性能, 往往忽视了它在装饰家居过程中起到的审美作用。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瓷砖品种和花样繁多, 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瓷砖装饰效果单一的问题。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 瓷砖设计师们开始将多样化和历史人文表达效果强烈的元素逐渐运用到造型和装饰设计中, 作为承载中国数千年历史文明的传统纹样, 无疑是体现这种设计理念的完美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 古代已经出现过不少运用传统纹样作为地砖纹饰的案例, 为现代瓷砖的设计创造了蓝本。例如, 1995年在广州北京路与中山四路交会处发现的两千年前赵佗建立的南越王宫署遗址中, 发现了地面大面积的纹样多变的地砖, 包括菱形纹地砖、蝴蝶纹地砖等, 尤其是北面庭院的蝴蝶纹地砖, 做工精美, 构图精细, 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砖每个边长36cm, 表面的菱形方格内饰四只飞舞的蝴蝶, 边角饰折枝牡丹。蝴蝶身美、形美、色美, 是美丽吉祥的象征;牡丹, 雍容华贵, 是富贵的象征。这两种图案装饰的运用, 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现代瓷砖设计中所运用的传统纹样种类不多, 根据铺设位置的不同体现不同的艺术特征。比如, 地面砖和墙面砖一般采用单一纹样素材重复堆叠, 在大面积的铺设中显得整齐、大气统一。对于墙面与地面之间的交界处, 则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纹样的综合装饰, 显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例如, 如图这种传统花纹釉面砖, 采用的是大面积的花瓣相互交织重复的设计方式, 其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强调传统纹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对称的思想;其中所涉及到的纹样能够体现吉庆、祥和、平安等意味, 如牡丹、芙蓉等。这些纹样在彰显家庭和睦氛围的同时, 兼顾了视觉上的艺术美感, 显示出居室协调的整体性。另外, 传统纹样在局部装饰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例如地花的装饰, 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花纹组合, 在装饰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此外, 空间环境的差异、使用功能的不同, 瓷砖的纹样表现也有不同。譬如, 客厅的墙面和卫生间的墙面瓷砖所采用的传统纹样迥异有别, 客厅的布置和装饰要求简洁、得体、大气, 给人一种尊贵的感觉, 因此墙面的纹样风格要求简约而淡雅, 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为主, 在色调上保持沉稳、厚重。而卫生间的墙面则恰好相反, 卫生间的风格要求明丽、清新, 给人一种清洁卫生的感觉, 因此纹饰要求明晰而柔和, 以曲线类纹样为主, 如花草纹样等, 而在色调上保持白皙、明亮。
在此基础上, 还有一种传统纹样的表现方式体现在对整体风格的强调和装饰上, 其本身不作为装饰主体而参与铺设, 而是作为一种起装饰性和强调性作用的辅助设计。虽然看似这种装饰在使用功能上显得边缘化和附庸化, 但其在整体装饰中所起的作用和表现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 它在家居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这类瓷砖所采用的纹样一般以汉唐庄重而肃穆的纹饰风格为主, 显示出居室主人尊贵的身份。例如“马可波罗”品牌的《中国印象-容系列》仿古砖, 以深棕褐色为主色调, 奠定沉稳厚重的色彩基调, 以传统钟鼎纹样对边缘进行浓墨重彩的装饰, 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汉唐雄风的威严与大气, 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尊贵感。这种设计方式常常见诸于高档居室装修中, 如厨房的墙面瓷砖, 装饰主体采用大面积的花草纹样, 在其边缘, 用方形回纹进行点缀和镶嵌, 使人们强烈的感受到对装饰主体的衬托和彰显, 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
4 结语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 中国的传统纹样对于现代器物的装饰设计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在设计民族化和风格化方面, 有着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室内风格应具有两种不同的品质:一种是庄重典雅, 代表着传统礼教精神;另一种是潇洒飘逸, 象征着深奥超凡的境界。而在风格的具体表现上, 瓷砖的纹饰设计也应与之相匹配。设计师们应不断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瓷砖产品设计紧密联系起来, 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形成具有中国自身文化特色的瓷砖, 不仅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 更具艺术性、文化性的装饰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易尚上, 刘春丽.论艺术瓷砖存在发展的当代意义.佛山陶瓷, 2009, 19 (12) .
[3]张蕾.论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艺术百家, 2006.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纹样;现代环境设计;运用;创新
一、传统纹样的概述
中国传统纹样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按照一定的图案结构和规律经过变化、抽象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风格的图案。它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也是一种普及、易懂的文化。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时期和地域的变化,慢慢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特殊寓意,它们大都象征着幸福美好。
中国传统纹样有许多都是动植物纹样的演变和延伸,同时赋予了其丰富的寓意。如:牡丹花一般是喜庆富贵,兰花是高洁典雅,龙和凤是吉祥如意,多用于古代宫廷之中。还有鹿和龟、鹤和蝴蝶等,都有祈福、延寿、辟邪、升官、发财等寓意。宋、元、明、清时代也有各种花鸟纹,有的象征吉庆,有的表示昌茂繁荣。那些传统纹样大多含蕴丰富,体现出的是人们对自身幸福的祈盼、对吉祥如意的向往,还有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希冀,也是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精神的写照[1]。
二、传统纹样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传统纹样运用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能有机地和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碰撞,显得古朴、典雅又不失时代感。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更能充分地表达出这种交融的设计风格,还有其蕴含的特殊寓意和文化内涵。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重视这样的风格,所以在很多建筑外观装饰、家庭室内装修或者环境景观工程中常常出现把“中国风”作为设计的主题。而传统纹样就会被作为素材,顺其自然地运用到这类设计中。然而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具有一定的民族审美和内涵的设计元素,所以不管是在其外型上、思想上、意境上还是文化的继承上,都必须确立传统纹样的设计地位,将其作为现代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灵感来源,充分展现主观和客观所富含的浪漫色彩和审美观念。
(一)建筑及装饰运用
中国的建筑历史悠久,样式繁多,风格变化多端。表现在建筑体现上的外观和内部构造,皆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而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纹样,自然能很好地运用到建筑的外观装饰中。这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筑的上部,应用最多的诸如瓦当、琉璃、屋脊、屋檐、滴水道等;其二是建筑的中部,主要是墙面、藻井、檩条、梁架、天花、柱子、门、窗等;其三就是建筑的下部,主要建筑的台基础,柱子的柱脚、台阶、平台、砌筑等。而这些部位在古代都很好地应用了中国的传统纹样,比如动物纹、飞禽纹、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文字变形纹、吉祥寓意纹等。
这些纹样装饰,不仅增加了建筑内外观的丰富性,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集中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艺术审美和建筑审美。这些鲜明特色的吉祥纹样,过去被广泛应用,今天依然经过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上海大剧院的九宫格设计,外观的弧形屋顶造型,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文化寓意借读设计,很好地表现了博物馆的功能主题。香港的会议展览中心,其屋顶设计成独特的飞鸟展翅式形态,不就是预示香港回归的美好寓意吗?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大红外观、斗拱造型,外形酷似一顶古帽,曰“东方之冠”,屋顶的“新九洲清晏”,使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及建筑景观浑然一体、自然天成,既是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吉祥寓意的大继承,也是对传统纹样大发展的大运用。
(二)建筑室内装饰运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其一是墙面的风格。墙面的重要体现,一般在装饰画、壁画、壁纸纹样、挂屏、木雕、装饰线脚等。我们先从壁画的形式来看,当今的壁画图案和样式都丰富多彩,也有十分多样的风格,就中式而言,牡丹纹拥有“国色天香”之号,并与寿石、桃花意喻长命富贵;再如,在室内书房墙壁上贴“松竹书法”的图案,不仅美观,也能充分体现屋主想要营造的那种奋发好学、文人雅士的氛围。同样,那些丰富的传统纹样使用在卧室、玄关或者客厅的墙面,丰富了墙面的颜色和样式,增添了文艺的气息,能更好地衬托出室内的家具和格局,简单中体现出中国风味。
其二是天花与地面运用。现代室内设计中,天花与地面只是起到了点缀的作用,所以纹样运用上大多是较为平常的简单图案,例如几何纹、花草纹等。其整体以简洁为主,以局部装饰作為空间亮点。地面材质多为地砖、大理石和地板等,其中地砖和大理石运用在传统纹样中的较多,在图案的选择上多选用几何纹样,以线条、点和少许的花纹组成的图案简洁明了,艺术观赏价值高。
其三是室内陈设运用。通常室内陈设品的摆放很大程度上能确立风格,丰富空间的装饰,创造出需要的环境,达到统一的效果。例如:根雕、灯笼式灯具、古色古香的书桌书柜等蕴含丰富东方古典韵味的陈设品,在书房中的摆设,能充分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人的求知欲。传统纹样也常运用在家具上,就像在木质座椅上,常有“如意祥云”和“鱼”形的镂空雕刻来作为装饰,主要取其吉祥如意、生活美好、年年有余的含义。还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就是隔断,在现今的中式设计中,隔断具有了丰富的外在形式,有隔墙、隔断、帷幔、屏风等。既增添了空间的私密性,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三)室外景观环境设计运用
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建筑为主体变化的景观;二是以打造休闲散步的公园景观;三是大型的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主题景观。不管什么主题,这些室外景观环境设计,都要涉及中国传统纹样的具体应用,景观墙、景观小品、圆形门洞、漏窗、雕刻、地面铺装等,都能见到中国传统纹样的灵活运用。
前面我们所说的门洞、园墙、空窗、漏窗等,既是游人行走的导向,也是观赏的景观,在这些地方,随处可见云纹、花纹、树纹、文字等传统纹样。景观在室外的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中,通过流水走向和落水的山石造型,体现对水景观的别样理解,当然室外景观环境还有栅栏、栏杆、围栏等,还有雕塑小品以及游人休息的座椅,更有变化曲折的铺装地面。这些精心设计的景观,融合我们的建筑、树木、动物、湖水、山川,成为中国的传统吉祥纹样,使室外景观环境越来越美,从而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三、传统纹样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创新
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稳定,人们不再仅限于物质上的追求,对建筑、室内、景观等设计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意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看重。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回头重新认识和学习传统的文化,重新理解传统的纹样图案元素,并对其进行形态上的改造。在思想、内容、形式上大胆创新,灵活运用,结合现代的审美标准,不管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精神,都不拘泥于形式,最终赋予纹样以时代感。
(一)形式提取与再造
中国传统纹样的形态万千,每个不一样的纹样都有它的形态和深刻的寓意。然而要使传统纹样尽可能地与当今的设计完美融合,就要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当今的审美及观念,采取组合和分解的设计方法,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形式进行提取和再造。当然前提必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束缚和限制,在造型的创造变化上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段去营造全新的现代环境设计。所以要改变,就必须结合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对传统纹样进行变化重组,把它融入到设计的外形及内涵中。
(二)意境提取与表达
中国传统艺术的表达除了对形体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和意境的追求。意境的美,体现在整体的氛围和创造当中,从情、景、意、境等多方面的结合和统一,把整个空间微妙的氛围和情趣表达出来。“意境”是复杂而微妙的,文字和语言很难表达清楚它的含义。而现代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文化的内涵、意念的延伸、富有质感的生活就包含在“意境”之中。中国传统纹样意境的提取是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风韵进行提取和提炼,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运用在现代环境设计中,以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艺术。
(三)形意结合的进一步升华
现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难以抵挡中式设计的诱惑,在环境设计时喜欢添加中式元素或者直接定义中式风格。但是结合现实中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况,单纯的纹样变形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求,更多的人希望能把传统纹样中“形”和“意”完美结合,达到一种统一的境界。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纹样的“形”与“意”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达到“形意结合”才是传统纹样在当今设计中创新的重点,也是最高境界。而要想做到“形意结合”,把传统纹样看得太过简单,或者认识得不够深刻,更有甚者一味地复制和照搬是完全行不通的。只有在充分吸取传统装饰纹样内在精华的同时,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变化和改良;在注重传统纹样造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精神的营造,把握住“形”与“意”的内涵和精髓,并完美地将传统纹样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才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纹样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它与当今各种设计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然而我们生活在当下,就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只是直接选用传统纹样,还需要提取其外在的“形”与内在的“意”,不管是提取、简化、变形还是重组,都必须从心理、情感、寓意及造型等各個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华和创新。从而给予传统纹样以新的定义,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创造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玉娟.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融入到当今室内设计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2).
[2]王文灏.吉祥装饰纹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及儒家思想的内涵分析[J].民俗研究.2012,(03).
[3]罗燕.中国传统吉样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
[4]张勇.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渗透[J].现代装饰(理论).2012,(02).
[5]李璐璐.中国传统纹样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4.
作者单位:
倪 明,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第12篇
窗户最本质的意义是开在建筑上的洞口,借以排烟、通风、采光。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追加防雨雪功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有了装饰功能[1]。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是用细木条斗成的棂子,因为须糊纸或纱,棂子空档距离便有限制。纸和纱都是很轻的材料,棂子担负的力量极少,所以常做成种种不同的纹样[2]。这些纹样不仅有方形、菱形、圆形、拱形、扇面等诸多造型,还在其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加工,将各种简单纹样进行有机的组合和演变,最终形成图案优美、造型剔透、形式多变、艺术韵味极强的各种窗棂纹样,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当代建筑师应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的分析研究,将经过思想提炼的传统建筑语言带到现代设计中,把传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气、神传承下来,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样式
传统建筑是艺术的结晶,除了丰富的建筑形式,还有大量结构与装饰相结合的建筑构件以及充满东方文化内涵的精美细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技术与部构件[3]。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更是以其优美的图案、剔透的造型、多变的形式和极强的艺术韵味成为传统建筑中最具美学价值的代表,在传统建筑结构和装饰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筑的眼睛。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纹样大致可分作平棂及菱花两种;最简单的平棂当推直棂或版棂(如图1),破子棂(如图2);其次是斜或正方格眼;再复杂一点的是什锦窗,又称步步紧(如图3)。每当棂子太空之处常加花头如工字卧蚕花草方胜等(如图4)。以上数种棂纹全平直不弯。拐弯的称拐子纹,最常见式样是灯笼框;此外尚有冰裂纹,正卍字,斜卍字,亞字,盘长,井口字,回字等。又有圆框内作平棂或平棂内作方圆光者。又有将棂子作成各种写生花者,如故宫钟粹宫横披上的竹纹棂子[2]。以上所述纹样只是中国几千年来众多窗棂纹样中的代表,那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纹样更是多不胜举。
2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在当代中国风建筑中的应用
自1929年由当时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的中山陵建成时,这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大型建筑组群就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样式。文化是历史的映射和沉淀;文化传统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推动民族车轮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沉淀下来的精华。采用传统的建筑样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为了树立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一直以来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中国风的建筑形式,建筑师通常将传统符号进行加工,采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更是这传统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落成的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尽管香山饭店建成后贝聿铭先生认为因其破坏了香山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因此从未再次造访。但是这座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新古典主义作品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师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这座建筑除采用白墙灰瓦外还大量采用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窗,并直接采用了如斜方格眼、冰纹等窗棂样式。尤其在立面处理上采用类似什锦窗的窗棂纹样作为墙面装饰,而在大厅的玻璃屋顶的钢架处理上则采用直棂纹样。作为贝聿铭先生在大陆的另外一件作品,同时也是其封山之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他为其家乡设计的一件精品。苏州博物馆新馆除了和香山饭店一样采用白墙灰瓦和大量采用方形、圆形、菱形、正六边形窗外,在其立面和屋顶处理上同样采用了窗棂纹样最为常见的方形与菱形的组合(如图5),而在大厅的玻璃屋顶的钢架处理上则是采用直棂纹样与菱形相结合的样式。在广受赞誉的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设计上,在一些细节处同样能够看到传统窗棂纹样的影子(如图6)。由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在其一侧立面上开的三个小窗(如图7),则是采用冰纹纹样,窗户虽小,线条虽简单,但却很具传统意味。
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当代的建筑设计需要历史积淀作为背景,使这些传统的元素来反映当代的民族文化精神[4](p20)。窗棂纹样的美学意义在于阐明了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值得当代建筑师从中引用和学习。
在设计中,建筑师可以直接运用传统窗棂纹样到自己设计的门窗之上。也可以将其拓展运用到建筑的其他部位,例如运用冰纹到玻璃幕墙之上(如图8)。或者对这些窗棂纹样进行简化或抽象的艺术化处理,甚至可以提炼其传统的精神意义,并运用到当代设计中。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应用,在城市规划中例如利用图底理论观察这些窗棂纹样(如图9),或者一些其他的方法或理论,我们同样可以受到一些特殊的启发。或者是在景观设计中(如图10),仍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也必将会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设计这个平台将其延续,现代设计更需要传统文化来为之指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民族的东西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有所突破[4](P40)。国外的现代建筑,是外国民族的现代文化。其时代性的内容,反映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水平;其民族性的内容,只可供其他民族欣赏和借鉴[5]。在整个人类奔向现代化的洪流中,每个民族都能够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沿着自己的道路,创造出自己的具体民族性和当今时代性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淑英.比较之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窗式[J].山西建筑,2009,35(14):48-49.
[2]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374.
[3]王烨.当代建筑中传统元素“形、境、意”的表达[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0.
[4]喻培杰.湖南传统民居木制窗花美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中国传统纹样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