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医疗范文
自我医疗范文(精选5篇)
自我医疗 第1篇
一、医疗保健回归自我
现代医学家预言, 在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与精神文明相应提高的阶段, 人类自身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将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美国科学家对该国进行的死因研究发现, 由于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致死的占死亡总数的48.9%, 我国科学家的类似调查这一指标站37.3%。因此, 解铃还需系铃人, 为强化对健康的自我操纵机能, 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归病人自我。
另一方面, 为缓解门诊压力, 节省经费开支, 许多国家对一般小病多采取问病吃药的自我医疗方式来解决。这种公开出售非处方药的OCT (Over The Counter) 方式, 其世界市场1993年的销售额已达300亿美元。近年来, 我国重庆市民用药销售额占总额的比例比5年前增加31倍, 已经出现“大病上医院, 小病上药店”的就医模式。有资料表明, 医院给病人提供信息和用药指导, 可减少医疗服务量7%~17%, 节省的医疗费是保健投入的3~4倍。
医疗保健回归自我, 还体现在病人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 病人的意愿和需求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病房布置、环境细部设计等方面将有更多参与意见和决策的机会。因此,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方面更深刻地理解和创造与整体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整体医学环境, 将成为未来医院设计的热点问题。
二、医院场所回归家庭
多少世纪以来, 人们习惯于在自己家里生、老、病、死, 近代医学的发展, 各种检测灭菌技术的出现, 迫使病人离家住院, 以迁就某些固定医疗设施。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以及便携式医疗技术装备的出现, 使流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拉近了家庭和医院之间的时空距离, 从而出现医院向家庭回归的新趋向。
自我医疗 第2篇
2018年度,按照医院党支部的学习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照“六个必须”,做到“五个过硬”,坚定“四个自信”,现根据支部工作要求,对照开展自我评价,现报告如下:
1.政治合格。
坚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和总书记在十九大以来的系列讲话,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深刻自查,对照反思,还存在不足和差距:比如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有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有所欠缺,缺乏前瞻性的对策和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破解难题的办法、手段不多;朋友同事在茶余饭后的交流过程中,对一些发表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行,对社会上、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政治谣言和错误言论,不能做到正面反击。
2.执行纪律合格。
自觉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反对“四风”。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带头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遵规守纪、令行禁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3.品德合格。
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己奉公、尚俭戒奢,密切联系患者,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
4.发挥作用合格。
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术技能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待病患的过分述求,做到爱心关怀,积极沟通引导,把医患纠纷扼杀在萌芽阶段,强化内部协同和服务,各项工作执行有力、落实到位。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主观能动性不够,往往是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干。
5.综合评价。
合格
报告人:XXXXX
2018年X月X日
针对自身问题,我具体接下来要要改正以下问题:
举证倒置下的自我保护性医疗 第3篇
举证责任倒置极大程度上加重了自我保护性医疗现象,而这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后患者付出的是生命和痛苦
今天的中国人得了感冒会怎么办?排队,挂号,拍片,验血,排除一切可能引起感冒的其他疾病之后,再去开药、打点滴。部分医院还流行一个“秘方”,感冒可以在2天内治好:糖皮质激素加大剂量抗生素点滴,保证48小时内见效。
而在世界范围内,针对普通感冒的治疗,目前西方国家的原则应该是不使用抗生素,或至少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不得使用抗生素——一般医生只给病人开一点阿司匹林来抑制症状。
在这个问题上,普通患者所感受到的,就是在中国“看病贵”,一个普通感冒也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块钱。而在职业医生眼中,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异常复杂,一个感冒要做那么多的检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个名词——“自我保护性医疗”。
医学并非万能,“意外”责任在谁?
1970年,陈毅元帅因时常感觉右下阑尾部隐痛而就医,经过多次专家会诊,结果都是慢性阑尾炎,因而采取保守疗法。但到了最后,陈毅疼痛到无法忍受,医生开始做阑尾切除手术,打开后,却发现是肠癌——对元帅的疾病也存在误诊。
“30多年过去了,将肠癌当作慢性阑尾炎的误诊率一直没有下降。”作为一名资深的病理专家,来自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无可奈何地告诉本刊记者。
电视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情节是:打了120,来了急救车,病人一上车,家属放了心。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这样。“要向患者强调的是:疾病复杂,人类认知有限,现代医学并非万能。在已知的疾病谱系中,现代医学只能解决其中的1/3,剩下的疾病,目前依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纪小龙说。
因此,一个病人进入医院,如果“出了意外”,显然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人生了病,你说责任在谁?如果他因为病而死了,责任又在谁?今天的中国,似乎一个人生病,只要进了医院,一切责任就将全部归于医生。”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说,如果这仅仅是普通大众的一种“感觉”,关系也不大;现在的问题是:似乎中国的法律也认可了这一点。
“举证倒置的法律解释令整个卫生行业震惊!疾病的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有一个疾病只有一个原因或一个结果,多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海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左白衣(化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名医生在病人“发生意外”之后不能解释清楚原因,怎么能简单地指责医生失职?
另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误诊的不可避免。在医学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名医都是从死人堆里站起来的”。“会总结的才能成名医。医院看病,有错误是必然的,不出错是不可能的。”纪小龙说。也就是说,即使发生误诊而导致病人死亡,也不能简单地就给医生定罪。
纪小龙说,即使如美国的先进,疾病的误诊率依然很高。但在美国,很多医院通过为医生购买行医保险来解决这一问题。出了医疗事故,赔钱的是保险公司,而不是医院或医生。但如果一个医生出现医疗事故多了,他的行医保险金便会随之升高,医院不愿接收一个要交高保险金的医生,他的饭碗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生也会更加谨慎,保险费就更低,形成良性循环,利己利人。纪小龙认为这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办法。
但在目前的中国,这一切责任全推给了医生和医院。
医生自我保护,患者付出代价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加重了一种现象:自我保护性医疗——即在面临医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和目的,医方以自感合理合法、加大保险系数的手段来选择、实施往往会带来多重后果的医学决策及行动。
是治疗原则重要?还是先考虑自我保护?在医疗纠纷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巨大压力下,很多医生开始采取了自我保护性治疗,加多了患者的检查项目,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个迫于医疗纠纷压力而改行的眼科医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患者就医时,处处想着留证据,有的患者甚至带着微型摄像机去看病;医生也随时想着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看个感冒也要将患者全身查遍,甚至连颈椎和艾滋病都要查一查。而对于疑难杂症则宁可不治,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医生的从业信条。
“否则,要你倒举证的时候,你怎么个举法?所以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左白衣说。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孙福川曾经组织学生就“手术协议书签字”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专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0%以上的医生承认,在遇有医疗风险时,曾将自我保护放在首位。
孙福川将自我保护性医疗的特点概括为:医方在初步认可、重视患方知情同意等自主权的过程中,伴有对己方权利受限的失落感、无奈感;医方关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时,伴有对应尽义务的再界定、获减免等诉求,充满法律与伦理的内外冲突。就其行为本身而言,这种选择的主观动机是规避风险,但客观效果往往会是更大的风险和危害。
“过度自我保护的陷阱经常出现在如下情境中:为加大自我保险系数,不该作为乱作为,例如在病情诊断中‘海选海开辅助检查单,尤其是所谓高级、现代检查手段;为加大自我保险系数,该作为时不作为,例如面对有风险的患者或者必须使用侵袭性医学手段时,把风险完全转嫁给同事、他院,或者让患者独自承担,等等。”孙福川在其论文《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中如此分析。
妇产科是左白衣的专业,他提到,举证责任倒置施行之后,即使最保守、最强调手术指征的产科学教授,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所谓原则。为什么?产妇一旦出事,医生无法举倒证,所以不论是否需要剖宫产,都一刀切了了事。这样,剖宫产率就再次为现代医学在中国攀登了一个数字高峰:60%~90%。尤其是大医院、名医院,名誉和官司都输不起,他们的剖宫产率更加高。“类似事情多起来之后,什么治疗原则,我们都得放一放。”左白衣说,医疗过程中,医生的签字也畏首畏尾,该做的手术不敢做,而改为保守治疗。
最后为这一切后果买单的,显然都是患者。“自我保护性医疗恐怕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后大家付出的是生命和痛苦。因为医疗水平降低之后,钱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左白衣说。
照本宣科的危险
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医生面对疾病和病人有多种做法,其中有一个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照本宣科”。
现在杭州一家社区医院当医生的袁唐红有着10年的乡镇医院工作经验,他说,如果乡镇医院在面对农村病人时也如同城市大医院那样采取自我保护性医疗,那么情况会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乡镇医院里,医生很多时候要处理城市医生很难遇到的一些严重问题,”袁唐红说,“如果大家都按照教科书、医疗手册那样去下药,最终这类病人十个人中或许要死掉九个。治疗这类病人,医生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袁唐红拿农药中毒病人为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按照教科书,即使是重度农药中毒的病人,也只能用5个单位(毫克)的阿托品梯次加量来治疗。由于阿托品有强烈的副作用——导致心跳加快,因此加量要慎重。
“然而,如果你真的一直用这条原则来处理,那么农村里那些喝农药自杀的病人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袁唐红说,他一般都是先给重病人注射30个单位的剂量,然后准备100个单位以上的剂量做随时的加量准备。“最多的一次,我前后用掉了将近3000个单位的阿托品——后面部分用量主要是用以对付病人对阿托品已经形成的依赖——把整个县城所有医院的储备都用光了,但病人得以挽救。”袁唐红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宁可让病人死于用药过量,也不能让他因为下药过分保守而死于农药,因为后一种情况更容易出现。
袁唐红所遇到的还有一个案例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误服了老鼠药,送到医院时已经急剧抽搐,对症的药物是用安定来止住抽搐。按照规定,这么大的小孩最多只能用3毫克的安定剂量。然而,袁唐红凭经验就知道3毫克的剂量肯定远远不够,他直接下了10毫克,然后看情况增加。最终,他用了20毫克的安定,才把抽搐止住,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自我医疗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 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门诊随访的糖尿病居家自行注射胰岛素3个月以上、年龄25岁~85岁的病人。病人可以定期门诊随访, 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病人127例, 男53 例, 年龄67.8 岁 ±10.7岁, 女74例, 年龄67.1岁±10.8岁;其中注射胰岛素或血糖监测5年内71例, 6年~10年42例, 11年~15年7例, 15年以上7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病人每天1次5例, 每天2次117例, 每天3次1例, 每天4次4例。自行检测血糖病人共3 1例, 其中每天1次1例, 每周1次1 3例, 每周2次3例, 每周3次1例, 1个月~2个月1次13例。
1.2 方法自行设计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调查问卷表: (1) 根据门诊糖尿病病人特点,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听取专家意见,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 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现状、医疗废物处置现状、病人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重要性、病人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和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及规范化处置必要性的认识, 包括5个维度19个子项目。 (2) 调查方法是利用“糖尿病俱乐部”活动,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对本中心门诊就诊的居家注射胰岛素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调查目的、内容、调查表填写方法、注意事项, 对视力障碍、阅读困难、不能写字者, 根据其意愿协助填写, 共发出问卷13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7份, 回收率97.7%。
2 结果
2.1 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现状调查显示, 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在127例病人中126例病人重复使用注射针头, 仅1例病人一次性使用注射针。在126例重复使用注射针的病人中, 有2例每天更换针头, 8例每2d~3d更换1次针头, 11例4d~6d更换1次针头, 105例病人1周或以上更换1次针头。
2.2 医疗废物处置现状 (见表1)
2.3 病人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见表2)
2.4 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和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 (见表3)
3 讨论
3.1 居家胰岛素注射病人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与原因 (1) 胰岛素针头普遍重复使用, 病人对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第2次全球胰岛素注射技术现状调查数据显示,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操作便利性的考虑, 重复使用针头不仅是我国病人常见的现象, 也是全球糖尿病病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已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中, 50% 因疼痛不愿意进行胰岛素治疗, 48%病人注射部位有脂肪组织隆起或硬结现象。《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强调, 病人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2]。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五大弊端:容易使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造成笔芯内药液泄漏;针头中残留的药液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 还会堵塞针头;重复使用针头容易造成针尖钝化, 增加注射疼痛;导致皮下脂肪增生, 血糖波动大, 胰岛素用量增加, 最终使治疗费用增加, 甚至可出现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本次调查显示, 127例糖尿病病人重复使用注射针头率达99.2%, 普遍存在注射笔针头重复使用问题, 与张清泉等[3]的调查基本相符。除了对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外, 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由于注射针头费用偏高, 且不能参加医保, 限制了部分农村无医疗保险病人及经济条件差的病人一次性使用针头。 (2) 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现象非常普遍, 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令人担忧。据张鹤等[4]报告, 随意处置废弃针头与血糖试纸可造成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损伤和感染等危害, 对环境和人体身心健康构成直接的威胁。由于病人及家属不了解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存在盲点、医疗废物缺乏有效管理、农村地区没有终端回收部门等原因, 居家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现象非常普遍。从表1可见, 92.1%的糖尿病病人将使用后的注射针头、采血针直接丢入生活垃圾, 而棉球、血糖试纸使用后则100%混入生活垃圾, 病人及家属没有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加以区分的意识, 甚至将混有医疗废物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于河道、屋前院后及田间野外,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 病人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其主体是针对各大医院、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 对于家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 目前在管理上仍是空白[4]。从表2可见, 居家注射胰岛素病人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极低, 病人对医疗废物分类知晓率仅为0.8%, 为最低;最高的是对发生针刺伤以后的处理流程知晓率也仅为13.4%。 (4) 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病人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临床和社区护理人员在对病人或家属进行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的指导时多注重介绍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 但对其居家注射胰岛素和血糖监测时使用的注射针头和采血针等利器及其他医疗废物如何处理往往被忽视[5], 导致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现象非常普遍。由表4 可见, 127例糖尿病病人中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仅为25.2%, 涉及居家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仅为2.4%, 这与医护人员本身缺乏认识有关。此外, 病人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及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方面, 表示很有必要的为40.3%和41.7%, 表示无所为的48.8%和45.7%, 表示没必要的为11.0%和12.6%。表明病人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
3.2 对策 (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对居家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 强化并普及环保理念。英国研究学者Blenkharn[6]认为医疗废弃物管理非常重要, 护理时需要处置医疗废物, 保护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并确保与废弃物接触的人物安全, 使病毒细菌不以传染链的形式传染出去。因此应将此培训纳入社区护士考核内容之一, 同时加强居家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 强化对居家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正确处理糖尿病病人居家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普及宣教工作, 传播环保理念。 (2) 加强糖尿病病人的培训、指导和教育, 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和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的危害性。医疗废物是一类特殊的医疗垃圾, 具有很强的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害。201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规定:待针头拔出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 将针头或注射器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 如果没有专用废弃容器, 可以用加盖的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头刺穿的容器替代。因此, 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除五驾马车之外, 还应包括医疗废物分类、回收、处置方法、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和随意丢弃医疗废物的风险教育、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管理的必要性等, 让病人充分认识到正确处理家庭护理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可以减少医源性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疾病的传播, 杜绝不法人员对医疗废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 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社区居民和护理人员, 避免受感染和针刺伤等意外伤害[7]。建议将居家医疗废物的自我管理纳入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重视糖尿病病人居家医疗废物的管理, 将工作延伸到社区, 合理使用社区服务资源, 通过集体宣教、大型社区活动、组织观看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及危害的录像等进行干预[8], 让糖尿病病人充分认识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的危害性, 养成正确分类、回收、处置医疗废物的良好习惯, 提高居家注射胰岛素病人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管理意识和依从性。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投入, 降低胰岛素注射针头的价格, 降低糖尿病病人治疗费用, 减轻病人负担[9]。 (3) 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硬件设施, 将医疗垃圾进行集中统一回收处理,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 切实“消化”医疗垃圾[10]。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或村卫生室) 有义务承担回收管理工作, 各社区、街道可定点设置医疗废物终端回收点, 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加强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面对庞大的居家胰岛素注射群体, 如何有效开展居家医疗废物自我管理工作, 是摆在每位社区护士面前的重要课题。
摘要:[目的]了解居家注射胰岛素病人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方法]对127例门诊随访病人进行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胰岛素治疗现状、医疗废物处置现状、病人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接受健康教育和对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重要性的认识, 包括4个维度19个子项目。[结果]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率达99.2%;92.1%的糖尿病病人将使用后的注射针头、采血针直接丢入生活垃圾, 而棉球、血糖试纸使用后100%混入生活垃圾;病人对医疗废物分类知晓率仅为0.8%;对发生针刺伤以后的处理流程知晓率为13.4%;127例糖尿病病人中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仅为25.2%, 而教育中涉及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仅为2.4%;病人对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结论]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及糖尿病病人的培训、指导和教育, 传播环保理念, 使病人认识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的危害性, 提高病人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管理意识和依从性。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居家,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邓乔丹, 潘华峰, 江启煜, 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 (2) :12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 (节选)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 (5) :319-321.
[3]张清泉, 沈建江.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素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 2012, 19 (38) :50-52.
[4]张鹤, 高峻, 张俊蕾, 等.糖尿病患者居家医疗废物处置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6) :54-55.
[5]王玲.糖尿病患者利器类医疗废物的自家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9) :199-200.
[6]Blenkharn JI.Sharps management and the disposal of clinical waste[J].Br J Nurs, 2009, 18 (14) :860.
[7]杨爱军, 万巧琴.社区护士对家庭护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3) :68-69.
[8]李巧云, 陈莉, 王宁玫.门诊糖尿病患者居家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0) :19-21.
[9]刘玉萍, 彭淑华, 涂丹, 等.减少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的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 (11) :1214-1216.
医疗人员工作自我鉴定2篇 第5篇
自从毕业到至今,我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我一定要用理论知识来联系实践这样工作才能更新。我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
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做事有点粗心大意。。我爱护理专业,我一样爱我们医院,所以我有信心一定改掉坏习惯,努力工作把护理事业做得更好。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我的品行,我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健康的我,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点和不足,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
护理人员自我鉴定
自我医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