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心句片段训练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中心句片段训练(精选7篇)

中心句片段训练 第1篇

中心句片段训练

一、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写出段意。

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有时候他到树林里采野果,回家来篮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

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中心句,并写出段意。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进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段落,回答问题。

海南岛是一个宝岛,是祖国南海的一颗明珠。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在环岛的海洋中,还盛产着鱿鱼、马胶鱼、飞鱼等热带鱼类。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2.这段话是从()、()、()三方面来具体介绍海南岛是一个宝岛的。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lì)如,喇叭花初开的时候是红色,开败的时候就变成紫色了。杏花含苞(bāo)的时候是红色,开放以后逐渐变淡,最后几乎变成白色了。最有趣的要数木芙(fú)蓉(róng),它的花初开是白色,第二天变成浅红色,后来变成深红色,到花落的时候变成紫色了。(1)在横线处填上本段的中心句。

(2)为了说明画线的那个句子,这段话举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花做例子。(3)喇叭花初开的时候是________色,败时是________色。杏花含苞时是______色,开放后变______色,最后变成______色。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花会变色。

五、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短文第一段是围绕那些话写的,请你用“_______”画出来。(2)用“

”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

六、眼睛近视以后真是受罪啊!看电影的时候别人嫌近我怕远;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我却连人物的眼睛、鼻子都看不清楚。观看一场精彩的球赛,我连比分也看不见。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还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接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分述。

七、日月潭(tán)简直是人间仙境。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shā),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lóng),充满了神秘(mì)感。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画出中心句。(2)从提供的关联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括号里。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虽然------但是-------(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近义词。

清楚()立刻()

安静()

(4)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貌。八、一只小乌龟,有趣极了。它长着小小的脑袋,长长的脖子,身上背着块褐绿色的硬壳,四肢肉乎乎的爪子一伸一缩,小尾巴还要来晃去的。小乌龟很胆小,当你去逗它时,它就把爪子和头缩进硬壳,尾巴也往旁边一甩,就像一块带花纹的石头。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是按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短文写了小乌龟的哪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一只蜘蛛和三个人的启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他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是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过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么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战屡败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看的同样是一只蜘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我们的生活,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关键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蜘蛛网

()的墙壁()的精神

()地向上爬

(2)三个人受到蜘蛛的启示后,变成不同的人,分别用不同的词语概括出来。

()的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的第三个人

(3)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4)假如你看到这只蜘蛛,你会怎样想?

中心句片段训练 第2篇

龙林中心小学 陈秀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的作文总是在记流水帐,内容空洞。为了训练学生能具体表达一定的意思,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写段落,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中心句写段落。在写“有趣的课余生活时”,我引导学生寻找习作的关键词,比如课外活动的“开心、有意义、难忘......”我要求学生在段落开头就要写出中心句。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玩陀螺好开心哦。我先把拉线放进发动器,再把陀螺安在发动器上,接着我使劲拉动拉线,陀螺便飞快地转动起来。我迅速地把转动的陀螺放在光滑的地面上,陀螺在地上飞快地转着、跑着。我蹲下身子,好奇地欣赏这飞转的家伙。几个同学也连忙赶来,拉转自己的陀螺,一会儿,地上就有几个陀螺在地上你挤我碰地转开了,我们各自用拉线保护好自己的陀螺,就像鸡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写“我熟悉的人”时,学生筛选出了自己熟悉的人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品质展开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我要求学生选的关键词有“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爱我疼我......”同样也要求学生在段落开头就揭示中心句。如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爱我疼我,把我当作她的心肝宝贝。记得一次,妈妈来学校接我,天上突然下起毛毛细雨,妈妈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衣包住我的头和身子。回到家里,我一点雨也没淋着,而妈妈却浑身湿透了,妈

妈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妈妈来不及去换自己的湿衣服,却拿起吹风在我的头上和身上吹来吹去。我叫妈妈赶紧去换衣服,妈妈说„孩子你的身体弱,不及时给你吹暖和,你就容易感冒。‟说完妈妈又打了一个喷嚏。”

片段作文训练指导 第3篇

一、仿写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 可抓住课文中某个典型细节或段落, 适当地布置学生利用十分钟完成这个小练笔。仿写不是说照抄照搬, 而是要同中求异, 从相同点中悟出不同点。例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 的片段后, 我布置学 生用文中 的“不必说……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排比句, 让学生写些类似的景物、事物, 既写出其相同之处, 又表现其不同之处。文中写的是百草园, 而现实生活中可以是百花园、百果园、菜园。又如教学《理想》这首诗时, 我布置学生根据里面的排比句、排比段的特点仿写几个带有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因为刚刚学过这首诗, 学生写起来并不觉得困难。这样的小作文要求不像大作文那么高, 那么规范, 字数也没那么多, 学生写起来没有那么吃力, 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二、续写

续写, 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 或者揣摩人物的心理, 或者延伸课文中的情节, 再造细节, 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如, 学习了《芦花荡》后, 可布置学生完成二菱目睹老头子痛打鬼子的心理描写;学习了《喂, 出来》后, 可运用联想和想象续写小石头飞出来后接下来发生的事。当然, 不必局限于课文, 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 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可以用这样的训练方式形成一条训练链:以写人记事为主———以状物说明为主———以叙述议论为主。

七年级以写人记事为主, 着重训练描写方式, 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从外貌 (肖像)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训练;环境描写从景物描写和动静物描写入手;场面描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例如, 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会议, 我迟到了几分钟, 这下可好了, 教室闹翻了天, 我阴沉着脸走进教室, 学生看到我的表情顿时鸦雀无声。我灵机一动, 何不来一次场景描写的小作文训练呢?于是我走上讲台, 首先问一个平时说话最大声的学生, 刚才同学们都在干什么。他一一说了其他人的表现。我又问那现在为什么又静下来了?一些学生马上回答, 因为班主任你来了!那班主任的表情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下来, 用了六七分钟。我话锋一转, 刚才同学们都用几分钟把教室里的表现说出来了, 现在就把这个情景写下来。还适时指导他们写到同学们的百态时从概括到具体写, 并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构成总分句群, 同时又形成排比句。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 又是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 学生只用10~15分钟就写出了200字左右的小作文。像这样的即兴作文可以随时训练, 一般每星期利用20~40分钟来完成这个工作。

八年级着重训练以状物说明为主的片段作文。所谓状物作文, 就是对某种物体描摹和介绍的作文。如果按内容分, 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 (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 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以记叙为主, 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怎样教状物写景作文呢?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配合恰当修辞的运用, 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做到了这些, 就是一篇成功的状物作文了。

有了七、八年级的训练、积累, 到了九年级, 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就升级到以叙述议论为主了, 并且逐步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进行大作文训练。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 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 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 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 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 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 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 学生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 都可以成为讨论的对象。对事情的叙述, 既要清楚, 又要简约, 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 突出一些;反之, 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比喻句表达效果读写教学片段 第4篇

教学对象:四(下)

课堂呈现:

师:“森林不就是一个大水库吗?”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你能把它改为陈述句吗?

生:森林是一个大水库。

师:森林怎么是一个大水库呢?

生:森林和水库一样可以蓄水。

专家点评:通过上文学习,学生能说出森林的蓄水功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点。

师:对。“森林”和“水库”的共同点是都能蓄水。从语气上说,这是一个反问句;从修辞方法运用看,它是一个比喻句。你知道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生:把“森林”比作“大水库”。

师:对,作者把森林比作大水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森林的蓄水功能。这就是比喻的妙处。

专家点评:对有比喻词“像”的比喻句学生都能找出来。而对比喻词为“是”的比喻句还没认识过,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暗喻。

师:你能结合刚才这一段的学习,把这个比喻写得更具体吗?

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老师将句号改为逗号,加上填空横线)

生: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能贮存大量的水分。

专家点评:让学生学习把比喻句写具体。

生: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能蓄水固土,不让泥沙流失。

师:森林除有蓄水的功能外,还有什么功能?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11-13自然段。

生: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师:作者又用了哪一个比喻句呢?

生: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生:森林像一个空调器。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森林”比作“空调器”。

专家点评:有了上一个比喻旬的学习,学生对这一个比喻句的学习就没有困难了。

师:谁能把它写具体一些?

生:森林像一个空调器,冬暖夏凉。

师:前一个比喻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词“是”,现在这个比喻句中作者又用了比喻词“像”,这句中的“像”能改成“是”吗?

生: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师:“像”是一个比喻词,除了“像”,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比喻一般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借喻。用“像”这类比喻词的比喻句,我们把它称为明喻;用“是、成、成了”这类比喻词的比喻句,我们称为暗喻。借喻今天我们这里暂不介绍。但并不是有“像”“是”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专家点评:通过比喻词的更换,使学生初步感受明喻与暗喻的相通与区别。

师:其实,森林在地球家园中还能发挥很多其他作用呢!有谁知道?(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生:森林能阻挡风沙。

师:请你用比喻句说一说。

生:森林像一座城墙,能阻挡风沙。

专家点评:“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说说森林的其他作用,并仿写比喻句。从读向运用迁移。

师:请你把它变成暗喻,并在“城墙”前加上“绿色”两字。

生:森林像一座绿色城墙,能阻挡风沙。

师:你能把“像”换成“是”吗?

生:森林是一座绿色城墙,能阻挡风沙。

专家点评:这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暗喻。

师:森林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消除噪音。

师: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说吗?

生:森林是一个消音器,能消除噪音。

生:能制造氧气。

师:谁能用比喻句来说?

生:森林是一座绿色加工厂,能制造氧气。

生:森林是一个净化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生:森林能调节视力。

师:谁能用比喻句来说?

生:森林是一个调视器,能调节人的视力。

专家点评:有了第一个比喻句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喻句说出森林的其他功能。

师:森林实在太重要了!森林在地球家园中有那么多作用。请你以“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开头写一段话,把森林的功能有条理地写下来,并用上比喻句。

专家点评:“以‘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开头说说森林的作用。并有条理地写下来”。是教材后面的一道思考练习题。运用比喻练写。使读和写有效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读写结合促迁移。本课通过形象的比喻把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如把“森林”比作“水库”“空调器”等。教学前,我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森林的作用。课堂上交流时,我引导学生将森林的各种功能运用比喻形式来表达:如交流森林阻挡风沙的功能时,学生马上想到“绿色城墙”,交流到森林调节视力的功能时,学生马上想到“调视器”,又如“绿色工厂”“空气清新器”等喻体一个个从学生口中说出来。最后,我让学生以“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开头把森林的功能有条理地写下来,以训练学生在实际作文中运用比喻修辞,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训练一:片段作文 第5篇

【主题阐释】

近几年来,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微写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谓“微写作”,就是给定主题或对象范围,写一个一两百字的小作文,也叫片段作文。此类作文既有放在作文题中考查的,也有放在语言运用或综合性学习中考查的。

所谓“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或一节小篇幅的文字,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截取精神世界的一个小活动进行叙述描绘;(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文无定法,但文亦有法。这“法”就是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专项(专题)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快速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语文课本的编者,就十分重视片段作文的训练,在课后练习中,有不少课文设计了主观感悟或拓展延伸类题目。这些题目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片段作文训练。

【真题展示】

23自然段的横线上作一个关于“女1.[2014·长沙]请在《天外财富》一文中第○孩”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2014·山西]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请你从“视觉角度”或“听觉角度”(二者都用也可),描写大自然中的一处美景。字数不少于80字。

3.[2014·北京]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主编邀请你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向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请你从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1)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内容要求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3)字数在150—2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2014·德阳]补充所给句子,以此开头,写一段文字,以描写为主,150字左右。

路过__________,偶一抬头,__________ 【题目解读】

第1题属于现代阅读题中的拓展性阅读。题目要求根据选文内容,补充文中的“女孩”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要依据选文上下文内容作推断;第2题,主题鲜明,要求从视觉或听觉角度描写自然美景;第3题可以看作语言运用题。此类试题在中考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试题中比比皆是。题目要求感恩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的一个,不能另选对象,另外对字数、内容、语言和保密等也做了要求;第4题属于续写,题目给定了情景的开篇,但允许考生在横线上根据自己的熟悉度、喜好,补充给定的句子,这就使得考生自主发挥的余地更大了。

【写作指津】

片段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 1.其一是笔头练。

(1)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段,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一个微作文训练。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要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要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

(2)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辟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情节延伸。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

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3)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2.其二是口头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

但要注意,在安排口头练时,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段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佳作赏读】

雨 中

雨中,整个大地焕然一新,仿佛被挂上了一层薄薄的帘子。小树们贪婪地吸着雨露,爱美的花儿们脱下自己五颜六色的长裙,松鼠孩子躲在树枝下,摊开小手接着水滴,并兴奋地叫着下雨啦下雨啦。树林是那么安静,只有雨打在落下的树叶上,融入泉水中,滴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脸上。雨,如丝如缕飘向森林,织起了一张无崖的绿茸茸的地毯。

【点评】 作者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描写了雨中树林的美景。

【类题演练】

1.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第一次组成的。如第一次学会喊“妈妈”,第一次懂得爱,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泪流满面„„这些第一次,有的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试将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第一次的精彩片段写下来。不少于100字,注意心理描写。

2.经过层层选拔,你所在的团队有幸在学校各班级的汉字听写大赛中脱颖

而出,准备代表学校出征市县的比赛。出征前,学校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壮行活动,希望你拟写一段祝词。要求文笔优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不超过15字。

3.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进行续写,不少于150字。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去上学。一路上,车灯闪烁,车铃声声。突然,„„ 4.[2014·达州]请根据以下作文开头,进行续写。题目自拟。

作文片段训练答案 第6篇

1、①应填入的是“不要在乎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要勇敢地面对将来”。句②只要填两个字,这个内容和后文的“结出果实”有关,如填入“果树”、“种子”就很恰当,而填入“果园”、“山竹”等词意思就不对了。

4、后者则应是“用商品的价值来衡量劳动者的收入”。

6、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知和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8、应是问“世界上谁的气力最大?”

26、例: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27、例:考试如一首歌,轻轻地伴着我向前勇闯。考试如一个魔瓶,收藏着酸甜苦辣的体验。

28、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29、例:p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是希望;D是等待拉开的弓,是渴望。

34、例: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38、例:门务必要窄,才有利于把守。/门要矮而宽,实用而有气派。/门要高而窄,既美观又节约。

39、例: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40、有白求恩这样的好医生,挽救了许多抗日战士的生命;/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掀起了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

41、例:a、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b、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

42、例: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我将吹绿田野的庄稼。

43、例:有的扬帆,像老鹰展开翅膀;/有的举桨,像运动员张开双臂。

44、例:书是宝藏,能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书是朋友,能伴随读者走过寂寞的岁月。

45、例: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

46、例: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47、例:勤奋是创造财富的钥匙。

48、例: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例:插曲,穿行于段落章节;/高潮,点缀在结局尾声。

49、例: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山青水绿,爱她的万紫千红。

52、例: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

53、例:夏雨如倒如倾,利利索索。真爽朗。100、五十年像一首乐曲乐曲渐趋高潮 101、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102、勇敢和爱心产生英雄。104、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105、答:文化是民族的粘合剂,拼合了多少哀怨的创伤?

107、重 庆 是 一 位 美 人,婀 娜 多 姿 的 缙 云 山 是 她 的 身 躯,蜿 蜒 飘逸的 嘉 陵 江 是 她 的 腰 带108、示例: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

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109、宽容,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枷锁。宽容,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110、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111、仿句要求结构、修辞与例句相同,前后内容要相互关联。每一分句2分。示例:假如微笑是春风,我要让微笑的春风吹拂每一个人的心田;假如微笑是阳光,我要让微笑的阳光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12、水水清澈话话亲切113、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114、答案: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

115、答案

4、答案示例: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

117、答案示例:如果人间的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关爱,谁还渴望温暖。(仿写的句子只要结作相似,意思连贯即可)118、答案示例: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若要有勤劳的双手,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若要有美好的心灵,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119、示例:老师的教导就像徐徐吹来的春风,轻拂着我纯真的笑脸。

120、参考:每一个舞姿都充满着激情。每一个舞姿都是那样粗犷。每一个舞姿都是勇敢与善良的传承。

121、示例:如“您是春风,为我吹散心头愁云;您是大树,为我送来夏日清凉;您是港湾,让我停泊心灵之船。妈妈,衷心地祝您:母亲节快乐!”122、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123、①冬天阳光对白雪的亲吻 示例②明月对清泉的细语124、3.示例: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3分,评分要点:句式一致2分;语义连贯1分。)125、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 127、②示例: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们整个大海;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枫林。128、如: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129、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130、给我一次挫败 让我学会反省131、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出青春的某些特点,句式与例句相似。如:青春是余韵不绝的歌曲,跳跃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132、例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133: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捧上一缕稻麦的清香134、清醒谦恭(谦虚、谦逊)谨慎(小心)站起(站立)135、如“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136、略

9、(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 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137、如:①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②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③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138、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139、示例:高山的雄伟,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景色的秀美,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140、例句: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14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捧上一缕稻麦的清香142、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学生刻苦学习是幸福的;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辛勤劳作也是幸福的。仿句:

1、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给分。

2、a.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b.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a.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b.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杜少府时豪迈的宣言。

4、①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②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5、示例:又能够陶冶情操。示例1: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又能够提高能力。示例2: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语言。又能够严密思维。示例3: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够塑造性格。

6、自选话题能围绕话题,做到前后分句意思连贯。

7、如:①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②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③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8、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9、示例:高山的雄伟,152、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153、参考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154、参考示例:校园是一畦充满希望的苗圃,让无数学子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参天的大树,校园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船里总装着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

155、参考示例:上学后,母爱装在行囊里,背着它,沉甸甸。或上学后,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热乎乎。或上学后,母爱化在叮咛里,听着它,暖融融等。

156、如: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157、(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矿。(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158、我愿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为春天点缀一丝新绿。159、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160、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161、(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种子)162、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自己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了自己

动作描写片段训练 第7篇

一、诱导激发

1、播放视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提问:

①视频中人物?用一句话概括视频内容。

②这段视频出自?

③想知道原著中是怎样描述这段视频的吗?

④赏析原文:这段描写好吗?为什么?

⑤你想写出这样精彩的文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作细节描写。

(板书课题:动作细节描写)。

2、交代学习目标。

(大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二.感悟动作细节描写

过渡语:透过刚才的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一个粗犷豪放而又力大无比的英雄形象。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滴水中的太阳”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1、大屏幕显示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也可以描写物件、景色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合作探究:(解决“眼高”问题,约17分钟)片段一: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班的何中凯同学,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精彩校运会》

分析: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9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归纳: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这就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

1、体悟动作描写的作用

例(1)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节俭的张老师》)问:这段文字表现了张老师怎样的性格,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例(2)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走到自家门边,用手抓住那圆形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靠时才转身走下楼去。而黑心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锁防盗门》)问:这段文字从什么方面描写人物(心理),写得怎样?

例(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问:用一句话概括诗中所描写的场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并用几个字概括该诗的主旨(深挚的母爱),诗中最能形象地表母爱的诗句是(临……意……),诗中哪个词是动作描写(密密缝)。

点 拨: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2、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括号中的例子供教者选用):

① 头颈动作。例(4)鲁迅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的,他已知道。② 眼耳动作。例(5)所有的战士都翘首西望,向天空中寻找那架从延安起飞的飞机,谛听着飞机的声音。

③ 嘴巴动作。例(6)那同志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几个字。

④ 手肩动作。例(7)她右手拉住我,左手扶着肩上挑着的担子。⑤ 腰身动作。例(8)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鞠了一个“半躬”。⑥ 腿脚动作。例(9)接着听他骂道……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小 结:头颈、动作,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把被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个性特征更加鲜明。3.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不过应区别情况对待)例(10)《放学回家》

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概括描写)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起了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前面就是他的家。(具体描写,细致分解)例(11)《射门》

a.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b.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例(12)《雪地捕鸟》

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b.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4、明白动作描写的注意点(怎样写好动作描写)① 要写出人物行动特征。② 要富有个性化。③ 要表露思想感情。④ 要准确使用动词。

三.口头表达:(只选其中一个口头表述,约7分钟)推菜车(原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推菜车(例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地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小明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① 《构思作文》(下水备用:老师布置大家构思作文。我留意观察一下同学的表现,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不慌不忙,还有一种,就像我,拿起笔不知写什么——左望望,右瞧瞧,有时口咬住笔,有时食指在笔杆上划来划去,偶尔还用指甲划划笔杆上的油漆……简析:写别人勾勒,写自己细描,表现自己若有所思又无从下笔的心理状态。)② 《吃芝麻烧饼》(下水备用:老唐用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等一个烧饼吃完,芝麻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芝麻便拢在一起,他定睛足足看了5秒钟,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他又搓了搓手掌,这才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推起自行车上班去了。简析:个性特征——性格上仔细,品格上节俭,习惯上不卫生。)③ 《课堂上梳理秀发》(下水备用:坐在我前排的一个淑女,当别人正在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却将手伸入口袋顺出一把小梳子,一边听讲,一边梳起发来:她左手掠发,右手持梳,在秀发里来回游走;有时,也许听课入了迷,持梳的右手竟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少顷,大概梳顺了,便用左手把长发从上至下轻轻一拂。最后,侧过脸,借着讲台旁电视机屏幕的反照又欣赏一番。老师可能看见了,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千分之一秒,嘴角和面部轻微地抽动了几下,想说却没说,想笑却没笑,搞得我都想笑起来了。简析:观察细致,写出了动作的细节,表现了“她”对美的爱和不拘小节的性格。)④ 《小姐,您忘记拿钢笔了》(下水备用: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己看书,他则在教室里巡视。我两手压在腿上,一字一字地读着,余光中看到有个人影站在我的身旁,抬头一看是老师。只见他拿起我桌上的钢笔,双手捧着,躬着腰,轻轻地说:“毛萍小姐,您忘记拿钢笔了。”我愣住了,大惑不解地看着他。只听他拿腔作调地说:“„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随时把稍纵即逝的思想记下来。拿起笔吧,毛萍同学。”我和周围同学恍然大悟,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起来,又得意地抹了一下鼻子,转身偷着乐去了。简析:文中小动作表现了老师幽默、自信、乐观的性格。)四.我来实践:(解决“手低”问题,约18分钟)要求:自己确定一个内容,自拟一个题目,写一个故事片断,100—200字,里面要有几处动作描写。

注意:写好后,用红笔将动作描写的词圈出来,在正文后用红笔写:“这段文字通过动作描写,侧重表现人物______的个性特征。”

1、学生开始写作。

2、学生习作展示,师生评议。

① 提名朗读习作。

②习作者简述自己的习作侧重表达人物个性特征中的哪一方面。

③ 师生评述并提修改意见。

作文片段训练—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教学重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大屏:我收集了

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推

拍(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

拳打脚踢

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2)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注意顺序,细化动作。巧用修饰,突显特点。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四.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要认真观察游戏的过程?同学们都有哪些动作,边看边把这些动作的词记在本子上。看谁观察到的动作最多,他写的习作就会最好。动词:鼓足,轻轻地吹,使劲,迈着,定睛看,一动不动的盯着,后退了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猛吸一口气,聚拢嘴唇,对准,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喷出来气,冲向,使出吃奶的劲儿,竭尽全力,⑷请按照提示把同学们做实验的的情景描写下来,注意用上动词。

吹乒乓球

上课了,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说着,她从讲台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雷新月同学到讲台前面试一试。只见她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哎!雷新月劲儿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搞搞地举起手。老师叫“大力士”于海涛同学来试试。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的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往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⑹写好的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想一想动词写清楚了吗?句子写通顺了吗?边读边动笔改一改。⑺师生评改:(展台呈现)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他把同学们吹乒乓球的动作都写清楚了吗?句子写通顺了吗?

① 优秀学生的片段。以问题“有没有把 ”为导向,引导欣赏。②中等学生的片段。以问题“有没有把老师打蚊子的连续动作一个个分解开写清楚”为导向,发现其不足,提建议。

五、总结: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动作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1.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人物动作描写

中心句片段训练

中心句片段训练(精选7篇)中心句片段训练 第1篇中心句片段训练一、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写出段意。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