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精选9篇)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1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在夏朝时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创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的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长城、京杭大运河(grand canal)被誉为世界工程奇迹。此外,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例如京剧、剪纸、风筝、刺绣(embroidery)、皮影戏(shadow play)等。

参考译文

As on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of the world,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culture. 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civilization in the Xia Dynasty, China created glorious science and culture. The compass, gunpowder, paper-making and printing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which have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the progress of mankind. The Silk Road of China, the oldest trade route in the world, largely promoted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Great Wall and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are honored as the engineering wonders in the world. Besides, China has colorfu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 arts such as Beijing Opera, paper-cutting, kite, embroidery and shadow play.

解析

1.第一个句子的主语是“中国”,后面跟着两个并列的谓语“是”和“有着”,翻译时可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译为主句,将“是…之一”译为“as+名词短语”结构,即as one of the...,放在句首。

2.第二句的主干可理解为“中国创造了…”;将“中国在夏朝时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作为时间状语处理,采用“after+动名词”结构来表达,译为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civilization in the Xia Dynasty。

3.翻译“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这句话时,可使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来说明四大发明的贡献。

4.翻译“长城、京杭大运河被誉为世界工程奇迹”时需使用被动语态,“被誉为…”可译作be honored as..., be praised as...,be known as...。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2篇

因为阅兵式,让北京又火了一把,中国,北京再次被世人瞩目。北京的名胜古迹也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可能成为考试翻译的热点。

请将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故宫,又名紫禁城,为明清共二十四位皇帝统治中国近5的皇宫。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在天安门广场的北侧,形状为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占地7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上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皇室的居住地。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翻译词汇:

故宫 the Imperial Palace

紫禁城 the Forbidden City

天安门广场 Tian’anmen Square

长方形 rectangular

建筑面积 floor space

现存 in existence

上朝 give audience

处理 handle

世界文化遗产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参考译文:

The Imperial Palace, also called the Forbidden City was the palace where the 24 empero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uled China for roughly 500 years. The Imperial Pala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ian’anmen Square, rectangular in shape, 960 meters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750 meters wide from east to west, with an area of 72 hectares and a total floor space of 150 000 square meters. It’s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integral palace made of wood in existence. The Forbidden Cit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outer court and the inner court. The outer court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gave audience and handled state affairs, while the inner court was the living quarters for the emperors and their families. In 1987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listed by the UNESCO as on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月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中国骄傲――算盘

请将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算盘(abacus)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阿拉伯数字出现以前,算盘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算盘是矩形的木框,木框上固定着带算珠的木杆。木框中间的横梁(beam)将木杆分成两部分:木杆上方的两颗算珠 (counting beads)每个代表5,下方的五颗算珠每个代表1。随着算盘的应用,人们总结出很多计算技巧,提高了计算速度。由于算盘易于制造,而且计算口诀易于记忆和操作,因此算盘在中国十分流行。

参考译文: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calculation tool and an important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the abacus was widely used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Arabic numerals in the world. The abacus is a rectangle with a wooden frame. Within the frame,rods with stringed beads are fixed. The beam in the middle of the frame divides each rod into two parts. The two counting beads in the upper part of each rod represent five and the rest five beads in the lower part represent on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acus, people summarized many calculation tips to help improve the speed of calculation. As the abacus is simple to produce, and its calculation tips are easy to memorize and operate, it is quite popular in China.

词句点拨

1.广泛使用:可以用被动语态表示“被广泛使用”,即be widely used。

2.带算珠的木杆:可译为rods with stringed beads。其中rod意为“木杆”,stringed 意为“用带或绳绑或挂的”,beads意为“珠子”,故stringed beads意为“串起来的珠子”。

3.上方:即in the upper part;“下方”可译为in the lower part。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3篇

2006年6月, 大学英语四六级对翻译测试进行了重大改革, 将之前从文章中选取句子作英译汉改为句子翻译, 后者是把一句话拆开, 只需学生对其中半句话进行汉译英, 主要考查固定表达和重点语法点, 共5句, 分值仅占5%。从2013年12月开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翻译部分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将考查重点从考查片段句中固定表达和语法点的汉译英, 转变为对一段由4~5个句子构成的完整语篇的汉译英, 分值占15%。从题量、难度、分值上来说, 翻译测试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 翻译测试的转型增加了考试难度, 更加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核。

二、CET-4&6翻译测试的转型和所带来的启示

在对2006年6月以来的历次四六级考试真题的仔细研究后发现, 翻译部分虽然有5个单句, 但学生只需直接翻译每个句子的半句话, 重点考查的是常用词汇、固定搭配及重难点的语法知识, 如各种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插入语等, 翻译技巧涉及很少。而从2013年12月开始, 四六级翻译测试转型, 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从专业翻译的角度来说, 汉译英的难度远远大于英译汉, 对学生把握英语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 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六级为180~200字。在对四六级考试样卷及2013年12月的真题进行研究后发现, 翻译新题型需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准确的理解, 并且具备一定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意识, 这样才能将文本翻译得恰当。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对学生英语能力中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即一般、较高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译文基本流畅, 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并规定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是: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 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 基本无错译、漏译, 文字通顺达意, 语言表达错误较少[1]。

由此看来, 四六级新段落翻译题型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 已经不局限于《要求》中规定的一般即基本要求, 而将其分别定位于较高、更高要求两个层次。新题型的考查重点不仅包括固定搭配、词汇运用、重点语法点, 还包括句子结构, 以及语篇衔接、连贯, 是对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翻译测试。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综合能力的考核, 如理解文本、把握翻译速度、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等。

因此, 如何使学生具备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并且形成正确的语篇意识, 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否则, 学生的译文大多会逻辑混乱、行文不畅, 缺乏严密性, 甚至不知所云。

三、CET-4&6段落翻译的策略

基于CET-4&6翻译测试的转型及其带来的启示, 在此研究的四六级新题型段落翻译策略, 是指在学生建立了语篇概念后, 并在正确的语篇意识指挥下, 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黄国文 (1988) 将语篇定义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 都必须衔接合理, 符合逻辑, 语义连贯。语篇意识, 指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语篇的文体特点、衔接连贯的构成、语篇和语境的关系等, 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概念。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分析语篇和对翻译策略的应用, 是强化语篇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现对收集到的学生在四六级备考中的翻译练习进行分析, 说明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学生应如何强化语篇意识, 以及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1.语篇概念的建构。

下面以一篇六级段落翻译为例:

原文:风水是中国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的传统, 是古人对空间的布置与安排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直到内部和外部装修的整个过程联系在一起。它将天地人三者融为一体, 并且在所选的地址、方位、自然法则和人之间寻求和谐。它反对人对自然的破坏, 强调人与环境的共处, 这种状态被称为是完美的、神秘的。

不难看出, 源语的题材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导, 比起其他语篇题材, 其涉及更多语言文化因素, 这也是四六级改革以来段落翻译新题型呈现的新特点:在主题、逻辑、句法、语言风格、时代背景等方面, 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需要在不拘泥于个别词句的基础上, 对语篇进行分析, “自上而下”地宏观把握语篇的特点。

因此学生在浏览语段时, 可以通过设问帮助自己对语篇进行比较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了解语篇构成的7个标准 (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度、情景性和互文性) , 确立语篇概念。

如: (1) 该段落的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什么?翻译时需要有意识地体现这种体裁的特点吗?如何体现? (2) 该段落的主题有几个?讲的是什么? (3) 围绕主题描写了几件事?翻译时是否要考虑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它们间的关系体现在译文中? (4) 对于词和事件的理解与翻译, 是否可结合上下文?是否要考虑到该主题的文化背景与语境? (5) 直接将“天”译为“the sky”, 好不好?为什么? (6) “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 可否译为“Fengshui is literallywind and water’”?为什么? (6) 原文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它”, 翻译时是否需要直译?是否需用替代词?为什么?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逐步意识到, 构成语篇的7个标准不仅体现在原文中, 还应该相应地体现在译文中, 并且要从语篇这一最高层来判断如何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翻译过程的分析和翻译策略的使用。

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必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语篇概念, 建构和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分析翻译的过程, 既要宏观把握语篇特点, 又要重视语篇内部的选词和句法等细节。

现摘取一位学生的译作:

Fengshui, a special tradition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way of ancient people to arrange and setting.And its purpose is that reflect the harmonious coexist betwee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Fengshui surface meaning is“Wind and Water”.Fengshui always combine the addres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with the whole process of inside and outside fitment.It mixs sky, ground and people as one, and seek a harmony in address, places, natural principle and people.Fengshui reject people to destroy nature and emphasize people and environment coexist.And this condition is thought to be perfect and mysterious.

除了语法及语言错误, 该译文因为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特点, 所以无法准确体现语篇内部的选词和句法等细节。由于忽视了句子间的前后呼应, 造成了句式的零散混乱, 以及语篇结构的不紧凑。同时由于对个别词语概念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缺乏深入分析, 只是机械地将原文一一对照直译, 从而导致词语选择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不但没有将原文主题解释清楚, 反而削弱了语篇文化普及和传播这一交际功能目的。

通过采取思维报告法, 即在学生做完翻译后, 口述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想法和思维, 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 学生在翻译前, 没有通读全段, 而是马上落笔逐字逐句进行一一对照翻译, 从而缺乏对整个语篇特点的宏观把握, 没有意识到语篇概念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处理词的选择时, 缺乏对上下语境的理解和对词义的精准辨析, 把“风水的字面意思”, 直接译为“Fengshui surface meaning...”;把“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中的建筑误解为建筑物, 而非和选址、设计同等概念范畴的建筑过程与状态, 因此误译为“architecture”;在翻译“天、地”这两个词时, 抛弃了语段主题“风水”这一文化范畴, 将之机械解读为物理性的概念, 无法体现风水主题的民俗宗教色彩。

(3) 学生在翻译长句或复杂句, 以及处理句子间的衔接连贯关系时, 思维较为混乱。如在翻译首句和尾句时, 将包含多层意思的长句分拆译为两个并列句, 却由于翻译策略使用不当, 肢解了原句的连贯性。在翻译“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直到内部和外部装修的整个过程联系在一起”这一句时, 忽略对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 从而导致译文句子语法混乱、结构破碎。

(二) 在语篇意识的指挥下分析语篇特点, 并通过分析翻译的实践过程, 是恰当应用翻译策略的基础和前提。现仍以《风水》为例, 探讨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1.词的选择。

词汇是翻译的基本, 词的选择不仅要建立在对词义和词性理解的基础上, 同时要注意同语境的结合。为了翻译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突破原文词、句格局, 词类的转换就显得非常实用。吕瑞昌等列举了6种汉英词类转译的常见方法:动词转译成名词、介词和形容词四级考试, 名词转译为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分别转译为名词[2]。

例: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 这里的“字面意思”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表面意思, 错译成“surface meaning”。但通过语篇分析, 结合主题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字面意思”应理解为“字面上的解读”, 因此可将这个名词短语译作动词短语“be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2.句的翻译。

鉴于英汉语言的结构差异, 汉译英时, 不管句子多么复杂, 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框架, 组织句子时, 始终不脱离“主谓”主干这一总的框架, 然后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句式转换等。

例:“风水是中国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的传统, 是古人对空间的布置与安排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这个长句包含三个分句三层意思, 汉译英时, 汉语中较高层次的单位译为英语中层次较低一级的单位, 因此可通过加入插入语的方式, 将其合译为一个句子:“Fengshui, a special Chinese tradition in architecture,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ractice of placement and arrangement of space to achieve coexistence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3.段落的衔接与连贯。

段落的衔接和连贯指的是段落各部分的排列、连接及内容都要符合逻辑, 贯通且有完整的语义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可采用添加连接词, 用替代成分避免重复, 以及适当的省略等方法。

四、结语

语篇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要学生通过扩展文化背景知识, 准确理解文本材料, 并且注重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语篇的分析。只有从宏观与微观上同时把握语篇特点和词语、句子等细节, 才能恰当地使用翻译方法和策略, 做到真正忠实于原文, 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 2003 (4) .

[2]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5) .

[3]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26-30.

[4]孙晓芸等.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5) .

[5]王小爽.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体系[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

[6]张美芳, 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2, (3) .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4篇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用相似的句型出现,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虽然篇幅不长,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 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Source,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探明其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Receptor,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也就是说,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年12月,CET-6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大多数用人单位,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

力[J].中国翻译,2003(24).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

济与文化,2006(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1

(4-7).

[5]Hall, J. K. 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 .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 all , 2001.

[6]Nida,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Leiden:E.J.

Brill,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

六级英语经典翻译 第5篇

出版了关于其最新科学发现与未来一年展望的年度系列报告。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recently published an annual report about its

latest scientific finding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next year.系列报告包括三部分:

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战略报告。

The reportconsists of three parts:

science development,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China.第一份报告包含中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诸如新粒子研究与H7N9病毒研究的突破。The first one includes the

latest findings of Chinese scientists, such as the research of new particle and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H7N9 virus.该报告还突出强调了未来几年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份报告公布了一些应用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如3D打印和人造器官研究。Furthermore, it highlights some

problems we need to focus in next few years.The second one announces some

heated fields in applied science.For example, the 3-dimension print and the

study of human organs.第三份报告呼吁加强顶层设计,以消除工业升级中的结构性障碍,并促进节能减排。The third one suggests people enhance the top design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structural obstacles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o

英语六级翻译策略 第6篇

(1)定语的位置

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语之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则分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前;而短语和从句作定语则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

(2)状语的位置

汉语中通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部分的前面或后面。

(3)汉英叙事重心不同

汉语先叙事,然后表态或评论,以此来突出话题,这种句子被称为主题句。而英语则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

(4)强弱词语的顺序不同

表示语义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语义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

英语六级翻译真题 第7篇

The Art of Wa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literary works, and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Sun Tzu, the author of the book, revealed a series of universal military laws which are not only valued by militarists but also play an extensive guiding role in several fields such as economy, art of leadership,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even family relationship.There are a lot of famous saying and epigrams in The Art of War that are rich in wisdom and have profound meanings and are thus widely circulat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Nowadays The Art of War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orld.2012年12月 京剧

京剧(Peking Opera)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国剧。与其他地方戏相比,京剧享有更高的荣誉,但其实京剧融合了多种地方戏的元素。京剧演员的脸谱(facial make-up)和戏服都很精美,相比之下舞台布景则十分简单。表演者主要应用四种技能:唱、念、做、打。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于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historic and fictional stories)。在古代,京剧大多是在户外演出的,因此演员们形成了一种有穿透力的唱腔,以便每个人都能听到。

Peking Opera, as the national opera of China,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Compared with other Chinese local operas,Peking Opera enjoys a higher reputation;but actually it absorbed many elements of other local operas.The facial make-up and costumers of the performs are very delicate;by contrast, the backdrops are quiet plain.During performance, the performers mainly utilize four skills: song, speech, dance, and combat.Peking Opera is better at performing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truggle with historic and the performed stories are mainly from historic and fictional stories.In ancient times, Peking Opera, was mostly performed in the open air, so the performers developed a piercing style of song that could be heard by everyone.2013年6月

中国卫生监督部门决定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用以监测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这一目标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针对空气污染的一份工作文件中披露,根据这份文件,该网络将搜集不同地区空气中的PM2.5数据和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数据。这将为分析和评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这一文件提到,缺乏长期而系统的监测使国家无法揭示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China’s health watchdog has decided to set up a national network to monitor the impact air pollution on human’s health within the coming three to five years.The goal was revealed in a work document on air pollution released by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the network will gather data on PM2.5 in the air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density changes of main air pollutants.That will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health.The document noted that lack of long-term and systematic monitoring prevented the country from uncovering the link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human’s health.2013年12月第一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中秋时节庆祝丰收。这与北美地区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十分相似。过中秋节的习俗于唐代早期在中国各地开始流行。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门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2006年,中秋节贝类为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定位公共假日。月饼被视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人们将月饼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或在家庭聚会上享用。传统的月饼上带有“寿(longevity)”、“福”或“和”等字样。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people have celebrated their harvest during mid-autumn, which is quite similar to the custom of celebrating Thanksgiving Day in North America.The custom of celebrating Mid-Autumn Festival started gaining its popularit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round China.The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lunar month, is a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 to worship the moon.During the night of the day when the bright moon is shining in the sky, there will be family reunions and family members will enjoy the bight moon together.In 2006,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as listed as a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 2008, it was designated as a public holiday.The moon cake is seen as the indispensable fine food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People send moon cakes as gifts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or they eat moon cakes at family gatherings.Traditional moon cakes are imprint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conveying such meanings as “longevity”, 3 2013年12月第三套

闻名于世界的丝绸之路是一系列连接东西方的路线。丝绸之路延伸6000多公里,得名于中国古代的丝绸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在中国、南亚、欧洲和中东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式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才被引介到世界各地。同样,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porcelain)也传遍全球。物质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欧洲也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各种商品和植物,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The word-famous Silk Road refers to a series of routes that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 West.The Silk Road extends for over 6,000 kilometers and derived its name from ancient China’s silk trade.The trades that occurred on the Silk Ro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 South Asi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It is by way of the Silk Road that China’s four great inventions, namely paper-making, powder, compass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to all over the word.Similarly, Chinese silk, tea and porcelain also spread to the whole word.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re two-ways, for Europe also satisfied the demands of Chinese market by exporting various commodities and plants to China through the Silk Road.2013年12月第二套 中国园林(the Chinese garden)是经过三千多年演变而成的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landscape)。它既包括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大型花园,也包括学者、商人和卸任的政府官员为摆脱嘈杂的外部世界而建造的私家花园。这些花园构成了一种意在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的微缩景观。典型的中国园林四周有围墙,园内有池塘、假山(rock-work)、树木、花草以及各种各样由蜿蜒的小路和走廊连接的建筑。漫步在花园中,人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景观犹如山水画卷(scroll)一般展现在面前。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8篇

关键词:翻译教学,汉译英翻译,大学英语四、六级

一、引言

2013年12月,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次进行改革, 其中翻译部分突出的变化是原有的短句翻译变为短文翻译, 分值也相应地由总分值的5%增加到15%, 翻译内容侧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笔者认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的改革可以解读为两个方面:一是从考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意味着课堂教学相应地要更加重视翻译教学, 尤其是汉译英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二是翻译内容侧重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传统, 意味着英语学习不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文化社会风俗, 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并交流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

显而易见,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改革的初衷是好的, 也值得肯定。然而, 从考试结果来看, 学生翻译部分的得分率却很低。面对短文翻译, 很多学生翻译时都缺少章法, 往往是将中文直接译成英文, 不考虑英语的常用句式和习惯表达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 而且很多核心词的翻译都不准确, 从而导致得分率很低。从某种程度上讲, 学生翻译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反映。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现状来看,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从理论上讲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 但在实际教学中翻译部分常常不受重视。在笔者看来, 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

首先, 从教师角度看, 不少英语教师授课时以阅读为中心, 侧重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一般不涉及专门的翻译训练。对于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讲解也流于形式, 仅仅是照本宣科, 核对答案。也就是说, 这些教师没有真正重视翻译教学, 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翻译的训练。对于翻译, 他们只是“授之以鱼”, 而不是“授之以渔”。

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看, 尽管已经是大学生, 但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仍很欠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但却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课堂所学, 而不是切实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或弥补不足。对于翻译, 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他们只是完成课本上的翻译作业, 而且经常避重就轻, 有时甚至只是抄写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答案, 导致考试时面对短文翻译无从下手, 望文兴叹。

再次, 从本质上看, 学生翻译能力的不足是英语思维的缺乏。长期以来,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 英语学习占据了学生不少时间和精力, 但学习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英语学习一直停留在词汇的积累和重复的语法训练上, 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而英语思维的缺乏使学生无法从思维的高度认识到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异, 汉译英时只是翻译汉语的字面意思, 不会运用英语思维调整句子的语序并用相关的英语句式和语态、时态等去表达。

三、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解决策略。

1. 重视翻译教学。

前面已经提到, 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 对于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 尤其是汉译英环节, 而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才是翻译能力的核心体现。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提高汉译英翻译的分值和比重, 更加注重具体语言的表达, 明显突出了语用的重要性, 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真正重视翻译,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重视翻译并不是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 而是因为翻译本身的重要性。翻译能力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体现, 而语言应用能力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2. 加强课堂教学。

从现状来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已经认识到提高翻译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要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还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从教师来讲, 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听、说、读、写之外, 课堂上应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翻译训练, 尤其是汉译英的翻译。照本宣科, 核对答案的做法都应摒弃。无论是句子翻译还是短文翻译, 都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和英语表达的差异, 从而在翻译时能够运用英语思维熟练地进行中英转换, 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的含义。从学生来讲, 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进行翻译训练, 从词汇到短语, 从句子到短文, 逐步翻译, 强化英语思维, 学会用简单英语单词的反复组合解释复杂的英语概念, 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从笔者的翻译教学经验来看, 翻译之前, 笔者会结合实例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汉语和英语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差异, 并给出典型例句让学生强化练习。在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后再进行大量汉译英和英译汉的转换练习, 从而熟能生巧, 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此外, 为了引起学生的翻译兴趣, 笔者会选取大学生经常关注的时事热点、流行话题等作为翻译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翻译的动力和成就感。

3. 渗透本土文化。

大学英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用英语了解西方, 还要让其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因此, 教师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一方面,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另一方面, 现代西方不少人士对当今中国仍缺乏真正的了解。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大学生担负着向西方介绍中国并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 有意识地渗透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英语介绍并表达这些内容,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汉译英的翻译能力。

以笔者为例,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笔者会结合授课内容精心加入有关我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例如上学期第五单元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 的主题是“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 文章写到了美国的感恩节, 以此为契机, 笔者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春节, 并比较中美这两个节日的异同。同时, 以感恩为主题, 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的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 并布置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写感恩信, 在现今通讯发达的时代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四、结语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尤其是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成果的体现。因此, 教师应重新审视并规划自身的英语教学, 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不断探索并完善翻译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2) .

[3]姜向军.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1) .

[4]柳莉.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4, (1) .

[5]张为民, 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S1) .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 大学英语 翻译技能

自我国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以来,四六级测试内容从未停止过变革。到目前为止,四六级改革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地体现了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同时契合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译”字排在最后。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测试内容中,“译”也排在最后。但是这并不是说翻译技能最不重要,翻译项目在四六级考试中分值变化以及题型改变都说明了翻译技能等同于其他英语技能,都是我国英语人才必备的技能。

一、通过翻译学习提高英语水平

翻译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口译与听说能力密切相关,笔译是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翻译能力的培养既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外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客观地认识翻译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翻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虽然翻译教学法已经很久不流行了,但是完全抛弃翻译的教学方法会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产生诸多问题。在基础阶段,不进行一定量的翻译练习,就很难掌握双语在形式上相互转换的规律。在较高级阶段,教师对课文中的长难句很少给出完整、通顺的译文,很少带领学生进行翻译练习,会导致学生对这些句子只能有支离破碎的理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反过来,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加以翻译,就会对外语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助于准确掌握词汇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翻译也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策略与手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和我们的母语。通过翻译我们能加深两种语言以及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从而真正加强英语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第二,翻译有助于促进其它技能的提高。从测试的角度看,翻译属于主观性强,不宜大规模采用的题型,但是它确实能直观地反映一个人语言的综合能力。如果我们把“听”和“读”看成是语言输入,“说”和“写”看成是语言输出,那么“译”则是集语言输入与输出于一身的综合题型。听力和阅读测试测的是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而翻译测试不仅测试学生的理解力,同時还测试语篇分析能力以及译语的表达力。在翻译练习中,英译汉主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准确理解力,因而加强翻译练习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汉译英的关键在于地道的英语表达力,这对于英语的说写能力的培养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正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翻译过程中对英汉两种语言特征进行对比,有助于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规律,从而大大缩短两种语言模式间的转换过程。因此,翻译是理解汉英异同的有效途径,通过翻译,我们能加深对两种语言特点的认识,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

第一,翻译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停留在老师带领学生完成每个教学单元的翻译练习。这些练习虽然包括句子翻译与段落翻译练习,但是无论从“质”和“量”来看,都无法满足大学生翻译技能培养的需求。首先,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翻译练习基本基于复习本单元的语言材料,如课文里出现的某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因此,教师的讲解重点会放在词汇的运用和句型的模仿上,从而忽略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灌输。其次,与阅读和听力技能的培养相比,翻译技能培养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占据了相当小的比率。教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的培养上,翻译能力在许多师生看来是一个自然而然就会的技能。

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我们必须从多方着手。首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翻译策略的意识培养,要让学生明白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和阅读、听力技能的一样,要想达到四六级的翻译水平要求,必须具备正确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因此翻译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白翻译技能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认识单词,读懂句子不等于能翻译。翻译是一门科学,它也需要译者掌握熟练的技巧与方法。同时,翻译能力的提高对于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上的翻译练习应始终将翻译技巧与实践结合起来,老师的讲解应体现翻译理论的系统输入与策略意识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已经开始体现这一理念,许多教材已经较好地将翻译策略的灌输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教师们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适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补充,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翻译技巧与策略,而非简单机械的双语转换。

第二,翻译教学的课外延伸。翻译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上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课堂上教师的重点会放在理论的系统输入与一定量的练习讲解。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必须在课外进行吸收与消化以及进一步的巩固练习。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翻译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为了落实到位,可以安排定时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学生互评。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练习中获益。其次,翻译是一个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大学英语课外翻译活动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其他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如以阅读促进翻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多浏览英文报刊杂志,关注实时报道,积累词汇与表达法。此外,举办丰富多彩的翻译比赛活动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翻译兴趣。

时代在发展,翻译能力已成为社会以及人才市场评价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标杆,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体现。翻译能力绝不是最不重要的能力,从某种程度来看,翻译能力将会是未来大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因为它最能体现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最契合市场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打破固有的教学传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指导学生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 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林露,高玉雪,解读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试题难道明显加大 [J] 高等教育,2013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精选9篇)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第1篇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