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精选7篇)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1篇

2010-2015年中国油茶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 文 版印刷版:6500元电子版:6500元两版合价:6800元 订购电话400-682-4002(免长途费)

报告简介

茶油是从油茶树种子提炼的一种食用油。茶油亩产低,而且这种资源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开发前景广阔。我国的油茶种植面积大约为4531万亩,年产茶油约24-27万多吨,年产值约111亿元。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出台,为我国油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全国各大油茶产区掀起了一股油茶种植的热潮。2009年“油茶热”席卷了长江以南地区,仅湖南投资油茶上亿元的项目就有10个,各地区性、全国性茶油品牌百舸争流,几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根据规划到2020年,力争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左右。但是,目前我国4500万亩油茶林,年产茶油仅20多万吨,油茶林亩产茶油只有四五公斤。从20万吨到250万吨。据统计,2008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5公斤,2009年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3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油茶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23%。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因此。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我国油茶市场还处在培育期,市场上消费者的认知度还处在开发阶段,这是制约我过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也是油茶企业亟待突破的一道瓶颈,这意味着未来品牌推广将是油茶企业在这块新兴的市场上制胜的关键!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茶油这一绿色健康油将会迎来光明的前景!

本市场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局、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粮油经济学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食用油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公司对茶油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等的实地调查,对国内外茶油行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各大茶油主要产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主要茶油企业的油茶的特性 2 一,生态学特性 2 二,生长发育特性 3 三,开花结果习性 4 第三节 油茶的生长周期 4 一,童期阶段 4 二,成年阶段 5 三,衰老阶段 5 中国油茶产业总体分析 第二章 中国油茶产业总体分析 第一节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6 一,加快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6 二,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沿革 7 三,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综述 10 四,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0 五,我国油茶良种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17 第二节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8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18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状况 19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情况 20 四,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情况 21 五,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2 第三节 油茶的加工利用 24 一,油茶籽的采收和粗加工 24 二,茶油精炼和深加工 25 三,茶枯的综合利用 25 四,茶壳的综合利用 26

第四节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27 一,我国油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7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9 三,油茶产业任重道远,茶种植期盼掀热潮 30 四,优良种苗紧缺制约油茶业发展 33 第五节 促进中国油茶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5 一,加快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5 二,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应处理好几方面关系 37 三,我国发展油茶产业急需抓好三项技术 38 四,积极提升油茶产业技术水平39 第三章 中国茶油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茶油简述 41 一,茶油简介 41 二,茶油的等级 42 三,茶油的功能特性 43 第二节 中国茶油市场的发展潜力 49 一,茶油营养价值较高 49 二,茶油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49 三,我国食用油消费持续增长 50 四,茶油自主可缓解食用油对外依赖 50 第三节 中国茶油市场总体概况 51 一,中国茶油市场逐步发展壮大 51 二,国内重点茶油市场发展简析 52 三,推广茶油面临的制约因素 54 四,茶油品牌的定位与传播策略 55 第四节 茶油市场营销分析 59 一,高端食用油的消费群体 60 二,为高端食用油重新定位 60 三,茶油产品的营销思路 65 四,茶油产品的爆破式销售模式 66 五,茶油营销的主要误区 71 第四章 中国油茶产业区域发展状况 第一节 湖南 73 一,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73 二,湖南发展油茶产业潜力巨大 76 三,科技创新:湖南油茶产业腾飞的翅膀 79 四,2008 年湖南茶油产量居全国首位 81 五,2009 年湖南省掀起油茶种植热潮 81 六,2010 年湖南年产优质油茶苗木可达 1 亿株以上 83 第二节 湖北 84 一,湖北省油茶产业概述 84 二,湖北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85

三,湖北茶油市场占有率不足 5%,面临被边缘化 86 四,湖北襄樊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87 五,湖北麻城市油茶产业发展特征 90 六,推进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93 第三节 浙江 94 一,浙江油茶的分布

布与开发状况 94 二,浙江油茶业深度开发存在的问题 96 二,油茶产业渐成浙江省兴林富民途径 97 三,浙江全面部署油茶产业发展 98 四,浙江着力提升油茶产业 99 五,浙江油茶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100 第四节 江西 102 一,江西:加大科技力度,做大油茶产业 102 二,江西油茶产业获发展项目资金 3514 万元“输血” 103 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获国家重点支持 103 四,江西省多措并举推动油茶业发展 104 五,2009 年江西省进一步加强油茶种苗管理 105 六,龙头企业推动江西油茶业快速发展 107 七,江西油茶香飘国内外 110 八,江西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11 第五节 福建 112 一,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12 二,福建发展油茶产业得天独厚打造“绿色油库”正当时 115 三,福建省稳步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117 四,福建油茶产业发展规模与布局规划 118 四,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策略简析 119 第六节 其他 121 一,安徽省太湖县油茶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21 二,广东打造油茶业发展新格局 122 三,广西力推千亩油茶产业 123 四,四川省纳入国家油茶产业规划发展范围 123 五,云南省全方位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124 第五章 油茶产业相关技术研究 第一节 油茶的良种选育 125 一,油茶良种选育概述 125 二,国内主要栽培油茶物种 126 三,油茶良种繁育典型技术 137 第二节 油茶的栽培技术 145 一,选择良种壮苗 145 二,规划造林 146 三,油茶幼林管理 146 四,油茶成林管理 147 第三节 其他 149

一,油茶病虫害防治 149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 151 三,油茶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152 第六章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159 一,公司简介 159 二,金浩公司创新油茶产业化发展思路 159 三,金浩茶油力拼高端食用油市场 160 四,金浩茶油企业进军全国市场 164 第二节 郴州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 164 一,公司简介 164 二,苏仙区加大茶油产业发展力度 165 三,苏仙油脂公司积极提升油茶产品附加值 166 四,2009 年苏仙油脂建设茶粕有机肥生产基地 167 第三节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7 一,公司简介 167 二,新大地公司油茶业务发展路线 168 三,油茶产学研合作加速新大地公司发展 169 四,新大地公司万亩油茶原料林基地发展模式 170 第四节 其他 171 一,广东大壹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71 二,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 173 三,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5 四,湖南金拓天油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76 五,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77 第七章 中国油茶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家政策支持油茶业发展 179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179 二,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182 三,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
的通知 185 四,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 186 第二节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192 一,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192 二,建设范围与建设布局 195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205 四,油茶加工与产业相关体系建设 208 五,规划实施进度安排 210 六,资金筹措与效益简析 214 七,保障措施, 216 第三节 各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18 一,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若干意见 218 二,安徽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220

三,湖南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222 四,贵州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225 五,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 年)229 六,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年)236 2010第八章 2010-2015 年油茶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中国油茶产业投资分析 238 一,油茶投资可获财政补助及信贷支持 238 二,各地积极加大油茶产业投资力度 239 三,油茶项目投资可行性简析 240 四,油茶种植前期投入过大 240 第二节 油茶深加工项目投资简析 241 一,2009 年年产 10 万吨茶籽油及油茶深加工项目落户德安 241 二,2009 年 3.9 亿元油茶八角深加工项目落户富宁 241 三,2009 年重庆峡迁腾飞油茶深加工项目成功签约时间 242 四,2009 年聚一科技公司油茶深加工项目落户单龙寺 242 五,2009 年安徽最大油茶深加工项目宁国开工 243 六,攸县万吨油茶深加工项目 243 七,临澧县油茶深加工项目简介 244 八,耒阳市油茶深加工项目 245 第三节 2010-2015 年中国油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246 一,2010-2015 年我国油茶产品重点发展领域 246 二,2010-2015 年中国油茶市场需求状况预测 247 三,2010-2015 年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248 四,2010-2015 年我国油茶种植的市场前景 249 五,2010-2015 年国内茶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251 附录: 253 附录一: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 253 附录二: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单 255

咨询订购《2010年中国油茶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咨询订购《2010-2015 年中国油茶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400-682(免长途费 免长途费)请拨打 400-682-4002(免长途费)Emai: Emai:kf@51baogao.cn


福建省宁化县发展油茶的前景分析 第2篇

油茶是我国原产的一种乡土油料树种, 与椰子、油棕、油橄榄一起并称为四大世界木本油料树种。油茶这一树种的寿命很长, 有长达80年以上的稳定收获期, 具有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的特点。由于我国面临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有着突出的粮油供需矛盾, 约60%的优质食用油都依靠进口。

油茶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一种实用植物油资源, 在其种植前景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第一, 油茶生长适应性强。我国作为油茶的主产区, 全国有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地区都有所种植, 因此宁化县的大部分土地都可以种植油茶。同时油茶也适宜于复合经营, 种植时可以广泛的利用边际性的土地, 不与粮争地。

第二, 茶油品质好。经过研究表明, 茶油含有高达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里面还含有对身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 不含芥酸和胆固醇, 富含维生素A和E, 不含芥酸和胆固醇, 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等医疗保健功效, 茶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一种健康型食用植物油。现在茶油与橄榄油一样, 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不仅在国内倍受青睐, 还大量的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每年都有极大的需求。此外, 茶油热稳定性好, 无毒副作用, 不易氧化变质, 还是优良的化妆品用油, 是重要的化妆品生产原料,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化妆品生产商如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每年都进口大量的油茶, 用于高级化妆品生产。

生产茶油的剩余物, 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油茶籽榨油后的饼粕, 可提取残油和茶皂素, 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可以制造各类乳化剂、洗涤剂、防腐剂、杀虫剂、抗癌药。由于这些功效, 在化妆品制造好制药等行业, 每年国际市场需求都达到了数百亿人民币的规模。油茶果壳含单宁9.23%, 灰分3.63%, 多缩戊糖34%, 可用于活性炭、生产栲胶和糠醛。茶油及其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绿色保健作用, 愈来愈引起世人的瞩目, 为油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 经济价值高。油茶籽销售价在2010年突破了1万元/t, 毛油价格达到了高达7万元/t。茶枯作为茶油的副产品价格也达4000元/t。

第四, 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油茶枝叶繁茂, 四季常绿。根系发达, 耐干旱瘠薄, 是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良树种, 很适合在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和治理红黄壤土地时广泛的推广种植。因此, 对我国南方地区大量的边际性土地、低丘和岗地充分的利用,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对于缓解耕地压力、促进油料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山区综合开发油茶产业。对此,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众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对南方发展油茶做出重要批示:强调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性, 并要求国家林业局会与相关单位,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促进我国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07年颁布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这一文件的出台, 极大的调动了南方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国家林业局也高度重视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 相继在这几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等文件。2008年的未来工作部署当中, 重点强调了油茶低改工作是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内容。

2 宁化发展油茶产业优势

宁化油茶种植优势。油茶生长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生长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0℃, 年平均温度要求在14~21℃, 平均温度保持在31℃为最佳。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相对湿度74%~85%, 最为适合油茶的生长。在光照方面, 要求1年日照在1 700~2 200 h, 且四季分配均匀。

而宁化有着十分优越的油茶种植区位优势。宁化地处亚热带, 水源充足, 气候温暖湿润, 是适宜油茶生长区。年平均气温15~18℃,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无霜期214~248d, 春季长达4个月。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 而且有着充足的日照, 年均日照达到了1757小时。根据农业局的土壤调查, 宁化县的大多数土壤的p H值都在5.5以下, 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都很高, 十分适合油茶生长。

此外, 宁化还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 群众基础好。宁化人民早在明代, 就有种植油茶的记载 (据明崇祯《宁化县志》) 。到了清代清乾隆年间, 几乎所有的乡镇都人工栽培油茶。解放后, 群众采用垦复和直播的办法发展油茶生产, 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在1956年就超过了666.67hm2多 (据《宁化林业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营造经营油茶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油茶林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已达8333.3hm2, 占福建省油茶林总面积的5%。油茶林分布较为集中, 安远、石壁和淮土3个乡镇的油茶林面积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80%。其中淮土乡面积2660hm2, 居全县首位, 用淮土油茶籽生产出来的茶油色泽金黄透亮, 质纯味香, 在闽赣边界周边县地区久负盛名。”淮土茶油”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 油茶种植的政策支持

除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种植的大力支持, 福建党委省政府也对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福建政府把油茶产业作为了实施“林业”三五工程, 建设绿色海峡西岸林业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把发展油茶种植纳入到了福建林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同时, 发展油产业, 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大意义。而宁化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宁化各级政府部门也都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视, 把它作为带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 制定了完善的发展计划, 划拨了专项资金, 对宁化的油茶种植与加工进行扶持, 有利的促进了宁化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布局

县林业局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 规划到2020年使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1333.3hm2以上, 其中新植6666.67hm2, 抚育8333.3hm2。在淮土、石壁、安远等3个油茶重点乡镇建立了266.67hm2油茶抚育示范基地。并对去冬今春种植油茶且经过省市验收的, 予以资金补助。油茶品牌也已打响, 淮土茶油于今年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的范围为淮土乡、石壁镇、安远乡、水茜乡、济村乡、方田乡、曹坊乡、治平乡等8个乡镇。

在油茶籽深加工方面也有了突破, 茶籽全组分综合利用项目已落户县连塘食品加工园, 该项目主要从油茶籽中开发出茶油系列、油茶皂素系列、茶饼生物肥料系列或茶饼饲料添加剂系列等高附加值产品, 项目占地2hm2, 已完成土地平整, 现正进行厂房建设, 生产线设备也已采购。该项目建成后, 必将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油茶产业是福建地区优势产业, 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除了宁化县外, 福安、浦城、建瓯、漳平、尤溪、南平等市县也都发展很快, 在发展油茶产业的过程中, 要加强与周边县区的联系和合作, 实现资源的互补, 把宁化的油茶产业放到全省范围内去, 共同的把福建油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使宁化县的油茶产业真正的得到发展, 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小华, 王开良, 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 2005 (19)

[2]韩宁林.油茶栽培丰产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 2000 (1)

[3]陈永忠, 杨小胡.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 2005 (4) .

油茶发展前景及高效种植技术 第3篇

【摘 要】油茶作为世界上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是我国所特有的,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油料树种。油茶种植分布区域比较广泛,栽培面积也较大,其既有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功能,又能抵抗污染和腐蚀,极易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种植,所以说油茶的发展前景广大,种植技术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进步。

【关键词】油茶;发展前景;种植技术

油茶作为世界上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多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地区,而在广东省梅县其种植面积也较广大。梅县充分抓住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大好机遇,在多个乡镇都有大型油茶示范基地,其中丙村镇郑均村油茶示范基地总面积在3500亩左右。

1.油茶发展前景广阔

1.1产业自身发展较完善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油茶就在我国南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茶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内在源动力不断增强,加之有效的商品市场拉动和政策的扶持,利润空间不断上升。据有关专家预测,茶油价格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油茶发展前景看好。油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无法阻止,各地也纷纷新建了一大批油茶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加长,集约化的种植手段已经形成。

1.2社会价值巨大、应用广泛

(1)茶油是色香味俱全的优质木本食用油,对人体十分健康、有益。此种油料便于储存,不易变质腐败,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各类病菌,孕妇和婴儿食用最佳,可助消化、促进身体的发育。老年人食用也可起到养目、抗衰老、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的用途也非常广泛,除了烹制食物以外,还可用于生发油、凡士林的制作中,医药和机械方面也有使用。

(2)医用茶油的作用更加巨大,其功效包括:预防或淡化妊娠纹、皱纹的产生,保护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和瘙痒,涂抹面部可祛除色斑、痘疮。此外,皮肤粗糙、毛孔粗大者可通过每天擦拭茶油来改善。还可起到防晒与防辐射的效果。

(3)加工茶油后的残渣内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更有着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由于这种元素对水生生物有着杀灭作用,所以在水产养殖中被大量使用。可以作为清塘的药物和肥料、饵料来应用,在防治鱼虾病害方面也是最佳的药物。

2.油茶高效种植技术

油茶的繁育并不十分复杂,其喜爱温暖、水分充足的地区。油茶多以种子或插条进行繁殖,但为了保持本身的优良性状,一般多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随后栽植造林。随着我国油茶业的不断壮大发展,油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油茶苗木的选择也就更加重要,培育优良的品种也就变得至关重要。科技的投入和研究创新的不断加强,深加工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得油茶种植技术变得高效,油茶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油茶产业飞速发展。

2.1良种的培育是产量提高的关键

良种苗木培育技术是丰产基础,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油茶良种的选育方式、方法不断改进,逐渐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为更好的建设油茶基地,奠定了基础,也初步建立起油茶发展的新型模式,优质油茶大范围的繁育和优良苗木的快速培育变为现实。发展油茶生产在重点做好良种苗木繁育工作的同时,更要积极做好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2.2科学种植、合理经营

为了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一定要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较好的缓坡土地,一般PH值在4.5-6.0之间的阳坡较好。最好提前一个月把选好的地块进行清理。整地时要尽量保持深度在20厘米以上,清除所有的树根,彻底除掉杂草。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油茶的优良特性,为实现高产、丰产打好基础。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苗木的种植距离也是其丰产的关键,一般要保持1.7-2.0米的株行距,每公顷大约种植2500至3600株较适合,并选择雨量适中期栽植,注意根部的保护,做到根舒、苗正、土实,防止烂根。

施肥也要把握好时间,严格遵循规律,科学合理施肥。一般要用有机肥,挖穴添加肥料,并注意回填土壤,以免肥料的养分流失。施肥时间一般在初春时节为最佳,每株施肥量要控制在10克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年施肥量最多不要超过25克。

2.3掌握病虫规律,进行防治

油茶自身有的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一般很少受到危害。但是,我们仍要以预防为主,保证油茶生长的健康和高产。防治油茶的病虫害,首先要掌握其产生的原因,抓住薄弱环节,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起到巨大的防治效果。

(1)病害。危害油茶生产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等。根腐病可用浓度为1%的硫酸铜或敌克松治愈。炭疽病则要加以预防,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预防病害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地块的干净、整洁,增施相应的肥料,提高油茶的抗病性能。

(2)虫害。危害油茶生产的主要病害有:油茶蓝翅天牛、象甲虫、油茶尺蠖等。在油茶蓝翅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时,可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20%果乳剂500倍液。如果到了幼虫期才被发现,则要及时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在预防病虫害的过程中,一般要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或是少用药物,保障油茶自身的特性和免疫力的增强。

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林业、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徐田,张林涛,陈福,贾代顺,郎南军.试论我国油茶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09).

[2]李群.发展油茶前景广[J].湖南农业,2006,(05).

[3]胡长贵.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21).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4篇

刘永思先后来到井冈山市荷花乡高垅村,龙市镇,厦坪镇澄塘村、菖蒲村。仔细考察了当地油茶产业的育苗种植、规模、发展模式等情况,详细听取了井冈山市油茶产业种植效益、扶持资金使用等情况的汇报。

刘永思认为,井冈山市油茶产业发展喜人势头的出现,一是得益于井冈山市委、政府的高位推进。井冈山市委、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得益于井冈山市扶贫系统的辛勤付出。井冈山市扶贫系统把油茶产业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种植良种油茶前景看好 第5篇

我国现有油茶林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实生油茶,虽然面积较大,但产量低下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量在2.5公斤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品种老化,二是管理过于粗放。近十几年来,林业科研人员已经选育出一批优良的高产无性系油菜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品种老化问题。

二、油茶的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与橄榄油媲美的茶油市场售价逐年看涨,2007年茶果采摘时,仅油茶鲜果就达0.84~1.04元/公斤。

油茶是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居各种植物油之冠,有东方油橄榄之称。产品用途广,经济效益高。

选用嫁接良种油茶苗(高产无性系),种植后第三年挂果,第四年投产。经实地抽样测算,第五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茶油15公斤,第六年后逐步进入丰产期,每667平方米产茶油可达30公斤左右,第八年以后每年667平方米可以产茶油40~60公斤。高产无性系油茶在丰产期的产油量是普通实生油茶的8~10倍。

三、油茶对土壤的要求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但以pH值为5~6的酸性土壤最适宜。土层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均较高。但谷地宽度不足50米的两侧山坡不宜栽种。

四、种植成本及效益

投入的多少与作业方式、山场条件等密切相关。

种植当年投入最大(以缓坡地、杂灌覆盖中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山场为例,单位面积667平方米),费用包括以下8个部分:①全垦翻耕80元;②挖穴50元;③基肥50元;④苗木110株(130元);⑤栽植20元;⑥中耕30元;⑦农药、肥料55元;⑧其他用工等100元;共计515元。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中耕垦抚、农药、肥料等,各175元左右。前四年的投入在1040元左右。

现有的大面积种植的良种油茶林,第四年即可有一定的收益,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茶油10公斤左右,按40元/公斤计算,每667平方米产值可达400元;以后逐年递增,到第八年时达到稳定的产量,此时每667平方米产油量在40~60公斤,产值1600~2400元。

五、发展油茶的注意事项

1.尽管油茶的天然分布范围很广,但最适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

2.购苗应选择能提供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检疫证的正规供苗单位。

3.油茶苗以春节后栽植较为适宜。

4.油茶为异花授粉树种,因此,在引种时不能低于5个优良无性系;油茶花为虫媒花,地蜂等能有效地帮助油茶授粉,从而提高产量。

特色油茶产业种植三大效益分析 第6篇

据了解, 通城、嘉鱼、崇阳三个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油茶示范县”。嘉鱼县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发展油茶产业, 扶持种植大户, 招商引资, 在企业的支持下, 按照建设新农村、产业要先行的思路。计划发展优质油茶基地1.5万亩。嘉鱼县官桥村的油茶种植从2010 年开始, 目前已完成栽植油茶面积1万亩。2016年能全面产出收益。

1.1 不与粮油作物争面积

据嘉鱼县林业局负责人说明, 我县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油茶的种植, 筹划在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 全县新发展油茶10万亩, 把山林变成真正的“绿色银行”, 使茶油产业发展成嘉鱼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 全县已准备好百万株优质油茶苗, 平地18000万亩。嘉鱼县官桥村实行统一规划, 将该村的低产林、荒山、荒地连片开发, 进行统一整理、统一改造、统一规划, 发展成油茶产业基地。

1.2 高产、稳定性好

节约土地面积,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每年可节约油料用地约20万亩, 经济增长一个亿。前三年主要是对幼苗的管理, 四、五年会有部分果实收获, 第六年进入丰产期, 十五年以后可以维持一个高产、稳定的状态。油茶籽果的大小和产量都比其他油料作物更胜一筹。油茶籽千粒均重716 克, 最小的籽粒千粒重也有351克, 最大籽粒千粒均重更是达到了1670克, 单粒就重达1.91克。与当前最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比较, 一粒油茶籽相当于100—545粒油菜籽, 每一年一株盛产期的油茶树可摘油茶果1000—3000个, 最高峰可达1万个以上, 幼树期每株茶树可收果子5-15公斤, 成熟期采摘的数量可达100公斤。按正常情况算, 每1hm2可产油茶果8325—30000公斤, 根据油茶出籽率为40%计, 相当于收油茶籽约3330—12000公斤每1hm2。所以油茶林每年油茶籽的收成是同面积的高产油菜籽收成的2—8倍, 油茶种仁含油率在51%左右, 种子出油率通常在29—32%之间, 与油菜籽的出油率接近。油茶所以是一种经济产量较高的油料作物。油菜的种植对土地的要求更高, 既节约了土地面积还产量更高, 经济效益十分乐观。

1.3 收益时间长

油茶树的寿命为八十年, 收益周期长, 能造福好几代人, 因此要创新机制, 统一管理。湖北田野集团支持官桥村油茶基地建设, 负责油茶基地统一整地, 免费提供油茶种植, 统一栽植, 统一管理方式, 提供技术支持, 并包销油茶产品, 油茶树是一次性栽种, 平均每亩投入4000元, 有60年至80年的收益期, 前三年是幼苗的生长期没有收入, 三年后挂果差不多每棵2到3千克, 四年达到4到7千克, 一直到第六年是每年递增的, 一年一季, 每季每亩可收入2000 元。现采购的第一批60万株种苗, 均为优质嫁接容器1级油茶种苗。

1.4 市场前景广阔

油茶种植的最传统收益是油果子经过加工提炼出日常的食用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名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人更重视营养和关心食用油的功效, 而油茶提炼出的食用油有巨大的保健价值, 传统加工出来加工的食用油的市场价格是100元/千克, 出口贸易的价值极高, 油茶籽的食用油价格是油菜籽的食用油价格的3到5倍, 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市价高, 产量大, 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 油茶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油茶不仅仅只能用于炼油, 除油以外, 还是制造许多其他产品的原材料, 油茶还能制成工业用品, 造福于工业的发展, 油茶的果皮是制造栲胶的原料, 油茶浑身都有经济价值。虽然这些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 一旦规模形成, 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社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油茶还有药用、皮肤保健、化妆品等的功能成分。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原生态、纯自然的追求。适应现代人的观念, 受到市场的欢迎。

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 投资者已充分认识到油茶综合性的效益, 并基于系列性油茶产业的开发。这样既能重点培育资源, 又重视突出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 增加附加值产品的研究生产, 提高油茶的附加值。培植优质的油茶资源是加快油茶发展的根蒂和条件, 培植优质的油茶资源重点要有高质量的栽培制度进行同步响应, 如种子、苗木和访问系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油茶还必须造就加工的龙头企业。

油茶产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系统管理效益的高低。油茶的效益是增加产品的价值,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油茶加工企业的主要目标有两点:一个是不断提高茶油的利用价值, 拓宽使用途径, 扩大消费市场, 提高市场化的程度, 食用是茶油的主导市场, 还要改善加工技术保护茶油中原有的活性成分, 降低加工成本, 以适应更大的消费群体;另一个是要大力提高油茶综合利用的层次和效益。茶的深加工和油茶综合利用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与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符合。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油茶的效益, 才能带动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 才能真正有利于油茶产业的发展, 才能使油茶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谓的更高层次就不仅仅是扩大面积, 提高质量, 而是扩大消费, 开发新产品, 提高效益。因此, 提高油茶产品的规格和附加值是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动力。

2 油茶产业的生态效益

2.1 水土保持

油茶树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 全球约有95%的油茶树孕育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 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各地普遍种植。湖北咸宁嘉鱼县是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的结合, 一般可分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南垅岗平原和切割残丘三种地貌, 山地、丘陵、岗地、平原都有分布,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在16-18摄氏度之间。由于有幕阜山脉作为屏障, 冬季冷锋与暖锋经常在长江流域附近相遇, 削弱了冷锋的势力使气温骤降的机率很小, 无霜期长, 早春回温速度较快, 夏季降水丰富, 年降水1000以上, 雨热同期, 日照充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有1700小时, 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咸宁嘉鱼县官桥村种植油茶的土地为红壤、红黄壤, 呈酸性, 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 坡度和缓, 为低山丘陵地形, 十分适宜油茶树的生长, 品质较高。官桥村种植油茶树,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充分利用了当地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资源, 绿化土地, 改良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避免了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区因降水较多且集中, 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养分随着泥沙被冲走, 肥力下降、土层变薄、泥沙淤积河湖等生态破坏的情况, 油茶树根系发达, 在深厚疏松的土壤里能吸收大量水分减少了低山丘陵坡面径流量, 减缓径流速度, 增强了坡面抗冲能力, 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况且油茶林间的枯枝落叶不单能有效地截留雨水, 削减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成都, 减少地表径流量, 避免水土流失, 还可以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结构, 能够固土固肥, 保土保肥, 促进土地间的可持续良好循环, 生态效益显著。油茶不与粮油作物争耕地面积面积,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萎缩, 强行在山地丘陵地区毁林毁草开荒耕种粮食只会破坏原生绿植和稳定的地形, 土地侵蚀加重, 土地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沙化甚至石漠化, 得不偿失。种植油茶树既可以增加山地丘陵的林地面积, 提高其郁闭度越高, 使得保持水土的能力变强, 又带来可观的收入。

2.2 大气净化

油茶属山茶科属常绿乔木树种, 因油茶树冠盖厚、叶片多, 叶子表面积较大、干净、不易沾灰、光合作用強度强, 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油茶是一种常绿植物具备维护大气中二氧化碳、氧的均衡, 对净化空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茶林的植株和叶片不光能够固碳, 而且油茶林下的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等也能帮助油茶树发挥固碳的功效。油茶林每天每公顷能吸收约60公斤二氧化碳, 释放的氧气量等同40个人的呼吸量。目前官桥村种植油茶1万多亩, 约为667公顷, 每天可吸收4万多公斤的二氧化碳, 释放2万7千多公斤的氧气, 显著提高官桥村的空气质量。油茶的抗污染能力能有效抵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 油茶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硫、铪、氟以及滞尘, 呼出干净的氧气。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耕地面积和绿化面积都在缩减, 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却逐步加剧, 茶树作为一种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的重要树种, 在改善大气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油茶从开花到收获新的籽粒, 要到来年秋季才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一般栽后8~10年郁闭成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 防风固沙, 成为城市周边长期天然的碳素贮存库和大气的生物净化器, 调节气候, 减少周围雾霾天气。油茶冬秋开花, 花期长达数月, 满山开满茶花, 弥漫着花香, 置身其中, 心旷神怡, 将城市的污秽都一赶而空。尤其是在秋冬季绿色植物和花卉少有的季节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2.3 涵养水源

油茶隶属木本植物的直根系, 其主根粗壮, 须根较多, 耐贫瘠等一些特性使其在土地较贫瘠的低山丘陵地区涵养水源的效果依旧较高。夏季雨热同期, 降水量大, 油茶树能在降雨时候截留一部分雨水, 这样不仅减缓了雨水对较贫瘠且因夏季高温变硬、疏松土壤的冲刷侵蚀和地表径流量, 而且其枯枝落叶和林下草本植物在多雨期不仅可以增加径流集中的时间, 又能在少雨时期为山林正常生理活动提供水分, 保证其正常的生长, 促使气候的调节。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们大量排放工业废水, 以及农民不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质、河、湖受到污染, 油茶抗化学物质的污染能力使得当雨水通过油茶林冠沿树干流下时, 树下的枯枝落叶层即土壤的腐殖层以及其他植被截留雨水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 减少土壤污染物的累积防止渗入到地下含水层, 防止因水土流失将污染的泥沙流入河湖, 即使流入河湖, 大部分最后由河溪流出的水的化学成分也都发生了变化。在低山丘陵大量种植油茶树成林久而久之将会改变下垫面状况, 从而使近地面的小气候变化, 增加空气湿度, 植被增多土壤的腐殖层增厚将保持土壤的湿度, 雨水增加, 水分再分配、调节、蓄积, 促进当地水分循环系统的良性循环。

3 油茶产业的社会效益

众多的人口和越来越高质量的生活使得我国毫无疑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国家。因为经济不断增长, 百姓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由原来的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渴望越来越强烈, 现有的植物油市场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需要。以茶油为主的植物油及其产品市场亟需扩大, 然而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资源及产出却完全不能够填补这一市场, 甚至只能勉强占到一半的份额, 许多油料, 油脂依然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我国目前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我国, 食用植物油主要还是依赖油菜和棉籽种植, 占用大量粮食耕地。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镇化建设使得我国可耕种土地负荷越来越严重, 粮食生产矛盾日益显现。而油茶树适应能力强, 可在荒山荒坡扎根生长, 同时油茶植株根系对保土蓄水, 改善环境, 提高土地供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油茶可以实现多年产收, 管理也不像传统油料作物那样复杂, 是可以长期收获的油库。发展油茶, 扩大油茶产业规模, 可充分利用我国的丰富山地资源, 退让出相当一部分粮食耕地, 有效缓解我国耕地负荷加重的问题与矛盾。同时, 发展油茶产业也能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 创建多元化农业生产模式, 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天然高级油料。其食用方面功效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 维生素E的含量比橄榄油高一倍, 内含的山茶甙等生理活性物质, 营养价值极高。其药用价值同样也是其他油料作物无法替代的, 《中国药典》记载:油茶有清热解毒, 活血散瘀, 止痛效果。根:用于急性咽喉炎, 胃痛, 扭挫伤。茶子饼:治皮肤搔痒, 浸出液能灭钉螺、杀蝇蛆。少数民族的药编 (如瑶族《桂药编》记载:渣旦:根用于牙痛, 腰痛;叶能治持久不愈皮肤溃烂瘙痒;种子油治酒渣鼻) 中也有关于油茶药用价值的相关记载。发展油茶种植业, 对提升国民的食用油品质和我国医药保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其他三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油茶不管是在知名度还是种植规模上似乎都逊色几分。根据史料记载, 我国油茶种植历史并不短暂, 然而油茶多生长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宣传力度一直不够, 导致现在油茶依旧是鲜有人知。为什么有着“东方橄榄油”之称的油茶不能发展成橄榄油那样的规模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政府重视度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 加上种植技术和相关政策尚未明确, 导致发展油茶产业的企业和投资者少之又少, 产业规模得不到扩大, 行业知名度无法得到宣传, 油茶就处在这样的循环困境中, 无法突破, 无法发展。可喜的是, 我国现在已经在开始着手发展油茶种植, 不断有企业和投资者加入, 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国家不断投入发展, 技术革新, 使油茶产业生产标准化和经营规模化, 同时扩大宣传, 运用网络的力量, 使产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使油茶产业的各方面综合效益得以显现并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覃正亚, 王永安, 苏立刚等.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2, 20 (4) :4-9, 80.

[2]佘才鼎.油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探[J].科协论坛, 2007, (7) :90-91.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7篇

关键词 海南 ;油茶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307.2

Abstrac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oil camellia forest construction in Hainan province, we combine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Net Present Value and Benefit/Cost Rat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roject is high return on investment, earnings for a long time, very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We hope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economic basis for developing oil camellia industry in Hainan Province.

Keywords Hainan Province ; oil camellia ; economic benefit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面积树种的统称[1]。中国是油茶原产地和自然分布中心,已有2 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2]。茶油营养价值超过橄榄油而高居食用油之首,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2]。目前,中国油茶面积约有300万hm2,油茶籽年产量100万t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t,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 个省(市、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2%[2]。海南油茶面积较小,产量极低[3-4]。海南人将茶油视为珍品,是逢年过节的必备品之一,因此当地人工压榨茶油价格高达300元/kg以上,且供不应求。当前海南各地发展油茶的热情高涨,许多市县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5]。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6]。然而在海南营造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如何?与橡胶、槟榔、香蕉等作物相比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许多发展油茶的单位和个人对此并不清楚。

陈松等[7]研究发现,油茶人工造林投资回收期应在第10年与第11年之间,综合考虑有不确定因素,确定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1 a。因此认为投资油茶工程造林项目,相对而言投资期限短,因受益期长达50 a以上,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显著。史芬等[8]对湖北麻城地区营造油茶人工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分析净现值、益本比和投资收益率的变动情况,发现营造油茶人工林投资周期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蒋桂雄等[9]从种植成本、产值及利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广西油茶与甘蔗、木薯、速生桉及松树的经济效益差异发现,种植利润最高的是油茶,但油茶种植需要8 a才能达产,5 a后的收入才能与投入持平,由于见效慢,农民不愿意把资金长期投入其中。朱国华等[10]采用动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营造油茶林的动态经济指标发现,当生产时段的销售收入减少19.50%或生产成本增加24.20%时,发展良种油茶生产将变得不可接受,但从目前市场和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以上研究证明,营造油茶人工林经济效益显著,且存在受益期长,具有比较优势等特点。海南油茶由于面积小,产量低,与内地产油茶在价格、生态因素和品质方面有很大区别。笔者以海南油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营造油茶人工林的净现值、投资收益率和益本比等经济指标,以茶油价格为单因素变动因子分析油茶造林的效益敏感性,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海南油茶产业提供经济学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实践经验以及文昌、五指山、琼海、定安、琼中、白沙等市县油茶林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营造油茶林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按照每亩100株,株距×行距=2 m×3.3 m的丰产栽培模式计算。分析指标有:清山费用为1 500元/hm2;开水平带,

3 333 m/hm2×2.0元/m =6 666元/hm2;整地900元/hm2,地租为800元/hm2;施基肥,1 500株/hm2×5元/株 = 7 500元/hm2;追肥(每年2次),1 500株/hm2×2元/株×2=6 000元/hm2;造林费,1 500株/hm2×4元/株=6 000元;幼林抚育(每年2次)为1 200元/hm2;病虫害防治为900元/hm2;管理费为800元/hm2。对油茶林设定经营50 a为1个周期,造林的第1~4年为抚育管理阶段;第5~10年为试产期,平均每年产茶油300 kg/hm2;第11~50年为丰产期,平均每年产茶油600 kg/hm2,由茶籽提炼的茶油销售价格定为100元/kg,油茶的采摘、茶籽的挑选、茶油的销售费用及税费等按茶油销售收入的30%计算,投资折现率、收益率按照12%[11]。

1.2 方法

1.2.1 净现值

NPV=-

NPV:净现值;Bt:第t年的收入;Ct:第t年的费用;e:投资折现率;n:评价年限。

nlc202309030931

1.2.2 投资收益率

[NCF1/(1+r)1+NCF2/(1+r)2+...+NCFt/(1+r)t]-C=

NCFt: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r:投资收益率;t:项目预计实施年限;C:初始投资额。

其计算步骤为:在计算净现值的基础上,如果净现值是正值,就采用这个净现值计算更高的折现率来测算,直到测算的净现值正值近于零;再继续提高折现率,直到测算出一个净现值为负值。如果负值过大,就降低折现率后再测算到接近于零的负值;根据接近于零的相邻正负2个净现值的折现率,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投资收益率。

1.2.3 益本比

==

通过此方法计算益本比,如果其比值>1,说明收入大于费用,有利可图;反之,则为亏损。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造油茶林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海南营造1 hm2油茶林,50 a后其投资收益率为21.45%,远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其财务净现值为74 542.04元,益本比为1.46,大于1,说明有利可投。经综合分析可知,在海南营造油茶林投资风险小,利润可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1 效益敏感性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海南油茶造林投资的赢利、抗风险及偿还债务能力,当茶油的销售价格上下浮动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设置的变动幅度为±20%。分别计算价格变动后的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和益本比3个指标的变化,以便明确其经济效益的变化幅度,提高海南油茶造林投资的抗风险性。由表2可以看出,当造林成本不变、产量达到预期时,茶油销售价格上升10%~20%时,油茶造林投资的投资收益率上升到23.09%~24.68%,益本比上升到1.54~1.61,净现值达到91 177.03~107 812.02元;当茶油销售价格下降10%~20%时,油茶造林投资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到17.65%~19.59%,益本比下降到1.28~1.37,净现值为41 272.05~57 907.04元。从以上变动数据可以看出,当茶油销售价格变动在±20%范围内,营造油茶林的投资收益率均远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净现值均大于零,益本比均大于1。以上分析说明,茶油价格的浮动对该项投资的亏损影响并不敏感。因此,在海南营造油茶林抗风险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3.1 油茶造林的其他效益

笔者仅对油茶的主要经济产品茶油进行了50 a为生产周期的经济效益评估,但油茶的单次种植收益长达80 a以上,且具有易管理,用工少,耐瘠薄等特点。除此以外,茶枯可提取残油、茶皂素,制造刨光粉和饲料等[1-2]。茶壳是提取糖醛、糅料、木糖醇和栲胶的工业原料,亦可制作高级食品用活性炭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本研究并未将以上副产品的价值计算在内。除经济效益以外,营造油茶林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2]。油茶四季常青,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瘠薄,对绿化荒山和保持水土,改善山区生态面貌和居住环境有重要作用。创建油茶基地能够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地就业,带动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3.2 油茶造林的间作与套作

在油茶幼林抚育管理期间,可利用林地间隙进行间作与套作,以耕代抚,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间作与套作的作物种类,可根据种间互利、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的作物,如早熟高产薯类、豆类、油料、药用植物等;若以绿肥为主,实行套种轮作,及时压青,则可不断提高肥力。但高杆、藤本、耗水量大、影响油茶生长的作物不可选用。吴培付[12]研究发现,套种金银花后油茶株高和地径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有:光强减弱,有利保墒,营造弱光环境;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增施肥料,促进油茶苗生长。套种年平均新增收益为5.4万元/hm2,4 a新增收益21.6万元/hm2,而不套种的油茶林前4年无收益。明廷柏等[13]为进一步提高油茶林造林的经济效益,对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茶-花生为最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茶-花生、西瓜、花生轮作套种模式,再次是油茶-黄豆和油茶-紫薯套种模式。以上研究为海南发展油茶产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3 海南油茶造林与内陆省份相比的独特优势

海南发展油茶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油茶种植在海南岛已有较长的历史,丰富的油茶资源,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有的口感与滋味造就海南茶油的高品质与高价值,其市场价格是内地茶油价格的数倍。据笔者实地调查,油茶果售价在11~12元/kg,茶油售价在600元/kg以上。杨伟波等[14]研究发现,油茶花期的最适温度为14~18℃,从海南中部地区平均温度来看,1月份的气候非常适合油茶的开花授粉;在3~11月份,海南天气较好,没有明显的低温期,气候温暖,昆虫活跃,昆虫等的花粉传媒活动频繁,利于油茶授粉座果。陈良秋等[5]研究发现,海南岛的气候、森林植被、土壤等均适于发展油茶。结合油茶花芽分化期、开花授粉与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等重要生长发育期所需求的气候条件分析,海南的气候条件均有利于油茶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认为在海南种植油茶能够实现早实、丰产、稳产和含油率高的目标。

3.4 油茶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更替

陈良秋等[15]将海南油茶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南岛植物种质资源考察组对海南岛19个市(县)的乡镇、农场实地考察,发现茶油价格低,比较效益差,许多单位和个人砍伐成片的油茶林改种经济作物。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对高品质食用油的强大需求难以满足,造成高品质的海南茶油价格一路飙升,本研究也表明在海南营造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海南各地迅速掀起营造油茶林的高潮。另一方面,目前海南本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橡胶的收购价格持续疲软,而人工割胶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异常辛苦,农民迫切希望栽培一种易于管理且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由于橡胶与油茶均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投入大,见效慢,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关于2种经济作物的长期经济效益比较尚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nlc202309030931

参考文献

[1] 李振纪. 油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 庄瑞林. 中国油茶(第二版)[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李 艳,陈良秋,杨伟波,等. 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油茶林调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53-55.

[4] 王兴胜,黄丽云,陈良秋,等. 海南省五指山油茶品种结构研究初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1-4.

[5] 陈良秋,牛晓庆,付登强,等. 海南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10):63-65.

[6] 陈永忠. 油茶优良种质资源[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 陈 松,邝先松,宋雅玲. 油茶工程造林经济效益分析[J]. 绿色中国,2006(19):57-59.

[8] 史 芬,史 锋. 油茶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10(6):19-20.

[9] 蒋桂雄,马锦林,李开祥,等. 广西油茶比较效益探析[J]. 经济林研究,2011,29(1):149-151.

[10] 朱国华,吴黎明,颜福花,等. 良种油茶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4):632-638.

[11] 唐继新,陆顺忠,秦武明,等. 油茶深加工项目效益评价[J]. 广西林业科技,2008,37(1):26-29.

[12] 吴培付. 油茶套种金银花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及其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68-69,87.

[13] 明廷柏,李爱华,袁知雄,等. 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与综合效益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4):98-101.

[14] 杨伟波,陈良秋,王兴胜,等.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93-95.

[15] 陈良秋,杨伟波,李 艳,等. 海南岛油茶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74.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精选7篇)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1篇2010-2015年中国油茶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中 文 版印刷版:6500元电子版:6...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