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护理范文
孕期护理范文(精选12篇)
孕期护理 第1篇
1 乳房的生理特点和孕期乳房的变化
1.1 乳房的生理特点
正常时, 每个乳房有15~20个乳腺, 每个乳腺都开口于乳头。乳腺是由腺泡和乳腺导管组成, 腺泡分泌乳汁, 乳腺导管向外输送乳汁。在乳腺之间还有许多结缔组织和脂肪, 乳房表面被皮肤遮盖着。正常乳头为圆柱状, 凸出在乳房表面, 乳头表皮不平, 有小结节容易积存污垢。
1.2 妊娠期乳房的变化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 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或偶有触痛及麻刺感, 随着乳腺腺泡增生导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乳头增大变黑, 更易勃起。乳晕颜色加深, 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 称为蒙氏结节。孕中期受到仍在升高的激素的影响, 乳房继续增大, 乳腺腺泡及腺管继续发育。在脑垂体分泌的泌乳素的作用下, 在孕晚期, 乳房中已经有了初乳, 它是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母体体内抗体的乳汁, 是宝宝珍贵的第一餐。
2 妊娠期乳房护理
2.1 乳房的支托
孕期乳房在体内激素的刺激下, 乳腺管增生, 乳腺泡发育, 乳房组织发育增大, 乳头易勃起, 对刺激敏感。孕妇常有触痛、胀和沉等不适感。乳腺腺体和脂肪的含量决定胸部的大小和形状。乳房的形状、轮廓及位置完全取决于皮肤的弹力, 这片由胸部底部延至下巴的肌肤形成“自然胸罩”。当乳房大小有所改变时, 就需要予以特殊的照顾, 以确保增加的重量不致于过于拉扯“自然胸罩”。在整个孕期, 两侧的乳房会分别增重大约900g, 合适罩杯的乳罩能够支托乳房, 避免乳头与内衣的接触, 尽可能减少不适。其次, 穿戴乳罩可以维持正常而又美观的乳房外形。由于乳房没有随意肌, 若不用乳罩支托, 孕期的乳房外形则容易改变。适合的乳罩应该具备可以随意松紧的特点;随着胸围的增大, 乳罩大小需要相应的调整。
妊娠期间乳房一般将增大两三个罩杯, 但乳房是从下半部往外扩张的, 与普通罩杯的比例不同, 因此最好选择专门的孕妇胸罩, 并随着不同阶段的变化随时更换调整。合适的胸罩能给乳房提供可靠的支撑和扶托, 保证乳房的血液循环通畅;这样对促进乳汁分泌和提高乳房的抗病能力都有好处, 还能保护乳头免受擦伤。选择和乳房紧密贴合的胸罩, 以乳房没有压迫感为宜。胸罩过紧会影响乳腺的增生和发育, 还会因与皮肤磨擦而使纤维织物进入乳管, 可能会造成产后无奶或少奶, 影响今后的哺乳, 乳罩过大根本起不到托起沉重的乳房、保护腺体舒适生长的作用, 随着后期乳房不断增大, 乳房下垂难以避免。面料以透气性较好的棉布质地为最佳选择;另外有些化纤原料的内衣在吸湿性、伸缩性和不变形上有突出优点, 也值得考虑, 但要避免选择不透气或不吸水的化纤类文胸。选择皮肤触感柔软的胸罩。孕后期乳头十分敏感, 不够柔软的胸罩会压迫乳腺、乳头, 或者造成感染现象。孕妇代谢旺盛, 平时要勤洗内衣, 保持干净整洁;晚上睡觉时要脱掉文胸, 放松一下乳房;夏季时可以更换更为轻薄透气的薄棉文胸。
2.2 促进乳房的发育
妊娠后, 乳房腺泡和乳腺导管大量增生, 结缔组织充血。妊娠4个月时, 乳头分泌少量黄色黏液, 乳晕皮脂腺也增加了分泌。这时, 积极促进乳房发育, 养护乳房皮肤, 这是分娩后能够顺利为宝宝进行哺乳的第一步。
2.2.1 清洁乳房:
清洁乳房不仅可以保持乳腺管的通畅, 又有助于增加乳头的韧性, 减少哺乳期乳头皲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临近分娩的最后时期, 乳房中已经有了初乳, 在初乳出现阶段, 初乳易在乳头处形成结痂, 应该先以软膏加以软化, 经常用温水擦洗乳晕和乳头皮肤, 并将皮肤褶皱处擦洗干净。这样, 不仅可以保持乳房卫生, 还会使皮肤逐渐变得结实耐磨, 能预防产后乳头皮肤破裂, 日后经得起宝宝吸吮。
妇女在妊娠期间, 乳房上皮脂腺的分泌增加, 乳晕上的汗腺也随之肥大, 乳头变得柔软, 而汗腺与皮脂腺分泌物的增加也使皮肤表面酸化, 导致角质层被软化。如果总是用香皂类的清洁物品, 从乳头上及乳晕上洗去这些分泌物, 对妇女乳房保健是不利的。因此, 保持乳房局部的卫生, 最好选择温开水清洗。
2.2.2 热敷:
用热毛巾对清洁好的乳房进行热敷, 可以软化因乳腺增大出现的肿块, 使乳房按摩达到更好的效果。
2.2.3 按摩乳房:
按摩之后对胸部进行表面皮肤养护也是很重要的步骤, 每次清洗乳晕和乳头后, 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用手轻轻地按住。将乳房擦净后撒一些爽身粉, 并用涂有爽身粉的手指从乳房四周由内向外轻轻按摩;用手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轻轻按摩;拇指和食指压住乳晕边缘, 在用两指轻轻挤压。每天坚持按摩能保证乳腺管畅通, 促进乳房发育。
2.2.4 养护:
用温和的润肤乳液将清洗干净并按摩完毕的乳房再进行一次按摩, 重点是乳头, 用两三个手指捏住乳头然后轻捻, 手指要沾满乳液, 充分滋润乳头皮肤, 可以使乳头皮肤变得强韧, 避免哺乳时容易皲裂。但要避免刺激过度引起宫缩。可以用温和的润肤乳液再进行一次按摩, 这次的按摩重点是乳头, 要给它一定的压力, 用两三个手指捏住乳头, 然后轻揉, 手指要沾满乳液, 使乳头的皮肤滋润, 这样当宝宝咬住它, 并且用力吸的时候就不会裂开, 从而避免造成额外的伤痛。
2.2.5 正确的睡姿:
睡眠时最好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俯卧位容易使乳房受到挤压, 使血液循环不畅, 不能保证乳房发育的激素运送, 从而影响乳腺发育。
注意乳房较小的孕妇, 孕期切不可使用丰乳霜;乳房较大的孕妇, 也绝不可以使用减肥霜。这两种用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性激素, 随意使用会影响乳腺的正常发育。
2.3 积极矫正扁平或凹陷的乳头
有些孕妇的乳头过短、或者凹陷, 或者有裂纹, 这些都不利于日后给宝宝哺乳, 因此应该在怀孕第4个月开始,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乳头进行矫正。具体方法如下。
2.3.1 乳头伸展练习:
将两拇指分别平行放在乳头两侧, 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方拉开, 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 使乳头向外突出, 以同样的方法由乳头向上, 下纵行牵拉, 每日两次, 每次5min。
2.3.2 乳头牵拉练习:
用一手托住乳房, 并一手拇指, 中指和食指抓住乳头, 轻轻地向外牵拉, 并左右捻转乳头, 每日两次, 每次重复10~20下。
严重的乳头凹陷采用注射疗法或真空抽吸法, 拿10mL注射器一个, 用刀片将注射器头切掉, 从切断端将针栓插入, 再用手轻轻拔出针栓, 制成乳头吸引器。每日两次, 每次重复10~20次。有过流产史、早产史等症状的孕妇要尽量避免对乳头的刺激, 刺激乳头容易引起宫缩而导致再次流产。孕期乳房护理对产后泌乳、哺乳有重要作用。可以使乳头皮肤变得坚韧, 产后哺乳时不容易发生破损, 乳腺炎。如果孕妇乳头凹陷, 孕期不注意纠正, 直到产后再纠正, 就为时已晚, 将导致哺乳困难, 影响母乳喂养, 所以, 孕妇应从孕中期就要开始做乳房护理。这样, 才能在宝贝出生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孕期如何护理皮肤 第2篇
孕期准妈妈皮肤如何护理? 孕期准妈妈皮肤如何护理?
因为其他与怀孕不相关的疾病也可能导致皮肤变色,所以如果你注意到皮肤有任何变化,如痣的颜 色或大小发生改变,或色素变化并伴有疼痛、敏感或红肿等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诊断你的 病情,如有必要,他会为你做适当治疗,让你尽快回复皮肤健康。黄褐斑(脸部和脖子上的色素变化 黄褐斑 脸部和脖子上的色素变化)脸部和脖子上的色素变化 黄褐斑也被称为“妊娠面斑”,表现为前额、两颊和脖子上因色素沉着形成的褐色斑片。如果准妈妈 的皮肤颜色较深,这些斑点的颜色就会浅一些。黄褐斑是由使皮肤变黑的黑色素增加而引起,可以保护 皮肤抵挡紫外线。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使斑片变深,变得更明显,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外出,都要用指数高的防晒霜(SPF15 以上)保护你的皮肤,还要戴上帽子。如果你觉得斑点不好看,不妨尝试用有色粉底遮盖一下。别担心,在宝宝出生三个月内,黄褐斑就会开始消褪了。黑线(肚子正中的深色线 黑线 肚子正中的深色线)肚子正中的深色线 这是一条深色垂直线,宽度能达到 1 厘米,出现在你的腹部正中以下,经常会贯穿肚脐。黑线往往 在孕中期左右出现,是由于随着宝宝的发育,腹部肌肉拉伸并稍稍分离来容纳宝宝,造成腹部的皮肤色 素沉着引起的。这条色素沉着线会在产后几星期内消失,不过,你可能需要通过轻轻按摩来去除干燥的皮肤。你还 会注意到其他地方也有色素沉着现象,比如乳头、痣、雀斑等部位的颜色可能会变深,但这些都会随时 间消褪。针对这些色素变化,我能怎么办 针对这些色素变化,我能怎么办? 对于黄褐斑和腹部黑线这两种问题,你可以服用叶酸补充剂和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天然形式的叶 酸),如全麦食品和绿色阔叶蔬菜等,来保证让身体获得足够的叶酸,因为研究指出,叶酸不足可能会加 重皮肤变色。蜘蛛纹 这些细小的破裂毛细血管(小血管)群,或者有时称之为蜘蛛痣,大多数经常出现在脸颊上,常见于 孕期,特别是如果你以前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蜘蛛纹是由增加的血液循环量带给毛细血管额外的 压力所引起的,毛细血管在孕期本来也会变得更加敏感。为了减少蜘蛛痣出现的机会,要避免让你的面部过热或过冷,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易导致产生这种问 题。等产后你的荷尔蒙水平一旦稳定了,蜘蛛纹就会消褪。黑头和粉刺 怀孕有时会引发粉刺,而我们大多数人过了青春期后都不会再长粉刺了。荷尔蒙水平增高会刺激皮 脂(让皮肤保持弹性的油)分泌,而皮脂过多就会堵塞毛孔,导致
油性皮肤和黑头的出现。你可以定期用温和的洁面用品和无油润肤霜进行清洁。如果你不愿意用皮肤护理产品,那就别用毛 巾,而改用手把脸拍干的方法让皮肤保持清新和洁净,这样就能把对粉刺的刺激减到最小。不要使用粉 刺霜,除非医生建议你这么做。不要紧的,生完宝宝几个星期后,你的皮肤应该就能够回归到怀孕前的 状态了。妊娠纹
细细的发红的或褐色的(这取决于你的皮肤颜色)妊娠纹线通常显现在腹部、乳房部位和大腿处。大 约 90%的准妈妈都会有妊娠纹,可能在孕期体重增加,引起皮肤拉伸现象时出现。荷尔蒙水平增高还会 打乱皮肤的蛋白质平衡,使皮肤变得比平时更薄。孕期过后,妊娠纹中的红色或褐色色素会逐渐消褪,从而使皮肤条纹的颜色变得比周围皮肤的颜色更浅。一些女性很幸运地拥有比其他女性更有弹性的皮肤,这意味着她们不会长妊娠纹,但是对我们大多 数人来说,妊娠纹就是孕期出现的一个事实,不能避免,但是如果你别让体重增加得太快、把按摩油或 富含维生素 E 的润肤霜搽在肚子上以保持弹性、吃健康食品、做轻柔的运动等等,那就能把妊娠纹出现 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别忘了,妊娠纹在生产之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褪。皮肤发炎 随着体重的增加,你的双腿之间或乳房下面可能会发炎,导致皮肤发红、潮湿。你的皮肤可能因此 红肿,起水泡,说不定还会有味儿,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擦烂”。尽可能让患处保持干燥,使用滑石粉帮助吸收潮气,穿棉质衣服保持皮肤凉爽,不要穿紧身衣袜。如果你有这种情况,要去医院检查,特别是如果你出汗多的话,因为这种皮肤发炎可能会引起一种叫做 鹅口疮的真菌感染。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前把鹅口疮治好,否则会传染给他。敏感而易受刺激的皮肤 皮肤在孕期往往变得更加敏感,这不仅是由于荷尔蒙水平增高,还因为皮肤本身更加拉伸、更脆弱。肥皂和清洁剂可能会突然引起刺激,或像湿疹那样的疾病也许会加重。你的皮肤对阳光照射可能会变得 比以往更加敏感。尽量搞清楚是什么刺激了你的皮肤,是你的洗衣粉还是你用的香水?同样,选择宽松的、棉质的衣服,充分滋润你的身体。长时间在温水里浸泡会使你的皮肤更加干燥,所以要尽量减少泡澡时间,或者加入 浴油也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但一定要小心别在你进出浴缸时滑倒。最后,要一直用高指数的防晒霜(SPF15 以上)保护你的皮肤免受阳光侵害。皮疹和瘙痒 在孕期,反复出现暂时性的、没有明显缘由的皮疹和瘙痒是很常见的。由于荷尔蒙水平提高,你在 接触那些平常不
不会影响你的物质时会变得更加敏感。比如,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当地游泳池里的氯变敏感 了。会导致阴道发痒的鹅口疮和让肛门周围发痒的痔疮在孕期也会更频繁地发生。穿轻便、宽松的棉质衣服能使你的身体保持凉爽。咨询一下医生如何安全治疗鹅口疮和痔疮,至于 其他身体部位,用炉甘石洗剂应该能缓解瘙痒症状。如果你的皮疹或刺激现象持续两天以上,一定要去 医院就疹。严重瘙痒 如果你全身都痒得很厉害,尤其是手脚部位,那就是出现孕期特有的少见的肝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大约在 1000 个孕妇中会有 1 人患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孕晚期,通常在产后两星 期内会消失。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发生率较高。99%出现这种症状的准妈妈都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但如果不予治疗,则会引起早产、出血过多、胎 死宫内(极少数情况下)等。虽然确切的原因还不清楚,但医生认为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妨碍了肝脏的正 常功能。如果你痒得难受,你的皮肤看起来发黄或尿的颜色比平时深,那就要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让你验血。如果确诊是上述病症,医生就要更密切地监控你的孕程,他还可能用抗组胺剂来缓解你的发痒症状。如 果你怀孕已超过 37 周,医生可能会用引产的方式来避免出现胎死宫内这一少见的危险。白里透红的皮肤离我有多远? 白里透红的皮肤离我有多远
“怀孕让准妈妈变漂亮”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你的皮肤在孕期能留住更多水分,变得丰满,从而能够 消除你以前可能有的小细褶和皱纹。如果你看起来面带桃花,光彩照人,是因为在你体内血液循环水平提高的缘故。有时候,这说不定还会让你感觉有点儿脸红。这种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你可能会因为水 分滞留而显得浮肿,并且你脸上已有的任何一个红色斑点也说不定会因此变得更明显。即使如此,也不要试图减少饮水量,因为你的身体需要水分,只是要尽量多休息。别担心,所有的 红色斑点都会在你产后最终消褪,如果现在你想要遮盖它们,不妨试试有保湿作用的粉底。
孕期常见的症状及护理 第3篇
孕妇出现不适症状是孕妇普遍对经历,但并非每个孕妇都要经历所有对不适,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现对症状不同,个体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当症状不严重时,可令孕妇休息,使症状得到缓解,还可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症状对发生。
症 状
恶心和呕吐:是妊娠头2个月最常见的不适,约50%的孕妇会有不同程度恶心表现,1/3的孕妇有呕吐。
尿频、尿急:妊娠早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所致,当妊娠12周子宫超出腹腔后,症状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挤压,尿频、尿急属于正常现象。在妊娠終止后,症状自然消失。
胃区不适:孕妇常有反酸、暖气,上腹压迫感等症状,是由于子宫增大造成胃部受压对结果,再加上孕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部肌肉张力低,尤其胃门部括约肌松弛,致胃内容物流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黏膜受到刺激而产生胃区烧灼感,孕妇主诉“烧心”,护理实践提示,饭后立即卧床,进食过多或摄取过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会加剧“烧心”症状,故应避免。
护 理
饮食护理:尽量满足胎儿迅速生长以及母体营养存储对需要,尤其多吃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奶、鱼、吓、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钙的食物,孕晚期膳食应在孕中期基础上相应对调整,多增加豆类蛋白质摄入,提高蛋白质对消化吸收率,以补充足量的钙和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由于妊娠子宫可能挤压胃,故应少食多餐,摄入量做到舒适为度。
孕妇的衣着:孕妇服应该依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对质料制成或柔软对棉质内裤,要符合从肩一下宽松,无腰带便于洗涤,孕期提倡穿弹性好对服装避免穿环形口的筒袜,因为他们妨碍下肢静脉回流,加重静脉曲张,而且孕妇不能穿高跟鞋或容易脱落的凉鞋,穿高跟鞋会增加腰和后背肌肉对支撑力量,加重姿势改变对程度而导致背痛和疲倦。
乳头的护理:正常乳头为圆柱形,突出于乳房平面。呈一结节状,乳头扁平或轻度凹陷者,往往在分娩后会自然突出,如果乳头内陷,可导致产后哺乳发生困难,甚至无法哺乳,乳汁瘀积,继发感染而发生乳腺炎,故对乳头内陷者,应该于怀孕5~6个月时开始设法纠正,做法是以双手拇指置于靠近凹陷乳头对部位,用力下压乳房组织,然后逐渐向乳晕对位置向外推,每天清晨或入睡前做4~5次,要清洗乳房,软毛巾擦干后,以手指捏住乳头根部轻轻向外牵拉,并揉捏乳头数分钟,长期坚持,可克服内陷使乳头凸出。
皮肤护理: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孕妇对汗腺,皮脂腺分泌增多,阴道分泌物也增加,常导致不适感,如勤淋雨,常换内裤,保持外阴部对清洁,洗澡即可以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又可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讨 论
孕妇进行疾病知识方面对宣教,对正常孕妇,可以给她提供一些常见的预防及孕期可能会用对药物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孕妇对孕期用药对谈“药”色变,以便增加不必要对心理负担,对异常孕妇,可以根据病的种类,以往的经历,疾病的轻重和孕周的情况,给孕妇提供必要的知识,如疾病对母婴的影响或用药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孕期保健宣教及护理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孕期保健宣教,护理指导
我科产科门诊从2011年至2013年共接诊340例孕妇做孕期检查, 在与之沟通过程中, 了解到孕妇对其自身在孕期发生的生理和心里变化以及伴随的一些不适症状, 非常希望得到我们解答和指导。现将我们所给予宣教及护理指导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孕早期
在确诊怀孕后, 指导其在孕12周以前到辖区所属社区医院做第一次产前检查, 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以便了解孕妇基础的健康情况, 尽早识别不宜妊娠的疾病和妊娠高危因素。对以往月经不规律的孕妇, 建议及早做B超检查, 以确诊孕周推算预产期。具体做法是“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及传染病综合抗体, 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 并在手册上标明日后的具体检查日期。通常为20~28周前每4周检查一次, 28~36周每二周检查一次, 36周后每周一次直至分娩。但属于高危妊娠者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2 孕中晚期
随着月份的增加, 胎儿逐渐发育成熟, 此时我们所给予的护理指导是, 排除胎儿有无发育异常、确定胎儿的数目、胎盘位置及妊娠周数, 筛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贫血、等一些内科疾病。
3 孕期常见症状的护理指导
3.1 反胃 (呕吐)
多数发生在妊娠早期, 孕妇出现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称为早孕反应。多数发生在早上, 但是也可能白天或整天都会感到恶心。这个症状一般在3~4个月后消失。为减轻晨吐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吃些含水分较少的食物, 如:一块饼干、一个玉米薄饼、一片面包、一点米饭或稀饭。少食多餐, 不要吃过于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如果出现呕吐十分严重以致于吃了就吐, 或者发现体质量减轻, 应该立刻就医。
3.2 胃部灼热或消化不良
胃部灼热引起咽喉和胸部有发热的感觉, 多见于妊娠后期、餐后或躺下时。指导其要少食多餐, 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多喝水, 尽量在饭后活动半小时后再躺下, 睡觉时保持头部高于胃部, 喝一杯牛奶或酸奶, 及一些饮料。
3.3 下肢和外阴静脉曲张或水肿
这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压迫引起的, 并随着妊娠次数增多而逐渐加重。告知孕妇尽量不要长时间站立, 如必须站着, 可以做原地踏步或活动腿脚。坐下时尽可能把脚翘起, 如果静脉曲张较严重的, 可用弹力绷带将腿缠起, 方法是从脚踝处缠紧越往上越松缠到膝盖下, 晚上睡觉时撤下绷带并适当垫高下肢, 以利静脉回流。有水肿的孕妇嘱其多休息, 可采取左侧卧位, 稍抬高下肢, 如经休息后水肿不消退应考虑其他问题及时就医。
3.4 痔疮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 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肛周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曲张。它的症状表现为痛、痒、或出血, 便秘可使症状加重。护士应指导其每次排便后, 洗净局部, 用温水坐浴, 并涂以20%外用鞣酸软膏。问题严重的可遵医嘱用药。
3.5 下肢肌肉痉挛
俗称抽筋, 孕妇的脚或腿常常痉挛, 常在夜间突然发作, 有时也可在伸展腿脚时发生。多数由于缺钙、着凉或疲劳所致, 护理上应指导其多吃含钙的食物, 如牛奶、芝麻和绿色蔬菜, 或按医嘱服用钙剂, 注意局部保暖, 发作时要使足跟用力向下蹬, 足尖向上抬, 轻轻揉腿部使其放松。不要使足尖向下, 这样会使痉挛加剧。
3.6 其他症状护理指导
有的孕妇在妊娠后期常感到腰背部或两侧腹股沟处疼痛和不适, 多数是由于妊娠后子宫的体积重量增加, 使相应的关节、韧带松弛、牵拉所致。嘱其在工作和休息时多变换体位, 让家人帮着揉搓或按摩腰部, 穿平底鞋以保持身体平衡, 避免疲劳。
4 孕期营养
丰富的营养可以增加体力, 预防感染, 增强婴儿体质。而营养好就是吃得饱、吃得对, 以满足发育需求, 保持健康, 记住你是为自己和胎儿进食。除了正常的饮食外, 以下5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孕妇很重要[1]。 (1) 铁:铁可以增进造血能力预防贫血特别是孕期。如肉类、鱼、蛋、鸡、豆类等, 用铁锅烧煮这些食物可增加铁的摄入, 同时进食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橙汁以利于身体对铁的吸收。 (2) 叶酸:孕期需要有充足的叶酸供给, 它可促进红血球的生成, 缺乏叶酸会导致孕妇贫血, 孕早期叶酸缺乏, 易发生胎儿神经管缺陷畸形。 (3) 以下食物含有丰富的叶酸:深绿色宽叶蔬菜如: (大白菜、菠菜、生菜) , 蘑菇、坚果、肝、鱼等。 (3) 钙:在孕期, 孕妇需要足够的钙来满足胎儿的骨骼发育, 并保持孕妇的骨骼和牙齿的结实。多吃牛奶、酸奶、芝麻、豆类、杏仁、绿色宽叶蔬菜等。 (4) 碘:孕期碘的摄入量不足, 不仅孕妇可发生单纯性甲状腺肿。还可能影响到胎儿, 出现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低下等症状。补碘最简单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的盐, 也可从以下食物中摄入, 如:虾、鱼、海带、大白菜等。 (5) 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促进生长发育, 孕妇体内缺乏维生素A, 有引起胎儿生理缺陷的可能[2,3]。但不可过量, 以免孕妇体内中毒而危害胎儿。可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如:玉米、胡萝卜、甘薯、黄豆、南瓜、菠菜、杏、香瓜、油菜等。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孕妇都有机会从报刊杂志, 宣传资料, 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得一些孕期保健常识。对其提出的疑问我们要给予耐心的解答, 同时要牢记由浅入深根据孕妇的实际能力指导, 避免使用专业性很强或太复杂的语言。并要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协助医师做好孕妇的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海豚婴幼儿早教课题组.怀孕护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1:42.
[2]陆虹, 葛霖.实用妇产科护理疑难问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6.
孕期女性皮肤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5篇
孕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因为体内激素个改变会影响皮肤状况,所以尚孕兰多小编提醒准妈妈孕期应特别注意皮肤护理。
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准妈妈们的新陈代谢加速,再加上孕期的特殊反应,肌肤状况很容易在这个时候会变得非常糟糕,比如出现皮肤粗糙、出油多或干燥、色素沉淀以及出现妊娠纹等。很多孕妈妈想通过护肤品来改善这些状况,但是却不知道孕妇可以使用护肤品吗?出于对宝宝的健康安全考虑,孕期皮肤护理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孕妇可以使用护肤品吗?忌普通化妆品
无论你是在怀孕中还是在备孕期,亦或是在哺乳期,都应彻底和普通成人化妆品绝缘,虽然普通化妆品对于人体没有绝对的危害,但对于处于怀孕周期内的特殊女性来说,危害却极大的,就拿怀孕中的孕妈妈来说,这个时期的孕妈妈与体内胎儿基本是完全相连的,化妆品成分内含有的化学物质将会渗过皮肤进入血液,进而进入到胎儿体内,极易造成流产或畸形。因此,孕期皮肤护理是不建议使用普通成人化妆品。
二、孕妇可以使用护肤品吗?孕妇可以用孕妇专用护肤品
皮肤护理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孕期不护肤,衰老13年。怀孕期间,基础的护肤还是不能落下的,不然等怀孕的喜悦过后,就是各种皮肤问题的困扰了,到那时就真的追悔莫及了。孕期可以使用护肤品,但也是有讲究的,普通的护肤品不是针对孕期女性生理特性研发生产的,建议孕妈妈不要使用。而孕妇专用的护肤品,最好是选择原生态、妆食同源的孕妇护肤品,孕期皮肤护理做一些基础性的补水保湿隔离防护即可,市面孕妇专用护肤品有还是很多的,时下销量最好、口碑最好的当属亲润孕妇护肤品,原生态,安全温和而且改善孕期肌肤效果明显。所以,孕妇不用纠结到底用不用护肤品,选择一款孕期专用护肤品,孕期好好保养,孕后一样可以美丽动人。
三、孕期皮肤护理,注意饮食是关键
怀孕期间一定要认真注意饮食,忌吃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增加肠胃负担;高脂肪食物也要注意,容易引起体重增长过快,另外高糖分以及腌制食品也要尽量少吃。在怀孕期间,可以选择吃些含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富含铁、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食物。安全、合理、健康的饮食是皮肤健康的前提保证,孕妈妈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切勿贪吃。
最后,怀孕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外出运动,诸如公园散步,瑜伽等都可以,多呼吸新鲜空气,贴近大自然,放松身心,时刻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心情好了,一切自然而然也就都好了。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期护理体会 第6篇
【关键词】 妊娠;心脏病;健康教育
妊娠期心脏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无论是对准妈妈还是对胎儿,心脏病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加强对心脏病孕妇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孕妇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12例,效果良好,满意度提高。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心脏病准孕妇女18例,其中6例发生妊娠,均无其他合并症。年龄平均25岁,年龄最大36岁,最小19岁,风湿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正常孕妇妊娠早期并发病毒性心肌炎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共12例,剖宫产9例,阴道分娩3例,其中心力衰竭发生在妊娠中期2例,妊娠晚期7例,孕产妇和围产儿均无死亡。
2 健康指导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护理包括心理支持、饮食管理、运动指导、预防感染、加强母儿监护、预防心衰等。在工作中实施有目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明显地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对孕产期保健的认识水平,临床业务能力的高标准1,提高了护士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的积极性,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整体提高。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对不同年龄、文化、婚姻等情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有利于患者的语言进行交流。妊娠期一经确诊既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既要使患者了解妊娠期心脏病对孕妇、胎儿影响,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又要认识到院外监测如果合理,可预防心衰,或心力衰竭发生后延缓进展。与家属共同合作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澄清錯误观念,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指导患者表达恐惧和所关心的事情,提供安全感,减轻疾病的负面影响。强调患者自身的优势,鼓励患者的持续的自我照顾行为。指导患者定期产前检查。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2。
2.2 饮食管理 孕妇的营养对胎儿及母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孕妇首先要做到全面、合理、摄取营养,食物应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富营养,防止便秘,孕期控制体重增长在12kg以内。孕妇的饮食宜重质不重量,符合均衡、自然地原则,不挑食、不偏食。实行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晚餐宜少食,防止夜间心脏病发作。控制食盐,每日少于5g。对于食欲差,进食少者,可适当增加调味品,如醋、胡椒、葱、姜。减少刺激性饮食,如禁用浓茶、咖啡、辣椒等。
2.3 护休息与活动 首先保持寝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孕妇要坚持生活规律,每天保证睡眠时间10小时,中午宜休息2小时。休息时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适当做家务,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散步、练太极拳、做体操等轻度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h进行。原则是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大汗淋漓为宜。避免感冒。注意一次运动量不要太大,日常生活中学会“惜力”,即运动量和强度不要超出身体力行的最大量,最好有5分力,只使用3分,这样利于心脏储备。注意清洁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最好不到拥挤的公共厕所。孕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进食后均应刷牙,用软毛牙刷。预防各种感染。
2.4 加强母儿监护 应有内科医师及产科医师合作。定期产前检查,正确评估母体和胎儿情况,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动态观察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及时终止妊娠。孕20周以前,每2周查1次;孕20周后,每1周查1次,重点评估心脏功能及胎儿宫内情况。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指导孕妇每日观察出入量并记录,特别注意每餐食物中的含水量(参照食物含水量表),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如果出量少于入量500ml以上,且有轻微心悸等症状,及时就诊,以防出现心衰。教会孕妇自测脉搏及胎动。每2—4小时听胎心1次。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每小时胎动数不少于3次,12小时内胎动累计数不得小于10次。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保持正常的体重增加,每月不过1.5kg为宜,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2kg以内。
3 讨 论
心脏病孕妇应利用方方面面的知识和力量来确保自己的健康,加强自身护理,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使其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达到预防并发症,母婴安全、健康分娩的目的,对于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小菊,梁志金.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的研究近况[J].护理学杂志,2009,24(9):83—85.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孕期护理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36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0岁,平均30岁,高龄产妇3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例。
1.2 血糖初筛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多数无症状,且大多数空腹血糖正常。故本院对妊娠24~28周孕妇,不论早期是否检查空腹血糖,均行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方法:筛查前一晚20:00以后禁食,当天在空腹下状态,将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min口服完,从开始服糖水时计时间,1h后抽静脉血测血糖值,若≥7.8mmol/L,为血糖异常。若未检查空腹血糖者,先抽1次空腹血糖再口服糖水,对糖筛查异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3 诊断方法
对妊娠期空腹血糖2次≥5.8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中,空腹及服糖后1、2、3h的4次血糖值中,至少有2次分别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空腹<5.6mmol/L,1h<10.5mmol/L,2h<9.2mmol/L,3h<8.1mmol/L)者。
2 护理
对于糖尿病的孕妇的成功处理赖于控制饮食、心理护理、胰岛素处理、预防感染等治疗护理措施。
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总原则是既能满足母亲和胎儿的生理需要又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发生高血糖。营养师可根据孕妇体重、孕周和血糖情况计算总热量,每日每小时摄入热量为125.6~146.5kca,其中按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15%~20%、脂肪20%~30%,每日分5~6餐,饮量控制3~4d后查血糖,血糖保持空腹小于5.8mmol/L,餐后2h小于6.7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以后每周做1次血糖试验,本组30例(82%)轻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仅需饮食控制就能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2.2 心理护理
对糖尿病孕妇护理是复杂的,妊娠能影响糖尿病,糖尿病也能影响妊娠,良好的护理能不断平衡发育中的胎儿和母亲之间的健康需要。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了孕妇的健康焦虑与不安。而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增高,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2]。所以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精神医学问题主要以抑郁、焦虑为突出表现,专业人员应意识到孕妇的这种脆弱性,除了确实需要外,不要对她们施加任务或治疗措施。一般给予心理疏导,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科学认真地分析及解释,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另外给家庭支持疗法,使孕妇得到系统支持,从而帮助孕妇缓解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症状[2]。作为助产士和护士应尽量尊重孕妇的意愿,并保证最小的干预。
2.3 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1~2周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需要应用降糖药,而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妊娠期间主张给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病情及孕期进展而调整。用药须遵医嘱精确计算,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及使用时间,勿使孕妇发生低血糖而摔伤自己和胎儿.注意观察全身皮肤,预防感染。对小疖肿、皮肤瘙痒者,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保持被服宽松舒适,避免搔抓。根据血糖试验,按医嘱调节胰岛素用量。
2.4 预防感染
因血糖高使血渗透压增高而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对感染的抵抗力。另外,由于血糖、尿糖浓度升高,有利于某些细菌生长。因而妊娠期须加强对孕妇的卫生宜传,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
2.5 孕期护理
做好早、中、晚孕期保健知识宣教。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备案。住院经治疗血糖控制好后,可出院门诊定期检查,每隔2~3周测血糖1次,孕8~28周可行B超检查。本组中1例38岁孕妇孕20周时到福州妇幼保健院行羊水检查,发现胎儿畸形,结束分娩。孕妇于孕32周起每2周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胎盘发育情况。孕36周住院监护,尽量维持妊娠至胎儿成熟。若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良好,妊娠期且无并发症,胎儿宫内情况正常,应等待近预产期终止妊娠。在产褥期,孕妇血糖代谢逐渐恢复正常,但仍需严密观察,产后3~5d复查血糖,新生儿出生后0.5h除早吸吮、按需哺乳外,还每隔2h定期给予口服葡萄糖水,避免发生低血糖。
3 小结
总之,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要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孕妇只要坚持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血糖就能很快控制在正常水平。同时向其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帮助她们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害怕等不健康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注射胰岛素的孕妇,要向其讲解胰岛素的治疗效果,说明使用胰岛素不是因为病情重,而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使孕妇愉快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在发达国家早有糖尿病教育护士及糖尿病教育协会,糖尿病的教育及工作通常是由护士完成[3]。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9-182.
[2]马玉茹.63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2):103-104.
孕期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为初产妇, 因对健康宣教的理解能力存在差距, 所以排除小学文化程度的孕产妇, 为观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选择无既往病史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40例孕产妇中, 年龄21~32岁, 平均25.8岁;中学文化22例 (55.0%) , 大专及以上文化18例 (45.0%) ;其中剖宫产13例 (32.5%) , 阴道分娩27例 (67.5%) 。观察组40例孕产妇中, 年龄20~35岁, 平均26.5岁;中学文化20例 (50.0%) , 大专及以上文化20例 (50.0%) ;其中剖宫产12例 (30.0%) , 阴道分娩28例 (70.0%) 。两组孕产妇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分娩过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根据孕产妇的文化水平与对孕产期的了解程度, 给予相应、系统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加强孕妇孕期保健、产妇对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了解,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为: (1)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2) 注意产妇的个人清洁卫生, 每天消毒会阴部不少于2次;勤换内衣裤及卫生垫; (3) 营养调护:应进食易消化和富含营养而不油腻的食物为主, 食物宜多样化, 荤素搭配, 多喝汤水, 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4) 产后保健:定时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 及时做好产后饮食护理及产后保健知识, 促进产妇的康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实行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 (5) 技术指导: (1) 指导母乳喂养正确的含接姿势及挤奶的方法。 (2) 讲解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3) 教授新生儿沐浴及抚触技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整体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护理:针对孕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指导, 解除焦虑情绪,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怀孕、分娩的角色转换; (2) 健康教育:本院每周于孕妇学校进行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孕前保健、分娩配合、产后及新生儿护理、产后康复等课程, 每月循环授课。要求观察组参加每个课程不少于1次。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时期: (1) 孕期教育: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 讲解各种孕产期的营养需求和保健工作, 宣传育婴及胎教、自数胎动等保健知识, 对孕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4]; (2) 产前教育:讲解临产征兆及应对措施, 取得孕妇的配合; (3) 产时教育:分娩时提供家庭化产房, 尽可能地满足产妇的需求, 多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紧张心理, 进行合理的鼓励, 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促使分娩顺利进行[4]。 (3) 技术指导: (1) 指导母乳喂养正确的含接姿势及挤奶的方法。 (2) 讲解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3) 教授新生儿沐浴、抚触、水疗等技术。 (4) 进行产后保健操的授课。
1.3 观察指标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记录两组产妇住院周期、SAS (Zung焦虑自评量表) 评分和SDS (抑郁自评量表) 评分、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的发生率;评价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和自身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4], 以满意度调查90分以上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 (2/40) , 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 (6/40)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住院周期、SAS和SD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SAS和SDS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人文文化的提高及提倡优生优育, 而内、外环境却存在未知的不良因素, 孕妇 (尤其是初产妇) 缺乏孕期相关知识, 常常有彷徨、忧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及孕妇的健康[5,6]。通过对孕妇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 讲解各种孕产期的营养需求和保健工作, 宣传育婴及胎教、自数胎动等保健知识, 初步讲解产后护理及分娩配合, 针对孕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指导,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怀孕、分娩的角色转换, 使孕妇轻松、愉快、健康地度过整个孕期[6,7]。住院分娩前对观察组40例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测试, 其中有33例掌握孕期保健, 规范产检, 愉快度过整个孕期, 占82.5%, 其中7例因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有限而未能较大幅度掌握孕期保健知识, 占17.5%。而入院时对对照组40例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测试, 其中24例掌握大部分保健知识, 按规范进行产检, 占60.0%, 余16例未规范产检, 对自身存在何种风险不了解, 占40.0%。由于定时参加孕期授课, 观察组孕妇了解孕期的保健, 仅2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且经饮食调护和严密监测, 病情稳定。对照组孕妇因孕期保健知识缺乏, 未进行合理膳食及情绪管理, 有6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本次试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如扩大观察范围应有临床意义。分娩时实行人性化管理, 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大大增加了顺产率。分娩后做好产后护理, 以促进子宫复旧, 降低产后出血率, 做好产后饮食调护及产后保健知识的宣教, 防范产褥感染[8,9,10,11,12]。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教授新生儿的护理要点及技术, 使产妇掌握育婴及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有利于增进母婴健康, 缩短住院周期[13,14,15]。观察组孕产期合并症发生率低, 产后恢复良好, 发生1例新生儿黄疸, 平均住院周期为4~5 d, 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 37例产妇对护理工作表示肯定, 满意度为92.5%。对照组因未能接受系统的孕期健康宣教加上育婴知识不足, 出现产后出血1例, 产后发热1例 (因乳胀引起) , 新生儿黄疸3例, 对照组平均住院周期为4~7 d, 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 产妇对住院周期延长、发生合并症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 满意度为72.5%。
孕期护理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为专科医院, 来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孕妇均是外院转入的。故凡是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孕妇均为妊娠合并梅毒病人, 大多数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血清反应阳性, 为隐性梅毒。年龄20岁~38岁, 职业、学历各个层次都有, 多数为远郊区县的及外省市在京务工人员, 有一部分病人是从外省市转入的。
2 孕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
大多数病人缺乏对该病的正确认识, 首先应告知病人该病的危害性, 该病对胎儿和孕妇同时都有危害性。患早期梅毒而未经治疗的母亲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性最大, 虽然随着各类梅毒时间的延长, 传染的可能性减少, 但是母亲感染梅毒至少在5年内可以传染给胎儿。使新生儿感染梅毒称为先天梅毒, 又称胎传梅毒, 是从母体经过胎盘血行感染胎儿的梅毒。在征得病人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①妊娠期合并性病可造成胎死宫内、胎儿发育异常、流产早产等情况。②进行规范治疗后, 也不排除母婴传播的可能。③治疗中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及无法预测的反应。④在治疗过程中同样可能发生早产、流产、胎死宫内等情况。⑤告知治疗的流程、注意事项、随访费用负担。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选择宣教方式, 进行本病有关的知识宣教。让每例病人了解梅毒相关的基本知识, 包括传播途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让每例到我院门诊治疗的病人没有被歧视的感觉, 感觉到被尊重, 使其明白感染梅毒后经过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也可避免母婴传播, 但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积极配合医生。对于因丈夫外遇而感染梅毒的孕妇更应加强疏导, 并且让孕妇的丈夫尽快认识到是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妻子和下一代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和伤害, 应督促其尽快与妻子共同治疗。对于孕妇本身为梅毒病人而其丈夫并无此病的, 除疏导病人外还应与其丈夫积极沟通, 动员家属在此特殊的时期更应给予比健康孕妇更多的心理支持, 尤其是丈夫要多安慰和鼓励病人, 给予关心和照顾, 让病人处于家庭的温情之中, 使心情变得愉快[3], 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
2.2 治疗措施及护理
告知病人阻断治疗需要进行2次, 第1次在孕12周时, 第2次在孕28周时。青霉素皮试阴性者给予苄星青霉素240×104 U分臀深部肌肉注射, 每周1次, 连续4周。在阻断期间每个月复查梅毒滴度 (RPR) 。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头孢曲松钠2.0 g静脉输注, 连续10 d~14 d。病人在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期间, 可于注射后的第2天开始热敷注射局部, 以促进药物吸收。因为临床有很多病人注射后局部出现硬结、红肿, 热敷后可缓解, 并嘱病人切勿空腹注射, 以防疼痛性休克、低血糖等情况的发生。
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得知自己患有梅毒后存在害羞、焦虑的心理, 觉得自己没脸见人, 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有的病人家庭甚至出现感情危机。病人由于羞于启齿, 向家人隐瞒病情, 一定要告知病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害羞、害怕治疗带来的痛苦, 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保护病人的隐私, 不要歧视病人、指责病人。主动与病人沟通, 充分了解病人的真实想法、顾虑, 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 使病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情[2]。用诚恳的语言、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例来就诊的病人,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尽量为病人举一些阻断成功的例子, 让病人明白孕期“驱梅”治疗的重要性。病人在怀孕期间配合医生、护士做好阻断治疗, 可大大提高梅毒阻断的成功率。
3 小结
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呈上升趋势, 产前的筛查工作尤为重要[4], 产科门诊的筛查工作就更为重要。尤其对于有多次流产史、有吸毒史、配偶有多个性伴史的孕妇应加强筛查工作。通常产前检查时只注意观察产科情况而忽视了内科、皮肤科及妇科病等与梅毒有关的内容而造成漏诊或误诊[5]。近年来研究, 在9周~10周流产的胎儿体内已查到了螺旋体, 但一般来说母亲在16周以前经过充分抗梅毒治疗, 可以预防新生儿出现临床症状。所以, 产前梅毒的诊治对消除先天梅毒十分有效[6], 可以改变妊娠结局。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影响家庭和谐。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知晓梅毒的传播途径、预后以及预防方法, 可以减少和防止先天梅毒, 更好地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梅毒,妊娠,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玲.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临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4) :64-65.
[2]郭晓玲, 菅彤彤, 薛晓玲.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4) :90-92.
[3]金圣毅, 洪水玲.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6, 5 (5) :346-347.
[4]王薇.梅毒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整体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32-34.
[5]陈桂婵, 郭文平.妊娠合并梅毒7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1) :31-33.
孕期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 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 700人为研究对象, 年龄20~39岁, 平均 (27.61±3.50) 岁;妊娠28~41周, 平均 (36.14±0.65) 周。孕次:第1胎1 420人, 第2胎260人, 第3胎20人。此次妊娠均为单胎正常妊娠, 除外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双胎、臀位、剖宫产史、引产、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的产妇。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6人, 高中及中专620人, 初中530人, 小学260人, 文盲94人。
1.2 方法
孕时测量身高体重。根据公式: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2) , 计算孕妇分娩前BMI、孕13周BMI, 得出△BMI=BMI (分娩前) -BMI (孕13周) ;同时行血压、空腹血糖及全身检查, 排除严重并发症者。按随机数字法将1 700名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850人,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及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和定期产检, 而干预组则在健康教育和定期产检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3 护理干预
⑴每月底组织孕妇及家属参加孕期营养知识讲座和培训, 推荐妊娠各期每日热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讲授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对母儿的影响及危害;发放体重检测卡和膳食登记卡, 每周定秤、定时在家中监测孕妇体重, 定期至产科门诊检测体重, 并告之BMI的计算公式及孕期体重增加的最佳范围。⑵根据孕妇每周体重增加的情况, 个体化地指导并调整孕妇饮食及日常活动, 定期测量宫高和腹围, 并告之胎儿体重的计算公式 (胎儿体重=宫高腹围±200) 。有针对性地制订营养膳食方案和行为干预建议, 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营养状态。⑶鼓励孕妇孕中晚期选择散步、孕妇操和健身球等运动形式, 适量运动产生的能量消耗可调节孕期体重, 使孕妇保持心境平和, 消除紧张情绪, 对怀孕与分娩有正确的认知,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孕期检查。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睡眠充足。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记录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因产程异常或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宫内窘迫、高危新生儿 (出生1~5 min Apgar评分7分或其他原因住院的新生儿) 、巨大儿和死胎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前BMI变化及增加体重的比较
由表1可知, 干预组△BMI≥6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平均增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处于最佳体重增加范围内。
2.2 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由表2可知, 干预组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和死胎的发生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仍以对照组为高。
3 讨论
肥胖给孕妇和围产儿造成一定影响, 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 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这与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导致孕妇及其胎儿内分泌代谢失调有关[4]。此外, 由于孕妇肥胖使腹直肌收缩力下降、盆底组织过厚和产道脂肪堆积而影响先露下降, 使剖宫产率、难产率增加[5]。剖宫产术虽然是解决难产、缩短产程的最佳方式, 但作为一种有创、非自然的手术方式, 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都远高于自然分娩, 而新生儿体重过重会使其将来成人后肥胖的几率增高, 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多[6,7]。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BMI≥6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平均增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处于最佳体重增加范围内。干预组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管理, 对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实施孕期体重护理干预可避免孕期BMI增加过多, 有效降低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侯凌云, 王卓, 张洁.剖宫产1436例手术指征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1) :5183.
[2]李延茹.剖宫产率升高原因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0) :936-937.
[3]谢利萍, 孙建英.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9) :34-35.
[4]张敏.孕妇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8) :1068-1069.
[5]陆琼, 林克萍.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6 (2) :68-69.
[6]薛敏, 张协丰, 姜东林, 等.肥胖儿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和胰岛素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微循环, 2009, 13 (5) :397-404.
浅谈孕期健康教育和孕期营养 第11篇
【关键字】健康教育;期体位;孕期营养
【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16-02
1 孕期健康教育的实施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减轻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促进妊娠和分娩的过程更加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1.1 健康教育的方法
1.1.1收集资料以确定孕妇的需求 根据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胎次、产前检查情况、对妊娠和分娩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前准备及产后护理等作为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1.2.2 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以门诊孕妇学校为主导,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设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画等,对孕妇进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将教育对象分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分组管理,将教育内容按妊娠、分娩、产后3个不同阶段给予相应指导[1]。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介绍基本知识,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如孕期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戒烟戒酒。起居平稳、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保证睡眠。介绍孕期检查时间、胎动时间、预产期计算、自测胎动等,如有腹痛、阴道出血、流液、胎动减少或频繁要及时就诊。
1.2.2 孕期体位及活动指导 妊娠早期、中期卧位姿势不限制,以习惯舒适为准。妊娠晚期多以左侧卧位为主,左右侧卧相结合,以孕妇舒适为主,不能长期采取单一的左侧卧位,以减少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窒息等情况。指导孕妇不要长时站立、久坐、下蹲和仰卧位,预防胎膜早破和仰卧位低血压,危及母婴安全孕期[2]。
1.2.3 临产前健康教育 入院后由助产师对孕妇进行分娩知识教育,详细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宫缩阵痛的性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分娩过程中的各项动作及方法。如分娩时的呼吸配合,减轻宫缩痛的方法,怎样正确使用腹压等,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解释心理因素对分娩可能产生的影响,讲解自然分娩的优点及剖宫产的弊端,使孕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1.2.4 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个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规定为6周。分娩后孕妇体力消耗大,很疲劳,应让产妇充分休息,24 h内加强巡视,预防产后出血和婴儿窒息。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及补充水分。帮助婴儿早开奶,分娩24 h后[3],可进行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承担养育婴儿的重任。
2 孕期营养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为了适应妊娠子宫、乳房增大和胎盆、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期所需的营养必定高于非孕期,若孕妇出现营养平衡失调,会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影响其成年以后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亦可导致妊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发生[4]。加强围生期宣传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给以合理的膳食指导和建议是围生期保健中—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1影响胎儿出生体重
孕妇的营养状况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孕妇营养低下、一般、良好、甚佳时,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 693 g,3 232 g,3 515 g、3 685 g,说明孕妇营养不良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妊娠剧吐、偏食、妊娠中晚期热量摄人<8 363 kJ/d,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是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因素,占50%一60%。孕妇体内维生素A、铁、锌、碘浓度下降与胎儿生长受限及低体重儿发生密切相关。维生素A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时,可致骨髓生长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而铁缺乏可造成低血紅蛋白性贫血,可使孕妇携带氧能力下降,导致胎儿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环境中,而使其生长发育障碍。碘和成甲状腺素具有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作用,当孕妇严重缺碘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发育迟缓[5]。这些均说明孕妇营养不良与胎儿生长受限有密切关系。
2.2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胎儿
1~2个月神经细胞开始增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分化从胎儿第5个月开始,6个月胎龄至生后6—10个月间是神经细胞的激增阶段。蛋白质是脑细胞增加、体积增大的物质基础,脑细胞核和胞浆的组成需要蛋白质,必需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髓鞘的要素。碳水化合物可提供代谢能量、促进生长发育、协助脂肪氧化及蛋白质代谢,因此是脑细胞代谢的基础。一些无机盐钙、磷、锌、铜及维生素B。叶酸等营养素不仅与脑发育有关,而且还与脑功能有关。妊娠期营养可影响胎儿脑细胞的数目和体积,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营养不良发生期是在妊娠10周至出生后1年内。脑细胞在这一时期对营养不良非常敏感,如此时出现严重蛋白质、热量供给不足,可导致胎儿脑细胞发育和髓鞘形成障碍,出生时神精和智力导常、反应迟钝。
2.3胎儿死亡率高
如锌、铁、铜、碘、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流产,早产率升高;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可致胎死宫内升高;营养素缺乏母亲并发症可使胎儿缺氧、早产发生率升高,胎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升高。
3 总结
综上所述,母体对胎儿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妊娠开始就要接受良好的、系统的专科知识培训,接受现代健康新理念,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为顺利度过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尽快恢复机体生理功能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母亲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影响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做好孕期各项保健工作,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这将对母体及胎儿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碧如,马蔚,王玉琼,等.成都地区住院产妇孕期参加产前教育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17719.
[2] 张渺,周翠玉,郑翠霞. 理卧位对产时胎方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351536.
[3] 乐杰. 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2
[4] 戴钟英. 期营养不良对子代的远期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266—467.
孕期护理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2008年剖宫产孕妇128例, 发生切口感染的48例作为观察组, 对孕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者年龄21岁~42岁, 平均年龄 (26.4±4.7) 岁。对照组80例为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患者。2组年龄、孕周、产次、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病房条件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手术后表浅切口感染, 并排除切口脂肪液化。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28例剖宫产产妇孕期情况进行调查, 并收集孕期保健管理手册及住院病历进行追踪分析。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产前检查次数及参加孕期营养指导与保健次数、体重增幅、血红蛋白水平、剖宫产指征以及参加孕妇学校次数、胎膜早破护理知识、产巨大儿等方面。比较2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产前情况比较
见表1.
2.2 2组产妇剖宫产指征及产巨大儿比较
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缺乏孕期保健知识, 体重增幅异常多、产巨大儿多;胎膜早破、妊娠合并贫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就剖宫产指征而言, 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孕期高危因素
3.1.1 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孕期有基础疾病或有感染存在, 如重度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妊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等[1]都可能造成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加上孕妇产前情绪焦虑, 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 细菌的易感性增加造成切口感染。
3.1.2 胎膜早破
胎膜破裂后羊水外溢, 阴道和宫颈处细菌可上行进入宫腔, 增加切口感染机会。胎膜早破本身即有原因为感染引起, 加之缺乏胎膜早破的护理知识, 胎膜破裂时间越长, 宫内细菌生长可能性越大, 切口感染的机会越大[1]。
3.1.3 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
从理论上讲, 社会因素不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直接原因, 但因各种社会因素的参与, 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产妇缺乏待产知识, 对自然分娩的疼痛感到恐惧, 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分娩, 更不能积极配合, 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
3.1.4 肥胖
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肥厚, 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 可使手术时间延长, 同时单位组织供血减少又易形成死腔, 脂肪组织被手术及缝线刺激易引起液化而发生感染, 故其切口感染机会明显增加[2]。据报道患者体重在90 kg以上者切口感染率为7.5%[3].另外孕期饮食过多, 且活动减少, 致使胎儿巨大, 因相对头盆不称, 增加剖宫产概率。
3.2 护理干预
3.2.1 产前检查
当确诊为早孕时, 就应该产前检查, 并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 告知孕妇产前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预约下次检查的时间和内容, 进行系统连续个体化的知识支持和指导。妊娠28周前每4周检查1次, 妊娠28周后每2周检查1次, 妊娠36周后每周检查1次[4]。重点评估高危因素, 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及早发现合并症, 如贫血、糖尿病、感染等并及时治疗, 及时纠正胎位异常。
3.2.2 营养指导
(1) 向孕妇讲解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在妊娠期间如果营养摄入过多易导致胎儿过大, 如果胎儿体重>3 500 g则为剖宫产指征。对孕妇本身而言, 营养摄入过多可致肥胖, 过少可致贫血。贫血和肥胖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贫血、营养不良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25%[5]; (2) 帮助孕妇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孕妇的饮食宜重质不重量, 尽量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饮食, 适宜摄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 饮食应符合均衡、自然的原则, 易消化、无刺激; (3) 定期测量体重, 监测体重增长情况; (4) 定期B超检查, 监测胎儿生长情况; (5) 进行血常规检查, 测定血红蛋白值。
3.2.3 活动指导
运动可促进孕妇的血液循环, 增进食欲和睡眠且可以强化肌肉为其分娩做准备, 因此孕期要保证适宜的运动。一切家务操作均可正常, 散步是孕妇最适宜的运动, 孕16周起循序渐进进行孕妇体操锻炼。传统观念认为怀孕后应当大吃大补, 居家休息, 减少活动, 这其实并不科学。所以应积极宣教, 做到加强营养, 适当活动, 控制体重, 预防肥胖。
3.2.4 坚持开设孕妇学校
孕晚期重点进行分娩期心理调试, 识别先兆临产, 宣教胎膜早破的预防及护理, 向孕妇讲解减轻分娩疼痛的技巧及无痛分娩的方法, 强化自然分娩的观念, 建立成功分娩的信心, 减少社会性因素剖宫产的发生[6]。
4 小结
针对切口感染的孕期高危因素, 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重视孕期保健指导, 重视全身情况的改善, 指导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加强营养及时纠正贫血, 控制体重, 预防肥胖, 治疗各种合并症, 增强机体免疫力。坚持开设孕妇学校, 在孕晚期重点进行分娩期心理调试及分娩技巧的指导, 强化自然分娩的观念, 建立成功分娩的信心, 减少不良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总之实行孕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 将2006-2008年我院剖宫产分娩发生切口感染的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同期未发生感染的80例作为对照组, 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孕期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中, 缺乏孕期指导与保健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论 针对高危因素实施孕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孕期高危因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凌秀兰, 姚秋萍, 林春招.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9, 30 (12) :1061-1062.
[2]王灵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护理[J].护理学报, 2008, 15 (2) :8-10.
[3]唐校谨, 邹长芬.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7) :1561.
[4]郑修霞, 顾平, 安力彬.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2-47.
[5]陈鹃.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 6 (9) :43-45.
孕期护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