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习
药用植物学实习(精选12篇)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1篇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 可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范围,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 因而, 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非常重视, 不断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方法, 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3,4,5,6,7,8,9]。中南民族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野外实习方面针对以往的问题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
2 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 采集的标本数量过多
在传统野外实习中, 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 均以辨认、采集标本为前提。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 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 而野外实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每年的7~8月份, 各个实习地点都会聚集多所大学与植物有关的实习生。如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每年的野外实习都集中在大别山天堂寨风景区或京山的太子山林场。每年走的路线基本也相同, 老师讲解和采集的标本也大致相同。此外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 既浪费又对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2.2 考核模式不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 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 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 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0,11,12]。
中南民族大学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 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 每个同学鉴定一份标本, 而且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 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 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 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在考核上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
2.3 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的训练
大学生现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 怕吃苦, 喜欢独断独行, 做事有时欠考虑和不计后果, 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 悲观失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力训练是每一位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野外实习是开展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教育的大好时机, 使用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3 对策与建议
3.1 学生分散实习, 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现有4个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即罗田大别山天堂寨实习基地, 英山大别山实习基地, 京山的太子山林场实习基地以及2013年新开辟的京山绿林镇绿林寨实习基地。每年实习的学生人数为250名左右, 分别分散在4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且该院根据需要, 聘请武汉植物园的有关专家进行讲解, 以缓解师生比例不足。学生实习的地点不一样, 采集的标本也就大部分不相同。此外, 在实习前, 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 采集为辅, 能认清的则不采, 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签别特征, 还要注明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 采集人等;“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 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老师在讲解时, 学生可用相机将植物拍摄下来, 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同时, 老师要提醒学生杜绝随意采集, 随意丢弃的现象, 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一个指标。学生采集标本时, 要分工协作, 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 有的同学负责记录, 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 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整个团队的同学都参与进来, 职责明确, 避免有学生偷懒, 脱离集体单独行动的现象。
3.2 明确考试形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的实习基地的同学, 要求在实习的最后一天进行考察。考察形式:由老师随机采集一些标本, 随机抽取20个标本给同学们辨认, 要求他们说出这些植物是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植物, 有何鉴别要点。且考试提前通知。同学们明确考察形式和内容后, 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老师讲解时不但认真听讲, 认真做记录, 认真做标本, 而且利用休息时间,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动出去辨认植物。最后实习结束时, 按预先要求进行考核, 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辨认率达到80%以上, 达到了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满意归校。
3.3 适时开展思想教育, 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 若能适时开展教育, 其效果则是众多教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如讲解一种叫瓦松的植物, 该植物长在屋顶、墙头及岩石上, 虽然身处这样贫瘠、恶劣的环境, 他们依然会捧出一抹新绿、一朵小花, 坚强地完成繁衍后代, 造福人类的使命。瓦松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 消肿, 治肝炎, 疟疾等疾病的作用。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普遍急功近利, 心浮气躁的环境下, 要耐得住寂寞, 要向瓦松这些植物学习抗逆境、困难和挫折, 勇敢地面对和生活, 不断提升自己, 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员虎将。又如在讲解五味子的生境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五味子生长在杂木树林下土地肥沃的地方, 需要高大的植物为它遮荫, 这样才能长势良好, 而人工栽培的五味子, 没有了这样的环境, 则瘦小枯干。说明植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群落关系, 否则很难正常生长发育。假期间同学们相互协作, 相互团结, 不仅辨认了很多的药用植物, 增长了知识, 而且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得到深化, 可为收获颇丰。实习的最后一天, 一般会组织同学们到实习地旅游景点去观光, 无论是大别山的天堂寨, 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 还是太子山林场的王莽洞, 景点离驻地都很远, 来回几十里的路程, 同学们都是步行, 在欣赏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 也对他们的意志力进行了一次较好的锻炼。
3.4 整理植物名录, 丰富馆藏标本
实习结束之前, 要求各小组将已压好的标本进行整理, 同科的植物放在一起, 以便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同科不同种植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加深所学科的植物特征的印象。如药学学生是首次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进行实习, 该基地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不太清楚, 通过该次实习和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的制定, 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植物物种分布情况, 为后续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标本将会永藏在药学院药用植物标本馆中, 丰富馆藏标本内容。
3.5 展示图片资料, 丰富校园文化
每年实习结束后, 同学们都会把所拍摄的植物图片进行展览, 以汇报学生实习的情况。展览的图片中:有的是植物图片, 其上注名该植物的名称及功效;有的是同学们采集和辨认标本时的照片;有的是同学们以当地美丽风景为背景的合影。总之展示的图片丰富多彩, 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 也是科普宣传的奇葩, 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同学的眼球, 迎来阵阵喝彩和赞叹, 增强了同学们专业的自豪感。
4 结语
各种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的配合使用,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培养了合作精神, 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 学会了融会贯通,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进了师生感情, 丰富了校园文化, 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摘要:结合新形势下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包括学生分散实习, 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明确考试形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思想教育, 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整理标本, 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 丰富馆藏标本;展示图片资料, 丰富校园文化, 以保证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质量。
药用植物学实习基地实习教学大纲 第2篇
药用植物学实习基地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药用植物学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Botany
学分数: 2学时数:7天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 涛 / 讲 师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代码:50502420
本大纲主笔人:李涛
面向专业:药学专业
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编写日期:2006年6月
主编:李涛
一、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类群中重要科的特征及各个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
2.培养本科生独立进行药用植物种类的分析鉴定和识别能力,熟悉实习基地5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和药用价值。
二、实习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
1、实习内容
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命名、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各级分类等级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掌握四川大学华西药用植物园中栽培的常见药用植物及药用植物标本室中植物标本、中药材标本等的特征和药用价值。
掌握常见的药用植物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其中双子叶植物纲包括: 1
毛茛科、小蘖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菊科、桔梗科等;单子叶植物纲包括:百合科、姜科、石蒜科、兰科、禾本科等。
熟悉石竹科、萝摩科、爵床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马钱科、败酱科、天南星科、百部科、鸢尾科、麻黄科。
熟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了解药用植物群落的分布和种类如高山高海拔植被状况、针叶林、阔叶林、高山草甸,了解不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与归属。
2、实习的形式和方法
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野外实习基地分组进行实地教学,结合实物对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进行讲解。
3、实习时间安排:
①.第一天在华西校区药学院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标本室实习(1-2班)
②.第二天在华西校区药学院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标本室实习(3-4班)
③.第三天在江安校区青春广场上车赴卧龙自然保护区实习。参观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熊猫生态园。
④.第四天1-2班去“贝母坪”识别高山草甸药用植物。3-4班去“英雄沟”识别药用植物。
⑤.第五天3-4班去“贝母坪”识别高山草甸药用植物。1-2班去“英雄沟”识别要用植物。
⑥.第六天1-2班去“银厂沟”识别药用植物。3-4班去“花红树沟”识别药用植物。
⑦.第七天早饭后返回成都。
三、作业与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实习报告应采用专用的实习报告本,按教师要求书写规范、整洁,绘图及标
注清晰、准确。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结果、实习讨论等基本内容。其中在实习内容项中应详细描述出学生最熟悉的5个科药用植物科的特征,每个科列举3种常见药用植物。详细描述出10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并写出其花程式。
四、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由华西药学院教学科、学生科和后勤老师共同负责组织和实施,由华西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老师负责野外实地教学。
五、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1.艾铁民主编.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科学出版社,1994.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卷及补编1-2, 科学出版社,1972-1983.六、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每位学生根据实习情况,认真完成野外实习报告,各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实习评分内容
5个常见药用植物科的特征和举例 10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原植物形态特征和花程
式 所占比例(%)30 70
撰写教师:李 涛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3篇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药用植物学作为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并且将野外实习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整个过程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20%,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种类、分别、数量)、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首先,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后,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爱护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09):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7(03):125-127.
[3]申志英.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1):47-49.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探讨 第4篇
1 教学模式从机械的问答式逐渐转变为诱导启发式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过分强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植物名称, 而学生一旦离开实习环境, 时间久了就只能记住部分印象深刻的植物名称。让学生对更多的植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掌握识别植物的技巧与方法是野外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对学生而言, 在最初野外实习时, 对所见到的药用植物几乎都不认识, 看到或采到某一药用植物时, 多不加观察和思考就急于问教师, 教师也常迅速说出答案, 有的学生甚至刚问过该植物所在的科、属、种, 转过身就忘记了。这种机械的问答式教学最易使学生产生不求甚解、一切依赖教师的思想。为此, 我们变机械的问答式教学为诱导启发式教学, 当学生看到或采到不认识的药用植物时, 先让学生观察并简要描述, 并结合理论课学到的知识, 预先估计该植物可能属于哪一科、属、种, 然后教师再说出正确答案, 并指出该植物的识别要点, 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增强了学生理解知识、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复杂, 植物种类多样, 对所要观察植物的特征给出一些提示, 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枝、叶、花、果的特征及相关器官的表皮附属物, 也可嗅气味或用手撕裂或折断植物观察是否有汁液, 甚至用口尝试等方法进行体验, 启发学生将体验到的结果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由学生自己确定观察植物的科、属、种。如观察唇形科植物时, 提示学生先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从而发现茎四棱、唇形花冠、二强雄蕊等, 有了这些特征, 学生就能确定是唇形科植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应该只是药用植物表面现象的简单观察, 指导教师要鼓励、引导或启发学生去发现表象中潜在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 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野外实习考核评估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客观化[1]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 目的和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和掌握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法;学习物种鉴定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 熟悉各大类群重点科属特征及经济价值;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野外实习, 激发学生的热情,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意识。同时, 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和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强调学生认识植物的数量, 致使实习过程成为学生认识植物的竞赛。在每年的实习考核过程中, 都有一部分学生能流水般地说出不同植物的名称, 但如果问一下该植物所在科属的特征, 却往往答不上来。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为应付考试, 在实习过程中仅靠突击记住了部分植物的名称, 并没有真正掌握植物的分类特征, 也没有对同科属的其他类群进行比较归纳。
因此, 实习结束后, 各带教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形成新的考核方式, 主要包括: (1) 辨认植物标本; (2) 现场随机采集不同科、属植物; (3) 描述教师随机抽取植物的具体形态, 教师当场填写综合考评表作为野外实习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考评结束后, 让学生匿名填写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 及时收集汇总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对照实习计划写出整个野外实习教学总结报告, 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3 端正学生态度,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野外实习地点大多选择在风景区或自然保护区的周边, 指导教师会带领学生参观和游览, 但若组织不好, 通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 以为野外实习就是游山玩水, 或误以为野外实习就是去旅游。因此, 必须给学生强调野外实习是一次教学活动而不是去观光, 学生必须吃苦耐劳,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培养对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同时, 艰苦的野外生活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和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选定路线和寻找标本等, 做到不多采、不滥采、不破坏植物和环境, 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随着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还需要与时俱进。目前, 我院的野外实习教学正在不断优化改进,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太完善和合理, 但是只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 就一定能实现野外实习目标。
摘要:野外实习教学是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发展的需要, 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为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药用植物学知识提供参考, 为高校中药学科野外实习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习题 第5篇
一、名词解释: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胞间连丝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造粉体液泡染色体后含物
淀粉粒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 糊粉粒糊粉层钟乳体菊糖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二、问答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区别?
2、典型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细胞器?
3、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后含物?如何鉴别?
4、细胞壁有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
5、植物细胞壁有哪些主要特化形式?如何鉴别?
6、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各有何功能?
7、蔬菜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不同部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8、秋季植物落叶时,叶片变成红或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9、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名词解释:
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薄壁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保护组织表皮气孔器副卫细胞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木栓细胞周皮皮孔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木纤维韧皮纤维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筛板筛域筛胞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道
分泌囊乳汁管木质部韧皮部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分隔纤维晶鞘纤维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组织培养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分生组织?有何特点?
2、根据性质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类?
3、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有哪几种?
4、薄壁组织有何特点?分为几类?
5、根据细胞壁加厚方式,厚角组织有几类?
6、根据导管壁增厚情况,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7、筛管与筛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8、分泌结构有哪几类?
9、植物维管束有哪些类型?
10、植物组织有哪几类?各自结构、功能、分布有何特点?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一、名词解释:
定根不定根根系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外始式凯氏带通道细胞节叶痕芽鳞痕芽平周分裂维管束鞘叶迹枝迹枝隙维管射线心材边材早材年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单子房多室复子房完全花心皮双受精雄配子体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真果世代交替荚果角果梨果柑果双悬果蓇葖果蒴果瘦果储藏根 内始式 节间垂周分裂叶隙髓射线晚材泡状细胞 不完全花 雌配子体 假果瓠果颖果聚合果
聚花果干果肉果裂果不裂果
二、问答题:
1、根的变态有哪些类型?试举例?
2、试述根尖的分区及特点?
2、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是如何形成的?
3、依性质,芽可分为几种类型?
4、试绘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5、试绘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6、如何利用射线来判断木材三切面?
7、试绘出单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构造简图并标示。
8、比较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点?
9、简述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21、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22、如何区别重被花、单被花和无被花?
23、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形态构造有哪些特点?
2、藻类植物有哪几种繁殖方式?
3、藻类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举例说明。
4、历代本草中常用的药用藻类植物有哪些?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寄生藻类和共生藻类有何区别?
6、藻类植物分为8个门,教材中为何只介绍了其中的4个门?
7、药用的海藻属于哪几门?各有何主要特征?
8、蓝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各生长在什么环
10、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何谓假年轮?
11、简述等面叶与异面叶的内部结构?
1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构造的异同点?
13、茎的变态有哪些类型?
14、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如何区别?
15、叶序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6、叶变态类型有哪些?
17、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哪些?
18、雄蕊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19、胎座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20、胚珠有哪些类型?
24、单果有哪些种类?
25、胚由哪几部分组成?
26、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境?
9、绿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各生长在什么环境?
10、红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
11、褐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
12、藻类植物中,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有哪些常见种类?各属于藻类哪一门?
1、菌类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异同点?分为哪几门?
2、常用生产抗生素的放线菌有哪些?
3、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哪几类?各起何作用?
4、如何根据有性孢子区分真菌门的五个亚门植物?
5、子囊菌亚门的子囊果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6、中药冬虫夏草来源于什么生物?产于何地?
14、半知菌亚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1、地衣植物体为什么说是复合有机体?
2、根据形态和构造,地衣各分成哪几类?
3、地衣有性生殖产生何种孢子?各称何种地衣?
4、地衣植物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共分为哪几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1、苔藓植物与低等植物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苔藓植物生活史有何特点?
3、苔纲和藓纲如何区别?
4、苔藓植物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1、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
2、蕨类植物的维管柱类型有哪些?观察维管柱类型对中药鉴定有何意义?
3、蕨类植物的叶从来源上分为哪两种类型?如何区别?
4、蕨类植物的叶从作用、功能上分为哪些类型?
5、蕨类植物孢子叶集生的状态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6、蕨类的孢子囊群有哪些类型?
7、与冬虫夏草同属药用真菌有哪些种?
8、子囊菌亚门常用药用植物有哪些?
9、试述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
10、担子菌亚门分为几个纲?各有哪些主要药用植物?
11、多孔菌科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12、试述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
13、食药兼用的担子菌亚门植物有哪些?
纲?
5、地衣植物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从形态上分属何种类型地衣?它们生长于何种环境?
7、蕨类植物含有哪些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分布在哪些类群植物中?
8、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9、如何区分蕨类植物的5个亚门?
10、石松亚门含有几个科?各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11、楔叶亚门有哪些主要特点?常用药用植物有哪些?
12、真蕨亚门有何特点?哪些科含有常用中药?
13、中药贯众来源于何科、何种植物?尚有哪些易混类群?
14、中药石韦来源于何科?含有哪些种类?
15、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有哪些?举例说明。
1、试述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2、试述裸子植物的化学特征。
3、如何区分裸子植物的5个纲植物?
4、苏铁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5、银杏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6、松柏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
1、比较毛茛科和木兰科的异同点。
2、简述毛茛科植物的共同点,铁线莲属和乌头属的主要异同点?
3、木兰科植物有那些共同点?那些是典型的原始科的特征?
8、木兰科植物有那些共同点?那些是典型的原始科的特征?
9、列表说明所观察到豆科、罂粟科、蔷薇科植物所在的分类地位和药用部位。
10、简述豆科、罂粟科、蔷薇科的特征。
11、说明蔷薇科各亚科的区别?
12、说明豆科各亚科的区别?
13、简述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的特征。
14、简述五加科和伞形科的异同点?
15、说明什么是杯状聚伞花序?
16、说明什么是双悬果、柑果?
7、松科与柏科的区别有哪些?
8、红豆杉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9、买麻藤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10、裸子植物门共有多少科?常用的药用植物属于哪些科?
4、比较毛茛科和芍药科的异同点,将芍药属从毛茛科分离出来有何理由?
5、简述芍药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蓼科的特征。
6、说明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的区别?
7、说明角果,蒴果和蓇葖果的区别?
17、简述玄参科和唇形科的异同点?
18、说明什么是二唇形、假唇形、单唇形?
19、简述茄科、菊科、桔梗科、茜草科的特征。20、简述菊科头状花序的结构和小花的类型?
21、说明什么是聚药雄蕊、边花(舌状花)、管状花?
22、简述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兰科的特征。
23、简述姜科和兰科区别?
24、说明菊科各亚科的分类依据?
25、说明什么是合蕊柱、合蕊冠?
观赏、药用、绿化植物等 第6篇
一、形态特征
小叶万年青株高约30厘米,茎基部匍匐,上部斜生,分枝力特强,节间长5厘米左右,节上易生根,茎椭圆形,叶长5~10厘米,叶宽2厘米左右,边缘全缘先端略尖,基部鞘状,鞘的顶部和基部均有疏毛,叶面叶背均绿色。花粉红白色、细小,合生于一圆柱状的管上,长2厘米,花微香。
二、生长习性
小叶万年青喜阴湿的环境。耐热又耐旱,生长适温为15~30℃,低于15℃生长较缓慢。在肥沃的沙壤土、碎渣土、垃圾土上生长最好,其余土壤也能生长。南方于春、秋、冬季,北方于春末夏初栽培,气温低于5℃可于大棚内或室内栽培。
三、栽培要点
小叶万年青属多用途植物,可作公路、铁路、城市公园、花台的林下绿化栽培,还可作阳台或室内外盆景栽培。盆栽土选择肥沃的沙壤土或未污染的垃圾土、腐叶土为好,每盆一次栽2~3株。如大面积栽培,在较潮湿的地方作草坪或作防风固沙的绿化植物栽培,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栽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0天左右就能成活,在生长期间一般每月施一次腐熟的液肥,以满足植物所需营养。第二、三年后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整形,还可分株另行移栽。生长期一般无病虫危害。如药用,全年可采,全草入药,鲜用或晒干均可。(四川 魏开伦)
食疗型黑小麦“聊麦黑17”
“聊麦黑17”是由山东省聊城市农科院选育的黑小麦品种,经多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2004年通过专家实产验收鉴定。
一、特征特性
聊麦黑17为半冬性,幼苗匍匐,叶色深绿,田间生长比较繁茂,抗寒性较好,单株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8厘米,茎秆粗壮,茎壁厚,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结构较合理,穗方形、长芒、白壳,籽粒黑紫色、硬质。667平方米(1亩)穗数42万左右,穗粒数35~37粒,千粒重42克以上。对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2级),白粉病轻度感染(3级),具有独特的抗蚜性能,后期叶片感染叶枯病,熟相好。
二、栽培技术要点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7篇
1 准备
(1) 选择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种类多且分布相对集中的野外作为实习基地。例如, 我校选择广东省湛江南药试验场作为野外实习基地。南药试验场占地约1 000亩, 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南药, 其主要任务是引进南药品种, 总结并推广南药栽培技术。目前试种成功的有印尼檀香、越南肉桂、泰国大风子、印度马钱子、胖大海、儿茶、白豆蔻、藤黄等20多个品种, 其植物标本园内有200多种常见药用植物。
(2) 教师在野外实习前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调研, 熟悉实习基地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了解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期、分类和药效等, 在此基础上制订实习计划, 包括实习时间、讲课次数、教学目的、观察和实习内容、认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
(3) 组织学生借阅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手册和常用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全国中药志手册等, 并上网查阅有关药用植物的资料、图片等。另外, 编写供学生野外实习用的实验报告。
(4) 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保护植物资源和爱护大自然教育。另外, 准备学生认药实习必需的工具, 如标本夹、吸水纸、枝剪、塑料袋、标签纸、笔记本、药箱等。
2 教学
2.1 要求
(1) 每名学生至少要识别200~300种药用植物及其所属科; (2) 了解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3) 了解常见药用植物的功效; (4) 每小组学生自制一套药用植物蜡叶标本。
2.2 方法
第1天请南药试验场场长及有关专业人士介绍南药试验场的药用植物分布情况以及南药引种栽培情况等, 然后带学生参观植物标本园。第2天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 沿事先制订的路线实习。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采集和记录原药用植物。例如, 在采集豆科植物葫芦茶时, 先让学生观察其花, 判别其花冠形状特征 (蝶形花冠) , 再描述其叶形及排列方式等, 然后判断它属于哪一种药用植物。辅导学生学会使用被子植物分类检索表。在集中指导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后, 组织学生在指定范围内独立观察、反复辨认, 以加深记忆, 巩固知识。另外, 指导学生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药用植物压制成蜡叶标本。
2.3 考试
考试内容: (1) 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识别出100种药用植物 (学生自采50种, 教师另采50种) , 并指出药用植物名称及其所属科; (2) 学生能描述教师所选重点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 (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
考试形式:笔试或口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
3 体会
通过野外实习, 让学生认识本地区常见药用植物, 熟悉主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 了解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功效, 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中草药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野外实习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直观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毅力, 培养其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蒉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8篇
1 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实习小组划分过大, 学生不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 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
(2) 目标不明确, 仅以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为主要学习目的。
(3) 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遇到辨认不出的植物会直接询问, 教师也会直接告之, 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难以锻炼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形成瞬时记忆, 容易遗忘。
(4) 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 观察植物走马观花;考核方式单一, 易使学生机械记忆, 不能灵活运用各科鉴别要点, 教学效果不佳。
(5) 野外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学校一般安排学生在学期末即7月初实习, 而此时并不是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最佳观察鉴定时间。加之时间短, 学生不易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的记忆。
2 对策
2.1 细化实习小组, 规范标本采集, 进行标本评展
教师应细化实习小组, 使更多的学生有实践机会。在采集标本时, 要特别强调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 而且将标本的制作能力纳入实习考核中。要求学生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 注重对植物采集时间、生长环境、产地、花、果的形态特征等做详细记录, 这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药用植物的辨认需要有直接的感性经验, 需要学生经常对同种植物不同生长期进行观察比较。例如7月中旬, 土大黄在低海拔地区已经进入果期, 在高海拔地区还是花期。实习结束后, 学校应组织标本展评话动,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将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教师在实习期间也可以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标本, 以充实馆藏标本。
2.2 检索表的查阅和编制
鉴定植物是药用植物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的鉴定能力是我们一直努力探讨的问题。单纯认药不应是主要的学习目标, 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的提高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工具书, 教师通过对检索表的专题讲解, 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它查出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 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 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药用原植物编写检索表, 这有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 提高综合分析及辨别能力, 掌握植物亲缘关系及分类理论, 对寻找和开发药用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3 注重生态环境考察
药用植物的生长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 反之植物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因此, 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十分必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的类型, 掌握各种群落类型和生态类型的特点, 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 了解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的影响, 掌握药用植物的分布生境, 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
2.4 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强化室内实习环节
教师应把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 并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分布情况, 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 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先查阅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等资料。调查完毕后, 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实习资料整理, 编制分种检索表, 查阅文献, 写出药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4]。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资源调查, 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材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 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药材特征, 了解其功用。通过采用普遍认识药用植物与专题调查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等实践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以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寻知求学的学习方式。
2.5 建立全面有效的考核制度
随着实习内容的不断改革以及学科的迅速发展, 考核方式也应作相应调整。传统的考核只注重植物辨认, 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 我们将考核形式及内容作了相应调整。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勤奋程度、药用植物的辨认及形态的描述、检索表的查阅、检索表的编制、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实习报告的撰写6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应作为首要的评定标准;另外在确定植物名称的同时, 要求学生能够将其归类到科, 阐述该植物的主要鉴别点, 并能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和思路出发, 写一份实习报告, 避免抄袭。采用以上措施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情况, 促进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培养了钻研精神, 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
2.6 调整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应确定在6月底和9月初, 分2次进行。这2个时段分别是多数药用植物的花期和果期, 其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可随时进行标本的采集、花果的观察和解剖, 描述花程式等。实习总时间应随着实习内容的变化而调整, 可延长10~14天,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系统掌握实习内容, 进行细致的整理工作[5]。
2.7 制作药用植物电子标本
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药用植物进行数码摄像记录, 并独自制作一份药用植物学的学生版电子标本, 通过资料查询, 确定植物的基源, 并附上详细的形态特征、入药部位、功效等的描述, 使学生能将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再现, 加深印象。同时还可将制作好的电子标本传至学校的资源网页, 形成较具特色的药用植物网上资源库, 便于以后的复习和交流。该方法活跃了学生思维, 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能准确理解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进行研究性、创新性、合作性实践活动, 提高了查阅科技文献能力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为将来更好地认知、利用药用植物, 进行药用植物种类的鉴别、新药筛选、中药资源普查等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秦琴, 李羿, 游元元.浅议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4) :113~114.
[2]尹海波, 王冰, 许亮.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4 (10) :~177.
[3]李羿, 万德光, 钟世红, 等.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 (2) :93~95.
[4]郭庆梅, 金一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综合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1) :207~208.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9篇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实习地点过于集中: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交通费、景点门票和食宿费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按照政府规定,实习费用是学校额外的支出,导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费用较为紧张。为了节省经费,我们实习地点由原来的周边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天山山区变为距离较近、门票价格低廉的乌鲁木齐市植物园。
1.2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不当:目前,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带领学生,沿着设计好的路线采集,制作植物标本,鉴定。整个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遇到的问题学生不进行思考直接请教老师,对采集到的植物不进行解剖直接做标本,导致实习完成后学生只对一些常见植物印象深刻,并没有真正掌握该植物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实习考核方法主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和标本进行评分,所以学生更注重压制标本、书写总结完成任务得高分而忽略了实习过程中信息的积累和巩固[3]。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也参加了野外实习,但是既不认识常见药用植物又没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面对各类药用植物不知道如何着手。除此之外,每次实习完成后都有大量植物标本堆积,其中大部分标本不能收藏于标本馆展览出来供学生参观学习,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植物资源:
针对野外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本部、鲤鱼山校区、学校附近的儿童公园的植物资源。对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考察,掌握资源分布情况,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生长特点来安排安排1~2次为期一天的集中实习和3~4次小型实习。如4月校园梨、苹果、樱桃等蔷薇科植物花期,乌鲁木齐市植物园5月上旬牡丹,5月下旬芍药盛花期(两种植物均来源于毛茛科)。换言之,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认识、鉴别茄科(矮牵牛)、蔷薇科(月季)、豆科(三叶草)、毛茛科(芍药)、锦葵科(蜀葵)、石竹科(石竹)等观赏植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趣味性,增强记忆,达到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2.2 保护植物资源,避免破坏、浪费:
标本制作方面,首先,野外实习前,在实验室指导老师对标本的采集、记录和压制过程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学生基本掌握方法后,才安排野外实习。反复强调采集时同一植物多观察、多比较,选取一份特征明显一株植物进行采挖,并且挖出来的泥土尽快填回坑中,尽可能减少破坏,提高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其次,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多画图,多做数字标本,少做重复的植物标本。手机、相机拍下来的数字标本既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通过本校网络课程平台共享,从而在不破坏、不浪费植物资源基础上掌握科特征认识更多植物。
2.3 改变教学方式: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认药。学生掌握了植物检索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离开老师也能独立鉴别不认识的植物。因此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习热情,原来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学生主动求知学习[4]。
首先,学生参与实习前的实习计划的制定,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掌握实习地的植物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等资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采集标本的整理、标本制作、鉴定标本等环节。即处理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适当的干燥后制作适于收藏的植物标本、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和植物志等资料和工具对所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5]。
另外,安排《暑期自主野外实习》-学生利用暑假,分小组在家乡进行甘草、麻黄、红花、枸杞、鼠尾草、薰衣草、肉苁蓉、锁阳、苦豆子等新疆特色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引导学生对地产药用植物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去学习认识这些药用植物特征。
2.4 优化考核方式:实习结束后,对整个野外实习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的掌握、观察描述能力、操作技能(制作植物标本)、实习总结(包括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以及PPT汇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应该作为首要的评定指标。另外,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6],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实习总结要求学生详细描述自己采集的植物的形态特征、检索过程、鉴定结果,讨论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指出不足并且提出改进意见。如果总结报告增加药材的药效、资源分布情况、已开发出来的新药等内容进行适当扩充,可以额外加分。最后,在校内举办实习总结报告会和展览会,展出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数字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生活照片,等。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充分反映学生实习综合成绩,而且对本学院所有学生也是一次生动、有趣的学习和复习[7]。
综上所述,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理解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将来更好地认知、利用药用植物,进行药用植物种类的鉴别、新药筛选、中药资源普查等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以上提及的改善措施的具体实施,仍然需要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浩.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李娅琼,吴梅.《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0-22.
[3]乔俊缠,王素巍,任常胜.《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4):420-423.
[4]张丹,付利娟,何生元.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药学教育,2012,28(23):90-91.
[5]郭庆梅,金一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综合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07-208.
[6]刘红彬,沈丽霞,李炜,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50-51.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实习,带队教师
河南省地处中原, 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植物种类繁多, 经济植物丰富[1]。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 河南省共有药用资源2302种, 其中药用植物1963种, 药用动物270种, 药用矿物69种[2]。药用植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野外实习历来受到生命科学技术系领导的重视。实习过程中除实习指导教师外, 还组织生物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任课教师组成带队小组, 在实习过程中负责向学生讲授本门课程和专业的关联, 具体情况下面详细介绍。
一、实习过程
我系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课程由药学院的教师讲授, 故实习的时间和地点由生命科学技术系和药学院领导共同商定。时间一般选在学生放假后第一周, 地点一般选择八里沟景区。每次实习前都会派遣教师到预定地点进行实习考查及安排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考察的反馈意见和实习的时间安排, 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4~5个较小范围的题目。
在每次实习前一天指定1名教师讲授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及相关的分组安排。
学生一般按每10人为一组安排, 每小组安排1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实习组长。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河南植物志、小铁锹、剪枝剪、标本夹、吸水纸、标签、采集袋、常用药品等物品, 并指派专人负责。
实习的过程中, 植物的识别分类及标本的采集、制作由药学院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完成。
二、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 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带队小组除了负责学生的安全、食宿等事情外, 还要在此过程中寻找一切机会, 比如休息间隙, 根据预设题目, 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所讲授的课程引导学生分析眼前的实习与本专业的关系。以笔者为例, 笔者所讲的课程为《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围绕药用植物学进行相关学科的阐述。
(一) 与植物分类学的关系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历史瑰宝,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国家开展了中医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工作, 而这一项工作的基础就是中药, 其中药用植物占据了绝大部分。药用植物的多源性、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使科研人员必须具备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分类学研究除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法, D N A分子标记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 (A ngiosperm Phylogeny G roup, A PG) 提出的被子植物A PG分类法, 是一种全新的被子植物分类法, 其最新更新于2009年[3], 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 其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 N A序列, 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 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
(二) 与生物物质分离的关系
药用植物治疗、预防疾病的基础是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 这其中不仅含有我们所熟知的蛋白、脂类等成分, 还包括其生理生化过程的次生代谢产物, 如黄酮、生物碱、萜类等。我们要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开展抗菌、抗癌等方面研究工作, 其首要工作就是各类成分的获取, 而这项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在生物物质分离这门课程中都可以得到系统的学习, 这里包括某种药用植物采摘以后如何对其进行粉碎, 粉碎以后活性成分的萃取、分离 (离心、过滤、膜分离、层析等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纯化 (层析、结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及干燥[4]。
(三) 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关系
在获得了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信息后, 有一个问题会很快摆到我们的面前, 即含有高效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是否满足我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就会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首先我们可以运用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开展植物培育工作, 很少量的野生植株获得后, 及时进行分割, 培养愈伤组织, 在此基础上诱导试管苗, 最后对试管苗进行炼化, 以使其适应野外环境, 为下一步的野外种植打下基础。我们也可以采用直接从愈伤组织收集生物活性成分, 如利用紫草养细胞生产紫草素。其次我们在获得少量的药用植物后, 可以迅速粉碎原材料, 并破除细胞壁, 获得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培养, 然后从细胞培养液中或培养的胞内分离所需生物活性成分[5]。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具体的来说就是在野生植株中分离、纯化其内生菌, 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酵工艺的研究, 以获得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6,7]。
(四) 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通过基因工程控制某一特定次生代谢物合成的限速酶活性, 或在植物中引入新的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 可提高转基因植物目标次生代谢物含量。对于涉及多个基因表达的植物次生代谢, 同时增强多个基因的协同表达是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所必需的[8]。上述工作的展开, 离不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 如目的基因的获得、序列的测定、目的基因的扩增、目的基因导入植物D N A及表达等。
三、结论
作者所在单位生物工程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课程学习安排在第四学期, 在随后的暑期野外实习过程中,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 除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相关知识外, 其指导老师对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相应的会减少。这时, 由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带队小组就要发挥其长处, 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制定几个小型讲座, 在实习的间隙随机同学生展开交流, 提高实习目的性, 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总之, 通过野外实习, 不仅要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初步具备对药用植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 掌握药材采集的基本常识,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是其专业原材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1]丁宝章, 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张红瑞, 兰金旭, 高致明, 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4) :108-110.
[3]Angiosperm Phylogeny G roup.An update of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 roup class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 ilies of-ow ering plants:APG III[J].BotanicalJournalof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1) :105-121.
[4]严希康.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第二版) [M].北京:化学出版社, 2010.
[5]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6]郑维发.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资源、问题和策略[J].菌物学报, 2011, 30 (2) :151-157.
[7]王艳红, 吴晓民, 杨信东, 等.温郁金内生真菌E8菌株的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6) :770-774.
药用植物学实习 第11篇
【摘要】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编目广西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属药用植物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标本收集整理、查阅文献记载。结果: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有15种,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咳嗽等疾病。结论: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与丰富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种类相比,该属植物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还比较薄弱,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关键词】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R28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132-03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植物全球有15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和越南。中国是世界上蜘蛛抱蛋种类最多的国家,有97种,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香港、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长江以南各省区,以广西种类最多,有69种[1-3],其中有些种类是民间广泛使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止痛、清肺止咳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咳嗽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广西是一个拥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的自治区,各民族在运用药用植物防病治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壮药、瑶药、苗药、侗药等多种民族医药体系,而植物种类丰富的蜘蛛抱蛋属就包含了多种民族药。
根据作者调查,蜘蛛抱蛋属民族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民间应用广泛、疗效佳,但缺乏对民族药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故笔者从2008年开始多次深入广西各地实地调查,并查阅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及广西药用植物园馆藏的大量标本,结合查阅各种药物文献,整理、总结、归纳广西产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旨在为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方法
11野外资源调查和药用植物采集在当地药农和医疗工作者的协助下,笔者调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靖西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凤山县、隆林县、乐业县、金秀县和桂林市的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标本采集,根据《中国植物志》、《蜘蛛抱蛋属植物》以及相关的文献期刊等文献资料,核对标本馆的原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
12整理标本馆植物标本原始记录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标本馆、广西药用植物园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标本,记录民族药用植物的原始记录信息。
13查阅文献记载通过查阅《质问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国民族药志要》、《广西民族药简编》及《广西壮药新资源》等中国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广西地方药物文献和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广西产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当地名、分布、入药部位及功效等信息进行了汇总编目。
2结果
广西蜘蛛抱蛋属植物资源丰富,有69种,占国产蜘蛛抱蛋种数的691%,位居全国第一,有15种在民间作药用,除长梗蜘蛛抱蛋以全草入药外,其余14种以根状茎入药(见表1)。这些种类中只有几种如长瓣蜘蛛抱蛋、小花蜘蛛抱蛋、四川蜘蛛抱蛋分布相对较广,大多数种类分布区域比较狭窄,且一般生长在原生林内,极易受到人为的影响和破坏。
3讨论
31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民间分类与命名关于民族药的民族民间分类和命名,目前只有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紫堇属(Corydalis)、风毛菊属(Saussurea)等少数药用植物有报道,如谢鸿妍等[10]的研究表明,藏医对绿绒蒿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类似于双名法的命名方式,基本上以形态为主要依据。紫堇属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11],风毛菊属的研究却不符合上述规律,可以说完全无规律可循[12]。从广西民间使用的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名称来看,与绿绒蒿属、紫堇属的研究结果类似,也是以形态来命名,大部分种类的名称中都具有“蜈蚣”,不同的种类再冠以一定的限定词,如小叶过岭蜈蚣、小叶地蜈蚣等。
32大多数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比较专一通过表1中15种药用植物的功效分析,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功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症,共有10种;治疗咳嗽、肺炎、肺结核等症,有5种;此外还有治蛇咬伤的功效。从目前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蜘蛛抱蛋属植物富含甾体皂苷[13]。而药理学研究证明,甾体皂苷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反映了该属植物化学与传统应用的一致性。但目前国内外对该属药用植物重视不够,对其现代研究极少,在这些种类中开发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止咳化痰类等新药具有广阔的空间。
33“一名多药,异种同用”现象比较普遍一名多药现象往往发生在植物形态或生长环境极为相似的种之间,由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他们在辨认植物往往依靠形态特征或生境特征,因此对植物形态或生长环境相似的种混淆不清,如有5种蜘蛛抱蛋属植物都叫地蜈蚣,有3种在壮药中都叫蛟孵结(壮语)。因此,加强民族药物的系统整理,正本清源,充分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目前广西民族医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34急需资源保护蜘蛛抱蛋属植物是林下阴生草本植物,其自然生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一般仅生长在保存较好的原生林内,天然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2]。然而,蜘蛛抱蛋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一些地方甚至还在延续着千年不变的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以及过度放牧,对蜘蛛抱蛋造成毁灭性打击,使其种群数量随着天然林的迅速破坏而急剧减少,加上绝大多数蜘蛛抱蛋属植物分布范围都极狭窄,其生存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它们就有可能被彻底灭绝;另一方面,由于蜘蛛抱蛋植物良好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在一些地方也被人们进行掠夺式的采挖。更有甚者,一些外形酷似兰花但观赏价值不甚高的种类如小花蜘蛛抱蛋、糙果蜘蛛抱蛋和海南蜘蛛抱蛋等,却被误作兰花被大量采挖继而被抛弃。
因此,应加大力度对蜘蛛抱蛋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除在一些有条件的主产区就地保护外,对于不具备必要条件的地区,应尽快建立种质基因库进行迁地保护,加强生物、生态学特性,特别是其繁殖特性的深入研究,为蜘蛛抱蛋属植物解濒提供技术支持。鉴于蜘蛛抱蛋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应加强其药理成份研究,同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快速繁育,有计划、有步骤的引种栽培,扩大蜘蛛抱蛋属植物的种植面积,以利于该属植物的资源扩大,满足药用、园林的需要,减少直接从野外采挖,避免过度依赖野生资源,这样既可使蜘蛛抱蛋属植物野生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又可以充分发挥其多种经济用途,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保护和利用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光照. 蜘蛛抱蛋属植物[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229.
[2] 韦毅刚, 李光照, 郎楷永. 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分布及生境特点的研究[J]. 广西植物, 2000, 20(3): 218-228.
[3] 林春蕊, 陆昭岑, 许为斌, 等. 中国蜘蛛抱蛋属二新记录种[J]. 广西植物, 2016, 36(4): 497-502.
[4] 黄燮才, 周珍诚,张骏.广西民族药简编[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印,1980.
[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药研究所. 广西壮药新资源[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印,1994.
[7]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8] 张树仁. 中国药用植物志(第十一卷)[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9] 贾敏如,李星炜. 中国民族药志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10]谢鸿妍,许建初.绿绒蒿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M].//许建初.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9-177.
[11] 淮虎银,杨生妹. 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2004,23(1):8-11.
[12] 杨青松,丹晓峰,黄涛,等. 滇西北风毛菊属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9):4713-4716,4739.
[13] 陈梦菁, 梁松筠. 蜘蛛抱蛋属中甾体皂甙的分布[J]. 植物学通讯, 1999, 16(5): 610-613.
药用植物学教学策略初探 第12篇
1 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理论教学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取舍、组合
讲授法、启发引导法、现场教学法、归纳比较法、演练法和课堂讨论法是6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对其加以取舍、重组和运用, 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 可灵活选择、重组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但最关键的是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选定。
例如:根和茎的解剖构造是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学生理解困难且容易混淆。事实证明, 突破该难点的较好方法是整合运用讲授法、启发引导法、归纳比较法、演练法和课堂讨论法5种教学方法。首先, 详细讲授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根解剖构造, 之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编制根的初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比较表, 找出不同点, 通过课堂讨论补充完善, 最终达成共识。然后, 让学生自学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 找出异同点并列出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归纳比较表、根和茎的次生构造归纳比较表, 再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会用归纳比较的方式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 加深理解, 突破难点。该课程中其他器官的构造、相似科的特征等内容, 也可采用类似方法教学。
1.2 收集资料, 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优点, 特别适合药用植物学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将植物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生动。特别是动画的引入和使用, 更清楚, 能将各类植物很好地集中展现,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 体会药用植物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图像资料, 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为教学提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
例如: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是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往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讲解, 先弄懂书本上的知识, 再把整个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过程串起来, 在大脑中把整个过程呈现出来, 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而课件中动画的引用解决了此项难题, 学生听完讲解后一看动画便可理解。
2 以实验为抓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面对的是大专一年级新生, 他们掌握了一定生物学常识, 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较强, 但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总体偏弱。需在课程开始前做好实验安排表并发给实验教师和各班, 以利于学生提前准备, 上好实验课。
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是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植物内部构造的显微观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较为熟悉或易观察的构造特点 (如细胞、各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描述等) , 鼓励学生对实验材料先观察描述, 教师后补充、概括并规范描述。让学生在描述中体会习惯描述和规范描述之间的差别, 如规范描述的叶脉被习惯称为筋筋、花梗被称为花把等, 体会到这种差别后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认可专业术语准确、规范、交流方便的优点, 从而养成规范观察、规范描述植物的习惯。
对一些较难观察描述的构造, 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先结合教材、多媒体课件及观察要点进行讲授, 而后让学生观察描述。学生观察、操作时, 教师要细心观察, 及时指导学生, 纠正错误操作, 多与学生沟通, 鼓励其多提问题, 督促学生完成每次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 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 突破显微观察的学习难点。
增加实物教学内容, 可把多种器官的实物带入实验室,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并掌握单听讲授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收集实验材料, 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基础上, 对自带的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和解剖,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技能是有用的,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使知识和技能有延伸的空间和时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每个实验完成后, 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操作过程, 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索、对比、交流、推理、反思和提炼。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赋予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学习的权利, 在交流评价中发展思维, 提升能力。
3 整合现有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是通过参与学习活动逐渐形成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对理论、技能的运用以及自学能力的加强。只有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 鼓励学生经常观察校内外各种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等自然变化, 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校园、中药标本馆、百草园均可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中药标本馆有各种标本1千多种, 百草园中药用植物种类维持在140种以上, 校园中约有38科74种以上的云南常见栽培植物。可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布置作业,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百草园和中药标本馆, 增强学生对中药生药标本、饮片、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名贵中药的感性认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突破识记常用药用植物的难点。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中记载的药用植物达200科1 298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小黑山自然公园是我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那里可完成中药专业的野外综合实习。实习课目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 实习内容涵盖对天然药物的形态识别、分布环境的了解, 采收加工、标本采集制作、引种栽培等实地技能训练。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求知欲和求知能力, 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传承了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树立起热爱中药事业、爱护药用植物资源的专业思想。无论作为专业人还是社会人, 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 注重课后反思和教学反馈
4.1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个总结, 是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反思教学方案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为以后设计教学方案准备好综合素材。
4.2 教学反馈
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方法收集学生的教学评价, 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综上所述,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 知识更不是只凭强加外在力量获得的, 只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才能实现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实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