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预警处理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预警处理范文(精选9篇)

预警处理 第1篇

1.1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IDS) [1]是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 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行动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它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入侵者攻击时所留下的痕迹, 来挖掘出可可疑的网络报文。它以探测与控制作为技术本质, 起着主动式、动态的防御作用, 是网络安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检测的方法来区分, 把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异常检测 (Anomaly) 和误用检测 (Misuse) 两种类型[2]。

本文采用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就是属于基于网络的误用检测, 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可能的入侵行为都能被识别和表示。

1.2 蠕虫原理分析

1.2.1 蠕虫的功能结构。

我们把网络蠕虫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主体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实现了主体功能模块的蠕虫能够完成复制传播流程, 而包含辅助功能模块的蠕虫程序则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破坏能力。主体功能模块由4个模块构成。 (1) 信息收集模块:设计搜索算法以便对本地或者目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 (2) 扫描探测模块:完成对特定主机的脆弱性检测。 (3) 漏洞渗透模块:利用 (2) 获得的安全漏洞, 建立传播途径, 该模块在攻击方法上是开放的、可扩充的。 (4) 自我传播模块:采用蠕虫副本在不同主机间完成蠕虫副本传递。辅助功能模块主要由4个功能模块构成。 (1) 自身隐藏模块:包括对蠕虫各个实体组成部分的隐藏、变形、加密以及进程的隐藏, 提高蠕虫的生存能力。 (2) 信息通信模块:蠕虫间、蠕虫同黑客之间进行交流。 (3) 远程控制模块:调整蠕虫行为, 控制被感染主机, 执行蠕虫编写者下达的指令。 (4) 自动升级模块:使蠕虫编写者随时更新其他模块的功能, 实现不同攻击目的。

1.2.2 蠕虫的工作流程。

蠕虫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1) 主机扫描[3], 利用程序向主机发送漏洞探测数据包, 收到反馈信息后, 得到一个可感染的目标主机; (2) 漏洞攻击, 利用已经发现的服务漏洞对目标主机实施攻击以得到部分或全部控制权; (3) 现场处理, 完成蠕虫的隐藏、留后门等工作, 以备远程控制或其他攻击时使用; (4) 自我复制[4], 将蠕虫的副本传送到目标主机上, 达到感染目标节点的目的, 从而完成一次蠕虫传播。

2 蠕虫检测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特征的蠕虫检测方法在Snort的基础上设计了蠕虫检测系统, 利用蠕虫传播的Kermack-Mckendrick (KM) 模型进行预警处理。Snort是一个强大的清量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它具有实时数据流量分析和日志IP网络数据包的能力, 能够进行协议分析, 对内容搜索/匹配, 检测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 对攻击进行实时警报。此外, Snort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Kermack-Mckendrick模型的主机保持3种状态:易感染、被感染和免疫。KM模型的微分表达式为:

在公式 (1) 中, I (t) 表示时刻t仍具有感染性的主机数;R (t) 表示时刻t已经从被感染的机器中免疫的主机数;J (t) 表示到时刻t所有被感染过的主机数, J (t) =I (t) +R (t) ;β是感染率;γ是主机从被感染的机器中移除的恢复率;S (t) 表示时刻t仍具有脆弱性的主机数;N表示网络中全部节点主机。

KM模型考虑感染主机免疫的状态, 更加适合蠕虫传播的情况[5]。本系统利用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数据包捕获、系统已分析功能以及规则匹配功能实现了对蠕虫的检测。通过调用Snort应用进程捕获数据并进行规则匹配, 写入数据库, 再将告警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显示给用户。规则设置是蠕虫检测的重点, 要将蠕虫的特征信息转换成Snort的规则加入规则库中。根据规则检测到得蠕虫数据都存放在数据库中这为之后的历史记录查询也提供了方便。采用蠕虫的Kermack-Mckendrick (KM) 传播模型, 根据模型的假设设置所需参数的初始值。根据参数和KM模型的微分方程得到蠕虫的KM模型传播趋势。最后由检测到真实的蠕虫数据统计出蠕虫已感主机数。每间隔一个单位时间检测一次已感染的主机数, 画出已感染主机的动态变化趋势。本系统主要分为:蠕虫检测、规则设置、记录查询和预警处理几个模块。

2.2 系统工作流程

本系统功能的主要环节有:数据捕获、协议分析、规则匹配和预警处。2.2.1首先利用Snort从网络数据流中捕获数据包, 由Snort的协议分析模块对捕获的数据进行分析。2.2.2利用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规则匹配模块进行蠕虫特征码的匹配, 检测数据包是否是蠕虫数据包。2.2.3如果上述特征匹配成功则转入4, 否则转入7) 。2.2.4匹配成功后将检测出的蠕虫数据包和蠕虫信息都记录到数据库中。2.2.5系统在启动Snort进行蠕虫检测的同时, 也开启了一个信息读取线程, 不断的从数据库中读出最新的告警信息。2.2.6根据以上检测到的蠕虫数据统计出已感染主机数。2.2.7以上为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 到此结束。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网络蠕虫的检测原理, 完成了基于Snort的蠕虫检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 本系统能够实现蠕虫检测, 并能在实际网络中正常运行, 同时, 可通过引进针对未知蠕虫的异常检测方法等, 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深入, 网络蠕虫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 对网络蠕虫进行检测、预警和应对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详细讲解了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 对网络蠕虫工作流程、功能结构等进行阐释, 分析了蠕虫的检测方法及Kermack-Mckendrick传播模型, 设计实现了基于Snort的蠕虫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实验验证, 能够检测到网络中的已知蠕虫的数据, 并能及时发出告警。

关键词:入侵检测,蠕虫检测,Snort,Kermack-Mckendrick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巍.Windows平台下基于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5-11.

[2]赵章泉.蠕虫检测及其特征自动提取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8-70.

[3]文伟平, 卿斯汉, 蒋建春, 王业君.网络蠕虫研究与进展[J].软件学报, 2004, 15 (8) :1209-1215.

[4]亓璐, 吴海峰, 翟鹏, 徐祥涛.网络蠕虫扫描策略和检测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学术期刊, 2010:11-13.

电费回收预警处理实施细则 第2篇

为进一步加强电费回收,防范电费回收风险,根据花溪电力公司《电费回收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电费回收风险是指新增电费欠费和电费呆坏帐的风险。第一条:形成新增电费欠费的风险主要有: ㈠客户经营出现困难,无力按时支付电费; ㈡客户失信,故意转移经营风险;

㈢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调整产业政策,导致客户经营困难; ㈣电价调整,客户支付电费能力不足或追补电费形成新增欠费; ㈤外界干预电费收缴;

㈥其他情况可能导致的新增欠费。第二条:形成电费呆坏账的风险主要有: ㈠企业改制不全额承担改制前电费债务; ㈡企业破产清算不足以清偿部分的电费欠费; ㈢发生自然灾害,无法收取的电费; ㈣客户故意逃废电费债务;

㈤其他情况可能导致的电费呆坏坏账。

第三条:各供电所应将电费回收预警管理纳入电费回收日常管理范围。电费回收预警管理包括:

㈠电费回收风险研究、分析、报告制度; ㈡客户电费信用和风险等级评价制度; ㈢电费回收动态跟踪与快速反应机制; ㈣电费回收预警预案。第四条:电费回收预警预案包括:

㈠风险识别: 电费回收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分析,掌握电费回收风险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哪些风险需要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电费回收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㈡风险评估:对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研究、综合,运用有关办法,对风险进行判别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㈢预警处理:根据电费回收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第五条风险识别依据:

㈠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㈡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结构调整; ㈢国家对供用电及电价政策的调整; ㈣客户的经营状况及信用和风险等级; ㈤供用电合同执行情况; ㈥欠费构成的变化趋势; ㈦新增电费的增长情况; ㈧应收电费余额指标的完成情况。㈢分析内容:

1.分析形成新增欠费和电费呆坏账的原因以及潜在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效果,给出预警类别。

2.对电费信用等级低下的客户直接进入预警程序分析。3.信用和风险评级的对象为专变用电客户,每年评定两次。第六条以下情况列入预警界限 ㈠应收电费余额超过年初水平; ㈡发生新增电费欠费; ㈢发生新增电费呆坏账; ㈣可能发生新增电费欠费; ㈤可能发生新增电费呆坏账; 第七条:防范措施

对于专变用户或每月电费在贰仟元以上的用户应执行电费保证金制度,即:按照用户月平均电费的1.5倍收取电费保证金,超出一月未按时缴纳电费的用户应立即按《供电营业规则》规定流程采取停电措施。第八条:附则

高温预警,也是健康预警 第3篇

不过,就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而言。37℃以上高温已经构成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比如用电量负荷过高易诱发火灾等。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人类的健康。在高温环境下劳作,如从事室外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中暑:轻者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重者会昏迷不醒,如不及时抢救,则危及生命。高温还容易诱发包括日射病、无汗性热衰竭在内的许多综合性病症。所以,在《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的高温防御指南中,75%的篇幅都与健康和劳动保护有关,其中橙色信号的“防御指南”就有4条:一是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二是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三是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四是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在红色信号的“防御指南”中,非常明确地提醒每位公民“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而对有关单位,则“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由此可见,高温预警其实也是健康预警。有些省市的气象部门还专门制作“空气舒适度”预报。特别指出人体的舒适程度不仅与温度有关,与风和湿度也有关系。例如,在气温35℃的环境中,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5%,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却又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受的感觉,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可见,当气温低于37℃,但其他气象要素不适宜,空气舒适度呈“闷热”时,对人体健康同样也是不利的。这个时候,使用空调降湿、风扇送风,就能改善空气舒适度。人体便会感觉清爽一些。

车道偏离预警图像处理滞后时间补偿 第4篇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也不断的在增加,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研究表明,车辆在结构化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汽车、道路三个环节里面,驾驶员是可靠性最差的一个环节。驾驶员的主观驾驶失误导致了80%以上的交通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大约有30%是表现为车辆偏离车道的事故[1]。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和辅助驾驶系统的研究。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作为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和应用。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要有图像处理系统和预警策略两部分组成。图像处理环节主要目的是检测车道线。在一般情况下,车道检测程序包括低级图像处理例如预处理,车道边界识别以及一些后处理[2],预处理阶段处理从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并提供对下一步有用的信息。车到便捷检测技术利用基于特征或者基于模型的技术来估计前方道路的几何参数[3]。为了提高预警的精度,减少误报和漏报,近些年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算法变的越发复杂,尤其是在图像处理的环节,从采集图像到得到车道线的拟合方程,这段时间一般很长,导致在当前时间进行决策所用图像处理结果是一段时间之前采集到的图像处理得到的,在低速与直道时,这个影响尚不明显,但是在高速弯道时,这个滞后时间就会对预警的准确程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当前采集的图像信息转换为图像处理完成时间点所需的车道线信息的方法,以减少图像处理滞后对系统的影响。

该方法利用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创建观测器进行状态观测[4],估计出图像采集时与图像处理完成后车辆坐标系的位置关系,在估计出两个坐标系的相对位置之后将采集到图像处理出的车道线离散点进行坐标转换,然后拟合出在图像处理完成后时间点所需的车道曲线。

1 轨迹估计

1.1 基于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的状态观测器

明确图像采集时和图像处理后车辆坐标系位置关系,首先要进行轨迹估测。轨迹估测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用使用以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的状态观测器的估测方法。本文使用的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5],如图1所示。

在车辆的运动参数中,横摆角速度是一个比较容易测量且测量精度较高的量[6],那么按照如下公式建立状态观测器,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v˙ωr]=A[vωr]+Bδ(1)

系统的输出方程

ωr=C[vωr](2)

其中

A=[k1+k2muak1-bk2mu-uak1-bk2Ιzua2k1+b2k2Ιzu](3)B=[-k1m-ak1Ιz](4)C=[01](5)

上式中的参数的意义分别为

m为整车质量,

Iz为横摆转动惯量,

a为前轴距,

b为后轴距,

k1为前轮刚度,

k2为后轮刚度,

u为纵向车速,

v为侧向车速,

ωr为横摆角速度,

δ为前轮转角。

那么建立状态观测器

[v^˙ω^r]=(A-ΚC)[v^ω^r]+Bδ+Κωr(6)

K为观测器增益矩阵

为了验证这个观测器的可信性,以90 km/h纵向速度衡值输入和0.4 deg的前轮转角的阶跃输入,仿真时间10 s,将其横摆角速度响应与侧向速度响应与carsim模型的响应作对比,图中粗线为观测器响应,细线为carsim模型响应。得到如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果

从仿真的结果显示本观测器有比较好的精准度。

1.2 轨迹估计

然后进行轨迹的比较

ψ^=ω^rdt(7)x^˙=ucosψ^-v^sinψ^(8)y^˙=v^cosψ^+usinψ^(9)x^=x^˙dt(10)y^=y^˙dt(11)

得到如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果,途中绿色线为carsim模型的行驶轨迹和横摆角,蓝色线为经过观测器的观测值计算得到的行驶轨迹和横摆角。

由图可知在轨迹预测上也可以保证相当精准度。

2 滞后时间补偿

如图6所示,图像在O1点采集,图像处理完成后车辆到达O2点。假设图像处理过后得到1坐标系下左侧车道线的拟合方程为

y1=aL1x12+bL1x1+cL1(12)

在该曲线上取足够合适和足够多的点

L1(XL11,YL11),L2(XL21,YL21),L3(XL31,YL31),,等等。

经过坐标转换得到这些点在而坐标系下的坐标

[XL12YL12]=[cosψ2sinψ2-sinψ2cosψ2][XL11-XΟ21YL11-YΟ21](13)

式(13)中XΟ21,YΟ21,ψ2是根据前面所说的轨迹估测得到的量,这三个量能表示一坐标系与而坐标系的位置关系

利用这些可以拟合出在二坐标系下的车道线方程

在二坐标系下的拟合方程为

y2=aL2x22+bL2x2+cL2(14)

在实际工程中,在汽车转弯过程完成后侧向速度可清零,这样可以减少累积造成的误差,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预估任意时间点的侧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

在进行时间补偿时,假设图像处理的时间为100 ms,在稳定工况内取100 ms时间段的工况做时间补偿。

在实际工程中,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离散的,所以我们假定每10 s采集一次所需信号:侧向速度的观测值与横摆角速度的观测值。

侧向速度观测值:

v^ (1),v^ (2),v^ (3),v^ (4),(5),

v^ (6),v^ (7),v^ (8),v^ (9),v^ (10)。

横摆角速度观测值:

ω^r(1),ω^r(2),ω^r(3),ω^r(4),r(5),

ω^r(6),ω^r(7),ω^r(8),ω^r(9),ω^r(10)。

也是如此,用以估算各个时间点的侧向速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x(1)=0,

y(1)=0,

ψ(1)=0。

x^(k+1)=x^(k)+(ucosψ^(k)-

v^(k)sinψ^(k))dt (15)

y^(k+1)=y^(k)+(usinψ^(k)+

v^(k)cosψ^(k))dt (16)

k=1,2,3,4,5,6,7,8,9,10。

dt=10 ms=0.01 s (17)

得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XΟ21=x^(11)(18)YΟ21=y^(11)(19)ψ2=ψ^(11)(20)

之后按照前述的坐标转换方程可将一坐标系下的表示的车道离散点转化为二坐标系下表示的车道线离散点。通过这些离散点拟合出在二坐标系下的车道线方程。

3 仿真验证

首先验证此种方法补偿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本文中所需的数据如车速、前轮转角是从carsim模型仿真中得到的,并将其输入到观测器中,验证工况是车速恒定,前轮转角阶跃输入的工况,取横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稳定的一段时间进行补偿。

在100 km/h,前轮转角0.8 deg的工况下,用carsim模型输出的参数进行坐标转换与用观测器输出进行坐标转换所得的车道线作对比,有图7结果。

蓝色线为一坐标系下的左侧车道线,红色线为经观测器数据补偿后的二坐标系下左侧车道线,绿色线为经carsim模型坐标转换后得到的二坐标系下左侧车道线,可以看出绿色线与红色线近乎重合无法分辨,而与蓝色线有着可观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时间补偿的必要性和精准度。

下面是各种不同工况下补偿结果的比较,它们分别是定车速变前轮转角的直道和弯道的车道线补偿结果,以及定前转角变车速的的直道和弯道的车道线补偿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当车的行驶方向与车道线方向相近时,补偿前后车道线差距较小,当车的行驶方向与车道线方向有很大偏离时,补偿前后车道线差距较大。

4 结论

在本篇论文中,简单的叙述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车辆高速和弯道行驶时,图像处理时间过长而造成了实时性的不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车道偏离系统的精度有着可观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对图像处理进行时间补偿的方法,通过轨迹估测和坐标转换,将图像采集时采集到的图像的处理得到的车道线信息转化为图像处理完成后所需的车道线信息。提出了车辆轨迹估测的算法和坐标转化的算法,并对结果进行了matlab/simulink下的仿真验证,证明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正确性。

参考文献

[1]陆丰俊.基于视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5.8

[2] Wang Y,Teoh E H,Shen D.Lan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singB-snake.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2004;22:269—280

[3] Pilutti T,Ulsoy A G.Fuzzy-logic-based virtual rumble strip for road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03;(1):1—12

[4]Ogata K.现代控制工程.卢伯英,于海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第5篇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节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映、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务预算。

第六条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并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组织管理

第七条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医院内突发事件大致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部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等)的管理。

第九条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主管部门要注重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监测与预警

第十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主管部门(医务科、保障部)应制定相应的监

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落实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 医院所属各科、处室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

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第十二条 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相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相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三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

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医务科业务院长节假日休息报告院长

第十四条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的同志应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指挥部,并组织人员,分工明确,通讯联络,根据指挥部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五条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

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自突发事件发生时计算2小时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

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全

面。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新闻发言人,严禁其他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培训与演练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各自主管 范围内最可能

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排在前五位的突 发事件作为重点,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该 采取的对策,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对相 关人员实施培训。

第十九条 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全员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主管部门应对各

级各类人员(包括临时工),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

突发事 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 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对特 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如医院新闻发言人 应进行媒体沟通技巧的培训等。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 中各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分别制订“应急反应手 册”。手册针对各个关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明确 其职责范围、协调对象、主要对策、行事步骤、联 系方式等。手册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携带。

第二十一条 模拟演练每年 1-2 次,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 挥部制订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 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二十二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二十三条 启动医院应急预案,需经院务会批准,报市卫生局备案。第二十四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为医院最高领导,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对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 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精诚协作,各 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二十五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后勤保障部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物 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房要保证药品的供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相关专 业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臵,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 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突发事件防治 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指挥部提供及时准确 的信息。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备有若干附件。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指挥部有权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 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 和完善本预案。

第二十七条 每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 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认真总结应急处理工作 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做好突发事件后医院的 重建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预警处理 第6篇

日前, 河北省环保厅发文对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衡水、邯郸6市7个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减排预警。这7家污水处理厂是:石家庄桥东污水处理厂、高邑县凤城污水处理厂、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东部污水处理厂、廊坊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吴桥县污水处理厂、深州市污水处理厂、大名县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 此次被预警的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存在主要问题是:建设滞后, 未按年度减排计划时间建成投运;由于配套收水管网不完善, 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得不到保证, 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管理不到位, 运行不稳定, 出水超标。

为确保完成今年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河北省环保厅根据有关规定, 按照“及时提醒, 防患未然”的原则, 对这些建设滞后和运营存在严重问题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减排预警, 并责成于9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对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 省环保厅将暂停审批相关行政区域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设项目环评, 并报请省政府对其实行黄牌警告, 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

预警处理 第7篇

价格监测指政府或者企业价格主管部门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采集、分析、预测、公布的活动。价格监测与其它自然环境监测一样, 对促进社会生产, 发展科学技术, 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从国家到各省、市地先后出台与价格监测相关的法规与办法, 并逐步在各个层面建立相应的价格监测系统。本文针对价格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警进行分析, 并对基于WEB的价格监测系统的数据模块设计进行了研究。

1、系统的目标

价格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价格信息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向, 对价格的异常波动发出预警, 使得价格管理部门能加强价格监测, 实现引导消费预期、平抑市场价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多级价格监测预警系统, 如省级、市县级、监测站等, 对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从数据的处理来看, 主要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 数据采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 监测点采集的价格信息数据, 到市县一级加工处理, 再流转到省级进行加工处理, 再将部分数据流转到国家的监测系统中;第二, 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必须实时, 才能准确反映价格的变化;数据量很大,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分门别类进行存储;第三, 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需要挖掘历史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规则找出数据变化规律, 价格预警做出科学的数据支持。

2、系统的需求分析

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为价格管理部门掌握市场价格变化、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并为价格信息的采集与查询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从业务角度进行分析, 该系统的数据处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业务、数据分析业务和预警业务。

数据采集业务包括多级采集审核:监测点定期上报价格数据给市县级价格监测机构;市县级监测机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审核, 并定期上报给省级监测机构;省级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品种目录的制定和管理, 对下级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报告以及发布警示信息, 并定期上报给国家监测机构。

数据分析业务为:调阅同一时期的监测报表和分析文档以掌握数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常规分析指标, 包括时点监测指标数据的同比、环比, 以及衍生指标均值、高点、低点、涨幅、增速, 对衍生指标的同比和环比, 从不同角度和视点比较全面地对价格的走势进行监测分析, 并将图表和结论放入Word或者Excel格式的分析报告文档中;根据监测品种查阅相关报告制度、历史报表数据和分析文章;将分析报告报送给相关部门。

预警业务为:对每种商品设置阈值, 如果价格波动 (环比、同比等) 超过阈值, 则在报送时要输入价格变化原因, 提醒上级领导价格的异动。对特定报告品种有特定的提示等级来进行品种价格变化的警示, 以提高对价格异动的敏感性。

根据以上的业务需求分析, 价格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需求也分为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和预警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监测点定期收到上报数据提醒, 可在在线系统中填报, 也可导入离线的EXCEL格式的数据报送, 在填报过程中, 对填报的数据的发送前进行审核处理, 提示输入异常原因或提示修改数据才可报送;市县级监测机构可以审核监测点的上报的报表, 不通过则退回, 可以报送数据, 可向省级部门审请新增监测点;省级监测机构可维护监测点信息、监测目录信息、定时报送信息, 查询数据报送情况, 审核提交的报表以及上报数据。如图一所示。

数据分析功能:查询某期报送情况, 核对是否出错及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对某品种选择时间区段查询某周期的变化情况, 包括具体数值或平均值、同比或者环比值、经过计算的定基比, 显示价格波动趋势图并查询相关分析文章;查询一定报告周期的报表进行各地区的比较。通过输入一个品种中的关键字检索出有关该关键字的所有品种的所有查询数据;

预警功能:可开启或关闭预警;对各品种特定价格的进行红绿灯等级设置, 红绿灯预警信息发布, 启动人工预警, 接收人工预警消息, 发布特定品种等必要功能。

3、系统的架构设计

大中型应用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已经转向了分布式的多层体系结构。J2EE提供了基于组件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以及系统必需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企业级应用的开发中。

基于J2EE架构的程序体系结构是3层或多层的结构, 主要层次包括:负责处理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交互过程的用户接口层、定义了用户界面要显示的内容和如何处理用户的请求的表示逻辑层、把业务逻辑封装倒组件里面, 通过和数据打交道, 对应用的业务规则建模的业务逻辑层、提供系统需要的其他一些公共功能的基础框架服务层和存放所有的数据的数据层。

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可采用J2EE方案进行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从底层到应用操作桌面分成五个层次, 分别是基础平台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表现层;基础平台层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其中基础平台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支撑层三层构成了整个系统的支撑平台。

4、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

在数据处理中, 除了使用关系数据库存储价格数据信息和人员及权限信息外, 还可以使用XML中模板的样式作为数据采集过程中重要的数据支持, 如报告制度与报表和用户关联的配置文件、预警等级配置模板及报表模板等。

数据采集部分是数据处理模块设计的重点。首先需要为数据报送用户列出当日还需报送拟报列表和为数据审核用户列出当前待审报表。以拟报列表的生成为例, 在数据报送用户登录系统后, 系统取出报表与用户关联的配置文件中该用户具备权限的报表条目, 组成链表1, 然后查询库中该用户部门的状态为保存未报送或上级部门审核未通过的记录, 逐条与链表1比对, 相符的记录组成链表2。对链表1中的记录逐条进行判断, 把当前日期为报送日期的记录找出来, 判断如果是未报送或退回状态, 则将报送日期写入该记录对象, 判断该记录是否存在包含在链表2中, 如果是, 则将链表1中该记录的状态改为链表2中该记录状态, 并删除链接2中该记录。链表1处理完毕后, 将链表1和链表2合并为链表3, 然后逐条处理链表3中的记录, 显示在表格中, 其中存有报送日期的记录显示报送链接, 没有存报送日期的记录则不显示链接。

数据采集模块中的数据流转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报表的形成需要经过各级报送、审核直至汇总, 其状态数据有一个变迁过程。最开始为初始化状态, 在报送用户打开编辑时, 进入编辑状态, 在编辑状态下如果保存, 则进入保存未报送状态, 编辑完成并报送成功, 则进入送本地领导审核状态, 本地领导审核通过后, 报送用户递送上级部门, 进入上级部门审核状态;如果本地领导或上级部门审核不通过则进入审核不通过状态退回到报送用户重新进行报送。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则该地区的该报表报送流程结束。在所有规定的地区都报送完成时且都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审核, 则上级部门的审核报表进入审核通过状态, 下一步可以进行汇总, 汇总完成后该报表的所有报送工作结束, 可以在数据分析模块中体现该数据。

数据采集模块设置特定品种正常阈值范围、是否三期相同、数据是否为空这三种条件来过滤错误数据, 当数据输入异常时, 以设置文字颜色或弹出提示窗口的方式提示用户, 要求用户修改或在备注栏中填写备注, 否则无法进行报送操作, 填写完毕并校验通过后才能上报。

数据分析模块使用人员范围广, 使用频度高, 要提供多样的效果展现。设计时要提供操作简便的的用户界面, 让用户选择各级查询条件。再根据查询得到的数据结果生成表格形式或Flash形式的统计图表, 使得数据表现更加生动明朗, 同时根据查询的条件自动查询相关的分析文章, 提供给用户查看。

预警模块的设计涉及到红绿灯等级条件的配置, 可以采用Ajax技术实现复杂的页面条件设置以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预警条件可通过XML的形式来保存, 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 提高响应速度。预警模块还包括当相关人员发现有价格异动等情况发生时, 在其用户界面上发送消息给需要被告知的人员, 而后预警信息就出现在被告知人员的接收人工预警信息列表中。

5、结论

本文根据对目前国内价格监测预警状况开展的调研数据产生需求分析结果, 并对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进行了设计。目前国内仍有部分地区的价格监测部门使用C/S结构的软件, 且每个报告制度对应一套软件。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价格管理的要求。随着B/S结构的价格监测系统的开发和推广, 价格数据将能实现实时采集并准确反映市场变化, 这将为价格管理部门实施快速监测及时分析, 并有效地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制度[Z].北京:国家发改委〔2004〕474号文件.2004

[2]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价格监测预警办法[Z].浙江:浙江省物价局2006

[3]张化中.价格监测及预测预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4:3-120

[4]王天仲.价格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09)

[5]刘慧, 李玉忱, 苏鹏.基于J2EE架构的分布式Web应用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09)

预警处理 第8篇

江西省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是全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2]。2008年1月,江西省经历了一次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害之严重,为江西省近50年来最为罕见的,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02亿元。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对于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我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的规定,预警信号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电台、电话、手机短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向社会公众发布,发布预警信号的气象灾害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十三类。为了将预警信号及时准确地发布,建立一个自动化流程的业务发布平台十分必要。

江西省气象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平台是根据这个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软件。平台的整体设计合理,界面美观适用,信息发布的流程规范,在我省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主要功能

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和获取江西省气象台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以人工编辑或自动处理发布的方式,通过多种分发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发布。

(1)实时获取江西省气象台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分解成各要素,保存到文件中或平台数据库中。

(2)实现预警信息的人工编辑发布和自动处理发布功能。当选择人工编辑发布信息时,平台自动获取信息,经人工编辑后再手动发布信息;当选择自动处理发布信息时,平台自动获取信息,并将信息自动处理成不同媒体所需的格式后,自动向各媒体发送信息。

(3)支持预警信息向不同媒体发布的功能。实现预警信息向电视、广播电台、“12121”电话、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媒体的发布,并实现对预警信息的处理和发布情况进行查询的功能。

2 整体框架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需要向不同媒体的不同层次用户发布预警信息,实现气象预警信息的实时获取、编辑存储、多渠道实时发布等功能。平台的总体框架采用了分布式的三层结构[3],包括信息获取层、信息编辑/存储层和信息发布层,如图一所示。

(1)信息获取层(数据采集层):信息获取层是平台的底层,是信息编辑/存储层和信息发布层的基础,采集平台中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实时预警信息。当省气象台发布预警信息时,该层通过定时器定时获取预警信息的文字和图像,并根据不同媒体所需的发布格式分别存入SQL数据库和WWW/WAP服务器,提供给信息编辑或直接信息发布使用。该层预警信息的获取工作是由平台自动完成的,无需人工干预。

(2)信息编辑/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该层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4,5]和WWW/WAP服务器上运行,完成文本信息和图像文件的存取、数据表的定义和设计、数据库的维护以及WWW、WAP网站的建立等工作,也可实现对预警信息的人工编辑。

(3)信息发布层(应用层):该层生成各个媒体所需的不同发布格式的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由于该层是直接面向不同的媒体和用户,因此该层任务比较烦琐,工作量也比较大。

3 关键技术

信息发布层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关键。该层对电视、广播电台、“12121”电话、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其应用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库技术、互连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而这些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WAP Push信息发布使用的WAP Push技术是一种较新技术,也是本平台实现的难点技术,本文仅介绍WAP Push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WAP Push信息又称为服务信息或推入信息,是一种特殊格式的短信。WAP Push技术是应用于WAP中的推(Push)技术,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的机制,由服务器主动将信息发往客户端的一种技术[6]。WAP Push可以将某一站点或某一业务的链接通过短信发送到支持WAP Push功能的手机上,用户只需要阅读这条短信,直接打开短信中的链接,就可以访问链接对应的WAP页面[7],从而获取信息。它的优势在于发送信息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WAP Push信息的发送需要短信硬件发送平台的支持。模块采用了一款支持WAP Push功能的短信MODEM作为硬件发送平台,这款WAP Push短信MODEM提供专用的短信发送接口,支持以数据库、TCP/IP、COM RS232等三种形式的接口与应用程序相连。WAP Push信息发送模块采用了数据库与短信发送软件相连的方式。

WAP Push信息发送模块流程如下:当模块接收到有Push预警信息发送时,立即以预警信息的文本信息和图像文件为内容创建一个WAP页面文件,并将图像文件转换为手机能够浏览的PNG格式的文件,连同WAP文件一起通过FTP上传到WAP服务器指定的目录中,以供手机通过Pull方式调阅;随后将发送信息的内容、WAP页面的链接地址、发送的目标手机号等信息组合为一条记录添加到发送队列表中,短信发送接口软件会定时扫描此表,如发现有记录时,立即将发送队列表中的记录逐条生成WAP Push信息,WAP Push短信发送接口软件充当Push发起者PI的角色向Push代理网关PPG发送,当发送成功时,发送队列表中的记录将被移除到发送历史信息表中。模块流程如图二所示。

4 结束语

平台实现了全自动化业务运行,目前已很好地应用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业务中。平台能在最快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向不同的媒体发布尽可能详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且能够根据手机用户定制的灾害类型和灾害发生区域,及时主动地给用户发布WAP Push气象预警消息,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得到图文并茂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气象预警文本和图像消息的被动接收功能。平台的整体设计合理,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较好,并预留了新增发布媒体接口,以利于今后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健.对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考察与思考[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1):38-43.

[2]熊盛文.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2):1-5.

[3]张军.分布式系统技术内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熊桂喜,鲁九华,孙军等译.SQL Server2000高级编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张莉,王强,赵文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胡桂兰,石昭祥.WAP Push技术在网络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4(2):157~159.

预警处理 第9篇

1 监测数据采集整体规划

黑龙江省调状态监测与监控预警在省调D5000平台上集成, 部署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II区, 主站配置前置、应用等服务器, 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

系统向Ι区D5000监控系统以E文本格式推送状态监测实时告警信息, 实现监控告警窗内以同一界面滚动平行监盘展示。

系统向Ⅲ区OMS系统以E文本格式推送状态监测历史告警信息统计, 在OMS中设计统计月报, 形成缺陷记录, 并入缺陷处理流程。调度主站的第一数据源目前来自省电科院在线监测采集平台。

智能变电站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作为第二数据源, 通过无线网接入安全接入区, 通过横向安全隔离装置传到安全II区在线监测服务器, 通过II区通信网关机接入变电站调度数据网, 并上传至调度主站[1]。

2 监测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方式

黑龙江省调度状态监测数据采集整体规划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目前黑龙江省调的第一监测数据来源于省电科院输变电在线监测平台。将来, 在智能变电站的综合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后, 还存在第二数据源的选择问题。根据输变电在线监测多年的运行经验来看, 远程采集的监测数据由于装置本身、传输通道、数据传输的标准化等等原因, 会使主站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可用。因此黑龙江省调在此系统建设过程中, 把对原始数据的辨识和梳理, 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

重要模块的数据处理模块, 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

1) 将原始监测信息数据做自动或是人工的加工和处理, 形成规范的数据模型, 以保证后续模块能够使用可靠的基础数据[2]。

2) 衍生出一些二次数据, 供后续模块分析使用[3]。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数据合理性自动校验、数据合理性人工校验、数据告警判断、数据告警优化、数据告警抑制、监测装置工作状态 (自检、故障、异常、退出运行等) 判断[4]。单次数据处理模块流程如图2所示。

2.1 监测装置工作状态判断

监测装置工作状态判断主要是根据装置上传数据的最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 结合间隔阈值来判断装置是处于正常工作、休眠或是故障状态。

监测数据是按照类型依据MDAI (n) -List[i]以及TSI[MDAI (n) ]计算监测数据状态标识F (n, k) 存储, 其计算方法是:

1) 获取某个监测装置的所有未处理数据列表。

2) 获取某个监测装置的阀值设置信息。

3) 初始化该装置的监测数据状态标识。

4) 当数据出现异常时采用对应数据补救策略。

在应用中需要按照类型分别对监测装置工作状态加以判断[5]。针对单个类型监测装置工作状态的具体判断流程如图3所示。

2.2 数据合理性自动校验

数据合理性自动校验主要是依据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判定规则对各数据源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校验。由于监测数据是按照类型存储的, 因此需要按照类型分别对监测数据进行校验。经过数据合理性自动校验, 将生成三种数据类型, 分别为实测数据、自动置数数据和可疑数据[6]。针对单个类型监测数据的具体校验流程如图4所示。

2.3 数据合理性人工校验

数据合理性人工校验主要是对自动校验后生成的实测数据、自动置数数据, 以及可疑数据进行人工审核、修改或确认。经过人工校验后的数据状态将变为人工置数数据。

2.4 数据告警判断、优化与抑制

数据告警判断主要是依据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告警判定规则对各数据源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告警判断。数据告警的优化与抑制功能可以根据告警过滤原则减少重复报警, 增强用户体验[7]。由于监测数据是按照类型存储的, 因此需要按照类型分别对监测数据进行告警判断。经过告警判断以后, 将生成预警数据和报警数据。针对单个类型监测数据的具体判断流程如图5所示。

2.5 数据状态转换图

监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时数据状态的转换过程, 如图6所示。

3 结论

黑龙江省调在此监测系统建设过程中, 针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环节进行了充分论证, 力求将数据传输和采集的干扰降到最低。同时, 研究和开发了数据处理模块, 设计的流程体系清晰完整, 充分结合程序高性能判断及人工及时干预, 避免了任一环节的遗漏。目前, 这套数据处理模块经过2个多月的调试, 已经上线运行。通过一段时间对该模块处理前的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的对比, 可以看到经过辨识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由65%提高到了97%, 提升明显。

摘要:为解决黑龙江省调在线状态监测与监控预警系统接收上来的状态监测及预警数据质量不齐、有效性难以验证, 以及缺乏统一处理标准等问题, 介绍了黑龙江状态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的整体规划, 阐述了如何建立一套标准、实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详细步骤, 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黑龙江省调在实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唯一性、合理性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系统后期的各项功能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黑龙江省,调度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优化与抑制

参考文献

[1]杨雄平.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及运行方式组合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7.YANG Xiongping.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network topolog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operation mode for power system[D].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曾天.浅析智能电网数据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4) :17-9.ZENG Tian.Analysis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mart grid data[J].Urban Construction Magazine Press, 2012 (14) :17-9.

[3]王曰芬, 章成志, 张蓓蓓, 等.数据清洗研究综述[J].情报分析与研究, 2007 (12) :51-53.WANG Yuefen, ZHANG Chengzhi, ZHANG Peipei, et al.A survey of data cleaning[J].Intelligence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07 (12) :51-53.

[4]张亮.电力调度数据中心数据质量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 2009 (3) :77-79.ZHANG Liang.Research on data quality for electric power dispatch data center[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9 (3) :77-79.

[5]李虎, 邹建明.在线监测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 2007 (6) :43-46.LI Hu, ZOU Jianming.The application of online technology in power grid[J].Central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7 (6) :43-46.

[6]朱六璋.调度信息系统的数据清洗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07 (4) :61-65.ZHU Liuzhang.Application of data cleaning for dispatching information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 (4) :61-65.

预警处理范文

预警处理范文(精选9篇)预警处理 第1篇1.1 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IDS) [1]是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