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精选14篇)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1篇
星期六早晨,我兴致勃勃地到栖园参加小记者活动。这次活动的内容是:观察植物。我们的校园里、小区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我喜欢这些花草树木,是她们打扮着我们的生活。
来到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玉兰,绿油油的叶丛中一朵朵洁白的小花,那么高雅。爬在墙上的蔷薇也尽情绽放,还有十人见了九人爱的青梅让人赏心悦目。我最喜欢玉兰花了,她又香又美丽,像故事中的白雪公主一样可爱。
引起我注意的植物有两种。一是常见的香樟树,把它的叶子撕碎了,抹在手上啊,脚上啊,可以防蚊子呢!二是不常见的加拿利海枣。这是从国外引进的植物,是加纳的国树。它树形高大,叶子像海苔一样绿,树的“腰”像椰树包了笋皮一样,而且皮上还有毛呢!它还是高档树,只有私人别墅里才会栽种。
观察完有趣的植物,抢答题开始了。抽到哪个人的号,那两个人就要抢答。我很紧张,一颗心好像要跳出来了,怕抽到。“呀!真的抽到我了。”我和一个六年级的哥哥一起抢答。我心想是得不到奖了。题目是:“哪种树好分雌雄?”题目下面有好多树名,我不知道植物也有雌雄啊!那个哥哥响亮地回答:“银杏”。“对了。”虽然我没有回答出来,但得到了礼品,一盆花和一个小像框。
这次的活动,我学到的知识不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是阳光,我们是幼苗。我要把这些有趣的植物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2篇
我们家的阳台上有一盆叶子植物。它的树枝是圆柱形的。在树枝的两边,有许多非常强壮的叶柄。在叶柄的`顶端,有一片绿色的大叶子,像手掌一样发亮。叶子上有许多像羽毛一样的裂缝。这种叶子植物是我岳母种的。我开始觉得它的名字叫青冈,因为我觉得它和龟甲竹很像,但婆婆告诉我,它不叫这个名字,但她说不出它的名字,所以我让妈妈陪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它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春雨。
我喜欢我们家春天的羽毛,我希望它在婆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得更绿!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3篇
1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
1.1 去除悬浮泥沙
曹昀等[2]对不同水生植物去除悬浮泥沙能力的研究表明高等植物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泥沙,改善透明度。芦苇属于浅水区的挺水植物,对高浓度悬浮泥沙有过滤作用,能减缓悬浮泥沙对深水区沉水植物的胁迫压力;沉水植物能进一步去除悬浮泥沙,抑制再悬浮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
水生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生存。万晓红等[3]发现芦苇湿地对污染河水中的无机氮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对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徐和胜等建立了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磷素,发现湿地直接吸收和利用可利用态磷,达到很好的去磷作用[4]。吴振斌等[5]在进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中,发现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对COD(化学需氧量)、BOD5(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TN(总氮)、TP(总磷)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没有种植植物的对照湿地。
1.3 处理难降解污染物
水生植物在不危害自身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对水体中难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同化能力。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可有效处理含蒽、蒽类等多环芳烃化合物废水[6]。马蹄莲表面流人工湿地对表面活性剂壬基酚和壬基酚乙氧基化物的去除效果很好[7]。
1.4 处理含重金属污水
水生植物还常用来处理重金属污水。刘金栋等研究了芦苇对镉等几种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芦苇对镉、铅、汞、砷、铬、铜和六六六都有一定的吸收、积累能力[8]。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处理铅、锌矿采矿废水,经处理后,铅、锌、铜和镉等重金属被大量去除[9]。
2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机理
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富集量最高可达到污染物在水中浓度的几千倍以上,对水体的净化作用非常显著。
2.1 水生植物自身的性状和抗性能力
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水生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种缺氧、弱光的环境中,自身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性状。它们的根、茎通气组织完善,叶片通常呈肉质,如芦苇地下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增加芦苇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如金鱼藻的丝状叶子,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莲藕是最典型的通气组织非常发达的水生植物之一,它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即使长在不含氧气或氧气缺乏的污泥中,仍可以生存下来。通气组织还可以增加浮力,维持身体平衡,这对水生植物也非常有利。
2.2 水生植物的沉降、吸附和过滤作用
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这样必须有发达的根部,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形成密集的过滤层。如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水流缓慢时重金属和悬浮颗粒被阻隔而沉降,防止其随水流失,减少污染。同时沉降物又在根表面进行离子交换、鳌合、吸附、沉淀等,具有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产物都能沉降下来,起到很好的净化水体作用。
2.3 水生植物的吸收、富集作用
氮、磷是水生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不少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能直接大量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对于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普遍认为漂浮植物吸收能力强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最差。草本植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木本植物,如芦苇湿地对污染河水中的无机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分别为80.77%和80.36%,而当此湿地中无芦苇时,仅为40%~75%[1]。芦苇根吸收包括营养物质、重金属离子、农药和其他人工合成有机物等在内的污染物后,便富集、固定在体内或土壤中,大大地减少了水体中污染物的量,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2.4 水生植物的微生物辅助作用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过程中生化作用也起到很大作用,研究表明,部分水生植物的泌氧作用一方面使根系释放O2,氧化分解根系周围的沉降物;另一方面使水体底部和基质土壤形成许多厌氧和好氧小区,这些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硝化细菌等好氧微生物生长。水生植物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和固着场所,为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解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大量微生物在基质表面形成灰色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和分解代谢的面积,使植物根部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或经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去除[10],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凌云等通过芦苇人工湿地根际微生物效应研究表明,芦苇根际泌氧作用能使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保持在+100 m V左右,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好氧区域,根际对微生物的促进作用也使得芦苇根际中的各种微生物数量要明显高于非根际区;相应地,根际土壤呼吸强度断升高和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被证实在不断增强[11,12]。
3 芦苇净化污水能力概述
芦苇是生长在江、河、湖、海岸淤滩的先锋植物,占据着其他植物不易生长的地段,是十分重要的水生植物。芦苇湿地被称为“第二森林”,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在净化水质、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芦苇对污水中氮等营养元素的去除
如何除去饮用水中超量的硼酸盐氮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通常采用的方法很多,生物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污染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13]。刘咏等[14]对巢湖芦苇湿地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检测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在芦苇地表根部较多,进入土层后骤减,然后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布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芦苇湿地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效果显著,采用人工芦苇湿地净化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将是投资少、效率高的途径。
芦苇湿地对污染河水中的无机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分别为80.77%和80.36%。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是影响湿地系统总氮去除率的重要因素,且铵态氮的去除起主导作用,芦苇湿地的铵态氮的去除率占总氮去除率的64.71%。
芦苇特殊的根系结构增加了湿地系统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而改善水中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植物吸收不是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但这一过程足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素的转化以及系统中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过程的进行[3]。
3.2 芦苇对污水中磷素的去除
徐和胜等[4]构建了水平潜流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磷素,考察湿地的除磷效果及芦苇吸磷量。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磷素的去除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停留时间大于5.3天时,芦苇湿地除磷效率可高达88%,芦苇吸收磷量仅占湿地总磷去除量的9.1%。说明芦苇直接吸收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芦苇可以通过影响湿地的其他条件(如植物输氧对微生物特性的改变)间接影响芦苇湿地的除磷效率。
3.3 芦苇对污水中镉等几种重金属的去除
早在1980年代,刘金栋等[8]研究了芦苇对镉等几种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芦苇对镉、铅、汞、砷、铬、铜和六六六都有一定的吸收、积累能力,其中,六六六>铬>砷>铜>汞>铅>镉。水中种植芦苇后,其水中重六>铅>铜>砷。江行玉等[15]则对芦苇抗镉污染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进入芦苇幼苗体内的绝大部分镉被富集在根部,而迁移至其它部位的较少。由于大部分镉积累在芦苇根部,从而减轻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的毒害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芦苇的耐镉性。
3.4 芦苇湿地对污水中BOD5、COD的去除
钟玉书等[16,17]利用人工芦苇湿地处理造纸废水及城市污水,发现芦苇湿地对污水中的BOD5、COD等主要物质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处理后的水质分别达到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I、II级标准。并且各物质的去除效果随芦苇生育期、负荷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BOD5未受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污水在芦苇湿地系统中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吸附、芦苇根系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而去除。灌溉造纸废水、生活污水对芦苇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Jurgen Kern等人研究了下行流芦苇湿地对农业废水的处理情况,实验资料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87%,总磷为35.2%,大肠杆菌为95.6%。因为下行流芦苇湿地具有较好的传氧能力,大量氧气的存在,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反硝化过程受到了限制,该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在13%~63%[18]。
4 结语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4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植物为话题的作文 第5篇
走上山看,仿佛走近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有着各色的风景,真是美丽极了。爸爸和我走进了一片绿海。原来,是生长在这浑黄的泥土上的大片竹子,真是一片万倾碧波的竹海。那一根根修长的竹子。虽然,这竹子只有绿色,又不会开花结果,但看上去就是绿得可爱。
我问爸爸:“这竹子有没有它的好处呀,它那么修长,嫩绿。”爸爸的神情严肃起来,说道:“竹子她具有梅花的笑迎风雪的品格,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竹子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但任然坚强生长。”我说:“我觉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几句也是描写竹子的吧。”爸爸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子坚贞不屈的品质写的淋漓尽致。
朴实无华就是竹子的品质。”我说:“原来,这山上的竹子哪么好,竹子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令我感动。”爸爸说:“对了,竹子还有一个特点,四季常青,清淡高雅,她不求华丽。”这时,我看见,爸爸正在看着那竹子旁边,露出的一点点尖尖头的,嫩绿的竹笋,微笑。
以植物为话题的作文 第6篇
辣椒花很漂亮,白白的,摘下来了一朵需要放在手心里,白色的花朵有六片花瓣,花瓣的边缘学生带着淡紫色,花心的人中间是一个或者淡黄色的花蕊,花蕊四周有5片绿色的小东西,轻轻一碰,淡黄色的花粉们便会开始纷纷学习落下。
大自然是美妙的,你可以想象这白色的小花会变成胡椒!
以植物为话题的作文 第7篇
有一次,爸爸妈妈买了一个圆圆的仙人掌,它的全身都是绿色的,像穿了一件绿色的盔甲,身上长满了荆棘,像只小刺猬。谁敢碰啊,只有我敢碰,我真的很淘气,伤害了我,也流了点血,但没关系,摘下一个小皮瓣,可以止血。
仙人掌会开花的!有红的,黄的,还有很多花瓣,很好看,不过两三天就枯萎了。
仙人掌一般还会不断结出果子来,果实像一个葡萄发展一样大,颜色绿里透着点红色,还可以吃呢!酸酸甜甜的。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8篇
植物园是搜集培育和种植植物, 供研究和游览的场所, 植物园里展示了模拟的自然景象, 可进行国内外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培育、植物新品种的选育、植物学新成就的宣传等工作。本文简要论述了铜川市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期望能对我国西北部中小城市的植物园规划建设模式有所裨益, 同时对植物园规划理论的完善有所促进。
2 国内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2.1 植物园发展现状
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是随着植物学和与之密切联系的医药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建立最早而且至今尚存的植物园是意大利比萨大学植物园 (1543年) 。自此植物园以惊人的数量在增长, 在16世纪新建的植物园只有9个, 17世纪增至17个, 18世纪35个, 至19世纪96个, 而进入20世纪, 1963年由哈佛大学P.A.Howard教授, 英国皇家植物园P.S.Green教授和B.L.Wagenknecht教授等人历时多年共同编制的《世界植物园名录》中登载有69个国家和地区共544个植物园。1983年第4版增至798个, 1990年第5版增至1536个。而我国植物园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8年, 汉武帝刘彻所建的上林苑, 园里栽植了各地所献的珍惜果木、奇花异草、名木等2000多种。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有:英国的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的纽约植物园、德国的大莱植物园、俄罗斯的莫斯科植物园和日本的京都府立植物园等。我国现在约有140个植物园, 分别隶属于城建、林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部门。
2.2 植物园发展特点
(1) 区域分布不均衡。
植物园在20世纪后总数急剧增加,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在19和20世纪搜集世界很多植物物种, 建立高水准的综合植物园或专类植物园, 如收集植物种类最多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 收集保存了4万个植物分类学单位, 而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所占比较少, 发达国家呈现出植物资源极大丰富物种竞争激烈的特征。美国纽约植物园和密苏里植物园、德国柏林植物园、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在植物的种类上都保留了1万种以上, 德国大莱植物园保留了2万多种, 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有2.6万多种, 莫斯科植物园保存的活植物有3万多种,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植物园保留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 其保留的各种植物种类约4.9万种。伴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大加那列岛宣言II》的完善和实施, 竞争将会趋于规范化。
(2) 规划设计多样化。
世界上许多植物园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了新的突破, 在以传统的满足植物园基本功能的同时, 一些植物园还提出了一些更人性化的设计。如为方便盲人游览设计的导盲牌、盲文铭牌和能发声音的铭牌及标识系统, 还在园区合适的位置种植了可以触摸的芳香植物和肌理触感较强的植物;意大利Bologna植物园展示了现代的植物并将考古中发掘的植物化石和相关的文物也一并展出, 还有他们的一所大学专门设立展览馆展出低等的植物;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园专门展出栽培植物的引种年代和来源;欧洲有些发达国家专门设置为了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的植物园, 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迁地保护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当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园是以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为主的植物园, 无疑展出了花草、绿篱、行道树和花坛花境, 栽培示范放在了首位, 但是在“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之类的研究、实验、论文、学位等方面还很薄弱。
3 铜川植物园概况
3.1 铜川植物园现状
铜川植物园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长丰路北段咸丰路十字 (现铜川市中心苗圃) , 距市政府3km, 地理位置北纬34°50′, 东经108°45′。园区北接金达路, 南至咸丰路, 东起规划路, 与矿物局住宅小区相邻, 西至长丰路, 东西长320m, 南北宽310m, 总面积99200m2 (约150亩) , 是一个以引进林木新品种与繁育乡土树种相结合的新型苗木繁育基地,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2名, 已引进繁育雪松、白皮松、红豆杉、银杏、栾树、樱花、玉兰、柿子、核桃等苗木百余品种, 年均可出圃苗100万株。
3.2 铜川植物园主要存在的问题
(1) 植物种类匮乏;
(2) 园区景观缺乏吸引力;
(3) 科普活动较弱;
(4) 科研实力较弱;
(5)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
(6) 缺乏对外合作与交流等。
4 对铜川植物园规划建设的设想
(1) 强化植物多样性保护。
据初步统计中国西北约有3000种为管束植物, 处于濒危状态, 其中又有1000种处于灭绝的境地, 而保护植物多样性在当前尤为重要。铜川地处黄土高原台塬位置, 地势北高南低植物生境多样, 近年来生态急剧恶化, 许多植物频临灭绝, 对于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和就低保护迫在眉睫。植物园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和研究, 园区采取分区建设, 分为科研保护区、森林植被区、低山丘陵植被区、平地植物区、生境展示区、水生植物区、濒危植物保护区等;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 为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2) 提升植物园景观层次。
植物园是一处教育休闲空间, 应当要有丰富的景观内涵。在园区的布局上尊重规划区域北高南低的原始地形, 局部塑造了微地形, 丰富了空间,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并优化了小气候环境;在园区竖向空间分化上主要分为高山区、平地区和水生区, 每个区域分为若干个小的专类园区, 满足竖向不同景观层次观赏需求;在水平空间上东边主要以办公区和科研展示区为主而西侧主要为观赏区;在园路规划方面主要分三级园路, 满足消防、管理车辆、行人残疾人单个人多人的游览, 园区的北面森林区最高处规划了观景平台, 可以俯瞰全园, 东侧设计了景观廊道, 营造了极好的景观视域, 水生区设计了木栈道和亲水平台, 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景观视线和较好的景观视角。
在趣味性设计方面考虑到游人互动性专门开辟了专类园区供游客亲自动手栽培植物, 绿篱区设计了迷宫和仿生绿篱是儿童的好去处;在景点设计方面规划了入口主题广场、孙思邈药文化雕塑、观景平台、种植岛、湖景水系、瀑布水景、草花花境展示、花坛展示、雨水花园、光热花园、家庭园艺展示、绿篱体验等景观节点;在植物搭配上考虑到植物的自然生境, 将乔灌木以自然群落搭配。平地区的草花地被植物和常绿灌木搭配, 避免冬季的黄土裸露现象。水生植物与湖岸置石结合, 营造湿地生态景观效果。乔、灌、草合理的配置营造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化园林。
(3) 建设地域鲜明的植物园。
植物园因区位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应有所差异, 植物园作为城市公园的一部分, 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的体现主要分为地域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景观两方面。我们在铜川植物园地域自然景观的塑造时, 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征, 合理发挥地形、地理优势。结合铜川植物园地形特点, 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 用微地形、微生境分布诠释铜川地形植被特征。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时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 塑造文化景观, 建立文化专类园, 例如将铜川地区的特色植物园和当地文化名人塑像、民俗风情和造园艺术有机结合。
(4) 强化经济植物的培育与引种,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铜川是一个药文化大市, 是名医孙思邈的故里, 境内有中草药683种, 大量采集收购的164种, 该市人民很大一部分经济收入来源于药材, 在此良好的条件下, 植物园应经常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 搜集国内外植物的应用资料, 提高对经济植物的迁地培养、推广、宣传, 促进植物经济,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 推广科普提升教育水平。
推广、宣传植物、林木、生态绿色营造等科学普及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责之一, 植物园应加强建设, 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专业科学知识和教育推广的团队, 完善科普宣传硬件设备, 吸引公共社会、学校、社会团体, 获得较大的社会收益;②植物园应与旅游观赏相结合, 提升对大众的科普宣传;③建设专类园区、主题馆, 对植物化石、进化历程、生态系统演变、植物标本、植物培育种植方法、照片等进行展示, 让人们认识并了解植物系统, 达到人与植物的和谐。
(6) 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 全球化协作已经是必然趋势, 植物园的全球化要求植物园之间的合作除了国内的合作, 同时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进行信息资料、植物物种、科研成果、种子等的互换, 定期组织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培训。其次是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有了多学科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开发、保护、利用好植物资源, 维持好生态的平衡稳定。
5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态环境也日益重视, 植物园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中小城市植物园合理地规划建设已迫在眉睫, 希望相关部门早日重视。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根据铜川市植物园的现状, 提出了铜川市植物园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为铜川市及西北中小城市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植物园,规划设计,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2]余树勋.植物园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3]贺善安, 顾姻, 褚瑞芝, 等.植物园与植物园学[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10 (4) :48~51.
[4]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9篇
为了修订这个指南,两个联邦部门聚集最顶尖的营养专家,组成一个咨询委员会,根据最新及可性度高的食品和营养研究结果,加上目前美国食品和营养摄取趋势、饮食结构和全民健康状况、个人健康行为模式(缺乏运动),以及粮食供应和环境因素,重新修正出一个让民众容易遵循,以促进健康的饮食指南。
所食健康食物以营养均衡为主
研究显示,美国人的饮食中严重缺乏有益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粗粮,却摄取过多的盐和精制糖。正式公告的2015年饮食建议指南,改变了以往建议的方向,不再专注在单一的营养素上,如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取量,而是将重点放在全面性上。例如,它鼓励大众吃真正的天然食物,而不是加工产品,任何食物不宜过多,多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和坚果及鱼类海产品;适度摄取低或无脂肪的乳制品和成年人的饮酒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品;避免含糖食品和饮料以及精制的谷类加工食品。
添加糖的摄取不应超过一天总热量的10%,也就是一天中来自糖的热量以837 J为原则,这相等于50 g的糖,而一罐可乐或汽水含有35 g的糖,一大杯700 ml的珍珠奶茶含有80~100 g的糖。由此不难想像,现今的饮食大环境,很容易让人在有形无形中摄取过多的糖,必须自我提高警觉。
依据研究结果,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取量和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异于过去30年的饮食建议,不再强调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事实上,日常饮食中减少肉类的摄取,胆固醇的摄取量自然会相对减少。
肉类退位,植物蛋白质顶上
蛋白质由21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九种人体不能合成,必须来自食物,而且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须要有的,所以称之为必须氨基酸。每种食物所含的氨基酸比例都不一样,食物中具有这九种氨基酸,就称之为较完整或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基本上,动物性肉类含有的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但植物性也不差。
蛋白质的生物价是用来评估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被身体吸收利用的效用比例,由0到100来参考对照。 鸡蛋的蛋白质生物价是100、牛奶91、藜麦和米83、牛肉80、鱼76、黄豆74、豆类58。乍看之下,米的蛋白质生物价高于肉类,但不要忘了单位质量中,肉类所含的蛋白质量,远远超过米和藜麦的蛋白质含量。
长久以来,肉类一向被视为一餐中的主菜,综合研究证据的饮食建议,肉类应退位为配菜的角色,改由鱼类、坚果、豆类和其他植物蛋白为主菜。多摄取植物性食物,不仅是摄取蛋白质一种营养素,同时还可以一举数得,摄取到丰富的抗氧化剂、纤维、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等数种营养素。研究证据显示,摄取过量动物性脂肪与健康之间存在负面的关系性,素食者罹患心脏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概率,较肉食者低,以及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愈来愈多的人不再摄取动物性肉类,而食用植物性食物,称之为全素(Vegan)或蛋奶素 (Vegetarian)。全素者不食用牛奶和蛋,因此在营养上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和铁的摄取不足,长期缺乏会导致贫血。蛋奶素者食用蛋和牛奶,所以比较没有贫血的问题出现。
常见的中式素食食材,大都是加工食品,加入过多的添加物,最具不良影响的是小麦面筋蛋白。小麦面筋蛋白就是面筋,其制品在消化、吸收上极差,甚至很容易引发肠壁发炎和过敏。其次是藻胶类产品,如素鱿鱼、素花枝等,其中所含的多醣类不容易被肠胃道消化。另一方面素食食材为了增加鲜味及口感,制作及烹调时经常会添加过量的糖、盐、油及各种人工调味剂和色素。这或许是导致不少全素者原本应该很健康,却患有肾脏病及高血压的原因。
植物性食物为主更健康
把握下列七大原则,将植物性食物为主菜,吃得更健康。
一、摄取多种、新鲜、未加工过的豆类以取代肉类,包括黄豆、雪莲子豆、扁豆、大红豆、黑眼豆、黑豆等。 这些豆类含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铁、钙、锌、B群维生素、卵磷脂、及饮食纤维等,有益于健康的营养成分,可降低心脏血管疾病、肝癌、肝硬化、及乳癌的罹患率,增强骨质。
二、避免过度加工的黄豆和面筋制品,如豆乾、油豆包、素鸡、素鸭等,这类食品,含有过多的调味料,如盐、油、糖、及氢化油和食品添加剂。
三、适度食用坚果及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可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含有丰富的钙、铁及B群维生素。
四、多摄取深绿色叶菜类,以确保维生素A、β-胡萝卜素、钙质及铁质的供给。
五、多使用天然香料的草本植物,如九层塔、香菜、柠檬、韭菜及温和香料(迷迭香、莳萝草、郁金香粉、巴西里、薄荷叶、甜罗勒等)以取代调味料。这不仅可添加菜肴色香,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植物性化合物,以增强新陈代谢及免疫力。
六、留意维生素B12的摄取是否足够。维生素B12主要来自牛奶、起司、蛋和优酪乳等,植物性食物中维生素B12来源相当有限,对完全不摄取奶制品和蛋的人而言,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依靠营养补充剂来确保摄取足够维生素B12。
以植物为话题的作文 第10篇
菊花叶似暗绿色的手掌一点点,清风习习,它挥手给你。
深绿色的叶子衬托着中国菊花,花越开越密,像一根根又细又长的头发,还不时能闻出它的芳香呢!
如果你从远处看,你会觉得它是一朵绿色的云,如果你走近看,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如果你仔细看,你会觉得它的花瓣被卷在一起,就像妈妈的烫发。
三年级以植物为话题作文精选 第11篇
它的茎长长的,细细的,看起来就像竹子一样,被别人削的那么细。叶子是碧绿碧绿的,乍一看,是扁圆形的。再看看它的花朵,花瓣有的像大螃蟹,有的像小绒球,有的像小太阳一样它们颜色也不一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真是漂亮极了!
有一次,我的嗓子疼的太难受了,可大人们又不在家,一个好朋友对我说:“你采一些菊花,晒一会儿泡茶喝就可以了。”“谢谢你的建议。”我笑着对他说。然后我就按照他的说法,泡了一杯菊花茶,泡好了就喝。啊!瞬间觉得嗓子舒服无比!
以保护绿色植物为话题的作文 第12篇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去树林里玩。
突然,我听见一阵哭声。我顺着哭声跑过去,看见一棵大树在呜呜的哭,我问:“大树爷爷,你为什么哭了?”大树爷爷说:“因为人们把我的子子孙孙都砍光了。”大树爷爷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指着被砍的树木。我安慰大树爷爷说:“大树爷爷你别哭了。”大树爷爷说:“我给人们挡风遮雨,给人们挡太阳、挡风沙、挡洪水、净化空气,人们还乱砍我们,他们太没良心了。”我听到这儿,觉得人们做得也很没道理。我对大树爷爷说:“我们以后一定爱护花草树木。”
我特别想告诉人们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花草树木,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我还想告诉人们应该一手砍一手栽,如果把树木都砍光了,那我们就没有美好的家园了。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13篇
1深圳城市公园的气候资源概括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短冬、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四季鲜花盛开。年平均气温22.5℃,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h, 平均降雨量1966.5mm, 空气湿润, 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7%。
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植物的季节变化是城市公园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深圳气候温暖, 植物类型丰富, 观赏价值较高, 园林绿化多采用乡土观赏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及攀援植物资源均十分丰富, 在施工过程中只有掌握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观赏特点, 并进行合理配置, 才能创造出城市公园的四季之美。
2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作用
2.1 体现不同的景观, 为公园增添诗情画意
植物是城市公园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植物的形、叶、花、果等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 其形、色、姿、味也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 如成片的茂密树林、高低起伏的林冠线、自然流畅的林缘线、平坦而开阔的草坪、成片的鲜艳花卉等, 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 随着气候的变化, 园林植物群体还能呈现出不同的季相景观:春天丛花灿烂, 秋天层林尽染等。
2.2 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和环境
植物可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周围的小气候及环境, 如:乔木在夏季浓荫盖地, 能形成阴凉的环境;地被植物能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减少地表径流, 保持水土, 并能增强土壤的渗水性能, 涵养地下水;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 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 还降低了温度;通过光合作用, 可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吸引有害气体, 杀灭细菌;减弱噪声;能阻挡风沙等。
3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 植物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 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配置植物群落, 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3.2 空间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 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 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 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 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 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 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 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园植物景观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3.3 观赏性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满足人们的游憩、观赏需要, 公园内植物景观美主要体现为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植物的这些特质完善植物景观的观赏功能, 将营造的公园美景和文化气息传递给居民, 起到陶冶情操、文化教育等积极的作用。
3.4 人性化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发展趋势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 合宜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城市综合公园等公共空间, 它是人们体验、互动的重要场所, 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应该首先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进行景观植物配置。
3.5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流的公园环境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公园整体规划,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主体因素, 合理布局, 保证之后各个时期的植物景观建设保持协调一致, 遵循可持续性原则。
4植物配置特点及景观特色
以深圳某中心公园为例, 该公园2009 年正式对外开放, 是服务于周边办公和居民生活的高档次综合性休闲娱乐公园。公园设有主入口、东入口及北入口3 个广场, 引领视线焦点, 内部有游船码头、林荫广场、滨水休闲广场、景观桥、空中走廊、水中平台、玻璃栈道等景观, 布局合理、功能性强, 兼具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该中心公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特色多集中在各个景点, 如空中走廊和亲水平台周边, 植物配置高低错落, 营造出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效果。从公园南门入园, 穿过广场和水上拱桥后, 即可走楼梯登上空中走廊, 全长数百米。周边种植能反映春天景观的植物, 桃花、小叶榄仁等;搭配种植能反映冬天景色的落叶树种, 落羽杉、梅花、大叶榕、苦楝树、鹅掌楸等, 不但使人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 还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公园借助山野溪流现状, 挖掘人工湖, 形成弯曲的滨水休闲带, 构建小溪叠水的水韵景致, 形成湖波荡影的水景, 构建出景美宜人的自然水生态景观 (图1) 。周边种植垂枝榕、细叶榄仁、琴叶榕、山瑞香、风车草、莎草等植物, 错落有致, 湖边种植一排落羽杉作为背景植物, 点缀几株水石榕和美洲榄仁, 在适于游人观赏区域种植较为矮小的纸莎草和水竹芋等水生植物。还有原有的野生植物群落, 有土蜜树、露兜、水团花和华南忍冬等, 增加很多野趣。
5深圳城市公园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科学营造植物景观
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 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很多城市公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采用过分的多层次、高密度植物配置方式, 为后期养护管理带来难度, 也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应该从生态效益、人性化、观赏性、养护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科学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
5.2 适当增加文化内涵
很多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方面一味求新, 而忽略具有“地域象征”的乡土树种。建议在城市公园植物应用中加大深圳市树荔枝、市花勒杜鹃的应用, 如中山公园等, 人工种植形成了荔枝疏林草地, 也可将荔枝树作为孤植树来营造植物景观。
6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经济发展迅速, 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为使深圳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特色, 营造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应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 既要考虑到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条件, 又要做到景观配置的形式美, 从而丰富城市景观, 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 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文章结合深圳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物资源, 探寻植物配置原则, 并以某中心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以期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薛丽君.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3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第14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以植物为话题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