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精选6篇)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 第1篇

第一章:绪论

广义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1陈述目标。2分析任务。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题教学策略设计。5实施教学。6评定。

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2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

3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4教学要有短期和长期两种设计。5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原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过程模式(组织上课、检查复习、教授新课、检查与巩固新授知识和布置家庭作业)的局限性:

1缺乏现代学习论基础,它所依据的学习论单是哲学的认识论。哲学认识论只能对认知领域教学设计提供一般性原则指导。

2教学设计侧重教,即教师的行为,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3缺乏系统观。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媒体、教学结果测评等教学的诸方面缺乏系统考虑。

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一书的突出贡献:

1提出了学习结果及其分类框架。2论述了促进不同类型的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3论述了学习的一般过程。

4提出了检测每类学习结果是否出现的行为标准。

1974年加涅推出了《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他的基本观点是:

1、中小学学生不论学习何种学科,所习得的结果总是可归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5种类型中。这5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就是学校教学的目标。2.每种类型的学习结果的内在性质不同,外在行为表现不同,有效学习的条件也不同。教学设计就是针对目标类型,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创造最优的条件。3.为了使教学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学习研究基础上,克服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选择等的随意性,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即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提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4.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导出教学过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媒体,以及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

5.对照目标检测学习结果,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提出修改教学的意见。

加涅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

1确定具体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任务。3设计教学序列。4安排教学事件。5选择与使用教学媒体。6单课的设计。7选择与使用教学传输系统。8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二,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包括分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技能。教学分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确定开始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

第三,分析学生和环境。分析学生包括分析他们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这些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第四,陈述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用可以观察的行为陈述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目标将便于测量和评估。

第五,开发评估工具。目标设置和明确陈述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预先需要开发测量工具来评估目标实现的情况,此时所考虑的重点是测验与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六,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第七,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第八,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第九,修正与补救教学。影响现代教学设计的因素: 1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发展。

2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

教师专业培训引入现代教学设计的意义:

1彻底更新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和内容。2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3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化。第二章:现代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 判断儿童从事的活动是否是学习的三条标准:

1、是否有能力或倾向变化?有变化,则认可学习存在;否则相反

2、变化是否可以相对持久保持?可以相对持久,则有学习。

3、变化是否由成熟引起的?排除成熟影响之后的才是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可以用言语符号或文字符号表达的信息,包括:符号,如 知道书的英文是“book”,事实,如知道一星期有七天等。

2、智慧技能:指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学生理解与运用概念、规则进行逻辑推理。

3、认知策略:指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如在打电话时,为了记住要拨打的电

话号码,在打之前,先重述几遍。这种重复的方法被称为复述策略。

4、动作技能“指运用规则调控自身肌肉协调的能力。如婴儿学会发”猫咪“音。

5、态度:指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倾向。

加涅的5种学习结果可以归入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个领域。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属于认知领域;态度属于情感领域;动作技能属于心因动作领域。此处在动作之前加上“心因”二字,意指这里的动作技能是学习的结果。信息加工: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经过外部信息输入、短时记忆、加工形成新知识的内部联系和旧知识之间的外部联系。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其心理

机制是人为联想。其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等概念来解释。

2、事实性知识学习:属于意义学习范

畴。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由方字符号所表征的事实与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表像、概念及观念建立联系的过程。事实性知识学习理解不难,难在记忆、因为事实性知识多了以后容易混淆。

3、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

属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类型,如果材料有逻辑性,第一个条件涉及学生原有知识的丰富与组织,原有知识越丰富,组织越好,则越有助于有意义学习。第二个条件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在保证上述两个条件以后,应指导学生采用符合有意义学习的策略进行两个联系,避免有意义材料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相应知识。

3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即能主动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使新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他个体的心理意义。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策略

1、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1)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复述要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宜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2)精加工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的精加工的技术。(3)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2、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1)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圈出重点等。(2)精加工策略: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3)组织策略: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按加涅的分类,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三种类型。人的一生要记忆大量符号,如学习汉语,要记忆3000——5000个汉字。知识竞赛题大体属于事实性知识。但对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习得有组织的整体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知识是按某个主题分层次组织的。

广义的技能可分为三类: 1智慧技能。

(1)知觉辨别技能(2)运动概念对事物进行识别与分类的技能(3)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技能(4)综合运用若干规则办事并产生高级规则的技能。2认知策略。是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技能。3动作技能。运用规则调节自己身体肌肉协调的技能。

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1)知觉辨别学习

(2)概念学习:有两种水平。一是将概念作为陈述性知识来学习,只要求学生能说出概念的名称、含义或其关键特征。二是将概念作为程序性知识来学习。学生习得概念以后,要能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区分。概念学习的这两种水平,属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其习得的规律也不尽相同。(3)规则学习:a规则的发现学习(例-规法)。b规则的接受学习(规-例法)。

(4)高级规则学习:a通过问题解决学习。B通过接受的方式学习。影响知觉辨别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扩大目标物的有关特征。B、对比。C、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D、强化与反馈。

用“举一反三”的方式习得概念的条件(发现学习):

1要有若干正例和反例的观察与辨别。2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

3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提供反馈。用(接受学习)的条件是: 1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同化新概念的上位概念。

2教师或教材呈现概念的定义。3紧随概念定义呈现之后,举例说明概念定义中所包含的本质特征。

概念学习的本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有两种情况:

1、通过例子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本质特 征。

2、通过直接下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规则的发现学习(例-规法)的条件是:

1同时呈现体现规则的若干变化的例子。

2学生积极辨别例子,提出假设,并根据例子的变化来验证假设。

3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活动给予指导和反馈,保证学习成功。

规则的接受学习(规-例法)的条件:1学生认知机构中有同化新规则的概况水平高的规则、原理或结论等。2学生应比较新规则与原有上位规则的异同点。

3教师或教材提供适当例子说明新规则与原有上位规则的异同。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认知策略可以分为支持信息加工过程的具体策略和高级元认知监控策略。

前者如:支持注意的策略(有在阅读的材料上划线、作各种记号等);支持记忆的策略(有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等);支持理解的策略(有画概念网络图,列表比较知识的异同等)。后者包括监测和控制两方面。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异同:

相同:都含一套操作步骤,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不同:智慧技能可以在头脑中完成;而动作技能必须借助个人的躯体、四肢或其他部位的肌肉协调才能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分三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表征。

第二阶段:对于动作技能来说是将局部的动作联系起来,其练习是重复练习,不是变式练习。

第三阶段:是动作技能的执行自动化,局部动作的意识程度控制下降,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甚至可以一心二用。

第三章: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 1教学是人类的重要实践之一。2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能高瞻远瞩,提出符合学习和教学规律的观点。

3任何社会或国家的教学目标、内容、制度、组织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社会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局限性: 1对教学目的、过程、方法和原则等所作的哲学概括,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这些概括只对人们如何进行教学实践提供启发意义,而不能具体指导教学实践。

2许多概念未严格定义,很难转化为具体操作的规则。

3很难推动教学理论由实质性的进步。布鲁纳对学习和教学的研究的重大影响:

1年发现被试推理策略的差异,提出了思维策略的概念。2突出教材结构,强调发现学习,区分了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

3提出儿童表征外部事物的方式从动作式表征到图像式表征,最后到符号式表征的三中表征方式。

4指出了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区别。学习论是描述式的,教学论式处方式的。布鲁纳指明教学理论必须包含四个特点:

1学习的倾向。2知识的结构。3序列。4强化。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所以重复练习是影响机械学习和保持的主要因素。

3:意义习得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和发现,但学校教育中接受学习是最主要形式。

4:认知组织的原则,在纵向上,是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在横向上,是融会贯通。5:原有认知结构和动机是推动新的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两者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能促进学习迁移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1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上位的、包容范围广的概念和命题。

2原有观念的巩固和清晰。

3原有观念与新学习的观念之间具有可分辨性。

认知策略的教学论原则:

1为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认知策略训练,训练者必须明确向被训练者陈述支配策略活动的规则是什么,使内隐的规则外显。2策略训练应与动机激励相结合,使儿童或青少年体验到新学习的策略能有

效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3策略训练应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被训练者不仅应知道要训练的策略是什么,而且要在变式练习中体会到策略应用的条件。

4策略有简单的,为了延长短时记忆,可以采用复述策略。有复杂的策略,主要指思维与推理策略。

5策略教学不能离开学科内容单独进行,而是应该结合学科内容渗透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教学。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受以下因素影响:

1儿童发展状态。2榜样的特征。3榜样的行为结果。4结果的预期。5目标定向。6自我效能感。

为什么说奥苏伯尔的学习论观点中蕴含可操作的教学论观点:

1、由于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所以可以把智育目标定义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及其三个变量。

2、由于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他所提出的同化模式可以具体指导概念和命题知识学习过程和条件的设计。

3、由于接受学习是学生习得知识和智慧技能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论可以为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讲解式教学提供具体指导。

4、为了促进知识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组织,他提出勒设计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促进知识组织的技术。

5、由于他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三个成分构成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阶段不同,适当利用动机的这三个成分来推动与维持学生的学习。

观察学习主要是由四个成分构成的: 榜样展现的事件——集中注意——保持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复现习得的行为——在动机作用下重复已习得的行为。

加涅教学目标陈述中的五个成分是(1)行为产生的情境;(2)习得的性能动词;(3)行动动词;(4)学习的对象;

(5)工具和限制条件。

教师课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1)目标设置与陈述 ;(2)教学任务分析 ;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4)开发测验与评价工具。行为目标的三个条件是

(1)说明教学后出现的行为表现 ;(2)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 ;

(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

1、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建立在经过实

证研究获得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从实证研究中得出的学习规律是具体的,有条件限制的,建立在这种学习规律基础上的教学论也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2、由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具体,易

于操作,用该理论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师较快掌握教学技能。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局限性:

1、科学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虽然有

很大进步,但未知领域还很多,特别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尚无重大突破。

2、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

性知识三类知识如何综合的研究显得较薄弱。

科学心理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的素质及其构成成分。

2、教学目的与目标。

3、反映学习过程的教学过程。

4、教学原则、方法。

5、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加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素质分成三类:

1、学习者的先天素质。

2、后天习得的素质。

3、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科学取向教学论的教学目标观:

1、学校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特殊

实践活动。

2、不论哪一级水平的教学目标,都

必须以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界定。

3、为了指导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实施,必须依据合理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结果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认知心理学中出现了“热认知”概念。

第四章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

1、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3、指导学生学习。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三个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二、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1.接受2.反应3.价值化4.组织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1.知觉2.定向3.有指导的反应4.机械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6.适应7.创新)传统教学目标陈述的方式及弊端: 第一: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意义含糊的词语。第二: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分类思想的指导,因而陈述的教学目标缺乏层 次性。现大多教师常将目标分为三类:知识、能力、品德

第三:目标主体的偏离。

三种克服教学目标含糊性的理论与陈述技术:

(1)行为目标 ;

(2)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3)表现性目标

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马杰):

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标准。

行为目标的优点:它清楚地告诉人们这是所指的分析能力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

行为目标的缺点。他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第四,如果仅从测量方面考虑,可以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陈述目标;从指导教学方面考虑,应该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陈述目标。

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呈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1.一般而言,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和策略;

2.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好;

3.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4.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目标理解的有限性,对他们不展示目标或只变相展示目标;

5.对于跳跃性大、术语生僻、难度大的内容,教学目标的展示最好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6.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其地位,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计划地、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第五章 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的内容:

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以及其他支持性条件。

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性知识、技能被称为子技能,以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被称为使能目标。)

从终点目标出发,一步一步揭示其必要条件的分析方法叫递推法。

分析支持性条件任务分析除了必要条件的分析之外,还要进行支持性条件的分析。

支持性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在于:必要条件是构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部分。支持性条件虽不是构成新的高一级能力的组成成分,有助于加快或减缓新能力的出现。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一、任务分析可以起沟通学习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桥梁作用。

1.进行任务分析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2.任务分析的第二项工作是将教学目标分类。3.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类型被正确鉴别出来以后,任务分析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分析作为教学目标的学生学习结果出现的条件。4.由于通过任务分析得出的学习的先行内部条件都是教学的子目标,若许多子目标同时出在一个单元或一篇文章中,设计者必须对子目标进行排序,并确定优先的目标。

二、应用任务分析的思想能有效概括和推广我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三、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诊断和补救;

四、有利于教师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机械学习在两种条件下产生:

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

另一种条件是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基础可以用来同化它们。

心理意义的获得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能力。

第三,学习者还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方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并区分其异同的倾向。

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表征性学习,第二种是概念学习,第三种是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与原有观念可以构成三种关系:

第一种,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

第二种,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 第三种,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第六章 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教学

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概念的学习有两种水平:

1、将概念作为陈述性知识来学习,只要求学生能说出概念的名称、含义或其关键特征。

2、是将概念作为程序性知识来学习。

概念可以分为:

具体概念——的特征通常都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而获得。含义性概念——的关键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而必须通过言语式的定义获得。

具体概念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步骤):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概念的例子。

2、同时呈现概念的正例与反例。

3、引导学生客观比较,发现正例的共同本质特征。

4、为概念的练习提供情境和反馈。定义性概念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步骤):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呈现并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的定

义。

3、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应用习得的概念并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命题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步骤):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引导学生习得原理的内容。

3、让学生举实例说明原理。

4、引导学生将新习得的原理与先前的知识融会贯通。

原理内容的习得有两种方式:

1、从例子到原理,即先呈现蕴含有

原理的情境或事例,而后引导学生对例子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直接将原理内容告知学生,学生

运用刚才回忆起的概念来加以同化和理解。第七章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规则”的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步骤):

1、规则学习的陈述性知识阶段与原

理的学习相同。

2、通过变式练习使原理转化为支配

行为的规则。

设计变式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变式例子的相对同一与变

化。

2、主要注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

馈。

3、注意练习的分散与集中。

“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步骤):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呈现适合策略应用的变式情境。

3、引导学生概括构成策略的规则。

4、设计变式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策

略应用的条件。

认知策略与一般的智慧技能的相似点:

都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都要首先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而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在练习时,都需要从外部获取反馈信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策略与一般的智慧技能的不同点:

1、与一般智慧技能相比,认知策略

不易习得。

2、认知策略的任务分析理论与技术

有待发展。

3、认知策略的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

生的感悟和反省认知。图示有四种构成成分:

1、图示由许多槽构成,这是图示的组成部分。

2、这些槽是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的,这是各部分的组成顺序。

3、变量本身对填入其中的内容有一

定限制,这是变量本身的约束。

4、其它变量对某一变量中所填内容

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是变量之间的约束。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的教

学策略设计

解决问题的过程:

1、发现问题。受四个因素的制约:a

是否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好奇心。B是否具有充分的相关背景知识。C是否投入足够的时间深入考虑问题的实质及其已有的答案。D是否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

2、问题分类和表征。

3、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

4、执行策略。

5、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问题解决的内部条件(对三类知识有突出要求):

1、学习者解决问题必须能记忆并提取先前已经学习过的相关规则。

2、要能够清楚地陈述问题,要有适当的方式将问题的有关信息组织起来,表征出来。

3、问题解决还要求学习者有解决问题的积极动机,对问题要有兴趣,积极问题的愿望要显示迫切感。问题解决的外部条件的特征:

1、学习内容必须具备可研究性。

2、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不是讲授。

3、解决问题学习更需要小组协作。学习内容的可研究性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学习的内容必须对学生构成问题,即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2、问题必须有解决的可能性。

3、问题要有解决的必要性。

4、学习内容还必须具备研究的现实性,即有现实的物质、人员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条件。

结构不良的问题与结构良好的问题的区别:

1、在最初的情境中缺乏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的信息,甚至对问题的实质也没有确切地作出界定。

2、没有单一的方法去澄清问题的构成成分,需要探讨多个问题解决途径。

3、随着新信息的收集,对问题的界定会发生变化。

4、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在几个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案。

5、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

1、要形成问题情境,使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

2、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们要扮演新的角色,充当元认知的辅导者。

研究性学习中的三种组织方式:

1、个体独立的学习。

2、伴有教师辅导的小组学习。

3、没有教师辅导的小组学习。问题解决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

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事件以以下三个方面为重要:

1、问题表征。

2、认知策略的选择。

3、解题监控。

认知策略:弱方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

强方法:是只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方法。

算法式:是指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

启发式:是指凭经验来做的方法。

问题解决能否全面代表学习现象: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起于一定的问题,可见解决问题与人的思维活动有天然的联系。可以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恰当应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问题解决不能代表一切学习行为。除了解决问题,学习还包括动作和态度的模仿,符号、事实等言语信息的记忆以及概念、简单规则的学习等,不一定适合采取问题解决形式。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教学对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创新能主要表现于认知策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具有如下特征: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学习发生在小组中;

3、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或引导者;

4、问题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

5、问题是解决问题技能发展的载体;

6、新信息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具有五个关键的特征:

1、被称作“项目”的教学单元,必须围绕着一个有意义的、可行的、值得研究而又具有驱动作用的问题来组织;

2、项目必须以调查研究的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计划、设计、从事真世界中的问题研究,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作出推论等;

3、学生需要作出研究结果,这一结果能反映他们的理解情况;

4、项目必须包含着同伴、教师乃至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

5、教师需要考虑各种技术性工具的使用,以便帮助学生探讨真实的问题,达到深度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的两条途径:

1、学科教学。

2、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

A、课题研究类。

B、项目(活动)设计类(社会性活动的设计、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

A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B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D学会分享与合作。

E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F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教学目标设置要在突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同时,注意知识目标和策略目标、态度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统一。

2、课题目标。

A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的教学目标的设置。

B由教师确定的课题的目标设置。

目标的陈述除了应该明确、具有操作性,还必须包含一个引起探究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倾向于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手段,以态度和学生发展评价为主要内容,尚未脱离学生差异评价的思路。

1、认知领域的教学评价。可以从问

题结构分析入手,对学生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逻辑性作出评价也是重要方法。

2、情感态度领域的评价。主要测量

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研究活动中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的养成。前者可以采取记录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发展会从学生研究过程和作品中表现出来;情感态度评价多采用定性评价。

3、动作技能领域的评价。学生在活

动中的动作技能水平不能以生产产品的标准为标准,而应在学习目标中加以要求。目标导向评价的特点:学习目标明确、教师导向具体,定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可度量指标,操作性强。

第九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媒体的作用:看某种媒体能够或最适于实现哪些教学事件。还可以用来完成练习反馈及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听觉媒体的特征:

1、必要时,可以对原声进行修饰,以符合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2、听觉媒体传递信息可以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

3、听觉媒体传递的是语言信息,具

有音调、音色、音强等物理特征的可变性,因而可以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听觉材料,以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听觉媒体的作用:引起注意、呈现信息、复习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指导复习、提供反馈等。

视听媒体的特点: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言语有机配合的特点。视听媒体的作用:

1、有利于引发学生注意,呈现新知

识。

2、有时可以完成多个教学事件。

3、可以用于技能教学。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1、教学目标类型。

2、学生的特点。

3、媒体的物理特征。

4、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类型: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即目标是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还是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媒体的物理特征:指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物理特征,如颜色、声音、运动、图画等特征。

媒体选择的方法:

1、媒体选择流程图

2、教学目标、教学事件与教学媒体的适当匹配。

第十章 目标导向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测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要以测量的结果为依据。测验题型的选择: 主要测验题型:

1、回忆式(填空题 简答题)

2、选择式(正误判断

单项选择题 选择并判断 多项选择题

题干复杂的单项选择题 视听情景 匹配

问题情景)

3、建构式(论文式题目

操作题)操作题的主要成分:

1、对操作任务的描述。

2、对学习结果的掌握的描述。

3、评分标准。

4、属于每一评分标准的答案样例。题型选择的依据:所要考察的学习结果类型。陈述性知识测题的主要形式是填空、简答等题型;测量概念的最佳形式是选择题;规则、高级规则及认知策略的最佳测题形式是建构式题目。

用选择式题目来测,需要注意:

1、要精心设计干扰项,使之能反映学生可能的错误。

2、要注意干扰项的数目不能太少,否则学生的猜测会大大影响测验的信度。

评价教师的教学主要是评价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评价应侧重如下教学环节:

1、原有知识的激活。

2、教材的组织与呈现。

3、促进知识的理解。

4、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智慧技能课重点评价:是否设计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变式,是否促进了学生形成恰当的认知表征。

认知策略学习的三个步骤:

1、是知道该认知策略是什么的、有什么功用、包含哪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2、结合该认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逐步达到能够熟练甚至自动地执行认知策略的操作程序。

3、是清晰地把握策略适用条件,知道何时、在什么地方使用这一策略,并主动运用和监控这一策略的使用。

补救教学的指导原则:

1、针对性。

2、及时。

3、改变教法。

4、采用学生之间互帮互教。

第十一章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

动机的两种功能: 1.唤醒与维持功能。2.指向功能。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可以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过

程的进行。但它只起催化剂作用,是间接的,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2.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力诶中介而实现的。3.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

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目标指向、兴趣情绪、自我图示。

目标起激励作用是因为:

1. 目标能指引人的注意,使之集中

精力去完成当前的任务。2. 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3. 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

4. 目标能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

进学习或工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应注意两点:

1.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能力密

不可分的。

2.所谓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指间接

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应注意: 1.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尽量少给她们

学习上的压力,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

2.对于简单任务,可以通过竞赛等

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或学习效果。3.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

解决任务,应放宽时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关系:如果吧成功归因于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原因,如能力或努力,则自我效能感将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影响归因,若某人对于做某事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他很可能会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若他对于做某事缺乏自我效能感,他很可能会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维纳提出三维归因分类: 1.内外维度。2.稳定性维度。3可控制维度。

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

纪律。

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

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是学生有爱和归属感。

3、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

生既能胜任但又有一定难度的。

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

略: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B丰富材料呈现方法。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b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c强调学生自己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d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示范。

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

感。

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2、适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3、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

4、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

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的优点:

1、扩大了教学对象,加快了知识传

授的进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2、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班级,他们在班集体里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不同学科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轮流交替上课,既扩大勒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疲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往往持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实际表现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的行为,这就是定型的期望。

(二)、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本质特征和培养方式所持有的基本看法。一般而言,教师持有评价性学生观和移情性学生观。

(三)、教师的人格结构

加拿大的柏恩认为人格是由P、A、C三态所组成的,P是父母态,A是成人态,C人是儿童态。

(四)、教师的影响力

教师的 影响力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影响或改变其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为什么说班集体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集体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其次,班内的同学越多,学生间的差异就越大,统一认识就越困难; 再次,班级集体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集体越大,内部易产生非正式小群体。

课堂管理的模型:

1、人本主义模型

2、民主模型

3、行为主义模型

群体通常有三个特征:

一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二是其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三是其成员接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群体凝集力的大小。其次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一致性。

再次,引导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

1、是相互影响阶段;

2、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3、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容易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课堂气氛有可能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

其次是课堂气氛容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给学生提供暗示。

群体气氛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助长作用还是致弱作用,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一是活动的难易; 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 三是被他人平价的意识。四是注意的干扰。

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一是接受,二是反馈,三是输入,四是输出。

为什么说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1、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提出各种可共选择的假设情况,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

2、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合作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4、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

性。

竞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共同争夺的目标。

2、竞争的各方必须争夺同一个对

象。

3、竞争的结果必使一方获胜。竞争的作用:

1、各种竞争通常都能激发个人的努

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的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

2、竞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

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自己的局限性,并且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

3、竞争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与工作的兴趣,使集体生活更富有生气。课堂纪律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

同或默认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使学生在对持续社会要求和期望

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信、自制、坚韧等良好品质,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能使学生将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

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在学生身上内化。

4、还能使学生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迷

惑和担心,减低过度焦虑,形成情绪安全感。

维护课堂纪律的方式:

1、要将严格要求与体贴爱护结合起

来。

2、要善于利用注意规律以排除来自课堂内外的各种干扰,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注意留下教学悬念,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使学生在课堂里始终集中注意而避免纪律问题。

3、是适时运用教育机智。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应该是: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二、是帮助学生正确抉择行为方向,确立合适的行为目标。

三、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善于改变环境或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社会技能。

四、是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排除实现理想抱负的障碍,有意义地健康愉快地生活。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 第2篇

订婚仪式 It all begins with the engagement.Traditionally, a young man asks the father of his sweetheart for permission to marry her.If the father agrees, the man later proposes to her.Often he tries to surprise her by “popping the question” in a romantic way.Sometimes the couple just decides together that the time is right to get married.The man usually gives his fiancée a diamond ring as a symbol of their engagement.They may be engaged for weeks, months or even years.As the big day approaches, bridal showers and bachelor’s parties provide many useful gifts.Today many couples also receive counseling during engagement.This prepares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of married life.

立足英语教材挖掘写作素材 第3篇

1缩写用缩影的形式把握课文

缩写是在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结构顺序、人称角度等的前提下概括原文内容、压缩篇幅使之成为一篇内容简明、语言简练、中心突出的短文。缩写时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原文, 有关主题的主干切不可任意删减, 也不可随便摘取其中部分要点了事。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缩写方法:

1) 对于叙事记人的文章, 宜以情节或人物性格为主线, 通过列出重要情节或性格特点概述全文。例如, The Rescue (SEFC 1A Unit 4) 一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几分钟内的突发事件, 我们可用表示时间脉络的副词, 如First;Next;Then;Finally来概述全文。

First, Flora saw Jeff running and waving his arms.She turned around and saw a wall of water advancing toward her quickly.Next, the water swept Jeff and Flora down and they are struggling for their lives.Then they tried to get to the house and climbed the stairs to be safe from water.Finally, part of the house fell down but they were safe next to the chimney.

2) 对于科普短文、说明文或说理文章, 通过列出段落主题句可迅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论点, 规划文章的框架结构。如The Properties of Water一文, 每段的主题句归纳如下:

Para.1:general idea

Para.2:chemical structure of water (two hydrogen atoms and one oxygen atom)

Para.3:salinity of water (about 3.5%)

Para.4:density of water (1000kg/m3)

Para.5:heat capacity of water (relatively high)

Para.6:ocean motion

Para.7:significance of water to nature

在此基础上, 只要恰当地运用一些关联词, 添加一些支撑句即可写出一篇很好的课文概要。

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提炼语言的能力, 它是改写、续写的基础, 是仿写的前提。

2仿写用类似的情境模拟课文

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谈学习写作的经验时说过, 学习写作除多练以外, 还要多模仿。仿写既能反馈出学生对课文的体裁及重要句型的掌握程度, 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所用语言材料的系统掌握, 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 要求学生模仿什么呢?

1) 仿写课文思路

仿写最重要的是模仿思路。比如, 记叙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以使事件或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楚;描写文要有合理的逻辑顺序, 其展开的顺序要符合认识规律, 反映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说明文要选择合适的角度, 按照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只有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思路, 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2) 仿写课文结构

英语写作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等, 在仿写时, 要注意学习其结构特点。如记叙文, 多采用三段式的谋篇布局形式, 并采用顺叙的方法。第一段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二段交代事件发生的过程, 第三段叙述事件的结果。议论文也多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摆出论题, 第二段列出正方观点, 第三段列出反方观点。也可采用四段式:第一段摆出论题, 第二段列出正方观点, 第三段列出反方观点, 第四段展示作者自己的观点。了解了这些文体结构之后, 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结构紧凑的文章来。

3) 仿写课文句式

课文中常出现许多习惯表达方式和一些特殊句式, 还有一些适合某些特定情景、场合的常用句子, 教师要向学生多强调、示范。特别是一些常用于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起承接作用的惯用语, 要让学生多练习, 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去。例如, 在New Zealand课文教学中,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素材的, 让学生掌握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对气候、环境、资源、历史以及人口、风俗习惯的描写, 使学生学会对有关国家、城市、旅游景点的写作方法。然后以Taiwan Island, China, Our City等为题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 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文体都可用来指导学生仿写, 但“写作任务、话题、语言结构、文体等要求应与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生活体验和语言能力相适应”。

3改写用全新的样式诠释课文

改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策略, 《课标》也要求能根据课文改编短剧或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改写是在保持原文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 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语言、结构等方面。尤其是, 对短文与对话相互改写时要注意语言、时态、时间表达等方面的改变。

例如, 可让学生将At the Tailor’s shop一文改写成短剧。当然, 还可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人称角度去改写。如:

1) 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tner in the past tense.Start like this:A man went into a tailor’s shop to buy a suit.All the money he had in his pocket was a million-pound note...

2) Rewrite the story At the Tailor’s Shop, as told by Tod, the shop assistant.Start like this:One Monday morning I was working in the shop as usual...

教材中可改写的地方很多, 或整体或局部, 这些都需要教师潜心研究, 细心挖掘。通过对课文的改写,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续写用创造的想象引申课文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续写就是用创造性的思维丰富课文, 即对课文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给原本没有结局的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 或出乎意料的结局。如The Necklace一文, 当Mathilde得知为之辛劳十年的项链竟是假的, 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要求学生续写短剧。同学们想象的结局不一而足, 很有创意, 如:

1) She killed herself.

2) She bought a glass necklace and changed it for her real diamond necklace.

3) She divorced her husband and married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4) She began to make a living by making false necklaces and cheating others of a lot of money.

5) She got a lot of money from her kind friend and lived a happy life.

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 同学们续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

当然, 还可从其他角度引导学生续写本剧, 如:Choose onesituation to re-write a scene the other way round.

1) If Mathilde had not borrowed the necklace from Jeanne, ...

2) If Mathilde had not lost her necklace at the ball, ...

3) If Jeanne had told Mathilde that the necklace was made of glass, ...

4) If Mathilde had just agreed to wear a flower at the ball, ...

5) If Mathilde’s husband had been wealthy, ...

续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尝到创作的乐趣。

5评写用理性的思维演绎课文

评写是就所学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评述。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内容和观点, 提出自己的看法。评论可以是全面的, 也可以着眼于一点;可以是赞同原文的观点, 也可以提出异议。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话题, 可让学生就这些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例如, 在学习了Animal Experiments之后, 让学生以Should animal testing be OK?为题作文。

此外, 对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可让学生写读后感或人物形象分析等。例如, 在读了A Christmas Carol之后, 一个学生写道:I think it is a really moving story.I learnt that happiness and friendship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in the world.I will be a kind and warm-hearted man.又如, 在读了A Tale of Two Cities之后, 引导学生写读后感:Which of the characters do you like most?Why?在读了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后, 要求学生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评写这种“一半依材, 一半发挥”的半自由习作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评写既承接了短文的缩写、仿写和改写阶段, 又为后期写作阶段打下了基础。

总之, 围绕教材进行的写作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好路子。英语教材中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只要教师潜心挖掘, 学生认真完成, 就一定会有所收益。处处留心皆学问, 而我们同样可以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处处留意皆素材。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挖掘英语教材 提炼写作素材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材 缩写 仿写 改写 续写 评写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结束时学生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一、仿写——用类似的情境模拟课文

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谈学习写作的经验时说过,学习写作除多练以外,还要多模仿。仿写既能反馈出学生对课文的体裁及重要句型的掌握程度,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所用语言材料的系统掌握,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要求学生模仿什么呢?

1.仿写课文思路

仿写最重要的是模仿思路。比如,记叙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以使事件或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楚;描写文要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其展开的顺序要符合认识规律,反映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说明文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只有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思路,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仿写课文结构

高中英语写作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等,在仿写时,要注意学习其结构特点。如记叙文,多采用三段式的谋篇布局形式,并采用顺叙的方法。第一段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第二段交代事件发生的过程,第三段叙述事件的结果。议论文也多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摆出论题,第二段列出正方观点,第三段列出反方观点。也可采用四段式:第一段摆出论题,第二段列出正方观点,第三段列出反方观点,第四段展示作者自己的观点。了解了这些文体结构之后,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结构紧凑的文章来。

3.仿写课文句式

课文中常出现许多习惯表达方式和一些特殊句式,还有一些适合某些特定情景、场合的常用句子,教师要向学生多强调、示范。特别是一些常用于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起承接作用的惯用语,要让学生多练习,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例如,在New Zealand (SEFC 1B Unit 18)课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素材的,让学生掌握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对气候、环境、资源、历史以及人口、风俗习惯的描写,使学生学会对有关国家、城市、旅游景点的写作方法。然后以Taiwan Island, China, Our City等为题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文体都可用来指导学生仿写,但“写作任务、话题、语言结构、文体等要求应与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生活体验和语言能力相适应”(《课标》)。

二、改写——用全新的样式诠释课文

改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策略,《课标》也要求能根据课文改编短剧或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改写是在保持原文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语言、结构等方面。尤其是,对短文与对话相互改写时要注意语言、时态、时间表达等方面的改变。

例如,在学习了The Necklace (SEFC 1B Unit 15)一文后,要求学生从剧中不同人物的角度,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将这出小短剧改写为一篇叙述文体的短文。

又如,可让学生将At the Tailor's shop (SEFC 2A Unit 10)一文改写成短剧。当然,还可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人称角度去改写。如:

1. 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tner in the past tense. Start like this: A man went into a tailor's shop to buy a suit. All the money he had in his pocket was a million-pound note...

2. Rewrite the story At the Tailor's Shop, as told by Tod, the shop assistant. Start like this: One Monday morning I was working in the shop as usual...

教材中可改写的地方很多,或整体或局部,这些都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细心挖掘。通过对课文的改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续写——用创造的想象引申课文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续写就是用创造性的思维丰富课文,即对课文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完善,给原本没有结局的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或出乎意料的结局。如The Necklace(SEFC 1B Unit 15)一文,当Mathilde得知为之辛劳十年的项链竟是假的,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要求学生续写短剧。同学们想象的结局不一而足,很有创意,如:

1. She killed herself.

2. She bought a glass necklace and changed it for her real diamond necklace.

3. She divorced her husband and married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4. She began to make a living by making false necklaces and cheating others of a lot of money.

5. She got a lot of money from her kind friend and lived a happy life.

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同学们续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

四、评写——用理性的思维演绎课文

评写是就所学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评述。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内容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评论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着眼于一点;可以是赞同原文的观点,也可以提出异议。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话题,可让学生就这些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学习了Animal Experiments (SEFC 1B Unit 16)之后,让学生以Should animal testing be OK? 为题作文,有学生写道:I think animal testing is a good idea and it is OK. So scientists should continue testing on animals which are not rare animals. It can help human beings to fight against diseases. 在学习了Great Women (SEFC 1B Unit 17)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以My View on Women为题作文。同学们各抒己见,写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来。

评写这种“一半依材,一半发挥”的半自由习作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創新精神。评写既承接了短文的缩写、仿写和改写阶段,又为后期写作阶段打下了基础。

六年级英语口语素材[范文模版] 第5篇

在国际交往中,英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众所皆知。作为英语交流形式之一的英语口语,随着人们对说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重要性也日渐显著。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六年级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口语练习,认真对待口语,重视良好口语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

学生可以自找素材,也可以参考书本上的课文。以话剧演绎出来,要求全英。课前三分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学会说英语,爱上说英语,进而在不断地听说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能够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观看英语口语视频。

观看英语口语视频,着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三、每日一句日常口语练习。

让学生大声的说英语,真正的实现口语日常化,丰富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让我们的英语学习充满欢乐。

四、每日一题。

开展每日一题,是在每日一句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从敢于张口说到会将此句子进行书写。强化学生记忆力,让英语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生活中去。

口语被运用得很好,并越来越流利,相应地,所应用到的语法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学生们都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感受到书本中枯燥难懂的语法,而后,再次通过口语的练习不断加大加强语法知识的运用,久而久之,语法知识脱口而出。

五、英语口语手抄报。

高考英语作文素材:英语作文谚语 第6篇

1.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翻译】欢乐不觉时光过。

【解释】

这句话在写各种记叙文时都能用得上,一般放在最后一段的开头,常见于北京卷情景作文的“外出活动”类话题。一旦出现“大家一起出门,做了个什么事儿,然后回家或回学校”这样的话题时,就可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上这样一句话:

As the saying goes,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After 3 hours work, talk and laugh, a gorgeous sunset reminded us that its time to return. Exhausted as we were, we felt our time and effort extremely worthwhile,for 。。。(此处写上活动的意义,如“we devoted the whole afterno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正如谚语有云,欢乐不觉时光过。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辛劳与欢笑,壮丽的夕阳告诉我们,该回家了。尽管很疲惫,我们仍然觉得这些时间、精力花的很值,因为。。。(此处写上活动的意义,如“我们把整个下午都贡献给了环保事业。”)。

北京卷考“外出捡垃圾”,考“外出种树”,两年的真题都能用到这个谚语和上述表达,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活学活用!

2.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翻译】时光如潮水,奔腾不待人。

【解释】

这句话是“珍惜时间”话题的必备表达。既可以放在文章开头,又可以放在最后一段第一句。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What a truth it is! If the tide has receded, how can a sailor sail away for his voyage in the sea? Similarly, if the time has gone,how can we enrich our journey in our life?

”时光如潮水,奔腾不待人”,这是何等的真理!潮水退去,水手如何能继续海中的航行?时光流逝,你我如何再灿烂生命的`旅程?

【注解】

1、为了体现充沛的情绪,这里用了两个反问句,形成了颇为严格的对仗结构。

2、这句话的汉语和英语同样精彩,值得玩味: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汉语写作中的重量级技巧:形容词当动词用。看出在哪儿了吗?对,就是这个“灿烂生命的旅程”。这着着实实是一个技巧!相似的表达还有很多,老师当场写首诗教给你们:

寂寞我的冬夜

去温柔你的黎明

湿润我的眼眶

去多彩你的黄昏

不安了生命的轨道

又渺小了宇宙的星辰

只期待与你相遇

是沧桑不变的真诚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

英语口语简答素材(精选6篇)英语口语简答素材 第1篇第一章:绪论广义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1陈述目标。2分析任务。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