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园林村绿化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园林村绿化范文(精选4篇)

园林村绿化 第1篇

1.1 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不够

现在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园林绿化施工单位本身普遍都特别重视绿化工作, 但往往只是重建设轻管理, 苗木成活率低, 养护管理不到位, 养护质量较差, 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 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1.2 对园林绿化的损坏现象严重

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园林执法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 管理权限又受到限制, 损坏园林绿化现象在城市很多地方表现严重, 很多居民破墙毁坏市政道路绿化开店, 小区内居民擅自在树上拴绳子晾衣服, 私自开辟一块绿地种蔬菜, 古树名木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 乱砍乱伐大树, 向绿地内乱扔垃圾, 乱折花草树木, 这些恶劣的现象都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1.3 园林绿化管理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当前社会园林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机关对园林绿化养护企业实行费用包干,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着政府给多少钱, 做多少事, 管理职责不明确, 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很多国有、集体甚至部分民营园林绿化养护企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管理过于混乱、松散, 职工工作责任心普遍不够强, 干好干坏一个样, 不能很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很难提升工作积极性。

2 园林景观工程的绿化管理

2.1 本土植物的优先选择

依据每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 在园林建设中运用地被植物时, 应优先选取本土地被植物。本土地被植物对当地的土壤、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 即使从深山中搬到城市里种植, 它的适应性也优于外地引进植物。本土地被植物的种植, 也可表现出本地特色, 避免与其它地区园林雷同。另外大量选用本土地被植物, 可以节约成本, 增加效益。本土野生地被植物拥有各异的生态位, 能满足园林景观的各种要求。合理开发应用本土野生地被资源可减少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 有利于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地方的资源特色。

2.2 实行生态绿化配置

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 必须了解该地的环境因素, 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 根据选用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速度以及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 与乔、灌、草合理搭配, 使各种植物各得其所, 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 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常绿树 (香樟、桂花、广玉兰等) 因为郁闭度高, 树下面常常形成秃斑或空地, 可以选择种植山麦冬、八角金盘、沿阶草等地被植物, 相较草坪易成活。在林分密度不大的树林中, 光线较好, 可选择开花的地被植物种植, 例如常绿地被植物———佛甲草, 春季茎叶碧绿, 对落叶树林起了补充作用。在岩石上可配置虎耳草、络石、蕨类植物等岩生地被植物。台阶、石隙问种植石蒜类、阔叶山麦冬等。

3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提高的方式方法

(1) 科学规划设计, 精心组织施工是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水平的关键。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 科学设计园林绿地, 合理布局。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合理配置,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常绿与落叶相搭配, 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 从而达到较高施工质量和效果, 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园林绿化施工工作是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 只有高质量的施工工艺才能充分体现设计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设计意图、理念、思路。施工时必须改良绿地的土壤、粗平整、细平整、选苗、起苗、包装、运输, 以及放线定位、打坑、栽植、填土、浇水、打桩等一系列施工步骤都要精心组织实施, 合理改良盐碱地土壤, 按照图纸施工严格平整场地, 标高到位, 地形平顺饱满, 放线放样线条流畅富有艺术性, 苗木粗壮、健康、形态优美、树形完美, 种植技术娴熟、科学、合理, 后续技术措施到位, 做到种一棵活一棵, 种一片活一片, 只有花木成活生长旺盛, 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2) 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园林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作为园林绿化施工单位, 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具体工作, 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劣,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 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养”, 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 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本文主要是分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影响因素, 提出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方案。

园林村绿化 第2篇

【摘 要】居住小区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现状,并对其植物配臵及植物多样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多样性

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臵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目的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

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居住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另外,做好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2.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2.1 未能因地制宜。

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未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模仿频率很高的“法国规整式”,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其作用仅仅是为居住小区“涂脂抹粉”。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

中,景观设计没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楼与楼夹缝之间的环境美化。其次是“英国风景式”,这类设计为许多国外的园林公司所引进,大多出现在面积较大的“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社区”等。它强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建筑物与人仿佛是这个“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圈”的入侵者,使人们无法融入其中,而与环境相隔开来。又例如为渲染“热带风光”、“欧陆风格”,在北方地区盲目引种南方常绿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忽视人们的需求。

建设部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数居住小区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这样的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大,植物配臵和环境设计也极具品位,但是缺少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不能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2.3 苗木配臵及质量问题。

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质量差,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2.4 养护管理水平落后。

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3.现代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3.1 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来建设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良性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居住小区的绿化是对自然系统的恢复,将居住区建设成为生态小区是目前园林工作者对其进行绿地规划的理论前提,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营养等方向进行合理配臵植物,把大自然引进人们生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和相互协调,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环境的生态要求。在居住区绿化中必需借鉴城市绿地中植物的丰富搭配类型,如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居住区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现代居住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臵方式。

3.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断

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相变化对植物进行合理配臵。良好的居住区绿地应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配臵效果,创造出优美、长

效的花卉风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3.3 植物造景过程中植物配臵的形式。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臵应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臵,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臵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要注重种植位臵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4.1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原则。

4.1.1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 有的小区甚至已成为城市的景点。因此, 必须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4.1.2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突出林荫功能。“绿地不少,绿荫不足”, 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有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的作用。由于乔木树冠面积较大, 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同时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 乔木的种植在小区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对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2 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古朴, 枝干、树形迷人,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树种。不能太多, 多则杂乱,一般选2~3 种主体树种, 选3~4 种辅助树种。

4.1.3 保健植物的选择。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

4.2 居住小区中绿化植物配臵原则。

4.2.1 植物配臵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臵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臵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4.2.2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意春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4.2.3 以草本花卉弥被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方面,使之互相协调。

4.2.4 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有一个视觉焦点,即园林的主景。城市居民小区设计,就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臵,水景、山水景、植物造景。选择的标准是要能与环境相协调,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

4.3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4.3.1 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臵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4.3.2 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 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臵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日本绣线菊、白鹃梅、忍冬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4.3.3 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臵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臵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臵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臵, 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 精致。

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5.小结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

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臵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琳,胡广霞.浅谈居住小区绿化.河南林业科技,2000(20): 23-25.[2] 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 1999(1): 127.[3] 陈光庭.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9-315.[4] 陈学似.景观设计的误区[J].中国园林, 2000(3): 26-28.[5] 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6)[J].中国园林, 1998(6): 55-56.[6] 何静山.试谈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

园林村绿化 第3篇

1 园林绿化养护工程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 人们不但要求空气的纯净、环境的健康, 而且要求居住环境的园艺规模更大、艺术性更好、施工质量更高, 这对园林绿化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就要加强施工管理, 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 不断丰富和发展施工工艺, 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施工质量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体现, 是工程建设所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最终水平。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居住环境的绿化工程, 更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精神享受, 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自然美感。

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2.1 控制施工时间

园林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建筑设施, 对于建设时间的敏感是其一大特点。因此, 在进行绿色园林工程建设当中,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园林中的某些植物的移植对于季节有较严格的规定, 因此使得园林工程对于气温的变化受影响较深。在进行绿色园林工程搭建时, 在植物移植适宜的季节进行迅速地搭建, 以免某些移植树木无法成活, 使得园林工程不完善。例如, 园林工程建设当中, 树木的移植一般不选择夏季进行, 由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干燥, 植物的蒸腾作用较为显著且水分补充不容易。植物的移植通常选择在早春或深秋为主, 且园林工程施工时间的延长会使得施工单位的资金投入加大, 既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又影响了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因此, 控制施工时间, 是园林绿化工程中质量控制的一大重要环节。

2.2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园林工程从业人员的素质, 是影响绿色园林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只有在专业素质达标的人才, 才能够作为园林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把关。高校要充分开展园林绿化施工的专业教导, 建设一套专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使得人才能够接受充分的园林工程施工相关的专业知识。施工单位在人才选择时, 也要尽可能地选择接受过高校专业性教育的人才, 保证他们在进行工作时, 能够合理地解决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

2.3 加强植物种植与管理

园林建设当中离不开绿色植物的移植与管理, 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移植与管理养护, 才能保证建设的园林工程质量优异。由于某些进行园林建设区域的土壤, 不适宜植物的生长移植, 因此需要进行土壤的改善或更新。将土壤部分施加废料或者更换为适宜植物移植生长的土壤, 或者根据园林工程建设区域原有土壤确定其适宜生长的植物品种进行移植。在移植植物的养护方面, 由于某些植物在移植初期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充分的营养物质, 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液的吊带输液, 保证植物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 提升其存活率。另外, 在移植植物的种植深度以及种植间隔方面要进行严格把关:移植植物不可栽培过深, 影响呼吸;移植植物也不可栽培过浅, 使其稳定性不高。

3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3.1 切实做好水分管理工作

各地区各季节雨水强度差别较大, 应因地制宜的做好积水排放工作, 同时要做好高温干旱时, 对植物的灌溉和叶面喷雾工作, 确保其生长不受影响。

3.2 扎实做好施肥工作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 合理施肥, 可以多为腐熟的有机肥, 在施肥过程中, 方法要恰当, 待肥料均匀洒在土壤上后, 再进行翻耕拌匀。控制时机结合雨天施肥, 避免肥料过多产生烧苗。

3.3 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病虫害的高发期间, 要做好预防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及早发现, 及时防治, 对症下药。

3.4 提高绿化中苗木质量, 加强成本管理

有的企业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价劣质的苗木进行施工, 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和整个园艺绿化工程的整体美观度。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苗木质量的监管力度, 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资本的投入, 可以选用物美价廉的苗木。

3.5 采用新进技术, 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综合效益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选择生命力比较强、具有稳定性的植物群落, 减少外部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在选择过程中, 最好以乔木为主, 选择地域特征明显、适应性强、成本低的树种, 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 通过利用立交桥、房屋建筑等增加绿量, 以此增加绿化面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

积极对园林绿化技术进行改造, 提高机械化程度, 做好绿化生产的吸收工作。做好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加强力度研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只有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大胆创新, 才能为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不能仅仅关注绿化工程的施工, 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园林绿化管理之上。只有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技术要点和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要点有一个深刻地了解, 才能够真正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 才能够真正确保园林绿化的质量, 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海瑛, 黄金珠.浅谈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8) :135.

[2]黄中祥.关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四川水泥, 2015, (2) :240.

园林植物绿化配置 第4篇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①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③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④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⑤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与植物的外形有密切关系。植物外形的类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纺锤形与圆柱形植物可以引导视线向上,突出了空间垂直方向和高度感,该类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以超过实际高度的感觉,如果与低矮圆球形植物和展开形植物种在一起,会形成强烈对比。水平展开形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宽度和高度几乎相等,展开形植物的形态使植物构图产生宽阔感和外延感,并会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展开形植物与纺锤形植物和圆柱形植物配植形成对比效果。

3 植物群落配置

自然式园林造景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艺术再现,其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也应是自然群落的提炼与再现,并与其它自然环境结成整体。然而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其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由于具体园林的地理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大多与所要再现的原型的这些条件不尽相同,因而适于在其中生存的植物群落形式也不可能与其自然原型完全相同,而且从艺术的角度要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不应该是对自然群落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了解当地具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4 植物造景

4.1 孤植

在园林绿地中配置单株的树木,以其姿态、色彩构成独有的景色。孤植树往往位于构图中心成为视线焦点,形成优美的形态,而且在植物学上还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孤植树应该选择寿命长、体形壮观和枝叶姿态或色彩上有特点的树种,并要有别于附近其它树木。孤立树一般种于草坪中、林缘外、水边或建筑物的一旁,最好能有背景衬托。种植地点要有相当的空间,在几个方向保留适于欣赏的距离。

4.2 对植

在规则式庭园中,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把两株或两丛同种树对称栽植起来便形成对植。在构图上对植能起到烘托轴线上主景的作用,特别是在大门口的两边,进行对植具有庄严、宏伟之感,还能起到夹景的作用,增强景物透视的纵深感。

4.3 丛植

用一定的构图方式,把几株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配植在一起称为丛植。丛植起来的树叫树丛,它外缘弯曲,内无行列之分,是一个造型优美的综合体。树丛布置在庭园中心,它不仅有遮荫的作用,也可作为主景或配景使用。

4.4 行列植

行列植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成行栽植乔、灌木。行列植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庭园中或道路的两旁,作为绿柱、绿墙、绿篱等专用,是庭园中比较整齐、单纯、有气魄的景观。在较大的住宅庭园中或小块绿地四周常用行列植的绿篱来分隔空间,防止噪音;行列植可以保护内部绿地、草坪、花卉,并可与花台、座凳结合创造适用的庭园景观。

4.5 树群

也称树丛,在植物配置中选择几株至十几株同一种树木或种类不同的乔木、灌木种植成相对紧密的结构,以表现出树木的群体美,其中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称为孤立树群;以一种为主,配以适量的其他乔木、灌木、常绿树称为混合树群。

4.6 林缘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树林边缘是表现树木立面形态、林冠线变化和多种植物形成的群体中不同色彩、轮廓互相交错以及林缘进退、层次掩映等的极好场合,也是创造林木与草地、花卉结合方面丰富优美景色的好地方。要使观赏林缘能获得理想的位置,须留出大于林高两倍的视距空间。在树种配置方面要注意运用数量、形态、色彩和疏密上的对比、统一、均衡、韵律等形式美的规律。同时利用林缘线变化和与附近空地上孤立树、树群的映带和地形起伏等关系丰富层次和从不同角度观赏的不同效果。林缘处树木特别是重点观赏乔木的株距不可太密,以免若干时日后树形损坏。林间空地实际上是林缘的围合。

摘要:植物造景是建立在植物配置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在当前人造环境日益扩大,健全的生态系统极需保护的情况下具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绿化配置进行了阐述。

园林村绿化范文

园林村绿化范文(精选4篇)园林村绿化 第1篇1.1 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现在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