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精选6篇)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第1篇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④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⑤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即序小径大。

2、主族元素化合价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主族序数;

②︱最低负价︱= 8-主族序数

③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如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C、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④“奇偶”规律: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偶数。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③一般地,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赿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赿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的反应赿剧烈;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赿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赿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第2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顺序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32,长周期。

此外:

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 第六周期,IB族;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 第七周期,IB族;

超铀元素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族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族的分类

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

A B Ⅷ

0 族数 7 1 1 族序号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

O 列序号 1、2、13、14、15、16、17 3、4、5、6、7、11、12 8、9、10 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4)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族的别称

ⅠA称为 碱金属 元素

ⅡA称为 碱土金属 元素

ⅣA称为 碳族元素

ⅤA称为 氮族 元素

ⅥA称为 氧族 元素

ⅦA称为 卤族 元素

零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3.编排原则

①.按 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

如何巧用元素周期表规律进行解题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方法技巧,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的规律,对于解题都非常有用,比如一些简单的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等,下面是对元素周期表中一些更容易被“忽视”的规律的探讨阐述:

一、对相邻原子序数之间的差值关系的解读

1.同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差值关系

(1)第一主族和第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和二者中原子序数较小的所在的周期元素是同一种类。

(2)原子序数的差值与原子序数较大的所在的周期元素同类的有第三主族到第七主族加一个0族。

2.在同一个周期内,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的差值关系

(1)原子序数之差等于族序数之差的两元素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这两个元素恰恰分布在过渡元素的两侧。

(2)如果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的两侧,那么就会有第四第五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族序数之差加10,第六周期的加24。

(3)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族序数之差。

二、清楚原子序数和电子层的关系

在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中,分为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离子电性不相同时,阴离子在前一周期的右侧,阳离子的位置则在后一周期的左侧,并且有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于阴离子的原子序数;第二,离子电性相同的情况下,元素会在同一个周期,并且有电荷数与原子序数大小成正比的为阳离子,电荷数与原子序数大小成反比的为阴离子。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看有没有告诉元素的周期和主族,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等信息,根据电子层与元素位置的关系解答,试题一般会考查你对原子电子层和离子的掌握情况,如果你对原子的电子层和离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话,那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迎刃而解。

三、原子序数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还是对化学还是一窍不通的高中生,相信在清楚地认识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他们之间化合价的关系之后,解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定会很顺利。元素周期表中有短周期和长周期,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中,一个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和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数值具有奇偶性相同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要知道当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偶数的时候,则有它的化合价也是偶数,反之。

比如拿下面的一道选择题来说:“短周期中的某两个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3某种化合物,试问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B3C5D6”.根据上面的知识分析如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原子序数和该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题目中的短周期是一个已知信息,由在短周期中,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在数值上的一致性可知答案就是偶数了,由2:3可知该化合物中的两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他们的差也就是奇数了,所以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偶数。

对比较有难度又无从下手的试题,一定要找到一个点,一个突破口,进行分析讨论。

例题;A、B、C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C>A>B,其中B的次外层电子数是2,A的与B、C的不同,A与B的族序数之和与C的族序数相等,已知A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B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问A、B、C分别是什么元素?

分析:由于已知B的次外层电子数是2,可知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由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推出B元素为氮元素;A、B、C是周期表相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大小为C>A>B,所以A在第三周期,C位于第四周期,又因为A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所以A为镁元素或者铝元素。

就这样由一个突破点一步一步的去求解,发现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主要是找到一个突破点,对于这个题而言,求出元素B是非常关键的点。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知道元素周期分为主族副族,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没有真正理解元素周期表,也就不会发现元素周期的一些规律,如果用心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后就会发现元素周期表对于解一些化学题的作用和意义是多么的大,正确学习运用元素周期表可以让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想让学习化学变得轻松简单有趣,首先就必须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和学习,领会周期表的实质,而并非是简单的记忆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而言,会写各个元素符号和名称,知道它们的位置只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最基本的要求,对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要熟记,每一个周期内的元素要熟记,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要为进一步研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做铺垫,对于像高中生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对元素周期表规律呃学习就更加的重要了,否则在应试的时候肯定会吃亏。

参考文献

[1]杜平辉.巧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解题[J].数理化学习,2014年03期.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 第4篇

一、“三角”规律

对2~21号元素,若aA、bB、cC为表中三

角相邻的三种元素,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a+b+c=m(m≤53)。

则m±83=b若余1,则a=b+1

若缺1,则a=b-1

若整除,则无解

例1若X、Y、Z为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X、

这种最强有力的

氧化还原手段才行。对这些金属通常是电解其熔融盐来制取的,如:

2NaCl(熔融)通电2Na+Cl2↑

电解法可得到较纯的金属,但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因而成本较高。

4.氧化法

使用氧化剂制取金属单质的方法称为氧化法。如金银的提取,目前仍用一种氧化法——氰化法。

二、金属的精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纯金属材料。从矿石提炼出的粗金属,其纯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炼,这就是金属的精炼。

常用的金属精炼的方法有:电解精炼、气相精炼和区域熔炼。

1.电解精炼

电解精炼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精炼方法,电解时将不纯的金属做成电解槽的阳极,薄片纯金属做成阴极,通过电解在阴极上得到纯金属。精炼金、银、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一般都采用此法。

2.气相精炼

气相精炼是利用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沸点与所含杂质的沸点不同的特点,通过加热控制温度使之分离的精炼方法。如粗锡的精炼就是通过控制温度在锡的沸点以下与杂质的“沸点”以上这一温度区间,使杂质挥发出去的方法使锡的纯度得到提高的。镁、汞、锌、锡等均可用直接蒸馏法提纯。有时不宜用直接蒸馏法提纯的金属,可使之在低温下先生成而在高温下又易于分解的挥发性的化合物,再用气相法精炼。

羰化法是提纯金属的一种较新的方法。铁、镍等许多过渡金属能与CO生成易挥发并且易分解的羰基化合物,用高压羰化法得到高纯度的金属:

Ni(含杂质)+4CO高压Ni(CO)4↑

Ni(CO)4513K~593KNi(99.998%纯)+4CO↑

碘化物热分解法可用于提纯少量锆、铪、铍、钛和钨等:

Ti(不纯)+2I2323K~523KTiI4↑

TiI41673K钨丝Ti(纯)+2I2

3.区域熔炼

图1如图1所示,将要提纯的物质放进一个装有移动式加热线圈的套管内,强热熔化一段小区域的物质,形成熔融带。将线圈沿管路缓慢移动,熔融带便随着它前进。由于混合物的熔点总比纯物质的低,因此杂质便慢慢汇集在熔融带,随线圈的移动杂质被赶到管子末端,即可除去。经过多次区域熔炼,可得到杂质含量低于10-2的超纯金属。

(收稿日期:2014-12-11)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5篇

⑷最外层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难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3,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难得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8(只有二个电子层时=2),一般不易得失电子,性质不活泼。如He、Ne、Ar等稀有气体。

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电子层数等周期序数; (2)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记住每个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2、8、8、18、18、32、32);用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去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得到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最后的差值(注意:如果越过了镧系或锕系,还要再减去14)就是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纵行序数(从左向右数)。记住每个纵行的族序数知道该元素所在的族及族序数。

4.元素周期表的用途

⑴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表中位置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

①比较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如:碱性:Ra(OH)2>Ba(OH)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 。

②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性:HClO4>H2SO4;稳定性:HCl>H2S。

③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性质时,要找出参照物。例如: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的碱性,可以把氢氧化钠作为参照物得出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

④推断一些未学过的元素的某些性质。如:根据ⅡA族的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以推知Be(OH)2更难溶。

⑵启发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某些物质

①半导体元素在分区线附近,如:Si、Ge、Ga等。②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S、P、As等。③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Fe、Ni、Rh、Pt、Pd等。

例1: n?m?YX和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 ab

A.b-m-n B.b+m+n C.b-m+n D.m-n+b

例2: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例3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次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X>Y>Z B.Y>X>Z C.Z>X>Y D.Z>Y>X

例4: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4倍的是(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例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

A.6 B.12 C.26 D.30

例6: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

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 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例7: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 )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V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例1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意味着两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各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因此核外电子总数必相同。b+n=a-m 选B。

例2:分析此题时首先要明确两元素不可能在同一周期,如在同一周期则是一种元素。即只能是一种元素在第一周期,另一元素在第二周期。所以两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2。第一周期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则另一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4。选B

例3:已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则半径小,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根据题意,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Z和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Z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Y元素。由此得出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答案:D。

例4: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6号元素电子数为16、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次外层电子数为8,4号元素电子数为4、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为2,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前者是后者的四倍。答案:AD

例5: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1、2、3、4、5、6、7、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数依次为2、8、8、18、18、32、32,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等于2、8、8、18、18、32、32之某一个数或相邻几个数之和。

A、B项不对,对C项:26=8+18;而D项中的30不能用2、8、8、18、18、32、32相邻几个数组成。答案:C 例6答案:A

例7:第六周期最后一种元素氡的原子序数是86,第七周期如果排满,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是118,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111号元素,Rg应位于第七周期、第IB族,而镭是第七周期、第IIA族元素。A

例8:A项,不同周期时可能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弱。答案:B。C项没有说明是否最高价氧化物D项同周期非金属阴离子半径比金属阳离子半径大

元素周期表51号元素 第6篇

物理性质:锑是一种带有银色光泽的.灰色金属,其莫氏硬度为3。因此,纯锑不能用于制造硬的物件:中国的贵州省曾在1931年发行锑制的硬币,但因为锑很容易磨损,在流通过程损失严重。

化学性质:锑是氮族元素(15族),电负性为2.05。根据元素周期律,它的电负性比锡和铋大,比碲和砷小。锑在室温下的空气中是稳定的,但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锑在一般条件下不与酸反应。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精选6篇)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第1篇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一、编排规律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