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精选16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1篇
小班语言教案《五官》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五官》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
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准备:
同样的人物头像2幅,眼、耳、口、鼻的图片各1幅
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谈话,引出五官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头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头部和小伙伴的头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张脸,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只眼睛)
二、游戏“找五官”
1.按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眨眨你们的小眼睛,指指你们的小鼻子,张张你们的小嘴巴,摸摸你们的小耳朵。
2.贴五官老师在小黑板上用粉笔画一张脸,请小朋友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图片贴在脸部合适的位置。
三、说说五官的作用
1.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2.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闻气味)
3.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东西)
4.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四、看图说话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人物头像2幅,请小朋友观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贴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张图片的脸染成黑色,再把图片贴在小黑板上,两张图片对比,让小朋友说说哪张图像好看?为什么?
师总结:同样的一张脸,如果弄脏了就不好看,所以请小朋友们要爱护自己的五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弄脏别人的五官。
五、保护五官五官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怎样保护它们呢?
不要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儿念儿歌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会看;这是我的鼻子,鼻子会呼吸;这是我的嘴巴,嘴巴会说话;这是我的耳朵,耳朵会听话。
本文扩展阅读:五官,特指人的面貌长相。人们常说的“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口”五种影响容貌面部特征。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2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
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
教学准备:
同样的人物头像2幅,眼、耳、口、鼻的图片各1幅
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谈话,引出五官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头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头部和小伙伴的头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张脸,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只眼睛)
二、游戏“找五官”
1.按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眨眨你们的小眼睛,指指你们的小鼻子,张张你们的小嘴巴,摸摸你们的小耳朵。
2.贴五官
老师在小黑板上用粉笔画一张脸,请小朋友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图片贴在脸部合适的位置
三、说说五官的作用
1.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2.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闻气味)
3.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东西)
4.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四、看图说话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人物头像2幅,请小朋友观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贴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张图片的脸染成黑色,再把图片贴在小黑板上,两张图片对比,让小朋友说说哪张图像好看?为什么?
师总结:同样的一张脸,如果弄脏了就不好看,所以请小朋友们要爱护自己的五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弄脏别人的五官。
五、保护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怎样保护它们呢?
不要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儿念儿歌
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会看;
这是我的鼻子,鼻子会呼吸;
这是我的嘴巴,嘴巴会说话;
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第3篇
一、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1、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 故事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 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引起幼儿的兴趣, 打动幼儿的情感, 还可以随机进行引导,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在给孩子讲故事《小兔乖乖》时, 我问:“兔妈妈出去采蘑菇, 大灰狼来了, 兔宝宝怎么办呢?”这一下, 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 有的说:兔宝宝们想出用门夹住大灰狼的尾巴;有的说:兔宝宝每人拿一样东西砸大灰狼, 把大灰狼赶走;有的说:兔宝宝打电话给熊猫警长, 让熊猫警长来抓大灰狼不仅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 也有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活动与其他活动的融合
整合教育的观念意味着把幼儿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系统, 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 主要是将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融合一体。如在计算活动《认识大小标记》中, 我便让幼儿一边送标记一边说:“大标记送给大片片。”从而让语言活动与认知活动融合。
3、利用游戏活动刺激幼儿语言发展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体, 生动有趣的游戏, 是培养幼儿感知事物, 发挥想象, 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如角色游戏“开商店”中, 当售货员的幼儿语言表现得相当积极, 见到顾客时, 很有礼貌地说:“请问您要点什么?”“我的商店刚刚进到一些玩具, 您要不要给孩子买呀?价格很便宜。”当顾客说:“谢谢, 再见”时, 售货员会很有礼貌地说:“欢迎下次再来”等语言。在游戏中, 幼儿不但能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有一半时间是生活活动, 而幼儿往往在生活活动中需等待, 如午餐、午点前、洗手时, 另外还有午餐后、离园前的一些零碎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 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 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 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玩滑梯, 从滑梯上滑下来时像在天上飞呢!”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攀爬墙, 想跟浦章聪比谁爬得高!”这样, 孩子们大脑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又如午睡前看完一集电视《喜洋洋与灰太狼》, 我让幼儿自由结伴把刚才看到的内容讲给同伴听。这时幼儿是最开心的;有时我让幼儿一边看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 如“大象先生真的有爱心, 他了救了喜洋洋。”这样, 就能充分利用孩子们各种生活经验和学习语言的机会, 利用其对语言学习的不同作用, 促使孩子们获得语言经验, 得到有效发展。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 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
1、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 让幼儿有话愿意与老师说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 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同周围人的生疏, 就容易“沉默寡言”, 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 但也常常不爱交谈。因此, 我们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 与幼儿平等相处, 尊重每个幼儿, 积极鼓励, 引导幼儿说话。尤其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 教师总是认认真真地听, 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 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 就越来越敢说, 越来越愿意说了。
2、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幼儿主动与同伴说
我和沈老师经常利用餐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 或参观校园或欣赏园内走廊里的画展和主题版块, 我们园内的画展和主题版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对小班孩子来说是充满新鲜和好奇的,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讲很多话, 如:讲讲你喜欢哪幅画, 上面画了些什么?这幅画的哪些地方你很喜欢? (注意:尽量少对小班孩子提一长串的“为什么”) 在参观过程中要让孩子多讲, 多与同伴讲, 老师要少讲或带动胆小的幼儿讲话。
3、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 让幼儿愉快地与家长说
我们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开设家长开放日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 组织亲子游戏, 如开展击鼓传花游戏, 让家长与幼儿猜谜语、参加故事表演等, 从而让家长与幼儿能愉快地交流。
三、家长对幼儿语言的指导
1、重视与孩子的语言交流
研究表明, 许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 而很少能与幼儿共同谈话的时间, 亲子谈话时间少, 幼儿对说话的兴趣慢慢变少, 时间长了孩子便不愿意进行交流。亲子谈话是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的重要途径, 也是幼儿感受父母之爱的重要途径。因此, 即使家长为幼儿提供再多的物质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只是一方面的, 必须有父母的引导和参与才能真正体现语言交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
2、给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精心为幼儿选择语言交流的内容, 所选的谈话内容要让孩子有话可说, 这样可激励幼儿谈话的兴趣。如每天放学时, 我们可以问:“今天上幼儿园很开心, 是吗?告诉妈妈有哪些开心的事?”孩子过生日时, 可以说:“宝贝, 过生日时, 你想得到什么礼物?”等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4篇
语言:认识五官
(小班)
Teaching Aims
1、正确识别面部器官:眼、耳、鼻、嘴。
2、单词:eye(s)、ear(s)、nose、mouth
Teaching Aids: 五官图片
Teaching Sets:
1、Warming Up —Song: what a funny face(教师边做动作,边念诵儿歌,重复2—3次)
2、T: Look!What’s this? It’s a face.(教师出示五官图片)C: Face.T: What is on the face?(Point to the parts of the face.)C: This is an eye/ear/nose/mouth.3、T: Look at the face!How many eyes are there on the face? Let’s count!C: Two eyes.T: Good.But what’s this? This is an eye/ear.C: This is an eye/ear.T: what can we do?
4、Game1 T: Let’s play a game now。Let’s paste the eye/ear/nose/mouth.I say and you paste.For example, if I say:“ paste one eye”.Please paste one eye on this face.OK?
5、Game2 T: Now, Let’s play another game.Please do as I ask you to.For example, if I say, “Touch your nose”.Please find and 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finger and say, “I touch my nose”.OK? T: Touch your eye/eyes/mouth/nose.C: I touch my eye/eyes/mouth/nose.……
6、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念诵儿歌。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五官 第5篇
设计思路:
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五官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对五官已经有了初浅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有关五官的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
在活动实施前,我们的预设活动方案是这样:
认识五官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人的五官的名称、位置和各自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正常人五官的课件;五官残缺病人的课件。
2、三张大的面孔及其五官的卡片;大镜子一面。
活动建议:
1、通过游戏“摸摸头,摸摸脸”,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2、操作演示课件:正常人的脸,使幼儿主动说出五官的位置与名称。
3、到医院看“五官科”的病人(演示课件),讨论、了解五官的作用,使幼儿懂得不但要尊重残疾人还要关心、帮助他们。
4、通过各种方式感知不同事物进一步体验五官的作用。
5、讨论:如何保护五官。
6、请幼儿为大面孔粘贴上五官。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但由于小班孩子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在讨论五官的作用时,这个说:眼睛能看人、看电视,那个也跟这这么说,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说出还能看书、看路、看到各种东西;谈到鼻子,除了说能闻香味就是说能闻臭味------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孩子们回答很好,有的说:不用脏手揉眼;有的说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还有的说不把手、脏东西放到嘴里。
在贴五官的时候,三张面孔出现了不同的表情,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由此生成了第二个活动——《表情》。
(活动二)、表情
活动目标:
1、知道五官的变形会产生各种表情。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
2、各种表情图片;画有大圆圈的作业纸若干,剪好的五官若干。
3、课前学会表演《表情歌》。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作出各种表情,并观察:当作出各种表情时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
2、欣赏各种表情图片,讨论:他们都是什么表情?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表情?
3、幼儿自己动手粘贴五官。
4、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所贴出的表情以及什么时候会出现此表情
5、随音乐表演《表情歌》,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这次的活动实施得比较成功,对于有关表情的回答,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而答的,如: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玩具,我最高兴;不给我买好东西的时候会生气;妈妈揪我耳朵我、打我屁股时我就哭了;我不会画画、不会穿衣服、我发愁------在动手粘贴时,孩子们都积极动手参与,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出了各种表情图。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与名称,虽然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贴得耳朵与脸分了家,但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制作,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孩子们幼稚的作品也令家长们忍俊不止。
在玩具区玩绒布动物时,细心的孩子提出了:大象的鼻子真长,小兔的眼睛是红的,耳朵长长的长在头顶,和我们人的不一样,于是启发我们又生成了第三个活动——《形形色色的五官》
(三)、形形色色的五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典型的动物的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人的面孔及五官的卡片;残缺五官的动物图片及相应五官。
2、四张五官具有典型特点的动物图片(猫、猫头鹰;大象、猪;兔子、公ji;河马、鸟);各种动物的五官卡片。
3、课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不同动物五官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通过在面孔上添五官,复习人的五官的位置与名称。
2、观看动物五官卡片,讨论:这些是什么动物的五官?
3、出示各种动物图片,了解其五官的特殊性。
4、动手操作:为动物粘贴五官。
在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由于知识面及经验的原因,在猜各种动物五官时有点盲目,但却表现很积极。特别是当看到猫的眼睛时,说是“娃娃的眼睛”老师本想将这个问题留下来就提示说:“这是一种小动物的眼睛”结果直到讲完是猫的眼睛,还有孩子回答是“小动物的眼睛”。但也有个别幼儿猜出了大象和猪的鼻子,鸟的嘴巴以及河马的大嘴巴。经过反思,觉得要是先认识了各种动物,后再与各五官进行配对,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五官》 第6篇
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难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五官卡片。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一张,铅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个好朋友,想跟他们玩玩吗?
2、师分别出示五官卡片,幼儿回答并跟五官打招呼。
3、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介绍的好朋友称为五官,请跟老师读:五官。
二、找五官
1、过度:五官朋友说:“我们藏起来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里吗?”
2、教师说五官名称,幼儿在小脸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护
1、过度:刚才小朋友可能干了,把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很有本事,会做很多事,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分别说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会做什么?
3、让幼儿说说怎样保护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结:五官很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四、五官练习
指导幼儿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对应的事物。
★ 幼儿园小班教案《五官》
★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
★ 小班科学五官教案
★ 小班科学五官教案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我的五官的教案
★ 体育教案小班
★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
★ 幼儿园小班大皮球真好玩体育教案
★ 贴五官的体育游戏教案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语言 第7篇
一、创设良好交往氛围, 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在幼儿园,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第一对象”, 她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刚入园的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感到陌生, 变得“沉默寡言”, 这时教师要亲近爱抚他们, 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跟他们交谈, 幼儿的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 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要及时表扬赞赏, 激发其他幼儿积极发言的欲望, 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 要一步步去引导, 抱一下或者摸摸他们的头, 通过亲密的身体动作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当他们想和别人一起玩时、当他们想玩别人的玩具时, 我们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说:“小嘴巴应该说什么?”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在交往中的请求和愿望, 而不是用手势和动作, 从中发展他们的交往语言。由于创设了良好的交往氛围, 激发了每一个孩子想说、敢说、会说的愿望。
二、借助故事、图书, 引导幼儿学习常用交往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幼儿在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时, 语言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 我结合幼儿的交往需要选择合适的故事, 让幼儿学习模仿其中的交往语言及对话。如学习如何请求帮助的故事有《大象救小兔》《谢谢小猴子》;学习如何表示感谢道歉的故事有《我的好朋友》《下雨了》;学习如何借物的故事有《小铃铛》等。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 我还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木偶剧、情境表演等形式,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 淋漓尽致地表演、讲述, 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 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语言, 在什么时候使用, 怎样使用等等, 使幼儿对儿歌、故事中的交往语言有了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我班还开设了图书馆, 班上的幼儿每人带三至五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园, 小朋友不仅乐于和同伴交换图书看, 而且非常热烈地一起讨论图书的内容。图书角的开设, 不仅培养了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和兴趣, 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交往语言。
三、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幼儿运用交往语言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的交往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实践过程中我对于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 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兴趣跟老师对话、和同伴说话。
小班幼儿掌握了一定的交往语言, 但不一定会产生有效的行为, 有的幼儿只是“鹦鹉学舌”, 不会运用于实际中。因此, 要想使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巩固并产生有效行为, 就必须结合生活实际, 在人际交往中引导他们恰当地运用交往语言并成为习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交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成人的交往, 二是与同伴的交往。在幼儿与老师的交往中, 我结合实际有意识地运用常用的交往语言, 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熏陶, 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 联系各种情景, 引导幼儿得体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如当幼儿很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时, 我就抓住机会对他说:“你也想玩是吗?你可以支问问他, 故事《小铃铛》里是怎么样说的?”这样幼儿很快就能说出:“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好吗?”教师有意识地把交往语言的运用与当时情景及幼儿的需求结合起来, 幼儿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样在我们经常有意识的引导下, 幼儿运用交往语言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五官》 第8篇
1、知道自己的面部五官,能够指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2、能够在伴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准备: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
2、音乐《好宝宝》
教学过程:
1、请幼儿照一照镜子,说一说自己的五官都在哪里。
(1)幼儿照镜子,照一照自己的五官。
(2)用小手指一指五官的位置,说一说这些五关的名字。(眼睛、嘴巴、鼻子、耳朵)
2、采用问答方式,学习歌词。
(1)老师问幼儿:好宝宝,我问你,你的眼睛在哪里?
幼儿回答:老师,我告诉你,我的眼睛在这里。幼儿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眼睛。
(2)把“你的眼睛在哪里?”换成其它五官的名称,继续问答。
3、学习歌曲,能够伴随歌曲做相应动作。
(1)老师唱歌提出问题,幼儿唱歌回答。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五官》 第9篇
1、认识面部器官,能准确的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欢唱问答歌,能随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人的五官图片,人的面部轮廓图。
2、歌曲《好宝宝》
3、布娃娃一个(也可幼儿从家自带布娃娃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强调眼睛闭起后便什么也看不见,眼前黑黑的。)老师数1、2、3睁开眼睛,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与之前比较能看到东西了)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看到的?导入活动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老师带来的宝贝“布娃娃”,认识人的五官有哪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2、老师我来帮帮你:老师的眼睛受伤了,看不清东西,请小朋友拿老师手帮我找到我想找的器官宝贝。
(1)老师问“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2)引导幼儿握住老师的手指出来,将五官图片奖励给勇敢举手回答的小朋友。
3、帮娃娃找五官:可爱娃娃的五官丢了,请小朋友帮她找一找。
(1)将面部轮廓图及刚才奖励给小朋友的五官图片让小朋友拿好,并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哪个宝贝?
(2)提示小朋友根据完整的图片,帮住其他娃娃找到她的宝贝。
4、问一问,答一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不知道小朋友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跟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唱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好宝宝》,现在我跟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歌。
(1)教师问幼儿:“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儿回答:“魏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边说边用手指出自己的鼻子。
(2)将“你的鼻子在哪里?”替换成“你的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在哪里?”
5、完整教唱问答歌:
(1)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向幼儿提问,幼儿也随着琴声应答。
(2)将“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分别替换进行问答演唱,幼儿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指出自己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和幼儿一起做“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延伸: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五官歌》 第10篇
戏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配合音乐指认五官的位置。
2、学习有节奏地唱准歌曲,喜欢和老师一起做音乐问答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游戏准备:
1、音乐录音磁带。
2、请一名大班幼儿与教师配合对唱并表演。
游戏过程:
1、复习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并不断地变换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儿听完口令立即用手指点五官,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儿欣赏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的游戏:
(1)在音乐得伴奏下,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
“我们现在做的游戏和刚才大家一起做的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再次欣赏表演,幼儿拍打节奏。
3、幼儿学习音乐游戏:
(1)请全班幼儿跟着大班幼儿和教师对唱,边唱边拍手,手口同步。
(2)师生一起做音乐游戏,唱到“在这里”时,用手指点五官的位置。
(3)提醒幼儿注意唱准3 3 2 2 ︳1--0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基本用汉语流利说出五官,少数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小班音乐教案《五官歌》这篇文章共147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种子发芽》含反思》:小班教案《种子发芽》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种子发芽》含反思教案吧。
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第11篇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关键的时期。研究表明, 小班幼儿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 基本能用简单的陈述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还含有一些修饰语, 如“娃娃玩积木”、“小红穿好看的衣服”等。他们具有一定的词汇量, 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 但是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幼儿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在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中, 由于认知水平不同、性格等不同, 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也不同。根据我的下园蹲点观察, 发现小班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孩子较活泼开朗, 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强, 喜欢参加任何活动, 并且会主动邀请小朋友一起玩;而相反, 有的孩子很少开口说话, 大多时间都是一个人安静地玩, 从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还有的孩子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 遇到感兴趣的会听, 并积极回答, 并且回答得很好;如果不感兴趣, 就各顾各的, 三心二意。由此可见, 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比较大, 小班大多数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明有话要跟老师讲, 但也许因为胆怯, 或许因为无法组织自己的语言, 而不敢把自己想说的讲出来, 因此小班幼儿普遍出现语言交往能力较弱这一现象。
二、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 游戏——提高小班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
幼儿语言教育包括各种语言教育活动, 如故事、诗歌、看图讲述、谈话等, 并包括幼儿日常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活动。《纲要》第二部分关于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语言能力“是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可抓住各种机会, 灵活、随机、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活动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活动, 在游戏中, 小班幼儿学习兴趣很高, 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如在表演游戏中, 可以引导幼儿在原有对话会基础上, 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上一些形容词:“你是凶恶的大灰狼, 不是我们的好妈妈!”诸如此类的表演能让幼儿提高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因此,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游戏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教具和组织形式的限制, 幼儿更容易学习和掌握语言。
(二) 多媒体手段——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由于个体和环境的不同, 小班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 说起话来落落大方;有的幼儿生来羞怯, 寡言少语, 看见外人就不愿意说话……这样, 同在一个班级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出现了强弱两级的差异。
发展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环境: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因此, 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多变的图片来表现, 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无疑地能使幼儿群体的语言表达向强极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将语言材料的意境、内容等结合在一起, 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 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过桥》展示的是4只小动物 (小白兔、袋鼠、小鸭子、螃蟹) 过桥的故事。以上的动物是幼儿所熟悉的动物形象, 一下子就把幼儿吸引住了。他们不由自主参加到这场过桥活动中, 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既培养了观察力, 又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其教学效果绝非仅仅依靠几幅图片可以比拟的。
(三) 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是在幼儿的生活与运用语言交往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在这种生活与交往过程中, 幼儿不是一句一句地模仿成人的语言来学会说话的, 而是模仿与幼儿个体的创造相统一的过程。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创设自由、宽松、丰富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地使用语言, 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过程中, 体验到语言交往的愉快感和满足感。同时, 遵循“流畅先于正确”的原则, 允许幼儿犯错误, 不要总是不断地纠正幼儿话语中的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 以免抑制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使幼儿不敢开口说话。而当幼儿有了交往的意愿, 可能因为交往经验的缺乏而出现一些障碍, 从而导致交往的失败。例如:又一次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都坐在位子上玩自己的那份拼图, 有两个小朋友, 其中的一个眼睛一直紧盯着另一个正在玩的拼图, 他怎么了?原来, 他喜欢同伴的那份拼图, 还没有等老师走过去, 他已经将手伸了过去, 从而引发了争抢;解决了争端之后, 老师将这件事讲给幼儿听, 让他们讨论, 幼儿不仅学会了运用语言交往来解决问题, 还想出了多种办法。
礼貌用语也是成功交往的催化剂。平时老师也很注意丰富幼儿的礼貌用语, 让他们学会向别人提出请求时要说“你好”、“请”、“好吗”, 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 请求别人的谅解要说“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在创设环境的同时, 还必须鼓励幼儿有话敢说。幼儿的语言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发展幼儿的语言, 促进幼儿的交往, 就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使幼儿越来越想说、越愿意说给大家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靠近幼儿, 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如摸摸他们的头, 拉拉他们的小手, 夸奖他们一下, 使孩子愿意和我们教师交谈。要经常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 架起孩子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慢慢地, 相信孩子们会愿意和我们交谈了, 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 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谈。如:在用餐前、午睡前、穿脱衣服中与同伴轻轻地交谈。久而久之, 孩子们自己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他们将变得无话不说。
(四) 家园密切联系——共同促进语言交往发展
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 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的良好资源, 如果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观摩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和个别联系, 让家长学会与孩子交往的方法;可以经常请孩子回家告诉父母, 例如:请你们把今天春游 (或秋游) 时看到的、听到的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尽量请他们记下来, 第二天带到幼儿园, 或者把今天学习的诗歌、儿歌, 讲给爸爸妈妈听, 请他们记录, 作为一个小小的任务。现今的独生子女太孤单, 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 里面的出不去, 外面的进不来, 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 谁也不来, 自己也不去别家。父母忙自己的, 让孩子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 一堆图书自己看, 而不与任何人交流。对此, 父母也要创造一个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环境, 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通过这种方式, 使幼儿不仅会用语言与不同的群体交往, 而且乐于与人交往, 乐于与人沟通, 从而达到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结论
总之,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有很多, 还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作为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 有计划地有目标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做一名善于倾听孩子讲话、善于指导的教师, 这样, 幼儿的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是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我相信, 只要通过我们的不断的引导和指导,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摘要:小班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教育指导 (试行) 纲要》 (下文简称《纲要》) 中也强调:“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结合本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指导和观摩经验, 谈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方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1-30.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25.
[3]赵寄石, 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4]周念丽, 张春霞.学前幼儿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幼儿园小班《奇妙的五官》教案 第12篇
1、故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
2、用五官找春天
3、用五官做游戏
活动一:故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
活动目标:通过故事了解五官的名称,主要作用。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小镜子、香水、录音机。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幼儿能够认识五官的名称,但对五官的用途不是很明确,因此,需要通过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五官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相互之间的对应。
一、出示布娃娃引导幼儿找五官。
二、讲述故事《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
三、幼儿操作,重现故事内容。
1、人手一面小镜子,对照自己找自己的五官。
1、用鼻子闻一闻香水的香味。
3、听一听录音机播放的鸟叫声。
四、尝试一下:如果闭上眼睛还看得见吗?耳朵捂住还能听得见吗?鼻子捏住了还能闻得到气味吗?
1、幼儿能准确地找到五官,会说出名称,指出具体的位置。
2、幼儿照一照镜子,摸一摸五官很开心。
3、教师启发幼儿听音乐,然后再用手捂住耳朵听,幼儿发现听不清楚。
4、教师鼓励幼儿用鼻子闻香味的时候,他们有的说闻到了香味,有的说没有闻到香味。
5、教师提示:鼻子还能做什么?幼儿:“还能呼吸。”
6、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活动二:用五官找春天
活动目标:到户外用五官感受大自然的美,听声音,闻花香,看五颜六色的植物。
活动形式:集体外出春游。
活动准备:水、食物。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幼儿对五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灵活运用五官很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带幼儿到户外用五官感受大自然的美。
一、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丰台花园,一路走来,孩子们对花,草,树木以及周围的景色都非常感兴趣。
二、幼儿自由自在的在花园里玩耍,他们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呼吸一下春天的气息。
三、教师走到每位幼儿身边,与他聊天,用“我看到花开了”等语言启发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是用五官的什么部位感受到的。
五、幼儿静静的听鸟叫声、看花草树木他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玩耍心情非常的愉快。他们能够用五官去感受大自然,在幼儿亲身体验过后,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春天,认识了自己的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的五官更加灵敏。活动后与家长联系,带幼儿外出春游时,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事物。
活动三:用五官做游戏
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突出特征,会用五官识别事物。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能配对的卡片、瓜子、水果、糖果、香水、白酒、自来水、声响玩具。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教育反思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认识五官,并能调动五官去感受周围的事物。但是幼儿对各个五官的特殊功能还是不够明确,因此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设计此活动,以帮助幼儿学会利用五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将运用五官的目的性非常强的材料分组摆放。
1、色块卡片:红黄蓝
2、味觉食物:盐、糖、醋、水果、瓜子。
3、嗅觉瓶: 香水、白酒、水。
4、声响玩具。
二、幼儿选择一组操作材料,用五官进行辨别。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13篇
目标:
1、了解五官的作用,爱护自己的五官。
2、学习歌曲,并且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过程:
1、练声《小动物的叫声》
2、谈话引出课题:请幼儿说一说人的五官长在那里?应怎样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3、学习歌曲《五官歌》。
(1)欣赏《五官歌》2~3遍,提出要求:认真倾听,歌曲唱的五官是什么?
(2)告诉幼儿这首歌的名称。
(3)教幼儿念一遍歌词。
(4)教师完整地教幼儿唱歌曲《五官歌》1~2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边唱边做动作正确的指出五官。
4复习歌曲《办家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基本用汉语流利说出五官,少数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14篇
活动设计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五官的作用。最近,我发现班里有的幼儿喜欢用手抠自己的鼻子、耳朵,有的幼儿开始对自己的五官感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五官的作用,并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难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五官卡片。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一张,铅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个好朋友,想跟他们玩玩吗?
2、师分别出示五官卡片,幼儿回答并跟五官打招呼。
3、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介绍的好朋友称为五官,请跟老师读:五官。
二、找五官
1、过度:五官朋友说:“我们藏起来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里吗?”
2、教师说五官名称,幼儿在小脸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护
1、过度:刚才小朋友可能干了,把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很有本事,会做很多事,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分别说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会做什么?
3、让幼儿说说怎样保护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结:五官很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四、五官练习
指导幼儿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对应的事物。
教学反思
在活动预设时,考虑到科学领域的特点,也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课《五官》。这节课的目标是: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谈话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认识五官的名称,接着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问法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但由于小班幼儿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在讨论五官的作用时,这个说:眼睛能看人、看电视,那个也跟着这么说,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说出还能看书、看路、看到各种东西;谈到鼻子,除了说能闻香味就是说能闻臭味;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幼儿回答很好,有的说:不用脏手揉眼;有的说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还有的说不把手、脏东西放到嘴里。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让幼儿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官。不过,在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时,尤于心太急,有时忘记引导了,在指导幼儿做练习的过程中,我如果能多请几个幼儿上去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应的答案,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园的纲要》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15篇
“泰勒原理”是由著名课程学家, 也是如今被广誉为“现代课程之父”的 (美国)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于1934年提出, 针对当时由于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低年龄层次务工者失去工作, 不得不重返校园, 一边学习一边等待新的工作机会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当时美国高中以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业深造的美国传统意义上的“高中生”的学习。美国高中出现的这种学生毕业后即刻就业、继续学业深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 使得美国原本合理的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均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此,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方案,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泰勒原理”最初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实验, 在此基础上,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思考、总结, 于1950年,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出版了课程论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经验》, 不仅由此奠定了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本人的“现代课程之父”的卓越地位, 而且勾勒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础轮廓。
二、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目标的解读
1999年, 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第二版) 正式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分为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 从而奠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地位。此后的13年, 我国教育部又依据此文件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将五大教育领域更加系统化地变现出来。其中, 将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目标规定为两类:
第一部分, 倾听与表达 (的培养) ;
第二部分, 阅读与书写准备 (的培养) 。
这两个部分包含了幼儿语言培养方面的林林总总。从生理性角度来讲,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处于秩序的初步养成期, 重要他人对于小班幼儿的意义高于中班、大班。因此, 由于不同家庭环境及社会综合性因素影响, 小班幼儿所能表现出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前阅读能力、前书写能力的差别性较大。
因此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开展“倾听与表达”的教育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作为具体教育环节的实施者, 要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园小班阶段语言教育中“倾听与表达”的要求,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影响力。“泰勒原理”简明而完整, 以“泰勒原理”为顺序导向, 不失为推进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倾听与表达”内容的捷径之一。
三、思考及建议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在其课程论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经验》中花了近1/3的篇幅论述了教育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小班而言, 教学过程的评价实施者主要是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教育的评价对象是小班幼儿倾听与表达技能的增强指数。幼儿园管理者通常通过小班的汇报演出观察、评价;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作为评价的最主要发出者, 也是与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重要他人, 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方面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具体性。随意交谈及课堂表达作为幼儿园教师最主要的评价途径, 要求幼儿教师细心、耐心地观察及比较。幼儿家长的日常观察需要及时汇总到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处, 以协助完成幼儿的倾听、表达水平的发展评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也好, 家长也好, 对于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评估必须是纵向的、具有容错性的, 以完成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朝蓬, 郭瑞芳.20世纪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4) .
[2].汪霞.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2期.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第16篇
设计思路:
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五官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对五官已经有了初浅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有关五官的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
在活动实施前,我们的预设活动方案是这样:
认识五官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人的五官的名称、位置和各自的作用。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正常人五官的课件;五官残缺病人的课件。
2、三张大的面孔及其五官的卡片;大镜子一面。
活动建议:
1、通过游戏“摸摸头,摸摸脸”,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2、操作演示课件:正常人的脸,使幼儿主动说出五官的位置与名称。
3、到医院看“五官科”的病人(演示课件),;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讨论、了解五官的作用,使幼儿懂得不但要尊重残疾人还要关心、帮助他们。
4、通过各种方式感知不同事物进一步体验五官的作用。
5、讨论:如何保护五官。
6、请幼儿为大面孔粘贴上五官。
教学反思: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但由于小班孩子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在讨论五官的作用时,这个说:眼睛能看人、看电视,那个也跟这这么说,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说出还能看书、看路、看到各种东西;谈到鼻子,除了说能闻香味就是说能闻臭味------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孩子们回答很好,有的说:不用脏手揉眼;有的说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还有的说不把手、脏东西放到嘴里。在贴五官的时候,三张面孔出现了不同的表情,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由此生成了第二个活动——《表情》。
(活动二)、表情
活动目标:
1、知道五官的变形会产生各种表情。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
2、各种表情图片;画有大圆圈的作业纸若干,剪好的五官若干。
3、课前学会表演《表情歌》。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作出各种表情,并观察:当作出各种表情时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
2、欣赏各种表情图片,讨论:他们都是什么表情?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表情?
3、幼儿自己动手粘贴五官。
4、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所贴出的表情以及什么时候会出现此表情
5、随音乐表演《表情歌》,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实施得比较成功,对于有关表情的回答,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而答的,如: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玩具,我最高兴;不给我买好东西的时候会生气;妈妈揪我耳朵我、打我屁股时我就哭了;我不会画画、不会穿衣服、我发愁------在动手粘贴时,孩子们都积极动手参与,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出了各种表情图。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与名称,虽然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贴得耳朵与脸分了家,但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制作,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孩子们幼稚的作品也令家长们忍俊不止。
在玩具区玩绒布动物时,细心的孩子提出了:大象的鼻子真长,小兔的眼睛是红的,耳朵长长的长在头顶,和我们人的不一样,于是启发我们又生成了第三个活动——《形形色色的五官》
(三)、形形色色的五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典型的动物的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人的面孔及五官的卡片;残缺五官的动物图片及相应五官。
2、四张五官具有典型特点的动物图片(猫、猫头鹰;大象、猪;兔子、公鸡;河马、鸟);各种动物的五官卡片。
3、课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不同动物五官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通过在面孔上添五官,复习人的五官的位置与名称。
2、观看动物五官卡片,讨论:这些是什么动物的五官?
3、出示各种动物图片,了解其五官的特殊性。
4、动手操作:为动物粘贴五官。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由于知识面及经验的原因,在猜各种动物五官时有点盲目,但却表现很积极。特别是当看到猫的眼睛时,说是“娃娃的眼睛”老师本想将这个问题留下来就提示说:“这是一种小动物的眼睛”结果直到讲完是猫的眼睛,还有孩子回答是“小动物的眼睛”。但也有个别幼儿猜出了大象和猪的鼻子,鸟的嘴巴以及河马的大嘴巴。经过反思,觉得要是先认识了各种动物,后再与各五官进行配对,效果会更好。
在整个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改变旧观念,试图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启发孩子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着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这方面多下工夫,为每个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五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