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休克期护理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休克期护理范文(精选7篇)

休克期护理 第1篇

关键词:大面积火焰烧伤,休克期护理

大面积火焰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 因体液大量渗出, 会出现休克, 尤其是老年及小儿病人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临床护理较复杂, 所以休克期的精心护理是成功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的关键。现将笔者对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以来, 我科收治大面积酒精火焰烧伤及电烧伤患者共18例, 男10例, 女8例, 年龄6~70岁。患者入院时神志都清楚, 但精神差、口渴、口唇微绀、四肢湿冷, 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臀部、会阴、四肢等处, 烧伤深度均以深Ⅱ度和Ⅲ度为主, 烧伤面积为50%~95%TBSA。伤后入院时间是1.5~6h, 在伤者入院后及时补液、正确处理创面和有效的护理, 使患者都平安度过休克期。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2 休克期护理

2.1 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1)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有效地补液。立即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因大面积烧伤, 静脉穿刺较困难, 建立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是关键, 这样即能输入足量的液体, 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维持输液通道的工作难度, 为抢救烧伤休克赢得了宝贵时间。根据烧伤面积, 以烧伤补液原则做出输液计划并实施。 (2) 根据病情变化及老人、小儿心肺功能情况调节输液滴速, 适时补充胶体和晶体, 增加血容量, 严防老年患者及小儿并发肺水肿。一旦出现危象, 立即报告医师, 马上限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 防止心力衰竭。但要注意洋地黄药物的毒性, 严密监测输液效果及药物疗效。

2.2 病情观察

(1) 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24h床旁心电监护、中心吸氧, 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观察患者肢端温度、末梢循环, 注意保暖。 (2) 预防肾功能损害, 观察尿量变化。给予患者留置导尿, 观察尿液颜色, 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使每小时尿量维持在30~50ml。 (3) 床边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 加强护理, 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对伴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要随时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 防止呼吸道黏膜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及损伤黏膜脱腐时堵塞呼吸道, 予以吸氧、吸痰、超声雾化, 必要时气管切开, 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4) 小儿烧伤后早期常出现高热, 甚至惊厥。高热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 遵医嘱首选物理降温, 也可用臣功再欣等药物降温。

2.3 创面处理

因患者皮肤完整性大量受损、创面污染重, 应对创面予以彻底清创。躯干清创后包扎, 面颈部采取半暴露+热辐射治疗;会阴部采取暴露治疗;四肢包扎并抬高患肢, 减轻肢体水肿。创面包扎不要过紧, 四肢要露出肢端, 以便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我科还使用大型辐射治疗仪。要保证病室通风良好, 环境安静、舒适, 室温维持在28~32℃、相对湿度40%~50%为宜。患者创面渗出液多时, 为保持创面敷料干燥, 创面要暴露、通风,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要适时翻身。

2.4 心理护理

恐惧、疼痛、死亡是早期患者心理精神紧张的原因, 及时安慰、鼓励患者, 用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消除病人的担忧,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2.5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早进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如牛奶, 豆浆, 汤汁等。进食困难者鼻饲及遵医嘱予静脉补充高营养液, 如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禁饮白开水, 口渴者给予烧伤饮料。

2.6 局部创面肿胀的观察

患肢适当抬高, 减轻患肢水肿、有肢体环行烧伤时, 因组织水肿, 血液回流障碍, 易致肢体坏死。当躯干环行烧伤尤其是在胸部时, 影响患者呼吸, 所以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很重要。要经常观察患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出现麻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 如有异常, 须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创面切开减压处理。

2.7 一般护理

如何应对“脑停电”休克期? 第2篇

答案很简单——你已进入“脑停电”休克期。

面对脑电路的突然“闭塞”,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面对脑电路的突然“罢工”,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它再度投入使用?以下这几招,或许可以帮你重见“光明”。

〖程序一>>>>故障检修〗

考场上,对着考卷上的作文题,就算抓破脑袋也写不出一个字,不禁发出“江郎才尽”的悲叹;

默写古诗词,任凭胡须被扯断、笔头被咬烂,也还是回忆不起来背诵过的那些字句;

长时间以一种方法复习同一门功课,结果整天头昏脑涨,学习效果、效率极其差。

〖程序二>>>>把脉诊断〗

①X眼:“输出超支”

写作文时,造成灵感枯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输出超支”是最主要的原因。作为个人思想的精粹——创意与灵感,如果长时间出多入少的话,大脑闹饥荒、思路变狭窄是迟早的事。

药方:针对“输出超支”的问题,增加“输入”是最紧迫的事。为了使“脑粮仓”再次丰足、充盈起来,办个借书证,空闲时到图书馆逛逛,找几本有益的杂志读读,或者听听广播,给自己的脑袋献上几道秀色可餐的“菜肴”,是很有必要的。

②X眼:记忆“短路”

记忆发生“短路”现象,可能是由于你违反了“更新定律”。学习时,总是沿袭老一套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习惯性地模仿别人的脚步,这是造成自身创造力枯竭的原因之一。

药方:脑活力的激发,首先需要勇气作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去推翻、改革自身复习的老思路;其次是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各学科合理搭配,阅、读、听、写有机结合,避免使用单一、枯燥的复习方法;最后,多去接触新鲜事物,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打破思维惯性。

③X眼:打“疲劳战”

断绝一切必要的娱乐活动,长期打“疲劳战”,脑神经的弦绷得太紧,使自己过于劳累、紧张,脑电路自然容易收缩,从而导致“卡壳”现象的发生。

药方:一旦身体发出不适信号,就需要立即走出书堆,去做一些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让神经松弛下来,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大假。等过一段时间再学习,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学习效率提高了N倍。

〖程序一>>>>故障检修〗

学习、奋斗的热情一落千丈,成功的信念摇摇欲坠,放弃的念头开始滋长;

对考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经常发呆、发愣;

憋闷、心慌、气短、容易出汗,书看不进,饭吃不好,觉睡不香……对一切都不再感兴趣。

〖程序二>>>>把脉诊断〗

①X眼:缺乏“动力激励机制”

每个人在学习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自我激励办法,在遭遇挫折时,以此来作为自己跨越失败、继续努力的助力。有些人通过考试获得高分来激励自己,有些人需要通过老师、家长、同学的称赞与认可来激励自己。如果以上所举的这些动力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后果便是学习热情不再,激情消减,最终导致失败。

药方:不管是谁,只有做到自给自足,才能使自己“电力十足”。建议大家学着去自己肯定自己,从自己身上找新的激励点。使自己产生成就感的因素有很多,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适当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底线,理想值不要过高,说不定就能寻找到另一番开阔的天地。

②X眼:坏习惯捣鬼

坏习惯也可能导致我们的脑力发电机发生故障。比如,平时做事行动拖沓,通宵玩游戏,以及做事一味消磨时间等行为,都会直接破坏我们的意志和学习状态。

药方:很多事情,我们越拖就越不想做,因为没能把任务完成,就会遗留下懒惰、沮丧的情绪。当你重新想要把任务完成时,心里就会涌起关于这些情绪的记忆,进而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完成。如果确实完不成,在放下任务的时候,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此一来,当你下次再想要去完成它的时候,良好的记忆会有助于你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

③X眼:目标已达到

当奋斗目标变成了现实,当考试分数达到理想的期望值并超越了对手……很多人会瞬间失去继续努力的激情和斗志。

药方:需要明确的是,拼搏是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所以,除了要紧紧抓住赢得高考的成功这个目标不放,我们的眼光还需要放开阔点,如此才能获得持续高昂的拼搏斗志。

第一味:笑到开怀

笑有益于健康,它可以给大脑带来具有积极力量的化学物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脑能的强大动力,因此,我向来是把笑当作对大脑快速充电的首选。

第二味:强意识期

对一个人来说,通常每90分钟就会有30分钟的弱意识期。我通常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思维最清醒的那60分钟内,复习最重要的内容,其他30分钟,被我视作脑的“休整期”。

第三味:猜谜游戏

高考前,我喜欢找一些杂志,玩后面的拼图游戏来缓解一下压力。我觉得这是个活动大脑的好方法,能使我们的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味: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对提神或放松脑神经有很大的用处,你可以滴几滴精油在枕边上,也可以滴一两滴在纸巾上,然后吸入这种味道,可以起到很好的醒脑作用。

第五味:音乐效应

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应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11年7月2013年3月我院烧伤科住院的Ⅱ度以上烧伤患儿, 其中男58例, 女38例, 年龄6个月~9岁, 烧伤面积:15%以下者33例, 16%~25%之间者39例, 30%以上者24例;烧伤深度Ⅱ度67例, Ⅲ度29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按照小儿烧伤的临床路径制定治疗方案, 2组均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 (MEBT/MEBO)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4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创面上皮化很快, 治愈天数小于14 d;有效:创面上皮化较快, 治愈天数14 d~20 d;无效:创面上皮化较慢, 治愈天数大于20 d。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舒适护理方法

3.1 意识的舒适护理

小儿常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况, 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观察, 如休克期的烦躁与疼痛哭闹, 缓解期的嗜睡与安静。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观察, 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缓解患儿不适。

3.2 尿量观察的舒适护理

尿量是反映有效血容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观察休克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1]。如果尿量少于每小时每千克体重1 m L, 提示休克可能发生, 要高度重视。补充血容量为首要任务, 根据医嘱进行补液, 以平衡液为主, 不要过多地补充水分, 由于小儿易诱发脑水肿, 所以小儿喝水也要限制, 以喝盐水为主, 少量饮用。

3.3 生命体征和皮肤的观察舒适护理

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是生命体征常观察的内容, 小儿烧伤后由于大量体液外漏和疼痛的刺激, 常引起休克, 表现为呼吸加快, 脉搏表浅而快, 血压下降, 体温下降, 肢端发凉。另外, 小儿休克期高热、昏迷和抽搐是严重休克或脑水肿表现[2], 要及时处理, 可用巴比妥止痉, 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用速尿或甘露醇进行脱水处理, 必要时可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冶疗。

3.4 呕吐物及大便的观察舒适护理

烧伤早期, 消化道应激反应严重, 应激性溃疡常有发生, 如发现大便变黑后, 要及时报告医师, 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抑制出血。

3.5 室温的舒适护理

由于我们采用的暴露疗法, 要求室温在30~32℃之间, 湿度在40%~50%之间, 必要时可用红外线灯烤照, 使患儿不会感到寒冷。

3.6 呼吸的舒适护理

小儿代谢快, 耗氧量高, 加之烧伤后的应激作用, 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用小枕垫颈部使头后仰, 有利于呼吸。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哭闹严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剂, 减少小儿烦躁不安, 降低耗氧量。

3.7 心理的舒适护理

小儿由于烧伤造成的疼痛, 加之环境的改变, 打针、换药等引起的疼痛均可导致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通过和蔼面部表情, 温柔的语气, 以及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 消除其恐惧心理, 争取患儿的配合。消除负面心理影响, 保证日后的身心健康[3]。

3.8 皮肤舒适护理

小儿皮肤薄, 抵抗力较差, 加之烧伤对皮肤的影响, 引起皮肤的代谢异常。特别是对未烧伤皮肤的护理很重要, 经常擦洗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创面清洁, 及时清除分泌物, 防止瘢痕的生成。

4 讨论

小儿处于生理发育期, 各项功能还不完善, 单位体表面积氧的占有量低, 烧伤造成的疼痛、渗液、休克等发生率较成人高[4], 烧伤面积大于10%的小儿可诱发休克的发生。另外小儿脂肪层较薄, 皮肤角质层少, 易造成重度烧伤。治疗目前主要为暴露疗法, 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愈合时间, 减少瘢痕的生成。

舒适护理的核心理念是家庭式护理, 护理原则是预防在前, 避免不适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缩短不愉快的时间, 减轻不愉快的经历;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 使其合理的社会、身心需求得到满足[5], 从而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有利于治疗措施的施行,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能有效帮助小儿度过烧伤休克期, 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Ⅱ度以上烧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治疗方案相同,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 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有效帮助小儿度过烧伤休克期,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烧伤,休克,舒适护理,疗效

参考文献

[1]徐晶晶, 李翔.优质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0) :207-208.

[2]虞俊杰, 吕国忠, 顾在秋, 等.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12) :1076-1079.

[3]周锐华, 鄢文海, 张巨祥, 等.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补液剂量对小儿心肺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2, 7 (4) :367-371.

[4]冯志清, 陈国广.浅谈小儿大面积烧伤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2, 25 (5) :149-150.

休克期护理 第4篇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护理

矿井瓦斯爆炸, 由于高温, 有害的气体损伤和巨大的热气流冲击波, 会造成成批的烧伤, 而且多伴有复合伤, 伤情严重。河南省郑州煤炭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4批48例瓦斯爆炸烧伤, 通过加强休克期的护理,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0~45岁, 平均36岁, 烧伤深度主要为II度, 其中1例III度烧伤面积达30%, 烧伤面积在90%以上的1例, 60%~80%的3例, 30%~60%之间的36例, 30%以下的7例, 合并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的11例, 行气管切开8例, 入院时间为1~4 h, 平均为2.5 h。救治结果:治愈46例, 1例转外院整形, 1例死亡于感染期。

2 护理措施

2.1 休克期输液与监控

综合性抗休克治疗是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应把好五关:①患者入院后, 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保证各种液体及时输入, 对于烦躁明显, 周围静脉充盈欠佳的患者应及早行深静脉置管, 这样可以保证输液速度, 还用于静脉高营养治疗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紧急情况下可立即行静脉切开, 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②维护输液管道的通畅, 加强巡视, 以免液体滴空, 药物外渗等。③制定补液计划, 休克期的补液根据国内通用公式计算, 遵循先晶后胶, 先盐后糖交替输入, 先快后慢的原则, 按质、按量、按速完成补液。④坚持以补液公式为依托, 个体化补液的原则, 根据临床监测的各项数据和患者自身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根据尿量, 中心静脉压, 心率, 末梢循环, 精神状态等判断液体复苏的效果, 维持尿量一般50~80 ml/h, 另外脉率如超过120~140次/min, 提示血容量不足, 及时调整滴速, 并告知医生增加补液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为抗休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直接指导临床补液。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有效供氧

瓦斯爆炸烧伤一般合并吸入性损伤, 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①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 定时给予雾化吸入, 以利于分泌物排出。②经以上措施分泌物不能排出, 呼吸道黏膜水肿, 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增快, 血氧饱和度降低, 血氧分压下降, 协助医师行气管切开。头面颈部烧伤应早期行气管切开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保持气道湿化。

2.3 创面的护理

患者安置在烧伤病房, 严格消毒隔离, 限制探视。瓦斯爆炸烧伤患者创面污染严重, 渗出多, 及时更换无菌纱布垫, 视病情早期清创, 烧伤创面处理应选择在休克期基本渡过, 生命体征平稳, 感染到来之前较理想。应在静脉全麻下行烧伤创面简单清创术, 动作轻柔, 达到清创目的即可[1,2], 创面涂磺胺嘧啶银, 持续大型远红外照射, 定时更换体位, 防止骨突部位压伤。做好特殊部位, 特殊器官的护理。眼睛:白天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晚上用红霉素眼膏涂在眼部, 眼脸不能闭合用油纱布敷盖, 以保护眼球。耳:保护耳部干燥及时清理分泌物, 避免受压, 防止发生中耳炎或耳软骨炎。鼻:保持鼻腔清洁, 湿润, 通畅, 有分泌物及时清理, 防止鼻干燥出血。口腔:早期由于水肿口唇外翻呈鱼口状, 为防止黏膜干燥, 用湿棉签湿润口腔黏膜, 擦去脱落的黏膜组织, 能进食者, 用吸管吸入, 以防止口腔创面污染。会阴: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做好尿管尿道外口护理, 大便后冲洗消毒创面涂药, 保持干燥, 必要时用吹风机吹干创面。

2.4 镇静止痛

患者烧伤后, 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 应适当的镇静止痛。由于创面渗出明显, 一般药物在稀释后缓慢静推, 药物应用哌替啶, 异丙嗪, 而慎用或不用氯丙嗪, 因该药用后会使心率加快, 影响休克复苏的病情观察, 对于颅脑损伤和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慎用或不用哌替啶和吗啡, 以免抑制呼吸, 可用安定, 苯巴比妥等。

2.5 心理护理

瓦斯爆炸烧伤患者, 均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 一家的顶梁柱, 家境贫困, 突如其来的灾难, 患者无任何的心理准备, 躯体和身体受到巨大的摧残, 他们担心生命安危, 担心遗留瘢痕, 毁容, 畸形或残疾, 加上创面疼痛, 全身暴露疗法等原因, 容易产生恐惧, 焦虑, 悲伤, 抑郁, 自卑, 羞辱等心理。应该耐心倾听,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做到心理护理个性化, 科学化, 耐心解释疾病的转归过程, 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安全感。

3 小结

瓦斯爆炸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的护理, 应首先了解患者烧伤的时间, 现场情况, 判断有无吸入性损伤, 评估有无合并危及生命的损伤, 如头部, 胸部及全身复合伤, 早期抗休克治疗措施是抢救大面积烧伤成功的基础, 而静脉补液则是防止和治疗休克的重要手段。建立可靠的输液通道, 结合尿量, 生命体征, 中心静脉压等增减补液量, 按计划匀速补液及视病情变化合理调整补液速度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关键环节。做好创面护理, 及心理护理, 减轻疼痛, 确保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

参考文献

[1]刘挂莲.深静脉置管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应用.江西医药, 2007, 42 (12) 1205-1206.

休克期护理 第5篇

1 监测方法

1.1 用物准备

一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1套Pi CCO套件 (包括1个温度传感器、1根带有动脉压力测量腔的热稀释导管) , 2套换能器以及相应的监护仪模块和Pi CCO导线, 2~15℃的无菌生理盐水250ml, 无菌肝素盐水 (浓度为1U/ml) , 加压输液装置, 消毒穿刺物品, 抢救物品和药品。

1.2 穿刺部位6例患者均经左股动脉穿刺;4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 2例经左锁骨下深静脉穿刺。

1.3 监测方法

经左股动脉穿刺置入4 F热稀释导管 (PV2014L 16) , 一腔连接带Pi CCO模块的监护仪测量动脉血温, 另一腔通过PULSION压力传感器测量动脉压。测量开始, 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2~15℃) , 10ml/次, 匀速, 4s内注射完毕, 经过上腔静脉右心肺水循环左心主动脉股动脉Pi CCO导管接收端。做3次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测定。按照监护仪屏幕提示操作, 可以将整个稀释过程绘制成热稀释曲线, 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 得出一基本参数, 然后结合Pi 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 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平均动脉压 (MAP) 、心排量 (CO)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 E D V) 、全心射血分数 (G E F) 、血管外肺水 (E V L W) , 并根据公式计算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I) 、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和计算心脏指数 (CI)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对Pi CCO进行初次校正后, 连续监测脉搏心输出量 (PCCO) 、每搏输出量 (SV) 、每搏输出量变异 (SVV) 、外周循环阻力 (SVR) 及脉压变异 (PPV) 等, 并计算每搏输出量指数 (SVI) 。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住ICU期间, 家人不能陪伴, 常伴

有焦虑和恐惧。因此, 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 使之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 CCO监测的目的、方法及相应并发症, 消除恐惧心理, 以取得配合。置管后向患者解释Pi CCO监测的重要性, 躁动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药, 防止意外拔管。本组患者没有意外拔管发生, 其中2例使用镇静药治疗。

2.2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快速补液。补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 (CVP) 和Pi CCO的测量结果, 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速度、量及质。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随时掌握病情变化, 特别是尿量的变化。本组6例患者均给予留置导尿, 记每小时尿量。

2.3 动脉压力及导管监护

(1)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动脉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穿刺部位每天换药时用碘附消毒, 观察置管周围有无红肿、渗血、分泌物现象, 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 随时观察并妥善安置导管位置。 (2) 输液管、导管延伸部分如连接管路、三通管等要每天更换, 更换时先夹闭后更换, 确保不进气。 (3) 为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每8小时P i C C O定标及换能器调零一次。 (4) 各管道应连接紧密, 无漏气、漏液, 充满肝素稀释盐水。肝素稀释盐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保证持续压力套装的压力维持在300mm Hg, 使血液不会倒流至导管内。对已经堵塞的管道, 不能推注冲洗,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更换管道;动脉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 注意观察肢体皮肤温度、动脉搏动、肢体活动度情况, 防止血栓形成。 (5) 一般Pi CCO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天。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表现, 应立即拔除导管, 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3 病例资料

休克期护理 第6篇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休克,毛细血管,补液公式

成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通透性增高, 兼有血细胞的破坏, 极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传统抗休克补液公式不易纠正隐匿性休克, 给后期的肠道功能紊乱留下隐患。自2001年我们改进烧伤抗休克公式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

治大面积烧伤患者98例, 其中男78例, 女20例, 年龄18岁~52岁。烧伤面积50%~80%的患者71例, 80%~90%的患者27例, 其中15例合并吸入性损伤, 5例有复合伤。

1.2 方法

1.2.1 入院后简单清创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积极行抗

休克治疗, 一般建立3条静脉通路, 一条持续滴注胶体, 另一条输注晶体, 第三条维持多巴胺1~3μg/ (minkg) 持续滴入。有吸入性损伤给予气管切开, 环形焦痂者行切开减张术。同时给予特级护理, 记录生命体征和尿量, 每日化验血常规及生化系列。

1.2.2 第1个24 h晶、胶体量 (m L) :

烧伤面积 (Ⅱ、Ⅲ度) 1.7~1.8体重 (kg) +基础水分。以往的输液公式中基础水分为2 000 m L, 笔者认为量不够, 且不能体现个体化差异, 因此我们将体重分成若干个10 kg来计算:基础水分 (m L) = (第1个10 kg) 100+ (第2个10 kg) 50+ (体重-20 kg) 25, 这样更能体现患者体重的不同而基础水分量的差异。第2个24 h输液量晶、胶体量减半, 水分不变。第3个24 h晶、胶体为第2个24 h的2/3.保持尿量80~100 m L/h.

1.2.3 鼓励患者早期进流食, 促进胃肠蠕动, 适当减少静脉补液量。

在抗休克治疗中, 我们间断应用4%的甘露醇, 还有大剂量乌司他丁、生脉、莱美活力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98例患者中, 有2例在休克期发生肠道功能损害及肾功能不全而死亡, 1例伤后1个月发生肺栓塞死亡, 因皮源不足死亡3例, 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3例。其余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 通过后期手术封闭创面。

3 讨论

3.1 大面积烧伤后补液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方针[1]39, 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 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按传统补液公式[2]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容易造成补液标准过低, 不能使复苏满意,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更容易导致隐匿性休克, 为以后的治疗埋下隐患。

3.2 多巴胺的作用与使用剂量有关[3]。

小剂量多巴胺在血容量充足时可以扩张肾及内脏血管, 保护肾功能, 所以入院后酌情给予持续输注, 3 d~5 d左右化验肾功能正常、顺利进入回吸收期即可停用。常用剂量为1~3μg/ (minkg) 。

3.3 稀释甘露醇可保护肾功能, 清除氧自由基[1], 常用浓度为4%, 配制方法是:

20%的甘露醇125 m L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375 m L中, 另外输注大剂量维生素C.根据血常规结果及时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

3.4 早期喂养。

在没有明显恶心、呕吐的情况下, 给予流质饮食, 少量多次,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保护肠黏膜, 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预防应激性溃疡[1]48。同时应用生脉、1, 6-二磷酸果糖、莱美活力、大剂量乌司他丁、基泰、精氨酸等保护各脏器功能的综合治疗。

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所限, 不能进行有创监测, 以上改良公式和综合治疗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参考文献

[1]郭振荣.烧伤学临床治疗新视野——烧伤休克、感染、营养、修复与整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84.

休克期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大面积热力烧伤休克期患者66例, 烧伤面积均>30%, 年龄18~60岁, 男36例, 年龄 (42±6) 岁, 女30例, 年龄 (46±8) 岁, 入选患者既往无明确脏器病变史。入选患者入院后按烧伤补液公式进行补液抗休克治疗, 在烧伤休克期输液过程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等指标, 并同时测定患者在入院即刻及液体复苏6、24、48h各时点的血乳酸值。所有患者均监测入院后抗休克48h内的每小时尿量, 按休克期平均每小时尿量>1ml/kg.h分为高尿量组, <1ml/kg.h分为低尿量组, 比较高尿量组与低尿量组的血乳酸值。

1.2 监测指标及分组

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液体复苏6、24、48h各时点的血乳酸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抗休克治疗48h内尿量大于1ml/kg.h的病例数为46例, 尿量小于1ml/kg.h的病例数为20例。两组平均每小时尿量、入院基础血乳酸值及抗休克治疗6、24、48h各时点的血乳酸值如附表。

由附表可见,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均出现血乳酸值升高, 高尿量组在液体复苏6、24、48h各时点的血乳酸值均低于低尿量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经抗休克治疗48h后, 血乳酸值均低于入院时值 (P<0.05) 。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伴随大量的体液丢失, 烧伤急性渗出期通常持续48~72h。烧伤患者伤后的急性渗液期有着自身独有的规律, 相比于失血性休克更加复杂[1]。烧伤抗休克治疗是烧伤救治的重要环节, 抗休克治疗效果如何, 直接影响烧伤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烧伤后对液体复苏的效果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估, 在烧伤抗休克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对于烧伤抗休克治疗的监测标准, 各个烧伤中心均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观念认为, 抗休克治疗后达到尿量1ml/kg.h已显得滞后, 近来观点认为, 成人烧伤患者抗休克治疗后达到70~100ml/h尿量较为理想。传统监测指标不能有效反映组织灌注、代谢情况[2,3], 有创监测指标在基层单位除受限于操作技术外, 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也常面临污染导管的风险。乳酸是机体无氧代谢的产物, 当机体组织灌注不足时, 无氧酵解激活, 乳酸大量合成, 其产生量与低灌注程度有关, 可作为组织灌注及氧供代谢的监测指标[4]。目前认为, 休克复苏的终点要达到组织缺氧纠正及乳酸恢复正常, 血乳酸的监测常用作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抗休克治疗的监测指标[5~7]。在烧伤休克期的众多监测指标中, 每小时尿量仍是非常实用而简便的监测指标, 在基层医院应用也不受条件限制。本研究通过对烧伤休克期不同尿量组患者血乳酸的监测发现, 高尿量组患者更有利于血乳酸清除, 可指导烧伤抗休克治疗。如条件具备, 在进行尿量监测的同时进行血乳酸监测, 可更好地用来监测烧伤抗休克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戚建芬, 谢曦.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4) :3286-3287.

[2]刘红梅, 孙海晨.创伤性休克复苏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 (1) :78-81.

[3]蔡建强, 陈凛.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 (6) :463-465.

[4]李靖华, 吴泽宇, 管向东.血乳酸浓度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5) :2576-2577.

[5]吴立峰, 李子龙, 方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19 (5) :345-347.

[6]Billeter A, Turina M, Seifert B, et al.?Early serum procalcitonin, interleukin-6, and 24-hour lactate clearance:useful indicators of septic infections in severely traumatized patients[J].World J Surg, 2009, 33 (3) :558-566.

休克期护理范文

休克期护理范文(精选7篇)休克期护理 第1篇关键词:大面积火焰烧伤,休克期护理大面积火焰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 因体液大量渗出, 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